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
剪力墙的布置
2、对规范规定的理解与认识1)“混凝土规范”规定>4时,按剪力墙要求设计;2)对于≤3的剪力墙墙肢,规范规定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注意:此处规范规定的是“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就是在抗力设计时,采用柱截面计算的原则来确定墙肢的,其他要求同墙。
有文献提出墙肢的轴压比也按框架柱要求。
比较可以发现,在抗震等级相同时,规范对于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要远大于对墙肢轴压比限值,因此对小墙肢按框架柱要求控制轴压比是不合适的。
3)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采取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见表2,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短肢剪力墙的纵向配筋,不区不同分抗震等级,加强部位相当于一级抗震等级时的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其他部位则当于二级抗震等级时的一般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2)对短肢剪力墙应进行剪力再增大(增大系数:一级,二级)。
(3)对普通剪力墙只限制加强部位的轴压比(一级(9度)、二级),而对短肢剪力墙则限制所有部位(加强区与非加强区)的轴压比(一级、二级、三级)。
(4)对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应采取比带翼墙短肢剪力墙更严格的抗震措施(轴压比限值再降)。
4)当短肢剪力墙不较多时,可不采取短肢剪力墙较多时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5)抗震与非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均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6)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单层及多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对剪力墙划分的设计建议1)短肢剪力墙的实用划分原则:短肢剪力墙(8≥ / ≥5)分为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和带翼墙(翼墙长度≥3 时)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H/15(H为层高)、≥300mm且≥2000mm的墙,可不按短肢剪力墙考虑。
(注意:广东省标准(DBJ/T 15-46-2005)规定:“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小于8时为短肢剪力墙。
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剪力墙”。
结构施工图设计注意避免违反的几条规范条文
结构专业常见问题汇编一、混凝土结构图纸总说明中必须校核和注明的规范条文: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强条)。
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1.1条(强条)。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强条)另:GB50223-2008第3.0.3条要求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其中抗震措施包括抗震计算时的内力调整措施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具体体现在按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确定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并根据抗震等级进行相关的抗震计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但地震作用仍按原设防烈度相关参数计算。
对于特殊设防类建筑,除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外,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3.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地基基础安全等级注:《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8条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5.5条(强条)。
4.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或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注:a.《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取值错误易造成违反第3.0.2条(强条)。
b.《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 94-2008)第3.1.2条,取值错误造成违反第3.1.4条(强条)。
设计等级取值的正确性与否和沉降验算、单桩承载能力的确定、检测桩的数量等参数关系密切。
5.地下室或无地下室建筑电梯井地下部分的防水等级及其所采用的相应的防水措施。
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3.1.4(强条)和3.2.1条(强条)。
6.建筑±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
框架剪力墙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计算思路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求水平荷载下的内力,需 考虑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特点,可分为两步进 行
(1)求某一方向的内力时,将该方向各片剪力墙合 并成一片总剪力墙,将该方向各榀框架合成一榀框架,将 该方向同一层的各根连梁合并成一根总连梁,对总剪力墙、 总框架和总连梁进行协同工作分析,解决水平荷载在总剪 力墙和总框架之间的分配,求得总剪力墙和总框架的内力, 并计算结构的侧向位移。 (2)按等效抗弯刚度比,将总剪力墙的内力分配给 没片墙,将总框架的总剪力按每个柱的抗侧刚度分配给框 架的各柱。
i 1 ji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n
剪力墙 层 高
位移
图5.1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变形特点
剪力墙 层 高
框架
位移
图5.1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变形特点
剪力墙 层 高 框架-剪力墙
框架
位移 图5.1 变形特点 总的变形曲线为弯剪型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5.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特点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 墙体 系 筒体 结构 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
130
150
130 120 100 50
140 120 100 60
不应 采用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 筒中筒结构
130
160 200
120 100
80
150 130 100 180 150 120
70 80
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计算简图分类
(1)铰接体系
框架和剪力墙时通过楼板 的作用连接在一起,因假定楼板 在平面内的刚度无穷大,所以楼 板能有保证同一楼层内各点有相 同的水平位移,但楼板在平面外 的刚度很弱,计算时假定其平面 外的刚度为零。因此,它对各平 面抗侧力结构不产生约束弯矩, 计算简图中楼板的两端为铰接, 链杆代表刚性楼盖,不考虑其轴 向变形。
剪力墙构造要求2024
引言概述: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及其他结构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构造的要求,以保证其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正文内容:1.剪力墙的布置要求:a.布置位置: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结构的主要承重墙体上,以负责承担侧向地震力的作用。
b.距离限制:剪力墙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到相邻墙体的互相影响。
c.墙体厚度:剪力墙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考虑到抗震性能的需要。
2.剪力墙的结构形式:a.整体式剪力墙:即将剪力墙布置在整个建筑结构中,形成连续的墙体,提供较好的整体刚度。
b.局部式剪力墙:局部式剪力墙指将剪力墙仅布置在建筑结构的局部区域,常用于解决局部承重要求较高、整体结构不需要剪力墙的情况。
3.剪力墙的材料要求:a.墙体材料:剪力墙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一般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作为墙体的构造材料。
b.加劲筋:在剪力墙中,可以设置加劲筋来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4.剪力墙的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a.纵向钢筋布置:纵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承担地震力的作用。
b.横向钢筋布置:横向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正确布置在剪力墙中,以提供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
5.剪力墙的连接强度要求:a.剪力墙与周边构件的连接:剪力墙与周边构件之间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b.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如果采用了整体式剪力墙的布置方式,剪力墙之间的连接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总结:剪力墙构造的要求涉及到剪力墙的布置、结构形式、材料要求、纵向与横向钢筋布置要求以及连接强度要求等方面。
通过合理满足这些要求,剪力墙可以提供较好的抗震性能,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师和工程师应充分了解并遵循这些构造要求,以确保剪力墙在地震荷载下的正常工作。
建筑结构丨关于剪力墙布置问题的15个经典答疑!
建筑结构丨关于剪力墙布置问题的15个经典答疑!喜欢我们请点微建筑关注喜欢本文请点右上角分享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1) 缝凸角必布墙,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 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
(3) 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一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4) 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
(5) 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
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1) 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
(2) 对于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
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1) 剪力墙厚度h与楼层数n关系:6度为h=8n,7度为h=10n,8度为h=12~15n,且h≥200mm。
(2) 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
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1) 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
单片剪力墙长度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 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1) 一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
(2) 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变,改变剪力墙长度。
(3) 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
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1) 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的100个设计要点方案阶段1.建设场地不能选在危险地段。
由于结构设计在建设场地的选择中一般是被动的接受方,因此,在结构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应特别注重对建设场地的再判别。
对不利地段,应根据不利程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山地建筑尤其需要注意总平布置。
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
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其值可根据不利地段的具体情况确定,在1.1~1.6范围内采用。
此条为强条;台地边缘建筑地震力放大系数也意味着单体建筑成本的增加。
实际上,有时边坡支护的费用可能远远大于边坡上单体的费用。
曾经有的方案设计单位布置总平时将18~33层的高层布置在悬崖边缘或跨越十多米高的边坡,这些都是对结构及地质不了解才会产生的错误。
3.是否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对无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应满足规范对埋置深度的要求。
4.高度问题室内外高差是多少,房屋高度是多少,房屋高度有没有超限。
5.结构高宽比问题设计规定,6、7度抗震设防烈度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宽比不宜超过6。
高宽比控制的目的在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对超高层建筑,当高宽比大于7时,结构设计难度大,费用高)的宏观控制。
6.结构设计应与建筑师密切合作优化建筑设计和结构布置。
采取必要的结构和施工措施尽量避免设置各类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当必须设置时,应符合现行规范有关缝的要求,并根据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的情况、地基情况、基础类型、结构刚度以及荷载、作用的差异、抗震要求等条件、综合考虑后确定。
(完整版)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13条】3.2.1 龄期为 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1采用。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2采用。
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用。
注:当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用。
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用。
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1.5倍的块体强度等级。
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标。
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算: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2.1-5 采用。
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6采用。
注:对细料石砌体、粗料石砌体和干砌勾缝石砌体,表中数值应分别乘以调整系数1.4 、1.2 和0.8 。
8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7 采用。
3.2.2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各类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时,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2 采用:2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 vg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fg——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
新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规比较-结构所资料
3.4.5 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 响的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 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 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超过A级 高度的混合结构及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 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 超过A级高度的混合结构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 建筑不应大于0.85。
3.4.6 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 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 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 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 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 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3.4.7 艹字形、井字形等外伸长度较大的建筑,当中央部分 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加强楼板以及连接部位墙体的构造 措施,必要时还可在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1.第3.4.3~3.4.7条对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性提出限制条件。 2.结构方案中仅有个别项目超过“不宜”的限制条件,结构 虽属不规则,但仍可按规程有关规定计算和采取相应构造 措施;若有多项超过“不宜”的限制条件,此结构属特别不 规则,应尽量避免,并采取比规程规定更严格的措施。参考 《超限高层抗震审查要点》,以下两种情况都属于特别不 规则: 1)超过3.4.3~3.4.6、3.5.2~3.5.6条中三项“不宜”限制 条件;2)具有表3.1.4(略)所列的一项不规则; 3.不规则程度超过“特别不规则”条件较多,属严重不规则
3.4.3 抗震设计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宜过大(图3.4.3略); L、l等值宜满足表3.4.3的要求; 3.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剪力墙
剪刀墙百科名片剪刀墙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
目录编辑本段剪刀墙,在专业术语上称为剪力墙。
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主要承受水平地震荷载,这样的水平荷载对墙、柱产生一种水平剪切力,剪力墙结构由纵横方向的墙体组成抗侧向力体系。
它的刚度很大,空间整体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楞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实用。
剪力墙结构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不足之处是结构自重大。
预应力剪力墙结构常可以做到大空间住宅布局,剪力墙结构形式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编辑本段布置原则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承担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担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部分的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
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学的调整。
首先抗震墙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18m、和1 5m。
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作用。
另外要克服矫枉过正的偏见,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剪力墙越强越好,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剪力墙的设置应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
编辑本段使用材料规范中规定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框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砌体抗震墙适用于总层数少、柱距较小、平面规整的建筑,它造价低,施工方便。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
一直一来,总是不断有人提出地震倾覆力矩比问题,包括图审单位,设计院总工等。
今天又有家图审单位提出类似问题,说应该每层均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当然责任人应该首先归《高规》编写者。
1、对于该条,《高规》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8.1.3条条文解释说明中也没有提起总的地震倾覆力矩是指结构底部(即PKPM地震倾覆力矩比中地面以上第一层)还是每一层。
反倒在《高规》7.1.2条第二款中,涉及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倾覆力矩比,明确提起为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规范原文是: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现在产生分歧点就是总地震倾覆力矩和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2、笔者在过去做设计的过程中,把握尺度有个渐变的过程。
开始是尽量满足每层均达到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然后是地面以上第一层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再到现在是满足底部加强区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
《施岚青》中提起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剪力墙底部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剪力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范围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对于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用的。
为了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剪力墙塑性铰出现后,剪力墙底部塑性铰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以次类比,把这个概念运用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笔者再联想到06年在杭州做的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和一个临安接近100米的高层办公楼,为这个问题电话请教过浙江省城建院的王银根总工程师,他的意见也是最好底部加强区满足50%这个要求,所以笔者在后来的设计过程中,都是按照底部加强区满足50%来控制的。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
抗震设防烈度6、7度地区A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一、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40、120m◇部分框支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20、100m◇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应符合上述要求(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结构的最大高宽比;◇6和7度抗震时,分别为6、5◆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形状: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1),L/B宜符合表3.4.3的要求;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l/b宜符合表1的要求;建筑平面不宜采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1),l/Bmax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2)图1 建筑平面示意图2 角部重叠和细腰形平面示意◇扭转: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0.4/100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2、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楼板:1、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2、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3、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新抗震规范变化内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相对于GB50011-2008变化条文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αmax值: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
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
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
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1. 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 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
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 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 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七、6.1.2条抗震等级,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
八、6.1.3条第3款修改: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
6.1.3条第4款条文说明,明确了乙类建筑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方法,是按照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抗震等级,按抗震等级采取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
底框结构剪力墙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框 剪 结 构 剪 力 墙 布 置 有 8字 方 针 , “ 边 , 匀 , 即 周 均 对称 , 交 ” 框 相 底 结构中山墙一般要布置剪力墙 , 因为只在每个住宅单元楼梯 间两侧布置 混 凝 土 剪 力墙 的底 框 结 构 是 不 宜 采 用 的 。 相关 试验表 明 , 大底层空 旷房 屋两端平面 刚度 , 加 对底层框架端部 竖向位移进行控制 , 可有 效增加底层框 架的安全储备 , 尽管如此布置 但 也 并不 全 周 边 , 间还 需 要 很 多 剪 力 墙 。 因此 底 框 结 构 8字 方 针 可 概 括 中 为“ 竖直 , 均匀 , 对称 , 相交” 所谓竖 直就是在布置底层 剪力墙时应尽量 , 对应上部 上下竖直 、 中间不间断 的墙体 , 否则即使底层 布置的剪力墙刚 度再大 , 若竖 向无对应的 上部墙体 , 不仅传力途径不直接 , 且上下层刚心 相距较远 , 地震时上部墙体与底层剪力墙间会形成很 大扭矩 , 极易破坏。 另外 , 布置底层剪力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要避开 上部墙体洞 口, 若具体 执行时实在 难 以避开 ,例如楼梯间入户门等 ) ( ,那 么应采取在上部洞 口两侧增加构 造柱等加强措施 , 以更好地传递地震力。对个别剪力墙未能与上层砖墙 对应者 , 应设法加大底层 与二层转换层 之间楼板的平面 内刚度例如楼板 加厚 , 配筋率增加 , 双向双层 配筋等 。 相交主要是指剪力墙应尽量布置成 L 和T , 形 形 以使它们相互支撑 , 增大 每片单 肢墙 的平面外刚度 , 强抗 增
扭性 。
具体设计时剪力 墙的长度 、 开洞等均需通过 计算 确定。剪力 墙的计 算长度确定后 、 实墙面布置 在两端 巾问用 洞 口分隔 , 应将 避免采用一端 有剪力墙而另一端为独立柱 的方式 。总之 , 混凝 土剪 力墙具体 布置 时宜
浅谈9度区剪力墙结构设计 杨鹏
浅谈9度区剪力墙结构设计杨鹏发表时间:2018-01-28T20:56:12.1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作者:杨鹏[导读] 摘要:抗震设防9度区结构设计难度本身一般较大,现阶段甲方对建筑成本控制的要求很高,更加大设计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四川新地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抗震设防9度区结构设计难度本身一般较大,现阶段甲方对建筑成本控制的要求很高,更加大设计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本文从结构布置、材料使用、上部计算与处理、基础设计、施工图绘制,分别对9度区结构设计的一些要点、规范运用、心得、经验等进行分享。
关键词:9度设防;结构概念;结构计算;剪力墙0引言9度区建筑结构设计一直被各从业人员作为设计的一大难题,且国内仅有几个9度设防区,导致很多从业人员接触到9度区建筑结构设计机会也少,但是一旦接触后,往往设计出的图纸很难满足甲方对经济性和建筑功能的要求。
本文针对一些难题,从结构设计的流程来梳理9度区的一些设计要点和技巧,希望这些能帮助各位熟悉9度区结构设计。
1 结构布置以A、B项目为实例进行说明,A项目平面布置见图一,B项目A项目平面布置见图二。
图一图二A项目为剪力墙墙结构的7+1层洋房,由于甲方对户型品质要求高,同时户型上下不对齐,从而导致结构存在主要两点问题:1、采用了9度区不宜采用的转角窗;2、X向外围基本无法布置墙。
因第1点原因,导致后期结构设计过程中发现因为转角窗(特别是阳角转角窗)导致结构刚度损失严重,需要在其它地方增加大量墙肢,结构经济性受到一定影响;因第2点原因,导致X向墙肢过于集中,从而导致这些X向剪力墙抗剪计算存在较大问题,最终不得已提高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这些墙的厚度(套内空间受一定影响)。
虽然本项目最后通过无数次计算,满足了规范和审图的要求,但因建筑方案阶段按6、7度经验满足甲方需求,造成后期结构设计的不利和被动。
在低烈度区设计时,均已建筑为主,但在高烈度区设计时,需要结构设计前置,在方案阶段就应该向建筑提出合理要求,考虑整个结构的概念设计问题,最好应该进行结构方案阶段的模型试算工作。
【结构设计知识】最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N条归纳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大家能够下载学习!此行文字能够删除。
【精选结构设计知识】最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重点N条概括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碰到的纠结问题8条概括(解答版)问题一:对于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需要提升一级采纳的疑问问题描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中第3条提到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升一级采纳,可是我翻遍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没有提到对于短肢剪力墙需要提升抗震等级的条文?是不是新规范撤消了这条规定?同事也说送审的短肢剪力墙计算数据中没有提升抗震等级,送审答复也没要求改。
解答:条则说明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再提升,但在第2款中降低了轴压比限值这个跟老版的高规不一样。
问题二:设计上剪力墙连梁能否与有梁板的梁表示在一同解答:连梁的定义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连结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
连梁拥有一般跨度较小(往常跨高比小于5)、截面大,且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色。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常常很大。
连梁、次梁、框架梁的划分:往常状况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梁;次梁就是指两头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墙与墙之间的梁,框架梁是以曲折变形为主的构件;连梁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
框架梁是由柱子支撑梁来承重的构件,上部荷载直接由梁承重,再由梁将荷载传达到柱子上;连梁是将荷载由连梁传达至墙体。
从外形上来说,一般框架梁的跨高比大于5;而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
问题三:剪力墙钢筋能否要求抗震,可否联合有关规范说一下?解答:剪力墙结构是有抗震等级区其余,可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GB50011-2001到更新了的GB50011-2010上,素来没有条则规定剪力墙的钢筋一定知足代E字的钢筋指标(对于屈屈比、屈强比、最大拉力下伸长率)。
新抗规修正内容(程序版)
11. 增加了6度区剪重比调整
新抗规修正内容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12. 增加了大跨、大悬臂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为主 的组合
旧抗规:5.4.1条,没有竖向地震作用为主的组合 新抗规:5.4.1条,增加了大跨、大悬臂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为主的组合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地 震 作 用 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为主) 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为主) γEh 1.3 0.0 1.3 0.5 γEv 0.0 1.3 0.5 1.3
高宽比超限(高宽比超出规范介于6~7之间)高层建筑设计
高宽比超限(高宽比超出规范介于6~7之间)高层建筑设计马延忠【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改进,高层建筑不断的涌现,高宽比超限的高层建筑是越来越普遍,本文通过甘肃某高层建筑进行计算和设计,并采取多重加强构造措施,以达到对结构整体刚度、抗倾覆能力、整体稳定、承载能力的控制.【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9(035)006【总页数】5页(P81-85)【关键词】高宽比超限;计算分析;地基承载力;零应力区【作者】马延忠【作者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55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层住宅楼,地上28层,地下1层;房屋高度84.45m,基础埋深7.95m。
标准层结构平面图1所示。
图1 标准层结构平面2 设计条件2.1 地质情况1)本工程场地地貌单元属渭河南岸II级阶地。
勘探孔孔口高程引自场地北侧围墙外一电线杆上(有标识),假设标高100.00m。
场地地面高程97.72~98.98m之间,相对高差1.27m。
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为:(1)素填土层:层厚2.20~4.00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变形模量Es=5.0Mpa。
(2)圆砾层:揭露层度8.10~13.00m,埋深约2.20~4.00m,层面标高94.27~95.98m,稍密~中密。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80kPa,变形模量E0=32.0Mpa。
(3)-1粉质粘土层:层厚0.60m。
埋深约4.00m,层面标高93.90m,韧性中等,可塑。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变形模量Es=6.0Mpa。
(4)泥岩层:揭露层度3.30~11.30m,埋深12.30~16.10m,层面标高82.34~85.29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00kPa,变形模量E0=30.0Mpa。
2)该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设计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新规范6、7度)
抗震设防烈度6、7度地区A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一、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40、120m◇部分框支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20、100m◇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应符合上述要求(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结构的最大高宽比;◇6和7度抗震时,分别为6、5◆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形状: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1),L/B宜符合表3.4.3的要求;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l/b宜符合表1的要求;建筑平面不宜采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1),l/Bmax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2)图1 建筑平面示意图2 角部重叠和细腰形平面示意◇扭转: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0.4/100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2、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楼板:1、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2、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3、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设防烈度6、7度地区A级高度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一、整体规定◆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全部落地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40、120m◇部分框支剪力墙——6度、7度抗震时,分别为120、100m◇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6度、7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应符合上述要求(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结构的最大高宽比;◇6和7度抗震时,分别为6、5◆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0.9~1.0◆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形状: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图1),L/B宜符合表3.4.3的要求;平面突出部分的长度l 不宜过大、宽度b不宜过小(图1),l/B max、l/b宜符合表1的要求;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图2)图1 建筑平面示意表1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图2 角部重叠和细腰形平面示意◇扭转:1、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注:当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0.4/1000时,该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
2、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 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高规》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楼板:1、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或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2、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3、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以图3所示平面为例,L2不宜小于0.5L1,a1与a2之和不宜小于0.5L2且不宜小于5m,a1和a2均不应小于2m,开洞面积不宜大于楼面面积的30%。
图3 楼板净宽度要求示意◆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局部收进挑出: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H1与房屋高度H 之比大于0.2时,上部楼层收进后的水平尺寸B 1不宜小于下部楼层水平尺寸B 的75%(图4 a 、b);当上部结构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 1不宜大于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B 的1.1倍,且水平外挑尺寸a 不宜大于4m (图4 c 、d )。
图4 结构竖向收进和外挑示意◇侧向刚度: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以上《抗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γ2可按式(1)计算,且本层与相邻上层的比值不宜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结构底部嵌固层,该比值不宜小于1.5。
(以上《高规》)1i 112---=i i i i i h h V V ΔΔγ (1) ◇楼层承载力: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说明: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是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层全部柱、剪力墙、斜撑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竖向连续: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楼层质量: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
◆水平位移验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1/1000;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1/120。
◆舒适度要求:楼盖结构应具有适宜的舒适度。
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Hz,竖向振动加速度峰值不应超过表2的限值。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可按《高规》附录A计算。
表2 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限值注:楼盖结构竖向自振频率为2Hz~4Hz时,峰值加速度限值可按线性插值选取。
◆伸缩缝1、最大间距:现浇45m,装配65m。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的宽度均应符合下文中关于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2、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3、当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小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这些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①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②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⑧每30m~40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带宽800mm~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天后浇筑;④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⑤提高每层楼板的构造配筋率或采用部分预应力结构。
◆防震缝l、最小宽度:按框架结构的50%取用,但不应小于10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规定为: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宜加宽20mm。
)2、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可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3、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4、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5、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宜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否则应采取可靠措施。
二、墙体布置◆剪力墙结构应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剪力墙结构是以剪力墙及因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组成的结构,其变形特点为弯曲型变形。
◆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
◆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
◆剪力墙不宜过长,较长剪力墙宜设置跨高比较大的连梁将其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度与墙段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布置短肢剪力墙,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2,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文一、中规定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7度不应大于100m。
注;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
◆应避免楼面梁垂直支承在无翼墙的剪力墙的端部(《审查要点》3.6.3/6)。
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的连梁上。
◆当剪力墙与其平面外相交的楼面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或在墙内设置暗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沿楼面梁轴线方向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墙的厚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2,设置扶壁柱时,其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其截面高度可计入墙厚;3,墙内设置暗柱时,暗柱的截面高度可取墙的厚度,暗柱的截面宽度可取梁宽加2倍墙厚;4,应通过计算确定暗柱或扶壁柱的纵向钢筋(或型钢),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不宜小于表3的规定。
表3 暗柱、扶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配筋率注:采用400MPa、335MPa级钢筋时,表中数值宜分别增加0.05和0.10。
5,楼面梁的水平钢筋应伸入剪力墙或扶壁柱,伸入长度应符合钢筋锚固要求。
钢筋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 ab,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0.4l abE;当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将楼面梁伸出墙面形成梁头,梁的纵筋伸人梁头后弯折锚固(图5),也可采取其他可靠的锚固措施。
6,暗柱或扶壁柱应设置箍筋,箍筋直径,一、二、三级时不应小于8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6mm,且均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箍筋间距,一、二、三级时不应大于150mm,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200mm。
图5 楼面梁伸出墙面形成梁头1-楼面梁;2-剪力墙;3-楼面梁钢筋锚固水平投影长度◆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
2,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宜取至转换层以上两层且不宜小于房屋高度的1/10。
3,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宜延伸到计算嵌固端。
三、截面设计◆竖向构件截面长边、短边(厚度)比值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砼规》9.4.1)◆当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4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
◆抗震设计的双肢剪力墙,其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为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弯矩设计值及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说明:剪力墙墙肢不同受力状态的延性优劣:大偏压【优】→小偏压→大偏拉→小偏拉【劣】)◆剪力墙应进行平面内的斜截面受剪、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平面外轴心受压承载力验算。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墙内无暗柱时还应进行局都受压承载力验算。
◆一级抗震时,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处应进行抗滑移验算◆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符合《高规》附录D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
2,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22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8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3,三、四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其他部位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5;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尚不应小于180mm,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