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本和民生的典型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本和民生的典型例题
1、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如三纲,其纪之如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并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道德修养方面: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答案:
(1)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学的二重性结构,孔孟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等。西汉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的需要,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2)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3)A.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B.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C.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4)总的原则是吸收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25分)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6分)
治国思想:仁政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⑵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为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方案?该方案为什么不能实现?(8分)
方案: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人口多、农业经济不发达的国情。
⑶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道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
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9分)
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
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⑷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认识: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从古代到近代政府都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我们今天应该继续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3、(25分)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职责。请回答:
(1)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就着手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物质生活。试举例说明。(4分)
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平抑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合理调整工商业等。(4分,每点2分)
(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党和政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5分)
举措: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3)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6分)
措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科技、文艺、制定教育方针,发展各级各类人民教育事业,加强教育立法,改革教育体制,发展广播影视、报业、互联网。(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
(4)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世纪之交,党和政府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高瞻远瞩,做出了哪些重大战略决策?(5分)
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走和平崛起道路。(1分)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遍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主义。(8分)
评价: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⑵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9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5分)
发展变化:①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㈢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
原因:①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后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加强。
⑶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6分)
原因:①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②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方式。
⑷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4分)
结论: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同样给分)
5、(32分)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近年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