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二年级 数学下册《认识角(初步认识角)》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初步认识角)》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编写说明

在本节内容中,学生将第一次接触角的概念。角作为一个抽象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生活中的墙角、桌角不尽相同,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平面上的角。教科书在主情境中首先呈现了三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剪刀、钟表、红领巾。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钟面上的两根指针及红领巾的两边都可以组成“角”,教科书特意在三个物品上用红线描出了角的图形,并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角,这个过程是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是直观认识角的活动之一。之后,教科书又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自由”画角,第二个问题认识角的顶点和边,第三个问题在图形中辨认角,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加强对角的认识。“试一试”则借助操作活动,直观体会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的特征。

•画一画。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体会,教科书安排了画一画的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正式学习向角的技能,它是在学生初步有了角的概念后,借助“自由”画角活动进一步体会角的组成,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位置和张口方向可以不同。

•认一认。

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写法和读法。

•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通过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再一次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其中在桥洞图中,曲边与底部相交的地方形成的不是角,教科书呈现这个反例的目的是更好地衬托“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特点。

试一试

•剪下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大的画“√”。

因为在第二学段,还要再次认识角,所以本单元教科书只强调用直观操作的方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教科书通过直观操作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种方法在本单元后续通过直角认识锐角或钝角也将用到,而且在第二学段角的度量也会再次使用。本题

是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然后做比较,张口大的角就大。

•如图,比较两个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借助比较大小三角板对应角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角的引入部分,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情境图,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比划、用红线描出角,然后让学生观察智慧老人冒泡中抽象的角,并介绍这些都是角,帮助学生体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更好地直观认识角。

(2)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举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比划出角,如果有学生错误地把“角落”或课桌的一个顶角当作平面的角,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教科书上由剪刀等抽象出的角。

•画一画。

可以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角,画完后互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学生画角时,教师要注意课堂巡视,如果有学生画得不对,如顶点处有交叉的现象,要及时予以纠正。

•认一认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看教科书认一认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习怎么读,怎么写。

(2)在自己画的角上,标一标角的标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在下面的图中各找出三个角,标一标。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观察图例,学习怎样在图形中标出角。

(2)鼓励学生自己标出各个图形中的角。在五角形图中,学生只要标出三个角即可,如果学生还能标出其他角,应加以鼓励。在桥洞图上,如果有学生把曲边与底部相交的地方也标为角,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角的概念来判断对错。

试一试

•剪下附页3中图1的两个角,比一比,大的画“√”。

可以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讨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例如,角的大小区别比较明显时,可以直接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角的大小区别不明显时,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通过观察另一条边是落在图内还是图外,来分辨角的大

小。

如果第二个角的另一条边落在图内,则说明它比第一个角小;如果第二个角的另一条边落在图外,则说明它比第一个角大。也可以说哪个角的张口大,哪个角就大。如有条件,也可以通过PPT课件的演示,增加这个活动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如图,比较两个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两个学生一组,先用大小三角板做一做,比一比。如果学生不方便买到大小不同的三角板,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纸板自制大的三角板。

(2)在动手操作后,充分发表意见说说比较后的发现:尽管两个三角板的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板的三个对应角分别相等,从而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但是对于“你发现了什么”的讨论,特别是关于两个角大小相等的认识,建议仅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做具体要求。在二年级这个阶段重点还是引导学生理解从角的“张口”,而非从角的“占地”角度来辨认角的大小,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需要提示的是,由于三角板的三条边是有宽度的,有的学生可能会受到三角板内外两组角等因素的干扰,而不能聚焦对“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而与边长无关”的问题。所以,比较时,要注意让学生先从两个三角板上摸一摸要比较的两个角的边线,以便明白要比的是哪两个角。有的教师还引导学生把所比较的角描下来,以便在操作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地观察到“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而与边长无关”的事实。

练一练

“练一练”一共6道题。第1,2题是配合第1课时内容的练习,第3题是配合第2课时“试一试”内容的练习,第4~6题可作为两节课的综合练习。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结合画角的操作过程,巩固对角的认识。第2是生结合辨认活动,巩固对角的认识。

第3题结合做活动角的过程,鼓励学生再次经历直观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大小与“张口”有关的道理。

第4题鼓励学生在图形中进一步认识角,第5题是在“图形与几何”单元穿插的计算题目。验算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有一个熟练的过程。教科书不建议集中做大量的练习,但是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行分散的练习,这样的安排既不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又利于学生逐渐掌握验算的方法。基于这样的想法,教科书在本册随后的课节中都做了相同的安排。第6题是拓展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结合操作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