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大全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全归纳!知识总结+例题讲解!

高中物理实验全归纳!知识总结+例题讲解!

一、概述高中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在高中阶段,物理实验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和理解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实验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并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实验的要点和技巧。

二、高中物理实验分类1.力学实验力学实验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包括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研究等内容。

力学实验主要涉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测量摩擦力、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等内容。

2.光学实验光学实验涉及光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主要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凸透镜成像、棱镜分光等实验内容。

3.电学实验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重点,主要包括安培定则的验证、欧姆定律的验证、串、并联电路的研究等内容。

4.热学实验热学实验主要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包括热膨胀、比热容等内容。

5.波动实验波动实验主要研究波动现象,包括弹簧振子周期的研究、声波的传播等内容。

三、高中物理实验知识总结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实验仪器设备完好,进行调校和检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要熟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

要注意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做好实验台的摆放和实验用具的摆放,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操作的技巧,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仪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在观察测量时要保持专注和稳定,尽量减小误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注意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虚假数据的产生。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在进行物理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总结。

在处理数据时,要注意对数据的合理处理,去除异常值和误差值,使得数据更加可靠和准确。

在分析数据时,要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归纳,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和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总结实验一:运用杠杆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杠杆的原理,利用杠杆实现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仪器杠杆装置、物品、斗秤。

实验过程1. 将货物放到一个杠杆上。

2. 调整杠杆的平衡点,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

3. 使用斗秤测量并记录所需的力。

实验原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

实验结论可通过测量施加的力和所需的力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用水银气压计测定大气压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测量大气压力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水银气压计。

实验过程1. 在一盆水中,先向上提高水银管口,以增加水银柱的高度。

2. 打开气压计的塞子,使水银柱缓慢下降。

3. 通过读取水银柱头部的数字,确定当前大气压力。

实验原理大气压力是通过将水银柱的高度转换为相应数字来测量的。

实验结论通过使用水银气压计,可以测量大气压力,并得出这一指数。

实验三:测量热传导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热传输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热传导的方法。

实验仪器3片相同的金属片,点火器,温度计。

实验过程1. 当前三个金属片平且靠近,然后将一个板加热15秒钟。

2. 使用温度计测量金属片的结束温度,并记录它。

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所有金属片的温度都被计量。

实验原理热传导原理。

实验结论通过对三个金属片进行测量,可以比较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

实验四:研究串联电路的特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串连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串连电路电流、电压的方法。

实验仪器电路板,电流计,电压表,开关。

实验过程1. 用电路板配置一个串联电路。

2. 使用电流计和电压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 重复此操作,更改电路的电阻,以了解串联电路的特性。

实验原理串联电路理论。

实验结论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可以比较串联电路中的不同电阻。

以上实验方法适用于高中物理实验培训,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课堂中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理解物理原理。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1. 电流与电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阻。

我们发现,在一个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理解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之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2. 串联和并联电阻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效果。

我们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并测量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我们发现,在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每个电阻的总和。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每个电阻的倒数的和的倒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3. 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并测量电流的变化。

我们发现,当电压增加时,电流也增加,而当电阻增加时,电流减小。

这个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并帮助我们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电流和磁场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电磁铁和一个电流表来研究电流在磁场中的行为。

我们发现,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我们还发现,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探索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5. 电容实验电容是一个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容器和电压源来研究电容的性质。

我们发现,电容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器的尺寸和介质的性质。

我们还发现,当电容器接上电压源时,电容器会储存电荷,并且电容器的电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容的基本原理,并学习了如何计算和测量电容。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电容和磁场等基本概念。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加深对电学原理的理解,并且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一、匀速直线运动实验1. 实验原理:通过纸带测量时间,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平衡摩擦力,确保纸带匀速运动,避免手抖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平衡摩擦力,控制小车的拉力,确保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实验1.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实验步骤:打开电磁铁,释放小球,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确保小球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不受干扰,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四、碰撞实验1. 实验原理: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确保两小球在同一直线上碰撞,控制小球的初始速度。

五、电磁感应实验1.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磁场,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磁场的变化和电流表的正负极。

六、电阻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电阻定律是描述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电阻值,测量电流和电压。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保护电阻不被烧坏。

七、焦耳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焦耳定律是描述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电阻值,测量电流、电压和时间。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保护电热丝不被烧坏。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有许多实验,以下是其中 18 个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列表:
1. 平方反比定律实验:证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单摆实验:证明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外力愈大,振动愈短促。

3. 振动实验:证明物体振动时,振动频率与振幅无关,与外力
有关。

4. 碰撞实验:证明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5.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证明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为止。

6.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证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
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7.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证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反作用力,且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静电场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9. 直流电路实验:证明欧姆定律。

10. 波动实验:证明波的发生和传播依赖于介质。

11. 光的本性实验: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理论。

12. 棱镜色散实验:证明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振幅和频率决定的。

13. 光合作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14. 浮力实验:证明物体沉浮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15. 杠杆原理实验:证明杠杆的平衡条件。

16. 功和能的实验:证明功等于能量转化的量。

17. 温度实验:证明热胀冷缩规律,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8. 万有引力实验:证明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它们证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与现象1.牛顿摆实验:原理是通过将一质点连接到一根不可伸长、不可弯曲且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绳子上,使其悬挂于一固定点并允许自由摆动,演示了周期性运动和重力作用下的力学波动现象。

2.杨氏模量实验:原理是通过悬挂一个平衡的弹簧,将不同质量的挂物悬挂在弹簧下方,并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推导出弹性模量的测量原理,演示了杨氏模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3.光的折射实验:原理是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折射面上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演示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

4.平面镜成像实验:原理是当光线以一定角度入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并形成一个虚像。

根据镜面法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反射特性和虚像的形成。

5.大气压力实验:原理是利用大气压力对液体的压强进行实验观测。

将一个杯装的开放水银柱与一个封闭的水银柱相连,利用大气压力对水银柱施加的压力,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变化。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力并验证大气压力的存在。

6.磁体力实验:原理是在一个磁场中放置一个导体,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根据洛伦兹力定律,当导体与磁场垂直时,磁场会对导体施加一个力,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到电磁力的作用。

7.电容器实验: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原理,通过将两块金属板分别连接到正负电极上,形成一个电容器。

当给电容器充电时,电荷会在两个金属板之间储存,根据库仑定律,电容器中的电荷与电压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到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8.磁感线实验:原理是将磁铁放置在纸上并撒上铁粉,当磁铁产生磁场时,铁粉会被磁场激活并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形成磁力线。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形状。

9.声音共振实验: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在特定频率下受到振动时,另一个物体会因为频率的共振而发生共振现象。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一、引言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锻炼逻辑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与观察现象、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二、实验一:杨氏静力学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胡克定律,研究绳线对物体的力学性质。

实验装置:弹簧,质量盒子,刻度尺,细绳等。

实验操作与观察现象:将弹簧固定在一个支架上,质量盒子挂在弹簧下方,实验者测量质量盒子位置和拉力的变化,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拉力和质量盒子位置的关系,绘制力与位移的图像。

根据胡克定律的公式,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实验结论:在弹簧的弹性变形范围内,拉力与位移呈线性关系,并且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正比。

三、实验二:简谐振动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探究简谐振动的特性。

实验装置:弹簧振子,计时器,测量尺等。

实验操作与观察现象:将弹簧振子悬挂在一个支架上,拉动振子释放后,实验者测量振子的振动时间和振幅,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振动时间和振幅的关系,绘制振动周期与振幅的图像。

计算振动频率和角频率。

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振动周期与振幅呈线性关系,而振动频率与振幅无关。

四、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定律,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装置:光盒,三棱镜,刻度尺等。

实验操作与观察现象:打开光盒,通过狭缝射出单色光,实验者调整角度使光线经过三棱镜,并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验证折射定律。

计算折射率。

实验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五、实验四:电磁感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装置:导体线圈,磁铁,电流计等。

实验操作与观察现象:实验者将导体线圈放置在磁铁附近,快速改变磁场强度,观察电流计的指示。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深度解读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深度解读

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深度解读在2024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中,实验题占据了一定比重,要求考生通过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进行深度解读,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实验题一】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研究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原理。

实验材料和仪器:直尺、半圆透镜、反射板、光源等。

实验步骤:1. 将一块反射板竖直插入水中。

2. 用光源侧射入半圆透镜,使光线通过透镜后射到反射板上。

3. 观察光线在反射板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记录现象。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射入反射板后,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种现象。

2. 反射现象:光线从空气到水时,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相等。

3. 折射现象:光线从水到空气时,发生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实验拓展:此实验可以延伸到实际生活中的光学器件,如凸透镜和凹透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引起光线折射的因素。

【实验题二】电池与电阻的串并联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池与电阻的串并联实验,研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仪器:电源、电流表、电阻器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源正极与电流表的正极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流表的负极连接,形成电路。

2. 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数据。

3. 重复以上步骤,将电阻改为并联连接,再次测量并记录电流数据。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与电阻成正比,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2. 并联电路中,电流大小与电阻成反比,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实验拓展:此实验可以延伸到研究其他电路元件的串并联关系,如电容器、电感器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路中电流和电阻的相互影响。

通过对2024年高考物理实验真题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实验题目的设计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高中物理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为学生提供参考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及其相关内容。

1.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
- 电子天平
- 不同质量的物体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天平置于水平地面上,并调零天平。

2.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盘上,等待天平示数稳定。

3. 记录天平示数,即可得到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测量天平示数,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物体的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可以用质量单位千克(kg)表示。

2.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
- 量筒
- 水
- 待测物体
实验步骤
1. 先将一定量的水倒入量筒中,并记录初始水平。

2.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量筒中的水中,观察水平变化并记录。

3. 计算待测物体的体积差,即为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测量水的体积变化,可以推算出物体的体积。

体积以立方米(m³)为单位。

......
通过以上示例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实验涵盖了不同的内容和实验方法。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 高中物理教材,作者X
- 物理实验指导书,作者Y
>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要根据教师指导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高中物理常见实验项目总结

高中物理常见实验项目总结

高中物理常见实验项目总结1. 弹簧振子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 实验装置:弹簧、物块、支架、计时器。

- 实验步骤:1. 将物块与弹簧相连,固定在支架上。

2. 将物块拉至一定位置,释放并启动计时器。

3. 记录物块运动的周期及振幅。

- 实验结果分析:分别绘制周期和振幅与物块质量的图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斜面上滑动物体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 实验装置:斜面、滑块、固定支架、计时器。

- 实验步骤:1. 将滑块固定在支架上,放置在斜面上。

2. 记录滑块的下滑时间及滑过的距离。

3. 分别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滑块下滑的时间与滑过的距离的关系,探究斜面的倾角对物体下滑的影响。

3. 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 实验装置:光源、凸透镜、直尺等。

- 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外,以一定角度照射到凸透镜上。

2. 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角度。

3. 改变光线入射角度,重复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角度的变化,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4. 电流和电阻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实验装置:电池、电流表、电阻器等。

- 实验步骤:1. 将电流表、电阻器依次与电池连接。

2. 测量电流表上的电流大小。

3. 分别改变电阻器的阻值,重复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分析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电流与电阻的图表得出结论。

5. 牛顿三定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牛顿三定律。

- 实验装置:滑轮、弹簧、物块等。

- 实验步骤:1. 将滑轮和弹簧与物块相连,固定在支架上。

2. 以一定的力拉动物块,使其加速度产生变化。

3. 记录物块的质量、施加的力和加速度。

-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分析物块质量、施加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验证牛顿三定律。

以上是高中物理常见实验项目的简要总结,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

高中物理实验知识点一、力学实验。

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实验原理: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通过公式v = (Δ x)/(Δ t)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再根据速度 - 时间数据作出v - t图象,从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纸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刻度尺、电源等。

- 实验步骤:-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 处理纸带,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 0.1s),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作出v - t图象。

- 注意事项:-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 - 6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

- 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即不挂钩码时,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匀速运动。

- 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小车停止运动后及时断开电源。

- 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

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实验原理:采用控制变量法。

- 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a∝ F。

- 保持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a∝(1)/(m)。

- 实验器材: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细绳、钩码、天平、砝码、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等。

- 实验步骤:- 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高中物理12个实验总结

高中物理12个实验总结

高中物理12个实验总结实验一:测量物体的密度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简单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和尺寸来计算密度。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实验二: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同时也能够理解力的平衡和合力的概念,从而深入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三:研究简谐振动现象这个实验主要让我们了解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振幅、周期和频率等概念。

通过调整不同参数,我们可以观察振动系统的变化,并深入理解振动的特性。

实验四:测量重力加速度通过实验四,我们可以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来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重力的理解,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结论。

实验五: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这个实验让我们研究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动能和势能,并理解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实验六:探究压强与面积的关系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压强的概念,并探究压强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平台的面积来观察压强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实验七:验证牛顿定律这个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受力情况,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证明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定性关系,加深对牛顿定律的理解。

实验八:探究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和位移,计算所做的功,从而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物理意义。

实验九:研究波的传播性质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波的基本性质,包括波长、频率和波速等概念。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观察波的传播现象,加深对波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实验十: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调整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我们可以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加深对光学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及注意事项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及注意事项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及注意事项高中物理实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

但是,物理实验涉及到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开展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热学实验1.升华实验升华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热学实验,可以用于讲解固体物质的特性。

实验要求将干冰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在加入数滴食盐酸后,可以观察到干冰不融化反而慢慢升华的现象。

这个过程能够简要的让学生了解固体物质的气化过程及物质从固体状态到气体状态的物理变化。

注意事项:干冰有较强的冷却作用,直接接触易导致皮肤冻伤,同时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密闭容器的使用需要特别注意。

2.热膨胀实验在热膨胀实验中,我们可以探究物体受到温度变化时的膨胀与收缩情况。

可以使用铁网或是不同材质的棒子及环境温差等物品进行实验。

将铁网或是杆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然后可以观察到由于温度的变化,铁网或是杆的长度产生了变化。

理论上,热膨胀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经典热力学方程中的物体膨胀和收缩规律。

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应该特别注意热膨胀和热收缩的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高温物体。

第二章电学实验3.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研究了解电流、电阻、电压等与电学相关的重要参数。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借助万用表等仪器,观察电阻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欧姆定律的具体实施情况。

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电线安全连结与使用万用表的规范操作。

4. 麦克斯韦桥实验该实验是一种经典的磁学实验,适用于讲授磁场感应定律、法拉第定律、欧姆定律等知识点。

实验要求将铜器高斯计、电压计等放置在麦克斯韦桥上,然后观察铜器高斯计的数据变化,可以研究电流和磁通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强磁场的安全操作,同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安全的处理废弃物等物品。

高中物理常见实验结果分析

高中物理常见实验结果分析

高中物理常见实验结果分析高中物理实验结果分析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

一、力学实验结果分析1. 斜面实验斜面实验是力学学科中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改变斜面的高度和角度来观察物体下滑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斜面的角度增大时,物体下滑的速度也会增加,而高度的增加对速度没有直接影响。

2. 弹性力实验弹性力实验主要是研究弹性力的特性。

通过拉力计和弹簧等实验器材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弹性力与形变之间呈线性关系,即弹性力与形变成正比。

并且弹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劲度系数越大,弹性力也越大。

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二者成反比。

二、热学实验结果分析1. 热胀冷缩实验热胀冷缩实验研究了物体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在受热后会膨胀,温度升高一定程度时体积增加的比例也越大;而在冷却过程中,物体会收缩,温度降低一定程度时体积减少的比例也越大。

2. 物态转变实验物态转变实验主要研究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以水为例,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会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形成冰;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以上时,水会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三、电磁学实验结果分析1. 电流和电压实验电流和电压实验是研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重要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与电阻呈反比,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

2. 磁场实验磁场实验主要研究了磁场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实验中,通过将磁铁靠近一根细长导线,实验结果显示导线会受到磁力作用,产生偏转或运动。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实验结果分析涉及到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书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含必修选修6本书共15个实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套书实验汇总(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含必修选修6本书共15个实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实验必修第一册 ............................................................................................................................. - 1 - 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 -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 8 -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 14 -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20 - 必修第二册 ........................................................................................................................... - 29 - 实验一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 29 - 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35 - 必修第三册 ........................................................................................................................... - 41 - 实验一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 41 - 实验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52 - 实验三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 60 -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67 - 实验一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67 - 实验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 75 - 实验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 80 - 实验四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85 -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89 - 实验十四探究传感器元件特性及简单应用............................................................ - 89 -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94 - 实验十五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 94 -必修第一册实验一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平行:纸带和细线要和木板平行。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实验与现象解释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实验与现象解释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常见实验与现象解释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帮助我们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的重要方式。

通过进行实验,我们能够亲自观察和感受各种物理现象,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揭示背后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和相应的现象解释。

1.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是探究物体浮力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一个物体悬挂在称上,并记录其所受的重力。

随后将该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其所受的浮力。

通过比较两次称重的结果,可以发现在水中悬挂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水的重量。

解释:这个实验通过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力,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真实性。

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液体的重量,与物体的重力相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浮力对物体的支持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研究物体受力运动规律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滑轮系统,将一块物体与一个重物通过绳连接,并使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不同大小的拉力。

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物体质量和力的关系。

解释: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F=ma的准确性。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加速度与施加力的乘积,可以得出物体的质量。

3.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实验是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个玻璃棱镜和一束入射光束。

观察入射光束通过棱镜后发生的折射现象,通过测量入射光束和折射光束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判断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差异。

解释:光的折射实验可以验证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折射定律指出,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弯曲现象,以及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率差异。

高中物理知识点实验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实验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实验分析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和理论,同时也能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个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实验分析。

一、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定律。

实验中,可以选取一个水平运动的小球和一个直线轨道。

将小球放在直线轨道的一端,让小球在轨道上滑行,然后用手去撤走轨道另一端的支架,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我们会发现,小球在撤走支架后,会沿着直线轨道匀速直线运动。

这说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自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能量守恒实验分析能量守恒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个高度为H的斜面,将小球从斜面的高点滚下,撞上一个相同质量的垂直固定的弹簧,弹簧被压缩,小球停在了弹簧上。

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测量小球从高点到弹簧的位置变化,从而计算出小球的动能转化为 potencial energy。

同时,由于小球在弹簧上停住,能量会被转化为热量和声能,也可以测量观察。

三、电场实验分析在电学中,电场也是重要的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电场的作用。

在实验中,可以选取一个放置在平行板电容器正负极板之间的测试电荷。

将测试电荷放置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然后测量测试电荷所受电场的力以及测试电荷的电荷量,从而得出电场强度。

四、焦耳定律实验分析焦耳定律也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定理。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了解这条定律。

在实验中,可以选取一根电线,让电线通过一定的电阻。

将电流的电压降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测量出来,然后计算耗散的电功率,这个实验的结果就是根据焦耳定律计算的。

通过以上几个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物理学中的定律和概念,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物理实验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1.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1)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2)掌握实验方法步骤;(3)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全问题;(4)会观察、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5)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2.设计实验的能力.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一、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归纳]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2.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中,常需要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基本物理量.3用各种测量仪器测量有关物理量,读数时首先要弄清测量仪器的精度.以螺旋测微器为例:精度为0.5mm=0.01mm,其读数方法是:读数=固定刻度数(含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数(含估读刻度数)×精50度.[典例分析]【例1】【特别提示】 一般来说,除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外,其他测量仪器的读数都需要估读,即读到二、独立完成实验 [方法归纳]1有些物理量不能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物理量的测量转化..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示数___________cm 示数__________cm示数___________s 示数__________s此时待测电阻为___________Ω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___________Ω用0~0.6A 档,此电流 表示数为___________A用0~15V 档,此电压 表示数为___________V2(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3中学物理中只要求初步了解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能定性分析某些实验(1)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测量值总是有规律的朝着某一方向偏离真值(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仪器本身不够精确,或实验原理、方法不够完善.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测量值的无规则起伏称为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2)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设某物理量的真值为A 0,测量值为A ,则绝对误差0||A A ∆=-,相对误差为000||A A A A -∆=.真值A 0常以公认值、理论值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 [典型分析]【例1】 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5-1甲所示,图5—1图5—1(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____________.(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 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_________________【例2】 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1)如图5—3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5.50×10-2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5—4所示,求得角速度为________.图5—4【例3】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 和U 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1)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围0~10Ω)、(2)在图5—5中画出小灯泡的U —I 曲线.图5—5(3)若将该小灯泡接在电动势是1.5V ,内阻是2.0Ω的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简要写出求解过程,若需作图,可直接画在图中)图5—3单位:cm三、实验设计 [专题精讲]实验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上,力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以电阻测量为中心展1(1(2(32→→→→⎧⎪⎨⎪⎩实验器材明确目的确定原理待测物理量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以测量电表的内阻为例: 纵向:伏安法及变式1°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2°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3°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横向:除伏安法外,还常用替代法、半偏法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法) 1°替代法2°半偏法S 1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法)3(1 完整的实验电路包括三个部分:①测量电路,②控制电路(变阻器、开关),③电源.(2(3①电表选择:为了减小电表读数引起的偶然误差,选择电表时应先估算待测电流或电压的最大值,同在下列情况12°限流不能保证安全,即限流电路中的最小电流超过电表量程或用电器的额定电流.常见于变阻器全3°限流能保证安全,但变阻器调节过程中,电表读数变化不明显,不满足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要求.常在限流电路中,对测量电路而言,全电阻较大的变阻器起粗调作用,全电阻较小的变阻器起微调作用;在分压电路中,变阻器的粗、微调作用正好与限流电路[典型分析]【例4】 如图5—8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着斜面体A ,有小铁块B .斜面体的斜面是曲面,由其截面图可以看出曲线下端的切线是水平的.现提供的实验测量工具有:天平、直尺. 其它的实验器材可根据实验需要自选.现要设计一个实验,测出小铁块B 自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小铁块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请回图5—8(1)除题中供给的器材处,还需要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要说明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要求在图上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结果的表达式(重力加速度g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备用器材如下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25k Ω) 电流表A 1:(量程100μA ,内阻2k Ω) 电流表A 2:(量程500μA ,内阻300Ω) 电压表V 1:(量程10V ,内阻100k Ω) 电流表V 2:(量程50V ,内阻500k Ω) 电源E :(电动势15V ,允许最大电流1A )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1k Ω) 电键S(1)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______(2【变式】 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900~1000Ω电源E ,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 电压表V 1,量程为1.5V ,内阻r 1=750Ω电压表V 2,量程为5V ,内阻r 2=2500Ω 滑线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的13,试画出测量(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电阻R x 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的相应的(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5—11上画出连(3)若电压表V 1的读数用U 1表示,电压表v 2的读数用U 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 x 的公式为R x =____________________【例6】 为了测定电流表A 1的内阻,采用如图5—14所示的电路.其中:A 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μA ,内阻约为100Ω;A 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为200μA ;R 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是0~999.9Ω;R 2是滑动变阻器;R 3是保护电阻;E 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 ,内阻不计;S 1是单刀掷开关.S 2是单刀双掷开图5—11图5—14 图5—15(1)根据电路图,请在图5—15(2)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2扳到接点a处,接通开关S1,调整滑动变阻器R2使电表A2的读数是150μA;然后将开关S2扳到接点b处,保护R2不变,调节电阻R1,使的位置如图5—A2的读数仍为150μA.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16所示,电阻箱的阻值是_______Ω,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1=______Ω.(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位置,都要保证两块电流表的安全.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A.200kΩB.20kΩC.15kΩD.20Ω(4)下面提供最大阻值不同的四个滑动变阻器供选用.既要满足上述实验要求,又要调整方便,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__A.1kΩB.5kΩC.10kΩD.25kΩ【例7】现有一块59C2型的小量程电流表G(表头),满偏电流为50Aμ,内阻约为800~850Ω,把它改装成1mA、10mA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0k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定值电阻R0,阻值1kΩ电池E1,电动势1.5V;电池E2,电动势3V;电池E3,电动势4.5V;(所有电池内阻不计),标准电流表A,满偏电流1.5mA;单刀单掷开关S1和S2;单刀双掷开关S 3(1)采用如图5—18(甲)所示电路测量表头的内阻,为提高测量精确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为____ ______________,选用的电池为_______________甲乙丙图5—18(2)将G改装成两量程电流表,现有两种备选电路,如图5—18(乙)、(丙)所示.图_________为合理电路,另一电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改装后的电流表与标准电流表逐格进行核对(仅核对1mA量程),画出所用电路图,图中待核图5—16对的电流表符号用A′【例8】(1)一个电压表V A的内阻R A=1000Ω,量程为1.0V,现要利用电阻箱扩大它的量程,改装成量程为 3.0V的电压表.改装后,再用一量程为3.0V的精确的电压表V B对改装后的电压表的所有刻度进行校准.除了这两个电压表V A、VB外,还有下列一些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为6V,内阻较小)变阻器R(总电阻约10Ω)电阻箱R0(0~9999Ω)开关S导线若干①如图5—20所示是以上器材和两个电压表V A、V B的实物示意图,试在图中画出连线,连成进行校准时的实验电路.②图中电阻箱的取值等于________________Ω(2)用上述电压表V B和改装后并已校准过的电压表(以下称之为V C)以及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去测量一个电动势大约为2V的电源的内阻r.②用测得的量表达r的公式应为r=____________四、跟踪练习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C .误差都是由于测量工具不精密产生的DE.实验时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图5—20FGH.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I.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系统误差2甲同学: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乙同学: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cm丙同学: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读数肯定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同学.3.如图5—22甲、乙所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与长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用力F拉P,使P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 水平向左拉金属板,使金属板向左运动.则铁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图5—22 图5—234.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轨迹如图5—23所示.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图中给出的数据,可计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______m/s.5.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如图5—24所示,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图5—24(1)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 B=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从起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量ΔE P=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ΔE=_________________k(3)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ΔE p也一定略大一ΔE k,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6.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2Ω)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变阻器和电压表各有两个供选:A电压表量程为15V,B电压表量程为3V,A变阻器为(20Ω,3A),B变阻器为(500Ω,0.2A电压表应该选_______________ (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________ (填A或B),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利用如图5—25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mA的内阻,闭合电键S,当变阻器的滑片滑至c处时,测得电流表mA和电压表V的示数分别是40mA、9V.已知图5—25中热敏电阻的I—U关系图线如图5—26所示,则电流表mA的内阻为()图5—25 图5—26A.0.14ΩB.85ΩC.140ΩD.225Ω8.如图5—27所示,一只黑箱有A、B、C三个接线柱,规定每两个接线柱间最多只能接一个电器元件.并且已知黑箱内的电器元件是一只电阻和一只二极管.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依次进行了6由表中的数据可以判定:(1)电阻接在_________________两点间,阻值为_________________Ω.(2)二极管接在_________________两点间,其中正极接在_________________点.二极管的正向阻值为____________Ω,反向阻值为______________Ω.9.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头示意图如图5—28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剖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时测量头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____mm,转动手轮,使分划线向一侧移动,到另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位置,由测量头再读出一读数.若实验测得第一条到第五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Δx = 0.960mm,已知双缝间距为d=1.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00m ,则对应的光波波长λ=_________________nm.图5—28 图5—2910.如图5—29所示,画有直角坐标系Oxy的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M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原点,直边与x轴重合.OA是画在纸上的直线,P1、P2为竖直地插在直线OA上的两枚大头针,P3是竖直地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是直线OA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OP3与y 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OA画得合适,且P3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出角α、β,便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时,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地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y<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的像,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他已透过玻璃砖看到了P1、P2的像,确定P3位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α、β的值,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1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油酸酒精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mL,图5—27用注射器测得1mL 上述溶液为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形状,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5—30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 .试求:(1)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______cm 2.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mL .(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为___________m .[(2)、(3)两问答案取一位有效数字]12.在一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图5—31(甲)的O点是摆线的悬挂点,a 、b 点分别是球的上沿和球心,摆长L =_____________m图5—31图(乙)为测量周期用的秒表,长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 ,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1min ,该单摆摆动n =50次时,长、短针位置如图所示,所用时间t =_____________s .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 =_____________(不必代入具体数值).13.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装置,请根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 ):(1)如图5—32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小车A 受到瞬时冲量作用后做匀速运动,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图5—32实验得到的打点纸带如图5—33所示,小车A 的质量为0.4kg ,小车B的质量为0.2kg ,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kg ·m/s ,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kg ·m/s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5—33(2图5—30图5—34甲 乙①某同学用图5—3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5—35所示的纸带.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间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的质量为m=1.0kg,则垂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 f =_____________图5—35②某同学上交的实验报告显示重锤的动能略大于重锤的势能,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A.重锤的质量测量错误BC.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等于50Hz D.重锤下落时受到的阻力过大14.如图5—36所示,A、B是两个相同的小物块,C是轻弹簧,用一根细线连接A、B使弹簧C处于压缩状态,然后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提供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刻度尺.试设计一个测定弹簧此时弹性势能E p的实验方案,说明实验中应测定的物理量(同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并写出计算弹簧弹性势能E p 的表达式(用测得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图5—3615.图5—37中E为直流电源,R为已知电阻,V为理想电压表,其量程略大于电源电动势,S1和S2是开关.现要利用图中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试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结果的表达式.图5—371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被测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 x.图5—38 图5—39 (1)请写出测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测量量的字母表示).(2)若实验中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时,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分别如图5—38所示,则金属丝长度的测量值为l=_________________cm值为d=_________________mm.(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不论使用电流表内接法还是电流表外接法,都会产生系统误差.按如图5—39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可以消除由于电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利用该电路进行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是:第一步:先将R2的滑动头调到最左端,单刀双掷开关S2向1闭合,闭合电键S1,调节变阻器R1和R2,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尽量大些(不超过量程),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I1.第二步:保持两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2向2闭合,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2、I2请写出由以上记录数据计算被测电阻R x的表达式R x=__________________.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小灯泡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设计并完成了有关的实验,以下是实验A.待测小灯泡(额定功率6W,额定电流0.5A)B.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0.1Ω)C.电压表(量程0~5V,内阻约5kΩ)D.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Ω)E.滑线变阻器(最大阻值50Ω)F.滑线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G.直流电源(电动势15V,内阻可忽略)H实验中调节滑线变阻器,小灯泡两端电压可以从零至额定电压范围内变化,从而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1)请在虚线框中画出为完成上述实验而设计的合理的电路图.并在每个选用的器材旁标上题目所给图5—40(2)如图5—40所示是该研究小组测得小灯泡的I—U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小灯泡两端所加电压为6V时,其灯丝电阻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8.有以下可供选用的器材及导线若干条,要求使用个数最少的仪器尽可能精确地测量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A.被测电流表A1:满偏电流约700~800A,内阻约100Ω,刻度均匀、总格数为NB.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0.1ΩC.电压表V:量程3V,内阻3kΩD.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20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kΩF.电源E:电动势3V、内阻1.5ΩG.开关一个(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每个选用的仪器旁标上题目所给的字母序号.(2)测量过程中测出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中待测电流表A的指针偏转了n格,可算出满偏电流I g=___________,式中除N、n外,其他字母符号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19电池E(电动势约10V、内阻r约1Ω)标准电流表A1(量程300mA,内阻r1约为5Ω)电阻箱R1(最大阻值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0.1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开关S要求设计—个测定电流表A2(量程250mA,内阻r2约为5Ω(1)在方框中(2)要直接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些物理量表示待测电流表A2内阻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20.如图5—41电源E(电动势为12V,内阻不计);木板N(板上从下往上依次叠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两个金属条A、B(平行放置在导电纸上,与导电纸接触良滑线变阻器R(其总电阻值小于两平行电极间导电纸的电图5—41直流电压表○V(量程为6V,内阻很大,其负接线柱与B极相连,正接线柱与探针P相连);开关S现要用图中仪器描绘两平行金属条AB间电场中的等势线.AB间的电压要求取为6V(1(2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合上S,并将探针P与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用探针压印的方法把A、B的位置标记在白纸上,画一线段连接AB两极,在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f.将探针与某一基准点相接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点是此基准点的等势点.用探针把g.重复步骤f,找出其他4个基准点的等势点,取出白纸画出各条等势线.21A.干电池E(电动势约为1.5V,内阻小于1.0Ω)B.电流表A1(满偏电流3mA,内阻r1=10Ω)C.电流表A2(0~0.6A,内阻0.1Ω)D.滑线变阻器R 1(0~20Ω,10AE.滑线变阻器R2(0~100Ω,10A)(990ΩF.定值电阻RG(1)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线变阻器是______________(2图5—42(3)如图5—42为某一同学根据他所设计的实验给出的I1、I2图线(I1为A1的示数,I2为A2的示数),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______V,内阻r =_____________Ω.22.实验室内有一电压表○mA,量程为150mV,内阻约为150Ω.现要将其改成量程为10 mA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为此,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干电池E(电动势为1.5V),电阻箱R,滑线变阻器R′,电流表○A(有1.5mA,15mA与150 mA三个量程)及开关S(1)对电表改装时必须知道电压表的内阻.可用如图5—43所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mA的内阻.在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表○A应选用的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若合上S,调节滑线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mV,电流表○A的读数为1.05 mA,则电压表的内阻R mV 为______________.(取三位有效数字)图5—43(2)在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时,把○A作为标准电流表,画出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的电路原理图(滑线变阻器作限流使用),图中各元件要用题中给出符号或字母标注.图中电阻箱的取值是_______(取三位有效数字),电流表○A应选用的量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一只量程为1V,内阻R V约为900Ω的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表改装而成的,现在要测量它的内A.待测电压表B.标准电压表(量程1 V)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000Ω,额定电流1A)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1A)E.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Ω,最小改变量0.1Ω)F.电阻箱(最大阻值99.9Ω,最小改变量0.1 Ω)G.电池组(电动势约3 V,内阻约1Ω)H(1)为了用半偏法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两种电路,如图5—44甲、乙所示,要使测量较精确,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电路.在器材的选择上,除了电池组、导线、开关和待测电压表外,还应从提供的器材中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器材前的序号用上述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R V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图5—44图5—45(2)在对该电压表进行校正时,该同学已经选择好器材,如图5—45所示.若要求对电压表的每一条刻度线都进行校正,请你将这些器材连接成测量电路,并标出所选滑动变阻器的序号字母.24.量程为3V 的电压表V 内阻约为3k Ω,要求测出该电压表内阻的精确值.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电阻箱R a (最大值9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0.1Ω 滑线变阻器R b (最大阻值1000Ω,允许最大电流0.2A电源E (开路电压约为5V开关S(1(2)列出测量步骤,并写出计算电压表内阻的最后公式.专题五 物理实验参考答案典型例题【例1】 解析: (1)利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由纸带可知,任意两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4s , 由逐差法可得6172839412342222,,,5555S S S S S S S S a a a a TTTT----====则12346172839422241()445555a a a a S S S S S S S S a T T T T +++----==+++67891234222()()20(8.338.959.1610.26)(5.12 5.75 6.417.05)10m/s20(0.04)S S S S S S S S T -+++-+++=+++-+++=⨯⨯=4.00m/s 2(2)为了求出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还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m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 和这两点间的高度差h小车的受力情况如图5—2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sin ,mg f ma θ-=而sin hlθ=所以,hf mgma l=-. 【点评】 (1)逐差法充分利用了纸带的实验数据,从而减小了数据测量引起的偶然误差.本题中所给出的实验数据个数为奇数(9(2)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无法直接测量,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转化为测量m ,a ,h 和l .与此相类似,你能求出打点计时器打纸带上的两记数点的过程中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吗?【例2】 解析: ①本实验测量角速度的原理是:圆盘匀速转动时,其线速度sv t=,又角速度v r ω=,所以,其原理式为srtω=在纸带上选定两点,设它们在米尺上对应的刻度值分别为x 1、x 2,数出这两点间(含这两点)的打点数n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则打这两点的时间间隔t =(n -1)T ,这段时间内圆盘转过的弧长S =x 2-x 1,若测得圆盘的半径为r ,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21(1)x x T n rω-=-.②若取120,6x x ==cm ,则n =9,又21s, 5.501050T r -==⨯cm . 代入可得226.010rad/s 6.8rad/s 18 5.01050ω--⨯==⨯⨯⨯【点评】 实验原理是完成实验的依据和关键.虽然该实验没有做过,但所用到的实验方法并不陌生,要结合题给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通过联想和迁移,弄清实验原理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进而得出待测量的表达式.【例3】 解析: (1)由于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值远小于电压表的内阻(如:电压为2.00V 时,其阻值R 灯=2.004.000.50U I =Ω=Ω),为减少由于电表接入电路引起的系统误差,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为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滑线变阻器应连接成分压电路,实验电路如图5—6图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