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因该体系是在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故名。其主要内容是:以黄金为基础,确立“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两大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的确立,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1971年美国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其主要内容为:宣称世界已分为两大敌对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对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征服活动,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彻底摆脱孤立主义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走向全球扩张的时代。它成为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公开破裂、美国发动对苏“冷战”的重要标志。
3、马歇尔计划
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从大背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而得名,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受其影响之故。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该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第四点计划
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因为是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补充。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这就是“第四点计划”。又称“开发落后区域计划”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后初期美国向亚非拉地区扩张的一项政策。客观上对于受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前三点计划是:支持联合国、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和援助自由世界抵御侵略。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同时,“第四点计划”也给美国带来了长远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地位;作为扩张工具,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根据同年4月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而成立的军事联盟。参与国家有美、英、法、荷、比、卢、挪、葡、意等。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正式加入。规定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成员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总部原设在巴黎,后迁布鲁塞尔。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和军事委员会。历来由美国将领任最高司令部司令。既是美欧遏制苏联的工具,也是美国用以从军事上、防备上操纵西欧各国的工具。北约在欧洲长期与华约组织对抗,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
美欧之间也有矛盾。总之,北约是美国操纵下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是美国推行其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6、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包括南斯拉夫)成立的政治军事联盟1955年5月5日,苏东国家在华沙举行第二次“欧洲和平与安全会议”,并于1995年5月14日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总部设在莫斯科,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历来有苏联将领担任。标志着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逐渐成为苏联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与手段。其初期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东欧剧变后1991年6月华约解体,从而结束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7、麦卡锡主义
是1950—1954年间美国国内反共、反民主逆流的典型代表,由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煽起的,在美国全国性的反共“十字军运动”。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麦卡锡主义成为政治迫害的同义词。麦卡锡主义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上保守及排外团体的广泛的政治同盟,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攻击。即使是信奉学术自由的学术界也难以抵制麦卡锡主义的影响。1950 年2月9日,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发表了一次反共演说,他在演说中声称:美国国务院里有“共产主义分子”。随后,一系列有关反对共产主义的事件接踵而来,麦卡锡因此提高了知名度和煽动了公众的支持。1954 年12月2日,麦卡锡遭到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的谴责,并失去了其在参议院的所有主席职务。此后,麦卡锡主义很快衰落下去。麦卡锡主义是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所遭受的一连串挫折的产物。
8、德尔·卡斯特罗
菲德尔·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鲁斯.古巴前国务委员会主席和部长会议主席,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1953年7月26日,26岁的卡斯特罗率领134名爱国青年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旨在夺取武器,在全国掀起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武装斗争,即揭开了古巴武装斗争的序幕。由于双方力量悬殊,起义失败,大部分青年起义者惨遭杀害。卡斯特罗兄弟等人幸免于死,被捕监狱。1955年5月巴蒂斯塔为自己“竞选”总统笼络人心,大赦政治犯,卡斯特罗及其战友意外获释。他出狱后立刻着手组织“七·二六运动”革命组织,并赴墨西哥组织秘密武装。古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领导的政府在国内实行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没收国外资本与大企业等重大措施;对外高举反对外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旗帜,遭到了美国的敌视和反对。美国对古巴进行了政治颠覆、经济封锁、外交孤立,乃至组织雇佣军入侵,妄图扼杀新生的革命政权。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61年4月,卡斯特罗向全世界宣布“古巴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此后,他领导的“七·二六运动”与人民社会党和“三·一三革命委员会”合并,组成了古巴共产党。他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
9、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是德国总理于1969年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它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了对美国的依赖。新东方政策的出台,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以联邦德国的地位和利益为出发点,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新东方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自主地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这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10、戴高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