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详解

合集下载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一、构架制(图二)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

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

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

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图二木制构架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

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

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

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

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图三)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图三建筑之三分三、屋顶的制式(图四——图二十)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图四屋顶图五一个庑殿重檐顶,四个四角攒尖重檐顶图六歇山重檐呈曲尺形平面,卷棚歇山抱厦图七五个四角攒尖顶图八正脊为三段歇山,屋顶五重,三层歇山图九八角攒尖重檐顶图十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一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图十二三个歇山顶从前至后抬高,前后两个重檐图十三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庑殿形檐顶图十四四个歇山顶屋脊相交、重檐图十五重檐歇山顶图十六重檐盝顶图十七重檐歇山,屋脊呈丁字形相接图十八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九三个歇山卷棚顶相连,形成“勾连搭”形式图二十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呈现万字形四、屋脊(图二十一、图二十二、图二十八)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ppt课件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ppt课件
图2-4-27 燕尾枋
• (7)、天花枋:天花枋和天花梁作用相似,是承 托天花板和支条的横向构件,两端交于柱中。
• (8)、平板枋(斗盘枋):平板枋位于大额枋之 上,斗栱之下,是用于承受斗栱底座的大木构件。 (P9 8-25~8-27 图2-4-28)
图2-4-28 平板枋(斗盘枋)
• (9)、承椽枋:重檐建筑上檐的小额枋,因其上 有孔以承下檐的椽尾,故称为承椽枋。(图2-4-29)
图2-4-40 瓦口板、 眠檐板
瓦口板
• (2)、山花板(垫疝板):用于歇山房屋的两端 歇山山尖、封闭山面的木板。(P46 8-186 图2-441)
图2-4-41 山花板(垫疝板)
• (3)、博风板(排疝板、博缝):是歇山或悬山 屋顶的山尖部分屋面伸出山墙或山花板之外,钉 在伸出山尖悬挑桁头上的木板。(P46 8-187 图 2-4-41)
图2-4-29 承椽枋
• (10)、连机:连机是不设桁枋的小式建筑桁条 下面的辅材,其作用和桁枋相似,主要是增强桁
条的抗弯强度,充实桁条的美观和厚实感。(P15 8-52 8-53)
•(11)、搁栅:是用于楼房的楼板和承重梁
之间,作为次梁的木构件,它承受楼板重量并 传递给承重梁。
• 4、檩(槫、桁):檩是承托屋顶椽子的木构件,
图2-4-33 罗锅椽
• (6)、茶壶档轩椽:茶壶档轩椽是一种矩形截面 的直角弯椽,常用于古建筑的轩廊之上。(P24 884、8-85、8-86、8-87 图2-4-34)
图2-4-34 茶壶档轩椽
• (7)、摔网椽:摔网椽是指屋面转角起翘部分的 出檐椽,因为椽子之间的距离,由尾至头是逐渐 斜着岔开成斜撒网状的,为与正身部分出檐椽相 区别,故取名为摔网椽。摔网椽的截面有半圆形 和矩形,半圆形称为半圆荷包形摔网椽。( P26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第四节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59
金龙和玺彩画
60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清代旋子彩画是在明 代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类彩画品种繁多, 使用广泛,是清代彩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浑金旋子彩画 、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 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 金、雅五墨、雄黄玉等。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4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43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章中国古建筑知识第一节概述我国---以木构架为主;外国---以石料为主。

一我国古建筑发展演变1 商代:木构架已形成2 秦汉阿房宫:屋顶、屋身、台基3 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寺庙、塔、石窟建筑。

例如:河北赵县安济桥(605~617)隋李春河南登封嵩岳寺塔,15层密檐塔,现存最古老的塔(532)北魏4 唐代---五代十国---宋元:古建筑发展的成熟期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现存最早的木构架(857)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木塔,高66.6米(1056)辽代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现存最早的观象台,元代5 明清:古建筑发展的高潮期例如:天坛,故宫,颐和园,明陵二特点民族风格1 南方:墙、屋面薄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观轻巧2 北方:墙厚,屋面重,用料粗壮,外观厚重3民族特点,等级制度:1)屋顶---- 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开间------11、9、7、5、33)色彩-----金、黄、赤、绿、青、兰、黑、灰、白宫殿民居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一、建筑外形1、屋顶----重檐、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2、屋身-----木构架,柱承重,墙不承重3、台基-----普通石台基,须弥座台基(做成多层雕刻丰富),栏杆,台阶二、建筑结构的特征1、木构架-----穿斗式:用穿枋把横向柱串联形成屋架;用斗枋把纵向柱联接形成框架台梁式:柱上搁梁,逐层缩短、加高,梁上搁柃条,柃条上排缘条,形成屋面举架做法2、斗拱------结构、装饰都起重要作用,是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将跳出的屋檐重量传给柱子,其组成为:升、斗、拱、昂、翘、坐斗3、单体建筑特点---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真实(暴露结构,有利于通风、维修)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便于艺术加工如: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梭柱-----柱上下端有收缩如梭形卷杀----拱端切削成柔美曲线外形三、建筑群体布局特点-----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都面向院子。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下分(基础、台基、地面)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下分(基础、台基、地面)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木构架、斗栱、墙体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的下分的构件和构造古建筑下分概述古建筑的下分,指的是基础与台基部分,从构成机能上看,基础是结构构成因子,它位于墙柱之下,用来承担整个建筑的荷载并传递至下部地基。

台基是围护与装饰构成因子,它将基础包裹在内,形成建筑的基座。

台基一般为砖石包砌的夯土平台,起着保护基础、防水避潮等功能,同时在建筑造型和建筑等级标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古建筑地面也属于下分部分的内容,地面是房屋的室内陆坪,同时也是台基的上表面,地面层有均匀传力及防潮等要求,并应具有坚固、耐磨、易清洁等性能。

古建筑下分-基础构造基础是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它承受并传递着建筑物的压力,是保证建筑物稳固的重要部分。

古建筑的基础是指木柱以下的部分,有柱础、磉墩。

通常也将磉墩下面的人工地基算在基础之内。

基础有很多种类型,有夯土基础,碎砖基础,灰土基础,天然石基础,桩基础,砌筑基础。

如下:古建筑桩基(地朾)的排列形式古建筑桩基(地朾)构造知识点1:古建筑地基处理方法需要清楚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几类古建筑地基处理一般比较简单,主要为原土夯实。

当遇到软弱地基时,常综合采用多种处理手段,从已掌握的实物资料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换土法,另一种是密实加固法。

(1)换土法,换土法即将基础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杂填土层挖出去,换填无侵蚀性的低压缩性散体材料,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在实例中有局部换土的,如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唐)、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宋)只在柱础下局部换土。

北京故宫北上门的基础是大面积的碎砖黏土层构成一个整体的基底作为持力层,它的稳固性和承载力都是非常安全可靠的。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

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

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

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

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

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18张图读懂木结构,古建筑木屋顶

18张图读懂木结构,古建筑木屋顶

18张图读懂木结构(一)。

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木结构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期周元带大家重温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木结构部分。

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椽、栿:四椽栿图1: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

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图2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

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

脊槫、叉手、平梁:图3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

六椽栿:图4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

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图5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阑额、普拍方、栌枓:图6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

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

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

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

铺作:图7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九完ppt课件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九完ppt课件
(5)、落地花罩:形式略同几腿罩,不同之处是: 安置于挂空槛之下的花罩沿抱框向下延伸,落在 下面的须弥墩上。这种形式较之几腿罩和一般落 地罩更加豪华富丽(图2-5-37e )。
图2-5-37e 落地花罩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宫式 葵式 万字 乱纹 冰裂纹 步步景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3、倒挂楣子(挂落)、坐凳楣子
楣子是楣子是清营造则例的称谓,是指安装于建 筑檐柱间(如民居中正房、厢房、花厅的外廊或抄 手游廊)的兼有装饰和实用功能的装修。依位置不 同,分为倒挂楣子和坐凳楣子。倒挂楣子安装于 檐枋之下,有丰富和装点建筑立面的作用;座凳 楣子安装在檐下柱间,除有丰富立面的功能外, 还可供人坐下休息。楣子的棂条花格形式同一般 装修,常见者有步步锦、灯笼框、冰裂纹等,较 为讲究的做法,还有将倒挂楣子用整块木板雕刻 成花罩形式的,称为花罩楣子。这种做法费时费 工,但装饰效果更强,多见于私家园林中。
古建木装修中的花罩有几腿罩、栏杆罩、飞罩、 落地罩、落地花罩、炕罩等。其中落地罩又有不
同的形式,常见者有圆光罩、八角罩以及一般形 式的落地罩。
(1)、几腿罩:由槛框、花罩、横披等部分组成, 其特点是:整组罩子仅有两根腿子(抱框),腿子
与上槛、挂空槛组成几案形框架,两根抱框恰似
几案的两条腿,安装在挂空槛下的花罩,横贯两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完整版)中国古建筑赏析

(完整版)中国古建筑赏析
❖ 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 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 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 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 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潮
❖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元代 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 殿。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 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
第一次发展高潮
❖ 西元前221年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 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 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 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 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
❖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 时期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第二次发展高潮
❖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 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 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 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大朝正殿”,俗称“金銮殿”,使用了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象征六合寓 意王道 古建筑庑殿顶
❖ 庑殿顶是古代建筑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一 般只有宫殿建筑才能采用。庑殿顶的四角垂 脊象征四方,正脊象征中央,五条屋脊代表 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寓意“普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万物 汇聚中央。四角、八角攒尖顶含有四面八方 的意思;六角攒尖顶象征上下左右前后六个 方位,这种屋顶是“六合”的象征。
❖ 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 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 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 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 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据考古发掘,约在 距今六、七千年前
❖ 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在夯土技术、 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 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 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西元前二十一世 纪夏朝建立至春秋、战国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

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

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

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

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

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干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建筑扫盲图(最详细)

干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建筑扫盲图(最详细)

干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建筑扫盲图(最详细)唐宋建筑构架分件1、脊槫,又称脊檩,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

明清之前用叉手支撑,后用侏儒柱支撑。

2、襻间,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

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

明清时期檩下只用垫板、枋,合称一檩三件,废除襻间。

明清时襻间改称枋,并在它与檩间空隙处加竖板,称垫板。

檩、垫板、枋联用是明清官式建筑通常做法。

山西平顺王曲天台庵大殿(唐)殿内梁架结构殿的两缝梁架之间在各条檩下都加一条平行于檩的木枋,放在蜀柱上的大斗口内,与平梁相交。

这种枋在宋代叫“襻间”,用作梁架间的联系,以加强构架的纵向稳定性。

在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也仅此殿用了襻间,是研究唐代厅堂型构架特点和发展演变的重要例证。

3、丁华抹颏栱,脊部叉手上角内,横向出耍头的栱。

颏kē,脸的最下部分,下巴。

一般在平梁之上用蜀柱、叉手与丁华抹颏栱拖脊槫。

捧节令栱,跟丁华抹颏栱有点类似,位置也差不多,承槫下替木之令栱。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殿内梁架结构4、蜀柱,即瓜柱,蜀柱是宋代名称,又叫侏儒柱,意思为短柱。

早期只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而在其他承梁处用斗栱、矮木和驼峰。

蜀柱头也安斗,柱头间用襻间,柱角处装木㭼。

5、叉手,自平梁两端背上斜支向脊槫的枋木。

叉手也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实际是一对人字型的支撑。

叉手的上述用法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逐渐改用蜀柱支撑脊槫,叉手成为托在两侧的加强稳定的构件。

明清时期,各梁均用瓜柱支撑,瓜柱下用角背,取消了叉手。

6、平槫,除脊槫和檐槫以外,跟脊槫平行的槫子。

7、合㭼(tà),置于平梁上与蜀柱交接处,可加固梁与柱的连接。

明清称角背,缴背或脚背。

8、平梁,宋式建筑称谓,位于脊槫下的梁,长二椽。

明清称三架梁,太平梁。

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五代)梁架结构“串”这一构件在《法式》厅堂等屋的大木作里用得很多,主要起联系柱子和梁架的作用,这和江南常见的“串斗式”木架中的“串枋”和“斗枋”的作用是相同的。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
9
5、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场、照壁、门道 及其左右的厢房,其南端突出塾外,整体平面呈日字形。是中国已知最 早最完整的四合院。( 岐山宫殿遗址复原图)
.
10
“合院”形式,四周有檐廊环绕,基址下有排水管和暗沟,排 院子里的水;B、平面中轴对称;布局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尊卑有序。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
.
20
阿房宫地砖“海内皆臣, 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
21
秦阿房宫的一处园林景观遗存
.
22
2、秦长城(公元前221年左右)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万余里,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内蒙古包头固阳县的秦长城遗迹。
.
23
秦长城烽火台
.
24
3、秦始皇陵(公元前210年临潼)坟用夯土在山丘上筑成方锤形, 植草树以像山,现残高51.668米,底边长约500米。内有宏大的寝殿 和廊房等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 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
8
4、西周洛邑王城位于今河南洛阳,遗址已荡然无存,据 战国时期《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三 礼图》中描绘的王城规划
宫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 要的位置,将太庙和社 稷挟于左右,说明西周 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 神权之上,中国宫殿的 总体格局已大体初定。 西周宮殿或宗庙基址分 別有山西岐山凤雏和扶 风召陈二处
.
3
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 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 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 局严整的大型都邑。

古建筑结构-PPT

古建筑结构-PPT

182
183
184
185
186
尖山式
187
卷棚
188
189
• 硬山:屋面 不悬出山墙 之外的两坡 顶,多用高 出屋面的砖 石山墙,墙 头作各种变 化。
191
192
193
194
•攒尖(宋斗
尖):屋面 以数条垂脊 交于顶部, 没有正脊, 屋面较陡, 常用于面积 不大的建筑。
196
即42分…45分之间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五、斗拱中的模数
宋代的材分制 清代的斗口制
157
材 分 制
宋代 材分(fèn)制: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
材 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径大小已被确定:2个足材到3材
212
抱厦
213
抱厦
214
抱厦
215
组合屋顶
216
组合屋顶
217
十字脊顶
218
十字脊顶
219
十字脊顶
220
221
222
223
(2)屋顶做法 ①屋面曲线:
檐口曲线:
檐柱逐间升起形成,汉代檐口呈直线,唐宋 升
起成为定制,明清恢复为平直檐口,仅屋角 起
翘。 屋面曲线:
利于宣泄雨水和争取阳光,产生柔和秀丽的 外 观。唐代曲线平缓,宋以后逐渐变陡。
(2)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45
46
47
48
49
• (3)雀替 • 雀替(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 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

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

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

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

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

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

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

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

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

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

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

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

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

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

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

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

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扇面顶,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

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

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万字顶,“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

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盔顶,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

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

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

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勾连搭顶,两个或两个以上屋顶相连成为一个屋顶,每个屋顶之间是连在一起的。

这样的屋顶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变的情况下,使上部屋顶更富有变化,更为生动多姿。

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体高度的情况下,扩大室内空间。

穹窿顶,又称圆顶,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

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

室内顶部呈半圆形,就可以叫做“穹窿顶”。

此外,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

圆劵顶,又称“拱顶”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

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

平顶建筑的顶部是平的。

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较大)。

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

单坡顶,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

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

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民居形式。

灰背顶,屋顶表面不用瓦覆盖,仅凭灰背密实的面层防雨防漏。

大多用于平顶或囤顶建筑,但也可以用在起脊建筑上。

不过,在起脊建筑上使用灰顶,大多只是局部使用。

灰背顶属于一种民间建筑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千变万化,瑰丽多姿,不同的屋顶相互组合、穿插,又会形成不同的屋顶形式。

十字脊背顶,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卷棚悬山顶,卷棚式屋顶可处理成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

棋盘心屋顶,是将屋面的中间部分做成灰背或石板瓦形式,这一部分所占屋面面积相对比铺瓦面积大,并且位置略为偏下。

因为这样的屋面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棋盘,所以得名“棋盘心”。

勾连搭灰背顶,勾连搭顶中使用灰背,大多是局部形式,并且大多是用在两个相互搭连的屋顶间的部分,也就是天沟处。

当然也有同时在外侧两屋面上做棋盘心的形状。

盝顶灰背顶,在中心平顶部分使用灰背做法,与四面铺瓦的屋面形成一种对比,让建筑的形式更富有变化,更有趣味。

鸱(chi)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