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评定[指南]
肌张力及评定(1)
(六)客观评定方法
神经生理学评定----肌电图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失去上位中枢控制,导致 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活性改变,以致出现 电生理变化。
临床上常用肌电图检测F波与H反射 ,F波参数取决α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H反射取决突触前抑制水平,因 而了解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首选F波。
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一)肌张力增高 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僵硬。 1、痉挛 定义----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
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 群。 病因----很多中枢系统疾病都可造成肌痉挛,如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和脑瘫。 表现----患者的肌肉过度活跃而导致不自主的收 缩反应。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握住前 臂,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⑵三角肌检查 体位:上肢伸直置于髂腰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下肢伸展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握踝关节,另一手放在膝
关节,做屈髋屈膝运动。 ⑷腓肠肌、胫前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髋膝稍屈曲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置于踝关节,另一手置于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常用于分析痉 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 摆动受限越显著。
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 绳肌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于检查床缘屈曲,小腿在 床外下垂,然后将患者膝关节抬高至充分伸展位,当 小腿自膝关节充分伸展位自由落下时,通过电子量角 器(或肌电图)记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况。
检查时注意事项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 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肌张力评定
6、摆动检查 是以一个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 抗肌交互快速收缩,快速摆动,观察其摆动振幅 的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肌张力 增高时,摆动幅度减小。 7、其他检查方法 ①肌肉僵硬的检查,头的下垂 试验。②伸展性检查,是指让肌肉缓慢伸展时, 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主要提示肌张力有无下降。 ③姿势性肌张力的检查法,让患者变换各种姿势 和体位,记录其抵抗状态。④生物力学评定方法。 ⑤电生理评定方法等。
4、反射 应特别注意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腱 反射亢进等现象。评分标准为: -:消失。 ±:反射轻度减弱。 +:反射正常。 ++:反射轻度亢进。 +++:反射中度亢进。 ++++:反射高度亢进
5、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检查可发现肌肉对 牵张刺激的反应,通过检查者的手来感觉 肌肉的抵抗,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它能 从一个方面反映肌张力的情况。体会其活 动度和抵抗时的肌张力的变化,可发现是 否存在肌张力过高、低下,是否有阵挛, 并与强直进行比较和鉴别。
(三)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1、病史 如痉挛发生的频率,受累的肌肉及数目, 痉挛的利弊,引发痉挛的原因,痉挛的严重程度 等。 2、视诊 评定者应注意观察患者肢体或身体异常 的姿态,有无刻板样运动模式、自发性运动有无 缺失等。 3、触诊 以触摸肌肉的硬度来判断肌张力。
五)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1、正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1)肌肉外观应具有特定的形态。 (2)肌肉应具有中等硬度和一定的弹性。 (3)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 定。 (4)具有完成抗肢体重力及外界阻力的运动能力。 (5)将肢体被动地放在空间某一位置上,突然松手时,肢体有保持 肢位不变的能力。 (6)可以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 (7)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变为固定姿势的 能力。 (8)在需要的情况下,具有可以完成某肌群的协同动作,也可以完 成某块肌肉的独立的运动功能的能力。 (9)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一、肌张力分类1、正常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2、高张力肌肉张力增高,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3、低张力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下的肌肉张力4、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的交替出现二、关节活动范围通过检查各关节部位的活动能够范围来了解肌张力,也是临床上的常用方法.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能够范围加大,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1、内收肌角检查时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地将下肢向两侧展开到最大程度,观察测量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注意臀部不要离开床面,册来那个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
3、足背屈曲小儿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以拇指抵小儿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与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屈,测量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
正常时1岁内小儿在60—70之间,大于此角度表明肌张力增高。
4、足跟耳征小儿仰卧位,扶小儿足部向同侧耳的方向尽量牵拉,臀部不离开桌面,测量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
5、围巾征检查观察上肢肌张力可作围巾征检查,检查者手托住小儿颈背部使呈半卧位,另一手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绕颈部观察小儿肘部位置,正常新生儿肘不过躯体中线,4—6个月小儿可越过中线,肌张力增高时则达不到中线位置,肌张力降低时小儿手臂可围绕颈部,向围巾围住颈部一样。
不同月龄小儿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检查项目1—3月4-6月7-9月10—12月内收肌角40-80 80—100 100—140 130-150腘窝角80—100 90--—120 110—160 150—170足跟耳征80—100 90-130 120-——150 140--—170足背屈角60—--70 60-——70 60—-—70 60—--70以上所列数字单位为“度”三、拉起抬头检查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其手腕部慢慢拉起小儿至45度时稍停片刻,观察头与躯干位置,再拉至座位观察竖头情况。
肌张力的评定
级别 轻度
中到重度
评定标准
肌张力降低;肌力下降;将肢体置于可下垂的 位置上并放开时,肢体只能保持短暂的抗重力
,旋即落下;仍存在一些功能活动
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肌力0级或1级;把肢 体放在抗重力肢位,肢体迅速落下,不能维持
规定位;不能完成功能性活动
2.痉挛的评定标准
由于痉挛评定受到来自患者、评定人员的 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痉挛的量化评定有一 定困难,由此也形成了不少量化评定的方法及 评定标准。
使足摆动观察下肢摆动至停止的过程 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持续延长 肌张力亢进时,摆动快速停止
肌张力的评定
一、概述 (一)定义 (二)分类 (三)特征
静、姿、动 5
二、异常肌张力的类型 (一)高肌张力 1、痉挛 2、僵硬 (二)低肌张力 (三)肌张力障碍
三、肌张力的评定 (一)低肌张力和高肌张力的表 现 (二)异常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1、低肌张力评定标准 轻、中 重 2、痉挛评定标准 PROM 轻、中、重 改良Ashworth分级法 6级 (三)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1.反射检查 2.被动检查 3.钟摆试验
效 根据肌张力的表现特点制定治疗计划 及时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腕关节掌屈、背屈
• 体位: 肘屈曲位放于体侧 • 方法: 检查者一手固定前臂,另一手握住
手掌,做腕关节的掌屈、背屈
2)前臂旋前、旋后
• 体位:肘屈曲位放于体侧 • 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肘部
,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做前 臂旋前、旋后
(二)肌张力低下
指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被动运 动相关肢体时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又称为肌张力弛缓。
1.表现
• 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 柔软、弹性减小;
肌张力的评估
2024/8/6
• 上肢
•取 •抓 • 移动 • 放开
主动:运动控制障碍
治疗前
治疗后
22
2024/8/6
膀胱/直肠护理
23
2024/8/6
UMNS动态和静态肌力失衡的表现
上肢
• 肩内收、内旋 • 屈肘 • 前臂旋前 • 屈腕 • 握拳 • 拇指在拳内
下肢
• 屈髋 • 大腿内收 • 屈膝 • 膝僵硬 • 足下垂/足内翻 • 大拇趾背伸
长附近,才出现抵抗和阻力 中度 同上 但在 ROM 中 1/2 处即出抵抗和阻力 重度 同上 从 ROM 开始的 1/4 就出现明显的阻力
5
2024/8/6
表 6-4 修订的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
等级
肌张力
评判标准
0 无痉挛 Ⅰ 肌张力轻微增加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 Ⅱ 肌张力增加较明显 Ⅲ 肌张力严重增加
1.分类
(1)从三种不同状态下观察肌肉张
力的变化: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
也可按表6-1分类
1
2024/8/6
表 6-1 肌张力评价分类表
肌肉形态及 关节运动
检查方法
评价 肌张力亢进 肌张力低下
肌肉形态 安 肌肉硬度 静 伸张性 时
摆动度 姿势变化 活 动 主动运动 时
视诊:肌肉的外观
10
2024/8/6
许多疾病与损伤可导致肌张力变化。 肌张力降低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疾 病(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 炎、小脑病变、脑卒中弛缓期、急 性脊髓病损休克期等)。
11
2024/8/6
肌张力增高可分为痉挛性和强直 性两大类。椎体束损害时所致的 肌张力增高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 高;椎体外系损害时所致的肌张 力增高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特定的测试,来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抵抗身体运动的能力。
肌张力评定通常采用以下五个分级:
0级 - 没有肌张力,肌肉完全松弛。
1级 - 有轻微肌张力,肌肉仅仅在松弛的时候有一点点活动。
2级 - 肌张力轻度增加,肌肉轻松抵抗外力但仍可以被通过被动活动遵循。
3级 - 肌张力中等增加,肌肉抵抗外部压力,但可以通过被动活动被移动。
4级 - 高度肌肉紧张,肌肉不能被轻易弯曲,并且不能通过被动活动被移动。
以上是肌张力评定的五个分级,医生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评估指标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的大部分范围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
部位
评级
治疗前
治疗后
上肢
肘关节
屈伸腕关节屈源自伸下肢膝关节
屈
伸
踝关节
屈
伸
评级标准: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出现卡住或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为后50%范围内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出现最小的阻力
肌张力及其评定
病理基础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 兴奋性增强,结果导致骨骼肌张力升高,其特 点是肌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检查者在对患者做关节被动运动时,起始感觉 有较大抵抗,在运动过程中某一点,突然感到 抵抗减小的状态,称折刀现象,是痉挛时最常 见的现象。
痉挛的分布---上肢累及屈肌群,下肢累及伸 肌群
肌张力及其评定
肌张力的常见表现
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肌肉在静 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 而持续不断的不随意的收缩,临床表现为 肌肉被动拉长或牵伸时的阻力。
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 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 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原因:
⑴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为暂时 性状态如脊髓损伤休克阶段或脑血管意外早期。
⑵外周神经损伤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还可伴有 肌力弱,肌肉萎缩等。
⑶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三)肌张力紊乱
定义: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 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表现:肌肉收缩或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 肌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
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局部肢体受压可使肌张力增高如穿紧而挤的衣服和鞋子 6、疾病的影响 如骨折、脱位、异位骨化等外伤或疾病可使肌张力增高 7、药物的影响 如烟碱能明显增加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程度;巴氯芬能抑
制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的发生 8、外界环境的影响 当气温发生剧烈变化时肌张力可增高 9、主观因素的影响 患者对运动的主观控制作用,肌张力可变化
痉挛的益处
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2.可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骨质疏松。 3.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4.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 危险性。
肌张力的评定
关节被动运动 时阻力大
被动活动 时拮抗肌 的表面电 极EMG
活跃但持 续牵张时 消退
主要与伸肌痉挛 有关的相位性牵 张反射亢进
活跃持续 牵张时继 续存在
主要与屈肌痉挛 有关的紧张性牵 张反射亢进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法评定标准 改良
级别 0级 级 1级 级 1+级 级 2级 级 3级 级 4级 级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的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呈现最小的阻 之末呈现最小的阻 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在ROM后50%的范围内出现突然的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时, 后 的范围内出现突然的 卡住,然后在ROM的后 的后50%的范围内,始终出现一定的阻力 的范围内, 卡住,然后在 的后 的范围内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 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 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但受累 的大部分时阻力均明显增加 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 僵直, 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轻度肌张力降低特征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 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放下, 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放下,肢体仅 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 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 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中到重度肌张力降低特征
不能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位置,肢体迅速落下, 将肢体放在抗重力位置,肢体迅速落下, 不能维持特定肢位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SCI下行皮层脊髓传导纤维的丧失可能导 SCI下行皮层脊髓传导纤维的丧失可能导 致中间神经元抑制活动减弱。 致中间神经元抑制活动减弱。从腱器官 Ib传入 传入) (Ib传入)激活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 减少;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增加时a 减少;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增加时a 运动 神经元的正常抑制丧失; Ia传入突触前 神经元的正常抑制丧失; Ia传入突触前 抑制的GABA GABA能介导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减 抑制的GABA能介导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减 少使肌肉对牵张产生较强的兴奋性。 少使肌肉对牵张产生较强的兴奋性。
第二章 肌张力评定
3/21/2020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26
-----郭永明制作
二、屈曲维持试验
屈曲维持试验(ramp and hold)用于上肢痉挛的 评定。
评定方法
患者舒适坐位,患侧肩屈曲20°~30°,外展60°~70° ,肘关节位于支架上,前臂旋前固定,采用一被动活动 装置,使肘关节在水平面上活动,并用电位计、转速计 记录肘关节位置角度和速度。
卡住,当继续PROM检查时始终有小的阻力
Ⅱ 肌张力增加较明显 在PROM检查的大部分范围内均觉肌张力增
加,但受累部分的活动仍算容易。
Ⅲ 肌张力严重增高 进行PROM检查有困难。
Ⅳ
僵直
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不能活动。
3/21/2020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19
-----郭永明制作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3/21/2020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20
-----郭永明制作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痉挛的弊端
由于阵挛、髋内收呈剪刀样或屈肌痉挛而损害站 立平衡。
由于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由于屈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这一现象也可
发生在床位和轮椅体。
由于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造成的挛缩 危险。
3/21/2020
3/21/2020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1
-----郭永明制作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 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 其阻力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 常肌张力的特征。
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张力评定标准
肌张力评定标准是一种评估患者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通常使用以下标准进行评定:
1. 松弛(0级):肌肉完全松弛,无张力。
2. 轻度增加(1级):肌肉感到轻微的紧张,但可以轻松地移动肢体。
3. 中度增加(2级):肌肉紧张度明显增加,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移动肢体,但仍能主动完成动作。
4. 重度增加(3级):肌肉非常紧张,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移动肢体,但仍有可能完成动作。
5. 极重度增加(4级):肌肉极度紧张,无法主动移动肢体,即使用力也无法使其移动。
这些评定标准通常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肌肉疾病导致的肌肉紧张程度。
根据患者的肌张力评定结果,医生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
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
2020/4/12
僵硬
表现 Ⅰ.齿轮样僵硬 Ⅱ.铅管样强直 特征 任何方向的关节被动运动、整个ROM阻力都增加;
持续,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相对
2020/4/12
肌张力障碍
定义: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 征的肌肉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2020/4/12
改良Ashworth量表
26
等级
标
准
0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出现突然卡住有
轻微的阻力
1+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后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有轻微的阻力
2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遗传因素 神经退行性疾患 代谢性疾患 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奇怪变形或痉挛性斜颈。 特征:肌肉收缩可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扭曲
2020/4/12
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1.体位 2.精神因素 3.并发症 4.神经状态 5.局部压力改变 6.疾病 7.药物 8.外界环境 9.主观因素
2020/4/12
第二节 肌张力的评定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三、反射的检查 四、被动运动评定 五、主动运动评定 六、功能评定 七、生物力学评定 八、电生理评定
2020/4/12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增高 观察、触摸、被动运动、腱反射
2020/4/12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2020/4/12
二、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障碍
2020/4/12
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弛缓 肌张力表现为降低或缺乏 被动运动时的阻力降低或消失 牵张反射减弱 肢体处于关节频繁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
2020/4/12
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弛缓 原因: (1)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2)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3)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
3分:阵挛2次以上;
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髋内收肌张力量表
28
分 级
0 肌张力不增加
评分标准
1 肌张力增加,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很容易外展到45°
2020/4/12
迟缓性肌张力评价标准
级别
评定标准
轻度
肌张力降低,肌力下降,肢体只能保持 较短暂的抗重力位即落下 仍存在一些功能活动
中到重度 肌张力显著降低或消失,肌力0/1级,肢 体不能维持抗重力位, 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2020/4/12
痉挛的评价标准
改良Ashworth量表 临床痉挛指数 (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 Penn痉挛评定量表 Clonus分级
2020/4/12
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弛缓 特征 肌肉表现为柔软、弛缓和松弛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 腱反射消失或缺乏
2020/4/12
异常肌张力
肌张力增高 痉挛 僵硬
2020/4/12
痉挛
定义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
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 障碍。
第八章 肌张力的评定
第一节 概 述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 小的收缩。
临床所谓肌张力: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所感觉到的阻力。
2020/4/12
第一节 概 述
一、肌张力的分类 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2020/4/12
一、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姿势性肌张力 运动性肌张力
2020/4/12
痉挛
不利影响 运动功能 姿势异常、行走困难、平衡障碍 骨折脱位、异位骨化、 关节挛缩 关节畸形、皮肤损害、溃烂、压疮 睡眠障碍、疼痛 外观及心理状态 活动及参与
2020/4/12
僵硬
定义: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 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
但仍可以活动
3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
4
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
CSI)
27跟腱反射:源自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 0~6 无痉挛
2分:反射正常;7~9
轻度痉挛
2020/4/12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 力。 4.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 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 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2020/4/12
痉挛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脑源性痉挛:如脑卒中、脑外伤、脑瘫 脊髓源性痉挛:完全性痉挛,不完全性痉挛 混合性痉挛:如多发性硬化
2020/4/12
痉挛
痉挛的特殊表现
Ⅰ.巴彬斯基反射 Ⅱ.折刀样反射 Ⅲ.阵挛 Ⅳ.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
2020/4/12
痉挛
有利影响 保持姿势、帮助其站立及行走 相对保持肌容积、预防失用 维持骨的矿化、预防骨质疏松 减轻肢体水肿 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3分:反射活跃;10~12 中度痉挛
4分:反射亢进。13~16 重度痉挛
踝跖屈肌群肌张力:
0分:无阻力(软瘫);
2分:阻力降低(低张力);
4分:正常阻力;
6分:阻力轻度到中度增加,尚可完成踝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8分:阻力重度(明显)增加,不能或很难完成踝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
踝阵挛:
1分:无阵挛;
2分:阵挛1~2次;
正常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异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弛缓性肌张力评价标准 痉挛的评价标准
2020/4/12
正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特定的形态 中等硬度、一定弹性 主动肌、拮抗肌同时收缩固定关节 能抗重、抗阻完成运动 保持肢位不变的能力 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 随意控制肢体 肌群协同运动,肌肉独立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