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对策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得到了保护,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但是,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法规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保护其独特性和原真性,而要保护它们必须有良好的法规和意识。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

同时,政府和社会大众应该引导大众抵制文化侵蚀,加强文化自信。

2.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还要传承,只有传承,它们的原真性才能被认知和参与。

例如,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可以在保护的同时开展手工艺培训课程和展示活动,传承这些技能,使当地手工艺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3.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的投入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作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体现,增强其保护意识和重要性,必须加大保护和宣传的投入。

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义演等,来向社会公开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文化旅游开发对策1.制定合理的文化旅游开发规划文化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要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自然景观等来确定其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同时,要合理安排游客的游览时间和空间,避免文化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2.注重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文化旅游开发应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吸引游客的核心元素,让游客更多的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

例如,可以开展节日文化活动、民俗游览、特色美食品尝等活动,让游客感知文化的内涵、流传和传承。

3.重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文化旅游开发应该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整合文化产业和旅游开发,将文化作为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活力的源泉和支撑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好的发展保障。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摘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特色的象征,但目前我国这些文化遗产仍存在着保护不周到,开发过度等问题。

本文试着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意义纵观中国所有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它们无疑都一个共同的特色——具有中华名族伟大的民族特色、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就陆续有一些遗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如:长城、故宫、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北京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等等。

就如长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秦、赵、燕三国为了抵御匈奴长期的进犯和东胡的南掠而开始北修长城,由此可以,长城最早是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来的,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而现今的长城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而故宫,又名紫禁城,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是无可比拟的古代建筑的伟大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早在公元1406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并下令开始筑建北京宫殿,直到1420年基本竣工。

明清宫廷在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包括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活动后,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才开始恢复原本的面貌并重新开放。

到了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到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则是中国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既是一笔财富,又是一大奇迹。

在古代历史上,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死后的殉葬品,而这批殉葬品,简直可以用奢华来形容。

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表情丰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气,矫健的身躯和厚实的盔甲给人一种气宇轩昂的感觉,它们完美地代表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策略建议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策略建议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策略建议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具有全球性价值和意义的文化遗产,并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文化遗产。

目前全球共有1121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展现了人类智慧的闪光点。

在保护遗产的同时,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遗产,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和收益呢?下面提出一些策略建议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加强保护遗产和避免过度开发保护遗产是当务之急。

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多种风险,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

为了保护遗产,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如维修、加固、加强保护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尊重遗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应对遗产进行删改和篡改,保持原始状态,维护遗产的纯洁性和整体性。

二、提高游客素质,加强文化教育游客是文化遗产的重要利益攸关者。

提高游客的素质是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关键。

游客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损坏、污染遗产,不乱丢垃圾等。

同时,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提高游客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美妙和价值,还可以通过文化教育活动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形成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的正循环。

三、推动文化遗产开发向深度和多元方向推动文化遗产开发向深度和多元方向是一个必要的趋势。

深度开发指通过增加旅游文化的诸多元素,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心的服务,从而创造出更加深入人心的文化旅游产品。

多元开发指多渠道、多方向地开发文化遗产的市场,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并创造多渠道经济效益。

除了传统的旅游文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数字化等)来开辟新的旅游模式,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四、注重公共参与和合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既需要专业知识,又需要公众参与的工作。

建立和完善各类组织的参与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等的合作共赢,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目的。

同时,还需要注重民主和透明,充分听取相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方的情感认同和理念协调,实现共同思考、科学决策。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谈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与原真性摘要: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我国对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遗产类型、遗产保护案例和旅游原真性四个方面。

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原真性;完整性;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是世界遗产申报、遗产价值评估、遗产保护和环境整治的直接依据.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

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1国内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措施1.1国际文件中的“原真性”原则“原真性”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威尼斯宪章》中,这一宪章主要针对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

自《威尼斯宪章》诞生和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发祥至今,原真性和完整性一直是文物古迹保护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本内容。

2008年,《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宪章》肯定了原真性保护在文化遗产地解说与展示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沟通历史构造与文化价值的意义,保护遗产地价值免受强行引入的解说,尊重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

”1.2国际文件中的“完整性”原则“完整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词根,表示尚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初状态。

《操作指南》对自然遗产的完整性有如下的界定:应包括其自然关系中所有或大部分重要的相关独立元素;应拥有足够的规模,并包含必要的成分,以展示其所具备的、对于长期保存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言十分重要的过程;应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并包括对维持景点美景至关重要的区域;应包括代表该生物地区最大限度的多样性特点的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态系统。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世界遗产是指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确定的具有文化、自然或文化与自然双重价值的地点和遗址。

这些遗产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

保护和开发世界遗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既要确保其完整性和纯正性,又要实现可持续的利用和发展。

本文将讨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期探索合理的途径和方法。

一、背景介绍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世界遗产地,这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地区来说,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机遇。

如何在保护和开发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世界遗产代表着人类历史的连续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保护这些遗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传统。

其次,世界遗产地是自然资源的珍贵库存,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也涉及到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保护世界遗产的挑战保护世界遗产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不可控的自然灾害可能对遗产地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人类活动对遗产地的破坏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城市化、过度开发和文化盗窃等。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对遗产地带来压力,如交通拥堵、垃圾排放等。

这些挑战需要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

四、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法保护世界遗产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

首先,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遗产地得到合理保护与管理。

其次,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了解遗产地的自然和文化价值,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此外,培养相关人才,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五、可持续开发的路径世界遗产的开发需要实现可持续性。

首先,需要确保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避免开发活动对遗产地的破坏。

其次,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开发中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

世界遗产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世界遗产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世界遗产视角下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世界遗产作为地球上珍贵有型的文化与自然资源,一直是自然保护和观光旅游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关于世界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一直都尤为头疼。

在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看,世界遗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凸显出来的文化特色、现代化的观光设施,有助于增强全民的幸福感,并能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过度的旅游开发会破坏世界遗产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因此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以及倡导文明旅游行为。


保护的角度来看,世界遗产是地球上珍贵稀有的资源,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例如,应充分考虑当地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使旅游发展的模式能够适应当地文化地理等环境,在保护原有的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企业。

同时,也应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开发和保护,维护世界遗产的质量,保护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使其成为开发和保护共同发展的发动机。

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必
须采取因地制宜的应对之策,既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有效的保护质量,又要发挥开发的积极作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有效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应主态把握整体平衡,在开发上不失坚持,在保护上不缺少加强,使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可以相互联系,共先发展。

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

内容摘要: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旅游开发过程是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过程,其开发初期通常表现为对原真性的破坏上,旅游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回归,在未来趋势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

两者的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世界遗产原真性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原真性源于“Authenticity”,意为原本的、真实的、可靠的、非复制的等等。

199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第10版)指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财产至少应具有〈世界遗产公约〉所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中的一项标准以及真实性标准”,“要满足对其设计、材料、工艺或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的检验”。

真实性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

世界遗产原真性是追寻和传承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的根基;是教育和提升现代公民素质的媒介;是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思想的体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动态性。

就自然遗产而言,由于受到自然腐蚀、污染、细菌、动植物生长和破坏等客观自然因素以及不科学的发掘与开发、缺乏项目规划、预测与决策失误、公众的忽视、磨损、涂写、走私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原真性的生态延续更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

就文化遗产而言,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根基、价值观念、经济基础、制度背景不同,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管理就不同。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精神层面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经济层面的作用。

就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而言,它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在数代人的传承中逐步形成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血脉,它不是原封不动的一种延续,而是一种由时空、文化、情感等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系统。

世界遗产旅游地原真性保护与开发研究

世界遗产旅游地原真性保护与开发研究

世界遗产旅游地原真性保护与开发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可利用的高质量旅游资源。

但事实上,文化遗产的破坏性开发是不可逆的。

近年来,对于世界遗产地的讨论焦点,已经逐渐由保护向开发转变,《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的“原真性”已经成为当代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课题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此,以河南安阳殷墟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问题,从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研究的视角,为其原真性与旅游体验的均衡性问题提出可行依据。

标签: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原真性;安阳殷墟1引言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是一种无法替代和衡量的财富。

本文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参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原真性原则(authenticity),对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

“原真性”概念始终是现代遗产保护的灵魂,追根溯源,它因20世纪50年代“文化和遗产旅游”的兴起而进入旅游领域,虽然文化遗产领域与旅游领域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一场有关原真性的争论,但正是文化遗产领域坚持批判的态度,促使原真性这一概念在旅游领域中生根发芽,旅游领域的学者用他们的哲学观丰富并完善着原真性概念。

二者针对原真性的争论和批判会促进遗产旅游文化内涵和体验的提升。

本研究的难点主要是对原真性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在原真性概念与旅游研究领域的认识上存在着矛盾。

自20世纪50年代起,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开始向世界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

从保护世界遗产的角度来看,“原真性”的提出是对“非原真性”开发理论的批判,也是对遗产及其相关文化的保护。

近年来,我国旅游的宣传口号渐渐向原真性靠拢,那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正在逐步重视“原真性”的问题,表明了“原真性”在我国遗产保护与开发实践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及其旅游开发的研究是必然趋势。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李俊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14412223)摘要:世界遗产是祖先赠予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永久传承的精神与文化的象征。

本文从世界遗产的概念、开发模式和开发对策来讨论如何正确合理地保护与开发世界遗产。

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

关键词:文化遗产价值自然遗产价值开发文化价值自然文化遗产旅游价值一、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二、世界遗产的开发模式从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来看,要使遗产资源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们能够真正认识到遗产资源的价值与伟大,必须深入挖掘遗产资源中无形价值及其表现形式,为遗产资源的总价值增加含金量。

由于遗产资源的类型不同,对其开发的模式也必然不同。

模式一:文化遗产价值+开发文化价值=实现与提升文化遗产旅游价值。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文化遗产类型的资源开发,其中包括文物类、建筑群类和遗址类,该类遗产的数量大,占到我国遗产总数的2/3,是开发利用的重点。

如北京故宫、颐和园,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丽江古城,重庆大足石刻等。

这类遗产资源价值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性,突出表现在对历史的一种真实、完整写照。

由于文化遗产的灵魂就是它们的原生性和真实性,它的根本特点是不可再生性。

对于这类遗产资源的无形价值开发,必须注重对于相关历史故事、事件的深入发掘,包括通过影视作品的创作、音像制品的发行等方式进行影像类宣传;但不能损毁或破坏原址、原物的原生性。

同时可选择一些与遗产地相关的文学、艺术、传说和故事等进行情境性创作、加工,即可开发或转化为动态性、参与性的旅游产品,而增进游客对遗产价值的理解。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结合所学,并试以案例为证,谈谈对我国申请,保护,开发及利用世界遗产的看法。

字数一千字左右,中国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工商管理学院工商0902 徐艳指导教师邓爱民摘要: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它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

然而,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索取,使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正处在有史以来的高压力和高损耗时期。

因此,本文就我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措施与对策1 中国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基本现状《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倡导缔结,目的是对具有特殊世界意义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识别和保护。

中国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现有175个缔约国,已有730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现已拥有35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25处世界文化遗产、6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此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名列世界第三位。

此外,中国目前还有100多处遗产地,现已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自90年代以来,人造景点的旅客大幅减少,传统公园也日渐衰退,而世界遗产却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关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

中国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具备申报世界遗产基础条件的地方也相对较多,但推动世界遗产申报热的主要动力,是世界遗产的品牌效应及其作为特殊资源所显现的垄断经营价值。

在看到世界遗产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干部也因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显了政绩并得到晋升。

这种榜样作用,使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的条件。

有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遗产进行环境治理,甚至将一些重要的反映遗产延续性的建筑,以妨碍景观建筑为名予以拆除。

浅述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关系5则范文

浅述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关系5则范文

浅述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关系5则范文第一篇:浅述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关系浅述旅游开发与世界遗产的保护关摘要:大自然和人类在我们古老而又美丽的地球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我们在瞻仰这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所叹服。

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

对于世界遗产,其实在没有接触到世界遗产这门课程之前,我并没有太深刻的了解,主要把旅游景点和世界遗产混肴在一起了,把世界遗产简单的定义为:知名度很高的旅游景点。

然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如此简单,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因为世界遗产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是旅游开发和世界遗产的保护关系。

关键词:世界遗产旅游开发保护正文:文化遗产对于其创造者来说担负着具体的使用功能,包括社会、文化或经济等;对于保护和传承它的今人和后人来说,主要发挥文化象征和人文景观的作用,帮助人们确定自己、社群和民族及人类在历史与未来、心理与情感认同等方面的坐标。

同事,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宝贵的可以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

因此,可以将文化遗产定义为一种由先人创造、留存现在、并期望通过保护传承子孙后代的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在文化与社会的公共性日益加强的今天,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少数专业工作者呵护的对象,而应当融入文化和社会,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

其中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

旅游为人们认识文化遗产价值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各国要在二者之间建立平衡关系,避免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下面我们浅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引言:世界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瑰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具有全球重要价值的地点、建筑和自然景观。

维护和保护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于后世的传承与演进至关重要。

因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对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综述进行梳理,旨在促进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

一、世界遗产原真性研究1. 定义与内涵世界遗产原真性是指世界遗产地在历史、文化和自然方面保持其最初状态、真实性和独特性的程度。

原真性的保护要求尊重遗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确保其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时间推移中,都能够真实地展示和传达其独特的价值。

2. 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评价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学者们制定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历史真实性、文化对比性、整体性和传统技艺等。

这些指标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 保护与传承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例如修复和恢复古建筑、保护文物和推行传统技艺等。

同时,通过开展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社区的参与度和对遗产的认同感,以促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世界遗产完整性研究1. 定义与内涵世界遗产完整性是指世界遗产地所包含的遗址、建筑和景观等方面的完备性和完整性。

完整性的保护要求保存遗产地的原貌、结构和环境,以确保其整体完整呈现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 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评价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学者们提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遗存完整性、功能完整性、环境完整性和认知完整性等。

这些指标能够测定世界遗产的各个方面的完整性,为合理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

3.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世界遗产的完整性需要平衡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对遗产的侵害;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为世界遗产提供必要的保护和管理。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要的财富,它不仅代表着历史的延续,也反映了该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价值观。

因此,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浅谈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首先,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确保历史记忆的延续。

文化遗产包括了建筑、古迹、艺术品、手工艺品、民俗传统等等,它们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历史和变迁。

保护文化遗产意味着保护历史记忆,让后代能够了解和学习过去的文化与智慧。

例如,中国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的保护不仅是保护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持人类文明的连续性。

其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许多文化遗产都是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探索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和艺术的魅力。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可以吸引游客,提高旅游业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

这种旅游流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当地居民和经济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旅游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通过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例如,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中国长城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也成为了各国学者和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

通过跨文化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他文化,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总之,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保持历史记忆的延续,让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过去的文化与智慧;通过开发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也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文明的多样性与共同发展。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浅谈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

浅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寸带兴保山学院中文系 09级文秘班(090120124)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

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评标准及定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参考文献:【1】王晓玲: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开发之间的关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4月【2】路君:岂能让文化遗产成快餐—破解文化遗产管理与经营的难题【3】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上)北京规划建设68、69.【4】单霁翔: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思考(下)北京规划建设107、108.【5】马自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M】中国文化遗产.2005:第六期.6中文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仅要继承好,而且要保护好。

鉴于现今人们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文就世界文化遗产的含义、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存在的矛盾,解决的办法等几个问题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谈几点认识。

主题词:世界文化遗产;开发;保护遗产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财产和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财产权益。

包括积极遗产和消极遗产。

积极遗产指死者生前个人享有的财物和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如债权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益等。

消极遗产指死者生前所欠的个人债务。

世界文化遗产则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缔约国,由缔约国申报,经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考察、评估.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经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通过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产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称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旅游资源开发可能会对世界遗 产造成破坏,如过度商业化、 环境污染等。
世界遗产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可 能限制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
旅游资源开发与世界遗产保护 在利益诉求和目标上存在差异 ,可能产生矛盾和冲突。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平衡策略
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机制,确 保世界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旅游资源 的合理开发。
全球范围内,世界遗产保护意识 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 区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积极
保护和传承世界遗产。
各国设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专 门的保护机构,负责评估、监督
和保护本国的世界遗产。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和政 策,各国加大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力度。
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经济发展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地方参与和共享发展
鼓励当地社区的参与,以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共享和共赢。
THANKS
感谢观看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 的互动关系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联系
世界遗产具有独特的 文化价值和自然景观 ,是旅游资源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 资源开发在某些方面 可以相互促进,实现 共赢。
旅游资源开发可以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提 高世界遗产保护的意 识和能力。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冲突
尊重和保护世界遗产的独特性和原真性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始终把保护世界遗产的独特性和原真性放在首位,避免过度商 业化和城市化对遗产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使旅游资源的利用达到可持续性,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保护 好世界遗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和开发这些遗产是中国文化传承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键。

下面将讨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除了政府的努力,中国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学者、专家、志愿者等联合起来,开展调研、修缮、培训等活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力量。

例如,一些高校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专业,培养文物保护人才。

此外,搞好国际合作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项目,并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使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利用。

开发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旅游体验,提高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形象。

例如,故宫、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遗产的修缮、开放、导游等产业都能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文化遗产的开发还可以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然而,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对遗产的开发利用需要注意保护工作。

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注意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开发过程中对遗产的破坏。

其次,开发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平衡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有时候会对遗产破坏进行盲目开发,忽略了文化价值的传承。

第三,开发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要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开发规划,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总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完善法律法规,加大保护力度,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保护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

只有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浅谈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浅谈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摘要:世界遗产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并非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恰恰是旅游者年复一年涌向这些遗产地的原因。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地球村;发展;作用一、世界文化遗产终极价值世界文化遗产的终极价值在20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次会议形成的《凯恩斯决议》中规定,除了还没有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外,所有国家每年只能有一项提名。

后来在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修正为:容许一国提名两项世界遗产,但其中有一项必须是自然遗产项目;并同时规定,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只接受四十五项世界遗产的申请。

这不仅反映了《世界遗产名录》已经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手段,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遗产的申报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申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产品供给”,《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只有在存在合适甚至高涨的需求时才会凸显出来。

而另一方面,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所以会对《世界遗产名录》产生高涨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游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

其实,将世界遗产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并非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恰恰是旅游者年复一年涌向这些遗产地的原因。

该组织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在1998年,全世界就有近5亿人游览了552个世界遗产地。

国外学者对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32个遗产景点的研究发现,它们接待的游客量占所有游客量的84%以上。

经合组织于1999年实施的调查也证实了旅游与世界遗产之间的密切关系。

如同能吸引游客的磁铁一般,世界遗产往往成为所在国(或地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事实上,除了国际援助和政府拨款外,国外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资金恰恰来自于旅游收入,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罗马尼亚的别尔坦和它的要塞教堂等。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世界遗产“原真性”的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的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旅游开发过程是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过程,其开发初期通常表现为对原真性的破坏上,旅游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回归,在未来趋势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

两者的矛盾会在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

关键词:世界遗产原真性旅游开发对世界遗产原真性的认识原真性源于“Authenticity”,意为原本的、真实的、可靠的、非复制的等等。

199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世界遗产公约实施行动指南》(第10版)指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财产至少应具有〈世界遗产公约〉所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中的一项标准以及真实性标准”,“要满足对其设计、材料、工艺或背景环境以及个性和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真实性的检验”。

真实性是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基础,是进行遗产的科学研究、保护与修复规划及登录与管理的依据。

世界遗产原真性是追寻和传承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家园的根基;是教育和提升现代公民素质的媒介;是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思想的体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动态性。

就自然遗产而言,由于受到自然腐蚀、污染、细菌、动植物生长和破坏等客观自然因素以及不科学的发掘与开发、缺乏项目规划、预测与决策失误、公众的忽视、磨损、涂写、走私等主观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原真性的生态延续更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性。

就文化遗产而言,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根基、价值观念、经济基础、制度背景不同,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管理就不同。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精神层面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注重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经济层面的作用。

就口头与非物质遗产而言,它包含了人类无限的情感,在数代人的传承中逐步形成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血脉,它不是原封不动的一种延续,而是一种由时空、文化、情感等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系统。

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原真性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与核心原真性是旅游开发之本,旅游开发是原真性的发展与延伸。

原真性保护得好,旅游开发会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原真性保护得不好,旅游开发只能获得暂时性的收益。

旅游开发适度可行,原真性会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过度混乱,原真性会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

旅游开发在本质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回归这种回归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主要表现在:旅游开发在初级阶段表现为对“原真性”的破坏,是一种“退化”。

当生产力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渴求常常超越道义上的底线,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尚未觉醒,摆脱落后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常常是第一位的,旅游开发也必然处于一种幼稚的破坏与超负荷的、过度的开发上,其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十分严重,山东的“水洗三孔”、张家界的观光电梯、泰山扩建的索道、武当山遇真宫的大火等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通常的规律是待到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破坏的事实,人们才开始将保护提到日程上来。

这在本质上是一种观念和行为上的过渡阶段。

旅游开发在未来趋势上是一种“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是一种“进化”。

初期的旅游开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

表现为对原真性的一种摧残,如大量修建人工建筑和设施,开发过度过滥,甚至竭泽而渔营造伪文化、虚文化,鱼目混珠。

有些破坏是毁灭性的,一旦除名或破坏其后果不可挽回。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人们对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经济作用从觉醒到日益重视,各种破坏性的旅游开发使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陷入了“真实性”的困境之中。

究其本质这是一种转型时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认识上的过渡。

成熟的旅游开发是原真性的发展和延伸,表现为复兴山水文明,拯救人类精神,延伸传统民间艺术,提升精神境界。

这是一种思想的进化,人性的回归,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之本。

旅游开发与原真性保护之间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且具有不可逆性旅游开发与遗产的原真性保护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经济、管理体制、制度等条件的变化可以互相替代,且从发展趋势上看,这种替代具有不可逆性。

因此可用无差异曲线表示两者的替代性,其中时间、经济、管理体制、制度等构成了两者关系的约束条件。

约束线斜率为Pc/Pd(Pc为原真性保护的价格,Pd为旅游开发的价格),其大小说明国家约束条件的制约程度。

生产力较低下的发展阶段(t1),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自谋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多头管理的混乱体制、不完善的法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使旅游开发成为遗产经营模式的直接动因。

其均衡点为A,说明国家偏好倾向于旅游开发。

在生产力比较发达阶段(t2),以美国为例,由于财政拨款与自谋收入的比例从1994-2002年一直维持在10∶1,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公园制进行统一管理,法治上有专门的立法和执法程序和制度,在图形中表现为其约束线较为平坦,其均衡点B说明政府偏好对遗产原真性的保护。

由A到B是生产力发展规律和趋势,具有不可逆性。

如下图所示: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的平衡遗产原真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与现实、开发与保护及市场化进程的快速性和政策约束的滞后性矛盾,而遗产原真性与旅游开发的平衡就是要追求两者共同发展中的双赢。

在尚未形成破坏或破坏较小的地区规划先行规划前要成立切实可行、适用性强的综合型策划团队,既有政府官方代表把握方向,又要有规划专家学者科学设计,更吸收当地百姓积极参与,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论证后再执行。

规划中要注重对时间和空间的立体规划,既要考虑近期、中期、长期的渐进发展,又要考虑空间功能的划分,保护遗产的原真性,最重要的是对旅游区与居民区的划分,充分把握“区内景、区外商”,“区内游、区外住”等基本原则;同时还要注重规划区域与周围区域的环境的平衡。

规划后在执行中要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于已不适应的预期规划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以保证规划形成良性循环。

注重政府规制的作用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具有稀缺性、准公共品、外部经济、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特性,决定了政府要对世界遗产进行价格、进入等方面的经济规制和质量、环境及安全等方面的社会规制。

这样可以减少遗产资源的交易成本,约束经营者带来的负外部性,改善社会福利。

强制性的保护作用可以使遗产的原真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加强社区的参与程度社区是世界遗产的依托,其地域范围和人文内涵都是世界遗产的延伸及附加值,原真性遗产则是社区的核心产品。

两者只有互相协调发展才能产生和谐和共生的双赢局面。

社区居民在遗产原真性的开发和保护中处于核心位置,因此通过建立社区居民完善的培训体系,构建起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遗产意识、旅游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便会自然转化为一种热情友好亲切助人的态度,这种无形的资源直接创造着世界遗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已经形成破坏的地区制度先行在我国现行的遗产法律法规数量少、涉及面窄、级别低、与现行市场背景的冲突较多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因地制宜地制定世界遗产保护规则,如四川于2001年1月18日出台的《四川遗产保护条例》和福建于2005年5月通过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对当地世界遗产原真性的保存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适度处理好政府规制与市场经营的关系在已经形成破坏的遗产地,大多是因为政府规制的失灵而导致市场化过度开发。

在我国世界遗产完全行政性垄断经营的无效率和低效率状态下,财政困难,举步维艰,即使政府明令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其景区土地”,依然没有抵挡住四川九寨沟等十个景点、桂林阳朔外景区、安徽观音塘景区等出让经营权的风暴。

在我国理论和实践上都引发了一场“经营权是否可以转让”的争议。

笔者认为,这种矛盾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现行体制造成的,同时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十分缺乏并且滞后。

我国的经济、政治、财政、法制、机制、公民素质等种种背景均与西方发达国家迥然不同,走“国家公园制”的行政管理模式暂时看来是行不通的。

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规划、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允许经营性项目适度出让管理权和经营权是适合我国的国情的。

彭德成概括提出的“整体租赁经营模式、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上市公司经营模式、整合开发经营模式、网络复合治理模式”等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正确引导和规范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对于自然遗产,旅游经营者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避免改造、重建、增加人工建筑,以自然生态为基础,认识到人与环境的持续发展是旅游开发的必然。

对文化遗产而言,旅游经营者要处理好修缮与重建的关系。

由于自然力、材质、技术和人为破坏等多种原因,修缮是一种必然,但其前提是尊重历史;重建更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条文进行,“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等文物已经全部损坏的,不得重新修建;因特殊需要在另地重建或原址复建的,须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报原核定公布机关批准。

”大众旅游时期的旅游者比较幼稚,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享受自然而不注重保护自然;现代旅游者日益成熟,注重亲善自然、追求原真,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我国旅游者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转变的过程之中,因此引导旅游者的正确观念,规范旅游者的合理行为,就成为保护遗产原真性最重要的任务。

此外,通过价格规制实行提前预约制来控制旅游者数量,进而控制环境容量,也是在客观上提高旅游者保护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1.吴晓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困境研究,思想战线,2004.22.朱建安.世界遗产旅游发展中的政府定位研究.旅游学刊,2004.43.徐静.施维克.论旅游规划间的平衡关系,2004吴成安,男,安徽省宿松市人,汉族,30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