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word版
物理:10.3《气体的压强》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下)
物理:10.3《气体的压强》教案(1)(苏科版八年级下)设计意图:本节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全面体现新课标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评价证据。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 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了解流体的流速和压强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影响大气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2)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测定大气压强数值,让学生体验STS精神(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经历“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过程2.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设计实验教具和学具:教具: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漏斗、乒乓球、纸片、吹风机。
铁架台、烧瓶学具:易拉罐、酒精灯、塑料吸盘、橡皮泥等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易拉罐、橡皮泥、剪底的矿泉水瓶、空笔管、两张纸片等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物理教学参考资料》8年级下册教学评析:该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的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为主,但老师在新课的教学当中的引入,和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的过程要有仔细而全面的把握,尤其是本节的大气压强的介绍,大气压的测定数值的探究过程很重要,所以在实验中,要由学生独立的去完成,老师只给予指导作用,让学生去体验该实验的每个步骤,老师只需要在实验之后的总结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建立起大气压强的系统概念。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气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设计的一次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气体的压强。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压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海拔计、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气压变化,感受气压的存在。
2. 讲解气压的概念,介绍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海拔、温度下的气压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6.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家中的气压变化,记录并分析数据。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压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气体的压强。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气压与海拔、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气压计算方法的讲解上,可能需要进一步巩固,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教室内的气压变化作为实践情景,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气压的存在。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明白学习气压的意义。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优质教案
气体地压强(第1课时)教案教学课题课时新授教学目标1实验探究大气压强地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地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地现象。
3实验测定大气压地数值。
4了解流体地流速和压强地关系重、难重点:经历“测定大气压强数值”地过程点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设计实验教具杯、硬纸片、试管、水槽、马德堡半球实验仪、漏斗、乒乓球、纸片、吹风机。
铁架台、烧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讨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方式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气地底部,大学生回答:没感到有压力?或有压力?请部分同学演示他激发兴趣实验二.新课教学1.大气压强存在(选做如下实验)(1)演示:“覆杯实验”做法:①在下端开口地矿泉水瓶底放上一块硬纸片,将装置倒置过来学生实验思考:两次实验地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瓶里没有水,有地是空气,而后者瓶里充满着水。
两次结果地不同之处应是源于这个原因。
学生回答为什么同有些学生会认为纸片后发现硬纸片会下落;②如果在下端开口地矿泉水瓶里注满水后用硬纸片将开口封住,迅速将装置倒置过来,发现纸片并未落下。
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用大气存在压强这一说法才能解释。
一个实验会有两个不同地结果。
不掉下来是因为水把它吸住吸住地(2):“针筒实验”将活塞到针筒地顶端,用手堵住顶端地小孔,不让空气进入针筒内,在活塞上挂上几个钩码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不会掉下来做一做,放开手,让空气进去后,又会怎样针筒内有空气和没空气完全不一样(3)用塑料吸盘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介绍马马德堡半球实验(4)书中课本第学生做一做实验地关键是85页体验大气压存在地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尽量排尽空气二、大气压强地大小地测定: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大气压是存在地且很大,那么我们能不学生:我们可以用注射器地体积和长度来测算出注射器地内面地截面积,用测力计测出拉力从而计算出大气压很重要地一个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示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气体的压强课题气体的压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重点难点大气压的存在及应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了解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亲身估测大气压的值。
教材还联系实际介绍了大气压的变化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简单介绍了影响大气压变化的一些因素。
教学方法按照“体验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式,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讨论概括大气压强的特点,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探究测定大气压强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多媒体、铁架台、酒精灯、易拉罐、塑料吸盘、玻璃杯、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圆底烧瓶、热水、冷水、纸片、气球等。
教学程序设计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二教学过程固体、液体都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气体压强。
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活动1)课本P85图10—16现象:易拉罐被压瘪(发生形变)说明:大气有压强(活动2)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器材:玻璃杯、水、硬纸片、矿泉水瓶、吸盘、汽球、酒精灯、热水等。
①如图所示分析:向杯内倒满水,排出杯内的空气,外界的大气压大于杯内水的压强,所以杯倒置后硬纸片不下落。
②将玻璃杯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的上方(加热杯内的空气),移走酒精灯,将打好气的汽球堵住杯口。
分析:空气受热膨胀,气球堵住杯口后,杯内气体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大气压将气球向瓶内挤压。
③向空矿泉水瓶内倒入少量热水,将水倒出,盖好瓶盖,把矿泉水瓶放入冷水中。
分析:道理同活动1。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压有关,举例说明有哪些事例是利用大气压的?二、分析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事例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外界大气压大于罐内的气体压强现象:纸片不下落现象:气球能提起玻璃杯现象:矿泉水瓶被压瘪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大气存在着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新版)苏科版10、3 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预习过程】1、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叫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等于 Pa;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而。
2、课前活动:覆杯实验(教材P902题):将玻璃杯子装满水,然后用一张纸盖在水的上方,将水杯倒过来,观察发生的现象: 。
【学习过程】一、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液内部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那么气体也受重力作用,也具有流动性,气体内部是否也存在压强呢?实验:按课本图10-16组装实验器材:(1)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2)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住;(3)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自然冷却。
现象: 。
说明: 。
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和体验大气压强,并总结体验方法及其特点。
“读一读”:实验(德国___________做的)成功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如:1、;2、。
小结:1、大量现象都说明: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向都有、2、历史上最著名的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二、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将两个吸盘式衣钩挤压在一起,再将它们沿轴线方向拉开,通过活动可知大气压强很。
实验:估测大气压的值[器材] 容积为2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
[步骤](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下册10.3《气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气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气体压强的定义,理解气体压强的物理意义。
2. 气体的压强公式:学习气体的压强公式P=ρgh,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3. 气体的压强计算:学会计算气体压强,能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气体的压强公式。
2. 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气体压强,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体压强的概念,气体的压强公式。
难点:气体压强的计算,压强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气球、气压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气球实验,让学生观察气球在受力时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气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气体的压强公式P=ρgh,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气体压强,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气体压强,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气体压强,验证压强公式。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0.3 气体的压强概念:气体压强是指气体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公式:P=ρgh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填空题:(1) 气体压强是指气体对单位面积的______。
(2) 气体的压强公式为______。
2. 计算题:一个高为h=10m的气球,内部气体密度为ρ=1.29kg/m³,求气球内部的压强。
答案:1. (1) 压力(2) P=ρgh2. 气球内部的压强为P=ρgh=1.29kg/m³×9.8m/s²×10m=126.52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气球实验,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的思考。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2.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的值。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个人复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大气对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
2.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完成的。
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 Pa。
人们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作大气压。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一)大气压1.活动10.6 体验大气压的存在(1)在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气的时候用橡皮泥封住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出现的现象是。
(2)将玻璃杯中灌满水,在杯口覆一硬纸片,按住纸片将瓶子倒过来,松开手,观察纸片(会/不会)下落,并将纸片朝着各个方向观察纸片(会/不会)下落。
(3)将少量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用自个人复备来水冲瓶子,出现的现象是 。
(4)用吸盘在光洁的表面上挤压,将中间的空气挤出,再将吸盘拉离表面 的时候 (是/不是)需要很大的力?2.讨论:(1)什么是大气压?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压方向是怎样的? (2)例举生活中一些能够说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3.读一读: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证实 的最著名的实验,同时说明大气 压 。
学生活动:两人一组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估计大气压的值 1.实验一:托里拆利实验阅读课本P86,可知:最早测量大气压的人是意大利科学家 , 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 c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 Pa 。
人们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 大气压。
2.实验二 估测大气压的值 阅读课本P86,可知:(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①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部, 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 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10.3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导学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我的口吻: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的课程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明确的目标。
一、设计意图:我设计这节课的方式是采用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气体的压强是什么,以及它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知道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我准备了气球、水杯、吸管等教具,以及观察记录表等学具。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气球,让孩子们观察气球的状态,然后用吸管向气球吹气,观察气球的变形。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让孩子们感受到气体的压强。
2. 讲解气体压强概念:在孩子们观察到气球的变形后,我向他们解释气体的压强是什么,它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3. 实验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吸管向气球吹气,观察气球的变形,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吹气的越多,气球的变形越大?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理解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认为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气体压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让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向家人解释气体的压强概念,让他们在家庭中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以及它与气体分子的运动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10.1 压强(第1课时)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复备栏复备栏课题§10.1 压强(第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Pa);4.能应用压强定义公式进行压强的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二、互动突破:(一)什么是压力1.活动10.1 观察与作图(1)演示实验(a)并画出图钉对墙的作用力的示意图(2)观察画面(b)画出人对平衡木的作用力的示意图(略)(3)画出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讨论交流:上述三个作用力的示意图有何共同点?2.定义:这种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
压力的方向总是于受压物体表面。
3.想一想:压力与重力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活动10.2 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1.观察:a、人与骆驼同时在沙漠上行走 b、小明与小红在沼泽地上行走2.思考:(1)谁在沼泽地上陷得深(2)压力作用效果较明显的是(3)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3.体验;a、两手指分别压削尖铅笔的两端 b、一手平压在气球上另一手的食指顶住气球。
4.猜想:通过体验猜想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猜想1:猜想2:5.设计实验:器材有压力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盛水的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
进行实验:选用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
方法1:;方法2:6.实验结论:(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相同时,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什么是压强1.讨论交流:用2N的压力作用在1m2的受力面积上与用4N的压力作用在2m2的受力面积上,谁的作用效果明显?为什么?谁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
2.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就越大。
3.定义:叫做压强。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气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气体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
2. 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气体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气体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气球、显微镜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气球被挤压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气体压强的存在,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气体压强的概念,讲解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气压计进行实验,展示气压随高度、温度变化的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海拔高度对气压的影响。
6. 知识拓展:介绍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在气象、登山等领域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气体压强的概念2. 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3. 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4. 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气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2)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有哪些?(3)气体的压强与气体分子的运动、气体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举例说明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气体压强的概念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撞击力。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教案我的教案:苏科初中物理八下《10.3气体的压强》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气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难点: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压计、海拔计、温度计、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气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压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2. 讲解:讲解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气压是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的。
3. 实验观察:让学生使用气压计、海拔计、温度计等器材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不同海拔、温度下的气压值。
4.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气压与海拔、温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气压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难点: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气压的概念,掌握气压与海拔、温度等之间的关系,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医疗等,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究。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非常重视每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气体的压强》,我将其设计成一种探究式的科学实验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10.3气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的第10章第3节,主要涉及气体的压强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气体的压强概念: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以及气体对物体的压强。
2. 气压的测量:气压计的使用以及气压的单位。
3.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4.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气压与呼吸、气压与液体沸点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掌握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通过对气压与高度的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以及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液体压强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吸管喝饮料、打气筒打气等,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气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单位,分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气压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体的压强概念2. 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单位3.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4. 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体的压强概念。
(2)介绍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分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
2. 答案:(1)气体的压强是指气体对容器壁或物体的压强。
(2)气压的测量方法有水银气压计和电子气压计等,单位为帕斯卡(Pa)。
(3)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气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
《气体的压强》课题:气体的压强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室(1)教师教具:水槽1个、矿泉水瓶2个、粗针1个、酒精灯1盏、平底烧瓶(带瓶塞)1只、易拉罐1只、针管1只、玻璃杯1只、硬纸片1张、马德堡半球1个、抽气管1个、玻璃板2张、试管2只(一大一小)。
(2)学生用具:(按小组准备):水槽1个、试管2只(一大一小)、弹簧测力计1个、细线1条、橡皮帽1个、针管1只、刻度尺1把。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大气压强的值和大气压强的单位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过程与方法: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课件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教学难点:估测大气压的方法板书设计:气体压强一、大气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测定(估测)P0=1.013×105Pa大气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在矿泉水瓶的不同位置用粗针扎孔,然后在瓶子中装水,水会流出,并快速的拧紧瓶盖,会出现水不再流出的现象。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根据此现象你有什么猜想?引导学生猜想大气有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液体内部有压强,而水没有流出,说明水受到一个孔的外部给它的向内的力,而现在它只与大气接触,所以大气应该有压强。
)教师演示:大气压压扁易拉罐实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入新课并板书。
二、进行新课(一)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多媒体显示:活动:讨论“如何利用下列器材完成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玻璃杯、水、硬纸片、针筒、钩码、抽气管、矿泉水瓶、瓶塞(带玻璃管)讨论完成后让学生上来演示实验,其余同学进行评价。
《10.3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3气体的压强》第一课时导学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
这一节主要介绍气体压强的概念,以及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气体压强的定义及其单位;2. 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4. 气体的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气体压强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了解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教学重点: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气球、实验器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气压计的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气体压强的概念;2. 知识讲解:讲解气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3. 实验演示:进行气体压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压强的变化;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气体压强的知识进行解答;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气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2. 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3.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4. 气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个气球所受的压强;2. 作业答案:根据公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有何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气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学、工程学等领域。
重点和难点解析: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10.3气体的压强》这一课时中,气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十章《三、气体的压强》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三、气体的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
本节课主要讲述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以及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体的压强概念,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理解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体的压强概念,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气体的压强概念的理解。
2. 气压的测量方法。
3. 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气球、温度计、玻璃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气球在不同的温度和体积下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气体压强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气体的压强概念,介绍气压的测量方法,讲解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向学生介绍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预报、登山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方法以及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气体的压强概念。
(2)简述气压的测量方法。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气压与气体体积、温度的关系。
2. 作业答案:(1)气体的压强是指气体对容器壁的单位面积的压力。
(2)气压的测量方法有水银气压计和电子气压计等。
(3)根据实验数据,气压与气体体积成反比,与气体温度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气体的压强导学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3气体的压强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以孩子们喜爱的故事和游戏为载体,引导他们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气压的概念,认识气压的存在,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气压的变化。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气压的概念和存在,以及气压的变化原因。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气压与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准备了气球、气压计、水杯、热水、冷空气发生器等教具,以及画纸、彩笔等学具。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气球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气压的存在。
我请一位小朋友用尽力气吹一个气球,然后用一根针轻轻刺破气球,孩子们看到气球内的气体迅速膨胀,从而引出了气压的概念。
2. 讲解:我利用气压计,向孩子们展示了气压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了解到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实践: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一组用冷空气发生器产生冷空气,另一组用热水加热空气,然后用气压计测量气压的变化。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气压的概念和存在,以及气压的变化原因。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气压与高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也能感受到气压的存在。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与气压相关的课后习题,让孩子们进行拓展学习。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幼儿园教学实践,以“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3节气体的压强”为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掌握气压的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合作和分享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气球、塑料瓶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气球爆炸的实验,引起学生对气体压强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气压计的原理,讨论气压的测量方法。
3. 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气压下的气球膨胀程度。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气体的压强概念,气压的测量方法。
2. 难点:理解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检查学生对气体的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对气压的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气体的压强知识,鼓励他们进行家庭实验,探索更多的物理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气体的压强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而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则是理解这一概念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通过实验有效地测量气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气压的变化,也是我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气压与气体分子运动的关系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气体的压强教学案1(无答案) 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教学案1(无答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教学案1(无答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物理下册10.3 气体的压强教学案1(无答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
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大小和单位,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的方法.3.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关系教学重点1。
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
2。
经历“测量大气压强数值”的过程。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探究,形成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新课学习1。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1)如图示的易拉罐在实验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手做一做“覆杯实验”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实验都说明了: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_______。
大气压强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大气压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三节气体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_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教学时间】________ 【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的值。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1.大气对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
2.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完成的。
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Pa。
人们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作大气压。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一)大气压
1.活动10.6 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1)在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点燃酒精灯对易拉罐加热,待罐口出现白
气的时候用橡皮泥封住口,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出现的
现象
是。
(2)将玻璃杯中灌满水,在杯口覆一硬纸片,按住纸片将瓶子倒过来,松
开手,观察纸片(会/不会)下落,并将纸片朝着各个方向观察
纸片(会/不会)下落。
(3)将少量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用自
来水冲瓶子,出现的现象是。
(4)用吸盘在光洁的表面上挤压,将中间的空气挤出,再将吸盘拉离表面
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很大的力?
2.讨论:(1)什么是大气压?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大气压方向是怎样的?
(2)例举生活中一些能够说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3.读一读: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证实的最著名的实验,同时说明大气
压。
学生活动:两人一组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估计大气压的值
1.实验一:托里拆利实验
阅读课本P86,可知:最早测量大气压的人是意大利科学家,
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cm 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等于Pa 。
人们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大气压。
2.实验二 估测大气压的值
阅读课本P86,可知: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①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部,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
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线栓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相连,水平向右
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③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的L ,用容积V 除以长度L 得到活塞 横截面积S 。
④由公式计算大气压的值。
(3)动手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4)小组讨论:我们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和标准大气压值有差异吗?出现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N 注射器的
容积V/mL 注射器全部刻
度的长度L/cm
活塞的横截 面积S/ m 2 大气压的值p/Pa
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它们会导致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
(三)气压计
阅读课本P87,了解金属盒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数值的原理。
【总结提学】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证实大气压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告诉人们大气压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为
1.01×105Pa。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五、达标检学: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