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区自然分析资料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资源介绍
湖北省
湖北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名胜与 文物古迹二者兼备。人誉“第一 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为道教圣 地。号称“华中屋脊”和 “绿 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 护区,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 人之谜”更令人关注。
湖北的地理环境特点(自然的) 地理: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因地处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地理位置为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中南部为江汉平原,其余为鄂西山地、 鄂北网地与鄂东低山丘陵。北靠河南,南接江西、湖南,东邻安徽,西依四川,西北与陕西接 壤。东西宽740.6公里,南北长470.2公里。 旅游资源:雄伟的长江三峡驰名世界。七十二峰朝大顶, 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 名山武当山武当山为道教圣地。号称 “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农架是重要自然保护区, 不仅珍稀动物种多,“野人之迷”更令人关注。湖北人文旅游景观具有时代跨度大, 历史价值 高的特点, 这里既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 屈家岭文化遗址, 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遗址 “纪南城”; 既有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阅马场、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及“八七会议” 会址。文物古迹与革命胜迹遍布全省。
两岸泊舟无数,宿醉未 醒的船夫从晨曦中的吊 脚楼边匆匆跳到船头, 妖冶泼辣的女子在楼头 挽留相好的船夫,被山 匪抢了媳妇的小裁缝垂 着泪锁纽扣。”(沈从 文《边城》)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国家4A 级风景名胜岳麓山风景区,为中国古代著名四 大书院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 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 岳麓山风景区重要观光点。书院始建于北宋开 宝九年(公元976年),一千余年来,这所誉满 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 变迁,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 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千年学府,弦 歌不绝”,至今书院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 机构面向全球招生。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分析】
根据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பைடு நூலகம்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地区和浙江省北部地区,东临东海和黄海;
(2)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三大平原中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大河流长江为本区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景观千差万别,区域特征独具特色。读图判断区域名称,并根据信息填写区域特征。
10.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滨江临海,江海联运,加上发展迅速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这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众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本地区人口众多,科技发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2.A
3.D
【解析】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东部临东海,扼长江、东海交汇之要冲,故A符合题意。
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上海是其核心,南京、杭州分别是其北翼、南翼的中心城市,故D符合题意。
【点睛】
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4.C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这里自然条件优越,被成为“鱼米之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题意,故选C.
C.图中阴影区域是沪宁杭工业基地,它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②是湖口,它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6.下列哪个条件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无关
A.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B.地势平坦
C.矿产资源丰富D.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概述
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长江中下游旅游进入快速发 展期,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品质提升阶段
当前,长江中下游旅游正逐步从 快速发展向品质提升转变,注重 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推进旅游 产业升级和创新。
当前旅游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01
长江中下游地区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
该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 产,如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杭州 西湖等,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2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长江风光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壮丽的长江 风光,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长江,
欣赏沿岸的山水画卷。
湖泊与水库
该地区有许多湖泊和水库,如鄱 阳湖、巢湖、洪泽湖等,这些湖 泊和水库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
04 旅游管理与服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旅游政策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为了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政策,包 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市场推广等 ,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旅游法规
为了规范旅游市场和保障游客权益, 长江中下游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旅 游法规,包括旅游合同管理、旅游服 务质量标准、旅游安全管理制度等。
旅游设施与服务
住宿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经济 型酒店、民宿和农家乐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设施
该地区的餐饮业十分发达,有各种口味的美食供游客选择,包括地 方特色菜、小吃和各类中西式餐厅等。
交通设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网络,以及 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游客出行。
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如扬子鳄、中华鲟等珍稀物种,为生 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资源条件
长江中下游大旱人祸分析
大旱祸首是气候异常
天灾之外有人祸
1、河道湖泊非法挖沙 使河道严重下切水位 、 下降 2、地方小水电站干旱期间大量拦蓄水发电 、 3、各地水利设施老化 难以满足抗旱需求 、 4、南方丰水地区抗旱预案长期缺位 、
长江中下游洪灾人祸分析
1、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破坏,从根本上动摇 、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破坏, 山体植被拦蓄功能。 山体植被拦蓄功能。 2、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 、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大小发电站, 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挡住了洪水的去路。 3、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蓄洪能力 、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 降低。 降低。 4、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将近海湿地填 、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 为平地。 为平地。
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 954×108 m3,占 × , 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水资源的特征 %。水资源的特征 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 为: (1)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河流水系、湖泊发育。 河流水系 (3)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天然水质好,但人为污染严重。 天然水质好 (4)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频发
水旱灾害的特点
1、持续时间长 、 2、危害范围广 、 3、灾害损失达 、
反思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 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 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 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 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我们不能总是 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 尤人” 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不“尤人”,用 百年一遇” 千年一遇” “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回避人类的责 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 任。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的十几次自 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 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的,人类对自然的 破坏就难逃其责。 破坏就难逃其责。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地理特征:位置:110°E~122°E, 28°N~34°N (115°E, 30°N穿过平原中部)范围:湘,鄂,赣,皖,苏,沪,浙,长江中下平原地形:河流冲积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地势:地势平坦,低平,长江三角洲在10米以下地貌:东西狭长,宽窄不一,河湖密布,水乡泽国。
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为主---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水文特征:长江及其支流。
水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长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中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
长江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
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沅江、湘江、赣江。
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气候: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ºC~6500ºC,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mm~1000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6月中下旬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受副高的影响形成“伏旱”。
属于湿润地区资源:矿产:湖北大冶铁矿,安徽马鞍山铁矿,江西德兴的铜矿,浙江秦山核电站水能:三峡,葛洲坝旅游: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南京,黄山、庐山、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人文地理特征:农业:农业生产:优势:气温高,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工业力量雄厚。
制约因素:台风,洪涝,7、8月份的伏旱江汉平原、长江沿江滨海平原是商品棉基地工业:工业生产:以沪宁杭为中心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中南京的石化、杭州的轻纺工业较为突出;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和轻纺等工业。
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自然灾害复习一.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
二.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生性和伴生性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自然灾害,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自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
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
然而,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
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大。
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一)天文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气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面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二)气象气候灾害。
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长江中下游区自然分析.
三、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
1、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 温为4 000~6 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 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2、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西南区也要丰富 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 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 年降水量的10%以上。 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3、梅雨:本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梅雨期的降水各占该地 6、7两月降水总量的70%。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的大小, 对本区旱涝影响极大。
5个湖群
(1) 两 湖 平 原 湖 群 :
河流名称 赣 江 湘 江 沅 江 钱塘江 汉 江 黄 河
流域面积 /km2 83 000 94 230 90 410 47 300 173 620 752 440
河流长 /km 764 817 1 060 466 1 532 5 464
平均流量 /(m3•s-1) 2 030 2 010 2 130 998 1 910 1 480
径流总量 /(108m3) 640.3 633.7 677.0 315.0 541.0 465.7
(2)赣皖湖群:
(3)苏皖湖群:
(4)太湖湖群: (5)江淮湖群:
(二)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 954×108 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 %。水资源的特征为: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长江中下游区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二、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 三、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五、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六、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长江中下游地区
洞 湖 庭 南 湖 平 省 原
鄱 阳 江 湖 平 西 原
浙 江
二、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水文
自然地理 环境特征
气候 植被 土壤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西高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区,地 东低 势特征 水量大小及变化,结冰期,含沙量, 水量大、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汛期有无及长短(凌汛、春夏汛)、 含沙量小,汛期长集中夏季 流速、落差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和水稻土 土壤类型、肥沃程度 有色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能源、 旅游资源、水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等
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 的区位优势。(6分)
审 图
水运便利 枪炮厂 市场 煤炭
城市集中 人才、技术
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走近高考】 1、靠近枪炮厂,接近市场 2、离省城武昌比较近,有人才、 技术的优势 3、靠近主要水运线,交通便利 4、离煤炭产地马鞍山更近
(三)交通
雨热 同期
米 乡 发 展 的 优 势 条 件
灌溉水源充足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人口稠密 历史悠久
居民饮食习惯
上海宝钢
武汉汽车制造
上海高科 技产业园
(二)发达的工业
武汉轻纺
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发展的 优势条件有哪些?
交通图 交通图
矿产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
丰富(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 运输方式多
工 业 发 展 优 势 条 件
4、通航里程长;
5、含沙量较小;
6、流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区,客货运量大。
铜仁 攀枝花 个 旧 六盘水 平 果
大 冶 锡矿山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件(共43张PPT)
A.东北地区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青藏高原
D.种牧草
知识网络
长
1.位置和范围
江 显著的区位优势及优越的自然条件 2.地形
中
3.河流和湖泊 4.气候
下
游 平 “鱼米之乡”
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课时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特 点。
课 程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 标 准 布局特点。
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主要城市的 学习目标 5
发展。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宁静水乡
古朴村镇
繁华都市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新知2 优越的自然条件 新知3 “鱼米之乡” 新知4 沿江工业地带 新知5 人口和城市密集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江汉平原的油菜花
“湖广熟,天下熟。”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上海证券交易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浦东新区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思考
1、试着总结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条件、农业、工业的特点。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
工业:丰富的水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原料。
交通:本地区地势地平,江面宽阔,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利于 发展内河航运,交通便利为商品农业与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思考
3、以武汉、上海为例,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发展的特点。 沿江、沿海、沿交通线发展。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学案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课时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概况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的优势。
2.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1)地形:既有①高原、山地、丘陵,又有②盆地和平原。
(2)气候:多数地区属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文:水量居我国④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干流横贯我国⑤东西,支流呈⑥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大。
2.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铁矿和⑦有色金属矿产丰富。
(2)水能资源:流经我国三大阶梯,⑧落差大,水能丰富,集中在⑨上游地区。
(3)森林资源和⑩旅游资源丰富。
思维活动1.水量大的河流,水能一定丰富吗?如何判断某条河流水力资源是否丰富?答案不一定。
水量大且落差大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某条河流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思路如下: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1.经济发展快,形成了三大经济区:上游以⑪重庆为中心,中游以⑫武汉为中心,下游以⑬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⑭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⑮中下游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思维活动2.长江流域哪一河段的城镇较为密集?请从自然因素角度分析原因。
答案下游。
原因:下游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河网密集,水流平缓,河流通航能力强。
探究点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探究活动读教材图4-1-2、图4-1-3、图4-1-4,结合“长江水系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及城市①、②的名称。
(2)说出长江干流从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请说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的主要分水岭。
(3)填写框图,并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介绍
3.降水: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华北区多1~ 降水: 降水
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 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 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 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地。 南岭地理意义: 南岭地理意义: (1)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 )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 (2)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 (3)广东和江西(湖南 的分界线 )广东和江西(湖南)的分界线 (4)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 月气温8摄氏度等温线 (5)1月气温 摄氏度等温线。 ) 月气温 摄氏度等温线。
富铝化特征显著的土壤: 富铝化特征显著的土壤: (1)富铝化特征显著 ) (2)风化壳的残留特征显著 ) (3)经济活动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比较深刻 )
五.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总况: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铜、 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铜、 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 55%、锑矿占38 钨、锑的主要产地。本区钨矿的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锑矿占38%、 铜矿占36 36%。 这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有利条件。 铜矿占36%。 这为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有利条件。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州, 铁矿主要分布在沿长江两岸、湖北的大冶、黄石、鄂州,安徽的庐 马鞍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 江、马鞍山、梅山等地均有规模较大的铁矿,是武汉、马鞍山、南京、 上海等钢铁基地的矿山基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 以上。 90% 上海等钢铁基地的矿山基地,但这些铁矿中贫矿占储量的90%以上。锰 矿分布在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矿分布在湖南湘潭、安徽沿长江一带。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不能满足本区需要,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不能满足本区需要,主要靠北煤南运 解决。 解决。 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三峡河段和清江、汉江、 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三峡河段和清江、汉江、洞庭湖水系及鄱阳湖 水系均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区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约5 500× 水系均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本区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约5 500×104 kW,占全国总量的12.2 12.2%。 kW,占全国总量的12.2%。 明矾石、金红石、 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磷矿石水泥用石灰岩等储量较大。
长江中下游区
(1)两湖平原湖群。介于枝江江与五穴
之间,主要的湖泊有洞庭湖、洪湖、刁汊湖、 梁子湖等。
(2)赣皖湖群。分布于五穴与大通之间,
主要的湖泊有鄱阳湖、尤感湖、大官湖、泊 湖、武昌湖、菜子湖等。
(3)苏皖湖群。分布于大通与茅山之间,
2.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的特点
(1) 大部分地区位于丰水区范围, 水量丰富。
径流深多在200~1200mm之间,河流径流量 多比较 丰富。
(2)汛期长。由5月持续到10月。大部
分河流3月开始增水,4月水量大增,5、6月 出现最大洪峰,8月开始退落。由于受台风雨 影响,常出现一个“台汛”,汛期持续到9月。
河道宣泄不足……整治河道、修筑堤坝
防灾意识不足……加强宣传 预报滞后……提高预报
矿产资源
一、金属矿产
二、非金属矿产
三、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
总体上看: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 源外,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 的需要。
一、金属矿产 1.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资
源丰富的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江 西大庾、湖南柿竹园的钨矿、江西德兴的铜、 湖南冷水江的锑矿、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等都 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为发展有色金属 冶炼提供了有利条件。
水资源的特征:
(1) 水资源丰富。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高,
地表水资源所占比重大,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河流水系、湖泊发育。全国最大的
河流长江横贯全区,湖泊广泛分布,总面积 13840多km2,储水量560×108m3,大中小型水库 34640多座。合理开发利用好湖泊池塘是本区需 要重视的问题。
渭南师范地理科学中国自然地理长江中下游平原1
区域内部差异
区域特征 水土资源 总面积29.3万平方千米,地跨北 亚热带、中亚热带。 年均温14-18℃,全年无霜期210-270天,日平均 气温≥10℃,积温达4500-5600℃。全区年降水量 1000-1700毫米,降水集中春夏两季。 本区处于全国江河湖水最充裕的地区,地势低平, 引灌便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中新世后,云贵高原新老断裂构造十分活 跃,许多深大断裂控制了高原地貌和水系 发育格局。大致在云南路南-元谋一线以西, 山岭基本是南北走向,以东则为北东-南西 走向。在断裂线控制下产生了一系列断陷 盆地——坝子,坝子内有新第三纪以来的 沉积物,构成阶地和平地
云南的坝子
左图:中甸的山间盆地(坝子) 右上、右下:油菜丰收的坝子
丰富的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西南林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草山草坡 约占全国草山草坡总面积29.25% 野生动物 地处我国东西、南北动物区系的过渡 区,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水产养殖 湖泊众多,但水域面积不大,80%集中于 碳酸盐岩系分布较少、地表储水条件较好的云南境内 矿产资源富区 铅、锌、汞、镍、铂 铝土矿、富含钒钛的磁铁矿 锰、磷矿石的保有储量 南方贫缺的煤炭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 & 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区域地质地貌特征
组成
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 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
地质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质基底属扬子准 地台,位于地台断裂带内。
地貌特征
• 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两湖平原) 以荆江为界,两湖平原可以分为江汉平 原和洞庭湖平原两个部分 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 洞庭湖平原主要由长江上游来的泥沙和湘、 资、沅、澧带来的泥沙冲积而成,前者占 86% 。平原地势表现为北高南低,主要沼泽洼 地集中在南缘地带。
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 (1)
立体农业问题: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地资源;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渔粮;
山上种树: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山腰居住:冬暖夏凉,适宜居住,且水质清洁;
山下种田: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且水资源丰富;
土壤贫瘠:是我国典型的红壤;呈酸性;适宜种茶;
我国的海上风力发电问题:
东南沿海地区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西气东输工程;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生产生活对能源需求量大;
常规能源短缺,对外依赖程度高;
解决:类似于水资源短缺的对策;所有短缺类:开源+节流;
资源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从国外进口资源和能源:海运;
大力开发新能源:风能、核能——广东有大亚湾核电站;
特别喜欢考察产业:
以轻工业、家电、服装、玩具等为主;面临非常严重的产业升级问题;
腾笼换鸟:产业转移;
转移的原因:劳动力和地价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污染加重;
要会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和产业转移对转入和转出的影响;
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
从产业结构角度:均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长江中下游地区:
1)位置和范围:找一个点:北纬30°,东经110°——巫山;巫山以东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纬30°,东经120°——杭州(上海)
典型特征:东西狭长,鱼米之乡;河网密布,水乡泽国;
2)最常考的点:
伏旱和梅雨;
梅雨: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6月中—7月中;在梅子成熟的时节,连绵细雨的现象;
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区;
疏浚河道、加高堤坝;
修建合理的水利设施;
5)河流上修建水坝的优缺点:重点;参照尼罗河修建阿斯旺大坝;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_《长江中下游平原》名师教案(第1课时)
《长江中下游平原》名师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体现在哪里。
从气候、优越的位置、河湖等方面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的原因是什么。
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有哪些农作物。
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地位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活动等方式,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体会到区位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势的具体体现。
长江中下游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
“鱼米之乡”的由来。
【教学难点】长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活动讨论、资料了解、教师讲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我国,有一个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平原,你知道是哪里吗?(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以及自然条件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二、新课学习(一)显著的区位优势1.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沿岸。
2. 范围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省份?(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哪些小地形区?主要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呈串珠状东西向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东海和黄海,水量丰富的长江贯穿全境,由上海汇入东海。
3.区位优势江、河、湖、海连成一体,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利和水能资源,为水运、水力、灌溉、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海和黄海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滩涂资源、渔业资源、海底油气资源最有开发潜力的海域之一。
第四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赣、苏、皖
区域历史地理网上讲义之四第四章长江中下游地区:鄂、湘、赣、苏、皖纲目:1.“九曲回肠”与“吴头楚尾”:自然地理与地缘政治2.“南襄隘道”与“义阳三关”:中原通江南之路3.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经济发展的轨迹4.经济与文化的重合:富庶与人才第一节“九曲回肠”与“吴头楚尾”----自然地理与地缘政治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华中区,大致位于秦岭和南岭之间,西起巫山、雪峰山东侧,东际于海。
地跨北纬24~34°、东经103~123°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
降水量比较丰沛,自南向北递减。
长江为区域内主要水系,支流发育繁茂,干支流水量均很丰富。
长江干流自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段,自江西湖口至长江口为下游段。
长江从宜昌脱离山峡之后,水面落差减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2000~650米不等),河道分叉曲折,摆荡不定,构成典型的陆上三角洲地貌景观。
上起湖北枝江下至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荆江河道尤其婉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多,每当汛期来临,极易造成溃堤泛滥灾害,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类似的分叉弯曲河道还出现在长江武穴至湖口江段,由于受两岸山地丘陵的夹峙,下陷新地质构造的影响,自龙坪长江发育出第二个陆上三角洲地貌,即九江冲积扇。
长江中游的这两个陆上三角洲冲积扇导致类似的鹅颈式分汊河道,长江主河道自北向南的偏转,地貌上分别在长江北岸出现过两个古湖泊:云梦泽和彭蠡泽,又相继消失。
由于同样的河床演变,又导致长江南侧的湘、赣北部先后出现了洞庭湖与鄱阳湖。
从而影响了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的活动。
总体来看,整个长江中下游江段,河道的特征为叉流多,曲流多,沙洲多;两岸的湖泊多,矶头多,给长江行船、津渡、码头的选位既有利也有不便。
湖泊在汛期起则起着容蓄调洪的作用。
受地质条件与湿热气候影响,华中地区的土壤以黄棕壤和红壤为主。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长江中下游区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长江中下游区
长江中下游区(湘、鄂、赣、皖、苏、浙、沪)
1、自然条件分析:
(1)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其余都属亚热带,夏季气温很高,江汉、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周围山岭环抱,不易散热,都以炎热著称。
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其余都是湿润地区。
春末夏初,梅雨适时适量,对水稻生长更为有利,如果梅雨过短或过长,就会出现旱灾和涝灾。
进入7月,梅雨结束,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燥,形成伏旱,此时,热量充足,蒸发量大,农作物生长旺盛,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所以抗旱任务很重。
(2)平原广阔,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3)江南丘陵红壤广布,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我国南方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2、农业特色:
(1)淮河以北以种植旱粮为主(江淮地区),以南以水田为主,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本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全国占第一位。
小麦也是本区的重要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桑蚕等。
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和杭州湾沿岸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植棉条件:热量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好,商品率高。
不利条件是春夏有梅雨,夏季常有台风袭击,秋季有连阴雨)油菜播种面积广,成为稻田的越冬作物,浙江、江苏两省的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桑蚕基地,是著名的“丝绸之府”。
(3)江南丘陵的红壤区,适宜茶叶、油菜、杉木生长,产量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特点:地势西高东低,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4、 江南丘陵:包括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的 广大低山丘陵区。红岩盆地广布,红层地貌发育典型。
5、南岭山地:江西、湖南南部为断续的东西向的南岭山地, 南岭古称“五岭”包括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山 地。重要的分界线、南北交通孔道
6、西部边缘山地:本区西部为一系列较高的山地,自北向 南有武当山,大巴山东段的神农架和巫山、武陵山、雪峰山 等。
江苏是全国地 势最低平的一个 省区,绝大部分 地区在海拔50米 以下,少量的低 山丘陵集中在徐 淮平原的北部和 省西南境的宁镇 地区。
上海市中部有古时 的海岸线今天的金 山、闵行、奉贤、 嘉定一线,上海的 前身应当是唐代华 亭县(松江县)的 青龙镇。经济腹地 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长江三角洲, 二是长江下游苏、 浙、皖三省,三是 整个长江流域,四 是整个中国
阳湖平原。主要有 赣江,抚河,信江、 修水和饶河五大水 系,并依山势向中 部和北部聚汇,形 成了鄱阳湖,然后 经湖口注入长江
安徽 :简“皖”,省
会合肥市。以长江、 淮河为界,形成了 淮北、江淮、江南 三大地域。东连江 苏、浙江,西接湖 北, 南邻江西,北 靠山东、河南
旅游景点:黄山、九华 山、天柱山、琅琊 山、齐云山、西递 宏村
第十二章 长江中下游区
第一节 自然条件分析
长江中下游区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二、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表结构 三、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五、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六、矿产资源不够丰富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1、位置:25~34°N,103~123° E ——集大江 与沿海于一体的双重地缘优势。
2、范围:湘 鄂 赣 沪 苏 皖7省市。面积约 89×104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9.3%, 2001年人口约36 6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8.7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经济 发达,长江沿岸处于我国经济网络的轴心位置, 其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低山丘陵与平原相间分布
湖南:大部分地区在 洞庭湖之南,故名 湖南。境内湘江贯 穿南北,又简称为 湘。据传,湘江流 域过去多植芙蓉, 唐代诗人谭用之有 “秋风万里芙蓉国” 之句,湖南故又有 “芙蓉国”之称。
毛主席故居
♥
张 家 界
云 雾 缭 绕
凤凰古城
湘
西
土
匪
剁椒鱼头
肉
口 味 虾
臭豆腐
岳 阳 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江西:简称赣 ,省会 南昌市 ,由11个地 级市组成。东南西 三面山峦起伏、中 为河谷丘陵 北为鄱
地势西高东低,由北向南 1、淮北平原: 江苏与安徽北部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称为淮北平原。 2、 淮阳山地: 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及其东延的江淮丘陵。是长江水
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地两侧气候土壤、植物均有明显 差异。 3、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江汉平原、洞庭湖、鄂东沿江冲积平原、鄱阳湖平原、巢湖 及皖江沿江平原及长江三角洲等组成。
浙江省:地势自西 南向东北呈阶梯 状倾斜、地形复 杂“七山一水两 分田”之说,北 有天目山 怀玉山, 中杭嘉湖 宁绍 温 黄平原,金衢盆 地
水有钱塘江富春 江 千岛湖。
三、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
1、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 积温为4 000~6 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 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2、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1 600 mm,比西南区也要 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 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 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 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3、梅雨:本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梅雨期的降水各占该地 6、7两月降水总量的70%。梅雨期的长短、降水量的大小, 对本区旱涝影响极大。
(1)水量丰富。 (2)汛期长,由5月持续到10月。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河流与黄河水量比较
河流名称
赣江 湘江 沅江 钱塘江 汉江 黄河
流域面积 /km2 83 000 94 230 90 410 47 300 173 620 752 440
河流长 /km
764 817 1 060 466 1 532 5 464
梅雨时期天气有三种(5-6-7)
(1)梅雨形势稳定持久——内涝和水灾 (2)梅雨系统变化快——旱涝现象不突
出 (3)空梅或少梅——干旱 7月中旬—8月中旬伏旱(春旱不算旱,
夏旱减一半) 梅雨锋:极地大陆气团、东南季风交绥
四、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
(一)河流的特点
• 5个湖群
(1)两湖平原湖群: (2)赣皖湖群: (3)苏皖湖群: (4)太湖湖群: (5)江淮湖群:
平均流量 /(m3•s-1)
2 030 2 010 2 130 998 1 910 1 480
径流总量 /(108m3)
640.3 633.7 677.0 315.0 541.0 465.7
(二)水资源特征
平均年水资源总量5 954×108 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7 %。水资源的特征为:
(1)水资源丰富 (2)河流水系、湖泊
发育 (3)天然水质好,但
人为污染严重 (4)水旱灾害威胁大
五、过渡性的亚热带植被与土壤
(一)自然植被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 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市。全省有1个副省级城市, 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1个省直管林区 (全国唯一林区——神农架林区)。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 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 岗地和平原兼备。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 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 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 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 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 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 势呈三面高起、 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