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3) 脑实质:(图)分三部分 大脑(额、颞、顶、枕叶)、小脑、脑干 *基底节:(为脑出血好发部位)(图) 尾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苍白球(可钙化)
基底节
壳核
丘脑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4)脑室系统:(图) 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后、 下角 脑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ppt课件 15
2、脑CT:病变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 征象 1)直接征象:主要看密度(还有其他-略)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图)出血、钙化 等密度(图)软组织 低密度(图)水、气、坏死 混杂密度(图)以上各种混合存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增强: 均匀强化(图) 不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强化 2) 间接征象: 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 变
ppt课件 26
(二)肿瘤的间接征象:
1、占位效应: 肿瘤及其继发脑 水肿具有占位作 用,表现为相邻 脑室和(或)脑 池、脑沟的狭窄、 变形和移位,重 者可见中线明显 移位。
ppt课件 27
2. 骨质改变: 脑膜瘤可发生骨增生和破坏(图) 垂体瘤可发生蝶鞍扩大、破坏(图)
ppt课件
28
3. 脑水肿:影像上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区,一般沿脑白质分布,很少累及脑灰 质。水肿带常以肿瘤为中心,多与正常 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水肿区无 强化。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MRI :也以断层解剖为基础,解剖结
其T1WI、T2WI表现也不同。
构和形态与CT一致,但表现形式有差别,
ppt课件
14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精品医学PPT课件
CT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 多以广基底与硬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 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 重度水肿。增强扫描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少数恶性或侵袭 性脑膜瘤可以侵犯脑实质及局部骨皮质。
MR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强化称为“脑 膜尾征”,并见“白质挤压征”、“脑脊液包绕 征”为脑膜瘤典型表现。
幕下室管膜瘤约占60%~70%,以小儿多见,多 位于四脑室内。幕上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70% 以上完全位于脑室外。
沿脑脊液种植转移。
CT幕下室管膜瘤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钙化和出血。幕上室管膜瘤CT表现多种多样,但 囊变与出血较幕下常见。
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作出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
MR DWI
ADC(水扩散系数)值可以反应脑肿瘤的细胞构 成,恶性胶质瘤的ADC值比良性胶质瘤的ADC值
低;水肿区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区的ADC值。
MRS
恶性肿瘤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胆 碱(CHO)明显升高,肌酸下降,乳酸升高。
脑肿瘤的CT和MR征象
线损伤。
检查体位
1.轴位。 2.冠状位。 3.矢状位。 4.平扫与增强扫描。 5.扫描参数及后处理,5—10mm层厚及层距
检查方法
1. 头颅X线平片 观察颅内钙化,蝶鞍扩大, 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等。
2. DSA作为诊断已经少用,血管栓塞治疗。 3. CT、MR最常用,确定有无肿瘤,并对其
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鞍区、 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肿瘤位 于脑室内。
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少数恶性或侵袭 性脑膜瘤可以侵犯脑实质及局部骨皮质。
MR 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强化称为“脑 膜尾征”,并见“白质挤压征”、“脑脊液包绕 征”为脑膜瘤典型表现。
幕下室管膜瘤约占60%~70%,以小儿多见,多 位于四脑室内。幕上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70% 以上完全位于脑室外。
沿脑脊液种植转移。
CT幕下室管膜瘤表现为等、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 钙化和出血。幕上室管膜瘤CT表现多种多样,但 囊变与出血较幕下常见。
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作出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
MR DWI
ADC(水扩散系数)值可以反应脑肿瘤的细胞构 成,恶性胶质瘤的ADC值比良性胶质瘤的ADC值
低;水肿区的ADC值明显高于肿瘤区的ADC值。
MRS
恶性肿瘤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胆 碱(CHO)明显升高,肌酸下降,乳酸升高。
脑肿瘤的CT和MR征象
线损伤。
检查体位
1.轴位。 2.冠状位。 3.矢状位。 4.平扫与增强扫描。 5.扫描参数及后处理,5—10mm层厚及层距
检查方法
1. 头颅X线平片 观察颅内钙化,蝶鞍扩大, 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等。
2. DSA作为诊断已经少用,血管栓塞治疗。 3. CT、MR最常用,确定有无肿瘤,并对其
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脑凸面、蝶骨嵴、鞍区、 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小脑幕,少数肿瘤位 于脑室内。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组织学分为: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 粒型、血管瘤型等15型。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 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髓 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 率较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于 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 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 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各不 相同。
(一)胶质瘤(glioma)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见鞍区钙化,蝶鞍异常,颅内压增 高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伸直抬高,等。
CT:1、平扫见鞍区囊性或囊实性伴有不规则 钙化的肿块;
2、肿瘤的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影像学表现〕
X线:内听道扩大;
CT:平扫见桥小脑角内占位,呈圆形 或半圆形,等密度占50~80%,肿瘤可 囊变、坏死和出血,出血后可呈高密度 改变,瘤周水肿轻;局部脑池扩大;50 %~80%的病例有内听道漏斗状扩大或 骨质破坏;脑干和四脑室受压移位,幕 上梗阻性脑积水。
CT增强扫描50%~80%呈明显均匀或
不均匀强化,单环或多环状强化,囊变 坏死区不强化;
MRI:1、肿瘤多呈不均匀的长T1、T2 信号,多有囊变;
2、肿瘤出血时,血肿与囊变处
可形成液平面;
3、能清晰显示内听道内的肿瘤,
以T2显示最好;
4、注射Dd-DTPA后肿瘤实质
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处不强化。
(右侧)听神经瘤CT表现
(发生于桥小脑角的脑膜瘤需余听神经瘤 作鉴别)
(左额)恶性胶质瘤CT表现
3.MR表现: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T1加权呈低信号, T2加权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由于血脑屏 障受损轻,水肿轻、占位效应轻,肿瘤无强化 或强化轻。
(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 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 及瘤内大片坏死、出血而占位效应明显,水肿 广泛,血脑屏障受损重,肿瘤T1加权呈混杂信 号,以低信号为主,间杂更低、更高信号,T2 加权混杂性高信号,肿瘤坏死灶和灶周水肿信 号,强化明显,坏死灶不强化。恶性度越高, T1和T2值越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课件
1
脑室内肿瘤不常见,占到颅内肿瘤的10% 。成人脑室内肿瘤一半位于侧脑室,而儿童只有¼
3
临床症状主要来自颅内压的增高和脑积水
2
脑室内肿瘤CT和MRI影像上缺乏特征性,而年龄和位置对于诊断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脑室肿瘤
侧脑室被覆室管膜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的室管膜下板,后者可以产生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2
T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皮层错构瘤、皮层下神经胶质错构瘤、室管膜下瘤样结节,发生率占90%-100%
3
约10%-15%室管膜下结节可以转化为SGC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strogytoma, SGCA
SGCA由大且胖的节细胞样星形细胞组成,归类于神经上皮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WHOI 级 年龄小于20岁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及孟氏孔 囊变常见,可见钙化 CT: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脑室壁和脑实质内钙化结节 MR:肿块T1WI上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或不均一强化,室壁错构结节不强化
女性,40岁 右侧脑室三角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
男,13岁,纤维型脑膜瘤
谢 谢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男性,42岁 头痛、头晕1月余,20天前突发意识障碍
SGA
SGA
中 枢 神 经 细 胞 瘤 (Central neurocytoma)
少见的神经元起源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颅脑肿瘤的0.1-0.5%,光镜下结构类似少枝胶质细胞瘤
01
年龄:20-30岁女性多见
02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孟氏孔区,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为特征,常表现为附着于透明隔中隔,以宽基底或细蒂与透明中隔相连
脑室内肿瘤不常见,占到颅内肿瘤的10% 。成人脑室内肿瘤一半位于侧脑室,而儿童只有¼
3
临床症状主要来自颅内压的增高和脑积水
2
脑室内肿瘤CT和MRI影像上缺乏特征性,而年龄和位置对于诊断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脑室肿瘤
侧脑室被覆室管膜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的室管膜下板,后者可以产生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2
T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皮层错构瘤、皮层下神经胶质错构瘤、室管膜下瘤样结节,发生率占90%-100%
3
约10%-15%室管膜下结节可以转化为SGC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strogytoma, SGCA
SGCA由大且胖的节细胞样星形细胞组成,归类于神经上皮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WHOI 级 年龄小于20岁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及孟氏孔 囊变常见,可见钙化 CT: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脑室壁和脑实质内钙化结节 MR:肿块T1WI上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或不均一强化,室壁错构结节不强化
女性,40岁 右侧脑室三角区透明细胞型脑膜瘤
男,13岁,纤维型脑膜瘤
谢 谢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男性,42岁 头痛、头晕1月余,20天前突发意识障碍
SGA
SGA
中 枢 神 经 细 胞 瘤 (Central neurocytoma)
少见的神经元起源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颅脑肿瘤的0.1-0.5%,光镜下结构类似少枝胶质细胞瘤
01
年龄:20-30岁女性多见
02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孟氏孔区,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为特征,常表现为附着于透明隔中隔,以宽基底或细蒂与透明中隔相连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9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
室管膜下瘤是极为少见的良性肿瘤,WHOI级;在所有颅内肿 瘤中不超过1%。可以伴随室管膜瘤一起发生,这是一种恶变 的征像。 好发年龄:40-60岁,晚期可出现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发病部位:好发于双侧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孟氏孔区常见
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 瘤周水肿罕见。 MRS 发现高甘氨酸伴高丙氨酸峰或者肌醇峰伴高丙氨酸峰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16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中枢神经细胞瘤(冒泡征)
17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18
脉络膜乳头状瘤,外来突入如生殖细胞瘤, 颅咽管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膜乳头状瘤,室管膜瘤,外来突入如
脑干胶质瘤,髓母细胞瘤
4
脑室肿瘤概论
脑室系统肿瘤种类及组织学起源
脑膜瘤
脉络丛的间质或脉络膜组织
室管膜瘤
室管膜细胞或室管膜残余组织
脉络丛乳头状瘤(癌)
脉络丛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细胞瘤
脑室旁残余的胚胎基质
CNC病理表现与生物学行为特征
目前学者较一致认为 CNC 起源于脑室旁残余的胚胎基质;2007年 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瘤(WHOII级)
肉眼:灰色或灰红色、质韧易碎,边缘清楚,呈分叶状,常有钙化、囊变、坏死。 光镜:瘤细胞由圆形细胞构成,排列成类似室管膜样的血管周围“菊形团”和类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38
脑室肿瘤---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EGA)
29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室肿瘤---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
室管膜下瘤是极为少见的良性肿瘤,WHOI级;在所有颅内肿 瘤中不超过1%。可以伴随室管膜瘤一起发生,这是一种恶变 的征像。 好发年龄:40-60岁,晚期可出现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发病部位:好发于双侧侧脑室前角和体部,孟氏孔区常见
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 瘤周水肿罕见。 MRS 发现高甘氨酸伴高丙氨酸峰或者肌醇峰伴高丙氨酸峰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16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中枢神经细胞瘤(冒泡征)
17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18
脉络膜乳头状瘤,外来突入如生殖细胞瘤, 颅咽管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膜乳头状瘤,室管膜瘤,外来突入如
脑干胶质瘤,髓母细胞瘤
4
脑室肿瘤概论
脑室系统肿瘤种类及组织学起源
脑膜瘤
脉络丛的间质或脉络膜组织
室管膜瘤
室管膜细胞或室管膜残余组织
脉络丛乳头状瘤(癌)
脉络丛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细胞瘤
脑室旁残余的胚胎基质
CNC病理表现与生物学行为特征
目前学者较一致认为 CNC 起源于脑室旁残余的胚胎基质;2007年 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于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瘤(WHOII级)
肉眼:灰色或灰红色、质韧易碎,边缘清楚,呈分叶状,常有钙化、囊变、坏死。 光镜:瘤细胞由圆形细胞构成,排列成类似室管膜样的血管周围“菊形团”和类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38
脑室肿瘤---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EGA)
脑室内肿瘤影像表现课件
05
06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等
综合诊断:结合多种检 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脑室内肿瘤影像 表现
影像检查方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清晰地显示脑室 内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脑室内 肿瘤信息,如肿瘤的质地、边界和周围组织关系。
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室内肿瘤的血供情况,有 助于诊断和治疗。
光动力疗法:利用光敏剂 和激光照射杀死肿瘤细胞
联合治疗:结合多种治疗方 法,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谢谢
1
磁共振成像 (MRI):高分 辨率,可显示肿 瘤位置、大小和
形态
4
脑磁图(MEG): 可检测脑肿瘤引 起的磁场变化, 有助于诊断和治
疗
2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可显示 肿瘤的密度和边 界,有助于诊断
和治疗
5
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可检 测脑肿瘤引起的 脑功能变化,有 助于诊断和治疗
3
正电子发射断层 扫描(PET):可 显示肿瘤的代谢 活性,有助于诊
肿瘤细胞转移:研 究肿瘤细胞转移机 制,寻找抑制肿瘤 细胞转移的方法
肿瘤细胞耐药性: 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性机制,寻找克服 肿瘤细胞耐药性的 方法
肿瘤细胞免疫逃逸: 研究肿瘤细胞免疫 逃逸机制,寻找克 服肿瘤细胞免疫逃 逸的方法
治疗新方法探索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 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
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攻 击肿瘤细胞
化
预后及随访
预后:脑室内肿 瘤的预后与肿瘤 类型、位置、大 小、治疗方法等
因素有关
随访:术后定期 随访,监测肿瘤 复发、转移等情
况
治疗方法:手术、 放疗、化疗、靶 向治疗等方法的
脑室肿瘤CT、MRI诊断PPT
脑室脑膜瘤
• 侧脑室三角区多见 • 常见于中年人 • 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可有钙化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 • 显著均质强化
室管 膜 瘤
• 起源于室管膜细胞,主要见于脑室系统, 约半数发生在四脑室
• 2个高峰龄,5岁前和40岁左右 • 多属良性肿瘤
室管 膜 瘤
• CT平扫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 钙化发生率约50% • MRT1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高信号 • 轻度不均质强化
脉络膜丛乳头状瘤
• 起源于脉络膜丛上皮 • 成人常见于四脑室,儿童常见于侧脑室
三角区,以四脑室最常见。
脉络膜丛乳头状瘤
• 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 • 因囊变坏死钙化密度信号常不均质 • 境界清楚,常见轻度分叶 • 显著均质或不均质强化 • 脑脊液分泌过多,脑室扩大
脑室内肿瘤CT、MR诊断
脑室内肿瘤
• 髓母细胞瘤 • 脉络膜丛乳头状瘤 • 脑室脑膜瘤 • 室管膜瘤
髓母细胞瘤
• 主要见于15岁前,4~8岁最常见 • 常发生在小,发展快
髓母细胞瘤
• CT平扫稍高或等密度 • 钙化15%,囊变10%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高信号 • 均质显著强化
2016几种常见的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中枢神经细胞瘤伴钙化
中枢神经细胞瘤伴出血
病例五 男,29,头痛,呕吐
肿瘤边缘见血管影
病例六 男,24,头痛,呕吐
脑膜瘤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脑室内发生0.5%-5%
年龄:中老年人,40-70岁, 发 病高峰45岁
部位:侧脑室三角区好发,左 侧多见
WHO分类:
良性脑膜瘤(88-94%) 间变性脑膜瘤(5-7%) 恶性脑膜瘤(1-2%),常侵犯 脑实质
CT平扫:混杂密度, 以等/略高/略低密度 为主,肿瘤钙化、 小圆点钙化、囊变 及坏死多见
CT增强:实性部分及 囊壁呈轻中度不均匀 强化。
MRI表现
❖ MRI平扫:肿瘤T1WI稍高信号,因肿 瘤常有囊变、钙化,少数可合并出血, 使信号不均匀,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 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钙化灶在 T1WI、T2WI上一般都呈低信号。
试题
3、下列肿瘤中,儿童最好发的脑室肿 瘤是
A、脑膜瘤 B、中枢神经细胞瘤 C、星形细胞瘤 D、室管膜瘤 E、脉络丛乳头状瘤
谢谢大家!
脑室肿瘤总结
1、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2、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 3、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脑室肿瘤总结
➢脉络丛乳头状瘤: ➢儿童最常见在侧脑室三角区及第三脑室; ➢成人最常见在第四脑室; ➢病灶形态欠规则,分叶状,周边可见结节样改
变,明显强化 。
➢室管膜瘤: ➢儿童好发第四脑室,成人好发侧脑室(与上病
例相反),增强后扫描强化程度远不如脉络丛 乳头状瘤明显,且肿块内常合并出血、钙化、 囊变、坏死。
脑室肿瘤总结
➢中枢神经细胞瘤: ➢肿瘤好发于青壮年人;好发于侧脑室前2/3处近孟氏孔
区或透明隔,常占据一侧脑室,而向双侧脑室生长, 在这脑室内肿瘤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其另一个有 特点的征象是常表现为附着于透明中隔,有时以宽基 底连接,有时以细基底相连。同时多伴有结节硬化。 临床可有结节硬化的三联征。
中枢神经细胞瘤伴出血
病例五 男,29,头痛,呕吐
肿瘤边缘见血管影
病例六 男,24,头痛,呕吐
脑膜瘤
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脑室内发生0.5%-5%
年龄:中老年人,40-70岁, 发 病高峰45岁
部位:侧脑室三角区好发,左 侧多见
WHO分类:
良性脑膜瘤(88-94%) 间变性脑膜瘤(5-7%) 恶性脑膜瘤(1-2%),常侵犯 脑实质
CT平扫:混杂密度, 以等/略高/略低密度 为主,肿瘤钙化、 小圆点钙化、囊变 及坏死多见
CT增强:实性部分及 囊壁呈轻中度不均匀 强化。
MRI表现
❖ MRI平扫:肿瘤T1WI稍高信号,因肿 瘤常有囊变、钙化,少数可合并出血, 使信号不均匀,囊变区T1WI呈低信号 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钙化灶在 T1WI、T2WI上一般都呈低信号。
试题
3、下列肿瘤中,儿童最好发的脑室肿 瘤是
A、脑膜瘤 B、中枢神经细胞瘤 C、星形细胞瘤 D、室管膜瘤 E、脉络丛乳头状瘤
谢谢大家!
脑室肿瘤总结
1、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2、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 3、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脑室肿瘤总结
➢脉络丛乳头状瘤: ➢儿童最常见在侧脑室三角区及第三脑室; ➢成人最常见在第四脑室; ➢病灶形态欠规则,分叶状,周边可见结节样改
变,明显强化 。
➢室管膜瘤: ➢儿童好发第四脑室,成人好发侧脑室(与上病
例相反),增强后扫描强化程度远不如脉络丛 乳头状瘤明显,且肿块内常合并出血、钙化、 囊变、坏死。
脑室肿瘤总结
➢中枢神经细胞瘤: ➢肿瘤好发于青壮年人;好发于侧脑室前2/3处近孟氏孔
区或透明隔,常占据一侧脑室,而向双侧脑室生长, 在这脑室内肿瘤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其另一个有 特点的征象是常表现为附着于透明中隔,有时以宽基 底连接,有时以细基底相连。同时多伴有结节硬化。 临床可有结节硬化的三联征。
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
– 左侧颞、顶、枕交界区受到侵犯,病人将出现失认及失语症。 – 脑室周围组织受累及所产生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常随颅内
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颅内压严重升高时,症状变得明显, 颅内压下降时可暂时得到缓解。
精神障碍
• 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一 般症状比较轻,在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的减退, 周身软弱无力,对周围反应迟钝及精神萎靡等。
• 大多数肿瘤发生于室间孔附近,
•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的肿块,瘤 内常见灶性钙化,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均 匀性强化,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脑 积水。
• MR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明显 强化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脑室脑膜瘤
• 脑室内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的三角区,约占颅 内脑膜瘤的2%,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见, 有好发于左侧的倾向。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转移瘤
• 室管膜下转移多见于髓母细胞瘤、松果 体生殖细胞瘤、室管膜瘤,CT表现为脑 室周围略高密度带状影。增强:室管膜 下转移则为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
• MRI平扫:多数转移呈长T1 长T2信号。 增强:为均一结节状强化或环状。
metastases
• CT:多呈高密度,边缘光滑均匀一致的强化团 块,可有钙化。肿瘤多由脉络膜动脉供血,增 强可见粗大的脉络膜动脉向肿瘤供血。
• MR:表现为轮廓清楚,T1一般是低信号,有 明显的增强效果,但其信号可受血管密度、钙 化、囊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呈不均匀状。
脑室脑膜瘤
• 侧脑室三角区多见 • 常见于中年人 • 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可有钙化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 • 显著均质强化
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颅内压严重升高时,症状变得明显, 颅内压下降时可暂时得到缓解。
精神障碍
• 颅内压增高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一 般症状比较轻,在临床上表现为记忆力的减退, 周身软弱无力,对周围反应迟钝及精神萎靡等。
• 大多数肿瘤发生于室间孔附近,
• CT平扫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的肿块,瘤 内常见灶性钙化,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均 匀性强化,伴有不同程度的非对称性脑 积水。
• MRT1WI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明显 强化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脑室脑膜瘤
• 脑室内脑膜瘤发生在侧脑室的三角区,约占颅 内脑膜瘤的2%,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见, 有好发于左侧的倾向。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转移瘤
• 室管膜下转移多见于髓母细胞瘤、松果 体生殖细胞瘤、室管膜瘤,CT表现为脑 室周围略高密度带状影。增强:室管膜 下转移则为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
• MRI平扫:多数转移呈长T1 长T2信号。 增强:为均一结节状强化或环状。
metastases
• CT:多呈高密度,边缘光滑均匀一致的强化团 块,可有钙化。肿瘤多由脉络膜动脉供血,增 强可见粗大的脉络膜动脉向肿瘤供血。
• MR:表现为轮廓清楚,T1一般是低信号,有 明显的增强效果,但其信号可受血管密度、钙 化、囊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呈不均匀状。
脑室脑膜瘤
• 侧脑室三角区多见 • 常见于中年人 • CT平扫等或稍高密度,可有钙化 • MRT1等或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 • 显著均质强化
最新医学影像-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文档
中枢神经细胞瘤
(Central neurocytoma)
发病率占颅脑肿瘤的0.5%;为良性 神经元肿瘤; 年龄:好发于年轻人;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孟氏孔区,
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为特征, 常表现为附着于透明隔中隔,以宽基底或 细蒂与透明中隔相连。
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理学
肉眼观呈边界清,分叶状肿块,坏死、囊变 常见,出血可见。
成人脑室肿瘤(1)
部位
常 见肿瘤
侧 前角
脑 体部 室
三角区
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 胞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 管膜下瘤 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中枢神经细 胞瘤、室管膜下瘤、转移瘤、淋巴瘤
脑膜瘤
区 后角及下角区 偶发生脑膜瘤
部位
成人脑室肿瘤(2
)
常 见肿瘤
孟氏孔区
高度恶性胶质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 胞瘤伴结节硬化、中枢神经细胞瘤
S G A 的影像学表现
平扫,呈低等混合密度,T1WI低等混合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这种稍不均质可能是由 于肿瘤内钙和铁的沉积,囊变常见。
瘤内钙化伴室管膜下异位结节钙化为其特征性 增强后呈均质性强化,而未转化为该瘤的结节(
实际上为错构瘤结节)不显示强化。
SGA
SGA
结节性硬化 移行线(箭)
(五)第六脑室 第六脑室sixth ventricle 又称Verga腔,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 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当它与侧脑室相通时即称为第六脑室。
侧脑室
侧脑室左右各有一个,分为前角、下角、后角、 体部和三角区5个部分,内含脑脊液,是由侧脑室内 的脉络膜组织所分泌。
两侧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侧的镰刀状影,居 中线两旁,中间由透明隔相隔,向后延续为三角区, 继之向后外侧伸入枕叶形成后角。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广泛,血脑屏障受损重,肿瘤T1加权呈混杂信 号,以低信号为主,间杂更低、更高信号,T2
加权混杂性高信号,肿瘤坏死灶和灶周水肿信
号,强化明显,坏死灶不强化。恶性度越高,
T1和T2值越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
-
29
三脑室后部胶 质瘤
-
30
右颞恶 性星形 细胞瘤
(VI级)
-
31
多形 胶质 母细 胞瘤
•
-
15
影像学表现
• 1.颅骨平片:主要观察颅高压和肿瘤定位征。 • 2.CT表现: •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脑内边
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 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病灶轻微强化或不 强化。
-
16
平扫
左额叶良性 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
17
-
18
-
19
-
20
-
-
26
恶性胶质瘤CT表现
-
27
-
28
• 3.MR表现:
•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T1加权呈低信号,
T2加权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由于血脑屏
障受损轻,水肿轻、占位效应轻,肿瘤无强化
或强化轻。
• (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
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
及瘤内大片坏死、出血而占位效应明显,水肿
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
室内。组织学分为合体型、纤维型、过 度型、沙粒型和成血管细胞型。
-
35
•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1、平扫:(1)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
75%)、等或低密度,边界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视觉障碍(罕见) (3)后颅窝的肿瘤具有特异性:脑积水,出现小脑功能障碍(包括共济
失调和变距困难) 2、部分无临床症状
影像检查:MRI检查优先于CT检查和血管造影,其磁敏感加权成像、灌注成
像和质子光谱等序列可很好地鉴别肿瘤是否恶性,头颅超声和多普勒检查
在婴儿的实用性大于成年。
-
3
影像诊断的两个关键概念
脉络丛乳头状瘤与正常脉络丛组织相似,而脉络丛癌 具有核多样性,有丝分裂活跃和侵犯邻近正常脑组织 ,常见出血和坏死
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机制: 1.肿瘤会产生大量的脑脊液(主要) 2.出血导致CSF机械性循环障碍和蛛网膜绒毛闭塞
-
6
影像特点
CT:锯齿样的高密度影,24%的病例可见钙化影
MR:1.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边界清晰 2.强化明显和显著的流空效应(扩张的脉络丛动脉) 3.几乎所有病例存在脑积水 4.脉络丛癌易侵犯周围脑实质,和脑脊液种植转移 5.MR波谱分析提示脉络丛乳头状瘤出现升高的肌醇峰, 脉络丛癌出现胆碱峰升高 6.脑灌注成像出现高血流量
患者的部位和年龄是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的两个关键概念:
1、好发部位: (1)侧脑室前部: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 细胞瘤
(2)侧脑室的体部及三角区(脉络丛为著):脑膜瘤和转 移瘤
(3)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
2、好发年龄: (1)儿童:室管膜瘤和脉络丛肿瘤 (2)中年人(30-40岁):脑膜瘤和中枢神经细胞瘤
25
-
7
。
-
8
-
9
脑膜瘤
起源于蛛网膜帽细胞,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3.7% 好发人群:30-60岁,女性多发 好发部位:侧脑室的体部及三角区,第三、四脑室罕见 临床表现:颅内高血压的头痛、体征和症状,邻近海马区
和视觉通路会出现癫痫发作和视觉改变
-
10
影像特点
CT:等或稍低密度
MR:1.T1WI稍低/等信号,T2WI稍高/等信号 2.囊性变常见于小儿脑膜瘤 3.波谱分析:丙氨酸(Ala)与肌酸的比例增高 4.动态管住图像表现出持续高灌注,因血管丰富 和血脑屏障的破坏
-
4
脉络丛肿瘤(乳头状瘤和癌)
占成年人脑肿瘤的0.5%,占小儿脑肿瘤的1%-2%(15%20%发生于1岁内)
好发部位:侧脑室三角区(50%)和第四脑室(40%)
组织学分型:1.经典型乳头状瘤 2.非典型性乳头状瘤 3.脉络丛癌
临床表现:脉络丛癌仅见于儿童
-
5
病理特点
起源于脉络丛的神经上皮细胞,并发展为边界清楚的 菜花样肿物
MRI:1.T1WI低信号,T2WI不同程度高信号,不均匀强化,大 多数肿瘤表现为继发与出血或钙化的梯度信号丢失
2.独特影像特点是肿瘤沿第四脑室外侧孔和正中孔蔓延改 变
3.脑灌注成像显示高血流量 4.波谱分析:NAA峰降低,Cho峰、Lac峰和Cr峰升高
-
14
-
15
室管膜下瘤
占脑室内肿瘤的0.2%-0.7%
好发人群:40-60岁
好发部位:第四脑室(50%-60%),侧脑室壁或透明隔(30% -40%)
临床症状:80%出现脑水肿症状
WHO I级,起源于室管膜胶质前体细胞
来源于透明隔的肿瘤且较小时,需与中枢神经细胞瘤鉴别
-
16
影像特点
CT:30%出现钙化
MRI: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未累及邻近脑实 质,轻度强化
与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神经细胞瘤鉴别:室 管膜下瘤轻度强化,局限于脑室内
-
17
-
18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先天性、家族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皮脂 腺瘤、癫痫及智力低下三联征为特征。
结节性硬化病人中,约10%-15%室管膜下结节可以转化为室管膜 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发病年龄小于20岁
-
11
-
12
室管膜瘤
好发人群:占小儿脑肿瘤的2%-9%,占<3岁儿童的近 1/3,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
好发部位:第四脑室
脑室内起源于脑室和中央导水管管壁的分化室管膜细 胞。多数幕上室管膜瘤是脑室外的,年长儿童和成年 人更常见
-
13
影像特点
CT:不均匀等密度,50%的病例出现钙化,10%有出血,肿瘤 的异质性、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是诊断依据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及孟氏孔
WHO将其归为Ⅰ级星形细胞瘤
囊变常见,可见钙化,但少见,坏死罕见。
-
19
影像特点
CT 平扫呈低等混合密度,有钙化
MRI T1WI低等混合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囊变 常见。
瘤内钙化伴室管膜下异位结节钙化为其特征性
增强后呈均质性强化
-
20
-
21
中枢神经细胞瘤
占颅内肿瘤的0.25%-0.5% 好发人群:20-40岁 好发部位:透明隔下方和侧脑室前角 WHO I级,来源于具有双向分化为神经胶质和神经元 的祖细胞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
王冰
-
1
一般情况
脑室内肿瘤是一组独特的颅内肿瘤,包括神经上皮和 非神经上皮来源,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8%~1.6%,绝 大多数为良性。
临床表现:常常表现为头痛和/或脑积水。
好发年龄:占儿童和青少年颅内肿瘤16%左右,儿童 中更常见。
-
2
诊断
年龄和肿瘤位置的差异,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同: 1、大多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和颅内压渐进性增高导致 (1)婴儿:大头畸形,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2)年长儿童和成年人:头痛和呕吐的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癫痫发作
-
22
影像特点
CT 稍高密度,不规则分叶状,50%出现钙化
MRI T1WI等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其宽基底附 着于侧脑室上壁。2/3病例在长T2序列上显示囊 变
肿瘤血管丰富,瘤体内有时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 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与钙化、囊变 坏死和出血有关。
-
23
-
24
谢谢!
-
失调和变距困难) 2、部分无临床症状
影像检查:MRI检查优先于CT检查和血管造影,其磁敏感加权成像、灌注成
像和质子光谱等序列可很好地鉴别肿瘤是否恶性,头颅超声和多普勒检查
在婴儿的实用性大于成年。
-
3
影像诊断的两个关键概念
脉络丛乳头状瘤与正常脉络丛组织相似,而脉络丛癌 具有核多样性,有丝分裂活跃和侵犯邻近正常脑组织 ,常见出血和坏死
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机制: 1.肿瘤会产生大量的脑脊液(主要) 2.出血导致CSF机械性循环障碍和蛛网膜绒毛闭塞
-
6
影像特点
CT:锯齿样的高密度影,24%的病例可见钙化影
MR:1.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边界清晰 2.强化明显和显著的流空效应(扩张的脉络丛动脉) 3.几乎所有病例存在脑积水 4.脉络丛癌易侵犯周围脑实质,和脑脊液种植转移 5.MR波谱分析提示脉络丛乳头状瘤出现升高的肌醇峰, 脉络丛癌出现胆碱峰升高 6.脑灌注成像出现高血流量
患者的部位和年龄是脑室内肿瘤影像诊断的两个关键概念:
1、好发部位: (1)侧脑室前部: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 细胞瘤
(2)侧脑室的体部及三角区(脉络丛为著):脑膜瘤和转 移瘤
(3)第四脑室: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
2、好发年龄: (1)儿童:室管膜瘤和脉络丛肿瘤 (2)中年人(30-40岁):脑膜瘤和中枢神经细胞瘤
25
-
7
。
-
8
-
9
脑膜瘤
起源于蛛网膜帽细胞,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3.7% 好发人群:30-60岁,女性多发 好发部位:侧脑室的体部及三角区,第三、四脑室罕见 临床表现:颅内高血压的头痛、体征和症状,邻近海马区
和视觉通路会出现癫痫发作和视觉改变
-
10
影像特点
CT:等或稍低密度
MR:1.T1WI稍低/等信号,T2WI稍高/等信号 2.囊性变常见于小儿脑膜瘤 3.波谱分析:丙氨酸(Ala)与肌酸的比例增高 4.动态管住图像表现出持续高灌注,因血管丰富 和血脑屏障的破坏
-
4
脉络丛肿瘤(乳头状瘤和癌)
占成年人脑肿瘤的0.5%,占小儿脑肿瘤的1%-2%(15%20%发生于1岁内)
好发部位:侧脑室三角区(50%)和第四脑室(40%)
组织学分型:1.经典型乳头状瘤 2.非典型性乳头状瘤 3.脉络丛癌
临床表现:脉络丛癌仅见于儿童
-
5
病理特点
起源于脉络丛的神经上皮细胞,并发展为边界清楚的 菜花样肿物
MRI:1.T1WI低信号,T2WI不同程度高信号,不均匀强化,大 多数肿瘤表现为继发与出血或钙化的梯度信号丢失
2.独特影像特点是肿瘤沿第四脑室外侧孔和正中孔蔓延改 变
3.脑灌注成像显示高血流量 4.波谱分析:NAA峰降低,Cho峰、Lac峰和Cr峰升高
-
14
-
15
室管膜下瘤
占脑室内肿瘤的0.2%-0.7%
好发人群:40-60岁
好发部位:第四脑室(50%-60%),侧脑室壁或透明隔(30% -40%)
临床症状:80%出现脑水肿症状
WHO I级,起源于室管膜胶质前体细胞
来源于透明隔的肿瘤且较小时,需与中枢神经细胞瘤鉴别
-
16
影像特点
CT:30%出现钙化
MRI: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未累及邻近脑实 质,轻度强化
与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神经细胞瘤鉴别:室 管膜下瘤轻度强化,局限于脑室内
-
17
-
18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先天性、家族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皮脂 腺瘤、癫痫及智力低下三联征为特征。
结节性硬化病人中,约10%-15%室管膜下结节可以转化为室管膜 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发病年龄小于20岁
-
11
-
12
室管膜瘤
好发人群:占小儿脑肿瘤的2%-9%,占<3岁儿童的近 1/3,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
好发部位:第四脑室
脑室内起源于脑室和中央导水管管壁的分化室管膜细 胞。多数幕上室管膜瘤是脑室外的,年长儿童和成年 人更常见
-
13
影像特点
CT:不均匀等密度,50%的病例出现钙化,10%有出血,肿瘤 的异质性、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是诊断依据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及孟氏孔
WHO将其归为Ⅰ级星形细胞瘤
囊变常见,可见钙化,但少见,坏死罕见。
-
19
影像特点
CT 平扫呈低等混合密度,有钙化
MRI T1WI低等混合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囊变 常见。
瘤内钙化伴室管膜下异位结节钙化为其特征性
增强后呈均质性强化
-
20
-
21
中枢神经细胞瘤
占颅内肿瘤的0.25%-0.5% 好发人群:20-40岁 好发部位:透明隔下方和侧脑室前角 WHO I级,来源于具有双向分化为神经胶质和神经元 的祖细胞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诊断
王冰
-
1
一般情况
脑室内肿瘤是一组独特的颅内肿瘤,包括神经上皮和 非神经上皮来源,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8%~1.6%,绝 大多数为良性。
临床表现:常常表现为头痛和/或脑积水。
好发年龄:占儿童和青少年颅内肿瘤16%左右,儿童 中更常见。
-
2
诊断
年龄和肿瘤位置的差异,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同: 1、大多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和颅内压渐进性增高导致 (1)婴儿:大头畸形,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2)年长儿童和成年人:头痛和呕吐的视神经乳头水肿症状,癫痫发作
-
22
影像特点
CT 稍高密度,不规则分叶状,50%出现钙化
MRI T1WI等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其宽基底附 着于侧脑室上壁。2/3病例在长T2序列上显示囊 变
肿瘤血管丰富,瘤体内有时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增 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与钙化、囊变 坏死和出血有关。
-
23
-
24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