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规律(默写+练习+答案)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程预测图,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雪线高程预测图【1】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答案】D【解析】由图中雪线高低与纬度的关系曲线可得,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两者不是绝对的递变关系。
选项D正确。
【2】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A.海拔高,气温低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答案】D【解析】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等城市影响其雪线偏高的共同之处是降水偏少,气候较干旱,选项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答案】D【解析】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向阳坡B.北坡为向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答案】D【解析】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由于北坡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而形成针叶林带,而南坡为背风坡,水分条件少,故缺少森林带。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甲地①南坡为阳坡②北坡为阳坡③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④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
【4】造成南美安第斯山南端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环流的影响B.暖流的影响C.海陆分布的影响D.地形的影响【答案】D【解析】安第斯山南端西侧为迎风坡,西风带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西侧形成地形雨,故西侧形成温带森林;东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沙漠带。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2)A 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解析】(1)读图,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多少不均,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从①→②→③→④的景观变化。
山地的垂直变化特点,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变化基础及形成的原因。
2.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从A到B,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纬度地带性。
【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答案】B【解析】从C到D,自然带呈东西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干湿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52º~62ºN B.50ºN~54ºNC.52ºN~58ºN D.62ºN~68ºN【答案】C【解析】图中针叶林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在距42°N的1100km至1800km的范围内,经线圈为地球上的大圆,所以1°对应的水平距离为110km,那么1100km的距离跨10°,1800km的距离约跨16°,因此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为52ºN~58ºN。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_坡(北南),D表示________坡(北南)。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述其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北南(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较大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候的迎风坡(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解析】(1)根据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同种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
读图,B坡同种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低,所以是阴坡。
结合图中纬度判断是北坡。
根据右图的纬度和山坡以自然带分布特征,D坡自然带类型多,说明是阳坡,南坡。
C坡自然带少,说明是青藏高原一侧,是阴坡,北坡。
(2)D坡纬度较低,山麓与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自然带数目多。
B坡是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迎风坡雪线低,所以冰川分布下限高度较低。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
处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候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乙山针叶林分布在阳坡,温度高,只能海拔更高处才适合生长。
(4)A坡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森林耗水量大,水源不足导致A坡缺少云杉林。
【考点】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雪线的影响因素。
2.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A.坡向B.海拔C.坡度D.人类活动【答案】A【解析】山地的不同坡向,导致了水热状况的不同,故一系列自然植被的分布,故本题选A。
高二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
下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B【解析】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由题干可知所谓的“大草原”位于鄱阳湖地区,它属于长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所处的自然带是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答案B正确。
【2】这一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D.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答案】A【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多属于锋面雨,在降水区形成锋面雨带,它主要是由夏季风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夏季,当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西偏北时,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到达北方的时间早、停留时间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故答案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中国自然地理。
2.读下图世界某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D.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为非洲几内亚湾沿岸。
非洲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A错。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更替,B 错。
该地是地带性的分异规律,D错。
【2】某生态学家到该地区进行生态考察,发现P地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上图所示,该景观的产生原因是()A.降水由P点向四周增多B.地下水位由P点向四周降低C.过度灌溉D.过度放牧【答案】D【解析】降水的变化没有这种同心圆形态,A错。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澳大利亚由东向西植被的分布规律是()A.草原带—森林带—荒漠带B.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C.森林带—荒漠带—草原带D.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澳大利亚降水量是东部多,西部少,故澳大利亚由东向西植被的分布规律是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考点】该题考查植被分布规律。
2.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答案】B【解析】古诗中有明显的“塞北”与“江南”的对比,有“冰雪”与“杏花”的对照,说明反映的是因为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对。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热量D.土壤【答案】C【解析】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反映的是因纬度不同而产生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热量的不同,C对。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是A.热带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D【解析】安第斯山脉东西坡自然带差异显著,东坡自然带种类少,西坡自然带种类多,所以甲坡为东坡,乙坡为西坡。
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主要分布在南纬30°到37°之间安第斯山西坡,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故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形成东坡植被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洋流D.人类活动【答案】B【解析】植被⑤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东坡南纬30°到50°,为荒漠。
该地由于位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受西风影响小,水汽少,故形成了荒漠带。
形成东坡植被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考点】该题考查安第斯自然带的分布及原因。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有山地海拔和纬度。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所以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故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答案】B【解析】中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大,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
故选B。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3.“≥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答案】B【解析】甲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乙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沿海向内陆分异,两图中没有反映海拨高度的变化,所以A和D两项错了。
故选B。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答案】B【解析】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即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故选B。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4.读下图,完成小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经度地带性规律B.纬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B【解析】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光照和热量B.地形和降水C.地形和热量D.降水和光照【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图为台湾岛,地处低纬度、海拔高,植被垂直分异明显,影响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的地形;乙地在非洲西部,从赤道到两侧依次是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量带都是热带,主要是因为各地水分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2】有关乙图中草原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成因相同B.图示区域中草原生长时间相同C.草原带的主要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形成D.部分草原带的形成与地形因素有关【答案】D【解析】乙地位于非洲西部,该地区的草原带属于热带草原,其成因主要是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图示东非高原地区的草原形成是由于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略低,故没有形成热带雨林,而形成热带草原。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分布及成因。
2.读“世界某区域典型植被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植被及其分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针叶林B.②为常绿硬叶林C.④为常绿阔叶林D.从①→④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答案】B【解析】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和地理定位知,①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④为热带荒漠带,C错;依据所学的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知识判断,①→④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D错。
【2】图中大陆西岸④植被带的形成除受气压带、风带等因素影响外,还受()A.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B.西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C.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大陆西岸的热带荒漠带的形成原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再加上沿岸流经的加那利寒流对其降温减湿,因此C正确。
【考点】自然带分布和地域分布规律;热带荒漠带在非洲西海岸分布的成因3.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有山地海拔和纬度。
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有答案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 •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B .喜马拉雅山C .阿尔卑斯山D .阿巴拉契亚山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焉耆马 集中产自天山海拔 2 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 U'形谷组成。
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2~3题。
2 .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为北坡,B 为背风坡 B . A 坡植被比B 坡的更为茂盛 C . L 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D .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3 .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 .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 B .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 .多样植被营养丰富 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理分异规律A .秦岭 D .高寒缺氧提高耐力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 盘斓卜4仙•駅81心)4 •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F 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读图完成 6~7题。
6 .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 )A .水热B .光照C .风向D .水源7.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空间性D .综合性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A .地域性 C .无序性A .① C .③8.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9 .人类影响大气 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读图,回答10~11 题。
A .垂直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5. M 自然带是( ) A •针叶林带C .常绿硬叶林带B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 .落叶阔叶林带D .常绿阔叶林带 8~9 题。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值)。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冰川D.土壤【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提示,可知我国北纬30°、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区,该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从而使得植被生长缓慢。
【2】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我国100°E以东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图中可知植被叶面积向东(离海洋越近)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反映是经度地带性规律。
【考点】该题考查植被分布及规律。
2.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项。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可知,白桦林喜光、耐严寒、不耐荫,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垂直变化,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所以选D 项。
【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得,喇叭沟门海拔和纬度高于北京,所以气温低压北京,入秋早,欣赏白桦林时间早于香山红叶,但相差不大,10月上旬最佳,所以选B项。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专题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doc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兰渝铁路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市县(区),为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兰州至重庆全长886公里,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小明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据图完成下题。
1.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分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D.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76倍。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
下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
据此完成下题。
3.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4.图中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热量、光照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
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6.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季风因素7.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D.森林—草原—荒漠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下题。
8.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呼吸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9.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甲、乙两图分别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
完成下列各题。
【1】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D【解析】植被⑥分布在300S~370S西坡山麓地带,该处位于300S~400S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坡⑤自然带的形成是因为深居内陆B.乙坡山麓⑦自然带的形成是受盛行西风影响C.乙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甲坡①自然带受地形影响南北狭长【答案】B【解析】甲坡⑤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是由于位于西风带所在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因地形影响降水少;⑦自然带位于西坡400~600S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落叶林带;乙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甲坡①自然带分布面积广,并非南北狭长。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下图为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自然带,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A.①、丙B.②、丁C.③、甲D.④、乙【答案】B【解析】自然带的分布判断①热带雨林带,②热带草原带,③热带沙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而根据垂直自然带图,东侧已有热带雨林带,故丁就为热带草原带。
【2】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南北延伸较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洋流C.大气环流D.地形【答案】B【解析】由图可判断③为热带沙漠带,其西海岸南北沿伸的主要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
【3】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北坡高于南坡,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受风带影响南坡降水多B.南坡地势陡峭C.北坡为阴坡,热量较多D.北坡纬度低,热量较多【答案】A【解析】雪线的高低主要从降雪角度来分析,降雪多雪线多,降雪少雪线高;乞力马扎罗山的雪线北坡高于南坡,说明北坡降雪少,南坡降雪多,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地理默写汇总(答案解析版)

第一章地球运动【考纲】(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辐射、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温度的适中)、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形成了适合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
2、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为_ 光球_层、_ 色球层和_ 日冕层。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_ 太阳活动_,周期约为_ 11年,其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进入两极的高空大气,与之碰撞产生极光。
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_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_、地方时差现象。
3).自西向东,由_夜_半球进入_昼_半球的界线叫晨线,由_昼半球进入_夜_半球的界线叫昏线。
4).因_经度不同_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经度相差_15°_,地方时相差1小时;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时刻,地方时为_12_点。
5).全球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共分为24 个时区,各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6).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指180°经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
7).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8).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小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短 夜越 长 。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所示的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C【解析】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这种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差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分)(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填A或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答案】(1)热量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热量不同,使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由于海陆位置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3)A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使得自然带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解析】第(1)题,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
第(2)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产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而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
《第二篇 地域分异规律》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高中三年级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篇地域分异规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地理区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A、纬度地带性B、海陆位置差异C、山体高度层次D、文化区域特点2、下列关于地理区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热量变化而引起的B、山体高度层次的地域分异体现了热量和水分的共同作用C、经度地带性分异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D、人为地带性分异是自然地理分异规律的反作用3、从气候条件来看,下列气候类型中可能成为水果专门化种植区域的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地中海气候4、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全年温和多雨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无明显干湿季5、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A. 植被类型的更替B. 土壤性质的变化C. 河流流向的变化D. 岩石类型的不同6、下列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山地垂直带谱与山地所处的纬度无关B. 同一山地,南坡比北坡的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要低C.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D. 海拔越高,自然带的数量越多7、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 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D. 由山地垂直带的地域分异8、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导致经度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A. 气候B. 土壤C. 生物D. 海陆分布9、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各地均会出现()现象。
A. 昼夜平分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极昼 10、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温和,主要原因是()。
A. 洋流影响B. 地形影响C. 距海远近不同D. 纬度位置11、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人类活动D、地形起伏12、在下列哪个纬度范围内,东西方向上的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最大?A、30°~40°NB、40°~50°NC、50°~60°ND、60°~70°N13、关于雪线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水系(图甲)及植被带(图乙)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该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B.阳坡坡度大于阴坡C.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D.阳坡面积大于阴坡【答案】C【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植被类型,结合指向标判断,阳坡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阴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该地应位于季风区,不能简单说阴坡为迎风坡,阳坡为背风坡,A错。
根据图示范围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判断,阴坡在很短距离内海拔下降到812米,阳坡在较远距离上海拔仍1865米,说明阳坡坡度小于阴坡,B错。
根据图中植被分布的面积判断,阴坡面积大于阳坡面积,阴坡植被总量大于阳坡,C对,D错。
【2】该自然区位于()A.南岭B.秦岭C.天山D.长白山【答案】B【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结合指向标判断,该山脉为东西走向,且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所以应是秦岭,B对。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B.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C.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D.山麓1月份气温约为0℃【答案】C【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此山南坡基带海拔较高,应在高原面上,北坡的基带为荒漠带,说明深处西北内陆,综合判断,此山应为我国的昆仑山脉。
只有C答案正确。
【2】该山地以北地区A.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海拔高,热量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适宜水稻生长D.地势崎岖不平,森林覆盖率高,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昆仑山以北为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考点】中国地形。
西北地区。
3.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小题。
【1】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答案】B【解析】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水分、热量和地形,结合题意,该图表示北半球,则X代表纬度变化,Y代表自然带分布高度变化,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温度和湿度都减小,所以选B项。
【2】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图示植物为典型的板状根,存在于地位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图中四点只有①符合,故选A项。
【考点】自然带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对应植被2.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B.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C.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答案】C【解析】高山植物区是以水热为基础;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受水源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因南北热量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故选C。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读下图,“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读图,该地7月份气温最低,是最冷月,说明位于南半球。
气温低时降水量大,气温高时降水少,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所以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
B对。
A、C、D错。
【2】该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A.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C.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D.北纬30°—40°大陆西岸【答案】A【解析】结合前面分析,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A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梳理练习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这种变化以为基础。
在纬度和纬度表现更明显。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从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变化以为基础。
在纬度表现更明显。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从到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这种变化以为基础。
在纬度,相对高度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
4、填北半球陆地自然带
5、解释以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以下都是规律
(1)南美洲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2)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4)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5)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6)中美地峡东侧的热带雨林带:、。
(7)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8)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9)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6、自然带因受、、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
7、我国三大自然区指的是:、、。
8、东部季风的西部边界是:mm的等降水量线,即:一线。
9、我国东部季风的气候类型有:、、。
我国东部季风的自然带类型有:、、。
10、我国的热带季雨林带主要分布在:、、、。
1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12、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1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其主要成因是( )
A.热量因素的影响
B.地形阻挡水汽
C.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14、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15、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16、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7、读图回答问题。
农业地
带沿0º经线变化所反映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
是
A.水分B.热量
C.地形D.土壤
18、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
(l)自然带①是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
布高度是。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判断理由
是。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
和。
(4)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
(5)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
度地带是。
19、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
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如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
在高纬度和低纬度表现更明显。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从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变化以水分为基础。
在中纬度表现更明显。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是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这种变化以水热变化为基础。
在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4、填北半球陆地自然带
5、解释以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以下现象都是非地带性规律
(1)南美洲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山脉阻挡东南信风、寒流…。
(2)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山脉阻挡西风。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地形的原因,海拔高。
(4)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暖流…。
(5)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暖流…。
(6)中美地峡东侧的热带雨林带:东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暖流…。
(7)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东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暖流…。
(8)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该纬度上主要是海洋缺少陆地。
(9)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有冰融水形成的河流。
6、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
7、我国三大自然区指的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8、东部季风的西部边界是:400mm的等降水量线,即:大-阴-贺-巴-冈一线。
9、我国东部季风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季风的自然带类型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10、我国的热带季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台湾南、海南、雷州半岛、云南西南。
1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12、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B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1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其主要成因是( B )
A.热量因素的影响
B.地形阻挡水汽
C.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14、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B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15、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C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16、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D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7、读图回答问题。
农业地带沿0º经线
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
基础是(B)
A.水分B.热量
C.地形D.土壤
18、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
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后分析回答:
(l)自然带①是苔原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
度是4000-5000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没有;判断理由是
该纬度南半球为海洋。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温季
和温海。
(4)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亚马逊流域
(5)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
度地带是低纬度。
19、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
富的原因是(A)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