经方治疗咳喘总论
黄煌经方治疗咳喘
黄煌经方治疗咳喘(2008-11-2312:21:57)咳喘方呼吸道:1.急性支气管炎:咳嗽为主(一周~半个月)、声音嘶哑、咽干、发烧2.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时间超过3个月、连续两年发作(冬季好发)3.支气管哮喘:为多发病、常见病。
发作前,鼻痒,打喷嚏,接下来就痰咳不清、胸闷、呼吸有声,白天较没事,多为清晨2点~3点发作推荐方:一、小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8两)黄芩3两人蔘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12g黄芩6~12g姜制半夏6~12g党参6~12g 生姜6~12g/3~6片/干姜3~6g红枣6~12枚1.小柴胡汤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
只要病人的重要脏器(如:心、肾…)没有受损,都可以考虑使用小柴胡汤,而后再慢慢仔细研究2.【加半夏厚朴汤(半夏、茯苓10~20g、紫苏梗、厚朴6~12g)】→称为柴朴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亦可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激素依赖型)紫苏叶-功效偏重于发汗紫苏子-功效偏重于通便紫苏梗-功效偏重于理气、宽中适用于感染不明显、患者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或饮食过多即感不适3.加栀子6~12g、连翘15~30g、重用黄芩可至30g(也可加桔梗):治疗咳痰黄稠、久治不愈、瀰泛性支气管炎李时珍~骨蒸发热、吐痰→黄芩→清肺热4.加干姜6~12g、五味子5~10g:适用于感冒后,久咳不愈,吐白痰,且用抗生素无效者再加(防风、连翘、生石膏)→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支气管患者有一特点,稍遇风寒,咳嗽即来5.凡治疗咳嗽气喘,柴胡不须大剂量二、半夏厚朴汤经方:半夏一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黄煌方:姜制半夏10~20g厚朴10~15g茯苓10~20g干姜3~6g苏梗10~15g5~7剂 3.7/剂1.本方对咽喉异物感为特征的咳喘病有效(妇人咽中如有炙癵)(1)能降低咽喉黏膜的敏感度,且能消除咳嗽气喘患者的腹胀(因厚朴、苏梗可以理气)(2)消化道症状: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3)失眠、多梦、心悸、眩晕一般都与小柴胡汤或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相配伍2.加桔梗6~12g、甘草3~6g(即桔梗汤:专治咽中痛):适用于咽痒、咽中痛、咽干、咳嗽3.加枳壳10~20g、白芍10~20g、桔梗6~12g(《金匮》排脓散→吸湿排液):治疗痰喘、咳嗽、气喘、吐痰不爽、腹胀、便秘、支气管哮喘4.加【栀子6~12g、连翘15~30g、黄芩6~12g】→(清热、除烦):治疗胸闷、咽痛、烦痛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伴有焦虑、失眠、胸闷、出汗(从温病,叶天士先生的经验)三、麻杏石甘汤经方:麻黄4两杏仁50个甘草2两石膏半斤黄煌方:生麻黄5~10g杏仁10~20个生甘草3~6g生石膏12~30g3~5剂 1.5/剂1.本方主治热喘,由下列三条可确定是热喘:(1)汗出而喘(2)口渴不恶寒(3)痰、唾、涕黏稠2.适用于本方者大多身体状况好,皮肤较粗糙,面部或眼睑可见轻度浮肿3.临床上加连翘15~30g、栀子6~12g、黄芩6~12g、桔梗6~12g:适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黄痰、热症,大叶性/病毒性/痲疹性肺炎4.本方去石膏,名三拗汤→平喘基本方三拗汤加薏仁→麻杏薏甘汤三拗汤加桂枝→麻黄汤(无汗而喘)省中所使用的“肺宁合剂”即麻杏石甘汤四、小青龙汤经方:麻黄3两桂枝3两细辛3两干姜3两甘草3两芍药3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黄煌方:生麻黄6~12g桂枝6~12g/肉桂5~10g干姜6~12g生甘草6~12g白芍6~12g五味子6~12g姜制半夏6~12g3~5剂5/剂1.主治寒喘,以恶寒、口不渴,痰、唾、涕清稀量多2.外寒内饮3.本方患者面色多青白或青灰色,绝少面红光亮者4.体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黄,加茯苓10~20g、山萸肉(固托、敛肺)10~20g: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肺心病、肺气肿5.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本方基础6.细辛用量要到位,所谓细辛不过钱,是指吞食细辛生粉情况下,而汤药细辛用量可为3~10g,若担心细辛用量,可少量逐渐增加。
【讲透经方】干货!胡希恕老先生治疗咳喘de经典医案
【讲透经方】干货!胡希恕老先生治疗咳喘de经典医案导读胡希恕老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方家。
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
在治疗咳喘病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如“咳嗽主因痰饮治当温化降逆”,“外寒内饮常同犯解表祛饮必并行”、“治哮喘不用麻黄却独崇大柴胡汤”等,皆能给人以指导。
咳嗽例1黄某,女,38岁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
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例2李某,男,63岁初诊日期1966年1月4日:咳嗽吐黄白痰巳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
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
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膩,舌尖红,脉弦滑细。
胡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半夏五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
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三钱,减生石膏为一两,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已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继服12剂症已。
例3夏某,女,32岁初诊日期1966年1月7日:近3年来每年冬春犯咳嗽。
本次咳嗽已发作两月。
前医曾与三拗汤、杏苏散加减无效,后又以止嗽散加减二十余剂亦无效,再以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效也不明显。
近来症状:咳嗽,吐稀白痰量多,背恶寒,四肢凉,口干不思饮,胸闷,胃脘痞满,纳差,便溏,苔白滑,舌质暗,脉沉弦细。
胡老处方: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三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四钱,半夏五钱,茯苓四钱。
经方治咳喘十六法及临床应用概述
综 述 经方治咳喘十六法及临床应用概述刘晓静1,郝秀元1,李 玲1,王平生2,吕志超1,艾博海2,张 佑1(1.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2.玉田县协和医院,河北玉田064100)[关键词]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咳喘;治法;临床应用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2.09.027[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2)09-1295-05[基金项目]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8329);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临床的经典著作,虽未对咳喘病证进行系统论治,但散见于各条文中[1-3]。
咳嗽既可作为临床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疾病[4]。
咳嗽可致喘,喘亦可致咳,临床难以截然分开。
本文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涉及咳喘的有关条文,系统总结了经方治咳喘十六法及临床应用。
1 发汗解表,宣肺止咳本法用于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
风寒袭表,经气不利,腠理闭塞,阳气内郁。
肺主气,外合皮毛,毛窍闭塞,肺失宣降,肺气不利,故可见咳喘。
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为证候特点。
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治宜发汗解表,宣肺止咳。
方用麻黄汤,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解表散寒,助麻黄宣肺平喘止咳;杏仁宣肺降气,助麻、桂平喘止咳;炙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麻桂发汗之峻性。
服药后温覆使微汗出,不需啜粥,是因本方辛温解表之力峻猛,防止过汗伤正。
后世医家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杏苏散、三拗汤、金沸草散等名方。
临床可用于治疗风寒袭表之感冒、咳喘。
王锋等[5]采用麻黄汤合止嗽散治疗风寒犯肺证咳嗽变异性哮喘,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治疗20d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2.1%。
廖振麟[6]采用三拗汤治疗风寒闭肺型喉源性咳嗽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口服及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0%,高于对照组的86.70%(P <0.05)。
经方治疗喘病的经验的讲稿
经方治疗喘病的经验的讲稿一、经方治疗喘病的经验嘿,宝子们!今天咱就唠唠经方治疗喘病的经验。
喘病啊,这可是个让人难受的病。
咱老祖宗留下来的经方在这方面可有不少高招呢。
就说麻黄汤吧,这可是经典的经方。
麻黄这味药可厉害啦,它能发汗解表,还能平喘呢。
在麻黄汤里,麻黄和桂枝等药配合起来,对于那种外感风寒引起的喘病效果就挺不错的。
就像是有那种感冒了,还喘得厉害的人,麻黄汤就像一个小卫士,把风寒邪气赶跑,让喘的症状减轻。
还有小青龙汤呢。
这个方子对于那种既有外感风寒,又有水饮内停导致的喘病那是相当拿手。
里面有麻黄、芍药、细辛等药。
细辛这药啊,它的气味很独特,能散寒化饮,和其他药一起,就像是一个团队,把体内那些捣乱的风寒水饮都治理得服服帖帖的,让喘病患者能喘得没那么难受。
经方治疗喘病的时候啊,还很讲究辨证论治呢。
不是说有个喘病就随便用个经方。
得看这个人的症状是啥样的。
是喘得粗气呢,还是喘得比较微弱啊;是白天喘得厉害,还是晚上喘得厉害;有没有咳痰啊,咳痰是白色的还是黄色的,这些都得考虑进去。
就像医生是个侦探,得从这些症状里找到线索,然后选择合适的经方来治病。
而且经方的用药剂量也很有讲究。
有时候多一点少一点效果就不一样。
这就考验医生的经验和水平啦。
有些药剂量大了可能会有副作用,剂量小了又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呢,在使用经方治疗喘病的时候,还得考虑病人的整体身体状况。
如果病人本身身体比较虚弱,可能还得在经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加点补药之类的,让病人的身体既能承受治疗,又能慢慢好起来。
反正啊,经方治疗喘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传承呢。
咳喘的治疗(赵锡武)
咳喘的治疗(赵锡武)中医历来论咳嗽,分为暴嗽、久嗽、玲嗽、热嗽、五脏嗽,上气咳嗽、食积咳嗽,肺燥咳嗽,以及肺痈,肺痿,肺胀.支饮,风水等,后世归纳为外感,内伤两类。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清肃之赃,喜温而恶寒,喜润而恶燥。
其病理为:外感风邪舍于肺,其人即咳。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外邪侵入皮毛鼻孔而犯肺,此为病从外受。
另外寒饮内受,伤肺亦致咳喘,此乃饮冷寒食人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致病,故曰:“聚于胃,关于肺。
”肺主呼吸,五气人鼻归于心肺故凡无形之气,有形之味及辛辣爆烈之嗅,皆能直接犯肺,反之肺部之邪也能由呼吸,汗液排泄于外。
但肺感邪后即不宣达,鼻塞不通,胰理不开,肺邪不得外泄。
此时必须宣达肺气,开发腠理使“澉然汗出而解”。
从理论与实践中得知,寒邪、热邪,水邪皆能致喘,而三者又能互相转化。
表寒不解则郁而化热,汗出不彻则水停心下,水遇热则化气气遣寒则化水。
麻黄功能宜肺发汗,通过汗出,肺气宣达而腠理开,发汗之目的在于泄热、泄水、排毒。
故凡因无汗所造成的病,大多可用麻黄治之。
但用麻黄取汛也会给临床带来新的问题。
若阳虚水盛者热必少,发汗不仅泄水而热也随之散发,使阳气更虚,甚者造成亡阳.故必须佐以温阳之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即能泄水又能温阳,而不伤阳气。
若热盛者,水必少,发汗泄热时,水也同时随之排出,甚者造成亡津液。
故在用越婢汤、麻杏石甘汤等时,不但宜重用凉药配伍以助其清热之功,而且宜佐以甘寒养阴之品以增津液。
盖喘咳之症在临床上治疗时,不仅须发汗,还应化痰,逐饮,利水。
因气体由呼吸排出,液体由汗和小便排出。
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州渎,喘者服麻黄,若汗出,则邪由汗解,若不汗出则小便增多、而由下泄。
故麻黄为治喘之要药,汗者水之类,饮者痰之源三者均能致喘咳。
治喘应分辨虚实,“虚喘在肾,实喘在肺。
“有邪为实,无邪为虚’,所谓邪者指人身之“本无’,如风,寒、暑、湿、燥,火,饮食以及尘埃,毒气等.所谓虎者,指人身之‘固有’,而非以上诸邪.只是五脏六腑本身正气虚损以及疲劳过度,病后体衰等.所以中医书中有“治内伤复其所面有,治外感去其所本无”之说。
经方中治疗喘症的方剂
经方中治疗喘症的方剂喘证,中医病名。
喘即气喘、喘息,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严重者可由喘致脱出现喘脱之危重证候。
临床上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喘证辨证施治。
经方论述的喘证的病机不外乎三个方面:1.外有表邪2.里有内热3.痰饮内盛;三者常相互搏结发为喘证。
1. 首先我们来看外有表邪,所致的喘证:典型的方证为麻黄汤证,主症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2. 外有表邪,里有内热所致的喘证:典型的方剂为大青龙汤和麻杏石甘汤。
大青龙汤,症见:恶寒、头身疼痛较麻黄汤更重,脉浮紧,同时还有阳明里热的烦躁,伴或不伴有口干;或水气病(溢饮)、身不疼但重,但身重感时轻时重,脉实有力,无精神倦怠的表现。
麻杏石甘汤,主治表证未解而里热已盛的太阳阳明合病,症见:发热,大汗出,喘促,甚者鼻翼煽动,或者动则汗出,烦躁,小儿肺炎易见。
此时,阳明里热已炽,但表证仍未解,脉仍浮,不似白虎汤证的脉洪大有力,表证已解,悉入于里。
3. 外有表邪,里有水饮所致的喘证:典型方剂为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为麻黄汤证同时合并水停心下的病机,心下即胃脘部位,因为胃有停水,用麻黄汤发汗而表证未解,进而出现了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的变证,若发汗的同时佐以利饮、祛水气就不会出现以上这些变证。
临床中素有脾虚、内有停饮的病人,出现感冒,症见无汗、怕冷,或发热,咳吐白色泡沫样痰涎、或者如唾沫状但稍粘稠、鼻流清涕、打喷嚏,可参照小青龙汤加减,若有口干、发烦躁,可加石膏,或者咳逆倚息、端坐呼吸者符合该病机的也可参照使用。
但小青龙汤亦为发汗峻剂,一般不超过三幅药,若表邪已解,可临证选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调理善后。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亦治外有表邪、里有水饮的喘证、咳嗽、上气病等,与小青龙汤基本相似,但射干麻黄汤病位偏于上,主治喉中痰鸣、水鸡声,与小青龙汤的水停心下即胃脘部不同,射干麻黄汤水饮停留部位偏上、偏于咽喉部,小青龙汤所停为饮,清稀,性质偏寒,没有明显的热相,但射干麻黄汤所停为痰,粘稠、有热,故用性质偏寒的射干清利咽喉,性质相对平和的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化痰。
咳喘屡治不效,郝万山一篇教会仲景治咳喘六法总论必须收藏!
咳喘屡治不效,郝万山一篇教会仲景治咳喘六法总论必须收藏!医路漫漫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医社导读民间有句俗谚说:“医生怕治咳!”,作为中医生,小编最近学习了郝万山老师论仲景治咳喘六法,咳喘是肺病的主要症状。
咳喘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文分享郝万山老师《郝万山公益课程》里仲景治咳喘有六法的思路。
认知仲景治咳喘六法1.发汗法:•麻黄汤证:【原文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原文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闷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适应症】:用于恶寒,发热,咳喘初起,表闭无汗。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方义】:麻黄桂枝:加强发汗,麻黄杏仁:止咳平喘,麻黄白术:利尿【注意】:发汗法只适应于太阳无汗证的咳喘。
•大青龙汤:【原文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适应症】:用于寒闭火热扰肺,烦躁而咳喘,寒邪闭表,火热扰肺则咳嗽,火热扰心则烦躁;用于咳喘发热第二三天,寒闭阳郁,胸闷,烦躁憋气。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
【注意】:大青龙汤发表能力强,出汗后不应使用第二次,未汗出者可看情况再次使用,即使发热,咳喘亦不建议使用。
•小青龙汤:【原文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适应症】:用于寒闭水寒扰肺而咳喘,水饮犯肺,饮邪不化,津液不升,咳吐大量清稀白泡沫痰。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注意】:大青龙汤用于寒闭火热扰肺,小青龙汤用于寒闭水寒扰肺。
2.清熱法•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文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原文第167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咳喘的经验方:小柴胡汤加五味子
治咳喘的经验方:小柴胡汤加五味子先来看看一位民间中医治疗咳喘的经历:最近碰到一个咳嗽的病人,咳了一月有余,去医院做过检查,说是支气管炎,打了一个星期的吊针没一点好转,反而越咳越厉害!转而求助中医治疗,去中医院开了五付中药吃了也没效,病人既心烦又着急。
问之曰:咳少量白色泡沫痰,落地就化水,白天不怎么咳,夜晚咳甚,咳时难以入睡,平躺尤咳,咽喉有辣感不痒。
听之咳声重。
要么连声呛咳一阵子,要么不咳。
舌淡苔白润不水滑,脉沉紧。
自诉好像是因为天天用冷水洗澡以后才会咳嗽的,刚开始我以为就是水寒射肺引起的咳嗽。
多由病人平素患痰饮或水肿,复又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用麻黄射干汤治疗应该不错。
自认为会药到病除,谁知病人吃了三天药后来跟我说没一点效果。
我就纳闷了,怎么会没效果呢?再诊之,认为还是寒邪引起的,寒邪伏肺是主要原因,病人常自诉喉咙很辣,好像是有辣辣的感觉,观之咽喉,无明显充血水肿啊!怎么会有辣辣的感觉啊?《黄帝内经》曰:“辛入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
”辛味即辣味也!百病皆生于气,辛属阳,气也属阳,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辛走气,病人辣感强烈证明肺气宣散太过啊!辛虽然养肺,但过辛则伤肺啊。
肺气伤了也要敛肺啊!那我就加重五位子的用量不就得了!最后还是开了麻黄射干汤,加大五味子的用量,又加了点清咽利喉的薄荷之类。
安慰病人吃了两付会好的。
可两天之后病人来告诉我说还是没一点效果。
面对病人实感惭愧,心中纳闷!纳闷之时听病人说她舅舅告诉她,如果找一个医生看病,看了三次没效后就不要再找他看了。
听到此话觉得自己心中不知道是啥个滋味。
辛亏病人还是非常信任我的,叫我再看看,再开点药吃吃看。
再次诊脉,还是沉紧啊,再诊,怎么还有点铉呢?难道病人会肝气不舒?就在我仔细琢磨脉的时候,病人不断地在那滔滔不绝讲她以前的故事和邻居的故事,让人听了觉得很啰嗦。
通过临床经验观察,一般很啰嗦的人都会有肝气不舒的现象,正因为肝气不舒,病人才会有发泄,不断说话就是她们发泄的一种方式,就好像不吐不快一样。
金匮中关于咳喘的证治
金匮中关于咳喘的证治主要从以下方面讨论:1.寒性咳喘(1)虚寒咳喘“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此病因上焦阳虚、肺气虚冷,出现多唾涎沫、口淡不渴、遗尿、头眩等症,治以甘草干姜汤以温复肺脾之阳。
(2)寒饮郁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为主之’。
本病由于寒饮郁肺,肺气不宣,故上逆咳喘,痰阻气道,,故喉中水鸡声。
当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用射干麻黄汤。
(3)外寒内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其病机为素体内有伏饮,复感外寒,外寒引动内饮而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或咳喘、咳吐泡沫样清痰。
以小青龙汤外散表寒,内温化寒饮。
(4)寒饮挟热“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病者外感风寒,内有水饮,饮郁化热出现喘咳上气、烦躁、脉浮等症,治用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2.热性咳喘(1)虚热咳喘“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本病病机是肺胃津液耗损,虚火上炎, 肺胃之气俱逆,治宜麦门冬汤,清养肺胃,止逆下气。
(2)饮热郁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此肺胀因内有水饮、外感风热、内外合邪,而出现咳而上气、喘促、目如脱状、脉浮大有力之症。
治以越婢加半夏汤以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3.痰饮咳喘(1)痰浊生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主之。
”此病由痰浊壅肺、肺失清肃而现咳嗽气喘,肺中稠痰随上气而出,故频频吐浊,治以辛咸之皂荚以宣壅导滞、涤痰利窍;而“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此条文讲述肺痈邪实、肺气壅滞而出现喘不得卧、胸中胀满、咳逆上气的症状,用峻猛的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开闭。
(2)痰邪郁热“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本病的病机是“病近于表而又邪盛于上”。
饮邪挟热上迫,病势倾向于表,而见咳喘、胸满烦躁、咽喉不利、但头汗出、倚息不能平卧、脉浮苔滑。
实验有效的咳喘病10个经方(2)
实验有效的咳喘病10个经方(2)6、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药]麦门冬308半夏158党参108甘草68大枣3枚切粳米128〈自备)[笔者经历]患者病症:非热性咳嗽。
献曝语:前文巳经说过,非热性咳嗽,即一般咳嗽。
此症治法,笔者多用三方:一为小青龙汤,患者舌质淡白或灰白,鼻流清涕,方可用之;一为小柴胡汤,患者须有恶心、呕吐方可用之;此外,多可用麦门冬汤。
最早,有人问小孩感冒愈后,睡着后有打呼噜的声音,应用何法?笔者初学《金匮要略》,记得麦门冬的使用条文为:"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用此方三剂而愈。
不仅如此,后知此方治非热性咳嗽。
医界珠玉:1 、陆渊雷氏云:"大逆,诸家的注本皆改为火逆。
惟独程林著《金匮要略直解》未改。
今考仲景书,凡云火逆者,皆谓烧针、艾灸之逆,并非后世所谓君火、相火,则仍作大逆为是。
麦门冬生津润燥,以药测病,知咽喉不利,是咽喉粘膜干燥的原故。
验之于肺结核者,常见营养不良,组织枯燥,沈金鳌拟此方为肺萎之主方。
"2、大塚敬节氏治头昏眼花与咽喉堵塞云:"21岁男子,神经衰弱,颜面不佳,时常呈现潮红。
形寒,足冷即头昏眼花,夜间失眠。
头晕眼花,则感咽喉堵塞。
脉浮大,腹部动悸亢进,胃有振水音。
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等无效,用麦门冬汤得治。
此例以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为的症。
"3、矢数道明氏治喘息与肺结核云:,6岁主妇,余亲友之妻,战后患结核,在公立医院检查,发现肺部无数空洞,宣布为不治之症。
住院期间,给与链零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使一度绝望之病,症状好转,数年后基本治愈出院。
1962年11月,朋友来信云,因此次已无办法,所以最后试服中药,看看如何。
病情自2年前肺结核又发喘息。
发作时整夜喘息,不得平卧,由被窝爬出,滚到床下,一夜不安,至今呼吸极为困难,如临地狱一般。
所以发作持续半年,与旧貌大不相同,身体瘦弱。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2咳喘方_0
---------------------------------------------------------------最新资料推荐------------------------------------------------------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02咳喘方咳喘方呼吸道:1. 急性支氣管炎:咳嗽為主(一周~半個月)、聲音嘶啞、咽乾、發燒 2. 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咳痰、氣喘,時間超過 3 個月、連續兩年發作(冬季好發) 3. 支氣管哮喘:為多發病、常見病。
發作前,鼻癢,打噴嚏,接下來就痰咳不清、胸悶、呼吸有聲,白天較沒事,多為清晨 2 點~3 點發作推薦方:一、經方:柴胡半斤(8 兩) 黃芩 3 兩人蔘 3 兩甘草 3 兩半夏半升生薑 3 兩大棗 12 枚黃煌方:柴胡 6~12g 黃芩 6~12g 薑制半夏 6~12g 黨參 6~12g 生薑 6~12g/3~6 片/乾薑 3~6g 紅棗 6~12 枚 1. 小柴胡湯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
只要病人的重要臟器(如:心、腎)沒有受損,都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而後再慢慢仔細研究 2. 【加半夏厚朴湯(半夏、茯苓 10~20g、紫蘇梗、厚朴 6~12g)】稱為柴朴湯: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亦可治重1 / 5症支氣管哮喘(激素依賴型) 紫蘇葉-功效偏重於發汗紫蘇子-功效偏重於通便紫蘇梗-功效偏重於理氣、寬中適用於感染不明顯、患者精神緊張、對外界環境過敏或飲食過多即感不適 3. 加梔子6~12g、連翹 15~30g、重用黃芩可至 30g(也可加桔梗):治療咳痰黃稠、久治不愈、瀰泛性支氣管炎李時珍~骨蒸發熱、吐痰黃芩清肺熱 4. 加乾薑 6~12g、五味子 5~10g:適用於感冒後,久咳不愈,吐白痰,且用抗生素無效者再加(防風、連翹、生石膏)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支氣管患者有一特點,稍遇風寒,咳嗽即來 5. 凡治療咳嗽氣喘,柴胡不須大劑量經方:半夏一升厚朴 3 兩茯苓 4 兩生薑 5 兩乾蘇葉 2 兩黃煌方:薑制半夏 10~20g 厚朴 10~15g 茯苓 10~20g 乾薑 3~6g 蘇梗 10~15g 5~7 劑 3.7/劑 1. 本方對咽喉異物感為特徵的咳喘病有效(婦人咽中如有炙癵) (1) 能降低咽喉黏膜的敏感度,且能消除咳嗽氣喘患者的腹脹(因厚朴、蘇梗可以理氣) (2) 消化道症狀:腹脹、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3) 失眠、多夢、心悸、眩暈一般都與小柴胡湯或梔子厚朴湯(梔子、厚朴、枳實)相配伍 2. 加桔梗 6~12g、甘草 3~6g(即桔梗湯:專治咽中痛):適用於咽癢、咽中痛、咽乾、咳嗽 3. 加枳殼 10~20g、白芍 10~20g、桔梗 6~12g(《金匱》排膿散吸濕排液):---------------------------------------------------------------最新资料推荐------------------------------------------------------ 治療痰喘、咳嗽、氣喘、吐痰不爽、腹脹、便秘、支氣管哮喘 4. 加【梔子 6~12g、連翹 15~30g、黃芩 6~12g】 (清熱、除煩):治療胸悶、咽痛、煩痛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伴有焦慮、失眠、胸悶、出汗 (從溫病,葉天士先生的經驗) 經方:麻黃 4 兩杏仁 50 個甘草 2 兩石膏半斤黃煌方:生麻黃5~10g 杏仁10~20 個生甘草3~6g 生石膏12~30g 3~5 劑 1.5/劑 1. 本方主治熱喘,由下列三條可確定是熱喘:(1) 汗出而喘 (2) 口渴不惡寒 (3) 痰、唾、涕黏稠 2. 適用於本方者大多身體狀況好,皮膚較粗糙,面部或眼瞼可見輕度浮腫 3. 臨床上加連翹 15~30g、梔子 6~12g、黃芩 6~12g、桔梗6~12g:適用於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伴感染、黃痰、熱症,大葉性/病毒性/痲疹性肺炎 4. 本方去石膏,名三拗湯平喘基本方三拗湯加薏仁麻杏薏甘湯三拗湯加桂枝麻黃湯(無汗而喘) 省中所使用的肺寧合劑"即麻杏石甘湯經方:麻黃 3 兩桂枝 3 兩細辛 3 兩乾薑 3 兩甘草 3 兩芍藥 3 兩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黃煌方:生麻黃 6~12g 桂枝 6~12g/肉桂 5~10g 乾薑 6~12g 生甘草 6~12g 白芍 6~12g 五味子 6~12g 薑制半夏3 / 56~12g 3~5 劑 5/劑 1. 主治寒喘,以惡寒、口不渴,痰、唾、涕清稀量多 2. 外寒內飲 3. 本方患者面色多青白或青灰色,絕少面紅光亮者 4. 體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黃,加茯苓 10~20g、山萸肉(固托、斂肺)10~20g:治療支氣管哮喘持續狀態、肺心病、肺氣腫 5. 乾薑、細辛、五味子是本方基礎 6. 細辛用量要到位,所謂細辛不過錢,是指吞食細辛生粉情況下,而湯藥細辛用量可為 3~10g,若擔心細辛用量,可少量逐漸增加。
试论咳喘治疗之法与方
试 论咳 喘 治疗 之 法 与 方
吴与喘 的合 称 。咳之 与喘 , 虽 然表现 形式 不 同 , 但都 是 脏腑 气机 升 降失调 的结 果 。肺 司肃 降 , 为 气之 主 , 肾主 纳 气为 气之
根, 脾 乃 气之 本 , 为一 身气机 升 降之枢 。“ 肺不 伤 不咳 , 脾 不伤 不 久咳 , 肾不 伤 咳不喘 ” 。前 人论 咳 喘 多不 离肺 、 脾、 肾的 范畴 。
三拗 汤 ( 《 局方 》 ) — —麻 黄 、 杏仁 、 甘草 。 这是辛平开肺方 , 一般因麻黄性温 , 将其列入辛温解表剂 。 其实 , 麻 黄虽然偏温 , 但气味俱淡 , 其性清扬 , 为肺经专药 , 一经结合不 同气味 的 药物 , 便 能改变其 性质 。如与石膏结合就成为辛凉宣 泄的麻杏甘石汤 , 与桂枝结合就成 为辛 温发汗的麻 黄汤。 三拗汤重点在于宣肺 , 对一般感 冒咳喘 、 寒 热症象不十分 明显者最为合适 。有人轻视 三拗汤的平淡 , 治 疗外感 咳喘 , 动辄二冬 、 苏子 、 枇 杷叶之类 , 实为不知 因势 利导和肺之宣 与肃 的辨证 统一 。笔者 临床 最喜 三拗汤 的简单有 效 , 平淡 出奇 , 常作 为感 冒咳 喘的基本 方 , 并根 据具体 症状 而加 减 , 多 获 良效 。如 咳甚加 紫苑 , 喘甚加苏子 、 桑皮 , 痰多加 大贝 、 胆 南星, 咳痰不利加桔梗 、 枳壳 。 2 固卫 平 喘止 咳法 桂枝 加 厚朴 杏 仁 汤( 《 伤寒 论 》 ) — — 桂枝 、 芍药 、 甘草 、 生姜 、 大 枣、 杏仁 、 厚朴 。 久咳喘家 , 往往营卫失和 , 肺卫不固 , 症见 汗出恶风, 容 易 感 冒, 或稍 涉 寒冷 , 即易 咳喘 。此 时麻 黄 汤 、 小青 龙 汤等 皆 非所 宜 , 唯 桂枝 加 厚朴 杏仁 汤能 安 内攘外 , 固卫平 喘 。笔者 常 以此方 治疗慢 性 6 活血 止咳 平 喘法 支气 管 炎 、 肺气肿 、 肺 心病 、 支 气管 哮 喘等 因感 冒而引 起 咳喘 者 , 一 双仁 丸 ( 《 圣 济 总 录》 ) — —桃 仁 、 杏仁。 般 皆能改 善 症状 , 巩 固疗 效 。当然 , 应用 成方 贵在 加减 , 若挟 内热 可 《 圣济 总录》 载双 仁丸 “ 治上气 喘急不安 ” , 一般来说 , 咳喘乃气 分 加黄 芩 、 桑皮 ; 痰 多 加 远志 、 半夏 、 瓜萎; 喘甚 加 苏 子 、 白果 ; 久 咳久 病变 , 但 病久亦 可 由气 及血 。 根据北 京朝 阳医院对慢 性气管 炎患者 肺 喘加 冬 花 、 粟壳 、 五味 亦可 加入 。 扫描 的观察 , 发现半数 左右 的患者有 肺脏血 运障碍 , 合并肺 气肿者 血 3 辛润 宣肃 止 咳法 运 障碍尤其 显著 ,故治 咳喘也 有活 血化瘀一 法 。桃仁 虽是 活血化 瘀 止咳散( 《 医学心 晤》 卜— l 芥、 桔梗 、 紫苑 、 百部 、 白前 、 陈皮 、 甘草。 药, 但也 有止 咳作用 。 0 录》 称 桃仁 能“ 止咳逆上 气 ” , 今 人也有谓 “ 桃 程钟 龄 赞 此 方 : “ 温润 和平 , 不寒不热 , 既 无 攻击 过 当之 虞 , 大 仁止 咳优于杏 仁” 者, 说 明古人 将桃仁 配伍杏仁 用于 治疗 咳喘是有 道 有 启 门驱 贼之 势 , 是 以客 邪易 散 , 肺气 安 宁 …… ” ; 吾 师朱 良春先 生 理 的。虽如 此 , 笔者认 为毕竟 药少力 薄 , 运用 时 , 似可 再加 红花 ( 红花 谓此 方 “ 治诸 般 咳嗽 , 不论 久新 ” 。 证之 临床 , 并 非过誉 。 笔者 治疗 咳 除活 血通经作 用外 , 还 有较好 的消炎 、 祛痰 、 止 咳平 喘作用 ) 、 丹参 、 瓜 喘病 , 常 以此 方加 减 , 收效 良好 。体 会此 方 的特点 是辛 而 不燥 , 润而 萎 、 冬花、 枇杷 叶等 。或 将此方 辨证地 纳入其他 复方使 用亦 可 。 不腻 , 宣 肃并 行 , 可广 施于 外感 咳嗽 。至 于偏 寒偏 热 , 临症 时神 而 明 7 降逆 止喘 、 摄 纳 肾气 法 之, 加 减变 通 可也 。近 人聂 云 台 氏用本 方 加菜 菔 子 、 枇杷 叶 、 桑皮 、 参赭 镇 气 汤 ( 《 医学 衷 中参 西 录 》 ) —— 党 参 、 代赭石 、 生芡 实 、 蝉衣 名加 味 止嗽 散 , 并谓 : “ 从此 用无 不效 , 风 寒痰 热 皆宜 。” 山药 、 山茱萸 、 生龙 骨 、 生牡 蛎 、 生 白芍 、 苏子。 止 咳散 和三拗 汤 皆宜于外 感 咳喘 , 如何 分别 选用 ?笔 者认 为三 参赭 镇气 汤 为张 锡纯 先生 所创 制 。张 氏原 书谓 : “ 治 阴阳两 虚 , 拗汤 既可止 咳也可 平喘 , 止 咳散一 般只 可用于 咳嗽 ; 咳嗽在数 天以 内 喘逆 迫促 , 有将 脱 之势 , 亦治。 肾虚不 摄 , 冲气 上 千 , 致 胃气 不 降作 满 最好 以宣散 为 主 , 先 选 三拗 汤 , 稍久, 或 体 质偏 弱 者 以止 咳散 较 好 。 闷。” 笔 者在 临床上 喜将 此 方用 于某些 久 咳久 喘之 上 盛 下虚 者 , 经 又, 止 咳散 去 白前 , 加 炙 冬花 、 炙枇 杷 叶 、 粟壳 , 久 治 咳痰少 极 效 。 观察 疗效 尚可 。考苏 子降 气汤 虽也 日治 “ 上盛 下 虚” , 但 实 际上偏 于 4 宣肺 清热 、 降逆平 喘法 治上 盛 的 ; 参 赭 镇气 汤 用 于治 上盛 下 虚 而是偏 于 治 下虚 的 , 试观 两 对 于某 些 支气 管 哮 喘 、 肺 气 肿 或慢 定喘汤( 《 摄 生 众 妙方 》 ) — — 白果 、 麻黄 、 苏子 、 冬 花、 杏仁 、 桑 方 药 味的 组成 便知 。笔者 体会 , 性 肺 心病 , 经 辨证 属上 盛 下虚 , 痰 涎 壅盛 , 肾气 不 纳 者 , 先 用 苏子 降 皮、 黄芩 、 半夏、 甘草。 定 喘汤平 喘止 哮疗 效可靠 , 多为数 家 医家所 公认 。如 上 海一 名 气 汤 , 后用 参 赭镇 气汤 较 为妥 当。笔 者认 为 , 对 于治 疗 咳 喘之 属 于 老 中医 日 : “ 余 临床视 诊数 十年 , 凡 属哮 喘之 症 , 用 此 汤加 减 , 每多应 上 盛下 虚者 , 参赭 镇气 汤 与苏 子降 气汤 并传 可也 。 以上 所列 咳 喘治 疗之 法 与方 共 1 I 则 ,均 为 笔 者 临床 所 习用 , 重庆 市涪 陵区 中医院 ( 4 o 8 o o o ) 2 0 1 5年 2 月 1日收稿 尚不周 全 , 仅供参 考 。
中医治疗咳喘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喘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喘的方剂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久年咳喘方:泡参30g、当归9g、制黄精15g、山药15g、杏仁9g、薄荷9g、五味子6g、炙紫菀12g、麻黄9g、生石膏15g、桑白皮9g、桔梗9g、法半夏12g、乌梅6g、粟壳6g、生甘草9g,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2、补虚止咳方:夜关门咳嗽用15~30g煎水服,咯血用30~60g炖猪肺吃,遗精遗尿用30--60g 炖猪肉吃。
3、当归止嗽方:当归12g、黄连3g、桑叶6g、法半夏12g、黄芩9g、炙紫菀9g,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支气管炎长期咳嗽难愈。
4、化痰止咳方:车前仁9g、百部9g、黄芩9g、苡仁15g、陈皮3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分3服,主治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河南郑州杨兆林:经方治疗咳喘病
河南郑州杨兆林:经方治疗咳喘病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炙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功效:解肌祛风,降气定喘主治:发热恶风寒,自汗脉浮缓,喘息胸闷临证特点:太阳表证,并轻度气喘,实属素有咳喘而兼外感之良方。
现代应用(1)本方近年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咳嗽,苔白脉缓者)、小儿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证见表虚兼有咳喘者),效果佳良。
(2)喘证:刘渡舟于《伤寒论通俗讲话》指出本方适用于:①患太阳中风无喘宿疾,只因风邪外袭内迫,影响了肺之宣肃而见胸满气喘者;②太阳病表不解,大便不通,本应先解表后下,但先下之,致表邪迫肺作喘,因表不解而仍用之;③临床凡见气喘因外感风寒者,脉浮缓、苔白者均可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33岁,1994年1月25日初诊。
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4号,肌注青霉素,身热虽迟,但干咳少痰,气促作喘,胸闷。
伴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废痛,阴囊湿冷。
舌苔薄白.脉来浮弦。
证属:太阳中风,寒邪边肺,气逆作喘。
治则: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
方药: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l0克,炙首草6克大枣12克,杏仁l0克,厚朴15克。
服药7剂,咳喘缓解,仍有汗出恶风,层起吐稀白痰。
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克。
又服7剂,咳喘得平,诸症悉除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
按语:本案喘而兼见汗出恶风、头痛背凉,显为中风表虚兼肺失宣降之证,故径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之。
刘老经验,本方用于风寒表不解,而见发热、汗出、咳喘,屡屡获效。
2、麻黄汤组成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七十个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以无汗而咳喘为主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花粉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包积液。
姜春华医案;胡某某,女,46岁。
咳喘已七年,近受风寒侵袭,胸闷窒塞,呼吸不利。
实用有效的10个咳喘病经方
实用有效的10个咳喘病经方一、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桂枝10g、麻黄6g、半夏15g、白芍10g、干姜5g、细辛3g、五味子6g、甘草5g[笔者经历]患者病症:小儿鼻流清涕或口水过多、非热性咳嗽。
献曝语:小儿鼻流清涕或口水过多,三、五剂可愈。
未满周岁者,每日可服半剂。
服时药液中可加白糖,多少不限。
所谓此方治非热性咳嗽,即近于寒性咳嗽,辨别方法即见舌质灰白,而又鼻流清涕,不管有热无热,皆可用此方治之。
医界珠玉:1 、陆渊雷氏云:"小青龙汤为治急性呼吸器病之药方。
其主证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而带微喘。
如急性支气管炎、螺旋菌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性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凡咳嗽而喘带太阳表证者。
此种表证,本非麻黄汤、桂枝汤所能治。
因为服解表药不解,而有咳嗽带喘症,方知心下有水气为病。
仲景凡言心下者,皆指胃部,惟此处之水气不在胃,而在呼吸器,因由咳嗽带喘而知。
胃中蓄水,固然能致咳嗽带喘,然属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所治。
小青龙汤之水气,即上述诸病的炎性渗出物,因其浸润而非停潴,所以不称痰饮,而称水气。
2、矢数道明氏治喷嚏频发变态反应性鼻炎云:"50岁男子,此人20 年来喷嚏频发,发作前鼻内作痒,继而连作喷嚏,涕泪横流,口水满溢,面如水洗。
每当突然吸入冷空气,或夜间更衣,即发作喷嚏。
冬季比夏季更多。
每当夜间上床时,必须在枕边堆放手纸,以作擦鼻涕之用。
一夜之间,即用一篓纸。
此乃水邪外溢之饮症。
投与小青龙汤,服后3曰即见好转,不再用手纸。
服用2个月后诸症痊愈。
以后数年未见再发。
"又治喘息云:"3岁男孩,由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高热、剧烈咳嗽,既而出现呼吸困难、经几位医生诊为喘息。
此患儿一患感冒,就喷嚏频发,鼻不通气,多流鼻涕,。
据说小孩的母亲亦患此症,次子亦然,即全家患此变态性鼻炎,投与小青龙汤,服后感冒治愈,咳嗽和呼吸困难不再发作,恢复正常。
"3、吉益东洞氏云:"京师河源街,商人升屋传兵卫之女,得病,众医生皆以为肺病,所处方亦皆无效,真瘦日甚,旦夕且死。
20150328咳喘病-经方
证方剂药物组成同点小青龙汤基础方加桂枝白芍甘草。
桂枝汤合麻黄汤去杏仁再加姜辛味夏而成射干麻黄汤基础方干姜换作生姜,再加射干紫菀冬花大枣而成厚朴麻黄汤基础方加厚朴杏仁石膏小麦而成,亦即小青龙加石膏汤去桂芍加朴杏而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苓姜术甘汤补中益气汤麻黄理中汤小青龙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玉屏风散桂枝甘草汤甘草干姜汤吹鼻的外用方苍耳子散变方亦用于各型鼻炎发作期。
其方:鹅不食草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10克,淡豆豉30克,菊花10克,甘草1宜少加水,武火短煎即可,以使药性上攻鼻窍,而不沉于中焦。
咳喘病麻黄-姜味辛夏为基础方。
三方中,麻黄的用量在9--12克之间,而五味子的用量则在12--14克之间。
少阴体质者,肾阳不足,其表现为面暗色以扶肾阳,我经常以真武汤、附子汤,或者四逆汤加味治之。
鼻炎大凡久患鼻炎,必是三阴体质。
阳气素虚窍、温通诸药即可。
太阴体质者,中焦阳气不运,清阳不升,其表现为面色青白,腹淡胖而大,见齿印,其脉右关无力。
当温补脾土以养肺,临床我习用理中汤,附子理这种体质的人往往吃寒凉的食物即容易发《黄帝内经》有谓:“形寒饮冷则伤肺”阴,解饮之冷,则数剂必效。
这种体质的人每每一遇冷空气,或者一受人久患鼻炎,那就一定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就我临床经验,如果辨证准确,此方对阴证,此方亦颇能收到效果。
因为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扶助少阴层次的阳气,最能寒邪气自然自内而出。
此方极具治本治标之用,所以能收到极好的疗效。
厥阴体质者,其阴阳之气不能平衡,或易忘,腰膝酸软,或胃脘灼热疼痛,自觉气上撞心等证。
或者易转寒证,表现为身冷而忽寒忽热,忽躁忽静。
此证我常用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等节发作鼻炎,或者情绪激动亦能引起鼻炎发作,在上方基础上加通窍解表开太阳之麻苍耳子散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都通鼻,所以其方中加白芷以通鼻窍,兼以为入阳明的使药。
五味子与经方12首介绍——治疗咳喘证(2)
五味子与经方12首介绍——治疗咳喘证(2)吴文博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1. 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汤(1)真武汤(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要方)组成服法: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能主治:温阳利水。
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现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6克;若呕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克。
(2)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汤(虚寒水湿阻肺的咳喘证)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汤,是治疗虚寒水湿阻肺的咳喘证,结合治疗寒饮证之寒饮阻肺的8首方剂,总结医圣张仲景治疗寒饮阻肺的咳喘证的规律:最常用的配伍是,细辛与五味子,干(生)姜;如果寒邪阻遏较重,加麻黄、桂枝;挟热者,加石膏;胸满者,加厚朴;痰阻咽喉者,加射干。
2.四逆散加五味子干姜汤(1)四逆散组成服法: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
上四味,捣筛为细末。
白饮和服3克,一日三次。
功能主治:疏肝和脾,解郁透热。
治少阴病,阳郁于里,致患热厥;以及肝失条达,气郁致厥,手足厥冷,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脉弦细。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2)四逆散加五味子干姜汤组成服法:甘草10分(炙),枳实10分(破,水渍,炙干),柴胡10分,芍药10分,五味子5分,干姜5分。
功能主治:少阴病,四逆,咳或下利。
3. 小柴胡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汤(1)小柴胡汤:组成服法: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咳喘,痰多,清稀,食纳差,便溏,令甘五味姜辛杏夏主之、张珍玉方亦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主之,刘炳凡方主之。
11咳喘,属于虚,肾气丸加五味子、紫石英、龙骨、紫河车。蛤蚧、三七等。张锡纯蔘赭镇气汤亦主之。
12咳喘,无表证,痰多,葶苈大枣泻肺汤、半夏厚朴汤主之。只要痰多可以本方使用。
2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上方见腹部胀满,大便难者。
三、 痰淤兼备
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
咳喘金律/陈茂蒙 原创
1肺病或咳或喘或哮,或有痰,或无痰。宜定喘汤或金沸草散或姜春华截喘汤。
2咳喘,喉中哮鸣音,恶寒,无汗,射干麻黄汤主之,小青龙汤也可。有热加石膏,寒加附子,虚加山萸肉、补骨脂。
3咳喘,痰多,汗出,恶风,脉浮缓或弱,或弦浮或弦缓,桂枝加厚朴杏子主之。
4咳喘,汗出,舌红苔黄,痰黄,脉滑有力,麻杏石甘汤主之、定喘汤亦主之。无表证用小陷胸汤、千金苇茎汤主之。
5咳喘,恶寒,有汗或无汗,痰多,舌腻,越婢汤加半夏主之,厚朴麻黄汤亦主之。
6咳喘 胸闷,口苦咽干,便秘,无痰(有时有痰)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主之,如腹部满,合桃仁承气汤。
5小陷胸汤(黄连改黄芩)脉滑,痰热方
6葶苈大枣泻肺汤(可以合令甘五味姜辛汤)痰多,脉右寸实。
7皂荚丸方咳痰粘稠方,
8麦门冬汤 脉细数 咳嗽 颜面红,手心热 或咽喉不利。
9四逆散加干姜、五味子(咳喘属于虚)咳喘 便溏 纳少等。
10四逆汤脉微,恶寒 咳嗽
通用方金沸草散
截喘方
1诸喘不止,椒目研粉,每次3克,一日3次,一般5分钟有效。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最妙。诸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愿性哮喘、肺气肿等均可。
外用方
三伏贴(不拘泥夏日,随时可以用)
甘遂 细辛 元胡 白芥子(前2味为后两味的一半)。研细粉,用凡士林调合均匀,搓成小丸,大约小指末端大,贴百劳 膏肓 肺输六处,外用胶布固定1-2小时,虚弱的贴20-30分,小儿时间要减少。
7咳喘,恶寒,脉沉,有嗜睡。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阳和汤亦主之。
8咳喘,腹满,便秘,大承气汤下之。
9咳喘,水肿,心悸,二便不利,木防己汤主之,真武汤,(脉多沉迟,)亦主之。越婢汤主,(脉多浮弦,或浮数)。瞿附通阳汤主之(瞿麦 附子 天花粉 山药 茯苓 车前子 牛膝 椒目 路路通)
4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咳逆,喘满,咳白泡沫痰,口中和。
5麻黄附子细辛汤阳(阳和汤治疗虚寒哮喘效果明显。) 恶寒,无汗,或背部恶寒,四逆,精神疲惫。脉沉细。
二、 淤血为主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胸胁满闷,呼吸苦难,心下急,口苦咽干,大便干燥为主要依据。小便不利加小青龙汤。心烦加石膏,便不干大黄用4克,便干用6-9克。此方无背部恶寒等证。
2风热 前胡 桑叶 薄荷 连翘
3痰湿 半夏 云苓 陈皮 三子养亲汤
4痰热 泻白散 芦根 茅根
5虚 脾虚 四君子,肾虚 熟地 山萸肉 补骨脂。
通用方定喘汤(此方甚效)
凡是肺病咳喘不论咳嗽、慢支、哮喘均可用
麻黄 杏仁 甘草 冬花 黄芩 桑白皮 白果 半夏 苏子
2补肾治本方
人参、沙参、紫河车、胡桃、蛤蚧、云苓、半夏、麦冬、五味、玉竹、肉苁蓉、杏仁、巴戟天、补骨脂、橘红、甘草。
3咳喘除根方
紫河车500蛤蚧300水蛭100川贝80蜈蚣60甘草60桔梗150陈皮120,水丸一次2-3克,日3次。
4哮喘属于虚,于夏天公历7月7日,到8月7日,连续30天,红参6,鹿茸2克交替炖服。连续数年可愈。小儿减半。
11可以加山萸肉、人参、附子(常可见舌红但是脉多细缓或紧,但用无妨,此津液受损,不能上承)
12如果有心律不齐的可加苍术30-50克,麻黄仍用9克。如加椒目30-50粒更好。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
咳嗽。脉缓、脉弱、脉虚,不管有无汗出都可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不拘泥外感内伤。
方中可以加麝香,虚弱的或热性病人不可用。十天贴一次。可贴3-4次,配合针灸、服药。
固本方(慢支,咳喘,肺胀,哮喘均可)
丸方(可以用小青龙、肾气丸、阳和汤、左归 右归 等)
紫河车 蛤蚧 核桃 三七 人参 沉香均是要药。
1人参30 蛤蚧 1对熟地 80山药80 茯苓 15远志10 百部 15杜仲15 补骨脂 10川贝 5核桃仁30 杏仁15 甘草105倍量水丸,每次15克。一日两次。
(三),麻杏石甘汤
内有热,外有寒,脉滑数、脉浮滑数,此方主之。
1如果痰多合葶苈大枣汤注意没有痰饮不必用葶苈大枣汤。
2可以加米壳、阿胶
4越婢汤加半夏
外有寒里热,兼有痰饮方
5射干麻黄汤
喉中痰鸣方
6厚朴麻黄汤
外有寒,内饮化热方。
5注意夏天汗出多者不可用此方。
6若药后复发,用从龙汤。(龙骨、牡蛎、半夏、苏子、白芍、牛子)。
7凡是天寒舌红苔黄,有热像多用小青龙加石膏。
8本方脉象可以浮、浮弦、弦细、浮紧、浮数、紧数、弦滑、紧滑。
9病人多有恶寒或背部恶寒的表现,这是用此方的关键。如无恶寒多是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或苓桂术甘汤。
2扣住环节,解表、化痰、喘息 咳嗽。表证解表,有痰的化痰,咳嗽剧烈使之缓和、喘息注意补肾。
3寒热不明显,寒热药可以合用,均可加解毒药,蒲公英、鸭跖草、开金锁等。
4聚于胃,关于肺。在胃当降,在肺当宣降。
通用方
主方:桔梗 枳壳 麻黄 杏仁 甘草
加减
1风寒 苏叶 生姜豆豉 葱白 细辛等
5治疗咳喘属于虚热方。
仙人头2个,白茅根250核桃120川贝60小红枣7个陈细茶30杏仁30香油扎油条一根(重60克)水梨3500克。加红白糖各60克,蜂蜜120克收膏滋。早晚一汤匙。
11木防己汤 咳喘,水肿,心悸。
经方治疗哮喘
一、 以痰为主
1、射干麻黄汤恶寒身痛,痰多,喉中痰鸣,口干、心烦加石膏。
2、小青龙汤(可以加 椒目30-50粒,)恶寒,身痛,无汗,咳逆不得卧。咳吐白泡沫痰。
3葛根汤合小陷胸汤 主治:项背拘急,胸满,发热恶寒而喘。
经方治疗咳喘总论
有表证方
(一),小青龙汤(方中细辛可以用6-9克)
1病人体质弱,可以小量泡水。
2此方可以外用令病人洗澡。
3此方不拘于舌淡苔滑,舌苔薄黄也可以用,痰少粘或无痰也可以用。
4不分内伤外感,如果有外感用原方。无外感去麻黄加杏仁、倍用芍药。如有虚像加附子。咳嗽、咳喘均可用。
痰饮方,无表证
1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
脉聚关,咳嗽,或脉弦滑有口苦,咽干、胸满等。
2半夏厚朴汤,脉多滑
a有热加石膏
b半里半表合小柴胡
c有汗出,或脉弱等合桂枝汤(表虚)
3苓桂术甘汤胸满,咳喘,痰多清稀。
4令甘五味姜辛杏夏注意无背部恶寒,只是内饮 本方同上方。
13咳嗽 痰多,脉细数滑;或左脉弱,右脉滑;或右脉滑左尺弱,金水六君煎。
14咳喘辛散(干姜 细辛 麻黄)苦泻(龙胆草 黄芩)酸敛(诃子 五味 乌梅)甘草、细辛剂量可以大。甘草10-20,细辛6-10.
肺病通用方
总论
1肺主宣发、肃降,外感多是不宣,内伤多是不降。注意调整二者比例。外感内伤不可截然分开。有时内伤外感并存,经方最妙。
1如果无痰,咽部痒,加罂粟壳3克。
2久病咳喘加补肾药紫石英 枸杞 菟丝子 淫羊藿 补骨脂 蛤蚧 人参等
3咳喘不止,加白僵蚕、蝎子、蜈蚣、地龙等
4初起为风寒,加细辛、苏叶。
5属于热加冬瓜子、浙贝母、芦根。茅根等
6虚寒加干姜 五味子 细辛 附子等
7痰多的可以合用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