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

合集下载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产生了什么文明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产生了什么文明

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河产生了什么文明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旧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亚述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

在两河流域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4000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两河流域指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和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旧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亚述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

在两河流域产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4000年,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广义上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中下游地区,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

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个干旱区域,但由于两条河流泛滥,导致下游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开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1.最早居住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300年建立了城市国家,公元前3500年起建立了一系列以耕种为主的城邦,由于平原上石材缺乏,苏美尔人用泥砖建筑,创造了拱门、拱顶和穹窿构造。

2.苏美尔人的青铜技术也到达了很高的技术程度,他们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轮车的创造者。

苏美尔人把太阳每年在天球背景上的历程分为12宫,每一宫的星座都以神话中的神或动物命名,即黄道十二宫,从春分点起分别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

3.由于春分点的西移,两千年前在白羊座的春分点,今天已经移到双鱼座。

他们的天文学为今天通用的计时系统奠定了根底,星空划分和命名那么一直相沿至今。

4.他们制定的阴历〔公元前4700年前后〕比埃及最早的历法还早500年左右。

苏美尔人在天文观测时创造了日晷,计时那么用水钟,他们在计数时用十二进制,也用十进制。

5.在数学方面他们制定了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和立方根表,并能计算矩形的面积、立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其中圆周率取3。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17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17张PPT)

三、《汉谟拉比法典》
阅读教材,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①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等级制度 ②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பைடு நூலகம்

③奴隶


奴隶制度: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典 》
其他制度: 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商品经济活跃)
三、《汉谟拉比法典》 案例分析(一)
法官判决 穷人偷窃面包被判死刑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阴历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60进位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世纪
二、古巴比伦王国 各个击破的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地区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大兴水利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太阳神
太阳神正在把象征国 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 谟拉比, 实际在宣扬 什么思想?
君权神授
法典概况:法典被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
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太阳神正在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 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案例分析(二)
法官判决 哥哥判死刑,弟弟赔钱 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 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 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 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 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 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 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 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 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 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 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古代两河流域ppt课件

古代两河流域ppt课件

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
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商品经济活跃
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的规定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我是小法官 判决结果:小刚妻子申诉无效,驳回申诉
人物介绍: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小钱;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小刚 案例 :上次判决之后,小刚向小钱借了一大笔钱赔偿了小明的经济
领域
文明成果
文字 楔形文字
历法 阴历
计数法 60进制
建筑 空中花园
法律文 献
《汉谟拉比法典》
课堂总结

幼发拉底河

发源地
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


发展历程
兴 统 强灭 起 一 盛亡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时期

苏美尔文明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文 文明代表 古巴比伦文明
地位: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B.具有森严的等级观念
C.有封建君主专制色彩
D.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空中花 园
人们根据传说绘制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图
人们根据传说绘制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图
空中花园,传说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 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患 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 已不存。
据说空中花园采用立体造园手法, 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 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 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园中种植各种 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由此得名空中花园。公元前539年, 新巴比伦王国被伊朗高原上兴起额波 斯帝国所灭,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至此 终结.
11世纪)商 朝

《古代两河流域》PPT精品课件

《古代两河流域》PPT精品课件
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家送庭去奴抵隶债。制
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商,品说经明济商活品跃经济在
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二.古巴比伦王国
3.《汉谟拉比法典》评价:
《汉谟拉比法典》,较为系统地继承了两河流域的法律精 华。对犹太法典、波斯等国的成文法典,乃至古希腊、罗 马的立法都产生影响。
古巴比伦王 国被外族灭 亡。
公元前 1595年
空 中 花 园
公元前 539年
波斯帝国 消灭了新 巴比伦王 国。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两河流域文明:
特点: 一头粗、 一头细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 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作笔,在软泥板上压刻 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 所以由这些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依据材料,思考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了几个等级?
三个等级,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二.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法典》:
第199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 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1条 倘自由民击落穆什钦之齿,则应赔偿银三分之一明那。
九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
-.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 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 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 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 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 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

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梳理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流域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还制定了阴历和发明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9年,波斯消灭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文明终结。

二、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三、《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社会古巴比伦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奴隶买卖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同步测试】部编版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发明了()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印章文字D、甲骨文3、两河流域初步实现统一大约是A、公元前2000年B、公元前2200年C、公元前2400年D、公元前3500年4、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A、图特摩斯B、汉谟拉比C、苏姆阿布姆D、穆尔西里斯5、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A、《摩奴法典》B、《乌尔纳姆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D、《查士丁尼法典》6、古巴比伦王国国王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古代中东地区的两个主要河流,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所形成的古代文明。

这个地区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主要特点有:1. 农业发展与灌溉系统:两河流域文明的农业发展是其文明特点之一。

人们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发展了灌溉农业,利用河水进行农田灌溉,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农业生产条件。

灌溉系统的建设使农业生产得到提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农产品。

2. 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等级制度: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伴随着城市的出现。

人们在这片地区筑起了许多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埃尔姆和巴比伦等城市。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与专业化,出现了农民、手工业者、牧民和祭司等不同社会等级。

社会等级制度的出现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

3. 书写与文字的出现:两河流域文明的另一重要特点是文字的出现与使用。

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底格里斯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则发明了楔形文字的一种变体。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记录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信息,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4. 法律与行政制度:两河流域文明中的城市国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和行政制度。

在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成为了古代最早的法律文件之一,记载了广泛的法律条文和刑法,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城市国家还建立了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城市内的事务。

5. 宗教与神权统治:两河流域文明的宗教信仰与神权统治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人们崇拜多神制度,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要神祇,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往往被视为神的化身。

神权统治使宗教与政治相互结合,维持了统治者的合法性。

6. 经济与贸易:两河流域文明经济相对发达,其中贸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交通便利,促进了内外贸易的发展。

城市国家之间进行了长途贸易,交换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金属等物品,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包括农业发展与灌溉系统、城市的兴起与社会等级制度、书写与文字的出现、法律与行政制度、宗教与神权统治以及经济与贸易。

两河流域文明汇总

两河流域文明汇总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 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 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 亚述等文明组成。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 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 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 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 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 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 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 保管。
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时,含盐的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壤的毛细管
作用帮助下侵入地表层,使土壤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
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到乌尔 第三王朝末(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泥板文书。这400年中的文献告诉 我们,从文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 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 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 可能是东方某地。但不管怎样,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 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 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 明。
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壤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 但气候干旱少雨,灌溉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然而,土壤和河水中都 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 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 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壤中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 水加以过滤,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的盐分逐年加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31张PPT)
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是代 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2、它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现代法律精神是人人平等的。而《汉 谟拉比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 奴隶所享有特权。这同现代法律所弘 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 的。
• 结合教材第8页相关史事
• 第从16汉条:谟自拉由民比藏法匿典宫廷的或内穆什容钦看努(,指它被征处服处地维 区应护的处奴人死)。隶之主逃奴阶于级其的家,利而益据不,交强出者化,奴此隶家家主主阶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公元前6世纪 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 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 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 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 花园悬在半空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谜,甚至没 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 三.《汉谟拉比法典》
•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 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 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 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 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 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 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 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 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巴 格 达

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世界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世界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在西亚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沃两河下游的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西方人称这块土地为沃月地带,我们称之为两河流域地区。

今日西亚盛产石油,远资源匮乏,长期征战,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这里建立。

在古时,两河流域的人们用泥土在建房,用泥土制造日用器械,泥土是基本的生活资源,还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载体;这以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灌溉农业;早起大规模灌溉系统始于公元前6000年,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灌溉造就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等,先后生活在伊拉克南部从1877年到1900年,在特罗(吉尔苏)这块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叫德萨西的法国人,率领考古队展开大规模考古活动,发现三万多块刻有文字的泥板;刻有两千多行铭文的圆筒形印章及各式雕像;大约在6500年前,苏美尔人来到两河流域最南端定居,在冲积平原上建立起房屋,各种粮食等;大约在4900年前,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国家,在每个城邦中都有一个统治者;大约4300年前,在苏美尔地区北部,阿卡德人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逐渐吞并苏美尔人的城邦国,他的杰出领袖萨尔贡率领部队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古代两河流域的第一个统一国家,并在苏美尔的北部建立国家新首都,定名为阿卡德;后他一直往北,打到今天的土耳其,伊朗西部,于是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帝国建造者到萨尔贡的孙子納拉姆辛统治时期,王朝统治达到鼎盛;后世将阿卡德王朝的灭亡归咎于納拉姆辛对神的蔑视;真正的原因是:一种为外族入侵,另一种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和财富的集中导致王朝最终灭亡,还有一种是气候导致的;阿卡德王朝灭亡100多年后,两河流域迎来了新的统一王朝: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又称新苏美尔时期;创建者乌尔那木原始乌尔城的一名军官,他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阿卡德和苏美尔地区,他儿子苏尔吉巩固他建立的王朝,并将王朝建设为两河流域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他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典,《被称为乌尔那木法典》,这是后来《汉穆拉发比法典》的蓝本;100多年后,当王朝灭亡时,苏美尔文明并没随之消亡,被其他国家建立完成,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开卷八分钟:炮火中的图书馆》
摩苏尔图书馆被毁
1、关于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是国王的巨型陵墓 B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
C是奴隶和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象征
D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2、汉谟拉比国王颁布法典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扩大公民权力
C实行种姓制度
D促进经济发展
3、“两河流域”所指的两条河是( )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短短的282条条文, 包括了现代的刑法、民法、商业法和劳工法、 社会法等极丰富的内容。这便足以表明这一天 才民族在法学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余定宇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法典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说说你的认识

托之物交至所托之地,而占有之,则托物之主应检举其不交托
之物之罪,此自由民应按全部交彼之物之五倍以为偿。
第一四八条 倘自由民娶妻,妻病癞,而彼欲另娶,则彼可另娶,
惟不应离弃其病癞之妻;此妻得居彼所建之屋中,彼应赡养其
妻,以终其生。
第一八五条 倘自由民收养被遗弃之幼儿为子,并将其抚养成
人,则(他人)不得向法院申诉请求归还此养子。
仔细阅读这些条文以及课后活动,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第一七一条 倘父于生前未称女奴为之生育子女为"我之子 女",则父死之后,女奴之子女不得与配偶之子同分父之家产。 第二二六条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 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二八二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 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7、古巴比伦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包括( )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位于中东伊拉克南部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形成的两河流域,古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

这里诞生过人类最早的文明--公元前5千多年前的苏美尔文明,它比已知的埃及、中国、希腊、印度的文明还要早,有人说历史是从苏美尔人开始的。

苏美尔人创造过27个世界最早的发明:最早的学校、最早的车轮、最早的船、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律法……。

这里是《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这里曾矗立着通天的巴比伦塔,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着地球大洪水和吉尔伽美什方舟的故事。

辉煌的古代文明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巴比伦、乌尔、尼尼微、亚述,这些曾经伟大的城市消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战火不断燃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史约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定居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 希腊文中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

公元前3200年"东方的拉丁语"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形成。

两河流域缺乏木材和石料,但有取之不尽来自两河冲积平原上的粘性泥土,苏美尔人将之制成泥版,用芦苇做成的书写工具在上面刻字或画图,形成的文字符号的每一笔按压的部分痕迹宽深,拖出的部分窄浅,就像木楔一样。

楔形文字的名称由此而来。

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历法。

苏美尔人在高台阶上的观象台上观察月亮的变化,根据月亮的盈亏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设闰月。

一星期七天,由天上星晨各种神的名字命名:星期天(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苏美尔的尼普尔,是当时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和书记员的学校。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流传在两河流域,讲述乌鲁克的国王、大英雄吉尔伽美什、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业绩的故事。

两河流域文明是指什么

两河流域文明是指什么

两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Mesopotamia Civilization ),又称两河流域文明。

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现今伊拉克境内)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主要由苏美尔( Sumerian )、阿卡德( Akkad )、巴比伦( Babylon )、亚述( Assyrain )等文明组成。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 Mesopotamia ,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 Tigris )和幼发拉底河( Euphrates )之间的流域一一苏美尔( Sumer )地区(中下游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 Babylon )的所在,在今伊拉克( lraq )共和国境内。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士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是亚洲三大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其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

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之后陆续有闪米特人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继入侵,两河流域继苏美尔人之后最伟大的文明,就是由
闪米特人汉漠拉比建立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自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然而,阿卡德人的辉煌很短暂。纳拉姆辛
死后不久,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 翻。约前2230年,阿卡德王国被库提人所灭, 《苏美尔王表》曾发出了这样的悲叹:“谁
是国王,谁不是国王。”来自东北山区的库 提人给其的最后一击,使他们成了苏美尔和 阿卡德的临时主人。
阿卡德帝国
阿卡德帝国
•9
巴比伦 文明
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巴比伦 意即“神之门”。 古巴比伦狭义上指古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巴比 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分古巴 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 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 九世纪中,由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 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 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灭掉统治两河流域的亚述 帝国,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两河文明的主要构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 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 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 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 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 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 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 保管。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 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 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 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 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 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 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是指位于亚洲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了闻名世界的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

本文将针对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人文特征以及文化遗产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索这一古老而辉煌的文明。

一、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地处横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里的两条河流从高山源头发源,蜿蜒流淌至阿拉伯湾。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水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带来肥沃的土壤和宝贵的水资源,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和炎热,几乎没有降水和云雾,是典型的沙漠气候。

然而,两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蓄水量丰富,这为古代农业和定居生活提供了可能。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通过修建灌溉系统,将水从河流引入田地,实现了农业的发展,创造出了独特的灌溉农业文明。

二、人文特征1.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文明是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兴盛的古代文明。

苏美尔人是最早在这里定居的居民,他们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并采取了集权的政治制度。

苏美尔人的宗教是多神教,他们崇拜多位神祇,并在城市中建造了诸多宗教建筑和神庙。

此外,苏美尔人还发明了最早的文字,称为楔形文字,用来记录法律、财务和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2.巴比伦文明巴比伦文明是苏美尔文明衰落后在两河流域兴起的文明。

巴比伦王国是其中最为辉煌的国家之一,由汉谟拉比等王朝统治。

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以《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是古代最早的法典之一。

此外,巴比伦人还在数学、医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遗产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为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1.城市遗址在两河流域的各个角落,遗留下了众多古代城市的遗址。

例如,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废墟上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

此外,巴比伦、底格里斯和尼布鲁克等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概述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概述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概述那么今天的两河流域地区,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地区。

伊斯兰文明、阿拉伯人、石油,每一个词都与中东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中东地区是世界局势的晴雨表。

人们总在疑惑,为什么中东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如此的复杂?为什么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如此尖锐?为什么中东地区能够有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是否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呢?我们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中东地区的主要历史,发展历史,发展进程。

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兴起于公元6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两河流域伊斯兰文明开始向外传播。

在欧洲的西班牙、非洲的中非部落、在中亚和东南亚,都留下了阿拉伯人的足迹。

伊斯兰教的传播更加广泛,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伊斯兰文明都曾经生根发芽。

在此之前,希腊罗马人曾经短暂统治过两河流域地区。

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起源,并经过早期发展,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伴随着罗马军队的步伐传向整个欧洲。

公元15世纪,又随着西方殖民浪潮到达美洲、非洲。

在此之前,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相继兴起。

犹太教在广泛接受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并对以后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佛教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再之前,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独立发展的时期,在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中,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着之后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区,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以及约旦部分地区,今天的巴林、阿曼、卡塔尔和阿联酋部分地区,也曾经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过密切接触。

此外,在今天的土耳其、亚美尼亚、埃及等地区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近邻,它们有各自独立发展的文明,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两河流域地区长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

这样一个广泛的区域,我们今天称之为中东地区,在古代历史研究中,我们称之为近东地区。

与今天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一样,古代近东地区也曾经有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共同发展、互相冲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 材料二: 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第十五条 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钦努之 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 第二八二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 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 人得割其耳。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法典
二、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头像》约 作于公元前2000年左 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1 国王:汉谟拉比
2 策略:各个击破
3 地区:两河流域中下 游
4 制度:君主专制
5 法典:《汉谟拉比法 典》
二、古巴比伦王国
完成统一后,汉谟拉比是如何管辖他的国家的?

材料一:汉谟拉比拥有一套高效率的官僚体系,各种官 吏由国王本人任免。各行省和城市总督的重要职 责有:管理王室土地;对合法占有的土地给予保护, 对非法占有的土地子以没收;出租王室土地,征收 各种租税。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 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 则应毁其眼。 第一九八条 倘彼损毁 穆什钦努之眼或折断 穆什钦努之骨,则应 赔银1明那。 第二00条 倘自由民击 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 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第一九九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自由民犯强盗罪 而被捕者,应处死。”


“倘理发师未告知

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

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

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 摘 录
以眼还眼,以牙还 牙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tooth.

——摘自《汉谟拉比
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中国
古代印度
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1)文字: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意义:楔形文字有力推 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1)文字: 楔形文字 (2)历法: 阴历、闰月
《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维护 奴隶主阶级利益。
制定者:汉谟拉比
地 位: 是迄今人类历史上第 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 法典。
内 容:
实 质: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a.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 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 等级。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 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 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自由。
第一一四大一条特倘征自由,民之男妻居性于自家由长民之有家而绝存心 对权威。 他去,处事浪费,使其家破产,其夫蒙冤,则她应
受检举,倘其夫决定离弃之,则可离弃之;在其他 去时,其夫得不给她任何离婚费。倘其夫决定不离 弃之,则可另取他妇,而此妇应该留夫家,作为女 奴。
小结: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贡献 历法成就:阴历
他们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 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 月为1年,每年354天,并通过设 置闰月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 数差距。
楔形文字
数学成就:60进位制
60进位制的发明和使用是两河流 域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 著特点和独特贡献。直到现代世 界有些领域还在使用60进制。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 居鲁士向东扩张,在中亚细亚战死。 其子冈比西斯即位,公元前525年 征服埃及。
四、波斯帝国
▪ 公元前522年,波斯各省发生大规模的人民起义,
米底祭司高墨塔乘机窃取了政权。 ▪ 7个月后,氏族贵族大流士发动宫廷政变,夺得政权,
用几年的时间把各地的起义镇压下去。 ▪ 继续对外扩张,向东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部。 ▪ 至此,波斯形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
3.巴勒斯坦
▪ 公元前722年,亚述灭亡了以色列,犹太处境也岌 岌可危,而且犹太国内阶级矛盾很尖锐,新王约西 亚(公元前637—608年)在位时被迫实行改革。
▪ 但这次改革实际上收效不大,并没有挽救犹太衰亡 的命运。
▪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陷了耶路撒冷,灭 亡了犹太,“巴比伦之囚”.
3.巴勒斯坦
本章重点问题
▪ 汉漠拉比法典 ▪ 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返回
一、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苏美尔城邦 2.阿卡德王国 3.乌尔第三王朝
概述
▪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 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 地区。
▪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 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 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 苏美尔。
1.亚述
1.亚述
▪ 亚述表面强盛,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 锐,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据巴比伦独立, 以后又同米底结盟,共同进攻亚述。
▪ 公元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联军攻陷, 帝国瓦解。
▪ 公元前605年卡尔赫米什战役的溃败标志着亚 述的彻底灭亡。
2.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是迦勒底人,所以又称 迦勒底王国,它是在与亚述帝国的长期斗争中 兴起的。开国君主是纳波帕拉沙尔。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

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异同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两个闪耀的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主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带;而古代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位于尼罗河流域。

尽管这两个文明有着一定的异同之处,但它们都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地理环境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依赖于河流的肥沃泥沙和水源。

两河流域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之间,因此被称为两河流域文明。

这里的河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古埃及则位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每年的洪水给予了埃及土地肥沃河滨,使得农业得以繁荣。

这两个地理环境使得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拥有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

在政治组织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是以国王为核心的王制社会。

在两河流域文明中,古埃及人的国王被称为法老,被认为是神的化身,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法老的权力被视作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掌握了军队、司法和经济等方面的控制权。

同样地,在古代埃及,法老也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掌握着重要的政治和宗教权力。

在宗教信仰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都发展了独特的宗教体系。

两河流域的宗教以信奉多神为特点,古埃及也是如此。

在两河流域,人们信仰众多的神灵,这些神灵代表着自然、天空、太阳、河流和农业等方面的力量。

在古埃及,人们也信仰着多神教,将神灵看作是自然现象和社会秩序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然而,在文化艺术方面,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在两河流域文明中,人们主要以壁画、浮雕和陶器等作品来表现他们的艺术才能。

这些作品多以宗教和统治者的功绩为题材,注重对人体和动物形象的描绘。

相比之下,古埃及文明更加注重建筑和纪念碑的建设。

埃及金字塔被认为是古埃及文明最杰出的建筑成就之一,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死亡与永恒的追求。

总而言之,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化虽然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宗教信仰的多神教和以国王为核心的政治组织,但它们在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2古代两河流域

2古代两河流域




对内 法律 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隶



经济 大兴水利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

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古巴比伦城
古巴比伦遗址和想像图
2.《汉谟拉比法典》

君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 安努
谟 拉
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比
太 阳 神
权 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
神 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 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即
授 太阳、正义之神)一样,统治百姓, 光耀大地。”
约 前言
八 千
正文
(1)目的 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字 结语
(2)《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古巴比伦社会
模拟法庭
案件一
人物: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某、有公民权 的维某的儿子、没有公民权的穆某。 事件经过:三人之间发生冲突,阿某情急 之下打了维某的儿子以及穆某,造成维某 的眼睛受伤以及穆某的牙齿脱落。












特点二:“同态复仇”原则,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 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案件二
人物:奴隶主阿某、有公民权的自由 民维某、阿某的奴隶。 事件经过:阿某的奴隶声称自己的主 人不是阿某,并被维某带走。
判决结果: 一、判决割掉阿某的奴隶一只耳朵; 二、判决维某死刑。
(3)地位 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 《汉谟拉比法典》涉及面最为广泛。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至,可以 意 称得上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百科全书。 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河流域古文明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 如希腊和伊斯兰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 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1982年, 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论 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化的关系,并指出这 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壤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 但气候干旱少雨,灌溉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然而,土壤和河水中都 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 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 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壤中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 水加以过滤,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的盐分逐年加重。
巴比伦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 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 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 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 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 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 中。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仅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 空中花园。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 布甲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 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 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 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 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 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 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 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天工的园 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 ,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 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 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 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 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 、阿卡德、巴比伦、 亚述等文明组成。 亚述等文明组成。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 苏美尔人是最先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民族, 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 因为他们是来自远方的黑发种族,在他们带来的石碑上 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 的铭文中,自称为“黑头”。自从来到这个堆积着两条 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 大河携带来的肥沃泥土的三角洲上重新立国,苏美尔人 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 就发现既没有故土那样的石头存在,也没有埃及那样的 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 纸草生长,于是便发明了这样的书写方式:将软泥做成 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 泥版,然后进行书写,书写完毕以后烤干,以便文书的 保管。 保管。
写于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 年左右的 写于公元前 一块记载盐化农田的泥板文书。 一块记载盐化农田的泥板文书。
起源于今伊拉克南部的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国、埃及以及古典希腊、 罗马并称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从新石器时代起,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 两条大河哺育了许多农业村落。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 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在生产中发明了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 的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说塞姆语的阿卡 德人加入了历史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 三王朝两个帝国。虽然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扩大发展成为巴比伦文 明,并把北方亚述带入两河流域文明圈,但苏美尔人口却似乎在不断 减少。在公元前2004年,乌尔第三王朝被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 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走向衰亡, 荒无人烟,最后沦为废墟。新迁入两河流域的游牧部落在巴格达附近 的巴比伦城建立起古巴比伦王朝,战败南方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 萨王朝一统天下。随着南方的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 巴比伦人之中了。在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把两河流域文明推到顶巅后, 该地区被伊朗高原上的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化的征 服者亚历山大征服了全部西亚。像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 许多古老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城市也被陆续放弃,两河流域文明不久便 彻底失传了。其遗物被埋在沙丘之下达二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下半 叶的考古发掘才重见光明。
阿卡德帝国
“萨尔贡”一词在阿卡德语中意为“真正的王”。萨尔贡是个传 奇人物,但他出生卑贱,其母是个低能人,史书记载说其“母卑,父 不知所在”,然而萨尔贡却智慧超人,曾做过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侍 卫,大约于公元前2371年,乌玛人入侵基什王国,国王乌尔扎巴巴 无法抵抗,萨尔贡利用一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将王冠戴在了自己 头上,但仍以“基什”为国号,萨尔贡即位之后,贫民贵族多有不服, 阿卡德帝国 于是萨尔贡开始招兵买马,准备用长刀短剑捍卫其王位。在当时优渥 的招募条件下,阿卡德人纷纷参加,没几天就招募到了四五千强悍兵 丁,并在城里实行严格的“武器管制”,建立起西亚史上第一支常备 军。巩固了政权后,萨尔贡以阿卡德城为首都。 萨尔贡去世后,全国各地的暴乱此起彼伏,他的儿子里姆什 继位后,苏美尔等地又多次爆发大规模起义,导致阿卡德王国国 势稍稍衰落。不久,玛尼什吐苏(里姆什长兄)对波斯湾沿海国 家发动战争,并发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马干(阿曼沿海 地区)及狄尔蒙(巴林及波斯湾西部沿海)的海运贸易。为了缓 解国内的阶级矛盾,玛尼什吐苏制定了一些条文,条文说明各城 邦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国王不能随意把各城邦的土地据为己有。 玛尼什吐苏之子纳拉姆辛在位26年,在平定了因祖父横征暴敛 而引起的一系列暴动之后,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战:在西方重创 埃布拉,在南方波斯湾重征马干,在东北山区与卢卢卑人交战。 当时纳拉姆辛威势无双,雄姿英发,自号“天下四方之王”。
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时,含盐的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壤的毛细管 作用帮助下侵入地表层,使土壤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 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到乌尔 第三王朝末(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泥板文书。这400年中的文献告诉 我们,从文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 扰着苏美尔的农民和贵族。很可能这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在古巴比 伦晚期(约前1700前),以吉尔苏为代表的大批苏美尔城市被永久放 弃。一写于拉旮什王乌如卡基那时的土地吏文件列出两块地的盐化面 积:258公顷大麦地和约2.8公顷盐化地,盐地为1%;110公顷的大麦 地和39公顷的盐化地,盐化面积为35%。另一文件则记载了三块农田, 其盐化面积分别为20%、40%和100%。一块名叫“老麦田”的农田在 城邦时还是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的无盐地(小麦不耐盐),经过了300年 的灌溉后,当它再次出现在乌尔第三王朝(前2111—2004年)的文件 中时,已有6%的面积盐化了。写于伊比辛一年(前2027年)的一文件 告诉我们,库阿腊城的一块259公顷的农田竟带有162公顷的盐水池。 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中巴比伦时期,苏美尔故地的土地盐碱化给国王 留下极深的印象,以至于被认为是诸神对人类罪行最严厉的报复之一。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 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 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 可能是东方某地。但不管怎样,是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 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 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创建了第一个文 明。
当苏美尔人已经步入文明时代时,他们的邻居阿 卡德人才刚开始进入氏族、部落时期,刚开始步入农 耕与定居生活。在苏美尔人眼中,他们是不折不扣的 “乡下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土老冒、乡 下人后来却成了他们的主人。 阿卡德人是闪米特人中的一支,阿卡德的名称来源于 阿卡德语,阿卡德语是由苏美尔语和闪族语发展而来的。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阿卡德人陆续来到两河流域北部定 居,居住在苏美尔人以北的平原上,这些“乡下人”和苏 美尔人又贸易,又抢劫,持续了好几百年。在定居两河流 域北部的时候,这些“乡下人”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收 着苏美尔人的种种知识,他们不仅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 学会了使用车轮并开始组建自己的战车方队,这为以后他 们夺取苏美尔人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公元前2371年,一个名叫卢伽尔·扎吉 西的温马王第一次统一了苏美尔世界,将 疆土“从大海扩张到了大海”,即从波斯 湾口扩展到了北叙利亚的地中海沿岸。然 而,卢伽尔·扎吉西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的战 斗成果,转眼就被操闪米特语的阿卡德人 萨姆辛 死后不久,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 翻。约前2230年,阿卡德王国被库提人所灭, 《苏美尔王表》曾发出了这样的悲叹:“谁 是国王,谁不是国王。”来自东北山区的库 提人给其的最后一击,使他们成了苏美尔和 阿卡德的临时主人。
阿卡德帝国
阿卡德帝国
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巴比伦 意即“神之门”。 古巴比伦狭义上指古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巴比 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分古巴 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 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 九世纪中,由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 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 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灭掉统治两河流域的亚述 帝国,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