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认识化学变化》 检测题及答案(解析版).doc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课后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的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3、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灭火实例灭火原理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或氧气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隔绝空气或氧气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A.A B.B C.C D.D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7:11 C.丁可能为单质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7:4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7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A.水能灭火B.没有达到着火点C.纸不是可燃物D.没有与氧气接触8、如图所示是通过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卷-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卷-沪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
下列关于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气泄漏一定会发生爆炸,应立即逃离B.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为了节约空间,密集堆放易燃、易爆物2. [2021徐州模拟]学习化学并不是一定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关闭天然气灶,火焰熄灭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C.铁丝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铁丝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和建立隔离带都是因为隔绝了氧气3. [2021河池中考改编]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4. [2022唐山路北区期中改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O2CO2B.2C+O22COC.2H2↑+O2↑2H2OD.4Fe+3O22Fe2O35.已知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该物质易在空气中着火,则如图所示的M、N、P、Q点对应的条件中,该物质燃烧最旺的是()A.M点B.N点C.P点D.Q点6. [2021重庆中考A卷改编]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增多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C.反应中涉及两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7. [2021邵阳中考]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是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8. [2021天津中考]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 ℃可得到锌(Zn)。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解析版)
2019-2019 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认识化学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A. 降低油的着火点B. 让油与空气隔断C. 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D. 消除了可燃物2.钋宽泛用于抗静电刷。
钋元素的信息以下图,以下对其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元素符号为 POB. 质子数为 84C. 相对原子质量为209 D. 属于金属元素3.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说的现象是()A. 蜡烛焚烧后,愈来愈短、最后消逝B. 铁丝焚烧,其固体质量增添C. 湿润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4.生活中到处有化学。
以下安全举措不正确的选项是()A. 燃放烟花鞭炮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 天然气泄露,立刻封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刻用湿布盖灭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刻用水浇灭5.以下指定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选项是()A. 酸雨的形成原理: CO2 + H2O=H2CO3B. 利用赤铁矿炼铁:Fe3O4+4CO3Fe+4CO2C. 不可以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2Fe + 3CuSO4 = Fe2(SO4)3 + 3CuD. 铜绿的形成: 2Cu+O2+H2O+CO2 =Cu2(OH)2CO36.杯中加入 10.2g 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淆物,右侧烧杯中加入8g 铜,充足反响后,天平从头均衡,则所加入混淆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A. 1.8gB. 2.2gC. 6gD. 8g7.以下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A. 向必定量 pH=3 的盐酸溶液中不停加水稀B.温度不变时,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C.向盛有同样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样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度D.将必定量的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焚烧8.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发生反响3Mg+N 2Mg 3N2,以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 B. C. D.9.点燃以下各组物质,必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 甲烷和空气B. 二氧化碳和氧气C. 面粉尘和空气 D. 氢气和氧气10.将 15gA 物质, 24gB 物质和 8gC 物质混淆加热发生化学反响,经剖析得悉反应后的混淆物中含有8gA,30gC 还含有一种新物质D,若 A,B,C,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32,44,18 则他们之间所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A. A+3B═2C+2DB. A+3B═C+2DC. A+2B═2C+DD. A+B═C+D11.以下化学方程式切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 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复原出来:3CO+Fe2O3═ 4Fe+3CO2↑B. 干粉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 2NaCl+H2O+CO2↑C.不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Fe+CuSO4═ FeSO4+Cu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次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2Fe+6HCl═2FeCl3+3H2↑12.某同学用以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焚烧的条件,获得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焚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焚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焚烧;④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焚烧.能证明可燃物一定达到必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焚烧的实验事实是()A. ②④B.①②C.①④D.③④二、填空题13.某有机物 4.4g 在氧气中充足焚烧,生成 13.2g 二氧化碳和 7.2g 水.由此可确立该物质是由 ________元素构成的,假如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4,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14.(2019?柳州)正在展开的柳州市“漂亮农村”工程,让我们在很多公共场所能见到各样公共表记.请把以下公共表记与意义有关系的框图用短线连结起来.________ A、可回收物________ B、节水标记________ C、有害垃圾________ D、严禁抽烟________ E、严禁烟火15.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必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经研究可知,有机物变为沼气的过程,第一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而后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和二氧化碳氧化或还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浓度在5%~15%范围内,碰到明火会发生爆炸.请剖析回答:(1)沼气属于 ________ (单质、化合物或混淆物).(2)请写出由 CO2和 H2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16.焚烧是我们特别熟习的化学反响.如图是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焚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1)经过察看到铜片上的白磷①焚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焚烧的现象,能够得出焚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 .(2)能说明焚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3)以下操作能使水中的白磷②焚烧的操作是 ________ .a.把热水加热至沸腾b.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空气c.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氮气d.用玻璃管在水下对着白磷吹氧气(4)某物质在氧气中焚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必定含有________ 元素.17.设计并达成以下研究实验.【实验目的】 a.研究焚烧的条件; b.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熔点 44.1℃,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实验步骤】Ⅰ将足量白磷和红磷分别放在A,B 两个大试管中;Ⅱ在试管口分别套上白色、红色的瘪气球,并用细线固定住,而后将其同时浸在盛有 80℃热水的烧杯中(以下图).Ⅲ拿出 A 试管,待 ________ 后,将其倒立在冷水中,在水下拿出气球,用毛玻璃片盖好,拿出试管.【实验现象】1,步骤Ⅱ中, A 试管中白磷焚烧,产生白烟.同时,白色气球________ ;2,步骤Ⅱ中, B 试管中的红磷无变化;3,步骤Ⅱ中,热水中的白磷 ________ 但不焚烧;4,步骤Ⅱ中,最后试管中的水约为试管体积的.【问题议论】(1)现象 1 中,白气球发生上述变化的原由是: ________ ;(2)现象 1 与 3 说明可燃物焚烧需要氧气;现象 ________ (填序号)说明焚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3)如开始实验时气球未捏瘪,则最后 A 试管中水的体积中将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三、解答题18.请你依据所学知识,解说以下现象。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认识化学变化》检测题一、单选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间有间隔,所以原子间也有间隔B.CO和 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燃烧反应一定放出放热,但放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反应D.所有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物质构成以及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含有氧分子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C.当34份质量的H2O2参加反应时,生成32份质量的O2D.反应物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质量之比为2:163.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电解8g水可得4g氢气和4g氧气B.6g的碳与6g氧气反应生成12g二氧化碳C.8g氧气与1g氢气化合生成9g水D.6g氧气与2g碳反应生成8g二氧化碳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C.釜底抽薪﹣﹣撤除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应立即向锅里泼水B.面粉厂、加油站都应严禁烟火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7.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B.铝片溶于稀硫酸:Al+H2SO4═AlSO4+H2↑C.铜绿的形成:2Cu+O2+H2O+CO2═Cu2(OH)2CO3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Na2O2+CO2═Na2CO3+O28.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下列类推:①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达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③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⑥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题库和答案解析
初中化学物质变化题库和答案解析本文提供一系列初中化学物质变化的题目,并为每个题目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题目1: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化学变化?A. 水从液态变为冰态B. 铁器生锈C. 蜡烛燃烧D. 冰块融化解析:正确答案:C. 蜡烛燃烧解析: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释放出热和光。
题目2:将钠和氯气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了白色固体,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核反应D. 不确定解析:正确答案:B. 化学变化解析:钠和氯气经过加热反应会生成氯化钠(白色固体),此过程属于化学反应,原有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题目3:将固体硫和固体铜混合加热,产生了红棕色气体,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核反应D. 不确定解析:正确答案:B. 化学变化解析:硫和铜经过加热反应会生成硫化铜(红棕色气体),此过程属于化学反应,原有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题目4: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物理变化?A. 钨丝烧断B.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C. 雪花融化成水D. 铜红热时变黑解析:正确答案:C. 雪花融化成水解析:雪花融化成水是一种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相态发生了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题目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化学反应?A. 湿毛巾迅速蒸发B. 蛋壳被压碎C. 碘蒸气在加热时变为紫色固体D. 用手将白糖碾碎成细砂糖解析:正确答案:C. 碘蒸气在加热时变为紫色固体解析:碘蒸气在加热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紫色固体,属于化学变化。
通过以上一系列题目和答案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区分物质变化的性质。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物质的生成、能量的释放等特征,而物理变化通常只涉及物质相态的改变。
掌握这些概念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应用都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题目和答案解析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四章测试题认识化学变化-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最近火灾频发,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高层发生火灾时应立即乘坐电梯尽快撤离火灾现场B.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C.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D. 水火不相容,因此魔术“水中火球”是没有科学依据的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B. 一定条件下,CO和O2生成CO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 1g H2和1g O2完全反应后生成2g H2OD. 石灰石与适量盐酸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轻了3.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 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 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B. 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C. 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可燃物是水蒸气D. 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5.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分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原子的数目④原子的种类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 ①③④⑥B. ②③④⑥C. ①②③⑤D. ②④⑤⑥6.下列对比实验不是以探究燃烧条件为目的的是A. 图1比较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B. 图2比较A、B两处红磷的燃烧情况C. 图3比较滤纸碎片、乒乓球的燃烧情况D. 图4比较火柴燃烧的剧烈程度7.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8.已知锌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A、D中气球的浮力不计),将反应物混合后,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A. B.C. D.9.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 B. C. D.10.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回收废弃塑料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属于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A.B.C.D.2.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A.27:32:102B.27:24:43C.108:96:204D.4:3:2 3.在反应A+3B=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1gA与一定质量B恰好完全反应以后,生成2.7gD,则生成C的质量为()A.1.8g B.2.4g C.6.6g D.8.8g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可增减B.A由四个元素组成C.B和D都属于氧化物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5.已知元素化合价升高,该物质具有还原性.现有反应:2Na+H2O=2NaOH+H2↑,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是()A.Na B.H2O C.NaOH D.H26.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A.Ba2O B.Ba3O C.Ba2O2D.BaO27.航天科学技术测得,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氢气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2O3具有可燃性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C2O3属于单质D.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丙和丁都是氧化物C.丁物质中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D.反应前后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9.如图中,甲、乙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
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①、①两种途径,乙经过途径①发生一步反应可转化为甲。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有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2019年9月29日,宁波一家日用品加工企业的香水灌装车间起火,车间员工的一系列错误行为让原本很容易扑灭的小火扩散,酿成19人死亡、3人受伤的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B.香水、酒精、油等燃料着火时最好用水扑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D.发现厨房内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甲发生了氧化反应C.甲、乙两物质反应的质量比为17:32D.氮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3.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采用液氧与液氢组合推进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液氢与液氧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液氢汽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液氢与液氧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D.液氢与液氧化合生成水,元素种类和化合价都不变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以再分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改变C.该反应中,各物质的元素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D.该反应中,反应物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4:1或1:4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6.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NO、CO转化为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
该混合气体是A.C和NO2B.CO2和SO2C.CO2和O2D.N2和CO2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D.守恒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种类一定不变9.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①探究蜡烛三层火焰温度的高低B.②验证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相等C.③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④检验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B.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上出现小水珠D.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12.如图是C还原氧化铜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结论:单质碳具有氧化性,可以冶炼金属C.反应原理:2CuO+C 高温2Cu+CO2↑D.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应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13.如图是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肥料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总数增加B.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都可再分C.尿素中含有4个氢原子D.在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14.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红磷在密封锥形瓶中燃烧C.用等质量的5%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MnO215.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A.降低火柴梗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2.从2019年持续燃烧至2020年的澳大利亚山火终于熄灭了,下列有关燃烧与火灾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B.森林大火时,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C.在建筑火灾中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前进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B.反应过程中,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d三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D.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则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4.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A.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B.将气体点燃C.将一氧化碳倒出D.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5.二甲醚(C2H6O)以其无污染、易于制造的特征,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而普及.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甲醚由9个原子构成B.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8C.二甲醚属于氧化物D.二甲醚和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6.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7.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测得数据如下: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未测值为20B.反应消耗或生成的甲丙丁质量比为20: 16: 9C.乙可能是催化剂D.继续加热至完全反应,还会有9g丁生成8.三氧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
工业上制造三氧化铬的化学方程式为:X+H2SO4==== 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A.Na2CrO4B.Na2Cr2O7C.Na2Cr2O4 D.Na2CrO79.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共20g在一密闭容器内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
第4单元认识化学变化(效果检测)-2022年中考化学单元复习知识清单与效果检测(答案版)
第4单元认识化学变化效果检测1.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B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CA.进入加油站,禁止使用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干冰”灭火器扑灭C.“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D.在森林大火蔓延线路前砍伐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势3.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B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4.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DA.动植物的呼吸B.醋的酿造C.食物的腐烂D.水的蒸发6.“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C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7.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BA.水蒸气B.CO C.CH4D.CO28.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9.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C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0.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B )A .CaCl 2B .SiO 2C .H 2OD .Fe 2O 3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该反应涉及四种原子D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12.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原理示意图。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达标测试卷习题课件(含答案)
(5)导致丙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Cu与O2反应生成了CuO 使a端加重__,因此,如果有气体生成或__参与__的反应, 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6)丁同学查阅资料后知道NaOH溶液与澄清的石灰水都能吸 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于是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也不严密,他 的理由是__NaOH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__, 你认为甲应该如何改进__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__。
分子;④H2O、H2、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9∶1∶16;⑤每 36份质量的水通电分解后会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
的氧气。
(A)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6.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D ) A.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B.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X+3H2O===2H3PO4中的X为P2O5 D.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 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 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下列问题: 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 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__。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__移走可燃物__。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 提供了__充足的氧气__,使火势烧得更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D)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
盖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认识化学变化》检测题及答案(解析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B.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C. 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 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答案】 C 解析:水在灭火中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A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故B正确;室内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蔓延,故C错误;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隔离可燃物,使火熄灭,故D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2.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 可燃物B. 氧气C. 压强D.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答案】C 解析:物质燃烧时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三者缺一不可。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3.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 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D. 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D解析:红磷是可燃物,没有燃烧是因为环境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4.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 解析:可燃物的热值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A、B叙述错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也是基本不变的,C错误;由煤球制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促进煤的燃烧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5.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尼古丁D. 焦油【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 白磷自燃B. 硫燃烧C. 火药爆炸D.铁丝燃烧【答案】A解析:自燃是缓慢氧化积聚热量,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燃烧的现象,属于缓慢氧化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7.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A. 隔绝空气B. 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 隔离可燃物D. 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燃烧和灭火8.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B. 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C. 液化气、煤气泄漏着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D.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答案】A解析:室内起火时,如果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空气,致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火势更大,A不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入青菜可以灭火,原因是青菜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达不到油的着火点(也可以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了空气),B正确;液化气、煤气泄漏着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隔绝可燃物,然后再采取灭火措施,C正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进有毒气体,浓烟受热空气的作用会浮在上空,应低下身子逃生,D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9.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 ③④C.①④ D.②④【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0.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查燃气是否泄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答案】A解析:燃气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A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了灭火的作用,故B正确;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会更旺,故C正确;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故D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燃烧和灭火1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 100 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 g气体B. 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C.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D.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答案】D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对象是化学变化,而题给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化学变化。
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12.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 + 3O2 2X + 6H2O。
下列说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2)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隔绝空气(或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解析:(1)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远小于纯氧中氧气的浓度,因此硫在纯氧中燃烧剧烈。
(2)使燃烧的硫立即熄灭且不让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可将燃烧匙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让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
灭火的原理为:浸入溶液中隔绝了空气(或氧气),同时又使温度降低到硫的着火点以下。
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条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在MnO2催化下制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 + O2SO2化合反应(2)2Mg+O22MgO化合反应(3)2H2O22H2O+O2↑分解反应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1.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
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A、B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实验完毕,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请你分析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产生了沉淀,沉淀没有脱离体系,所以质量不变,而B中产生的CO2逸散到空气中,使剩余物质的质量相比原物质质量减小CaCO3+2HCl CaCl2+H2O+CO2↑难度:中等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盐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能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识回忆】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交流讨论】(1)减少污染(环保)擦干(2)氧气(或空气)【综合应用】放热2K + 2H2O2KOH+ H2↑难度:中等知识点:燃烧和灭火四、未分类(共1题)1. 高温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点燃(1)Fe3O4+ CO —— Fe+ CO2点燃(2)CH3OH+ O2—— CO2+ H2O(3)Al+ O2—— Al2O3△(4)Al+H2SO4__________________—— Al2(SO4)3 +H2↑(5)Cu2(OH)2CO3 ——CuO +H2O +CO2↑【答案】(1)Fe3O4+4CO3Fe+4CO2(2)2CH3OH+3O22CO2+ 4H2O(3)4Al+ 3O22Al2O3(4)2Al+3H2SO4Al2(SO4)3 +3H2↑(5)Cu2(OH)2CO32CuO +H2O +CO2↑五、计算题(共1题)1.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的办法如下:取用8 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105.5第2次10m第3次101.2第4次101.2(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上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4)要得到280 kg 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答案】解:(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1.2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
(3)m=5.5 -(8 -5.5)=3。
(4)设需要80% 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10056x×80%280 kgx=625 kg答:(1)8 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1.2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5%。
(3)m的数值应该为3。
(4)需要质量分数为80% 的石灰石625 kg。
解析:此题通过不断改变稀盐酸的质量,观察剩余固体的质量来判断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样品中CaCO3何时完全反应。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第3次加入10 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说明剩余的1.2 g 固体不与稀盐酸反应,应为杂质。
然后,用8 g石灰石样品质量-杂质质量=CaCO3质量,再除以样品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3)问也可从题意得出正解,即第1次加入10 g稀盐酸时固体减少的质量应和第2次一样,所以第2次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3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