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控制技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McQuay家用中央空调水系统幻灯片PPT

闭式系统
排 气 阀
空调末端 空调末端 空调末端
排
水
储水箱
阀 循环水泵
模块机组
膨胀水箱
定 压 罐
排 水 阀
闭式系统
特点: 增强管道和设备的抗腐蚀性能 不需要循环水泵提升一定高度的静水压力 水力平衡较容易 节省了投资、简化了系统
水系统设计
水平安装
机组
风机盘管
机组
垂直安装
同程式水系统
特点: 通过各末端设备的路程相同 有利于保证系统末端的水流量平衡 减少初调试量
水系统设计
机组并联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多台机组
并联:
机组1
A 水分配头直径一般为出水管 机组2 或回水管直径2~3倍;
B 每台机组出水管必须加单向阀; 机组3
单向阀
供水分配头 回水分配头 出水 回水
MAC家用中央空调应用-水系统设计
管道保温
由于制冷时水温低,水管道经常低于露点温度,管道会结露并导 致能量损失,所经冷水管道要保温。保温的目的:减少热损失并使 外表面温度保持在周围环境露点温度以上 ;
水系统设计
名称 球形(截止)阀
角阀
闸阀
止回阀 90° 弯 头
三通
局部阻力系数 形式
全开 DN40 以下 DN50 以上
全开 DN40 以下 DN50 以上
全开 DN40 以下 DN50 以上
短的 长的
突然扩大 突然缩小
d/D=1/2 d/D=1/2
ζ 15.0 7.0 8.5 3.9 0.27 0.18 2.0 0.26 0.20 3.0 1.8 1.5 0.68
水系统各组件及安装
各组件安装-水过滤器
水过滤器是安装在水泵、换热器、表冷器及孔 板等入口处以防颗粒杂物堵塞。 建议在本系列机组的入水口处设置60目的Y型 过滤器。
中央空调认识PPT课件

蒸发器
蒸发器也是中央空调系统中的热交换器,主 要作用是将经过节流膨胀后的低温低压制冷 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达到制冷效果。
蒸发器的清洗和维护对于提高制冷效 果和延长使用寿命非常重要,需要定 期进行清洗和维护。
蒸发器的种类主要有壳管式、板式和 空气冷却式等,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 和制冷需求选择适合的蒸发器。
制冷剂回收
对使用过的制冷剂进行回收、处理和再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变频技术
采用变频器控制空调系统 的电机转速,实现无级调 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冷 量输出,降低能耗。
热回收技术
通过回收排风的热量或冷 量,减少新风的负荷,降 低空调系统的能耗。
自然能源利用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自 然能源为空调系统提供热 源或冷源,减少对传统能 源的依赖。
湿度调节
通过加湿器和除湿器调节室内湿度,使空气湿度适宜。
水系统工作原理
水循环
冷冻水在系统中循环流动,通过与冷凝器、蒸发器的热交换 ,实现室内温度控制。
水泵与阀门
水泵和阀门用于水系统的循环和流量控制,确保水系统的正 常运参数,控制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设备的运 行状态,实现温度和湿度的自动调节。
中央空调的分类
根据冷却方式分类: 水冷式和风冷式。
根据系统规模分类: 小型、中型和大型中 央空调。
根据冷媒不同分类: 氟系统和水系统。
中央空调的应用场景
01
商业建筑
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等。
02
工业建筑
工厂、仓库等。
03
公共设施
医院、学校、图书馆等。
04
住宅建筑
别墅、公寓等。
02
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培训》课件

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减少系统对资源的消耗。
六、总结
1 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势和不足
总结中央空调系统的优点和限制,确保使用者了解系统的特点。
2 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
展望中央空调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和应用领域。
3 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前景
探索中央空调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中央空调系统培训的大纲,感谢大家的参与!
冷却塔
通过水循环来冷却制冷机组 产生的热量。
冷却水泵
用于循环冷却水,确保系统 正常运行。
空气处理设备
包括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加湿器,用于处理 和提供清洁、舒适的空气。
管道和阀门
用于输送冷却水和空气到各个终端设备。
三、设计参数
1 制冷量
2 风量
根据房间大小和使用需求, 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 能力。
决定空气流动的程度,影 响室内的通风效果。
3 风速
控制空气流速,影响室内 的舒适度。
4 温度
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舒适范 围内。
5 湿度
控制室内的湿度,确保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 内。
四、维护和保养
1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系统的各个组件,清洁和更换需要维护的部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央空调系统培训》 PPT课件
中央空调系统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课程将介绍中央空调 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一、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制冷、供暖、通风和湿度控制于一体的系统。本节 将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二、组成部分
制冷机组
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组件, 负责冷却空气并控制室内温 度。
六、总结
1 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势和不足
总结中央空调系统的优点和限制,确保使用者了解系统的特点。
2 中央空调系统的发展前景
展望中央空调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和应用领域。
3 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前景
探索中央空调系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中央空调系统培训的大纲,感谢大家的参与!
冷却塔
通过水循环来冷却制冷机组 产生的热量。
冷却水泵
用于循环冷却水,确保系统 正常运行。
空气处理设备
包括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加湿器,用于处理 和提供清洁、舒适的空气。
管道和阀门
用于输送冷却水和空气到各个终端设备。
三、设计参数
1 制冷量
2 风量
根据房间大小和使用需求, 确定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 能力。
决定空气流动的程度,影 响室内的通风效果。
3 风速
控制空气流速,影响室内 的舒适度。
4 温度
调节室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舒适范 围内。
5 湿度
控制室内的湿度,确保空气湿度在适宜范围 内。
四、维护和保养
1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系统的各个组件,清洁和更换需要维护的部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保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央空调系统培训》 PPT课件
中央空调系统在现代办公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课程将介绍中央空调 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一、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制冷、供暖、通风和湿度控制于一体的系统。本节 将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二、组成部分
制冷机组
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组件, 负责冷却空气并控制室内温 度。
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及原理图(含末端设备) ppt课件

管中与冷媒进行间接热交换,这样原来的常温水
就变成了低温冷冻水,冷冻水被送到各风机风口
的冷却盘管中吸收盘管周围的空气热量,产生的
低温空气由盘管风机吹送到各个房间,从而达到 降温的目的。
ppt课件
17
冷媒在蒸发器中被充分压缩并伴随热量吸收过程完成
后,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复常压状态,以便冷媒在冷凝 器中释放热量,其释放的热量正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的 冷却水带走。冷却循环水系统将常温水通过冷却水泵泵入 冷凝器热交换盘管后,再将这已变热的冷却水送到冷却塔 上,由冷却塔对其进行自然冷却或通过冷却塔风机对其进 行喷淋式强迫风冷,与大气之间进行充分热交换,使冷却 水变回常温,以便再循环使用。在冬季需要制热时,中央 空调系统仅需要通过冷热水泵(在夏季称为冷冻水泵)将常 温水泵入蒸汽热交换器的盘管,通过与蒸汽的充分热交换 后再将热水送到各楼层的风机盘管中,即可实现向用户提 供供暖热风。
ppt课件
3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
一、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
1、全空气系统 空调房间的室内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 的空气来承担,利用空调装置送出风调节 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
ppt课件
4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续)
2、全水系统 全部由经过处理的水负担室内热湿负荷 , 利用冷冻机处理后的冷冻水(或锅炉制出热 水)送往空调房间的风机盘管中对房间的温 度、湿度进行处理的。
7、投资方便:可根据量贩发展情况,分期分批投资 添置空调系统,同时量贩档次提升,因此资金周 转快,有效地利用资金更进一步开发。
ppt课件
16
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主要由制冷压缩机系统、
冷媒(冷冻和冷热)循环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 盘管风机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等组成。制冷压 缩机组通过压缩机将空调制冷剂(冷媒介质如 R134a、R22等)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冷冻 循环水系统通过冷冻水泵将常温水泵入蒸发器盘
就变成了低温冷冻水,冷冻水被送到各风机风口
的冷却盘管中吸收盘管周围的空气热量,产生的
低温空气由盘管风机吹送到各个房间,从而达到 降温的目的。
ppt课件
17
冷媒在蒸发器中被充分压缩并伴随热量吸收过程完成
后,再被送到冷凝器中去恢复常压状态,以便冷媒在冷凝 器中释放热量,其释放的热量正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的 冷却水带走。冷却循环水系统将常温水通过冷却水泵泵入 冷凝器热交换盘管后,再将这已变热的冷却水送到冷却塔 上,由冷却塔对其进行自然冷却或通过冷却塔风机对其进 行喷淋式强迫风冷,与大气之间进行充分热交换,使冷却 水变回常温,以便再循环使用。在冬季需要制热时,中央 空调系统仅需要通过冷热水泵(在夏季称为冷冻水泵)将常 温水泵入蒸汽热交换器的盘管,通过与蒸汽的充分热交换 后再将热水送到各楼层的风机盘管中,即可实现向用户提 供供暖热风。
ppt课件
3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
一、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分类
1、全空气系统 空调房间的室内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 的空气来承担,利用空调装置送出风调节 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
ppt课件
4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续)
2、全水系统 全部由经过处理的水负担室内热湿负荷 , 利用冷冻机处理后的冷冻水(或锅炉制出热 水)送往空调房间的风机盘管中对房间的温 度、湿度进行处理的。
7、投资方便:可根据量贩发展情况,分期分批投资 添置空调系统,同时量贩档次提升,因此资金周 转快,有效地利用资金更进一步开发。
ppt课件
16
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主要由制冷压缩机系统、
冷媒(冷冻和冷热)循环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 盘管风机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等组成。制冷压 缩机组通过压缩机将空调制冷剂(冷媒介质如 R134a、R22等)压缩成液态后送蒸发器中,冷冻 循环水系统通过冷冻水泵将常温水泵入蒸发器盘
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解决方案.ppt

科技节约能源 智慧成就未来
中央空调智能节能解决方案
珠海微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中央空调能耗浪费大的原因
(1)系统设计时留有余量(大于全年最大负荷的10%-15%); (2)中央空调机组运行时输出冷量与冷负荷需求不能实行动态最佳匹配; (3)中央空调主机与辅助设备如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在运行中消耗功率无
n 2.循环水系统能耗分析 n 冷冻水循环泵(简称:冷冻泵)主要提供冷冻水循环的动力,其输入功
率一般从7.5kw到220kw,传统的设计冷冻泵为定流量泵,输出功率随 输出冷冻水流量的多少有少量变化,但变化不太大。 n 冷却水循环泵(简称:冷却泵)主要提供冷却水循环的动力,其输入输 入功率一般从7.5kw到220kw,传统的设计冷却泵为定流量泵,输出功 率恒定不变。 n 冷却塔风机主要为冷却水降温提供风力,其输入输入功率一般从1.5kw 到37kw,传统的设计冷却塔风机为恒速风机,输出功率恒定不变。
7)通信网络系统
n 所有的数据采集信号由串口通讯(R232、R485、R422等)网路接入 计算机工作站,工作站独立完成空调系统数据采集、后台数据分析与 数学模型寻优、远程控制等工作
8) 操作员与工程师工作站
n 智能控制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操作全部可以在办公桌面来实现,同 时实时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和统计
中央空调智控节能系统运用全新的方案解决思路,不仅对中央空调各 系统进行全面控制,而且采用了软件与硬件给合及系统集成技术,将 各个控制系统在物理、逻辑和功能上互联一体,实现了他们之间的数 据共享、运行监控、故障报警及各种节能仿真计算等功能。
5.1 系统组成结构
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 水系统管 运行监控 节能控制 理与控制
51.2
35
中央空调智能节能解决方案
珠海微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中央空调能耗浪费大的原因
(1)系统设计时留有余量(大于全年最大负荷的10%-15%); (2)中央空调机组运行时输出冷量与冷负荷需求不能实行动态最佳匹配; (3)中央空调主机与辅助设备如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在运行中消耗功率无
n 2.循环水系统能耗分析 n 冷冻水循环泵(简称:冷冻泵)主要提供冷冻水循环的动力,其输入功
率一般从7.5kw到220kw,传统的设计冷冻泵为定流量泵,输出功率随 输出冷冻水流量的多少有少量变化,但变化不太大。 n 冷却水循环泵(简称:冷却泵)主要提供冷却水循环的动力,其输入输 入功率一般从7.5kw到220kw,传统的设计冷却泵为定流量泵,输出功 率恒定不变。 n 冷却塔风机主要为冷却水降温提供风力,其输入输入功率一般从1.5kw 到37kw,传统的设计冷却塔风机为恒速风机,输出功率恒定不变。
7)通信网络系统
n 所有的数据采集信号由串口通讯(R232、R485、R422等)网路接入 计算机工作站,工作站独立完成空调系统数据采集、后台数据分析与 数学模型寻优、远程控制等工作
8) 操作员与工程师工作站
n 智能控制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的操作全部可以在办公桌面来实现,同 时实时的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和统计
中央空调智控节能系统运用全新的方案解决思路,不仅对中央空调各 系统进行全面控制,而且采用了软件与硬件给合及系统集成技术,将 各个控制系统在物理、逻辑和功能上互联一体,实现了他们之间的数 据共享、运行监控、故障报警及各种节能仿真计算等功能。
5.1 系统组成结构
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 水系统管 运行监控 节能控制 理与控制
51.2
35
中央空调系统(HVAC)组成PPT课件

通道。
水管
连接冷热源设备和空气 处理设备,构成水循环
通道。
控制设备
控制器
接收温度、湿度等传感器信号, 根据设定值控制冷热源设备、空 气处理设备和输送设备的运行。
传感器
检测空气温度、湿度等参数, 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执行器
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各设 备的运行,如调节阀门开度、 改变风机转速等。
监控系统
能耗标准
符合国家或地区的能耗标 准,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 放。
可再生能源利用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 再生能源,提高空调系统 的环保性。
05 中央空调系统选型与安装注意事项
CHAPTER
选型原则和方法指导
负荷计算
系统配置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面积、朝向等 因素,计算冷、热负荷,确定所需空 调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故障排除方法和技巧分享
听诊法
运用听音棒等工具,倾听设备运 转声音,识别异常声响,定位故 障点。
触摸法
在设备安全允许的情况下,触摸 设备外壳或部件,感受温度、振 动等异常,辅助判断故障性质。
观察法
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指示灯、 压力表等,判断故障可能发生的 部位。
替换法
对于疑似故障的部件,采用替换 法验证,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到问 题所在。
设备安装
按照施工图纸和设备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 的就位、找平、固定等工作。
电气接线
按照电气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的电气 接线工作,确保接线正确、牢固。
调试运行操作指南提供
调试准备
单机调试
检查设备、管道、电气等安装质量,确保 符合设计要求。
对每台设备进行单机调试,检查设备的运 行状况,记录运行参数。
定义
水管
连接冷热源设备和空气 处理设备,构成水循环
通道。
控制设备
控制器
接收温度、湿度等传感器信号, 根据设定值控制冷热源设备、空 气处理设备和输送设备的运行。
传感器
检测空气温度、湿度等参数, 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
执行器
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各设 备的运行,如调节阀门开度、 改变风机转速等。
监控系统
能耗标准
符合国家或地区的能耗标 准,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 放。
可再生能源利用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 再生能源,提高空调系统 的环保性。
05 中央空调系统选型与安装注意事项
CHAPTER
选型原则和方法指导
负荷计算
系统配置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面积、朝向等 因素,计算冷、热负荷,确定所需空 调设备的制冷量或制热量。
故障排除方法和技巧分享
听诊法
运用听音棒等工具,倾听设备运 转声音,识别异常声响,定位故 障点。
触摸法
在设备安全允许的情况下,触摸 设备外壳或部件,感受温度、振 动等异常,辅助判断故障性质。
观察法
通过观察设备运行状态、指示灯、 压力表等,判断故障可能发生的 部位。
替换法
对于疑似故障的部件,采用替换 法验证,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到问 题所在。
设备安装
按照施工图纸和设备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 的就位、找平、固定等工作。
电气接线
按照电气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的电气 接线工作,确保接线正确、牢固。
调试运行操作指南提供
调试准备
单机调试
检查设备、管道、电气等安装质量,确保 符合设计要求。
对每台设备进行单机调试,检查设备的运 行状况,记录运行参数。
定义
《中央空调工作原理》PPT课件

6、蒸 发 器 系 统
1、蒸发器的分类: 蒸发器按其被冷却的介质种类可分为冷却液体的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和冷却空气用的蒸发器<表冷式蒸 发器>这两大类.空调系统所使用的蒸发器一般为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当制冷系统的氟里昂液态进入膨胀 阀节流后送入蒸发器,属于汽化过程,这时候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房间温度逐步降低、以达到制冷及去湿 效果. 2、A型蒸发器 "A"型结构蒸发器的优点是该结构具有较大的迎风面积和较低的迎面风速以防止逆风带水.蒸发器配备有 1/2"铜管铝翅片及不锈钢凝结水盘,以利热量更好的传递.蒸发器盘管分为多路进入并作交错安排,籍此 将每个制冷系统都能遍布于盘管迎风面上,当单一制冷系统运行时,显热制冷量可达总制冷量的 55%—60 %. 3、蒸发器的去湿功能
在正常制冷循环中,室内机风扇以正常速度运转,供给设计气流以及最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能量以满足制冷量的要求.
7 、压 缩 机 系 统
❖ 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毛细管或膨胀 阀〕和蒸发器等四大部分组成,并由管道连接成密闭系统,制冷剂在这个密 闭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换热.
❖ 由风扇.传入空气,使高压气体进一步放热凝结.成为 液体.高压液体再喷入蒸发器,在低压下蒸发再次吸 热.
❖ 同时有风不断经过,使这些空气变为冷空气,吹到房 内就是冷风.
1、中央空调新风系统
❖ 室外的新鲜空气受到风处理机的吸引进入风 柜,并经过过滤降温除湿后由风道送入每个房 间,这时的新风不能满足室内的热湿负荷,仅能 满足室内所需的新风量,随着室内风机盘管处 理室内空气热湿负荷的同时,多余出来的空气 通过回风机按阀门的开启比例一部分排出室 外,一部分返回到进风口处以便再次循环利用.
中央空调现场施工技术讲座PPT课件(内容丰富,附图)

支、吊架的制作安装直接影响管线的坡度走向、管道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现场
施工在确定管线布局走向的前提下,确定管道固定的支、吊架形式,并按管线 的坡度走向确定支、吊架的下料尺寸,并绘出草图按坡度对支架进行编号,按 管材的材质、规格确定支、吊架的位臵做好标识,安装时按编号进行。 道,再进行支吊架安装,这是一种非常不规范的安装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应尽 快纠正。 1、支、吊架制作安装的工艺流程
B、对封闭好的试压对象进行全面检查:支吊架是否平稳牢固;管道的连接工作是否 已结束并检验合格,接缝及其它应检查的部位未经涂漆和保温;管道的标高坡度要复 查合格。试压用表都要经过检查。 C、 灌水及打压试压泵临时管路边接完毕之后,引入临时用水,关闭泄水阀门,打开
进水及排气阀门往管路内灌水。当管路最高点阀门出水后,说明系统水满,并排尽空 气,关闭进水阀及排气阀,启动加压泵,正式打压。要仔细检查管路,如有漏点或其 他问题,及时泄水及时处理,没有问题后,再启动加压泵,正式打压。
A、放线的参照点要选择土建1m线或50线标高,不能参照房顶标
高进行
B、管道放线由总管到干管再到支管放线定位,放线前逐个房间
进行细部测算,使各管线互尽量不交叉,同时留出保温及其它操 作空间。
C、空调水管道在室内安装以建筑轴线定位,同时又以墙柱为依
托。定位时,按施工图确定的走向和轴线位置,在墙(柱)上弹 画出管道安装的定位坡度线,冷热水及凝结水管道坡度按照图纸 标注执行;坡度线宜取管底标高作为管道坡度的基准。
杜绝采用短管套丝作为连接配件
2、PP-R管材的连接时要把握好热熔温度,温度过低影响管材与管件的密合度
不够,温度过高,用力时会使管材溶胶涌入管件。堵塞管路或缩小管径。以下 为常用规格的PP-R管材热熔工艺要求:
施工在确定管线布局走向的前提下,确定管道固定的支、吊架形式,并按管线 的坡度走向确定支、吊架的下料尺寸,并绘出草图按坡度对支架进行编号,按 管材的材质、规格确定支、吊架的位臵做好标识,安装时按编号进行。 道,再进行支吊架安装,这是一种非常不规范的安装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应尽 快纠正。 1、支、吊架制作安装的工艺流程
B、对封闭好的试压对象进行全面检查:支吊架是否平稳牢固;管道的连接工作是否 已结束并检验合格,接缝及其它应检查的部位未经涂漆和保温;管道的标高坡度要复 查合格。试压用表都要经过检查。 C、 灌水及打压试压泵临时管路边接完毕之后,引入临时用水,关闭泄水阀门,打开
进水及排气阀门往管路内灌水。当管路最高点阀门出水后,说明系统水满,并排尽空 气,关闭进水阀及排气阀,启动加压泵,正式打压。要仔细检查管路,如有漏点或其 他问题,及时泄水及时处理,没有问题后,再启动加压泵,正式打压。
A、放线的参照点要选择土建1m线或50线标高,不能参照房顶标
高进行
B、管道放线由总管到干管再到支管放线定位,放线前逐个房间
进行细部测算,使各管线互尽量不交叉,同时留出保温及其它操 作空间。
C、空调水管道在室内安装以建筑轴线定位,同时又以墙柱为依
托。定位时,按施工图确定的走向和轴线位置,在墙(柱)上弹 画出管道安装的定位坡度线,冷热水及凝结水管道坡度按照图纸 标注执行;坡度线宜取管底标高作为管道坡度的基准。
杜绝采用短管套丝作为连接配件
2、PP-R管材的连接时要把握好热熔温度,温度过低影响管材与管件的密合度
不够,温度过高,用力时会使管材溶胶涌入管件。堵塞管路或缩小管径。以下 为常用规格的PP-R管材热熔工艺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6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7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2 检测技术与常用传感器
1)检测技术分类 (1)电量参数的检测
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
被 测 物 理 量
变换 转换 放大 运算
标准输出: 0~5V DC 0~10V DC 4~20mA DC
8
是非电量,一般再转换为电量。例如:湿敏传感器是利用 “湿-电”效应来检测湿度,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热电偶是 用于检测温度并转换为电压等。
给定元件:其职能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
量(即参据量)。
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
的参据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控制/调节器:根据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按一定的调节规律发
规律变换成电信号,即把各种非电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 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一般为电量),以满足信息的传输、 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2)组成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
10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3)BAS常用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1)温度
检测类型:接触、非接触; 传感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敏电阻(非线性、互换性差)、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6)差压式流量计
利用节流部件前后流体的差压与平均流速的关系,由 差压测量值计算出流量值。
结构:节流装置与差压计配套使用;
适用性:50mm以上管径;
精度:≤2%;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最为常用。 (7)容积式流量计(椭圆齿轮流量计)
精度与流动状态无关,精度高(粘度愈大);
(1)温度
传感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13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3)BAS常用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2)湿度
传感器:陶瓷湿敏元件(非线性)、 电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元件;
精度:±2%RH; 范围:10-90%RH(<500C); 输出:0-5V,0-10V,4-20mA。
14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5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3)压力的检测
16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4)液位检测 ¤ 测量方式:
一般分为连续测量和定点测量,其中 连续测量:持续测量液位的变化; 定点测量:检测液位是否达到上限、下限或某个特定的位置
(一般称液位开关)。
¤ 仪表类型:直读式、静压式、浮力式、机械式、电气式
17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4)液位检测
18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5)流量检测 ¤流量检测方法:差压式、容积式、涡轮式等。 ¤流量检测仪选用依据:
容许压力损失; 最大、最小额定流量; 使用环境; 流体性质与状态; 精度; 显示方式。
19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5)流量检测
20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检测技术分类 (2)非电量参数的检测
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液位等
被测物理量 (P、T、H、
L)
传 感 器
变换 转换 放大 运算
标准输出: 0~5V DC 0~10V DC 4~20mA DC
9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传感器---非电量检测装置
(1)作用 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
不宜使用于含固体颗粒、高温或低温的流体。
结构复杂,造价高。
21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8)涡轮流量计 结构原理:涡轮叶片旋转、产生磁感应脉冲,转速近似
正比于流量; 适用于清洁流体; 精度、造价介于差压与容积式之间。
(9)容量检测
流量的时间积分。 (10)空气质量检测器
主要用于检测空气中CO2 和CO的含量; 采用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适用于车库及人员密集场所,保证空气质量。
P
P
+1
+1
e
-1
-△
+△
e
-1
23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控制器及其调节规律 (2)位置式调节——开关调节
三位调节:取+1、0、-1三种开关状态控制信号。 注:分别可以对应电动机正转、停、反转,或对应系统大、中、小
三种工作方式;实际含义有具体的应用确定。
位式调节特性: (1)当被调参数偏差设定在一定数值时,调节器输出最大值或最小值,使 调节器全开或全闭,双位调节输出有两种状态:全开和全闭; (2)三位调节有三种状态:全开、中间、全闭; (3)被调参数不能稳定在不变的数值上,而是在规定范围内波动。 (4)从调节品质出发,波动范围越小越好,但波动范围太小,则波动的次 数愈多。
(3)压力的检测 ¤ 压力检测仪选用依据
性能要求:如精度、范围及附加装置的要求等; 被测介质的性质:如温度、粘度、腐蚀和易燃易爆情况等; 现场环境:如高温、腐蚀潮湿、振动等。 ¤量程确定准则: 压力较稳定时,Pmax<3/4量程; 压力波动较大时,Pmax<2/3量程;Pmin>1/3量程。 ¤主要用于风道静压、供水管压、压差的检测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
2017年2月-2017年5月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1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2.2
检测技术与常用传感器
2.3
调节控制与执行器
2.4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1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1)闭环控制/调节系统的组成
3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测量元件:其职能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
22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3 调节/控制器与执行器
1)控制器及其调节规律 (1)调节规律类型:
位置式、比例式、积分式、比例+积分式、比例+积分式+微分式
(2)位置式调节——开关调节
分为双位调节、三位调节
双位调节:取开(+1,ON)/关(-1,OFF )两种状态。
实际使用双位调节存在滞环区,以避免引起执行机构和设备频繁起停。
热电偶等; 精度:±1%; 范围:气温-40—450C,风道-30—1300C,水管0-1000C; 结构:墙挂式、风道式、水管式、室外型等; 输出:0-5V,0-10V,4-20mA。
11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温度
传感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12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出调节命令,控制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
执行元件: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用4来
作为执行元件的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例子: 压差旁路调节 通过测量冷冻水
供水、回水之间压力 差来控制冷冻水供、 回水之间旁通电动二 通阀的开度,使冷冻 水供水、回水之间压 力差维持恒定,使冷 水机组一侧工作在恒 定水流状态。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6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7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2 检测技术与常用传感器
1)检测技术分类 (1)电量参数的检测
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
被 测 物 理 量
变换 转换 放大 运算
标准输出: 0~5V DC 0~10V DC 4~20mA DC
8
是非电量,一般再转换为电量。例如:湿敏传感器是利用 “湿-电”效应来检测湿度,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热电偶是 用于检测温度并转换为电压等。
给定元件:其职能是给出与期望的被控量相对应的系统输入
量(即参据量)。
比较元件:把测量元件检测的被控量实际值与给定元件给出
的参据量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控制/调节器:根据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按一定的调节规律发
规律变换成电信号,即把各种非电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 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一般为电量),以满足信息的传输、 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2)组成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电路。
10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3)BAS常用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1)温度
检测类型:接触、非接触; 传感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敏电阻(非线性、互换性差)、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6)差压式流量计
利用节流部件前后流体的差压与平均流速的关系,由 差压测量值计算出流量值。
结构:节流装置与差压计配套使用;
适用性:50mm以上管径;
精度:≤2%;
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最为常用。 (7)容积式流量计(椭圆齿轮流量计)
精度与流动状态无关,精度高(粘度愈大);
(1)温度
传感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13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3)BAS常用检测技术与传感器 (2)湿度
传感器:陶瓷湿敏元件(非线性)、 电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元件;
精度:±2%RH; 范围:10-90%RH(<500C); 输出:0-5V,0-10V,4-20mA。
14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5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3)压力的检测
16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4)液位检测 ¤ 测量方式:
一般分为连续测量和定点测量,其中 连续测量:持续测量液位的变化; 定点测量:检测液位是否达到上限、下限或某个特定的位置
(一般称液位开关)。
¤ 仪表类型:直读式、静压式、浮力式、机械式、电气式
17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4)液位检测
18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5)流量检测 ¤流量检测方法:差压式、容积式、涡轮式等。 ¤流量检测仪选用依据:
容许压力损失; 最大、最小额定流量; 使用环境; 流体性质与状态; 精度; 显示方式。
19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5)流量检测
20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检测技术分类 (2)非电量参数的检测
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液位等
被测物理量 (P、T、H、
L)
传 感 器
变换 转换 放大 运算
标准输出: 0~5V DC 0~10V DC 4~20mA DC
9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传感器---非电量检测装置
(1)作用 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
不宜使用于含固体颗粒、高温或低温的流体。
结构复杂,造价高。
21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8)涡轮流量计 结构原理:涡轮叶片旋转、产生磁感应脉冲,转速近似
正比于流量; 适用于清洁流体; 精度、造价介于差压与容积式之间。
(9)容量检测
流量的时间积分。 (10)空气质量检测器
主要用于检测空气中CO2 和CO的含量; 采用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适用于车库及人员密集场所,保证空气质量。
P
P
+1
+1
e
-1
-△
+△
e
-1
23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控制器及其调节规律 (2)位置式调节——开关调节
三位调节:取+1、0、-1三种开关状态控制信号。 注:分别可以对应电动机正转、停、反转,或对应系统大、中、小
三种工作方式;实际含义有具体的应用确定。
位式调节特性: (1)当被调参数偏差设定在一定数值时,调节器输出最大值或最小值,使 调节器全开或全闭,双位调节输出有两种状态:全开和全闭; (2)三位调节有三种状态:全开、中间、全闭; (3)被调参数不能稳定在不变的数值上,而是在规定范围内波动。 (4)从调节品质出发,波动范围越小越好,但波动范围太小,则波动的次 数愈多。
(3)压力的检测 ¤ 压力检测仪选用依据
性能要求:如精度、范围及附加装置的要求等; 被测介质的性质:如温度、粘度、腐蚀和易燃易爆情况等; 现场环境:如高温、腐蚀潮湿、振动等。 ¤量程确定准则: 压力较稳定时,Pmax<3/4量程; 压力波动较大时,Pmax<2/3量程;Pmin>1/3量程。 ¤主要用于风道静压、供水管压、压差的检测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
2017年2月-2017年5月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1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2.2
检测技术与常用传感器
2.3
调节控制与执行器
2.4
计算机控制技术
2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1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1)闭环控制/调节系统的组成
3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测量元件:其职能是测量被控制的物理量,如果这个物理量
22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2.3 调节/控制器与执行器
1)控制器及其调节规律 (1)调节规律类型:
位置式、比例式、积分式、比例+积分式、比例+积分式+微分式
(2)位置式调节——开关调节
分为双位调节、三位调节
双位调节:取开(+1,ON)/关(-1,OFF )两种状态。
实际使用双位调节存在滞环区,以避免引起执行机构和设备频繁起停。
热电偶等; 精度:±1%; 范围:气温-40—450C,风道-30—1300C,水管0-1000C; 结构:墙挂式、风道式、水管式、室外型等; 输出:0-5V,0-10V,4-20mA。
11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1)温度
传感器: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12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出调节命令,控制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的被控参数。
执行元件:直接推动被控对象,使其被控量发生变化。用4来
作为执行元件的有阀、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基础
例子: 压差旁路调节 通过测量冷冻水
供水、回水之间压力 差来控制冷冻水供、 回水之间旁通电动二 通阀的开度,使冷冻 水供水、回水之间压 力差维持恒定,使冷 水机组一侧工作在恒 定水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