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摘要: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取得积极的成果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提出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产业、推进农村教育和健康事业的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等方面的建议。

第一部分:引言农村经济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改善,包括农业、农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农村卫生等。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策略和措施。

第二部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和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次,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

再次,农村人口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最后,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首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次,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为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提供了机会。

再次,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农业政策的调整也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四部分: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和措施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未来的机遇,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其次,发展农村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民从传统农业向农村产业转型,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这不仅使得农村劳动力短缺,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如道路、水电、通信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同样如此。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如智能化种植、养殖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也是关键。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例如,发展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

比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农村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能力。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保障农村用电需求。

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为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创造条件。

提高农民素质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教育等,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第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解决策略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路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

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

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

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进,实现对农业资源更好的优化与整合,推进地方农业经济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7篇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7篇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7篇第一篇: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策略一、“农业旅游”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解读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提供农业旅游服务的旅游活动,兼具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特征,其实质是要通过两者的有机契合,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对接。

农业旅游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农业劳作体验、农田风貌欣赏、农业土特产销售,以及农村特色餐饮。

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变、求异的偏好。

发展“农业旅游”,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农民大国。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地不赚钱,经营形式单一;其次是“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最后是“农民问题”,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农民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作为一个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已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解决“农民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同时,要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不赚钱、农村经济不发达问题。

“农业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尝试,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的新形态。

“农业旅游”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只会向土地要粮食、要产量的单一经营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就业难、收入低的问题,因而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可见,发展农业旅游业,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发展农业旅游业,是我国未来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农业旅游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一)发展农业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探讨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探讨论文汇报人:日期:•引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目录•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探讨•农村经济发展案例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然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与意义研究意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问题本研究将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4)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5)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

02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发展不仅局限于传统农业,还涉及到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个领域。

农村产业结构特点传统农业为主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

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城市相比,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如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03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政府通过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引导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本文旨在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背景介绍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值占比过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产业结构相对简单,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产业。

2.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滞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就业条件相对较差。

3.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发展,导致农村缺少高素质人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农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解决思路和对策1.加快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和高附加值。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农村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同时引进外部人才,提供发展机会,留住人才。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培育农村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1.农村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2.相关政策文件和文件解读。

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论文经济之下,由人的意愿和对货物的价值认定,而产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则,而同时,各种各样的意识、行为、交易的出现和发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许,这样的一片、整体的意识思维的承载,就是场,随着人的意愿而自由伸展。

(1)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现状1.1农产品质量跟不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发展技术滞后,生产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准下,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

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对生产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和科技不足的限制,且建设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1.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集体经济意识薄弱,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导致不平衡发展。

1.4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

农村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只能以传统的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植一些玉米、高粱等普通粮食作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和文明素质的提高。

1.5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差,电力、通讯、运输、环保、供排水等设施短缺,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未能充分显现。

尽管“十五”以来对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对农田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2.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在资金投让方面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疏通供应渠道,启动农村经济的资金。

同时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及渠道。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六篇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六篇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六篇农业经济进展论文范文11我国农业经济的进展速度截至2021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已经接近1.7亿公顷,粮食总产量也超过了6亿吨,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济无论是从贸易层面还是生产层面都在快速进展。

2我国农业经济的进展模式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进展模式始终是粗放式管理经营生产模式,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导致农业经济很难全面利用自身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农业生产效率也难以提升。

与此同时,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综合性进展模式,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展模式形式相对单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推动,农业经济的管理经营模式逐步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经营模式(例如,山东省德州市“德强农场”的农场式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好集约化经营模式集约化经营、生产技术高、农产品产业链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比较完善等优势,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展。

3我国农业经济的结构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农业经济的进展也逐步迈向商业化,所生产出的农作物的种类不断丰富,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日趋完善,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园艺特产业也逐步进展起来。

二我国农业经济进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依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型泵站的水泵和电机都是上世纪70年月产品,比较老化,滴灌管道的老化率也达到50%以上,这严峻影响了浇灌力量,而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配备一些必要的农业生产机械,如大型收割机、喷雾剂及脱粒机等,都是靠人力去种植和收获,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制约了农夫增收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2劳动力流失现象严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涌,农村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

一方面大批青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大量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铺张;另一方面也导致“留守家庭”问题日益严峻,因此,“空心村”问题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快速进展。

农村经济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毕业论文农村经济毕业论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经济的现状分析农村经济的现状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同时,农村经济也存在着一些机遇,如农村电商的兴起、乡村旅游的发展等。

了解农村经济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新兴产业,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还应该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如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农民创新等。

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扮演积极的角色,提供政策支持、提供公共服务等。

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可以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

另外,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持续,还包括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

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也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五、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农村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挑战和利用机遇,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农业逐渐下降,而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逐渐兴起。

1.2 农村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村就业市场不断扩大,相对稀缺的农村劳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1.3 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相比城市,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仍然较低。

缺乏金融支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挑战2.1 资金短缺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一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传统的贷款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小微企业。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

2.2 农业生产环境问题农村地区的土地质量普遍偏低,加之气候波动等因素,使得农业生产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灌溉设施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3 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不仅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3.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培育新兴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业等服务业,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2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缓解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

同时,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吸引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金融服务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力度,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有助于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论文1 绪论1.1研究背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

然而目前农业依然是国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民收入仍然偏低。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

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7倍。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

在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明确了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

2005年1月30日,中央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举行,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总结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连续两年发出一号文件、召开工作会议,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

但目前在农村经济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论文发展中,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农村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金融水平偏低固然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但相关的制度安排、农村金融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

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

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那么问题来了,议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经济发展的议论文11、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现状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依然是我国农村发展中非常明显的一个问题,城市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让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非常紧迫的任务。

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半城市化的现象,这也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是由于城市的带动作用不足而产生的现象。

2、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与完善同我国基本国情一致的产业体系,以实现农业经济新的发展,使得农业产业体系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提供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农产品,同时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就需要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吸纳和采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从多个方面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帮助农村建设和完善其基本设施,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对于农村的医疗与教育事业也要给予高度重视,使得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以更好地改善城乡一体化格局。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镇建设工作,需要对城乡的发展实现统一规划,尤其在空间布局方面,更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布局方案,同时,还要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以确保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不受伤害。

3、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3.1发挥农业科技的巨大作用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方面的科技与技术也层出不穷,我国要结合具体国情,对农业科学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方面的人才培养是发挥农业科技作用的首要措施,我国需要鼓励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对取得较大成就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一篇: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姓名 *** 学号 ***** 指导教师 *** 专业农业经济年级 ****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目录摘要.................................................................2 引言.. (3)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 (3)(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4)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4)(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4)(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5)(三)农村劳动力过剩 (5)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一)政府失灵 (6)(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 (6)(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 (6)(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 (6)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7)(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 (7)(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7)(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8)(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8 参考文献 (9)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关于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毕业论文]关于农业经济毕业论文

关于农业经济毕业论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农业经济都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经济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农业是民生之本。

农业发展关系经济发展全局。

作为百业之本,我国农业自从改革开放后政策变化就不太明显。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政策落实,我国正式提出了新的农业发展计划,这必将带动我国经济的全局发展。

工农经济性质的变化以及新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必然会倒逼我国的农业经济格局新发展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这样的形势下必然也要提升和发展,适应新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1]。

便是本文索要讨论的问题。

一、农业转型期经济新特点(一)工农产业性质的变化中国建国之始,效仿的是苏联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这一模式,自开始到改革开放这种模式为中国工业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以至于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农业地位从封建王朝的百业之本沦落为工业、服务业的附庸。

尽管农业在这段时间跟随工业快速发展的脚步,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农业想要真正发展还需要等待契机。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工农性质的变化,我国的农业经济模式必须改变。

农业经济转型改革,是为了平衡城乡差距,也是为了更好的增强国家农业宏观调控能力。

目前经济改革大趋势下,我国农业转型已经具备了条件,国家农业转型期已经到来,农业转型势在必行。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我国城乡经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形态,格局,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

城乡之间的二元趋势已经逐渐缩小,目前国家城乡结构想要进一步得到优化,必须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福利状况和教育水平这些方面下手,更应该从农村发展之本农业经济着手整理。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了农村人均收入、城乡经济人均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速等方面的问题。

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关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必然与之变化。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2篇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2篇

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2篇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一: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思考[摘要]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湟中县作为青海省主要的农业大县,在农机部门的大力推广新机械、新技术、新产品下,我县主导产业的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如小麦、马铃薯等),这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者的强度,加速了劳动力转移,本文从我县农业机械的发展,对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做一下简要分析。

[关健词]农业机械化;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机械化的水平决定着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农业科技水平和装备力量得以发展的体现,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国家粮食生产,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降低劳动的劳动强度,加快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适度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1湟中县农业机械化的现状1.1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十二五”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62.54万千瓦,农业机械拥有总量9.05万台(部),配套农具4.01万台(部),耕、播、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9.12%、41.66%、46.02%,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66.85%,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了57.82、-11.84、35.22和31.04个百分点。

1.2主要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渐趋成熟湟中县拥有耕地84.7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2.8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为10.3万亩,饲草种植面积达4.7万亩,油菜播种面积为14.2万亩,蚕豆面积为1.23万亩。

至今小麦、马铃薯、饲草除山区不适宜机械工作的都实现了机播、机收的全程机械化;油菜、蚕豆除山区不适宜机播的实现了机播。

可见,我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已成熟,其他作物的机械化程度在进一步研发和提高中。

1.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同作物机械化程度存在差异由于地理、经济条件的不同,造成我县区域间的机械化程度不同,川水地区由于平坦、地块较大,机械的种类、型号等比较多样,脑山地区地块小、地形不平、交通不便等,机械的种类、型号比较少,机械效率低;不同作物间机械化程度不同,国家对于主导品种研发投入更多,机械的数量、型号、种类更齐全,机械的生产效率也更高,对于非主导作物国家可能投入的研发资金不足,产品种类、型号等不多,形成机械化程度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2)1.1 改革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2)1.2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2)第二章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 (3)2.1 农村经济集体化 (3)2.2 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性 (4)2.3 关注农村教育 (4)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3.1 农民收入问题 (6)3.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 (6)3.1.2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 (7)3.1.3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8)3.2 农村市场消费问题 (9)3.2.1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现状 (9)3.2.2 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 (10)3.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 (11)3.3.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11)3.3.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的对策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5)第一章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农牧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过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

我国的三农问题今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摆到很高的位置,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2]。

1.1 改革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改革前,不少农副产品的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的价格水平,必然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后,农副产品价格相继放开。

在新形势下,面对金融危机可能存在的长期的,潜在的影响,以及日益趋紧的资源和市场约束,我国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的同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2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非常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

如果说“三农”存在问题,则问题并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民“增收难,农村财政增长慢。

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第二章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考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1 农村经济集体化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大家共同制规矩,设程序,定制度,有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村民负责监督。

由村委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的合作化经济发展模式。

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的一体化经济。

是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

是科学技术进驻农村。

是农村实现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科学发展,并且集体化经济能集中力量统筹协调,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

它能够组织资源开发和协调资源利用,兴办农村集体企业。

它能够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灵活采用各种经营模式,实现劳动者自助能力,对刚兴起的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建设,在外部关系的设置和运行规则上,起到依托、中介和对照作用。

国家在统筹城乡发展,在经济社会全局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尤为重要。

农村集体化经济可以集中土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村和平质量和竞争力。

实现科技种田,集中管理。

建立第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

这样农民的收入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转化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多方面。

且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自己的品牌。

开拓销路,提高价格。

使得新型工业在农村得以发展。

在1955年全国25省区进行的“百县百村”问卷调查显示:有74%的从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全全乡村的集体化经济组织。

这就说明集体化经济关系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本人来自马铃薯之乡,虽然家乡胜产马铃薯,可农民从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很少。

经我的分析有以下原因:(1)对马铃薯的种植仍采用传统的模式,使得产量不高;(2)种子品种更换不勤,是同一品种在同样的土壤中产生适应性,不适合生长。

使得马铃薯质量和产量大幅下降;(3)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只从是对马铃薯的种植,价格不高。

而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和加工商获得。

这使得农民收入不高。

如果农村实现集体化经济有以下好处:(1)种植模式可以由原来的传统模式向科学种植转化,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种植技能知识,实现科学种田;(2)建立马铃薯育种基地,每年培育优良品种,让农民种植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同时建立对马铃薯进行加工、销售,以减少中间利润的流失。

这样农民的收入将从单一的生产向加工、销售多方面。

且能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是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3]。

2.2 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农村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市场的发展必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府应重视农村市场的发展。

鼓励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农村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使得农村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农村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农村要积极加快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消费,吸引企业进军农村市场,加快农村的发展。

国家在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上,给农村市场带来了机遇。

农村政府部门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大功夫。

是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4]。

2.3 关注农村教育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可见教育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当前农村教育落后。

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一大批孩子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

为农村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

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是农民切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做好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工作。

为孩子成长受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必将加快。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取得新胜利。

农村集体化道路和农村市场的开发,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中国的发展方向问题,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前途命运。

我们应该思考和规划这个问题,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

次仅为本人的一点想法[5]。

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3.1 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且增长缓慢,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村稳定和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深入探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和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3.1.1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状况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民收入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5.9%。

生产增加和收购价格提高是促成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二阶段(1985~1991年):农民收入在波动中缓慢增长,年均增长4.2%。

这期间农民收入增长的显著特征是跌宕起伏,有的年份增长9.3%(如1988年),有的年份则为负增长(如1989年为-1.6%),总的趋势是增速减缓。

从1985年到1988年,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来自收购价格提高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约为42%。

1989年至1991年间农民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上涨较快、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下降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受阻等。

第三阶段(1992~1996年):农民收入增长反弹回升,年均增长5.6%。

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产出增加、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这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1994年和1996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分别提高39.9%(其中粮食为46.6%)和22.2%(其中粮食为41%),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吸纳了近3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都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阶段(1997年至今):农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年均增长3%左右,明显低于前三个阶段。

这期间农民收入的突出特征有三个:一是增速连续4年下滑。

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速分别为4.6%、4.3%、3.8%和2.1%,比上年分别下降4.4、0.3、0.5和1.7个百分点。

农民收入增速连续4年下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二是来自农业的收入连续3年负增长。

1998~2000年,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28元、53元和48元。

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连续3年绝对减少,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三是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纯收入连续2年绝对减少。

1999~2000年,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人均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13元和20元。

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势头虽然较好,但增长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仍然不快,全年的增收形势仍不很乐观。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8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超过了2倍,这说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超过了国际经验标准。

农民收入增速下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扩大,使农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计算表明,在农村人口份额未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农村(县以下)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50%左右下降到1990年的37%,2000年又下降到25.8%;农村消费和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80年代初期的平均45.5%,下降到90年代末期的22%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