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

合集下载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

附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V1.0)2016年9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统一交易标识码编码方案 (3)3.1统一交易标识码的构成 (3)3.2交易分类码 (3)3.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3.4日期码 (3)3.5流水号 (3)3.6校验码 (3)4 公共资源交易分类 (4)4.1分类原则 (4)4.2代码结构 (4)4.3分类类目表 (4)4.4扩充原则 (5)5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数据集 (6)5.1 项目及公告 (6)5.1.1项目 (6)5.1.2招标项目 (7)5.1.3标段(包) (10)5.1.4招标公告与资格预审公告 (12)5.1.5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 (14)5.1.6投标邀请书 (17)5.2 开标 (19)5.2.1开标记录 (19)5.2.2投标人名单 (20)5.3 评标 (22)5.3.1评标专家 (22)5.3.2评标报告 (23)5.3.3中标候选人 (25)5.4 中标 (26)5.4.1中标候选人公示 (26)5.4.2中标结果公告 (28)5.5 合同和履约 (30)5.6 资格预审 (32)5.6.1资格预审/资格预审澄清 (32)5.6.2资格预审申请文件 (34)5.6.3资格预审结果 (35)5.7 招标异常情况报告 (36)5.8 附件集 (37)5.8.1附件集结构 (37)5.8.2附件采集项 (37)5.9 代码集 (39)5.9.1招标方式 (39)5.9.2招标组织形式 (39)5.9.3公告性质 (39)5.9.4公告类型 (39)5.9.5评标结果 (39)5.9.6公示类型 (39)5.9.7标段(包)分类 (39)5.9.8保证金缴纳方式 (41)5.9.9资审方式 (41)5.9.10评标方式 (41)5.9.11开标结果 (41)5.9.12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澄清与修改文件编号 (41)5.9.13异议类型 (41)5.9.14专家类别 (42)6 政府采购数据集 (43)6.1 交易信息 (43)6.1.1采购项目 (43)6.1.2采购(资格预审)公告 (46)6.1.3更正事项 (47)6.1.4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49)6.1.5采购合同 (51)6.2 附件集 (53)6.2.1附件集结构 (53)6.2.2附件采集项 (54)6.3 代码集 (55)6.3.1采购方式 (55)6.3.2采购组织形式 (55)7 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集 (56)7.1 成交行为信息 (56)7.2 成交宗地信息 (58)7.3 代码集 (61)7.3.1招拍挂类型 (61)7.3.2供应方式 (61)7.3.3公示类型 (61)8 矿业权出让数据集 (62)8.1 探矿权招拍挂出让公告信息 (62)8.2 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公告信息 (63)8.3 探矿权招拍挂出让结果公示信息 (65)8.4 采矿权招拍挂出让结果公示信息 (67)8.5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探矿权出让公开信息) (69)8.6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采矿权出让公开信息) (71)8.7 其他方式出让矿业权公开信息(划定矿区范围公开信息) (72)8.8 非油气探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4)8.9 非油气采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6)8.10 油气探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7)8.11 油气采矿权登记公告信息 (79)8.12 附件集 (81)8.12.1附件集结构 (81)8.12.2附件采集项 (82)8.13 代码集 (83)8.13.1出让方式 (83)8.13.2矿产种类代码 (83)9 国有产权交易(实物资产类)数据集 (90)9.1 实物资产类产权交易 (90)9.1.1挂牌披露信息 (90)9.1.2交易结果信息 (91)9.2 代码集 (94)9.2.1资产类型(实物) (94)9.2.2交易方式 (94)10 国有产权交易(股权类)数据集 (95)10.1 股权类产权交易 (95)10.1.1挂牌披露信息 (95)10.1.2转让标的企业信息 (97)10.1.3转让标的企业股东信息 (99)10.1.4交易结果信息 (100)10.2 代码集 (102)10.2.1交易方式 (102)10.2.2报表类型 (102)10.2.3经济类型 (102)11 主体信息数据集 (103)11.1 法人信息 (103)11.1.1法人基本信息 (103)11.1.2招标人扩展信息 (106)11.1.3招标代理机构扩展信息 (107)11.1.4投标人扩展信息 (108)11.1.5采购人扩展信息 (109)11.1.6采购代理机构扩展信息 (109)11.1.7供应商扩展信息 (110)11.1.8出让人扩展信息 (111)11.1.9受让人扩展信息 (112)11.1.10竞得人扩展信息 (112)11.1.11法人交易业绩信息 (113)11.1.12执业人员基本信息 (115)11.1.13执业人员资格信息 (116)11.1.14执业人员业绩信息 (117)11.2 自然人信息 (119)11.2.1自然人基本信息 (119)11.2.2供应商扩展信息 (120)11.2.4竞得人扩展信息 (121)11.3 附件集 (122)11.3.1附件集结构 (122)11.3.2附件采集项 (122)11.4 代码集 (124)11.4.1税务登记证类型 (124)11.4.2法人机构类别 (124)11.4.3主体角色类型 (124)11.4.4资质等级 (124)11.4.5资质序列、行业和专业类别 (125)11.4.6资质类型 (125)11.4.7主体类别 (126)11.4.8法人业务状态 (126)12 专家信息数据集 (127)12.1 评标专家信息 (127)12.2 评审专家信息 (129)12.3 专家信用记录 (131)12.4 附件集 (133)12.4.1附件集结构 (133)12.4.2附件采集项 (133)12.5 代码集 (134)12.5.1奖励或处罚类型 (134)12.5.2限制的行为 (134)13 监管信息数据集 (135)13.1 行政监管事项信息 (135)13.2 项目报警信息 (136)13.3 投诉信息 (139)13.4 附件集 (142)13.4.1附件集结构 (142)13.4.2附件采集项 (142)13.5 代码集 (143)13.5.1限制的行为 (143)13.5.2交易方式 (143)13.5.3报警等级 (143)14 信用信息数据集 (144)14.1 违法违规信息 (144)14.2 黑名单信息 (146)14.3 撤销黑名单信息 (148)14.4 奖励信息 (149)14.5 履约信息 (150)14.6 社会信用信息 (153)14.7 附件集 (154)14.7.1附件集结构 (154)14.8 代码集 (155)14.8.1奖励或处罚类型 (155)14.8.2评价等级 (155)14.8.3限制的行为 (155)14.8.4违法违规类型 (155)14.8.5达标状况 (155)15 通用编码 (155)15.1 身份证件类型代码 (155)15.2 是否 (156)15.3 是否(国有产权交易) (156)15.4 性别 (156)15.5 金额单位 (157)16 数据项术语说明 (158)16.1 值域 (158)16.2 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 (158)1范围本规范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交换共享数据的数据项格式要求,并定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各类交易行为的统一标识码编码规则,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分类方法、分类体系和分类类目。

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标准和规范.pdf

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标准和规范.pdf
3
二、场馆导航 “场馆导航”是指各公共文化机构拥所有场馆的信息,包括名 称、类型、介绍、地址等。 (一)接入场馆范围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街道文化中心 .区县以上图书馆 .区县以上文化馆 .区县以上博物馆 .区县以上美术馆 (二)场馆描述项 .场馆名称 .场馆类型 .场馆地址 .场馆开放时间 .联系方式 .场馆照片 .场馆介绍 如采用数据文件上传方式接入国家公共文化云,请参考附件模 板《附件 3_国家公共文化云-场馆信息表》。
四、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中的资源是指国家公共文化云整合聚拢的优质数
字资源,以及地方公共文化机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具有较 强代表性和较高文化价值的数字资源。
(一)地方云共享国家公共文化云资源 各公共文化机构可以使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优质的公共文 化数字资源。
10
资源获取流程: .地方公共文化机构登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 .选择所需数字资源并提交申请。 .首先由国家公共文化云对该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向申 请机构提供所选数字资源访问方式。 (二)地方资源汇聚到国家公共文化云 各公共文化机构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后,上传本地优质数字资 源到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经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审核通过后,相关 数字资源即可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发布。 1.资源内容要求 .项目选题须政治导向正确,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 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数字文化产品。 .项目选题符合文化部关于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选题范 围的相关要求,聚焦中国文化,以艺术普及、文化遗产、舞台艺术、 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名城、少数民族文 化、红色历史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等为重点,深入挖掘具有浓郁地 方特色、民族特色、具有较强代表性和较高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的文化载体,突出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及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生命活力。 .项目建设成果应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课题。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包括各种电子图书、数字档案、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遗产等,这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帮助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实现文化遗产的永久传承。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技术涉及到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数据融合等多个方面的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技术之一。

信息检索技术通过构建全文索引、关键词提取、语义分析等手段,提高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数据挖掘技术则可以对数字文化资源中的隐藏信息和知识进行挖掘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深度理解和利用。

知识图谱技术则可以将数字文化资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知识之间的关联和联系,实现跨领域的知识共享与应用。

数据融合技术则可以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文化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从而实现多源数据的一体化利用。

除了技术手段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研究还需要考虑到文化资源的版权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在数字化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保护文化资源的版权,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要确保文化资源的数据安全,避免因为数据泄露或者篡改而造成文化资源的损失。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到技术、法律、伦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遵循规范和标准,保障文化资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标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标准可以促进不同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和传播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的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研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标准,不仅可以有利于规范文化资源整合的流程和方法,还可以促进数字文化资源之间的互操作和交流,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数字文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传输和呈现的文化遗产,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数字艺术品、数字影视作品等。

这些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是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关键。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是为了解决数字文化资源多样性、异质性和分散性等问题,促进不同资源之间的连接和共享,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可利用性。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进行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不同数字文化资源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标准、元数据格式和数据结构,这导致了不同资源之间的互操作性差。

需要研究和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不同资源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图书馆界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元数据标准,如Dublin Core,MARC等,用于描述图书馆藏书的元数据信息。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建立资源的链接和关联关系。

不同数字文化资源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关联关系,如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与相关资料的关系等。

建立这些关联关系对于理解和探究文化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研究和开发能够自动识别和建立资源链接的技术和算法,以提高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连贯性。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解决资源的语义表示和语义关联问题。

数字文化资源通常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如作者、主题、时间等。

由于资源的异构性和多样性,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往往难以建立和表示。

需要研究和开发能够提取、表示和利用资源的语义信息的技术和方法,以增强资源之间的语义关联性。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借助于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如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知识图谱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的文化信息,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

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技术与标准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才能实现数字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推动数字文化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标准与规范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标准与规范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标准与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标准与规范对于保证资源的质量、可访问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字资源的定义、标准的必要性、相关标准组织以及数字资源标准的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字资源的定义数字资源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文献、资料或其他信息资源。

它们可以是数字化的书籍、期刊、报纸,也可以是电子文献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等。

二、标准的必要性1. 统一资源描述和分类:标准化的数字资源可以使用统一的元数据来描述其内容和特征,方便用户进行搜索和筛选。

2. 提高信息检索效率:标准化的数字资源可以使信息检索工具更高效,减少用户的搜索时间。

3. 保证资源质量:标准化要求可以确保数字资源的准确性、可信度和权威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4. 促进资源共享:标准化的数字资源可以促进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相关标准组织1. 国际图书馆联盟(简称:IFLA):IFLA制定了许多数字资源相关的标准,如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图书馆国际标准编号(ISIL)等。

2.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ISO制定了一系列数字资源的标准,如数字图书馆应用与管理的信息模型、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的交换格式等。

3. 美国图书馆协会(简称:ALA):ALA发布了许多数字资源管理和访问的指南和标准,如数字资源管理指南、数字资源访问指南等。

四、数字资源标准的实施方法1. 元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包括元数据元素的定义、属性、格式等,方便资源的管理和检索。

2. 信息安全标准化: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采取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知识产权。

3. 使用权管理标准化:制定资源使用的规则和准则,明确使用者的权限和责任,保证资源的合法使用。

4. 网络服务标准化:制定数字资源的网络服务标准,包括资源的访问、存储、传输等方面,确保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使用资源。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标准体系的构建

0 引言
在早期的研究与实践中,通常使用“公益性 数字文化”一词加以泛指公共数字文化,其内涵 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以满足民众基本数字文 化需求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公益性数字 传媒和公益数字文化网站 。 [1] 方标军等[2]认为, “公共数字文化”是由文化部在“公益性数字文 化”的基础上正式提出的,其本质从政府公共数 字文化服务刚性供给向公众数字文化弹性需求转 变;李国新[3]强调“公共数字文化”是编制“十
国外并没有公共文化服务概念,更没有公共 数字文化的概念[12],因此没有对应的“公共数字 文化”英文专业术语。当前国际标准活动主要由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主持,文化标准活动主要 见诸 ISO 所发布的标准条款。ISO 虽然发布了大 量有关公共文化领域的标准规范,却没有形成体 系。国外相关研究集中在具体标准的研究以及文 化机构标准融合体系上,如 Tanyildiz Ahmet[13] 讨论古籍标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此外,澳 大利亚创新与商务技能委员会(Innovation and Business Skills Australia,ISBA)认为在数字文 化资源方面,信息顾问、知识顾问及数字资源知 识产权顾问等职业的产生,使得建立人才管理标 准成为标准体系建设的新需求[14]。美国公共数字 图书馆项目推出规范数字图书馆内部体制的章 程,规范数据建设的多项政策,包括元数据建设 政策、数据使用最佳案例、社交媒体政策,以及 针对终端用户的使用规范,包括隐私条款、服务 条款和获取条款等[15]。国外研究涉及的公共文化 机构融合体系一般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 3 类机构;研究主题突出,主要针对各类文化标 准体系,侧重对技术标准的研究,但缺乏宏观视 角的系统性研究。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一、引言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国家提供给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制定本指导标准。

二、服务范围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图书馆服务•提供免费借阅图书和图书馆馆员的咨询服务;•建立丰富的图书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电子文献和数字资源服务,推广数字阅读;•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提高公众的阅读能力。

2. 博物馆服务•免费开放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国家文化遗产;•提供展览、讲解、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倡导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 文化活动和演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演出和艺术活动;•鼓励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4. 数字文化服务•提供数字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服务;•推广数字文化产品,满足公众在信息时代的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5.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群众体质;•推广体育运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保障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三、服务标准为确保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以下服务标准:1. 设施和资源要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要提供无障碍服务设施,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使用;•设施要维护良好,保持安全和卫生;•资源要丰富多样,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需求。

2. 服务访问要求•提供便捷的服务访问方式,包括线上和线下;•设立借阅、咨询、导览等服务台,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免费的相关服务,保证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 服务内容要求•图书馆服务要提供免费借阅服务,并有辅助服务,如读者咨询、推荐等;•博物馆服务要提供免费的展览观看,提供讲解员讲解服务;•文化活动要贴近公众需求,多样化、创新化。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并统一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朝着更加多元、开放的方向发展。

2. 加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加强对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规范资源的利用方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到优质的文化资源,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展。

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化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整合标准在文化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整合方面,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对各类文化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整合,以便更好地进行共享和利用。

2. 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标准需要明确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包括数字化的技术要求、数据格式等内容。

3. 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标准针对文化信息资源的利用,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标准和规范,包括资源的开放共享原则、利用的限制条件、资源利用效果的评估标准等内容。

4. 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标准文化信息资源的保护是建设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对资源的保护要求、保护措施、违规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

5.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评台建设标准共享评台的建设是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建设标准需要对共享评台的功能要求、服务标准、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规范。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23版)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23版)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23版)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人们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裙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国家文化部组织编制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23版)》,旨在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全面规范和指导,确保全国各地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满足人民裙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总则1.1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各级地方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中具有法律约束力。

1.2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为人民裙众提供的具备普遍性、公益性和免费或低费用的文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文化服务的普及和创新等方面。

三、基本原则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裙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2 坚持公益性和多元化原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和多样化。

2.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4 坚持突出文化特色原则,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当代文化创新发展。

四、基本内容3.1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3.1.1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普及率和便利性。

3.1.2 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措施。

3.1.3 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满足不同裙体的文化需求。

3.2 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3.2.1 加强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建设全国性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评台,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3.2.2 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化和普惠化。

3.3 文化服务普及和创新3.3.1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基层裙众的文化服务水平。

3.3.2 推动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提高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普及率。

基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针对基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

在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数字化程度不高、资源整合不够、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政策支持与投入。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建立统一的数字文化资源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

我们预期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提升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

未来展望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旨在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问题、对策、现状、实施方案、效果预期、展望、总结建议、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共享,以提高文化资源的传播效率和覆盖范围,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在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已经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数字化处理和互联网传播,公共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

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文化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共同责任。

1.2 研究意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促进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快速丧失的风险,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建设可以有效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标题:深度探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与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在当今社会,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趋势。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是当前文化服务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主题,它们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这两个主题进行全面探讨。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1. 定义与意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提供的为民众提供基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则是对这些服务的质量、范围和水平进行规范化的要求。

它的出现和实施,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产业的增长以及实现文化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实施标准的内涵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文化服务的普及和平等性,在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创新和提高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同时要注重文化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 发展现状与展望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不够多样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的普及性和均等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在实施标准方面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1. 定义与特点数字化文化服务是指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利用。

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则是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获取、存储、传播和利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数字化文化服务的特点在于便捷、快速、多样和互动性强。

2. 标准的要求数字化文化服务标准的要求包括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获取渠道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存储和保护进行标准化要求,对数字化文化资源的传播和利用进行标准化指导,以及对数字化文化服务的评估和监管进行标准化管理。

3. 发展现状与展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文化服务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06.06•【文号】教科信厅〔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的通知教科信厅〔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安全有序汇聚,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教育部对2022年5月印发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现正式印发实施,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24年6月6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主管单位和服务提供单位及其资源提供者开展资源制作、提供资源服务等活动,应遵循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及其接入的平台、专题板块。

本规范所称的数字教育资源(以下简称资源),是通过平台面向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的网络课程、数字教材、数字图书、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虚拟实验实训、在线教研视频、教学应用与工具等类型的教学和学习资源。

本规范所称的资源提供者是指资源的提供单位或者个人。

第三条资源内容审核应坚持提供必审、上线必审、更新必审、审必到位原则。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四条教育部负责统筹协调平台资源内容审核的监督管理工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所辖平台资源内容审核的监督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平台监管部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文化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创新能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应运而生。

一、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文化信息资源是指以文化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音像、文物、文献、数字内容等。

然而,当前我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形式多样,但却存在着信息搜集、处理和使用的不便利性,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限制了文化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

2. 意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文化信息的便捷获取、高效传播和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文化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获取成本,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标准化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文化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事业的融合和发展。

二、标准的内容与要求1. 标准的内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开放标准:明确资源开放的边界、内容、方式、权限和限制,供用户合法合规地获取和使用。

(2)资源共享标准:规定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和途径,促进文化信息的全面流通。

(3)资源分类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资源分类体系,方便用户进行检索和使用。

(4)元数据标准:统一资源的元数据描述方式,实现资源的准确识别和描述。

(5)数字化标准:规定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提高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

2. 标准的要求(1)标准应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有效指导和规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

(2)标准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保证统一性的前提下,允许地方性和部门性差异。

(3)标准应与国际接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借鉴国际先进标准经验,使我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达到国际水平。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0117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0117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0117目录1. 引言2. 基本原则3. 内容范围4. 提供方式5. 资源保障6. 监督与评估7. 实施机构8. 附则1. 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满足其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国家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2. 基本原则2.1 公益性原则: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以公益为宗旨,服务全体人民,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2.2 平等性原则: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平等向社会公众提供,并且不得因性别、年龄、地域等因素造成服务不公平。

2.3 多样性原则: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尊重不同民族、地区和社群的文化多样性,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4 创新性原则: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鼓励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5 可持续性原则: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服务的可持续性。

3. 内容范围3.1 图书馆服务:提供全民阅读和信息咨询服务,并建立广泛的图书馆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3.2 博物馆服务:提供展览和教育活动,保护和传承国家文化遗产。

3.3 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包括表演、展览、演出等。

3.4 科普教育: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5 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和管理数字文化资源,提供数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6 社区文化活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

4. 提供方式4.1 面向公众提供: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免费或者低费用的服务。

4.2 便利化提供: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包括线上线下结合、移动终端服务等。

4.3 特定群体服务: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当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特定群体的定制化服务。

5. 资源保障5.1 资金保障:国家应当加大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确保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意见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意见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意见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充分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加速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建设互联互通、优质共享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推动中华文化瑰宝活起来。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

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统一部署,把数字化建设贯穿于文化领域各项业务工作,实现全国上下一盘棋、一张网。

坚持需求牵引。

发挥需求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针对不同类型文化单位的特点和需求,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急用先行、先易后难、梯次推进。

坚持创新驱动。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采用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模式推进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创新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发展样板。

坚持协同联动。

发挥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建立高效工作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统筹协同,形成政府与社会、线上与线下、技术与内容有机融合的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遗产数据安全防护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信息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版权体系,对数据库内文化遗产资源开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国际知名的中国文化数字化品牌企业和机构;基于数字化传承的新文化业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推动形成由内容提供者、内容消费者以及数字化服务机构等构成的相对完善的文化产业新生态;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标准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标准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标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标准,是乡村文化数字化标准的组成部分。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标准。

主要规范农村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数字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及乡村文化推广、培训的技术要求。

包括农村数字博物馆平台建设、文化资源内容建设、乡村传统技艺培训等标准。

(一)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结构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与通用、B数字基础设施、C 农业农村数据、D农业信息化、E乡村数字化、F建设与管理、G安全与保障等七个部分。

其中,A基础与通用标准主要围绕术语、参考架构、评价模型等方面,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数据和应用领域标准提供运作框架。

B数字基础设施标准主要围绕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等方面,为全面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C农业农村数据标准主要围绕涉农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服务等方面,为数字乡村各类应用场景提供数据资源和数据服务支撑。

D农业信息化标准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信息化建设,是标准体系应用“主战场”和“绩效点”。

E乡村数字化标准主要用于指导乡村产业、文化、治理、公共服务、环境监测等方面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融合发展。

F建设与管理标准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标准,用于指导数字乡村相关信息系统和平台全周期工作,体现建设、运营、管理并重的新理念。

G安全与保障标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技术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标准,用于保障数字乡村相关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和农村居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二)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由基础与通用、数字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数据、农业信息化、乡村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安全与保障等七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
第二部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
委托方: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研制方:北京大学
2014年6月
目录
1 目的和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3.1 PDOI名称(PDOI name) (3)
3.2 PDOI语法(PDOI syntax) (3)
3.3 持久性(Persistent) (4)
3.4 对象数据(Object) (4)
3.5 元数据(Metadata) (4)
3.6 唯一标识(Unique Identification) (4)
3.7 兼容性 (Compatibility) (4)
3.8 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4)
4 语法规则 (4)
4.1 一般规则 (4)
4.2 PDOI前缀 (5)
4.3 PDOI后缀 (5)
4.4 PDOI 的显示 (5)
5 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PDOI管理 (6)
5.1 前缀管理 (6)
5.2 各级中心标码前缀示例 (6)
5.3 显示示例 (6)
附件:国家中心及各省级分中心前缀一览表 (7)
1目的和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支撑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系统( Platform 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 ,简称PDOI )的体系框架、命名规则。

本规范仅供平台建设参与单位对数字资源对象进行标识。

方便资源对象的保存、迁移、交换和使用,可以有效地对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本规范不试图代替各平台参与单位已使用的标识系统,但可以将各单位机构已采用的标识符进行扩展,统一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体系中进行标识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虽有的修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别代码
ISO/IEC10646 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UCS) RFC 3986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 Generic Syntax
RFC 3629 UTF-8,a Transformation Format of ISO 10646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规范和应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3.1PDOI名称(PDOI name)
在PDOI系统内定义一个唯一对象(标识对象)的字符串。

PDOI名称可以由遵循PDOI语法规则的字幕、数字、字符组成。

3.2PDOI语法(PDOI syntax)
PDOI名称中字符的形式、顺序的组成规则,具体指PDOI名称前缀、分隔符、后缀的形式和特征。

3.3持久性(Persistent)
不受时间影响而存在,能够脱离标识符分配者的直接控制应用在各种服务中。

也可与其他标识符系统存在映射关系。

3.4对象数据(Object)
存储资源本身的数字文件。

3.5元数据(Metadata)
描述对象数据的数据。

3.6唯一标识(Unique Identification)
有且仅有一个对象被该PDOI标识。

3.7兼容性 (Compatibility)
PDOI标识符的兼容性体现在PDOI号码的后缀中可以包含任何已有的标识符,例如国际标准书号ISBN,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际标准文本代码ISTC,出版物件标识符PII等。

3.8互操作性 (Interoperability)
PDOI的处理系统可以与任何因特网上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处理同一数据时能保持一致,能与不同时期的技术系统兼容。

4语法规则
4.1一般规则
PDOI是为达到PDOI系统的目的而建立一个无任何含义的字符串。

一个PDOI 名称标识唯一的一个数字对象。

PDOI语法规则规定了组成PDOI。

PDOI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a.前缀元素
b.分隔前后缀的向前斜线“/”(‘\0x2F’)
c.后缀元素
前缀由分级的子命名授权段组成,每个子命名授权段之间用字符“.”(‘\0x2E’)分隔。

后缀是本地命名授权,在同一前缀命名空间下,后缀名影视唯一的。

PDOI名称应遵循URI语法规则。

PDOI名称字符串以及前后缀元素的长度都没有限制,在实际应用中,PDOI名称字符串可能受到相关通讯协议的限制。

PDOI是不区分大小写的,可以使任何ISO/IEC10646字符集中的任何字符。

4.2PDOI前缀
PDOI的前缀是命名授权。

命名授权由多个非空的命名授权段来构成,每个段由字符“.”(‘\0x2E’)分隔。

PDOI的前缀由命名授权段组成,一般情况下:
a.第一个命名授权段是中国唯一标识符命名授权
b.第二个命名授权段是行业/系统/地区/机构命名授权。

c.根据应用需要,PDOI的应用机构可增加第三个、第四个命名授权段,但
命名授权段的数量不宜超过四个。

4.3PDOI后缀
PDOI后缀与前缀之间用向前斜线“/”(‘\0x2F’)分隔,同一个前缀元素下的每个后缀应该都是唯一的。

唯一的一个后缀可以是一个顺序号,也可以是另外一个系统的标识号。

4.4PDOI 的显示
当PDOI在屏幕显示或打印时,在PDOI名称前需放置一小写的“pdoi:”,其中冒号为半角。

5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PDOI管理
5.1前缀管理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管理机构,负责所辖省级分中心、市级支中心、相关文化组织机的标码前缀申请、注册、解析和管理工作。

5.2各级中心标码前缀示例
国家中心:86.8000/***
省级分中心:86.8000.11 /****
市级支中心:86.8000.11.*** /*****
注释:其中
第一个字段86固定代表中国;
第二字段 8000代表国家中心;
第三个字段代表各省中心,支撑平台规定为由身份证前2位数字组成;
第四个字段代表省级分中心下属各机构,由各省自定义,不超过3-4位数字。

“ / ”后的后缀,是各省已采用的标码系统,保持不变。

5.3显示示例
pdoi: 86.8000/***, 通过pdoi可以查找到资源的一些信息。

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