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穴-最强健脾穴 常用穴位处方
太白穴—健脾气补肺气要穴
太白穴—健脾气补肺气要穴
太白穴,足太阴脾经腧穴,为原穴,是该经原气所留止之处,又为土经土穴,土可生金,是治肺气虚的主要穴;也用来治疗脾虚泄泻、呕吐,食欲缺乏,身体困重疼痛之疾患。
定位: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解剖:在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1、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2、体重节痛。
配伍:1、太白配阴陵泉、人中,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湿胜所致水肿;2、太白配足三里、风池、扶突,利湿通络止痛,适用于湿阻经络所致的全身疼痛;3、太白配灸隐白,补阳摄血,适用于崩漏;4、太白配灸足三里、天枢、中脘,温阳健脾止泻,适用于脾虚性水泄;5、太白配三阴交、合谷、头维,益气养血止痛,适用于气血虚弱性头痛;
6、太白配太阳、合谷、三阴交,益气养血,清热除风,适用于头晕;
7、太白配阴陵泉、人中,灸气海,温阳化气,开窍,适用于全身性水肿;8、太白配太渊,培土生金,适用于肺虚咳嗽。
气血不足灸太渊太白最强健脾穴
气血不足灸太渊太白最强健脾穴气血不足灸太渊穴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主呼吸,气为血之统帅,此处穴位开于寅,得气最先,所以在人体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太渊穴的形态犹如山洞深渊,而此穴位的气血就犹如流淌在山洞的溪水。
溪水的寒热温凉以及其溪水的多少变化,直接影响并导致穴位局部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通过从深渊中散发出来的水汽来实现的。
局部环境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到更大的环境,这就是太渊穴的内在作用原理。
太渊穴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脉搏微弱,严重时甚至几乎无法触及到脉象的“无脉症”,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太,大并达到了极至的意思;渊,深涧、深洞的意思,此处是指穴位的形态,这个穴位的名称来自于从类似的角度描述穴位在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这个地方散化成为凉性水湿。
因为此处穴位的手内横纹的凹陷处,经水的流向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的,就如同经水从山的顶峰流进地面深渊的底部,所以名叫太渊穴。
太渊穴,属于手肺经经脉上的穴道。
手掌心朝上,腕横纹的桡侧,大拇指立起时,有大筋竖起,筋内侧凹陷处就是这处穴位。
中医艾灸养生认为太渊穴(1)能够治疗气不足、无脉症;(2)对流行性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具有良好的疗效;(3)患有失眠、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肋间神经痛等疾病的人,长期按压这处穴位,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的效果。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人体最强健脾穴!按一按,比吃了补中益气丸还管用!(简单有效)
人体最强健脾穴!按一按,比吃了补中益气丸还管用!(简单有效)《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著,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现代养生宝典。
长按指纹扫描处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关注太白穴的位置: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按揉太白穴,远离脾虚烦恼人体的脾出现问题时,多表现为大便稀溏或便秘、肠鸣、腹胀、胃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表现,人体上有特殊的穴位可以方便我们及时治疗吗?当然有了,这个穴位就是位于足部内侧偏前方赤白肉际处的太白穴。
对于脾虚带来的烦恼,只要按揉太白穴,就能帮你解决。
此穴集脾经的原穴与输穴于一身,不但能治疗上述脾功能异常时出现的症状,而且还能治疗身体困重疼痛,是脾经上的重要穴位。
按揉太白穴,治疗脾胃疾病太白穴为脾经原土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针灸太白穴,缓解各种疼痛本穴为足太阴输穴,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主治脚气、体重节痛、痿证等,如《针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肿,酸转筋。
”此外,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心痛脉缓、胸胁胀痛等。
操作方法两腿盘坐,以一手拇指指腹点揉太白穴。
点揉的力度要均匀、柔和、渗透,使力量深达深层局部组织,以有酸痛感为佳。
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两侧太白穴交替点揉。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版权声明:本视频为公众号【艾灸祛百病】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脾虚按摩哪个穴位能治好
脾虚按摩哪个穴位能治好身体的内脏都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内脏器官出现疾病的症状后,身体就不能很正常的运转。
就会发生很多的疾病症状。
这样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脾虚的症状就是其中的一种,脾虚的情况发生之后,身体就不能正常的消化和吸收了。
那么脾虚按摩哪个穴位才能治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
脾虚按摩穴位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平时也要多吃一些补脾的食物,不能只靠按摩穴道。
对脾虚有治疗作用的穴位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胫骨处,膝盖下三横指的位置,平时可以多按摩,按摩的时候要稍微用力感觉到胀痛,这个穴位是健脾的穴位。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这个穴位按摩有健脾的作用,可以调节脾虚。
该穴位位于足内侧缘,赤白肉际凹陷处,如果找不准,多按摩足底也可以。
脾虚是中医的常见概念,导致脾虚的原因很多,对于男性朋友而言,更多的是肝气郁结导致的脾虚。
由于肝火旺脾虚的症状是及时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肝火旺引起的脾虚,患者有消化功能减弱的症状,特别是食欲变差,而且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症状时就应引起重视。
由于不同类型的脾虚的症状具有相似性,所以在出现有脾虚的症状时就应及时进行治疗,进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脾虚痰湿是身体异常的一种症状,会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脾虚痰湿的症状主要是四肢乏力,脸色苍白,咳嗽,难受,嗓子不舒服,甚至会出现呕吐,腹泻的现象,所以出现脾虚痰湿一定要几及时的进行治疗,脾虚痰湿可以服用香砂六君子丸进行治疗,在生活中要保持每天的睡眠质量,不熬夜。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还要多喝水,多多的补充水分哦!脾虚按摩哪个穴位的问题,可以看上面介绍的穴位来进行就可以了。
按照上面介绍的穴位进行按摩的话,那么就能有比较好的治疗脾虚的效果。
除了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来治疗和环节脾虚的症状外,还要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治疗才行。
这样才能让脾虚的症状好的更快。
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大包,脾经上的治病要穴
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大包,脾经上的治病要穴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脾之功能很强大,被称作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因此,运用经络脾胃之法就能够迅速提升人体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能量。
脾经上的穴位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将新鲜的血液引入病灶之处,除了漏谷穴,还可以按摩以下几个脾经穴位:隐白穴一、隐白穴脾经的循行从脚至胸,隐白六为其第一个穴位,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地方,隐白,六最主要的功效为止血,能够缓解各种出血症状,艾灸隐白穴的止血效果更好,隐白穴非常小,不容易找到,用指甲点或用细一点的按摩棒按摩效果都非常好。
大都穴二、大都穴从隐白穴向上,大脚趾根处即为大都穴。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补钙穴位,按摩大都穴能够促进钙吸收。
此外,还能够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
当然了,这些症状也可能为缺钙所致。
因此,只要记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即可。
此外,颈推病患者不但要经常按揉大都穴,还要在这个穴位旁边找个最痛点去按摩,配合按摩,治疗效果更好。
太白穴三、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方凹陷处,为脾经之原穴,健脾补脾效果非常好。
很多人都存在脾虚症状,如夜问睡觉时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过东西不久就会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冷,血液无法循环至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无法收摄;由于气血无法升至头部而导致头晕等,这些症状即为脾之运化功能差所致。
尽管脾虚症状有很多,不过大都可以通过按摩太白穴来防治,因为太白穴是脾经之原穴,主管脾经上的一系列问题。
太白穴上的按揉方法: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健脾效果最佳,此外,按揉太白穴还能够调节血糖,治疗精尿病。
公孙四、公孙穴太白穴向上1寸即为公孙穴,公孙穴的功能很强大,既能够调动脾脏、脾经运血,将血液输送至全身,是疏散点、枢纽,又能够调节身体上因为气血瘀滞引发的各种症状,。
总结起来,即通气、活血、解瘀。
每天按摩公孙穴还能够防治各种妇科疾病。
此外,公孙穴还能够抑制胃酸,若此时出现酸水状况,立即按摩公孙穴,能够迅速好转。
太白穴详解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人体健脾要穴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
太白穴主治疾病: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
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
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一种十分有效的穴位外敷方法,即把人参切成片,医用纱布折叠成一厘米见方的一小块,然后置一小片人参于纱布之上,贴于太白穴处,再用医用胶布固定。
记住,两侧太白穴上都要贴。
每次贴上后,要持续12小时才取下。
隔天贴一次就可以。
有些朋友们平时总是爱发脾气,有些女性朋友会出现月经不调,这些都是与肝系统有关的症状,平时都可以用三七切成片或打成粉,外贴于两侧太白穴,方法同上,也可以同时用人参和三七,一起外贴穴位,补脾又益肝。
有些朋友如果对医用的胶布过敏,那就采用按摩好了。
不过,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吃任何药也能补脾。
太白穴的功能主治
太白穴的功能主治1. 太白穴简介太白穴位于头部,是人体上的一个特殊穴位。
它是十二经络之一,位于头顶正中线的最高点,准确位置为正中额头顶部。
2. 太白穴的按摩方法按摩太白穴是一种常见疗法,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缓解某些疾病。
下面是按摩太白穴的方法:•双手合十,将掌心按在太白穴上。
•以适度的力量,轻轻旋转掌心按摩太白穴。
•按摩时间为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3. 太白穴的功能主治太白穴具有多种功效,以下是太白穴的多种功能主治:3.1 缓解头痛太白穴是一个常用的缓解头痛的穴位。
按摩太白穴能够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头部的紧张感和疼痛感。
特别是对于因紧张、压力引起的头痛,按摩太白穴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3.2 改善失眠太白穴的按摩还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太白穴位于头顶,按摩太白穴能够调节脑部神经,放松身心,帮助入睡。
因此,太白穴的按摩是缓解失眠问题的自然疗法。
3.3 缓解眼部疲劳太白穴还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或者长时间阅读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可以通过按摩太白穴来缓解。
按摩太白穴能够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感,使眼睛得到放松和休息。
3.4 舒缓焦虑和压力太白穴的按摩还可以舒缓焦虑和压力。
现代生活压力大,常常会引发焦虑情绪。
按摩太白穴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出正常的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物质,从而缓解焦虑和压力,给人以放松和安宁的感觉。
3.5 增强记忆力太白穴的按摩还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太白穴位于脑部最高点,按摩太白穴能够刺激大脑的活动,增强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提高大脑的运转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3.6 缓解眩晕太白穴的按摩还可以缓解眩晕症状。
对于常常感到头晕、眩晕的人群,按摩太白穴能够调节头部血液循环,平衡头部压力,缓解眩晕的不适感。
4. 注意事项虽然太白穴的按摩有很多好处,但是在按摩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适度的力量进行按摩,不要过度按摩,避免造成损伤。
•如果在按摩时出现不适或疼痛,需要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最强补脾穴位——【太白穴】
最强补脾穴位——【太白穴】
最强补脾穴位——【太白穴】,每天揉按5分钟,让你的全身气血充盈,经络通!
位置好找,我们可以用手指沿着大脚趾的内侧往下摸,当摸到一个凸起的骨头时,继续往下,会摸到一个凹陷,这个位置就是太白穴了。
按方法:
1、大拇指指腹对准穴位揉按,按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力度,最好能感到穴位处有微微酸胀感。
每天坚持揉按3~5分钟,慢慢地也能将脾胃补回来。
2、用右脚的脚跟踩压左脚的太白穴位置,踩压3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左脚踩压完后,再换右脚。
每天睡前踩一踩,脾胃也会好起来。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是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经常揉按这个穴位,能较好的补充脾经经气的不足。
所以,揉按太白穴的补脾效果相比其他穴位要好。
另外,大家如果有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不妨经常按一按太白穴,能够较好地缓解作用。
中医养生绝活
龙源期刊网
中医养生绝活
作者:魏清素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3期
太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为健脾要穴。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当人突然运动时,会导致脾气一下子耗费过多,使肌肉内部气亏,而艾灸脾经原穴太白,可以调理疏通经气,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
很久没有运动,一运动便肌肉酸痛,浑身不舒服,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主要是由于突然剧烈的运动导致血液给肌肉供氧不足,使肌肉细胞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产生乳酸,乳酸堆积越来越多,就会感到肌肉酸疼。
大部分人对这种症状并不在意,因为歇上几天后就会自动好转,而有经验的人在剧烈运动后都会做做按摩,这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带走肌肉中的乳酸,肌肉酸痛的感觉就会减轻很多。
在这里,有一个有效的穴位疗法,就是用艾条灸太白穴。
“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
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为健脾要穴。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当人突然运动时,会导致脾气一下子耗费过多,使肌肉内部气亏,而艾灸脾经原穴太白,可以调理疏通经气,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
运动过度造成局部受伤也可使用这个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取艾条一段,采用温和的灸法灸两侧太白穴15~20分钟,半小时后酸痛感就会消失。
如果手边没有艾条或者嫌艾条麻烦,用拳头或保健的小锤敲击太白穴也可以。
此外,太白穴还能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所以,要经常按揉太白穴。
教您找穴位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足太阴脾经---太白穴
足太阴脾经---太白穴
拼音
Tài Bái
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之输穴,原穴
主治
《针灸大成》
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呕吐,泄泻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肠鸣,膝股胻酸,转筋,身重骨痛,胃心痛,腹胀胸满,心痛脉缓。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足大指内侧,内踝前核骨下陷中。
脾脉所注为输土。
《中国针灸学》
足大趾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针灸穴位图解》
解剖学位置
下肢部穴位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侧坐或仰卧位。
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足太阴脾经穴――太白
足太阴脾经穴――太白
位置: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足内侧核骨下陷者中”;《神应经》:
“大都后一寸,下一寸”;《循经考穴编》:“当是足大指本节骨后,内侧贴骨陷中赤白肉际。
”《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核骨在大
指本节之后,然骨之前高骨是也。
”
功效:扶脾土,和中焦,调气机,助运化。
主治:古代记述:热病先头颜痛,满闷不得卧,腹满,两颔痛,
食不化,胸肋胀,肠鸣切痛,胃心痛,呕吐,霍乱逆冷,大便难,泄
泻脓血,痔漏,鼓胀,腰痛不可俯仰,身重骨酸,脚气红肿。
近人报道:糖尿病。
方例:腹胀食不化、鼓胀腹中气大满:太白、公孙。
肠鸣:太白、公孙、大肠俞、三焦俞。
肠痈痛:太白、陷谷、大肠俞。
腹胀:太白、复溜、足三里。
刺灸法:直刺0.5~1寸。
可灸其它:输(土)穴,原穴。
太白穴: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此穴可养脾救命
太白穴: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此穴可养脾救命30岁不养,60岁遭殃,脾胃差的人难长寿怎么办?一定要找到我们脚上一个脾经的原穴,太白穴,专门养脾的,在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中,脾号称“后天之本”,脾胃之气受伤,各种疾病也就由此而生。
今天小小善教大家几个防治脾虚的穴位。
点击下面视频收看神奇的穴位之太白穴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1、夜里睡觉老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2、舌头两边有齿痕;3、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4、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5、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为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
6、手臂和腹部都是肥肥的且都是下垂的,而且脸色黄黄的,(脾主肌肉,病色为黄色,所以也是脾虚导致的)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而且脾虚的人,大便基本都是不正常的,大便不是干,就是稀不成型,别看肚子上的肉多肉厚,但是一点也不御寒。
稍微着凉,就腹泻了。
如果不吃药的话,就来学习经常按摩和艾灸太白穴,来补一补脾气。
如何取太白穴来跟着小小善找穴位,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先找到你的大脚拇指的边缘,沿着内侧边摸下去,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记住其实就是大脚趾内侧第一个高骨的后下方。
太白是什么意思太,同大,为广大、宽阔之意;白,意晨晓东方泛白,太白星即为启明星。
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立国安邦之能。
所以取这个名字,意义非凡。
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最强的健脾补脾穴位!太白穴善于升脾阳清气,令人有晨起头目清爽感,以物示意,所以也因此叫太白。
功能作用因为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还记得我之前分享那么多原穴,原穴是调养和治疗脏腑最重要的穴位。
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这样说你的脾胃不好,脾虚。
太白穴就是针对脾虚调理的大穴,具有健脾升清、利湿止泻之功。
而且艾灸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穴位养生】太白穴:人体健脾要穴
【穴位养生】太白穴:人体健脾要穴1穴名介绍'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
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另外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的这么一个穴,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
2取穴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3主治病症对带下、月经不调、经闭、乳少,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胃痛、呕吐、消化不良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4穴位养生【手法】本穴可采用点、按、揉等手法进行治疗。
1.带下选取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次髎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可起到清湿热、理肝脾的作用,疗效很好。
2.月经不调、经闭选取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血海、气海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3.乳少选取膻中、少泽、乳根、足三里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4.腹胀选取天枢、足三里、脾俞、水分、胃俞、下脘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5.腹痛选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天枢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6.肠鸣选取胃俞、中脘、合谷、足三里、大横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7.慢性泄泻选取上脘、天枢、足三里、关元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8.急性泄泻选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9.痢疾选取隐白、气海、关元、照海、天枢、内庭等为配穴加以按揉施治。
10.便秘选取天枢、大肠俞、支沟、合谷、曲池、行间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11.脾虚胃痛选取脾俞、中脘、足三里、胃俞、章门、内关、公孙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12.呕吐选取内关、中脘、隐白、脾俞、足三里、丰隆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13.消化不良选取三阴交、足三里、胃俞、下脘、天枢、公孙、胃俞等为配穴加以按摩施治。
【注意事项】(1)在施治过程中,要注意用力适中,不可过大。
调理脾胃的要穴之太白穴
调理脾胃的要穴之太白穴随着饮食结构和作息习惯的改变,脾胃虚弱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这也是影响口服药物疗效的主要因素。
因而通过口服药物调理脾胃本身就很矛盾,常常会适得其反,脾胃越调理越差,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而针刺、艾灸、推拿等穴位调理已成为现阶段调理脾胃的重要和有效方式。
之前我们讲过调理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今天我们在讲一个调理脾胃的要穴—太白穴。
图片来源于网络1.穴位定位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2.名称由来太,大也。
白,肺之色也,气也。
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
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
因此该穴位具有治疗呃逆等肺气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3.治疗及保健范围(1)本经疾病:太白为脾经的原穴,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因而为脾胃虚弱的必取穴位之一。
同时该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治疗腹泻,又能治疗便秘。
(2)胃肠疾病:胃痛,腹胀,呕吐,肠鸣。
图片来源于网络(3)具体治疗作用:脚气。
(4)特殊治疗作用:痔疮,体重节痛,皮肤过敏。
4.操作方法(1)针刺:直刺0.5-0.8寸。
(2)艾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min。
亦可温针灸。
(3)推拿:点揉即可有效。
①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②点揉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太白穴就是通过脾来补肺。
按摩时要注意力道,以穴位处微微感到胀痛为度,不必用太大力气,每天坚持按揉3~5分钟,不用药即可补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白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太白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太白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来源:养生之家发表时间:2020-02-16 18:51:30【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类属】属足太阴脾经,为该经之输穴、原穴.【穴性】理气和胃,健脾化湿,舒筋活络.【作用功效主治病证】1.脾胃气滞、脾失健运之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秘、胃脘痛、嗳气、恶心、呕吐诸病症.2.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股膝内、足跗疼痛,小腿沉重疼痛,足大趾运动障碍诸症.【常用配伍与功效】1.配公孙、足三里,足三里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脾胃不和、食少腹胀.2.配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脾胃、行气止痛,治疗饮食停滞之胃痛、饮食不化.3.配厉兑、中脘、胃俞、丰隆、足三里,针刺泻法,清泻胃热、调理脾胃,治疗胃火炽盛之消谷善饥、口渴引饮、脘腹胀痛.4.配中脘、天枢、脾俞、章门、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加灸,健脾益气,治疗脾胃虚弱之胃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泄泻等.5.配脾俞、中脘、气海,中脘针刺先泻后补,以补为主,气海穴以雀啄灸法,余穴针刺补法,健运中州、养血止血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便血.6.配合谷、曲池、上巨虚、腹结,针刺泻法清热通便,治疗热结便秘.7.配大肠俞、陷谷,针刺泻法,清热通腑、活血除痈,治疗大肠实热之肠痈.8.配肺俞、列缺、合谷、尺泽、脾俞、丰隆,针刺泻法宣肺化痰、健脾化湿,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喘,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9.配阳陵泉、足三里、承山、阴陵泉、太溪,刺泻法,或加灸,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股膝内、足跗疼痛,小腿沉重疼痛,足大趾运动障碍.10.配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八风,针刺泻法,治疗脾虚湿阻之湿脚气.。
太白怎么针灸针刺太白透涌泉作用
太白怎么针灸针刺太白透涌泉作用太白为脾经原穴,《会元针灸学》云:“太白者,脾之和也。
阴土遇阳而相合,以化土属肺应象天之太白星。
此穴有全土生金之功,故名太白。
”下面来讲讲太白怎么针灸。
太白怎么针灸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趾跖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操作方法:伸足,在第1跖骨小头后下方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太白穴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展肌-短屈肌。
浅层布有隐神经,浅静脉网等;深层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针刺太白透涌泉作用太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原穴,五腧穴之一,配属五行属土。
针刺太白透涌泉,具有健脾和胃,活络止痛,降低血糖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胃痛,腹胀,腹痛,呕吐,肠鸣,泄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等症。
太白常用配伍疗法1.配公孙,足三里,足三里针刺补法,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脾胃不和,食少腹胀。
2.配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调和脾胃,行气止痛,治疗饮食停滞之胃痛,饮食不化。
3.配厉兑,中脘,胃俞,丰隆,足三里,针刺泻法,清泻胃热,调理脾胃,治疗胃火炽盛之消谷善饥,口渴引饮,脘腹胀痛。
4.配中脘,天枢,脾俞,章门,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加灸,健脾益气,治疗脾胃虚弱之胃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痛,肠鸣,泄泻等。
5.配脾俞,中脘,气海,中脘针刺先泻后补,以补为主,气海穴以雀啄灸法,余穴针刺补法,健运中州,养血止血,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便血。
6.配合谷,曲池,上巨虚,腹结,针刺泻法,清热通便,治疗热结便秘。
7.配大肠俞,陷谷,针刺泻法,清热通腑,活血除痈,治疗大肠实热之肠痈。
8.配肺俞,列缺,合谷,尺泽,脾俞,丰隆,针刺泻法,宣肺化痰,健脾化湿,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喘,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9.配阳陵泉,足三里,承山,阴陵泉,太溪,针刺泻法,或加灸,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膝股内,足跗疼痛,小腿沉重疼痛,足大趾运动障碍。
夏季湿气重,健脾祛湿就找隐白太白穴
夏季湿气重,健脾祛湿就找隐白太白穴夏天一来,梅雨季节也跟着来了,在南方待过的人都知道,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味道,湿气很重,暑和湿不谋而合地走到了一起,“暑热挟湿”,而湿又易困脾。
防范湿邪侵入人体,保护脾,不让身体受到伤害,可以找找下面说的这两个穴位。
丨夏天湿邪严重,极易伤脾湿邪特别容易出现在长夏季节。
湿为阴邪,所谓阴邪就是相对阳邪而言。
举个例子,风为阳邪,风邪易走动,湿为阴邪,说明湿邪不易走动,黏腻缠绵。
脾在五脏中,“喜燥而恶湿”,脾最喜欢干燥,最不喜欢黏腻潮湿。
一旦感受湿邪,脾功能会被困顿,无法发挥“升清”、“降浊”、“运化”等功能。
精微与浊气困在人体之中,无法外输无法下排,人体就会浮肿,食不知味、口中发黏、失眠多梦、大便不畅。
而湿邪困顿,必会伤脾,浮肿就会日益明显,从最初的小腿、脚踝浮肿进而发展到颜面部位。
在别人眼中,湿邪较重的人好像杯水泡过太久的样子。
丨隐白穴,发阳气、祛暑湿隐白穴,隐就是隐藏、隐秘,说明这个穴位不太容易被发现。
这个穴位的意思是说脾经内的阳热之气由本穴蒸发外出,但却很难被人所察觉,如隐秘之象,所以称之为隐白穴。
这个穴位,能助阳热之气蒸发,起到祛湿的功效。
(查看以上穴位具体信息,直接点击蓝色字喔~)丨隐白穴到底在哪里隐白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隐白穴隐藏在这么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可能很多人觉得按摩无从下手。
这时候,我们可以拿一个稍微细一点的、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它,比如,用棉签带棉花的那一头来按摩,只要不伤到皮肤即可。
当然,如果觉得麻烦的话,可以使用艾灸的方法温和施灸隐白穴,30分钟左右,可达到祛湿健脾的功效。
(查看以上穴位具体信息,直接点击蓝色字喔~)丨除了隐白穴,祛湿还可找太白穴说完了隐白穴,我们再来说一说太白穴,太白金星是神话人物,是道家的神,太白金星能抵御外邪,保卫祖国。
古人发现太白穴可以保卫我们的脾经,祛除湿邪,就像太白金星似的,所以取类比象,就将它命名为太白穴。
脾虚按揉太白穴
脾虚按揉太白穴
脾虚的亲们,可以每天按揉太白穴100~300次,或者3~5分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女性,尤其是女孩子,她们没手劲儿,矿泉水瓶都拧不开,所以按压的力度很轻,那样效果不会太好。
大家按揉的时候,得有一定的力度,要有酸胀感才好。
当然也不能太用力了,感到微微胀痛就可以了。
太白穴按起来是比较疼的,而且它在脚上,老去够脚也不是很方便。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偷懒的小窍门,是一位聪明的女患者告诉我的。
她说自己受到耳穴贴压的启发,晚上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时候,就找两颗黄豆,用创可贴粘在太白穴的位置上,然后两只脚轮流着按压另一只脚的豆子,时间差不多了就揭下来扔掉。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偷懒办法,如果你比较懒或者怕疼,可以考虑尝试一下。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建议大家用大拇指内侧去硌太白穴,因为手指是有温度的,而且力度也可以把握得更好。
太白穴,大补脾气之要穴,养身保健的要穴
太白穴,大补脾气之要穴,养身保健的要穴
说起太白,或许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一位法力了得的神仙太白金星。
今天我也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具有大补脾气的神奇穴位-太白穴。
太白穴,其出自于《灵枢·本输》,别称大白穴。
其太者,大也。
白者,肺之色也,气也。
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
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
太白穴其为脾经之输土穴,我们都知道脾属土,太白穴就是土中之土,是脾脏真气之所在。
补益此穴就能大益脾气,健运和中。
我们要明白,脾胃为后天之主,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机能的关键。
脾气虚则人体吃入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转化成水谷精微从而滋养全身。
所以说太白穴能大补脾气,是我们养生保健的要穴。
太白穴的位置就在我们的脚部。
《针灸学》载,太白穴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其又有一个比较简便的取穴方法,我们的足大趾后方内侧突起一块高骨,此高骨后缘凹陷,赤白肉际处,即为此穴了。
我们已经了解了太白穴就是大补脾气的要穴,是我们养身保健的要穴。
那么最后就和大家分享下本穴的保健方法。
本穴推荐使用艾灸法或者推拿按摩法。
艾灸法可选用艾条灸,一般建议使用雀啄灸,以穴位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推拿按摩法,我们可以用食指稍用力按住穴位,以顺时针的方向按揉本穴,一般每天3-5分钟,可以起到补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的养生保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常用穴位处方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
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
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
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
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腰肌扭伤穴:后溪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十二、千金十一穴歌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