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春色 读领风骚

合集下载

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放婉约

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放婉约

毛泽东诗词中的豪放婉约汪建新自宋以来,词作成就斐然。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明代张綖(字世文,自号南湖居士)《诗馀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清代王士祯《花草蒙拾》将“词体”变为“词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豪放婉约二者的正变优劣之分,历来各有论说,聚讼纷纭。

1957年8月1日,毛泽东吟咏范仲淹《苏幕遮》《渔家傲》,情思涌动,提笔写下近900字的《对范仲淹两首词的评注》,对豪放婉约独有创见。

而作为独领风骚的诗词大家,其诗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刚柔相济,独具魅力。

壮怀激烈偏豪放“豪放”,语出《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豪放:观化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清代杨廷芝《诗品浅解》解释豪放:“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哉!”豪放词风以苏东坡、辛弃疾等人为代表,视野寥廓深远,气势豪迈雄壮,个性汪洋恣意、胸襟直率慷慨,题材多反映世事沧桑和个人感愤,内容偏重高健超迈的抒怀言志。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器大声弘,纵横捭阖。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异曲同工,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层层递进,把壮美秋景刻画得活力无限。

《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几个意象,把北国风光描绘得形神兼备。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念奴娇昆仑古诗翻译精选

念奴娇昆仑古诗翻译精选

古诗原文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词语注释⑴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

形容山的险峻和高大。

⑵莽:莽莽,状高大。

?小尔雅?:莽,大也。

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⑶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⑷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

人间春色,不当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的衰盛。

⑸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

⑹搅得:闹得、搞得。

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

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⑺消熔:积雪消融和融化。

⑻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的积雪消融,导致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

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⑼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

?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⑽千秋:千年。

功罪: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

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⑾谁人:何人。

曾与:曾给、曾为。

?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⑿安得:怎得、哪得。

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

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⒀遗〔wèi〕:赠与。

⒁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的?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⒂环球:一作寰球,整个地球。

译文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读占“鳌”头 读领风骚

读占“鳌”头 读领风骚

读占“鳌”头读领风骚“读”是阅读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种语言学习形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读占鳌头”作用,做到读领风骚。

我个人认为要从下面几方面去读:1读出“味”对于课文,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读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如一教师教学《猴王出世》中一句“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弥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择取一教学片断: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石猴在山中活蹦乱跳,嬉戏玩耍。

生:他在山中自由自在,活蹦乱跳,左走走,右走走,采一朵山花,饮一点涧泉。

师:这花果山就是石猴的什么呀?(生答“家”)师:快乐老家,自由天堂,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快乐来,读出它的自由来!(指名读)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我觉得这段文字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把这个排比句读给大家听吗?生(读)师:刚才这位同学发现了四百多年前的排比句(生笑),课件出示第一分句: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同学们自己读,你还能发现什么?(生自读)生:我发现每句话都是三个字,前一个是动词,后两个是名词。

师:真是大发现呀,这几个词全都是写石猴动作,如果把它读出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节奏呢?生读(略)……这位教师带领学生潜心会文,品词析句,品出了古典语言的“味道”,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喜欢?2读出“形”“味道读出来了,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形象,抓住语言文字描绘的画面“表象”运用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人物的外貌、活动细节及变化过程,写物的层次、方位、距离;事物的动静、色彩、音响等进行形象感知,在脑海中形成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立体画面。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长沙》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长沙》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赏析炼字之妙,需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1)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在于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意与暗指意、双关意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要读出其弦外之音。(2)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揣摩它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3)看是否能营造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4)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查。(5)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
新教材 新高考
(2)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揭示词是一首写景抒怀词,地点是长沙。
高一语文必修之
沁园春 ∙长沙
人教版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4.背诵课文。
(一)读点文化常识(1)词 词是诗的别体,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乐府、曲子词等。词的特点是,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片,为双调。
新教材 新高考

《念奴娇·昆仑》原文以及翻译

《念奴娇·昆仑》原文以及翻译

《念奴娇·昆仑》原文以及翻译《念奴娇·昆仑》原文以及翻译《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

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念奴娇·昆仑》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需要这高,不需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词语注释⑴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

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⑵莽:莽莽,状高大。

《小尔雅》:莽,大也。

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⑶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⑷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

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⑸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

⑹搅得:闹得、搞得。

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

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⑺消熔:积雪消融、融化。

⑻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积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

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⑼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

《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⑽千秋:千年。

功罪: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

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⑾谁人:何人。

曾与:曾给、曾为。

《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⑿安得:怎得、哪得。

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

长剑耿介,倚天之外。

[毛主席诗词念奴娇昆仑]念奴娇昆仑诗词

[毛主席诗词念奴娇昆仑]念奴娇昆仑诗词

[毛主席诗词念奴娇昆仑]念奴娇昆仑诗词念奴娇昆仑诗词篇1:念奴娇昆仑诗词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

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

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

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

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

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

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

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赠送之意。

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这首词里,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他把昆仑裁为三截后,“一截遗欧,一截赠美”,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读者立即知道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

当然,马克思得以在中国传播、托根,很可能与《礼记》那个古老理想深入民族心灵有关,康有为曾依傍那个理想,直到近来讲“小康”,名字还从《礼记》那段里摘出来的。

叫人惊异这个以流变不居著名的世界上,会有那样顽固的继承性;我也隐隐由此想到,一个学说在民众间的传播,往往不在于它论证得使人信服,而别有更深微幽隐的因素,任何时代,群众都没有从学理上了解过自己所信奉的理论。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的意思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的意思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的意思“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念奴娇·昆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①千秋:千年。

②功罪:几千年来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

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③谁人:何人。

④曾与:曾给、曾为。

《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

⑤评说:评论、评议。

【翻译】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鉴赏】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

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 •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

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

•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

•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图书馆读书会题目

图书馆读书会题目

图书馆读书会题目
1、品读天下,梦圆未来。

2、书不起就别看书了。

3、慢时光里,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他人的故事。

4、“艾”上阅读,书写梦想。

5、爱读书,爱生活。

6、开卷有益,艾美书香。

7、艾晓草心待君会,美文妙语共欣赏。

8、读好书,会(汇)艾美。

9、爱读书,爱艾美。

10、书香艾美,梦想天成。

11、“艾”书的人,我们最“美”。

12、阅读未艾,美从中来。

13、阅心,悦心。

14、一期一会不厌百回品读,一觉一醒方知万事归心。

15、打开一扇门,看到全世界。

16、读你,然后懂你。

17、拥抱阅读,就是拥抱一个七彩的梦。

18、阅览天下,读领风骚。

19、爱美爱书爱阅读。

20、满怀喧嚣的到来,填满宁静的离开,感受书的美好让自己安静下来。

21、艾美读书会,生活好滋味。

22、开卷有益,艾美等你。

23、阅尽沧海,读立(利)人生。

24、艾美读书会,有爱读书也很美。

25、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26、人生需要面对,读书需要组队。

27、艾上读书,美丽人生。

28、无阅读,不人生。

29、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却能改变你看世界的眼光。

30、艾美,就来分享阅读吧。

念奴娇昆明毛泽东古诗

念奴娇昆明毛泽东古诗

念奴娇昆明毛泽东古诗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

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是“大同”理想;联系到他的事业,这大同理想还不是《礼记》里幻想的那种,而是马克思设计的那种。

侯外庐说:《念奴娇·昆仑》词语雄浑,气势磅礴。

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而写成。

既有现实巍峨、雄伟昆仑山的真实的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丰富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并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

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远大理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鉴赏01(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鉴赏01(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2021-2022学年度9月第 2 节授课内容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解决问题诗歌鉴赏赏析题-艺术手法角度学生类别A1□A2☑B1□教学重难点古代诗歌鉴赏常考技巧类型的区别记忆与分析运用前序回顾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鉴赏一.前序回顾二.课程引入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三.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分类要清——表达技巧题四类型通法要明——表达技巧题解题三步骤(一)准确分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一)精准审题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表达方式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表现手法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

让文言文教学“读”领风骚

让文言文教学“读”领风骚

让文言文教学“读”领风骚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云“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文言文语言典稚,音韵和谐,句式变化灵活,文意深远,适宜诵读,高中生又有一定的朗读基础,高中文言文教学若借助“诵读法”,则可做到以读促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实现文言文教学的“少教多学”。

一、以“读”促悟,培养文言语感1.读准字音,了解古代文字。

“莫”与“暮”、“其”与“箕”等通假现象记录着古代新字的出现,“衣(yī)”与“衣(yì)”,“王(wáng)”与“王(wàng)”等破音异读现象记录着汉字词性的变化;“可汗”与“吐蕃”等古音异读现象则刻录着民族的文化。

“读”,可以了解古代文字的更多含义。

2.读准断句,了解词义。

古今异义词的存在,是文言文难懂的重要原因,而不同的断句方法则是古今异义的普遍现象。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于是相如前进缶”一句的“前进”与现代汉语的“前进”完全不同,文中的“前”意为“上前”,“进”意为“进献”,“前”与“进”之间断开诵读才能读准词意,否则就与现代词混淆。

3.读准重音,感知文意。

汉字表音亦表意,诵读时文意传达得到位不到位,主要看重音读得准不准。

一般而言,表动作的谓语和表性状的状语需重读,需强调的定语及表结果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也常常需要重读。

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破”“下”“东”;“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的“亿丈”“不测”;“却匈奴七百余里”的“七百余里”等。

再如《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句,只要指导学生重读“安在”这个词,便可以引领学生悟得作者人生短暂、生命难以把握的惆怅消极的情绪,感知到文意。

4.读对语调,品味情感。

《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一句,若把“天一方”读成高亢的升调,表达的是对理想的坚定信念;若三个音节都读成低缓的降调,则表达朝堂之外自己被贬后内心深处的丝丝愤懑、怅然、不甘与期待。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

初中语文《沁园春·雪》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实景
冰:封(静态) 雪花飘舞 雪:飘(动态) 境界开阔 望:登高望远(统领下文,展开画卷) 长城、黄河——静态,银白世界,雄伟壮丽 群山、高原——动态,群山绵延,丘陵起伏 云天:雪天云低 由近及远 画面壮阔 山天相接
想象
须、看:盼望、期待的心情 红妆素裹:红日白雪交相辉映 分外妖娆:艳丽多姿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 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 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 此凉热。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 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 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 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 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 物,还看今朝。
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 北。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 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 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 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 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 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 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 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 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
)。
这首词是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宏伟气魄的 典 范 作 品,主题博大,构思宏伟。写景,纵横 千万里,大气磅礴,壮阔 雄奇;议 论,上下几 千年 ,气 雄千古,激 越 豪迈。诗歌最后的“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 达 了当今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的意思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的意思

横空出世莽昆仑,这句话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诗中。

它源自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描述了一种壮美的山水景色,也象征着追求梦想和力量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这句诗中的意境和内涵,以帮助你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这一主题。

我们可以从地理和历史角度来理解“横空出世莽昆仑”的意思。

昆仑山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传统文化的根源。

它被描述为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山峰,被认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各种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场景。

杜甫在诗中使用“横空出世”来形容昆仑山,表达了对这座神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这也可以理解为对我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的致敬,强调了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从诗意和艺术的角度来解读这句诗的意境。

诗中的“横空出世”和“莽昆仑”虽然描绘的是一座具体的山,但在诗的意境中,它们更多地表达了一种豪情壮志和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这种横空出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和远方的向往,也折射出他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追求的不懈追寻。

而“莽昆仑”的描绘,则强调了这种精神境界的壮美和彰显力量的意义。

诗人寄托了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于追求真善美的热情,也启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个人成长和心灵追求的角度来理解“横空出世莽昆仑”的意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昆仑山,它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也可以是我们内心的力量和勇气。

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可以以“横空出世莽昆仑”的精神境界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勇往直前,敢于追逐心中的梦想和目标。

这句诗激励着人们勇敢向前,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更高更远的目标。

“横空出世莽昆仑”不仅仅是一句描写神山的诗言,更是一种代表着壮志豪情和追求力量的精神标志。

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也启发着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我们应该以昆仑山的壮美和豪情为榜样,奋发向前,勇往直前,追求心中的梦想,展现出真正的力量和精神飞扬。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沁园春·雪》课件配套详细教案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沁园春·雪》课件配套详细教案

《沁园春·雪》课件配套详细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大意;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具】电脑,投影仪,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和伟人亲密接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欣赏作者毛泽东评价毛泽东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神化说、三七开、倒三七开、恶魔说……但没有人否认他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历史上几人能当此称号?毛泽东《沁园春雪》手迹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著名历史学家)高亨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你赞同吗?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1945年在重庆发表时,著名诗人柳亚子曾和诗一首并赞: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不由你不赞同!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又领导全党全军开展抗日战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念奴娇昆仑诗词全文意思

念奴娇昆仑诗词全文意思

念奴娇昆仑诗词全文意思原文: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词意: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

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

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

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

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

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历史的功过是非。

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

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

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

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

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

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

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

“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

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

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

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 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

昆仑关诗词

昆仑关诗词

以下是一些含有昆仑关的诗词:
1. 忆昆仑。

——唐·李贺《浩歌》
2.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3. 更直上,昆仑濯发。

——宋·辛弃疾《贺新郎》
4.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李白《公无渡河》
5.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宋·王令《暑旱苦热》
6. 昆仑西北星连海,瀑布高低汉倒流。

——明·汪道昆《九龙潭》
7. 乌飞兔走傲昆仑,人世浮浮托命根。

——宋·陈著《偶成》
8.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宋·曹操《秋胡行其二》
9.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魏晋·曹操《精列》
10.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尽春色读领风骚
发表时间:2012-03-05T15:57:58.76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陈思远[导读] 泛读也就是在阅读时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掌握核心内容。

——略谈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中心中学陈思远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落实三维目标首先要借助阅读手段来实现。

近年的徐州市学业水平测试题试卷字数统计如下:2008年:2948个,2009年:2899个,2010年:2951个,实验阅读题得分率:2008年:23题0.47,2009年:45题0.33,2010年:24题0.4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加强。

阅读过程既求数量又求质量,在学习中不论是解读问题情景还是形成探究能力都必须在具备阅读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下面以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文本时,要做到三点:泛读、精懂、质读。

一、泛读——引领提纲挈领
泛读也就是在阅读时提纲挈领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掌握核心内容。

泛读可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书刊,同时又是精读的基础,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中,要求学生阅读下面内容:
人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以上虽然不足百字,却蕴含丰富的内涵,通过阅读学生引领学生明白这一段文字叙述三个方面核心知识:(1)金属活动性顺序,(2)金属与酸置换规律,(3)金属与盐的置换规律。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很难体会到他的妙用,甚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有的元素符号还难以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还应采取以下的活动,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不仅动眼还要动脑动手,认为重要的地方加以标注,读不懂的用符号标出,有自己见地的作好记录。

二、精读——启迪思维之路
精读也就是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困难,疑惑,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

首先倡导独立学习,像生僻通过自学如利用学习工具如查字典来完成;其次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如小组讨论法;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处理大家共同的困难问题时,有些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金属活动性规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展示,教学方法也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如抢答、辨析、游戏等。

在教学中对上面的较难记忆的符号进行筛选,利用幻灯片(如图所)示进行强化。

在解读文本时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针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一句话,来设置“金属、氢前、置换、酸”由学生逐字逐句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时的闪光点,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并在课堂上加以讨论。

如:为什么把金属活动性进行排序作用是什么?在金属活动性中为什么出现氢?能不能说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置换出酸中的氢气?所有的酸是不是都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通过讨论辨明了是非,释解疑难。

辅助以相应的练习来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内容的文本在精读时要注意对语句中的定语解读。

如:小明在在阅读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

提出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教师不去直接回答小明的问题,却设计实验让小明来提取信息:
[实验1]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2]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人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到处游动,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2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任写三条) 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阅读并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层面上,必须进行引领学生精读、品味,品出内涵,品出外延。

从而形成智力升级,能力的跃迁。

三、质读——开启创新之门
质疑是创新基础。

对文本的内容提出质疑,读是读书的更高境界,尽信书不如无书,在阅读现解的基础上对于文的观点、理论敢于质疑,提出不同的看法,才能读出新意,才能发现并创新。

在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如让学生设计如何用实验来证明镁、铝、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两种方案如下:
两种实验方法为什么得到的结论不同?从前一种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活动性顺序不符,李铁同学提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错了吗?针对这个“反常”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发动学生课后上网查一下资料最后终于明白反常现象产生的原因了。

阅读是学好化学的基本保证,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仅介绍三种,在学习化学中进行阅读时各种方法交互使用,才能在化学的学习中阅尽春色,读领风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