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浅析党在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国的对外开放思想经历了由“引进来”到“走出去”进而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这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引领了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引进来;走出去;对外开放;社会发展;经济发展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到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有其发展历程。而党中央实施的开放政策的趋向性却在随着国情变化而变化。

一、“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引进来”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党和国家发展的新的历程,在这次影响党和国家命运的“伟大的转折”的重大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时的对外开放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所谓开放,是指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可以确切地说,这个调整方针是为了更加稳妥和更快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更好地执行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方针和政策。”[1](p119)而对外开放就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进而发展开放型、外向型经济。通过邓小平同志对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概念表述,不难可以发现,此时提出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走一条“引进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为什么要在此时提出这样的“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呢?

(二)、“引进来”的原因分析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为何在当时提出了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开放战略,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党与国家的现实状况密不可分的,是党根据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情况提出的旨在推动社会向

前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

首先,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彻底地废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一与社会现实的发展极不相符的工作重心的要求。这是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深刻意识到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当时我国刚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两年的“在徘徊中前进的”时期,要解决在经历过不正常年份中不正常发展后的面临着新的工作重心转移中的诸如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我们面对着经济建设的摊子铺得大的情况,“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2](p156)因此,党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是应对当时我国面临的经济建设的摊子大,资金匮乏,技术短缺落后做出的正确选择,从而推动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展开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时代发展的要求。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战后调整,多数国家经济早就迈上了正轨,且在我国进行十年“文革’的时候就早已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对于世界局势的概括——由战争转向和平,和平与发展业已成为世界的主题,要求我国要发展经济、缩小差距,就必须对外开放。在当时带有全球、地区性质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也纷纷成立,或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欧盟,以及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和1964年成立的七十七国集团组织等等,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进一步缓解了世界上可能的不安定因素,从而加强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决心,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进而大力推行“引进来”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及国家的进步。因此,我国一开始的“引进来”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出的正确选择。

最后,“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战略调整的结果。鉴于当时百废待举的社会现实,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领导核心,意识到了国家发展战略转变的必要性,因而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曾说过“二三百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的贫穷落后,愚昧无知”[3](p90),并且从新中国建立之后,因为外部反华势力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的封锁,加之国内“左”倾的错误和领导集体的失误,导致我国在近似于自我封闭的情况下,与不多的国家进行不多的接触,虽然经济有一定发展,但是由于政策的失误,痛失了国家发展的经济黄金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反思历史,邓小平明确地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4](p78)因此,综合我国的客观现实,就打破了原先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开放的战略,进而启动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历程,吹响了社会进步的最强号角。

总之,“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下,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作出的一项极其正确的战略选择。对外开放从此以后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历经各代领导集体而不动摇。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实行“引进来”战略的三十年,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进来”的发展夯实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走全面开放的道路进而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基础,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走出去”的提出

实施“走出去”战略第一次提出是江泽民在1997年十二月会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办厂,也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利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在努力扩大商品出口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和部署如何走出去,搞经济、技术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阶段,缺一不可。这个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5](p92)而到了1998年2月,江泽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又一次提出“走出去”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指出“在积极夸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