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狼兵考

合集下载

明代壮族“狼兵”抗倭武艺考述

明代壮族“狼兵”抗倭武艺考述
wo n e l g me i i e o e Z u n a in l y t ep o l n t e Ja g h e i n a d ap e i u e s r u d h ai d cn f h h a g n t a i t e p e i i n z e r g o , n r co st a u e t n t o t o h h r o
W u h y tm n te M ig d n s ,a d b o td tec mmu iain a d f so ewe n W u h utr fte su s se i h n y at n o se h o y nc t u in b t e su c l e o o n u h
Ab ta t sr c:Re ri da dds ac e yt ei e a uh rt,‘ l od r”o eZ u n ain l nGu n x cut n i th db h e p mp r la toi ‘ i y wo f les f h h a gn to ai i a g i s t y t i h igd n s n t eJa g h e inh n rd f lsa yt eit a a e eiv d r, n o r— nteM n y at we tn ot in z ergo u d e so e wa or ss Jp n s n a es a dc mp e y i h mi
Z u n a in ly n u h u t e i eCe t lP an r g o ; a a WA n e l l e s lf aa l u h a g n t ai a d W s u c l n t n r li e in M d m o t ur h a a d h rwo fs d r e t l q e o i

广西狼兵传

广西狼兵传

广西狼兵雄于天下在明朝,曾经有过“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广西部队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经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在宁远大战中力挫当时天下无敌的清八旗军,广西兵的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清末,当时太平天国开始的时候,太平军在刚开始只有3万人,这3万人是清一色的广西兵,一路从广西打到南京,多厉害。

在北伐战争后,太平军士兵以安徽人和江浙人为主,这些地方的人战斗力根本不能以前的广西兵相比,曾国藩就曾说过:“长毛(太平军)中后期之30万之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广西兵得到了他这么高的评价。

另外还有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和在台湾抗日,冯子才的萃军创造了镇南关大捷,这些都是广西兵打的,以至于有不少人都说,清朝末年对洋人的战争中,全国人几乎都在打败仗,只有广西人打胜了。

在民国时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特别是桂军的第七军,有“钢军”的美誉,第7军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军阀混战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吃过败仗。

在桂唐战争中,素以彪悍著称的湘军十几万人被桂军几万人打败并被收编。

在中原大战开始的时候,十万湘军在面对不到3万桂军的时候,又是一败涂地。

在中原大战后,桂军撤退回广西,湘军、滇军、粤军一共集结了近12万兵力力图战胜桂军并占领广西,但是桂军2万多人兵分两路,一路1万多先是击败了超过3万人的滇军,随后又战胜了近3万粤军,把滇军和粤军赶出广西;另一路也是1万人在桂林一带战胜了近6万湘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桂军和广西民团的评价也相当高,桂军的表现也被国内历史学家认为是“杂牌军中的王牌”“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等等。

在国内战争时期,刘伯承元帅曾经在大别山制订了歼敌顺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

”粟裕等相当多的解放军将领在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军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要分清国民党军中那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

狼兵简介

狼兵简介

狼兵狼兵制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

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此类人不隶军籍,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军纪混乱,烧杀害民之举亦所在多多,以至百姓有惧狼兵甚于贼之说。

姑就过眼史料,粗略考证如下──一、狼兵之始狼兵之始,至清嘉庆年间已浑不可考,《东溟文后集》(姚莹)《武陵赵公(慎畛)文恪行状》:“嘉庆……十九年,迁广西按察使……上谕查广西狼兵之制,公覆曰:‘狼兵初制无考,惟《明史·兵志》有「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宣力最多」之语。

其来已久。

检司案:自乾隆八年清查二十一年诸府州报兵田,自狼兵外,又有土兵、土勇、隘卒、堡卒、耕兵、抚兵诸名。

其承耕田亩,多寡不同,而分防调遣与狼兵无异。

”考《明英宗实录》正统二年冬十月戊午:“广西总兵官、都督山云奏:‘浔州府平南等县耆民赴臣处言,浔州切近大藤峡等山,猺寇不时出没劫掠居民,阻截行旅,近山多荒田为贼占耕。

而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惮。

若选委头目,起领前来屯种一带近山荒田,断贼出没之路,不过数年,贼徒坐困,地方宁靖矣。

臣已会巡按御史三司等官计议,诚为长便,乞如所言,量拨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

”这是《明实录》首次出现狼兵的记载。

据此,狼兵显然是广西少数民族的自卫武装,而其为广西地方政府用于“剿贼”始于正统二年。

13年后,至景泰元年,征用狼兵已经成为惯例,而且狼兵开始出省作战。

《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景泰元年三月乙卯:“广东左布政使揭稽奏:高要县贼首吴长能等,纠众劫杀乡村,欲连友贼黄箫养攻肇庆,署都指挥彭英等率官军、狼兵攻其巢寨,破之,斩长能及其党一千七百余人。

”二、狼兵战绩及为害明政府征用狼兵,在历次“剿贼”、“御倭”战役中可谓战绩不俗。

甚至有狼兵头目受授冠带。

《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景泰四年六月乙巳:“敕通议大夫、管广西思恩府事土官岑瑛曰:‘朕以尔亲率本府马步狼兵头目韦陈威等,于广西在城操练,协助军威。

探究《皇明北虏考》的史源及其史料价值

探究《皇明北虏考》的史源及其史料价值

探究《皇明北虏考》的史源及其史料价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大一统的元王朝结束之后,中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此后,明朝与蒙古南北对峙近280 年,入清之后,双方才统一于清朝之下。

有明一代,蒙古政权又回到了游牧状态,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明代蒙古历史情况,蒙古政权方面留下的直接史料极少,这就给后世研究这一段蒙古历史留下了难题,而明人留下的汉籍史料反成为考查这一时期蒙古历史的重要依据。

明人留下的涉及蒙古史事的文献史料很多,有官方文献,也有私家著述。

官方文献多以分散资料的形式存留,而私家著述则多具体例,各有特色。

郑晓(1499—1566)的《皇明北虏考》即私家著述中有关明代蒙古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记事始洪武元年(1368),迄嘉靖二十九年(1550),记述其间的蒙古史事及蒙古与明朝的关系。

《皇明北虏考》的史学价值取决于它的史料来源,考《皇明北虏考》的史料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洪武至正德时期记事对《明实录》的利用实录是记述各帝王在位时期历史的史料长编,包含有王朝诸多方面的史料,因而成为明朝各类史著的源头,最具有权威性。

由于蒙古问题在明朝的特殊性,明历朝实录中特别重视对蒙古史事的记载,因而也成为明代蒙古史料的重要来源。

郑晓同时代的史家如朱国祯的《皇明史概》、雷礼的《大政记》都不同程度地采录了实录。

细检郑晓的《皇明北虏考》,洪武至正德时期的大部分事实是利用了《实录》的记载,尤其是洪武至景泰年间的内容,与实录所载基本雷同,有些部分甚至完全相同,只是在行文表述上间有差异。

(一)有些史事《实录》的记载详细一些,《皇明北虏考》则记述较简括如记阿鲁台被永乐皇帝败走事,《实录》作:(永乐)二十年七月己未,车架次杀胡原,前锋都督朱荣等获阿鲁台部属送御营,备言阿鲁台举家惴栗,其母及妻向之骂曰:“大明皇帝何负尔? 而必欲为逆天负恩事。

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初探

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初探

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初探
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皇帝用来维护安全、控制
本地地方政权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军队权力与帝国统治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经过明朝历史学者们的研究,发现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制度含有许多相似之处。

罢免应先从中央官府开始,从明朝时期开始,官府编制有三个机构,分别是武将数目(兵马司)、政治考核(司书司)、军政府(后司),这些机构的考试程序常常与中枢机构的考试同步进行,互相依赖共同担当。

除了中央官府考核以外,地方地方政府也有一些对武将官员、士兵和士官进行检查考察的
程序。

在明朝时期,每一个武官和士官都必须完成一连串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军事步法、持戟弓歩、火器训练和斗路的修养等。

在这些科目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军事步法等军事
技能,也必须要尊服长官。

明代镇戍武官军政考选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它使皇帝能够有效控制、维护安全和政府统治,是皇帝维护权力和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该考试不仅开发选拔有能力的军事官员,也使朝廷能够控制本地政治与地方势力。

明朝时期,明政府制定的考试制度为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侯继高《全浙兵制考》及其与《日本风土记》的关系

侯继高《全浙兵制考》及其与《日本风土记》的关系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要:明代侯继高所著《全浙兵制考》存在两个不同的版本,分别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万历二十一年刻本和《四库全书总目》中提到的增订本。

前者附录有《日本风土记》一书,后者则无。

《日本风土记》普遍被当成是侯继高所作,但此书与署名为李言恭、郝杰的《日本考》为一书二刻。

通过对明代书坊出版文化背景的考察,可以认定《日本风土记》并非为侯继高所作,而是书坊运作的结果。

关键词:侯继高;《全浙兵制考》;《日本风土记》;书坊中图分类号:K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5)06-0058-06第31卷第6期Vo l.31No .62015年12月Dec .2015收稿日期:2015-09-1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有关日本的史籍研究”(11CZS002);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BR2-256);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作者简介:时培磊(1982—),男,山东日照人,历史学博士,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史学史。

①对此进行勘误的有胡露、周录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补正十二则》,《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8期,第70页。

②川越泰博:《『全浙兵制考』の撰者侯継高とその一族》,川越泰博主编《明清史論集:中央大学川越研究室二十周年記念》,国書刊行会,2004年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金山卫选簿》,《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6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李小林《侯继高及其〈日本风土记〉》(《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记为万历十六年。

按:“山海奇观”四字之下有小字注曰:“大明万历庚寅春,都督侯继高统率临观把总陈九思、听用守备宋大斌、游哨把总詹斌、陈梦斗督汛于此。

明朝强悍的“狼兵”:战斗力极强的少数民族军队

明朝强悍的“狼兵”:战斗力极强的少数民族军队

明朝强悍的“狼兵”:战斗力极强的少数民族军队六旬女首领率“不可败兵”出征明朝的狼兵,是被过分神化的一支部队。

被誉为明代《山海经》的《赤雅》上记载:“狼兵鸷悍,天下称最。

”狼兵并不是虎狼之兵的意思,而是把“俍兵”读白了。

“俍”就是土官,“俍兵”就是土官统治下的兵丁。

明朝的狼兵是指壮族地区的土司兵。

三教九流的客兵中,以广西的狼兵人数最众,名头最大。

《筹海图编·附录客兵》载:“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东兰、那地、丹州之狼兵,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

”征调广西狼兵,是抗倭总督张经的主意。

张经曾总督两广军务,深知当地狼土兵的骁勇善战,因而力主远调狼兵御倭。

他选中的狼兵,是名气最大的田州岑氏兵。

田州岑氏的历史源远流长,田州是今天广西右江地区的田阳县,岑氏的始祖则是北宋名将狄青的部将,几百年来一直世袭守卫本土。

张经征调时,田州土司首领岑猛已死,其妾瓦氏夫人主持大局,已经年近六旬。

瓦氏夫人,原名岑花,嫁与土官岑猛后,改姓为“瓦氏”。

岑猛早年因起兵反明而被杀,儿子同时战死,其孙岑芝也在几年后战死。

瓦氏独力处理州事,“躬为规划,内外凛然”。

经历了家族巨变的瓦氏抱着替家族洗清耻辱重立荣誉的念头,欣然接受了朝廷的征调。

瓦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另一个着名的女将:崇祯年间的秦良玉。

两个都是少数民族首领之妻,瓦氏是壮族,秦良玉是土家族;两人都英勇善战,并拥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私人武装:瓦氏是狼兵,秦良玉是白杆兵,甚至在年至六旬携幼孙出征这一幕上也惊人地相似。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着居民中一向有女性首领的传统,岭南冼夫人、瓦氏夫人、秦良玉都是着名的女首领。

至于中原地区,出现女首领的可能性则非常小,特别是宋代以后,礼教严苛,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可能有机会上阵杀敌。

宋朝最有名的女将,杨家将里大名鼎鼎的佘(折)太君,出生西北大族折家,羌人后裔,党项族。

近代,有学者查阅地方志考证出杨家将中另一个脍炙人口的女英雄——“穆桂英”的出处:杨家将长期镇守边关,曾娶少数民族鲜卑人之女慕容氏,“穆”乃是“慕容”的讹传。

韦昌辉族籍考

韦昌辉族籍考

韦昌辉族籍考作者不详——选自《高州制造》网站(一)韦昌辉的祖籍及其民族成份问题,历来争论颇大,有两种迥然不同的说法,一说韦昌辉是来人,即客家人;一说韦昌辉是土著,即壮族人。

我认为韦昌辉是壮族人。

《广西历史资料广西历史人物传(4)》中有一篇李毓麟和王湛恩《韦昌辉是汉族“客家”人》的文章,里面详细地叙述了他们查阅了三本韦氏族谱,他们得出以下观点:这些韦氏族谱共同说明了金田地区的韦姓是从外地迁居桂平宣二里的汉族客家人。

桂平金田韦氏《宗支谱》的序言指出:“韦氏宗谱系出京兆,由宋及元,代有大儒。

至明,历代公卿。

首迁丹阳,徙明历仕。

后迁居广东牒窃塘开创,又至广西梧州容县立业,后分至浔州平南城,散入木棉都兴寨岭居住,我始祖一新公由寨岭迁上桂平宣二里理村保安理护社处立宅居住。

”另一部韦氏《传经堂族部(薄)》的序言也指出:“韦氏本源系平南寨岭村与木棉村相近居住,在明末清初之时,乃系法成、法学公迁居上来,初到桂平宣二里理村居住,到时有当兵马夫田耕种,后恐防有误公事,原(愿)将其田交回总兵管理,另行耕读自兴创业。

”安徽有关韦昌辉家的《简谱》,亦说:“韦氏一世祖籍由广东广州府发脉,至广西平南,人丁兴旺又分支至浔州府桂平县金田,又由金田迁朱暂。

”另外还有有关的口碑、韦氏的祖坟考证,得出结论,韦昌辉的先祖是从广东迁来广西落籍的。

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迹调查集》附录“金田采访记”,他据1928年桂平新墟人刘某路经安徽宣城红林桥双沟村见到的韦昌辉家族的后裔,及韦昌辉的家乡都是讲客家话的,加上金田的韦氏族谱,也认为韦昌辉是客家人。

(二)如何认定民族成份,谢重光在《客家形成发展史纲》中说到:“民族、民系虽然与种族有关,但毕竟不同于种族,在本质上它们都是文化的概念,而不是种族的概念(种族是血统的因素居多)。

”(书第7页。

)谢重光又认为,“过去(对客家人)的研究中,人们比较注重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资料、考古的资料语言学的调查资料,对于文献资料,则比较注重谱牒和方志资料,对于传世文献资料后倒相对忽略了。

明朝的兵制_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

明朝的兵制_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

明朝的兵制_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明朝改革元朝军事制度,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此制在维护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明朝卫所制和募兵制,希望能帮到你。

明朝兵制卫所制朱元璋统一全国后,采纳刘基建议,立军卫法,在全国建立卫所,控扼要害。

中央设大都督府。

洪武十三年(1380)改为五军(即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为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全国卫所军籍。

征讨、镇戍、训练等则听命于兵部。

遇有战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率领从卫所调发的军队出征。

战争结束,领兵官缴印于朝,官军各回卫所。

这种统军权与调军权分离和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旨在保证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

在地方,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置指挥使,为地方统兵长官。

都司之下,在冲要地区的府(含直辖州)、县(州)置卫或设所。

一般卫由卫指挥使率领,辖5个千户所,共5600人;千户所由千户率领,辖10个百户所,共1120人,百户所由百户带领,辖2个总旗,共112人;总旗辖5个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全国都司、卫所,共设都司17个、行都司3个、留守司1个、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

兵额最多时达270余万人。

明朝兵制分类明朝兵制京军明朝军队分为京军(亦称京营)和地方军两大部分。

京军为全国卫军的精锐,平时宿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

洪武初年,京军有48卫。

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多达72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

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

以后,京军制度累有更易。

此外,尚有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明朝兵制地方军地方军包括卫军、边兵和民兵。

卫军配置于内地各军事重镇和东南海防要地。

边兵是防御北方蒙古骑兵的戍守部队,配置于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9个军镇,史称“九边”。

广西狼兵 勇冠三军

广西狼兵 勇冠三军

南宁日报/2008年/11月/3日/第011版凤凰·写真广西狼兵勇冠三军壮族先民创造中国古代战争史奇迹(上)本报记者木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大学本科全国通用教材《写作》,收入了甘肃作家林染的大作《为“狼烟”正义》。

尽管该文对“狼烟”一词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但关于狼兵的说法却颇为离奇。

该文先引用敦煌学者李正宇对狼兵的描述,然后自认为:“古代匈奴、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有吃生肉的习惯……平素又衣动物之皮……入侵后烧杀淫掠……其兵为‘狼兵’,其统治者被称为‘狼主’。

”查“狼主”一词,实出于清代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小说家言,不足为凭;而“狼兵”之说始于明代,特指广西、广东少数民族(以广西壮族先民为主)组成的土兵,与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哪有半点干系?广西狼兵曾以保家卫国的忠义之血,书写过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壮族先民在明代被称为俍人,狼兵乃俍兵音转,有学者认为“狼”有歧义,坚持称俍兵。

其实文人多虑矣,壮族先民早以狼兵为誉,“狼”者如何?如秦始皇武勇天下,世称“秦,虎狼之强国”;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全忠亲率大军征战,史载“虎狼之强”……狼兵之称,有何不可!壮族先民天生悍烈,骁勇善战,不屈服于暴力统治,历朝历代都团结起来,对暴君或侵略者施以致命打击;他们常常在战争中以少胜多,用极少伤亡的代价换取胜利;他们利用有利地形迂回穿行,而后一击必中的战斗作风,让敌军闻风丧胆;在历次战争中,无不展现了广西人强大的战斗力和意志力。

至明代,壮族先民组成的军队,声威达到了巅峰。

明代皇室文献《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五”记载:“狼兵素勇,为贼所惮。

”南明唐王政权中书舍人邝露的南方民族风物志《赤雅》“卷上·狼兵”记载:“狼兵鸷悍,天下称最。

”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的幕客、海防军事专家郑若曾,在其所著的《筹海图编》“卷十一·经略·客兵·附录·狼兵”记载:“广西狼兵于今海内尤悍……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是为至誉!1 国舅莅邕首倡土军狼兵的前身,当为唐代岭南土兵。

观广西狼兵有感

观广西狼兵有感

广西狼兵,雄于天下
狼兵,确切地说是起源于明朝中叶,是明王朝从广西和广东一带招募来的军队,主要由壮族和瑶族为主。

狼兵不是明朝军队的正规军,但是架不住人家能征善战,因此狼兵也成为晚明最精锐的部队。

广西狼兵在历史上第一次大放异彩是在晚明和满清的宁远大战。

在此战中,守城部队是袁崇焕从广东带来的三千水军和从广西带来的六千狼兵,加上一些当地人,共一万大军对抗当时整个东亚最精锐的满清八旗。

结果由广西狼兵组成的宁远铁骑大败八旗精锐。

从晚明到晚清,广西狼兵的英勇可以说是一如既往。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军队屡战屡败,唯一一次打的胜仗就是由广西狼兵创造的镇南关大捷。

在此战中,老将冯子材率领的萃军不仅重创了法国军队,还把法国内阁都打下了台。

2017年上映的电影《龙之战》就很好地表现了广西狼兵抗击法国军队的勇猛;
辛亥革命后,桂军接过了广西狼兵的衣钵,在北伐中桂系七军更是被称为钢军。

在抗战中,桂军的英勇也让日本侵路者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在淞沪战役的紧要关头,蒋介石调桂军进入上海,结果岌岌可危的战线立即得到加固。

抗战中日军将领冈村宁次曾言道:“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

”可见广西兵给日本人带来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其实,无论是那个省份的士兵,只要是保家卫国、保卫人民的都是好士兵。

先辈们身上流淌着的狼性,我们后代不应该遗忘,继
续发扬“广西狼兵”坚强不屈、同心协力的精神。

广西狼兵擅战原因浅析

广西狼兵擅战原因浅析

广西狼兵擅战原因浅析发布时间:2021-11-16T08:03:41.993Z 来源:《教育学》2021年8月总第257期作者:农俊宁[导读] 广西人身高体重在全国倒数前几名,这样还有“天下称最”的美名,值得深究。

笔者浅析原因如下:南宁壮王手镖国术文化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3摘要:广西狼兵擅战原因从常见的“阵法”展开。

狼兵擅长创新各种武器,能以弱胜强。

古壮拳为狼兵强大的基础。

意志力是狼兵决胜的根本因素。

关键词:广西狼兵阵法暗器古壮拳广西狼兵(也称俍兵、郎兵)擅战,体现在抗战“最能打的桂系”、太平天国、清末黑旗军、明代佤氏夫人抗倭、宋代侬智高起义等事件。

广西人身高体重在全国倒数前几名,这样还有“天下称最”的美名,值得深究。

笔者浅析原因如下:一、阵法——团队精神。

阵法是狼兵“天下称最”的法宝。

广西人清楚自身条件,两千多年前就用阵法作战。

古籍载狼兵有两人、三人、五人、七人、八人组等阵法组合。

宋代侬智高起义在抗击交趾及与狄青对战中使用了三锐阵。

侬智高以五千人起义,将交趾国侵略者赶出了广西。

后以三万人与狄青二十万大军决战,竟使“青阵少却,先锋孙节死之”(《宋史》卷495)。

如非狄青埋伏五万铁骑,胜负难料。

明代佤氏夫人的“岑家兵法”更为系统,《赤雅》卷上《岑家兵略》载:“岑氏兵法,七人为伍,四人专主击刺,三人专主割首,所获首级,七人共之。

”佤氏阵法后被收入兵书《江南经略》,演变成戚继光的“鸳鸯阵”。

阵法将狼兵团队作战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二、善用器——创新精神。

狼兵“农兵一体”,平时为农,战时为兵。

以几个常见器具为例:1.扁担等农具。

农具也是狼兵兵器。

广西壮民俗收藏馆中有一个扁担(两头削尖),标注是百色起义中使用的标枪(手标),可近攻可远击。

古代广西属羁縻州,相对落后,金属不多见,到革命年代还用扁担做标枪打江山。

其他农具如钺、柴刀(开山刀)、斧头、菜刀、鱼叉等,都是狼兵战场上的杀敌利器。

2.板鞋。

现在是团建中的游戏工具,少人知道它是狼兵的训练器械。

明朝兵制——精选推荐

明朝兵制——精选推荐

明朝兵制(1)军事领导体制 明朝建⽴后,明太祖朱元璋仿照宋元的枢密院制度,在中央设⼤都督府作为最⾼军事机构。

洪武⼗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在废丞相制、升格六部的同时,⼜把⼤都督府分为左、右、前、后、中五军都督府,每府设左右都督和都督同知各⼀⼈,都督佥事若⼲⼈。

五军都督府的主要职责是分领在京各卫所和在外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卫军。

各都督府互不相属,都只与兵部联系。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分掌兵权。

“兵部有出兵之令,⽽⽆统兵之权;五军有统兵之权,⽽⽆出兵之令。

”(《春明梦余录·兵部》)两个机构互相牵制,便于皇帝操纵和控制。

到明朝中后期,兵部尚书或侍郎有时可直接掌握京营训练,五军都督府渐成虚设。

明朝地⽅军事长官,最初是都指挥使。

如有征战,则由中央派都督府官或公、侯、伯为总兵官,事毕还任。

后来因边境多事,原来临时派遣的总兵官遂留下镇守,成为定设官员。

内陆的军事要地也逐渐设总兵官镇守,都指挥使成为总兵官的下属。

明中叶以后,为加强对武将的控制,⼜派⽂⾂到各总兵官处整理⽂书,参与机要。

明初即开始设置的巡抚、总督两职逐渐成为常设官员。

巡抚是地⽅最⾼⾏政长官,但往往加有提督军务或赞理军务、参赞军务的名义。

总督更拥有“总督⽂武,⾃总兵、巡抚⽽下皆听其节制”(《明通鉴》卷三⼆)的⼤权,成为地⽅最⾼军事政治长官。

(2)军队的编制 明朝军队的编制是卫所制。

明朝的军卫法规定,⼀郡设所,连郡设卫。

⼤抵以5600⼈为⼀卫,1120⼈为⼀千户所,112⼈为⼀百户所,50⼈为⼀总旗,10⼈为⼀⼩旗。

⼀卫辖五个千户所,⼀个千户所辖10个百户所,⼀个百户所辖两个总旗,每个总旗设五个⼩旗。

全国军队均按此编制编⼊卫所,由⼩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逐级率领。

卫所军的最早来源,有跟随朱元璋建国的从征兵,有元朝及各割据势⼒的归附兵,有由罪徒组成的“恩军”,还有从平民中征调的“垛集军”。

所谓“垛集”,是以三户民户为⼀垛集单位、⼀户为正户,出⼀丁充军役,另两户为贴户。

明朝武举考试科目

明朝武举考试科目

明朝武举考试是明朝时期选拔武将的一种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门:
1.骑射:考察考生的马术和射击技能。

2.刀枪:考察考生的刀枪使用技巧和熟练度。

3.拳脚:考察考生的拳脚功夫和身体素质。

4.兵法:考察考生对军事战略和战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文化课:考察考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包括《诗经》、《书经》、《礼记》、《春秋》等经典著作。

考试内容主要是模拟战争情境,考察考生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初试和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而殿试则是最后一轮考试,只有通过初试和复试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明朝武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武将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之一。

明朝最精锐的狼兵部队 是如何被玩残的?

明朝最精锐的狼兵部队 是如何被玩残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最精锐的狼兵部队是如何被玩残的?导语:明朝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活跃着一支战力恐怖的地方部队,史书上称之为“狼兵”。

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狼兵跋涉千里,杀得倭寇闻风丧胆、落荒明朝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活跃着一支战力恐怖的地方部队,史书上称之为“狼兵”。

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狼兵跋涉千里,杀得倭寇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为明朝的“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狼兵”,最早出现于《明英宗实录》,主要指广西少数民族土司的私人武装力量。

狼兵以步兵为主,骑兵相对较少,他们使用的武器非常特殊,以“狼筅”、“铁标”为主,还配有少量鸟枪。

狼筅是狼人独创的一种武器,类似于狼牙棒,后被戚家军所采用,形状如下图:铁标是以精铁铸成的六寸小箭,箭头涂有剧毒。

狼兵作战时一百三十步的距离用鸟枪,三十步内用铁标,二十步内用狼筅。

武器装备只是上阵杀敌的软实力,铁的纪律才是狼兵得以“勇冠天下”的制胜法宝。

史料中记载,广西土司治军非常严格,明人沈希义说:“狼兵亦瑶、僮耳。

瑶、僮所在为贼,而狼兵死不敢为非”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是所有土司中治军最为严格的,有记载称:狼兵最重要使命就是征战。

明代中期,广西社会矛盾尖锐,“蛮寇多系瑶僮”,他们依仗地势,和官军打游击。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只有土官狼兵熟知地形、谙识贼情,于是狼兵渐渐受到明朝政府的重视。

从明英宗起,狼兵就被大规模征调至两广、江西等地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缉捕盗贼,然而狼兵最大的功勋,还是得益于抗倭大战。

凶悍、勇敢,特别能战斗是狼兵与官兵的最大区别,只要有狼兵投入战斗,十出必有九胜。

正德年间,朝廷征调东兰土司韦正宝到惠州剿倭。

韦正宝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一直打到倭寇的老巢九连山。

因生活常识分享。

明代的广西狼兵及其征调作战探析

明代的广西狼兵及其征调作战探析
Ab s t r a c t :W o l f g u a r d wa s t h e l o c a l a r my i n t h e Mi n g Dy n a s t y . Th e Wo l f g u a r d h a d s p e c i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t h e Mi n g
中图分类号 : K2 4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7 7 0 X( 2 0 1 6 ) 1 2 O O 6 8 一O 5 d o i :1 O . 1 1 9 9 5 / j . i s s n . 2 。 g 5 —7 7 0 X. 2 0 1 6 . 1 2 . 0 1 7 P D F获 取 :h t t p : / / s x x q s f x y . i j o u r n a 1 . c n / c h / i n d e x . a s p x
De c e mb e r . 2 0 1 6
Vo L 3 2 No . 1 2
■ 历 史 ・民族 研 究
明 代 的 广 西 狼 兵 及 其 征 调 作 战 探 析
( 中 央 民族 大 学历 史 文 化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0 )

要: 狼兵作为 明代少数 民族武装力量 的重要组成部分 , 频繁参与戍守 屯 田、 镇 压平乱 、 抵御外 敌等军事行 动 。在取得骄 人
A Ne w Vi e w o n t h e Co nt r o l Po l i c y b y
M i ng Dy na s t y t o t h e Gu a ng x i Wo l f Gu a r d

狼土兵与嘉靖御倭王江泾大捷述论

狼土兵与嘉靖御倭王江泾大捷述论

狼土兵与嘉靖御倭王江泾大捷述论
胡凡;朱皓轩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6
【摘要】嘉靖时期,倭患猖獗;"庚戌之变"后,明廷接受主持东南抗倭事宜张经之建议,调用广西狼兵及湖广土司兵前往东南沿海抗倭,在这此背景下,狼土兵雄赳赳地参与了保家卫国的抗倭战争.御倭过程中,他们多次立下战功,使疲于奔命的明军得到喘息,为驱除倭患献出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本文以著名的王江泾大捷为例,通过起用张经、调拨狼土兵、王江泾大捷以及评述狼土兵之影响四个部分,来尝试叙述狼土兵在东南抗倭战场上建立起的丰功战绩.
【总页数】6页(P73-77,105)
【作者】胡凡;朱皓轩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8
【相关文献】
1.嘉靖皇帝与御倭战争 [J], 林延清;李艳丽
2.狼土兵与嘉靖御倭王江泾大捷述论 [J], 胡凡;朱皓轩;
3.嘉靖御倭战争胜利与明朝的将帅集团 [J], 胡凡
4.嘉靖"大倭寇"与浙、直御倭兵源征调研究 [J], 芮赵凯
5.嘉靖“大倭寇”与浙、直御倭兵源征调研究 [J], 芮赵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陀山《抗倭摩崖题记》考

普陀山《抗倭摩崖题记》考

普陀山《抗倭摩崖题记》考
高升(文/图)
【期刊名称】《大众考古》
【年(卷),期】2022()3
【摘要】《抗倭摩崖题记》位于普陀山东南岬角一处崖面之上,与洛迦山隔洋相望。

碑文主要记录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抗倭名将俞大猷等人率军在普陀山抗击倭寇,
并歼敌于普陀山洋面的场景。

这次普陀山之捷,彰显了抗倭将士一往无前、英勇抗
敌的精神。

【总页数】5页(P43-47)
【作者】高升(文/图)
【作者单位】舟山群岛朱家尖管委会文旅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
【相关文献】
1.云冈石窟东部窟区摩崖题记考
2.明代壮族“狼兵”抗倭武艺考述
3.捍海肃倭刻石永铭舟山群岛抗倭摩崖石刻
4.闽海抗倭留雄声——沈有容漳州诗、碑考
5.云居山“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丛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拆分词条 求度肇始于明代,是明代军制的重要组成环节。狼兵,专指广西出身之战斗人员,此类人不隶军籍,彪悍武勇,于明代“剿贼”、“御倭”多有使用,且战绩不俗。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军纪混乱,烧杀害民之举亦所在多多,以至百姓有惧狼兵甚于贼之说。姑就过眼史料,粗略考证如下── 一、狼兵之始 狼兵之始,至清嘉庆年间已浑不可考,《东溟文后集》(姚莹)《武陵赵公(慎畛)文恪行状》:“嘉庆……十九年,迁广西按察使……上谕查广西狼兵之制,公覆曰:‘狼兵初制无考,惟《明史·兵志》有「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宣力最多」之语。其来已久。检司案:自乾隆八年清查二十一年诸府州报兵田,自狼兵外,又有土兵、土勇、隘卒、堡卒、耕兵、抚兵诸名。其承耕田亩,多寡不同,而分防调遣与狼兵无异。” 考《明英宗实录》正统二年冬十月戊午:“广西总兵官、都督山云奏:‘浔州府平南等县耆民赴臣处言,浔州切近大藤峡等山,猺寇不时出没劫掠居民,阻截行旅,近山多荒田为贼占耕。而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惮。若选委头目,起领前来屯种一带近山荒田,断贼出没之路,不过数年,贼徒坐困,地方宁靖矣。臣已会巡按御史三司等官计议,诚为长便,乞如所言,量拨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 这是《明实录》首次出现狼兵的记载。据此,狼兵显然是广西少数民族的自卫武装,而其为广西地方政府用于“剿贼”始于正统二年。 13年后,至景泰元年,征用狼兵已经成为惯例,而且狼兵开始出省作战。《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景泰元年三月乙卯:“广东左布政使揭稽奏:高要县贼首吴长能等,纠众劫杀乡村,欲连友贼黄箫养攻肇庆,署都指挥彭英等率官军、狼兵攻其巢寨,破之,斩长能及其党一千七百余人。” 二、狼兵战绩及为害 明政府征用狼兵,在历次“剿贼”、“御倭”战役中可谓战绩不俗。甚至有狼兵头目受授冠带。《明英宗实录附景泰实录》景泰四年六月乙巳:“敕通议大夫、管广西思恩府事土官岑瑛曰:‘朕以尔亲率本府马步狼兵头目韦陈威等,于广西在城操练,协助军威。兹特升尔阶为正议大夫,给赐彩段表里,其韦陈威等,亦俱令冠带。敕至,尔瑛照旧率兵操练,听调杀贼,以安边境,不许始勤终怠,候有军功,升赏不吝,尔其钦承朕命毋忽。” 《明史·沈希仪传》:“嘉靖五年,总督姚镆将讨田州岑猛……改右江柳庆参将,驻柳州。象州、武宣、融县瑶反,讨破之。谢病归,顷之还故任。柳在万山中,城外五里即贼巢,军民至无地可田,而官军素罢不任战,又贼耳目遍官府,闺闼动静无不知。希仪谓:‘欲大破贼,非狼兵不可。’请于制府。调那地狼兵二千来,戍兵稍振……韦扶谏者,马平瑶魁也。累捕不得。有报扶谏逃邻贼三层巢者,希仪潜率兵剿之,则又与三层贼往劫他所。希仪尽俘三层巢妻子归。希仪俘贼妻子尽以畀狼兵,至是独闭之空舍,饮食之。使熟瑶往语其夫曰:‘得韦扶谏,还矣。’诸瑶闻,悉来谒希仪。令入室视之,妻子固无恙。乃共诱扶谏出巢,缚以献,易妻子还。希仪剜扶谏目,肢解之,悬诸城门。诸瑶服希仪威信,益不敢为盗。自是,柳城四旁数百里,无敢攘夺者。” 《明史·广西土司传一》:“怀远为柳州属邑,在右江上游,旁近靖绥、黎平,诸猺窃据久。隆庆时,大征古田,怀远知县马希武欲乘间筑城,召诸猺役之,许犒不与。诸猺遂合绳坡头、板江诸峒,杀官吏反。总制殷正茂请于朝,遣总兵官李锡、参将王世科统兵进讨。官兵至板江,猺贼皆据险死守。正茂知诸瑶独畏永顺钩刀手及狼兵,乃檄三道兵数万人击太平、河里诸村,大破之,连拔数寨,斩贼首荣才富、吴金田等,前后捕斩凡三千余,俘获男妇及牛马无算。事闻,议设兵防,改万石、宜良、丹阳为土巡司,屯土兵五百人,且耕且守。” 《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四年四月戊辰:“广西田州土官妇瓦氏引土、狼兵应调至苏州。总督张经以分配总兵俞大猷等杀贼。奏闻,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各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余令军门奖赏。” …… 关于狼兵战绩的记载很多,不赘述。 而关于狼兵为害的记载与其战绩记载可以等量齐观。 明政府征用狼兵之初,其为害尚不明显,至正德初年这种负面效果逐渐显现。《明武宗实录》正德五年三月甲申:“巡按两广御史江万实上言边务:……一、顷因林贵逋诛,调用狼兵,所过剽掠劫杀,鸡犬不遗,谋之不藏,莫甚于此。然事已无及,愿自今勿轻调用,兵部议覆。从之。” 《明武宗实录》正德七年闰五月戊子:“南京御史周期雍奏:江西调至狼兵,所在辄肆荼毒,奸污妇女、劫掠财物、毁坏屋宇,良民横罹锋刃者不可胜数。至于士族,亦有阖门受戮之惨,且载所掠妇女金银抵南京贸易,违禁货物,此皆总制都御史陈金纪律欠严故也。乞赐敕切责并戒谕狼兵头目,严加约束,其越境者令法司鞫治,良民被害者令有司加意宽恤。”会南京守臣亦奏所获狼兵韦晃等三十人,且请治巡捕官耿辉等失察之罪。得旨,金写敕切责,晃等令江西巡按三司会问,被掠男女给还其家。辉等宥之。”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4《夷兵》:“土司兵最不宜调,其扰中国甚于胡虏。嘉靖间倭警,调阳麻兵,调瓦氏狼兵,俱贻害东南最惨,而终不得其用。顷救朝鲜,又赦播州杨应龙之罪,调其兵五千,半途不用遣归,以此恨望再叛。正德间,流贼刘六、刘七之乱,亦调永顺、保靖两宣慰兵协剿,一路聚劫,人不能堪。流贼戏谓我民曰:吾辈来,不过为汝梳;彼土司兵乃为汝篦矣。盖诮其搜剔之愈密也。” …… 关于狼兵为害的记载也很多,不赘述。 三、狼兵的使用数量和战斗力 明代史料中记载狼兵的使用数量动辄成千上万,最多甚至达到10万人。《明世宗实录》嘉靖四十一年二月己卯:“提督两广侍郎张臬奏:逆贼张琏势甚猖獗,臣以调集狼兵十万,与福建、江西会兵进剿,分定信地。” 但这样的数字历来水分比较大。《皇明经世文编》卷346《戚少保文集》:“臣闻广东养兵之格,月给口粮二分、行粮几厘。盖彼中常调狼兵,每以五百为千、五千为万,自号虚数,不服点查;官司虽减其口粮,而彼以二人之养养一人,彼于计亦得也。” 至于狼兵的战斗力,史料记载也分歧颇大。 《野史无文》卷9:“狼兵在广西东关、南丹、那地三州之境,能以少胜众,十出而九胜。何也?盖三州之土官,大略如秦法,以首虏为上功,军令森严,其赏亦重,而兵多不惜死。” 《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己酉:“诏锦衣卫遣官校逮总督南直隶浙、福、军务,右都御史张经及参将汤克宽,械系来京问。以侍郎赵文华劾其畏巽失机、玩寇殃民故也。倭自去岁据松江柘林川沙、洼二处为巢,纵横肆掠周回,数百里间,焚屠殆遍,水陆兵无敢近者。本年三月初,广西田州土官妇瓦氏及东兰、南丹、那地归顺等州狼兵六千余名,承经调治,狼兵轻慓嗜利,闻倭富有财货,亟欲取之,居民亦苦倭寇暴,朝夕冀幸一战。文华既至嘉兴,屡趣经亟檄狼兵剿贼。经曰:‘贼狡且众,今檄召四方兵,独狼兵先至耳。此兵勇进而易溃,万一失利,即骇远近观听,姑俟保靖、永顺土兵至,合力夹攻,庶保万全。’……” 狼兵于广东剿贼,遇敌先溃的记载也非常多。 《明季南略》卷1崇祯十七年九月初三(时福王已即位):“高宏图请开馆修史。赐北京殉难文臣二十一人、勋臣二人、戚臣一人谥,先后补予开国诸臣谥、建文死难诸臣谥、正德朝死谏诸臣谥、天启朝死珰难诸臣谥。广西巡抚方震孺言:‘狼兵善火器、药弩,以副将朱之胤统千人入卫’。” 四、狼兵的出身地区 《明史·兵志三》:“乡兵者,随其风土所长应募,调佐军旅缓急。……湖南永顺、保靖二宣慰所部,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四川酉阳、石砫秦氏、冉氏诸司,宣力最多。末年,边事急,有司专以调三省土司为长策,其利害亦恒相半云。” 依《明史》观点,狼兵都是广西东兰、那地、南丹、归顺等地人,但参考其它史料可以发现,狼兵来源比这个范围要大很多。 上引《明英宗实录》正统二年冬十月戊午广西镇守总兵官山云奏疏云:“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惮。”而东兰、那地、南丹、归顺均不属于广西左右江地区(东兰、那地、南丹同属庆远府,在广西北部,北接贵州。归德州则在广西西南隅,西接云南)。 《明英宗实录》天顺二年八月丙子:“先是,广西总兵等官武进伯朱瑛等奏:乞调征进贵州总兵寺官与己协同杀贼,不从。至是,贵州总兵官南和侯方瑛等又移文广西,起调泗城等州狼兵……”《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年四月癸酉:“先是,监军袁崇焕欲调取广西狼兵五千,举林翔凤往。又欲调泗城、南丹一万。”这是广西泗城州(治所在今广西凌云,东临庆远州)有狼兵的记载。 《明世宗实录》嘉靖三十三年七月乙丑:“从总督张经奏,起原任贵州总兵白泫及广西都司都指挥邹继芳,俱充游击将军,往田州、归顺、南丹、东兰、那地调狼兵五千人各帅至浙直御倭。” 这是广西田州(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北接庆远、泗城二州)有狼兵的记载。 五、狼兵的民族属性 按照现在通行的观点,明代狼兵的民族为瑶族和侗族。明代即有这样的说法──《明史·沈希仪传》:“希仪尝上书于朝,言狼兵亦瑶、僮耳。瑶、僮所在为贼,而狼兵死不敢为非,非狼兵顺,而瑶、僮逆也。狼兵隶土官,瑶、僮隶流官。土官令严足以制狼兵,流官势轻不能制瑶、僮。若割瑶、僮分隶之旁近土官,土官世世富贵,不敢有他望。以国家之力制土官,以土官之力制瑶、僮,皆为狼兵,两广世世无患矣。时不能用。至十六年而有思恩岑金之变。” 但如果“狼兵亦瑶、僮”,为什么不隶流官而隶于土官?如果狼兵与瑶族、侗族无异,这种隶属关系就让人难以理解。 再考察其它史料── 《明宪宗实录》天顺八年夏四月乙未:“国子监生封澄奏:广西大藤峡、渌水、横石等山,藤县、太平等乡,猺獞啸聚,虏掠甚为民害,乞选良将,多调官兵、狼兵攻灭之。” 《明孝宗实录》弘治六年九月庚申:“带管广东岭西道、湖广按察使陶鲁奏:凡征剿猺獞山巢,多用狼兵,而土官多推避不肯效力,请立赏罚之法以励之。” 《明穆宗实录》隆庆四年二月癸丑:“南京太仆寺少卿殷从俭上言:广西毒民惟獞,而獞所畏服惟狼兵。先年古田之寇,虽时出时没,然未敢深入,由防守有狼兵而声威振之也。” 可见,征剿“猺獞”叛乱,多用狼兵,如果二者一体,如何钳制狼兵以保证其效忠? 此外,根据明末清初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徭、狼以语音相别,徭主而狼客。狼稍驯。初,大征罗旁(今广东郁南附近),调广西狼兵为前哨。今居山以西者,有二百余丁,其后裔也。”屈大均是广东番禺人,如果其记载可信,可以说明, 至少到了清初, 当年征讨罗旁滞留当地的狼兵后裔与当地瑶族语言尚有不同。 窃以为,狼兵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瑶族和侗族,二者在明代必定存在民族差异。只是在后来逐渐合流,或者1949年后从民族分类学考虑,二者差异已经不足以区分为其它民族。这不是铁证,录此备考。 六、狼兵与屯种 明代狼兵,至迟至正德朝也开始参与屯种。 《明武宗实录》正德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户部覆两广守臣所奏三事:……一、浔州等府、武靖等州、信宜等县,因先年征进,俱招集狼兵,且耕且守,照民例纳粮,以便听调。近来,有司或调采本地与贼临近去处耕守,遂将版籍地土占据,宜行禁约。上皆从之。其版籍事,仍行两广都御史,令查处以闻。” 《明世宗实录》嘉靖七年闰十月戊戌:“兵部覆新建伯王守仁议处八寨猺贼便宜二事:其一谓,八寨之贼,每寨有众数,千首尾联络,为柳、庆诸贼渊薮。而周安一堡,正当八寨之中,宜筑城置戍,据其腹心,而移设南丹一卫于其间。盖宾州故有南丹卫,军坐食无所耕牧,若移彼就此,令与迁江八所狼兵掎角而守,分耕贼田,则柳、庆日重,而八寨可无它变……诏如议行。” 《明穆宗实录》隆庆四年二月癸丑:“南京太仆寺少卿殷从俭上言:……故老讲求御之法,宜莫如调狼兵占地而责之屯守。盖土官以得地为利,而古田素称膏腴,尤其所觊觎也。宜择调东兰、那地、南丹三州土官令亲领精锐狼兵各一二万名,给以行粮资,以响导进据古田要害,田畜其中,日夜探贼所往……上采行之。” 七、余论 狼兵之制自正统奄至南明隆武,清代亦承其制。 《思文大纪》卷8记载南明隆武帝事:“上谕广西巡抚晏日曙曰:‘用狼兵必选狼将,否则扰民。今因恢扼调行,闻狼有生熟马步之不同,依请即用成大用为统领、夏日敷为监军。行粮安家,取给平、梧、浔、南四郡,务速如限到虔。于起行之日,该抚飞奏,仰慰朕怀’。” “狼兵”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广西桂平市博物馆馆长冯桂淳称,这块墓碑立于明朝崇祯12年。“狼兵”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北部以及贵州南部部分地区,由于作战勇敢故称“狼兵”。明代朝廷曾调遣“狼兵”到江浙一带抗击倭寇和镇压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