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 (5)

合集下载

中日关系历史复习课件

中日关系历史复习课件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5.【2019江西中考】下面年代尺中的“①”处,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
B.第26届联大

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 C 1971 1972 1979
6.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同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会谈时指出:”中日两 国有这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 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 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 好合作的新道路.”
顶峰
僧人赴日本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 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原因: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加重; 通过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
19
世 纪 时间: 1868年 明 治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维 新 影响 :使日本逐步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摆
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
割台湾”。这首诗写于C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2019江苏苏州中考】“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
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 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
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了 《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然而 ,中日关系发展很不顺利, 你能说出阻碍中日之间关系发展的事件吗?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2019 年起先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参拜靖国神社, 篡改历史教科书等事 件说明什么?

中日关系史 PPT课件 课件 通用

中日关系史 PPT课件 课件 通用

②日本统治集团制定“大陆政策”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④清政府实行“避战求和”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
3、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
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积极组织民众抗战
C.进行了积极抵抗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基础问题 探究 例1
结合唐代 史实分析古代
——《近代中日关系的特征》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9世 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期间日本不断 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原因。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9世 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期间日本不断 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原因。
日本 日本地理条件
中国
军国主义特征
落后 妥协
默许

国际社会 纵容

建 大社 大会 加的 强过 了渡 中。 国同日本的
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
相互了解和友谊。
结合唐代史实分析古代中日两国 友好交往对两国各产生的影响。
日本
1、友好交往的影响是相互的。
2、但主要是中国文化对日本 中国 的影响。

结论
基础问题 探究 例2
“从1894年到1945年这52年内,日本在 华军事行动共计10次,前后共历时35年。 换句话说,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 半个世纪期间,30多个年头是日本以武 力反对中国。 ”
1、唐朝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 献的人物是:
A.义净和玄奘
BB.吉备真备和鉴真
C.吉备真备和玄奘 D.义净和鉴真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就有
密切的交往;但在近代日本却成为侵华的 主要国家。回答1-3题。
2、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

中考历史:中日关系教学课件ppt

中考历史:中日关系教学课件ppt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第三,部分民众相互厌恶的情绪化倾向 升温。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如台湾 问题、钓鱼岛主权及海域争端)相互“火上浇 油”,导致两国部分民众之间相互反感的情绪 化倾向有所增强,甚至进而导致两国政府在一 定程度上被部分民众和舆论的情绪化与“强硬 论”束缚了手脚,缩小了从战略高度进行理性 的政策选择的空间。 由于相互认为对方的民 间情绪化倾向是否与政府及其政策有联系,也 导致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程度下降。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近段时间以 来,日本首相安 倍在慰安妇问题 上说法一日三变, 反复无常,引起 亚洲国家的强烈 抗议,也沦为国 际社会的笑柄。
3,遗留化学武器
1997年,中日两国作为缔约国同时加入了联合国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根据规定,日本遗弃在中国的 化学武器,必须在10年内,即2007年4月前彻底销毁。最 后期限已近,但整个销毁过程却进展缓慢,迄今为止, 没有一枚被发现并临时存放的化武被销毁。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中日关系PPT

中日关系PPT

“从隋朝到唐 朝初期,日本对华 遣使时多为政治目 的,而且带着一种 骄傲态度,甚至是 傲慢。”
------北京大学中国 古代史研究中心教 授王小甫
日本遣唐使纪念碑
遣唐使
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 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 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 修好,从制造、建筑到典章 制度,全面向中国学习。自 舒明天皇2年(公元630年)至 宽乎6年(公元894年)间,共 任命遣唐使19次,其中成行 并到达长安的有13次。
风俗习惯上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七乞巧节,重阳节 登高都是从唐朝传入。
----选自旧版《历史》教科书
二、明清时期的倭寇问题
倭寇一般指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
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 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 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 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所以被统称为“倭 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 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逐 渐减少。
致力于和 平与发展的 友好合作伙 伴关系!
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签署
2006“破冰之旅”
2007“迎春之旅”
2007融冰之旅
2008暖春之旅
1978邓小平出访日本
2008胡锦涛出访日本
胡锦涛抵达日本开始国事访问
2008年5月6日 中国国家主席 胡锦涛,当地时 间六日下午约一 点四十分,乘专 机抵达日本东京 羽田机场,开始 对日本进行为期 五天的国事访问
日本天皇明仁在皇宫内广场为胡锦涛访问日本举 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 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 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 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 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 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 人民永享太平”。

近代史(中日关系)

近代史(中日关系)

六、 明治维新及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
❖ 1874年签订《北京专条》 ❖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日辽《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 1915年 逼迫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 ……
古代的中日关系史
0808401
发展历程
❖ 一、 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 二、 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本,中
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 ❖ 三、 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大举学
习中国文化。 ❖ 四、 日本与宋关系的正常化和抗元斗争 ❖ 五、 倭寇、勘和贸易和复杂的日明关系 ❖ 六、 明治维新及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
三、 隋唐盛世,日本屡派“遣唐使” 大举学习中国文化。
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銘 日本遣唐使所乘船
鉴真准备东渡
鉴真抵达日本后受到欢迎
拜日 。本
官 员 纷 纷
前 往 东
大 寺 礼
纷唐 纷招 前提 来寺 请建 益成
后 日 本
各 地 僧 俗
四、 日本与宋关系的正常化和抗元斗 争
五、 倭寇、勘和贸易和复杂的日明关 系
一、 汉魏时期——中日关系萌芽
中国铜镜细节图
日本铜镜细节图
二、 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统一日 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
大和国在五倭王时代势力强盛,与 中国保持朝贡关系不仅满足自己需要, 而且能借此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中 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 为后来飞鸟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高三历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课件

高三历史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课件

二问答题:
1.近几年,中日之间一方面围绕日 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历史教 科书、钓鱼岛等问题矛盾不断; 另一方面,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迅 速,2004年中日贸易额突破1500 亿元。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怎 样正确处理中日关系。
2.从以下图片中提取信息,运用你所掌握 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明辨是非,昭示事实真相。
二、影响中日关系的五大问题
1.教科书问题。 2.靖国神社问题。 3.钓鱼岛问题。 4.东海石油问题。
5.日本销毁在华遗弃化学武器的问题。
三、日本否认侵略的综合原因
1.历史原因:在二战胜利后,美国单独占 领日本。美国为把日本建成东亚地区的 基地,对于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并 保留了天皇制。这是日本法西斯没有受 到彻底的惩罚。 2.社会根源: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 使日本民族有一种危机感,这促使它走上一 种狭隘的民族主义道路。
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中日关系实 现正常化。
5.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1972——现在
• 1978年中日两国外长在北京签订了《中
日和平友好条约》 • 1998年签订了《中日联合宣言》 • 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活动猖獗,妄 图重温军国主义的旧梦,公然否定侵华战 争,否定南京大屠杀,日本政要频繁参拜 “靖国神社”,并通过了刻意淡化侵略历 史的教科书。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 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宋元时期
(1)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 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 南亚各地。日本来南宋的商船,每年多 达四五十艘。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 到日本。辽与日本也有贸易关系。 (2)元朝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 海船可直通日本,与日本的贸易密切。 日本从中国招聘雕印工匠,来发展日本 的印刷业下史实最能说明中日两国在古代经贸往来 十分频繁的是: C A、东汉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B、汉代时,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入日本 C、日本出土唐币“开元通宝” D、南宋时,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

中日关系解读.ppt

中日关系解读.ppt
34
东海问题
东海大陆架位于中、日、韩三国之间,是中国大 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 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近年来,我国 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7个油气田。 东海地区资源丰富,东海油田蕴含石油250亿吨,可供 中国用80年,天然气8兆4000亿立方公尺,储量巨大, 被中国视为“国家兴亡的重要战略资源”。能源自给 率只有4%的日本也将其视为兵家必争之地,图谋将东 海地区囊括在自己的版图里,以取得国家能源战略的 先机,这就注定了中日联合开发东海的谈判难度。
韩国民众5日在日本驻韩使馆 前示威,抗议日本声称对独岛 拥有主权,修改历史教科书美 化日本侵略史。图为一名韩国 退伍老兵欲在日本使馆前自杀。
25
游行示威
26
历史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涉及我 民族感情。从日本国内情况看,历史问题 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景,短期内难以 根本解决。日本对侵华历史的认识也不可 能像德国对邻国那样彻底和明确。我们不 能忘记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历史, 必须始终坚持原则。我们的出发点是积极 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史为 鉴、面向未来”,是为了努力实现中日两 国人民世代友好的伟大目标。
南京大屠杀 樱花
日本电器 侵华日军 靖国神社
2005 2006 2007
仍然是历史印记和经济文化符号混杂,微妙的变 化在于经济文化符号排位略有前移
41
中日关系的前景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很乐观
比较乐观
比较悲观
很悲观
05' 06' 07'
对中日关系的未来乐观的人超过悲观的人
42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5)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5)

中日关系史课件整理(5)第三章中日友好交往的第一次高潮——隋、唐时期一、圣德太子与遣隋使□圣德太子:日本古代的政治家、外交家。

593年被推古天皇立为太子,行摄政。

在职期间,制订“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初步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原则。

对外,则派出遣隋使和留学生、学向僧,努力吸取中国文化。

笃信佛教,修建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并著有《三经义疏》。

(一)向隋遣使的目的自隋文帝时代起延长至炀帝时代的多次对高句丽的战事,强烈冲击着与朝鲜半岛南部关系密切的倭王政权,促使大和国家的执政者改变前几代倭王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做法。

(1)学习隋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与方法,以巩固大和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度,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统治。

※王权加强和豪族反王权;苏我氏。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在倭皇迎接抵达都城的隋使裴世清的欢迎词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冀闻大国惟新之化。

”(2)与隋朝建交,可对新罗施加压力,以挽回大和国家6世纪末以来在朝鲜半岛上军事失败的局面。

※加罗(任那日本府)(3)向隋朝学习佛教文化,可使国民做到扬善去恶;国家则会恶去刑息,实现太平。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438年开始)、北周武帝灭佛(574年开始)、唐武宗灭佛(841-846年)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

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

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

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二)圣德太子向隋四次遣使据中日史籍《隋书》、《日本书纪》记载,自公元600年至614年间,日本曾四次派使节到隋朝。

其间,隋朝使节去日本一次。

1、第一次遣隋使第一次遣隋使是在圣德太子第一次征讨新罗中派出的,时当推古天皇八年(隋开皇二十年,即600年)。

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课件__中日关系24页PPT

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课件__中日关系24页PPT

C、朝鲜战争爆发
D、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
(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 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 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 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 (2)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责任的? (3)针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行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要认识到,中日两国只有正确地认识历史问题,两国 才能友好相处;我们要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扼 制国际反华势力。
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互理解尊重,以开放的 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维护世界 和平。
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的三原则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历史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课件__中日关 系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一群身穿二战时日本军服的右翼分子拿着一面破烂的 日本军旗为军国主义招魂
(1)七七事变; (2)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咎于中国,
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
(3)要正视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日关系PPT(2013)

中日关系PPT(2013)

中日关系
总之,从秦汉时代到中国败于鸦片 战争以前,除了元朝侵扰日本那段时间 以外,中日之间的来往日益增多,中国 是日本一个非同寻常的邻国。中华文明 成为日本人汲取智慧和养分的重要源泉。
中日关系
二、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近代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日关系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 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 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并进一步扩军备战,开始成为 远东的主要战争策源地。而日本的崛起又改变了远东地区 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列强在远东的角逐日趋激 烈,预示着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时代的到来。
福田康夫访华----迎春之旅
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正 式访问。中日领导人就中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 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一致同意推动中日关系发展到新 阶段,对于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日关系
胡锦涛主席访日----暖春之旅
2008年5月6日,胡锦涛主席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 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后再次访日,与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签 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2年日本大选结果表明,日本 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发展,日本政坛格 局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三分之二以上席位
民主党再度沦为在野党
自民党获得执政地位
2013年日本参议院选举
日本维新会成为 最大的右翼政党
1、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
中日关系
(二)2011年面临灾难的关系缓解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的强烈 地震,引发大规模的海啸,导致福岛的核 电站发生核泄漏,成为日本历史上最严重 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对此迅速以多方式 表达提供援助的善意。中日关系紧张程度 有所缓解 ,基本恢复常态。

高三历史中国史专题复习之中日关系热点整理课件

高三历史中国史专题复习之中日关系热点整理课件
m
• 4、 思想文化上:
• 全面侵华期间,日本在沦陷区推行愚民 同化政策,企图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 民族意识反抗意志,实现同化政策。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中日 关系
• 现代史上的中日关系经历了两个时期 • 1、冷战对立时期(1949-1972年)。 • 此时中日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
• 原因是中国政府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一切特权,对日本在华财产采取一 律没收的政策。日本则坚持与中国人民 为敌的态度,加入美国的对华包围圈, 拒不承认新中国。
抗 概况:台州战役,1565年基本肃清沿海倭寇 倭
有利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和 评价: 社会经济的发展,戚是民族英雄
戚继光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戚继光治军严谨,军队纪律严明。
3、其他抗倭将领的支持
m
• 1、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日本侵 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 •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 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1904-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的战 争,实质上也属于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 一 八”事变,并逐步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和平居民进行野 蛮的大屠杀,如旅顺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南京大 屠杀。
m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日本首相Hale Waihona Puke 倍晋三中日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友好交往时期:西汉~宋元时期 特征:中日交往日益密切,日本全面向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 化在各方面对日产生深远影响 对抗和友好并存时期:明后期~清朝晚期 特征:明后期倭患严重,中国人民抗倭,肃清其势力;清朝晚 期,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日本侵华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特征:日本大举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日斗争

中日发展关系PPT幻灯片课件

中日发展关系PPT幻灯片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
1
目录
一 、 中日关系历史回顾 二 、 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三 、 理性认识当前中日关系 四、中日关系发展的前景
2
壹 近代中日关系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到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 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 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3.5
歧,在特殊问题上甚至还
可2以.8 采取“搁置争议”的
2
态度。
另一方面,也要作好自身的军事准
备,以应付我大陆地区的“周边事
态”。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让步,但
在策略问题上一定要根据国家利益灵活
应对。
19
肆 中日关系未来展望
1、双边经济互惠 (1)以“互利”为特征的经济利 益; (2)双方所在的地区合作利益; (3)非物质形态的共同利益等方 面。
22
谢 谢观赏 23
2006年10月8日,国家
4.3
4.5 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
3.5
倍晋三。安倍为
第一个出访的对象国,
踏上了中国的领土和中
国的领导人进行会晤 ,
对两国关系转变具有重
要作用。
7
应日本政府邀请,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对日本 进行了正式访问。访日期间, 温家宝总理与安倍晋三内阁总 理大臣举行了会谈,还会见明 仁天皇,在日本国会发表演 讲,并与日本各界人士进行广 泛接触。
17
2、就历史认识问题本身来说,它显然不可能在 两国隔绝的状态下获得解决,而只有通过两国间 不断交流与对话、通过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与深 入,才能使历史认识问题不仅在领导人的表态 上,而且在两国广大人民的心里真正得到解决。

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 共83页PPT资料

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 共83页PPT资料
(2)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 一座活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3、气候
(1)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北部属温带季风 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具海洋性特征。因四周环海,受海 洋影响大,降水丰富。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区相 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
4、资源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 林、水力资源丰富。
福建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出兵最多 和索取赔款最多的国家
《辛丑条约》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根据《朴茨茅斯 和约》占领了辽东半岛,建立一整套殖民机构
忆一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整个东 北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 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允设厂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的“租借地” 和“势力范围”
国家 德国 沙俄 英国 法国 日本
租借地 胶州湾
旅顺、大连 新界、威海卫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长 城 以北 长江流域 广东、广西、云南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日军的滔天罪行
暴行之一战争:刀使劈人—屠变—杀成中砍“国杀魔百训杀鬼姓人练”比赛
南京南大屠京杀大期屠间杀,中日被军杀目黑害辎的重儿兵童联队
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
下关京江下关边长的江尸边体尸体堆积的场面
日军惨杀的妇女
被残杀的男女村民的头颅
潘家峪惨案
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少尉向井、野田在南京紫

九年级历史中日关系(PPT)5-4

九年级历史中日关系(PPT)5-4
《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
草丛中的虫子,如蟋蟀等。②以花草和昆虫为题材的中国画。 【草创】动开始创办或创立:~时期。 【草苁蓉】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寄生在桦木类植物的 根上。茎肉质,紫褐色,叶子鳞片状,黄褐色,花紫色。全草入。 【草丛】名聚生在一起的很多的草。 【草底儿】〈口〉名草稿:作文先要打个~。 【草 地】名①长野草或铺草皮的地方。②泛指主;失联车 / 失联车; 要生长草本植物的大片土地,包括草原、草甸子等。 【草 甸子】?〈方〉名长满野草的低湿地:前面是一大片~。 【草垫子】?名用稻草、蒲草等编的垫子。 【草稿】(~儿)名初步写出的文稿、画出的画稿等: 打~。 【草荒】名①农田因缺乏管理,杂草丛生,妨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叫草荒。②牧草减产,引起饲料缺乏的状况。 【草灰】ī形灰黄的颜色:~的大衣。 【草鸡】ī①名指地方土种鸡。②〈方〉名母鸡。③〈方〉形比喻软弱或胆小畏缩。 【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杀人民。 【草荐】名铺 床用的草垫子。 【草芥】〈书〉名比喻最微小的、无价值的东西(芥:小草):视富贵如~。 【草寇】名旧指出没山林的强盗。 【草料】名喂牲口的饲料。 【草履虫】ǚ名原生动物,形状像草鞋底,靠身体周围的纤毛运动。生活在淡水中,吃细菌、水藻等。 【草绿】ǜ形绿而略黄的颜色。 【草码】名苏州码子。 【草莽】名①〈书〉草丛。②旧指民间。 【草帽】(~儿)名用麦秆等编成的帽子,夏天用来遮阳光。 【草帽缏】(~儿)名用麦秆一类东西编成的扁平的 带子,是做草帽、提篮、扇子等的材料。也作草帽辫。 【草帽辫】同“草帽缏”。 【草莓】名①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有匍匐茎,叶子椭圆形,花白色。 花托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可以吃。②这种植物的花托和种子。 【草昧】〈书〉形未开化;蒙昧。 【草棉】名棉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 叶子掌状分裂,花黄色,纤维细而短,产量低。 【草民】名平民(含卑贱意)。 【草木灰】ī名草、木、树叶等燃烧后的灰,含钾很多,是一种常用的肥料。 【草木皆兵】ī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进抵淝水流域,登寿春城瞭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远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当成晋军,感到惊惧。后来用“草 木皆兵”形容惊慌时疑神疑鬼。 【草拟】动起草;初步设计:~文件|~本地区发展的远景规划。 【草皮】名连带薄薄的一层泥土铲下来的草,用来铺成草 坪,美化环境,或铺在堤岸表面,防止冲刷。 【草坪】名平坦的草地。 【草签】名草标儿。 【草签】动缔约双方在条约、协议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日友好交往的第一次高潮——隋、唐时期一、圣德太子与遣隋使□圣德太子:日本古代的政治家、外交家。

593年被推古天皇立为太子,行摄政。

在职期间,制订“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初步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的原则。

对外,则派出遣隋使和留学生、学向僧,努力吸取中国文化。

笃信佛教,修建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并著有《三经义疏》。

(一)向隋遣使的目的自隋文帝时代起延长至炀帝时代的多次对高句丽的战事,强烈冲击着与朝鲜半岛南部关系密切的倭王政权,促使大和国家的执政者改变前几代倭王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做法。

(1)学习隋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与方法,以巩固大和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度,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统治。

※王权加强和豪族反王权;苏我氏。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在倭皇迎接抵达都城的隋使裴世清的欢迎词中,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冀闻大国惟新之化。

”(2)与隋朝建交,可对新罗施加压力,以挽回大和国家6世纪末以来在朝鲜半岛上军事失败的局面。

※加罗(任那日本府)(3)向隋朝学习佛教文化,可使国民做到扬善去恶;国家则会恶去刑息,实现太平。

※“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438年开始)、北周武帝灭佛(574年开始)、唐武宗灭佛(841-846年)这三次事件的合称。

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

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

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

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

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二)圣德太子向隋四次遣使据中日史籍《隋书》、《日本书纪》记载,自公元600年至614年间,日本曾四次派使节到隋朝。

其间,隋朝使节去日本一次。

1、第一次遣隋使第一次遣隋使是在圣德太子第一次征讨新罗中派出的,时当推古天皇八年(隋开皇二十年,即600年)。

《隋书·东夷传·倭国》说:“开皇二十年,倭王姓阿每,字多利思比孤,号阿辈鸡弥,遣使诣阙。

”《北史·倭国传》也有同样记载。

但这次遣隋使的情况,日本史书《日本书纪》上却没有记载。

当时隋王朝已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国富兵强。

《隋书·高祖纪》载,这一年突阙、高丽、契丹等东方诸国多人来隋朝贡。

据此情况,日本遣隋使来华当属可信。

2、第二次遣隋使在第一次遣隋使来华七年之后,即隋炀帝的大业三年(607年),日本派出了第二次遣隋使。

出发于该年农历七月秋,翌年四月返日。

《隋书·东夷传·倭国》上记道:“大业三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贺。

”《日本书纪·推古天皇纪》上也说:“(推古天皇)十五年秋戊中之朔庚戌,大礼小野臣妹子遣于大隋,以鞍作福利为通事(翻译)。

”此时,隋炀帝力图扬威远藩,派遣使臣去招抚诸国,一时来隋朝贡者达三十余国。

小野妹子等适于此时抵隋都洛阳。

《隋书·东夷传》上记述此次与遣隋使同来了不少学问僧。

“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有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不料,这次遣隋使呈递的国书却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就是“国书事件”。

小野妹子呈递的国书是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为首句,作为问候语。

炀帝览后不悦,以为一个东夷小国,竟敢与隋分庭抗礼,而且措辞不逊,用词僭越。

于是,对负责外事接待的鸿胪寺卿交待:“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让下面的人替他挡驾。

不过,后经日使再三解释,以日本人粗学汉字,不善文章辞令,不但得到炀帝的谅解,且“犹怪其意气高远,遣裴世清等十三人”为答礼使,取道朝鲜半岛西南的百济回访日本,以示泱泱大国的恢宏气度。

今天看来,炀帝这一容忍大度的措置,对后来中日友好关系的长期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

608年农历四月,隋的答礼使裴世清等人到达筑紫(今北九州)时,圣德太子马上派人前往迎接;又命在难波(今大阪)建造迎宾馆。

六月十五日,隋使一行抵难波,即日,由餝船(“餝”意为银饰,“餝船”当系为银之船)三十五艘迎人新宾馆。

五十天之后,于八月三日进入日都。

天皇派人设仪仗、鸣鼓角迎接。

八月十二日入朝,圣德太子和诸王大臣出宫迎接。

一个月后,裴世清以“朝命既达,请即戒涂”,提出回国。

九月十一日,自难波启程回国之际,日朝廷第二次任命小野妹子为大使、吉士雄成为小使(即副使)、鞍作福利为通事,以及留学生、留学僧各四名,陪送隋使回国。

是为第三次遣隋使。

3、第三次遣隋使第三次遣使既是出于外交礼节上的考虑,更重要的目的则在于派遣留学生、学问僧赴隋留学,汲取先进文明,特别是引进佛法。

这次也是以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因此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日使小野妹子翌年(609年)九月返日,而八名留学生、留学僧在华时间,少则十几年,多则三十余年,直到唐高祖甚至唐太宗贞观时才回国。

(第三次遣隋使所带的八名成员,其姓氏全部清楚。

其中留学生是“倭汉直福因(留学16年)、奈罗语译惠明(不详)”、高向汉人玄理(留学33年)、新汉人大国(不详)”四人,留学僧是“新汉人旻(25年)、南渊汉人请安(32年)、志贺汉人惠隐(32年)、新汉人广齐(16年)”四个)4、第四次遣隋使第四次遣隋使于推古天皇二十三年(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六月出发,以犬上御田耜、矢田部造为正副使。

犬上御田耜等翌年七月,偕同百济使者回国。

这次遣隋使只见于《日本书纪》,但语焉不详,而《隋书》则付诸阙如。

此次随来的留学生、留学僧有惠光、惠日、灵光、胜鸟养、惠云等。

不久,爆发了隋未农民大起义,隋炀帝客死江都(今扬州),618年隋亡。

而日本方面,负责派遣隋使的圣德太子也在三年后的推古天皇二十九年(621年)死去(一说622年)。

从此,开始进入了下一个“遣唐使”时代——古代中日交流大放异彩时代。

□遣隋使:日本派往中国隋朝的政府使节。

据《隋书》、《日本书纪》等史书记载,自公元600年至614年间,日本曾四次派使节到隋朝。

第二次607年、第三次608年的使节为小野妹子,第四次614年的使节为犬上御田锹。

据说第二、三次遣隋使呈递的国书是按与隋对等的格式书写的,曾触怒了隋炀帝。

第三次以后有高向玄理、南渊请安等留学生和学向僧随行,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回国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和大化革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遣隋使为遣唐使的先驱。

(三)“倭国”改称“日本”问题1、国号更改的时间(1)公元648年至703年之间。

《旧唐书》中“倭国”、“日本”二传并立。

前者记述648年之前事,后者记述703年之后事。

(2)公元670年。

《新唐书·日本传》则明显地交代了此事的年代起点: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 遣使贺平高丽。

后稍习夏音, 恶‘倭’名, 更号‘日本’。

使者自言: ‘国近日所出, 以为名’。

”此外, 《古今图书集成》曾就《唐书·高宗本纪》未载之事作过特别补录: “咸亨元年, 倭人始更号‘日本’, 遣使贺平高丽。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 日本的正史也有与之相应的历史记载: “ (八年己巳) 是岁, 遣小锦中河内直鲸等使于大唐。

”此事双方所记存在一年的时间差异, 盖因日方所载为使团出发年份, 而中方记的则是使团到达唐都长安的年份, 故而无碍。

咸亨元年为日本天智天皇九年, 亦即公元670 年。

《新唐书》的记载虽有带有一个“稍”字, 但其前提是“咸亨元年, 遣使贺平高丽”, 故当年就将国名改为“日本”是可信的。

据此, “日本”这一国名是从公元670年开始启用的。

○覃启勋:《日本国名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2 期(总第241 期)。

(3)712年至720年之间。

汪向荣在《中日关系文献论考》第121页谈到:712年成书的《古事记》仍称己国为“倭”;720年成书的《日本书纪》已称己国为“日本”。

(4)720年.《日本书纪》上首次出现“日本”字样,是该年确立日本国号的最有力证据。

(盛邦和:《透视日本人》,文汇出版社1997年,19-21页。

)2、更改国号的原因:□从《旧唐书·日本国传》和《新唐书·日本传》等典籍中可找出三条原因。

《旧唐书·倭国·日本国传》写道:“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

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

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

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

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

”《新唐书·日本传》也有同样的记载:“日本,古倭奴也。

…后稍习夏音,因恶倭名,更号日本。

使者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

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北宋时编撰的《唐会要》云:“则天时自言,其国近日所出,故号日本国,盖恶其名不雅而改之。

”□第四条原因:(703年到中国的第七次遣唐使栗田真人已自称是日本国的使者)663年的白村江之战,严重损害了倭人在中国王朝心目中的形象,引起了中国王朝对倭人的怀疑。

故白村江之战后。

倭人决定放弃“倭国”国号而采用“日本”国号。

因更改国号存在难言的动机,故不好向中国方面解释。

(沈仁安:《日本起源考》,昆仑出版社2000年,370页。

)(四)日本国统治者自称“天皇”的时间1、圣德太子摄政时期(593-622年)《日本书纪》推古天皇16年(608年)条:“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王晓秋、大庭修:《中日文化交流大系·历史卷》赞成此说:在公元6、7世纪的继体、钦明、用明及推古朝倭王的称号中,相继出现了“治天下⋯⋯大公王”、“治天下天皇”和“治天下大王天皇”等字样。

这说明倭王的称号是由“王”到“大王”再至“大王天皇”不断发展的。

2、670年之后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天武天皇继承了兄长天智天皇皇位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建立起了律令制国家,故而把自己由大王提升为唯我独尊的皇帝,则在情理之中。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唐王朝,唐高宗上元二年(674年),即日本天武天皇三年,唐王朝尊高宗为“天皇”,尊皇后武后为“天后”。

中国出现了这一显赫的尊号,日本统治阶级在吸收、引进中国文化的同时,大有可能受到影响而以此为范例,也使用“天皇”一词。

(五)隋日交往中的“国书”问题 1、事情的原委所谓“国书事件”, 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 在这一年, 日本的推古朝派出了以小野妹子为首的第二次遣隋使到达洛阳, 向隋炀帝献上了以“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为开头语的国书。

炀帝阅后十分生气。

608年,小野妹子和裴世清一起抵达日本后,先行晋京(飞鸟, 今奈良县) , 上奏云: 隋帝回致日皇的国书, 途经百济时被人掠走, 故无以呈递。

8 月12 日, 推古天皇在皇宫举行了隆重的接见裴世清仪式。

裴世清献上了隋炀帝给日本的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