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发展历程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科技发展史资料

中国科技发展史资料

中国科技发展史资料中国科技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自汉朝以来,在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建立了学校和研究机构,同时也开始发展钢铁业和造船业。

自唐代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一直在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某些领域,如制图、冶金和纺织等方面。

以下是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几个重要时期:唐宋时代(618年-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有大量发明和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是火药的发明,这项发明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

在工艺和制造领域,唐宋时期也有很多创新,如造纸、丝绸生产以及陶瓷技术等。

此外,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化人物,如李约瑟、王充、欧阳修等。

明清时代(1368年-1911年):这个时期的中国科技发展非常活跃,特别是在天文学和航海术方面。

明朝时期,郭守敬研究了星盘和天文仪器,曾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力。

在清朝时期,郑和和他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远航,阐明了其中使用的航海技术。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创新,如针灸、药物学和日用商品等。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1911年至今):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非常曲折,但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在民国时期,一些专业学校和研究机构被成立,如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

此外,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政府强调发展原始的科学研究和核心技术,这导致中国独立地开发出许多关键技术,如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等。

在1990年代以及此后的几年,中国开始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并成立了许多高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

最近,中国还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试图将中国的科技产业提升到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从青铜器时期开始。

当时,中国就发明了火药、木偶、纺车、印刷术和木船等许多先进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公元前1400年,中国的商人还发明了圆筒
印章,为书面文字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当时有许多先进技术被发
明出来,如活字印刷术、放大术、火药、天文仪器、木偶和纺车等,这些
技术都大大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清朝时期,随着新的技术的不断发明,清朝朝廷为发展科学技术而创
办了多个科学研究机构,其中包括现在的中国科技馆。

中国人也利用科技
发明了许多机械,机器,对社会发展有很大贡献。

清朝末年,西方科技的入侵,使中国科技发展处于落后状态,带来了
内外夹击的局面,中国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许多科技成果仍然存留。

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许多重要时刻。

近代科技的发展遵循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和趋势。

以下是近代科技的主要发展阶段:1. 洋务运动时期(1861-1895)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时刻,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展和改进国内的工业和技术。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侵略,政府意识到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的发明和创新有蒸汽机、造船、火炮制造、西洋乐器制作等。

2. 同治中兴时期(1862- 1874)同治中兴时期,中国政府把注意力放在了教育上,推广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学生们接触到了先进的知识,并在华洋之间建立了联系。

此外,中国还发展了水利工程,修建了大型水坝和灌溉系统,以提高粮食产量。

3.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力于自强运动(1895-1911)在该时期,一批富有远见的中国学者把目光投向国外,推动了科技教育和知识创新。

许多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得以建立。

4. 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为中国带来了一个新时代。

新政府致力于促进民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中国的工程、医学和建筑等领域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5. 新文化运动(1915-1923)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平台,他们发掘了西方科学和技术的财富,并利用它来重塑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生活。

6. 科技发展运动(1920-1930)在该时期,中国开始了以独立自主为特色,发展自身产业、科技和军事的倡议。

中国开始生产汽车、电视机、收音机、航空器等。

7. 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发展(1949-至今)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开始采取集中的、持续的科技发展政策。

多个科技领域展开了突破性的进展,如原子弹、导弹、卫星技术、计算机等。

同时,许多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成果也逐渐被世界所认识和接纳。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简介框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简介框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简介框架一、古代科技发展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商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这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古代科技进入了冶铁时代,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同时,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等。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科技借鉴与传播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鉴于西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中国开始积极借鉴和传播西方的科技成果。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如火车、电报等。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科技自主创新的努力20世纪初,中国逐渐认识到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开始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

为此,中国成立了一系列科研机构和高校,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这些人才的努力使得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例如,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武器,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此外,中国还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同时,中国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这些举措使得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高铁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五、科技合作与共享中国科技发展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共享。

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培养。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和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共享和互利合作。

这种合作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结起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科技发展、近代科技借鉴与传播、科技自主创新的努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及科技合作与共享。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热点材料]2013年11月18日,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排行榜单公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时30分,嫦娥三呈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北京时间12月4日日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知识链接]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先秦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水稻了。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粟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商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春秋时期,我国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历法已经成为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疹病法,他被奉为“脉学之宗”。

2、秦汉时期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恬的最早的纸。

欧洲在公元12世纪以且才使用纸。

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千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西治的耕犁已尼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得用水力鼓风治铁,提高了治炼质量。

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实行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传统的科技文化的层出不穷,也是中国科技的坚实基石。

在20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深刻的变革与改进在每个领域都得到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在先进技术的发展方面具备了强大的实力和决心,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大国之一。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值得我们深思与总结。

一. 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走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路。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最初的缺乏开始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二.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需相互协调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科技与经济的相互协调。

科技服务于经济,而经济也为科技提供了不断增长的资金支持,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前进。

通过规划、引导和合作等各种手段,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基础。

三. 路线明确发展砥砺前行科技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成绩,离不开正确的科技路线的引导。

在这方面,中国的科技规划和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了正轨。

中国高科技产业等基础性的大型项目在国家的支持下得以迅速落地,为中国科技的新进展开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推动创新型公司的成长,推广创新型服务和工具的应用,这些措施一步步加强了中国科技的实力。

四. 重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的重要性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吸纳了大量的学术精英,并加强了与企业的积极合作,以便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同时,中国的职业教育也同步发展,为培养新型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五. 诚信经营促进科技合作合理发展合理的科技合作是促进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科技可以越过国界,彼此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及成就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及成就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及成就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跟随到追赶,再到领先的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科技创新主要依靠引进和消化吸收。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我国科技创新开始进入追赶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国科技创新主要依靠引进和消化吸收,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包括“两弹一星”、高速铁路、大型水电站等。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了领先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国科技创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天眼”、量子通信、高速计算机等。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科技成果上,还体现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上。

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创新人才。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及成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

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的核心
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各种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各种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各种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各种科技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技进入了现代化
的起点。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致力于建设科技基础设施并推动科学研究。

2. 1970年代:中国启动了自己的空间探索计划。

1970年,中
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能力的国家。

3. 1990年代:中国开始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和研发。

1994年,中国正式连接到互联网,随后互联网迅速普及,并在中国大地上催生了一批成功的科技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

4. 2000年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制造中心之一。

中国
在计算机硬件、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逐渐崛起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制造大国。

5. 2010年代:中国开始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

中国政府
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战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6. 202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成为继美国和
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探测火星的国家。

7. 当代科研及创新: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涌现了众多世界级科学家和科技企业。

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编辑、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

这些仅仅是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几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在许多其他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并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强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学
《夏小正》反映了夏代的一些天文历法知识; 用四组恒星黄昏时在正南方天空的出现来确 定季节 天干纪日法
数学
十进制的计数法 奇、偶数和倍数概念 算筹计数和简单的四则运算
医药学
药物与汤液 砭石的使用 医疗工具与卫生保健
青铜冶铸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1)浇注:为防止浇灌铜液时的张力将拼好的 范冲开,便将泥土围填外范,起到加固作用, 留有浇灌孔和通气孔。浇灌孔不止一个,多 孔浇灌可防止铜液很快冷隔。待溶液凝固, 打碎内外范和泥土,将器物取出; 2)打磨修整加工:器物脱范后,表面粗糙, 花纹不清晰,需要打磨修理加工

神农氏
原始手工艺技术-制陶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也是这一 时期工艺技术水平的代表性器物。
陶器的发明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它既能改变物 体的性质,又能比较容易塑造便于使用的物体的形 状;既具有新的技术意义,又具有新的实用价值。 它使人们处理食物的方法除烧烤之外,增添了煮蒸 的方法,陶制储存器可以使谷物、水和液态食物便 于存放,陶制纺轮、陶刀、陶锉之类的工具则在生 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定居下来的农业生产必 不可少。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当代)
佃杰 国际商务 2015.9.4
前言
本内容展示将以历史朝代为经,以重要学 科或科技成就的发展脉络为纬,综合概述 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进程和重大的科 技成就。 本内容研究目的:一方面是为学习服务 ,提升我们的学习兴趣,或许可以帮助我 们找到一些精神偶像;了解中国是如何由 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经济 潮流中的。
主要果
农业生产技术 工艺技术 初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初期的医药学 青铜冶铸
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
撂荒耕作制-休闲耕作制 垄作的出现 除草、治虫
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的发展
灰陶、白陶和印纹硬陶(以几何纹装饰为特 征的陶器)的流行 原始瓷器,陶到瓷的过渡类型。器皿胎质以 灰白色为主,少数呈深灰色或褐色,质地坚 硬,成型方法为泥条盘筑法。
砍砸器
旧石器时代
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出土 长13厘米、12厘米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 形体较大的工具,器身厚重, 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 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 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 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 等工作。
骨哨
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 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 还插一根可以移动的肢骨, 用以调节声调。河姆渡遗址 出土有大量的野生动物遗骨, 其中鹿科动物居多,仅鹿角 即有400多件,可知当时人 们狩猎的对象主要是鹿类。 河姆渡氏族获鹿丰厚,与骨 哨的使用关系甚大。猎人利 用骨哨模拟鹿的鸣叫,吸引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 异性,伺机诱杀。 长6~10厘米
地质学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 器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数学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 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实行数学中的算术、 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 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
医学
东汉医学家华佗制成了用于 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民间 药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 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 世尊称他为“医圣”。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磨擦
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磨擦
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 ,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恩格斯
采集与渔猎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部落人口的增加,采集范围 扩大到植物根茎,挖掘利用了工具 采集的食物也包括昆虫和软体动物,广西柳州的白 莲洞遗址 打猎,群体性活动,如鹿、羊、马、野猪等 打猎用工具,如石球 捕鱼,丁村遗址中的鱼骨,山顶洞人的鲩鱼眼上骨 旧石器晚期开始使用弓箭,新石器时代常用鱼镖
天文学
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历法已经成为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 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医学
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他被奉为“脉学之宗”
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司南
影响
封建制生产关系在许多诸候国逐渐代替奴隶 制生产关系并日益发展,我国社会面貌发生 巨大的变化。农业、牧业、水利、采矿、冶 铁以及其他手工业等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出 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局面。
新石器时代 1962年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 口径20厘米、高18厘米
纺织技术
嫘祖养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并且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唯一这样的国家, 先民们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已开始饲养家蚕 。
石纺轮
1972年河姆渡遗址 T251第三文化层(距 今6500-6000年)出土。 直径5.6cm、厚0.7cm、 孔径0.8cm。暗红色叶 腊石,质较软。器形呈 扁平圆饼形,中心有一 从上向下单面钻成的小 圆孔,整器磨制较精细, 为纺线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乳 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 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 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 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 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 玉人头饰 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陕 西神木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高4.5厘米
火的使用

古书中有“燧人氏”教民“钻燧取 火,以化腥臊”的记载。 元谋人和蓝田人已留下了用火的遗 迹。北京人使用火证据确凿。 火的保存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 一项伟大发明,它使原始人类从蒙 昧走向文明。
河姆渡干栏建筑
河姆渡干栏建筑木构件
用于水网地带及热湿丘陵 地区,例见浙江余姚河姆 渡遗址。建筑平面为多室 组成之矩形长屋,通面阔 约30米,通进深7米(包括 宽1.3米之边廊)。建造时 先在土中打入木桩,桩上 铺厚木板,板上再建房屋, 使之架空,以防潮避水和 抵御兽害。建筑结构之木 柱梁均以榫卯连接,廊间 施直棂勾阑。这些都是中 国最早发现的木作实例
陶罐
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现 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陶 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 要标志之一,据此可以认定中国的 新石器时代起源于1万年以前,大 致与西亚的新石器时代的起源年 代相当。这种陶罐出土于仙人洞 的下层,当时人们还居住在洞穴之 内,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的各种 骨角器和打制、磨制的石器,反 映出当时的生产经济以渔猎和采 集为主。仙人洞下层出土的一些 陶片,全为夹粗砂红陶,火候低,陶 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 系用手捏制成器,制陶技术 相当 原始。
骨针
长9.0-6.4cm。用较粗大的 兽骨裁成细条,然后磨制, 体形精细小巧。针尾扁平, 均有不太圆的针眼,针眼的 孔壁不甚光滑。大小形状与 今日缝麻袋的钢针相近,用 途也相似,是缝纫工具。骨 针后端针眼仅0.1cm,要求 缝纫用的线质量较高,不但 要细,而且要软而坚韧,从 侧面反映出当时纺织业的发 达。
影响
秦汉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天文、历法、 数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纺织、机械、 冶金、建筑、造船等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 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五、魏晋南北朝
各种青铜器具
影响
青铜器的重要作用 1)经济:生产青铜器的能力意味着生存与发展的能 力 2)文明:社会生产、生活各层面,生产工具,兵器, 炊具等 3)国家组织机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客观上要求 对生产进行统一组织,实行更细的社会分工,要求 强化挂机的管理 4)礼制:贵族的奢侈品到普遍使用,在夏商周时代, 一直具有象征社会地位的特殊含义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 纸 —用麻做的纸 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 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蔡侯纸”)。造纸术的 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 一次伟大革命。
农业和冶铁技术
西汉的耕犁安装了便于翻 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 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一千 多年。 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 发明了水排,得用水力鼓 风治铁,提高了治炼质量。 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 千多年。
弓箭的发明

在旧石器晚期的遗址中,发现
有石镞。 弓箭在火器发明以前,一直是

人们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 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 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 器。” ——恩格斯
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的石镞
原始农牧业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 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 利,以教 天下”;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 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 耒耜,教民农作。” 神农尝百草; 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 神农氏耕而作陶; 神农氏也称炎帝,刀耕火种
2.数学知识的萌芽
● 马家窑遗址中的彩陶钵口沿上,发现有各种各样
的刻划符号五十来种,可能是代表不同意义的记 事符号。
仰韶文化的数字
●陶器的器形和纹饰可以反映出新石器时期人们具有一定
的几何图形概念,并已注意到几何图形的对称,圆弧等 分等问题。
二、夏商西周
背景
夏、商、西周时代,奴隶制的产生使得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例如:大 规模农业生产的出现;各种手工业的兴起; 城市的建立;宫殿的建造;文字的形成;科 学开始从生产技术中分化出来等。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1.天文学知识的萌芽
▲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先民们就已开始“观象授时”。 例如:约在前2400年左右的黄昏,人们在东方地平线上看 到“大火”时正是“春分”前后,即到了播种的时节。 ▲传说在帝尧时已有了历法。《尚书 · 尧典》载:帝尧曾组 织一批天文官员,到东、西、南、北四个地方观测天象, 编制历法向人们预报季节。
三、春秋战国
背景
春秋以来,随着冶铁手工业的发展和铁制工 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奴隶阶级 反对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统治,不断举行起 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推动 着社会的变革。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李 悝商鞅等人先后在魏、秦等诸侯国实行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