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化物的测定

铁氧化物的测定
铁氧化物的测定

氧化亚铁的测定

一:试剂

1、碳酸氢钠:固体

2、氟化钠(氟化钾液体同全铁10%):固体

3、盐酸:浓

4、硫磷混酸:15:15:70

5、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0.5%

6、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1N

二: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2克于250锥形瓶中,加NaF10毫升(1-2克),碳酸氢钠(1—2克),盐酸25毫升,立即用瓷坩埚盖于瓶口,在低温电热板上加热溶解,浓缩体积约10毫升,加80—100毫升水,立即用橡皮塞塞紧,冷却后加入SP-混酸15—20毫升,加二苯指示剂4滴,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为终点。

三 计算

FeO% =(1000

07185.0???m V c )×100% 式中:c —重铬酸钾的浓度

V —消耗重铬酸钾的毫升数

m —试样重量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Fe 2O 3=[全铁-金属铁-氧化亚铁

*0.7778]*1.430

铁精粉(球团矿)中磷的测定

一试剂:

1、硫酸:1:1

2、钼酸铵溶液:3% 现用现配

3、抗坏血酸:固体0.1克或液体1%的10毫克

二分析步骤

称取0.1克试样于100毫升烧杯中,加入5毫升(1:1)硫酸,盖上表皿,轻轻摇动于电热板上,加热溶解(约30分钟)冒烟2—3分钟(螺旋烟)取下冷却,冲洗表皿,加水稀释至40毫升左右,用定量中速滤纸过滤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钼酸铵5毫升,抗坏血酸10毫升(固体0.1克左右),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置于电热板上加温显色,使溶液的液面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一市寸显色完毕,取下冷却。在波长590mm处1厘米比色皿比色。

三计算

C

吸光度 T =

N

待测物质的含量C1= TN1×100%

式中: C-标样物质的含量

N-标准物质的消光值

四误差范围

含量范围% 允许差% 0.020-0.050 0.002 0.051-0.1000 0.004 0.101-0.500 0.006 0.501-1.00

iocg矿床

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李友枝周平唐金荣施俊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提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新矿床类型,它以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多样化的矿物学、容矿岩石和局部地质背景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矿床类型。由于该类矿床规模大、品味高,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正日益加大,对其研究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但是,对于该类矿床的研究而言,有着较多较为复杂的制约因素。例如,成矿地质背景尚不明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等还存在较大的争论。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总结国内外IOCG矿床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分别从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角度出发,进行较为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与阐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该类矿床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超大型矿床的研究热潮。在预期成矿类型之外“偶然”发现的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类型十分独特,曾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矿床,即“独生子”矿床。然而,随着近年大量类似矿床的发现,以及对该类矿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矿床学家们发现,这些矿床构成了一个新的类型,且将其统称为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及有关矿床(英文多写为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通常缩写成IOCG矿床)。该类型矿床一般规模大,品位较高。代表性矿床还有:澳大利亚的欧内斯特亨利、智利的坎德拉里亚(中生代)和巴西的萨洛博。目前,在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关注该类型矿床[1-3]。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其成因和归类尚未统一,对其找矿标志也缺少系统总结。笔者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力图描述其主要特征,并总结其主要找矿标志,以引起国内勘查者的兴趣。 1 矿床基本特征 1.1 矿床时空分布 矿床可见于太古宙—上新世的岩石中,以形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矿床较多。例如,巴西的萨洛博3A Cu(-Au-Mo-Ag)矿床,赋存在大陆环境形成的太古宙萨洛博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里。矿床形成压力和深度范围较大,产出深度从地下200m至9km,形成温度为低温到中温。 1.2 矿床形态与矿石矿物组合 矿体产出形态复杂多样,从不规则状到板状、筒状和透镜状等均有呈现。 矿石含磁铁矿或赤铁矿,或二者兼有,比例一般达20%以上。在以磁铁矿为主的矿床 *收稿日期:2007-08-17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李友枝,女,1967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质科技情报研究;E-mail: lyouzhi@https://www.360docs.net/doc/549380427.html,。

菲律宾矿产资源

菲律宾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菲律宾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岛国,地处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北甘马仁省,是菲律宾成矿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矿种以铁、铜、金、钼最负盛名,著名的Larap铁、铜多金属矿床和巴拉贡特大型金矿床就产于该地区。 菲律宾银鹭必可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菲律宾大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菲律宾国隆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区域的主要成矿带上依法取得16个矿权区42坐矿山,总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图1)。 通过公司广泛的收集资料和有计划的由浅入深的勘查工作显示出这些矿权区潜在的矿产资源量巨大,经济价值可观。北甘马仁省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320公里,有国道与之相通,部分矿区位于海边,有港口相通,因此水陆交通方便见(图2)。

由于地处吕宋岛的东北边缘,为海岛丘陵地带,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为0-200米之间,河流水系发育,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海洋性气候,植被发育,四季如夏,年平均气温28°C,年11月到笠年3月份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年降水量达3000毫米以上,水利资源充沛。 北甘马仁省火力发电,由于工业不甚发达,电力供过于求,目前可满足矿山和选厂建设需要。当地以农业为主,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Larap铁、铜、钼矿床位于成矿区带的北端,为一深水海湾,二战时建有运输码头,今其码头基础尚在可以利用,可建设5万吨级码头。该矿床是矿区带上工作程度高,经济价值大并且马上可以进行开发的矿床之一,矿区地形平坦,是理想的矿山、选矿厂选址(图3)。

一、地质矿产概述 (一)大地构造背景 菲律宾大地构造背景,是晚白垩世海底扩张中心漂离华南大陆(海西-燕山期)边缘地壳碎块(又称“中型板块”)1975年大量海底地球物理测量,以及台湾、菲律宾吕宋岛的地面地质测量(Bowin等1978),认为南中国海大陆堋东南部在中-晚新世时翻转向菲律宾吕宋岛俯冲,形成反向俯冲的双海沟系,在俯

论文

介绍 铁氧化物铜金矿矿床(IOCG)是重要的和非常有价值 浓度的铜、金和铀在氧化铁矿石托管占主导地位 煤矸石集合体,共享一个共同的遗传起源。 这些矿体的范围从约1000万吨的矿石,到40亿年 吨或更多,有0.2%至5%的铜级,用金内容 从0.1到3 +克每吨(ppm)。这些矿体倾向 表达为体,科研在花岗质角砾岩表利润率,矿石一样长 带状角砾岩或大量氧化铁存款在故障或剪。 巨大的大小、相对简单的冶金和IOCG等级相对较高 存款可以产生非常有利可图的矿山。 铁氧化物铜金矿矿床也常与其他有价值的痕迹 元素,比如铀和稀土金属铋,尽管这些配件 通常隶属于铜和黄金在经济方面。 铜矿在尼泊尔: 根据地质部门的尼泊尔,铜(铜)已被敌军布上了地雷 传统以来,尼泊尔历史时间,但目前没有运行的铜矿。 常见的铜矿石在尼泊尔黄铜矿,和几个孔雀石、蓝铜矿、 靛铜矿、赤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矿石出现/前景/存款 已知来自107多个地方。小型铜矿 在操作Gyazi(廓尔喀)Okharbot(Myagdi)和Wapsa(Solukhumbu)到的 过去十年,他们每年可以完成20 - 50吨铜。其他铜 前景/存款喜欢Kalitar(普尔)Dhusa(Dhadhing)Wapsa(Solukhumbu), Bamangaon(Dadeldhura)Khandeshori / Marma(Darchula)Kurule(Udayapur),恶魔Khola(Tanahun)Pandav造成损失(Baglung)百色市造成损失(Myagdi)Chhirling Khola (Bhojpur)Janter造成损失(Okhaldhunga)是最主要的。旧的运作也知道 Darchula来自不同地区,Bajhang、Bajura尔巴特,Baglung,Myagdi,Gulmi, Tanahun廓尔喀,普尔,Kavre、Ramechhap Okhaldunga,Dhankuta, Solukhumbu,Ilam Taplejung地区。其中神功造成损失(Ilam)、Mul造成损失(Gulmi)Ningre(Myagdi)是最重要的。42铜矿勘探许可证 探索DMG已发出。(DMG来源,FY2066/67)。 这份报告描述的前景“哥打”是一个较小的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 水晶Bhimphedi集团包围小喜马拉雅变质沈积物 西方尼泊尔Nawakot群。 勘探方法的概念 找矿和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 一个矿体勘探通过计划和系统化的方法,得出一个 决定对其生存能力的挖掘。地质和勘探的进程 概念阶段的评估进行了增加的细节 勘探和地质保证;初步调查、勘探 探索,详细探索。 目标的工作 这一领域工作的目标如下。 识别的潜在地区铜、稀土发生。

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 提要: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新矿床类型,它以其显著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多样化的矿物学、容矿岩石和局部地质背景等特征区别于其他矿床类型。由于该类矿床规模大、品味高,近年来对其关注程度正日益加大,对其研究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但是,对于该类矿床的研究而言,有着较多较为复杂的制约因素。例如,成矿地质背景尚不明了,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等还存在较大的争论。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总结国内外IOCG矿床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分别从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角度出发,进行较为系统而详尽的总结与阐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该类矿床的 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超大型矿床的研究热潮。在预期成矿类型之外“偶然”发现的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类型十分独特,曾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矿床,即“独生子”矿床。然而,随着近年大量类似矿床的发现,以及对该类矿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矿床学家们发现,这些矿床构成了一个新的类型,且将其统称为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及有关矿床(英文多写为Iron oxide-Copper-Gold Deposits,通常缩写成IOCG矿床)。该类型矿床一般规模大,品位较高。代表性矿床还有:澳大利亚的欧内斯特亨利、智利的坎德拉里亚(中生代)和巴西的萨洛博。目前,在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关注该类型矿床[1-3]。但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其成因和归类尚未统一,对其找矿标志也缺少系统总结。笔者以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力图描述其主要特征,并总结其主要找矿标志,以引起国内勘查者的兴趣。 1 矿床基本特征 1.1 矿床时空分布 矿床可见于太古宙—上新世的岩石中,以形成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矿床较多。例如,巴西的萨洛博3A Cu(-Au-Mo-Ag)矿床,赋存在大陆环境形成的太古宙萨洛博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里。矿床形成压力和深度范围较大,产出深度从地下200m至9km,形成温度为低温到中温。 1.2 矿床形态与矿石矿物组合 矿体产出形态复杂多样,从不规则状到板状、筒状和透镜状等均有呈现。 矿石含磁铁矿或赤铁矿,或二者兼有,比例一般达20%以上。在以磁铁矿为主的矿床中,矿石矿物是黄铜矿;在以赤铁矿为主的矿床中,铜矿物以斑铜矿和蓝辉铜矿-久辉铜矿为主,且矿床含U,即沥青铀矿和钛铀矿。磁铁矿或赤铁矿体中均有不规则分布的硫化物。以赤铁矿为主的矿床有矿物分带现象:无矿 赤铁矿-蓝辉铜-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 在所有矿床中,都有与黄铜矿伴生的黄铁矿。矿石中一般都含碳酸盐矿物、石英、重晶石、萤石和磷灰石。矿石中的伴生元素有Co、Mo、Ag、As、U。 1.2同位素数据与热液流体来源

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实验十一沉积物中铁、锰的形态分析 前言 为了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自净规律、致毒作用机理以及最后归趋等环境化学行为,不仅要了解污染物的数量,而且还要研究其存在的化学形态,因为不同的化学形态具有不同的化学行为、环境效应和生态效应。例如,对水中溶解态金属来说,甲基汞离子的毒性大于二价无机汞离子;游离铜离子的毒性大于铜的络离子;六价铬的毒性大于三价格;而五价砷的毒性则小于三价砷。对于沉积物中的结合态金属来说,交换态金属离子的毒性大于与有机质结合的金属及结合于原生矿物中的金属等。因此,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时,不但要指出污染物的总量,同时必须指明它的化学形态及不同化学形态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影响化学形态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他化学物种、水生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岩石、沉积物、固体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性质等,因此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化学形态变化过程的研究可借助于各种能确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方法,包括各种已有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来进行;当考虑生物代谢作用时,还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当研究化学形态变化的环境效应、健康效应或生态效应时,还要采用毒理学方法或生态毒理学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计算,或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模型计算等方法进行模拟。还可将这些方法适当组合来进行研究。 沉积物是从水体中沉降下来的固体物质,其中所含的金属化合物,一般认为它们是难溶化合物,由于沉积物的吸附水带来的可溶性盐类的量应是极少的。除一部分来源于矿物质风化的碎屑产物外,相当一部分是在水体中由溶解态金属通过吸附、沉淀、共沉淀及生物作用转变而来的。对铁、锰来说,简单的难溶化合物形态主要有:氢氧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化物、磷酸盐、各种难溶有机螯合物以及金属单质等。沉积物中不同形态金属含量的分配比与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及各种金属离子自身的性质有关,更与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形态分析是根据所用的溶剂体系,把物质存在的极其复杂的化学形态,以其溶解度或稳定性的差异区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形态加以表征。通过对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分析,能够取得它们在环境中化学行为的有价值的信息。污染物在底质中的沉积,既可能是它们在环境中的归宿,也可以是产生二次污染的污染源,这一切就取决于它们存在的化学形态的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 1. 明确环境污染物化学形态分析的环境化学意义。 2. 了解并掌握用化学提取法进行沉积物中铁、锰化学形态分析的方法。 3. 掌握原子吸收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验中选择钢铁厂最具特征铁和锰两个元素,用HF–HNO3–HClO4消煮沉积物制备的待测液,直接用乙炔–空气火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溶液中的Fe和Mn。但待测液中的Al、P和高含量的Ti,对测铁有干扰,可加入

2001年中国有色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奖结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2015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项目 一等奖(53项)(排序不分先后) 1、2015001 陕西秦岭地区与小岩体有关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背景与找矿预测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二总队 王瑞廷、代军治、张西社、张云峰、鱼康平、任涛、王磊、李剑斌、袁海潮、王鹏、郭延辉 2、2015002 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与找矿预测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地科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方维萱、杜玉龙、李建旭、李天成、郭玉乾、杨新雨、王国泰、王磊、罗丽智、王同荣、曾保成、张巨伟、刘文剑、鲁佳、张守林、聂天 3、2015003 埃塞俄比亚北部施瑞地区VMS型铜锌金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研究中色金地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王京彬、朱思才、甘凤伟、秦秀峰、刘海鹏、熊靓辉、高珍权、张汉成、杨自安、余飞燕、尤泽峰、景亮兵 4、2015004 缓角度绳索取心钻探钻具及工艺研究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杨有林、杨俊德、张周平、彭环云、赵兴福、穆玉生、曹函、汪洋、高启波、史金鑫、王凯、雒焕祯、齐正广、尹茂红、孙育龙、田贵云 5、2015005 露井复合开采滑坡风险辨识及其雷达监测系统的研发北方工业大学、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北京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孙世国、连民杰、赵东寅、喻忠军、申其鸿、冯少杰、宋志飞、孙晓鲲、纪颖波、沈志莉、姜亭亭、王杰、罗运华、韦寒波、姜德民、徐开明 6、2015006 复杂难采顶底柱残矿体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中南大学、宏大矿业有限公司姚曙、史秀志、蔡文、罗周全、骆建辉、陈坤锐、古德生、黄沛生、田志刚、曹胜祥、颜克俊、阮喜清、佘建煌、邱贤阳、谭军、杨桂远

四川黎溪地区黑箐Sedex铜矿的厘定及意义(朱志敏,《矿床地质》2010.S1)

矿床地质 2010年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增刊四川黎溪地区黑箐Sedex铜矿的厘定及意义* 朱志敏1,2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 利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 四川会理黎溪地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铜矿产地,区内主要分布有两种类型铜矿床:一是以拉拉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河口群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岩系的IOCG矿床(李泽琴等,2002;朱志敏等,2009),二是以黑箐铜矿为代表的赋存于东川群落雪组白云大理岩中的“黎溪式”铜矿(盛东劲,1984)。其中,后者包括黑箐、中厂、铜厂沟等13个小型矿床和矿点(仇定茂,1989),由于矿床规模较小,一直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我们对该区“黎溪式”铜矿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矿产调查,个别矿床已达中型规模,其他矿床或矿点也有扩大资源量的潜力。本文通过梳理黑箐铜矿地质资料,认为其成因属喷流沉积铜矿床(Sedex),并基于控矿因素分析,提出该区中厂和铜厂坡铜矿具有较好找矿远景。 1 地质背景 黎溪黑箐铜矿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会理-东川坳拉槽西缘,区内广泛出露古元古河口群、中元古东川群,上三叠统和新生代地层不整合于东川群之上。本区构造由黑箐向斜组成,断裂构造发育,包括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3组。 2 矿床成因 Sedex矿床是指富金属流体在洋底或湖底喷流-沉积而成矿床(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简称Sedex),通常产于受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或其边缘的沉降盆地,以沉积岩为赋矿围岩,矿石富含Pb,Zn,伴生Ag和Ba,贫Cu,几乎不含Au(Goodfellow et al., 2007;Pirajno,2009)。 黎溪黑箐铜矿矿体主要赋存于东川群落雪组中部中厚层状石英白云大理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矿体长60~600 m,延深10~600 m,厚1.0~25.6 m,沿走向和倾向较稳定。矿石矿物为黄铜矿和斑铜矿,次为辉铜矿、黝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等。铜硫化物与有机质相间产出,构成条纹状、纹-带状构造,另外还有条痕状、浸染-条带状和浸染状构造。硫同位素(仇定茂,1989)除一个斑铜矿样品δ34S值异常高外(27.2‰),其余落在-3.46‰~10.62‰之间,表明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热还原;矿石铅同位素表明(杨应选等,1988),铅来自下伏因民火山岩或河口组地层。包裹体研究表明(杨应选等,1988),脉石矿物石英和白云石的均一温度为100~295°,盐度为32%~41%,且程度不同的含有甲烷。总之,黑箐铜矿以上特征均与Sedex矿床相似,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有机-成岩矿床(仇定茂,1989)或萨布哈成因矿床(盛东劲,1984)。 对于黑箐矿床富Cu,无Pb,Zn矿化,而与典型Sedex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黑箐铜矿的矿源层——因民组和河口群富Cu,贫Pb,Zn导致(杨应选等,1988)。氧化、富氯的下渗海水通过 *本文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矿调项目(1212010781004)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技术创新基金(DO701-02)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朱志敏,男,1978年生,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属成矿作用研究。Email:zhu-zhimin@https://www.360docs.net/doc/549380427.html,

大红山铁铜矿床与IOCG型矿床的相似性探讨

大红山铁铜矿床与IOCG型矿床的相似性探讨 宋世伟1张成江1宋昊2,3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与核资源工程系,四川 成都610059 3.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59关键词:大红山;铁氧化物;IOCG 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志码:A l 引言 大红山铁铜矿床自20世纪被发现以来,随研究 的深入以“大红山式铜矿”和“大红山式铁矿”而闻 名全国,也引起了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 而,对其成因存在不同的争议,蔺朝晖认为成因为海 底火山喷发—沉积型[1];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属于海 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2~5]。但大红山 铁铜矿床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及沉 积喷流型矿床(SEDEX)有着明显的不同:①大红山 铁铜矿床铁氧化物为主,极其缺乏VMS和SEDEX 矿床中广泛发育的Fe,Pb,Zn金属硫化物,方铅矿 和闪锌矿在主矿体中几乎不可见,仅仅在后期穿过 古元古界基底大红山群各组火山—沉积变质岩系和 盖层三叠系地层的断裂破碎带中的后期脉状矿体中 见有方铅矿和闪锌矿[3 ];②VMS和SEDEX矿床可 见“上层下脉”两种矿体,大红山铁铜矿床尚未有研 究发现层状矿体下面有脉状矿体出露;③VMS和 SEDEX矿床的矿体围岩具有显著的不对称蚀变,即 矿体下盘蚀变明显而上盘几乎未发生蚀变,而大红 山铁铜矿床Ⅰ号矿带的直接顶板为一层大理岩[6], 说明Ⅰ号矿体形成时导致了上覆碳酸盐岩热变质形 成了大理岩。

大红山铁铜矿床与IOCG型矿床的相似性探讨 作者:宋世伟, 张成江, 宋昊 作者单位:宋世伟,张成江(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610059), 宋昊(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与核资源工程系,四川 成都610059;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610059) 引用本文格式:宋世伟.张成江.宋昊大红山铁铜矿床与IOCG型矿床的相似性探讨[会议论文] 2012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改进BCR方法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1、重金属形态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3、本实验的目的 ?4、实验原理 ?5、实验步骤 ?6、数据处理 1.重金属形态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 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 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 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自Chester 等(1967)和Tessier 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 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 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

?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 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 (Sequential extraction) 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级提取(SEE) 技术的发展历程 ?60~70年代(酝酿期) ?以Chester 和Hughes(1967) 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 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 ?70 年代末(形成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 et al. (1979) 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 流程。 ?80 年代(发展期) ?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 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 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 流程(1984) 、Forstner 流程(1985) 、Rauret et al流程(1989) 等。 ?90 年代(成熟期) ?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 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 、“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 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 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 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 ?Ure et al. (1993) 在Forstner (1985) 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 流程,后经Quevauviller et al. (1997 ,1998) 修改,成为BCR 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601) 。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Rauret et al. (1999) 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

智利铜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46卷 第6期2010年11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 I ON V o.l 46 N o .6 N ovember ,2010 [收稿日期]2010-06-30;[修订日期]2010-09-06;[责任编辑]郝情情。 [基金项目]本文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下属课题 东川-易门铜矿山深部及外围勘查技术研究 (课题编号:2006BAB01B09)和财政 部境外矿产风险勘探项目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马 骋(1982年-),男,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矿业资本投资方向研究。E -m a i :l 32210591@qq .com 。[通讯作者]方维萱(1961年-),男,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工作,从事矿业投资管理。E -m a i :l fang w ei xuan @t om.co m 。 智利铜产业竞争力分析 马 骋 1,2 , 方维萱 1,2 , 王 京 1,2 , 杨玲玲 3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 2.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资源勘查技术中心,北京 100012 3.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 100012) [摘 要]本文采用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对智利铜产业竞争力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应参照 智利模式 来提升我国铜产业竞争力,继续加大整合产业力度,在市场失灵情形下,政府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是对矿业企业内部-外部运行环境的协调过程,这一过程形成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功能相结合的 二元产业组织结构 ;针对我国铜业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及时选择国内铜矿资源后备基地及资源接替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发展和建设中国成熟的多层次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控制体系。 [关键词]智利 铜 产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9-5331(2010)06-1133-05 M a Chen g ,FangW e i-xuan ,L iu Yu-l ong ,Yang L i n g-ling .Co m petit i ven ess of the copp er i ndus try in Ch il e[J].G eol ogy and E xp l orati on ,2010,46(6):1133-113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铜消费量不断增加,铜价不断的攀升,并长期在高位 运行。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中国和智利分别作为全球第一大铜消费国和铜生产国,其供需情况成为铜业界关注的焦点,并左右着全球的铜市场。从1983年至2009年世界主要铜生产国产量曲线(图1)和消费国消费量曲线(图2)可以看出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铜消费量快速增长,二是智利铜产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中智铜产业的相关性日渐密切,为此,研究和揭示智利铜产业特征、分析其核心竞争力,对保障我国铜资源供给安全,促进铜产业发展十分必要。本文采用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Porter ,1997;)对智利铜产业竞争力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进行整体分析。 就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 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 图1 1983~2009年主要铜产国铜产量(资料来源:世界金属统计局数据库) F ig .1 Copper outpu ts of th e m ai n copp er-produc i ng countries i n the worl d dur i ng 1983~2009(fro m database of W or l d Bureau of M e tal Statist i cs) 型不完全相同(Port er ,1997;),它受市场经济制度和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区域文化等影响,会使一些关键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1133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我国是一个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发现有8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根据对金矿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大型金矿一般存在于金矿床密集的区域,而且大型金矿与中小金矿存在着共生的特点。根据对金矿形成的空间和矿床类型分析,综合各种定量预测数据,可以判断我国的金矿资源潜力非常大,在地理分布上西部和东部深部都有较大的找矿空间,本文针对现有金矿带进行分析,寻求未来找矿的方向。 标签: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找矿方向 黄金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在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黄金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备巨大,位列世界前三位。然而巨大的消耗量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保有基础储量,制约了我国黄金产业的持续发展。所以,总结我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深挖潜力,积极寻求新的金矿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1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概述 我国的地质构造属于非稳定型古陆,处于亚欧大陆板块的东南部。众多的造山带和微陆块和小陆块共同组成了我国复合大陆的特征,我国大陆的主体属于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印度板块,我国大陆北部则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台湾地区属于菲律宾板块。我国的现代大陆主要陆块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演化拼接成现代大陆。陆核和陆块的发展主要在晚元古代早期阶段。陆缘发展阶段从震旦纪开始,历经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这期间受到了亚洲洋、特提斯-古印度洋和太平洋-太平洋三个动力学体系的控制。由于地球在形成大陆期间其动力学环境非常复杂,陆-陆、洋-陆俯冲碰撞非常频繁,形成了大陆边缘,板块碰撞和聚合状况多发,形成了古生代亚洲构造的成矿区域。 目前我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轮廓在华南板块、塔里木-华北板块及藏滇板块之间,还包括西伯利亚板块与古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碰撞形成的。在复杂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我国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浆活动较多,沉积类型多,变质作用非常强,这些非常有利于金矿的地质条件形成,而且在喜马拉雅期和燕山期是中国与相邻区域进行地层物质运动和互相作用最为剧烈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形成构造-岩浆-成矿的阶段。 2金矿床类型的分类 金矿床的分类长期以来存在较大分歧,作为一种特殊矿种在分类上也非常重视。通常金矿床分类在研究上的分类众多,根据金矿床的大地构造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分出六种类型,金矿含量介于100-1000吨范围之内,包括造山带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铁氧化物型铜-金矿床、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富

关于IOCG矿床

关于IOCG矿床 在和师兄们聊天的过程中听到一个名词——铁氧化型铜-金矿床,也即现在研究比较多的IOCG型矿床。师兄关于该类矿床并没有多说什么,但如此不经意间提了一句,便唤醒了自己脑海中这个即将消失的词汇,但当自己努力想回忆起点什么来的时候,记忆中却是一片茫然。 当天晚上上网时,IOCG这几个字母再一次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我随即到学校图书馆网站上下了十几篇相关文章。通过阅读这十几篇文章,我才对这一类型矿床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1.IOCG矿床国内外研究简史 IOCG为英文iron oxide-copper-gold的简写,中文名称为铁氧化铜-金矿床。该类型矿床的研究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南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超大型铜-铁- 金-铀矿床(20亿吨矿石,铁35 %,铜1.6 %,U 3O 3 0.06 %,金0.6 g/t,银3.5 g/t) 为起始点,各国专家学者从此开始关注富氧化铁型矿床。随着研究的深入, 众多专家(Bell,Youles,Hauck,Hauck)根据奥林匹克坝矿床富含氧化铁、角砾岩筒控矿、形成于元古代等显著特征,将其与美国密苏里东南部的铁矿省、加拿大育空地区的Wernecke山、南澳大利亚的Mount Painter地区、中国的白云鄂博以及瑞典的基鲁纳等具有相似地质特征的矿床或矿集区进行了对比研究。到上世纪90年代初,Hitzman等(1992)以新的视角把这些看起来关系不大的矿床联系在一起,统称为元古宙铁氧化物(Cu-U-Au-REE)矿床,后来发现太古宙、中生代、新生代也有该类型矿床的形成,遂最终定名为铁氧化物铜-金矿床,即IOCG型矿床。 Hitzman这一新型矿床概念的提出,将奥林匹克坝、基鲁纳、白云鄂博等世界级矿床联系起来,迅速引起世界范围内学术界和生产单位的高度重视,其研究工作开展的也如火如荼,被认为是矿床学界继斑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之后的又一研究高潮。 在我国,对此类矿床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张兴春等(2003)和王绍伟(2004)介绍了此类矿床的国际研究现状。随后毛景文(2008)、聂凤军(2008)、王美娟(2008)、方维萱(2009)、肖晓林(2009)等人也曾先后就该类矿床发表过文章,但多为介绍国外研究成果,亦或从国外的研究成果入手,将国内有类似特征矿床划归为此类新型矿床,鲜见有新的研究成果发表。

世界顶级矿床简介

世界级矿床简介 南非兰德金矿:为世界上最大的金矿。该矿是1866年发现的,至今已有130多年采矿历史了,已开出黄金达3.5万吨,现在尚有储量1.8万吨,仍占全世界黄金总储量的52%。该矿1970年产金达到1000吨,为历史最高年产量,以后一直保持年产650—700吨之间,均占世界黄金产量的一半。因此该矿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金矿。该矿含金品位之高也是世界罕见的,开采至今仍保持有7—20克/吨,平均10克/吨。 兰德金矿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南非地盾南部,地盾边缘的长条状凹陷带内,地盾由太古界的绿岩、片岩、花岗岩及火山岩组成。凹陷带是元古代的沉积物,主要是以火山物质为胶结物的砾岩层。有长条状的4个盆地连续分布,以兰德盆地中含金量好,其余盆地含金不多或不

含金。兰德盆地中的含金砾岩是元古界兰德群,兰德盆地南北长400公里。含金砾岩层分布于盆地周边地区,金矿带总长480公里,含矿面积2.07万平方公里,最大的一条主矿带长190公里。含矿层厚达100多米,有200多层含矿层,主矿层10层,厚0。15—1.14米。目前开采深度已达3600米,含金变化不大,比较稳定,沿走向开采长度达70公里,顺倾斜方向开采深达8公里。南菲地盾由太古代地层组成,年龄是35亿年,后来地盾边缘发生断陷盆地,地盾上的岩层形成的砾石聚集到盆地内。金赋存于黄铁矿中,黄铁矿又赋存于砾岩胶结物中,因而形成砾岩金矿。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有多次喷发作用。形成多层金矿。在太古界侵蚀基准面附近金矿较富,不排除陆源金矿的富集,或砾岩金矿改造流失而赋集于侵蚀面附近。

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Olympie Dam U一Au Deposit):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铜金铀矿床。属铁氧化物铜金矿床类型。位澳大利亚中南部,距阿德莱德市北偏西52okm处。是一个地表无任何显示的隐伏矿床,埋深35Om。矿床主要金属量为::铜3200万t,铀120万t,金120Ot。 矿床位于南澳斯图尔特古陆架区,主要由太古代片麻岩和早元古代花岗岩构成,局部还发育早元古代的沉积变质岩。地块和陆架胜

电气石——一种成矿过程的记录仪

电气石—一种成矿过程的记录仪 约翰 F. 斯拉克和罗伯特 B. 特朗布尔 摘要:电气石在多种热液矿床中都有产出,且可用来约束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演化。由于化学组成宽泛,且保留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电气石可能是反演一些矿床初始矿化过程的不二选择。电气石的显微构造研究、化学组成的原位分析、以及与矿化相关的电气石中同位素的变化,为海底、沉积、岩浆,以及变质环境中热液系统的认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见解。对电气石中热液记录的解译也为寻找新的矿床,增加勘探项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关键词:电气石,矿床,热液,组成,同位素 热液矿床中的电气石 电气石是不同构造背景中多种类型热液矿床中的一种常见矿物(图1)。经认定的两个热液矿床大类:(1)表生过程形成的矿化作用叠加在先前存在的矿脉,角砾,或交代体之上的后生矿床(图2,3,4);和(2)在沉积岩或火山岩围岩沉淀作用过程中形成矿石矿物的同生矿床。在后生矿床类中有斑岩型铜-钼矿床、赋存在断裂角砾岩中的铜金矿床、和呈脉状产出于花岗岩侵入体中或其附近的钨锡矿床;产于绿片岩和角闪岩相变质岩中的造山型含金石英脉,及在花岗岩侵入体附近的绿片岩和角闪岩相变质岩中的金-石英-硫化物脉;以及多种陆壳背景下的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同生矿床包含喷流沉积型(SEDEX)锌-铅-银矿床和火山块状硫化物(VMS)铜-锌-铅-银-金矿床,这两种均形成与海底(海床)背景(图1)。这些不同的矿床类型涉及到一个宽泛的化学环境和温压条件,从海洋到下地壳(Hedenquist et al.2005),表明电气石因其宽泛的稳定范围可以出现在这些不同种类的矿床类型中(Dutrow and Henry 2011 本期)。正如本文我们所探究的,电气石保存构造,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的能力可以揭示形成电气石的热液系统的重要细节。本文不讨论岩浆稀有金属矿床(Li,Cs,Ta)中的电气石和伟晶岩中的电气石宝石品种(见van Hinsberg et al. 2011本期;Pezzotta 和Laurs 2011本期)。 电气石的形成需要多种复杂过程的耦合:来自单一来源或多来源的B及其他必须元素的起源(衍生,派生);不同源区流体的运移(岩浆来源,变质流体,盆地或蒸发岩卤水,加热的大气水,演化的海水);及在背景和条件约束下与有经济价值金属元素沉淀相一致的最终的沉淀作用。在有利的情况下,热液流体的P-T-X条件约束(这里的P指压力,T指温度,X指流体组成)可以通过测量寄主矿物中的原始流体包裹体获得,如石英,或通过同位素分馏数据估计,或通过不同相关共生矿物间化学平衡的估计。但是,多数矿床存在多期成矿史,正因如此,原始流体包裹体,矿物生成顺序,以及同位素组成通常被成矿后的热液,构造,及变质事件所遮蔽或破坏。如果不发生重结晶,电气石可能是对这些矿床原始热液活动过程最好的记录仪。电气石中记录的热液信息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成矿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及对探索新的矿床类型具强有力的辅助作用。 过去的十年见证了成矿研究中电气石应用的两个主要进展。一个就是关于不同热液背景下电气石的地球化学数据库的不断丰富(Slack 2002)。这个数据库包含了由电子显微探针分析(EMPA)确定的主量元素,和对一些矿床中的电气石分别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B、O、H、Si)的测定。第二个就是增加了对热液电气石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原位B同位素分析的应用(随Smith和Y ardley1996早期工作),和对地质系统中B同位素体系理解的进步(Marschall和蒋2011本期)。这些进展为矿床成矿流体的起源和演化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例如蒋等. 2008;Trumbull et al.2011)。 利用原位分析技术确定电气石中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潜力还存在很大的发展。例如,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铁

铁 一:铁的性质 1:铁的物理性质 2:铁的化学性质: (1):铁跟氧气的反应:3Fe + 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纯净的铁很难和氧气发生反应。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铁生锈:主要是铁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锈,会加快生锈)。每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涂油、镀金、烤蓝。 (2):铁跟酸的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Fe + 2HCl = FeCl2 + H2↑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 (3):铁与CuSO4溶液的反应 Fe + CuSO4= FeSO4 + Cu 现象:固体由银白色变红色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就是铜的化合物) 二:几种常见的金属 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铁、锰、铬是黑色金属,其余的金属都是有色金属。 1:铁: 纯铁质软。合金是由生铁和钢是。 生铁⑴:生铁的成分: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碳合金,生铁中还含有硅、锰、少量的硫和磷。(2)生铁按用途分类为。炼钢生铁亦称、铸造生铁亦称 (3):生铁的冶炼:原料a.铁矿石——提供铁,主要有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b.焦碳——燃料,产生还原剂(CO)。c.空气——提供氧气。d.石灰石——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成炉渣。生铁冶炼的反应原理C+O2点燃CO2 CO2 +C高温2CO Fe2O3 +3CO高温2Fe+3CO2Fe3O4 +4CO高温3Fe+4CO2 生铁冶炼的设备:高炉、热风炉 2:钢:(1):钢是含碳量0.03%—2%的铁碳合金。⑵钢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3):钢的冶炼:主要原料:生铁、氧气。冶炼钢的反应原理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

除铁锰现状及发展

地下水除铁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随着对铁锰氧化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开发出多种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方法。 1自然氧化法 自然氧化法除铁除锰就是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地下水经过充分的曝气充氧后,将Fe2+氧化为Fe3+,并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析出,再通过沉淀、过滤得以去除,除铁氧化反应见式l—l: 4Fe2++O2+2H20=4Fc3++OH﹣(1一1) 自然氧化除锰时,由于Mn2+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Fe2+,所以在pH>9.0时,氧化速率才明显加快,而一般地下水的pH值为6.O~7.5,仅靠曝气散除C02以提高pH值的常规方法很难将水的pH提高到9.O以上,所以除锰必须另外投加碱。 自然氧化法工艺通常由曝气、反应沉淀、过滤组成,其特点是:工艺过程复杂,设备庞大,处理效果不稳定,工程投资高。因此从60年代起逐步被接触氧化法所代替。 2接触氧化法 地下水经曝气后,直接进入滤池过滤,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滤料上逐步被铁锰氧化物包覆而形成对地下水中Fe2+、M铲+的氧化有自催化作用的“活性滤膜”。接触氧化法就是指通过活性滤膜的催化氧化作用将Fe2+、Mn2+氧化的工艺过程。 研究发现:对Fe2+氧化起催化作用的成分主要为Fe(0H)3?2H20,称为“铁质活性滤膜”,反应原理式见式1—2和l一3:对Mn2+氧化起

自催化作用的成分主要为Mn02?xH20,反应原理式见为式1-4和1﹣5: Fe(OH)3?2H20+Fe2+=Fe(OH)2-(0Fe)?2H20+H+(1—2) Fe(OH)2+(OFe)?2H20+1/402+5/2H20=2Fe(OH)3?2H20+H+(1—3) Mn2++Mn02?xH20=Mn02?MnO?(x.1)H20+2H+(1一4) Mn02.MnO。(x-1)H20+l/202+H20=2Mn02?xH20 (1—5) 接触氧化法是对自然氧化法的一大改进。简化了自然氧化法的工艺流程,提高了除铁除锰的效果和稳定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接触氧化法的活性滤膜需要在运行过程中逐步形成,一般形成周期称为“成熟期”。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滤料成熟期各不相同,即使对同一种滤料,工艺参数控制的不同,成熟期也相差很大,使操作运行不易控制和管理。对一般建成后需要立即达到除铁锰效果的情况无法完成。 除铁效果较好,但除锰效果较差,除锰机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当水中有铁锰的络合物时。 地下水中铁锰共存时,一般先除铁后除锰,在铁锰含量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原水含铁浓度<2mg/L,含锰浓度<1.5mg/L),单级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工艺可以同时去除铁锰;当原水铁锰含量较高时(含铁浓度>10mg/L,含锰浓度>3mg/L),需要采用两级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工艺才能完成铁锰的去除。 3生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