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61e46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c.png)
混凝⼟配合⽐设计试验报告混凝⼟配合⽐设计试验报告⼀、配合⽐设计理论依据1、《民航机场场道⼯程施⼯技术要求》1996—102、《XX国际机场迁建⼯程——场道道⾯⼯程补充施⼯技术要求》3、《⽔泥胶砂强度检测⽅法(ISO)法》GBT17671—1999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5、《⽔泥混凝⼟路⾯施⼯及验收规范》GB97—876、《公路⼯程⽔泥混凝⼟试验规程》JTJ053—947、《普通混凝⼟配合⽐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8、《硅酸盐⽔泥、普通硅酸盐⽔泥》GB1759、《混凝⼟外加剂⼀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10、《混凝⼟外加剂应⽤技术规范》(GBJ119-88)⼆、道⾯混凝⼟设计要求如下: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于10mm;2.3、耐久性要求:⽔泥⽤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于330Kg/m3;⽔灰⽐不宜⼤于0.44;2.4、⽔泥混凝⼟所⽤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程施⼯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2.4.1⽔泥道⾯及道肩⾯层混凝⼟可采⽤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泥。
⽔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于3%,碱含量不⼤于0.6%。
⽔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泥、普通硅酸盐⽔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细度模数为2.65~3.20的中粗河砂。
砂的含泥量不得⼤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
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
2.4.3碎⽯圆孔筛最⼤粒径为40mm。
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不得使⽤。
碎⽯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2.4.4⽔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及混凝⼟养⽣可采⽤⼀般饮⽤⽔。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7be96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4.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的在于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比例,以配制出满足设计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要求的混凝土。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熟悉相关实验设备和操作,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材料1、水泥:选用_____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_____,其物理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细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_____,含泥量为_____%,堆积密度为_____kg/m³。
3、粗骨料:选用_____mm 连续级配的碎石,含泥量为_____%,针片状颗粒含量为_____%,堆积密度为_____kg/m³。
4、水: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5、外加剂:选用_____型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_____%。
三、实验设备1、电子秤:精度为_____g,用于称量原材料。
2、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容量为_____L,用于搅拌混凝土。
3、坍落度筒:用于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
4、抗压强度试模:尺寸为_____mm×_____mm×_____mm,用于成型混凝土抗压试件。
四、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灰比定则”,即在一定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
同时,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要求,通过调整砂率、外加剂用量等参数,使混凝土达到预期的性能。
五、实验步骤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fcu,k),按照公式 fcu,0 = fcu,k+1645σ 计算配制强度。
其中,σ 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根据经验取值。
2、计算水灰比(W/C)根据水泥强度等级和混凝土配制强度,按照公式 W/C =αa×fce/(fcu,0 +αa×αb×fce)计算水灰比。
其中,αa、αb 为回归系数,fce 为水泥 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cd0c3a763231126edb1130.png)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在此设计性实验中,本组设计的混凝土等级为C20。
学生通过自行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亲自制作试件验证配合比设计值的合理性,综合应用水泥试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混凝土强度抗压试验的知识,深入了解普通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提高了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配合比计算过程(设计混凝土等级为C20)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的确定(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ƒcu,o)根据公式:ƒcu,o =ƒcu,k1+1.645σ得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为:ƒcu,o=20+1.645×5=28.225Mpa (2)确定水灰比(W/C)水灰比:W/C = ƒceαa /(ƒcu,o+αaαbƒce)=32.5×0.46 / (28.225+0.46×0.07×32.5)=0.51(3)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wo)查表得单位用水量为:m wo=195kg(4)确定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m co)m co= m wo /W/C = 382kg(5)确定合理的砂率值(βs)查表得砂率值为:βs=35(6)计算粗细骨料用量(m go)及(m so)m co+ m go+m so+m wo =m cpβs= m so /(m go+m so)×100%m cp=2400kg解得:m go=1184.95kg m so=638.05kg(7)混凝土计算配合比水泥:砂:石=1 : 1.672 : 3.102 水灰比:W/C=0.510 2、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确定通过配制现场调整,确定的水泥,砂,石和水的用量如下:m ca=7.013 kg m sa =11.331 kgm ga=21.756 kg m wa=3.574 kg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 1 :1.616 :3.102 水灰比:W/C=0.5093、混凝土调整配合比的确定按照基准配合比配制三个混凝土试样,并进行标准养护28d后试压得出抗压强度结果为:31.4Mpa、27.9Mpa、30.2Mpa,保证率为100%,即为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ab6c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6.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1. 背景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等组成的人工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受到配合比的影响较大,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工作。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进行试验,探究不同配合比下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 分析2.1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配合比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探究不同配合比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评估和设计能力。
2.2 实验材料•水泥:Cement 425,按质量比掺入;•砂:Fine Sand,按质量比掺入;•石子:Coarse Aggregate,按质量比掺入;•水:根据不同配合比设计掺入。
2.3 实验方法1.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2.准备相应的实验模具,并在模具内铺设水泥砂浆;3.用振动台对模具进行振动处理,以排除空隙和浮泡;4.养护混凝土样本,使其达到设计强度,然后进行试验;5.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4 预期结果•配合比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混凝土强度可能随着配合比中水泥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可能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能。
3. 结果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下:配合比水泥(kg) 砂(kg) 石子(kg) 强度(MPa) 工作性能A 300 600 900 25 良好B 350 600 900 28 良好C 400 600 900 30 一般D 450 600 900 32 差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增加;2.配合比C的混凝土工作性能一般,与其他配合比相比稍差;3.配合比D的混凝土强度较高,但工作性能差。
4. 建议基于上述结果和分析,可以给出以下建议:1.在同样的工作性能要求下,可以选择配合比B,既满足了强度要求,又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2.如果更强的混凝土强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则可以选择配合比D,但需要注意其工作性能可能较差;3.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综合考虑强度、工作性能及经济性等因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acf0e6b9f3f90f76c61bda.png)
八结论
采用42.5 MPa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高效减水剂,优质粉煤灰与硅灰,配以合适的粗细骨料级配,可以配制C60高强泵送混凝土。
配比时对比优化方案,操作时严谨认真,严格控制各道程序质量,是成功配制C60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所在。
(2)黄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调研,目前,好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按坍落度190mm设计则有
•掺外加减水剂2.0%,所得减水率约为30%,则
3、体积法算基准配比粗细骨料
•ρc取为3000kg/m3
•ρg为2700kg/m3(石子表观密度)
•ρs为2600kg/m3(表观密度)
•ρw=1000kg/m3
•α为含气量,介于1到2之间,这里取1.5由此得到
•
我们选用6%的粉煤灰以及6%的硅灰,硅灰和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
级配对C6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级配良好的集料具有较大的堆积密度,同时也具有较小的空隙率,在混凝土中能形成坚强的骨架。换言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堆积密度最大,即空隙率最小的集料,是理想的而且,C60高强混凝土的骨料强度对整体强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细集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比粗集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中没有反映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应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试验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混为一谈。而我们在实验时并未根据实验状况及时调整,这也是引起强度偏低的原因之一。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eb4e5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3.png)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本文是一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试验单位为广瑞晟商品混凝土。
试验的设计强度为C15,设计坍落度为180mm。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坍落度筒及测定仪、混凝土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试验执行标准包括55-/T-J146-90、GB-2011等。
配合比为1∶2.53∶3.77∶0.65∶2.0,胶凝材料为品种规格P.O42.5的合水泥,水胶比为0.65.实测坍落度为190mm,配材料包括石子、砂子、II级粉煤灰等。
试验结果显示,3天后的抗压强度为6.3MPa,7天后的抗压强度为9.5MPa,28天后的抗压强度为17.4MPa。
试验人员在砂含水率为%、石子含水率为%的情况下进行了试配。
本次试验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另外,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格式错误,需要进行修改。
同时,最后一段内容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试验单位:广瑞晟商品混凝土试验编号:2013-SP-003试验日期:2013年3月1日试验温湿度:22℃50%设计强度:C25设计坍落度:180 mm配合比(质量比):1∶2.21∶3.42∶0.58∶2.0胶凝材料:水泥用量250kg/m3,品种规格P.O42.5 水胶比:0.58实测坍落度(mm):190配材料名称:XXX:中砂730kg碎石:10-20 400kg,10-30 730kg掺合料:II级粉煤灰80kg水:190kg外加剂品种、掺量:泵送剂2.0%6.6kg/m3 龄期试件尺寸(mm):100×100100×100100×100抗压强度(MPa):3d 13.27d 21.128d 27.1尺寸折算系数:0.95标准试件抗压强度(MPa):3d 12.57d 2028d 25.7养护条件:标准养护试配强度的%:-结论:此配合比是在砂含水率为%、石子含水率为%情况下试配得出。
试验单位(章):2013年3月30日注:试验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试验单位:广瑞晟商品混凝土试验编号:2013-SP-004试验日期:2013年3月1日试验温湿度:22℃50%设计强度:C30设计坍落度:180 mm配合比(质量比):-胶凝材料:水泥用量-,品种规格- 水胶比:-实测坍落度(mm):-配材料名称:-外加剂品种、掺量:-龄期试件尺寸(mm):100×100100×100100×100抗压强度(MPa):3d -7d -28d -尺寸折算系数:-标准试件抗压强度(MPa):3d -7d -28d -养护条件:-试配强度的%:-结论:-试验单位(章):-注:试验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本文是一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主要测试了C35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强度等指标。
混凝土配合比实习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d1677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8.png)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实习背景本次实习以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试验,完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实习过程(1)原材料检测实习初期,我们首先对水泥、砂、碎石、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了质量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水泥的强度、安定性、细度;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碎石的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等。
(2)配合比计算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要求,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了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① 确定设计强度:C30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为30MPa。
② 确定水灰比:根据规范要求,C30混凝土的水灰比范围为0.45~0.55。
根据试验室提供的原材料强度,我们取水灰比为0.5。
③ 确定砂率:C30混凝土的砂率范围为30%~40%。
根据规范要求和试验室提供的原材料性能,我们取砂率为35%。
④ 计算理论配合比:根据上述参数,我们计算得到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1:1.5:2.9:0.5。
⑤ 计算实际配合比:根据原材料含水率,我们对理论配合比进行换算,得到实际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1:1.5:2.9:0.4。
(3)试配与试验根据实际配合比,我们进行了混凝土试配。
在试配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称量、搅拌和浇筑。
试配完成后,我们对混凝土进行了坍落度、抗压强度等性能试验。
三、实习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坍落度根据试验结果,本次试配的C30混凝土坍落度为70mm,满足设计要求。
2. 混凝土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本次试配的C30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1.5MPa,满足设计要求。
3. 分析与讨论(1)原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到原材料性能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6a6e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c.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配合比的设计,而配合比的设计又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验研究,探究不同配合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二、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和水。
其中水泥采用标号为P.O 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和骨料分别采用标准砂和碎石。
水的选择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2. 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和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确定初步的配合比。
初步配合比应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3. 实验操作根据确定的初步配合比,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砂子、骨料和水混合搅拌,制备混凝土试件。
试件制备完成后,进行振捣和养护。
4. 试验参数测定对制备好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参数测定。
强度可以通过压力试验机进行测定,流动性可以通过坍落度试验来评估,耐久性可以通过浸泡试验等方法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测试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不同配合比下的混凝土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水灰比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2. 流动性测试结果通过坍落度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流动性。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水灰比的增加会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使其易于施工和浇筑。
3. 耐久性测试结果通过浸泡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水灰比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四、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9c57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f.png)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满足设计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要求的最优混凝土配合比,为实际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原材料1、水泥:选用_____牌 PO 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细骨料: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 26,含泥量小于 20%,表观密度为 2650kg/m³。
3、粗骨料:选用 5-25mm 连续级配的碎石,含泥量小于 10%,表观密度为 2700kg/m³,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 10%。
4、外加剂:选用_____牌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 20%。
5、水: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三、配合比设计要求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
2、坍落度要求为 160-200mm。
四、配合比计算1、确定配制强度根据公式 fcu,0 = fcu,k +1645σ,其中 fcu,k 为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σ 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 50MPa。
则配制强度 fcu,0 = 30 +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根据公式 W/B =αa×fb /(fcu,0 +αa×αb×fb),其中αa、αb 为回归系数,分别取 053 和 020,fb 为胶凝材料 28d 抗压强度。
经计算,水胶比 W/B = 050。
3、确定用水量根据坍落度要求和骨料最大粒径,查相关规范,初步确定单位用水量为 210kg/m³。
考虑外加剂的减水率,实际用水量为 210×(1 20%)= 168kg/m³。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用量= 168 / 050 = 336kg/m³。
5、确定水泥用量假设粉煤灰掺量为 20%,则水泥用量= 336×(1 20%)=269kg/m³。
6、确定粉煤灰用量粉煤灰用量= 336 269 = 67kg/m³。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8883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6e.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混凝土原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和确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
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水泥、砂、石子和水的质量比例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子、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定仪器等。
2. 实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台秤、量筒、天平、坍落度筒、捣棒、试模、养护箱、压力试验机等。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测定(1)水泥:测定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
(2)砂:测定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指标。
(3)石子:测定石子的粒径、级配、含泥量等指标。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2)确定水灰比:根据水泥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砂率,计算水灰比。
(3)计算水泥用量:根据水灰比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水泥用量。
(4)计算砂、石子用量:根据砂率、水泥用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砂、石子用量。
(5)计算水用量:根据水泥用量、水灰比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水用量。
3.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定(1)坍落度测定: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测定其坍落度。
(2)和易性测定: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保水性。
4. 混凝土试件制作(1)按照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和水。
(2)将水泥、砂、石子放入搅拌机,搅拌均匀。
(3)加入水,继续搅拌至混凝土拌合物均匀。
(4)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试模,振动密实。
5. 混凝土试件养护与强度测试(1)将混凝土试件放入养护箱,养护至规定龄期。
(2)取出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测定结果(1)水泥:细度为3.5,凝结时间为初凝3h,终凝6h,安定性合格。
混凝土配合设计实验报告(3篇)
![混凝土配合设计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5ba4c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工程需求设计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3. 熟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子等各组成材料的最优比例,以达到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三、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32.5MPa。
2. 砂:中砂,细度模数2.6。
3. 石子:碎石,粒径5-20mm。
4. 水:自来水。
5. 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6. 实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电子秤、量筒、坍落度筒、振动台、压力试验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材料性能测定:测定水泥的强度、细度,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石子的粒径、含泥量等指标。
2. 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根据工程需求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本实验以C30为例。
3. 水灰比确定:根据水泥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回归系数,计算水灰比。
4. 单位用水量确定:根据水灰比和水泥强度等级,查表确定单位用水量。
5. 砂率确定:根据砂的细度模数和混凝土工作性要求,查表确定砂率。
6. 水泥用量确定:根据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计算水泥用量。
7. 砂、石用量确定:根据砂率、水泥用量和单位用水量,计算砂、石用量。
8. 混凝土拌合:按照计算出的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水、减水剂等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9. 拌合物性能测试:测定拌合物的坍落度、维勃稠度等指标,以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
10. 混凝土试件制作:将拌合物分装成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养护。
11. 强度测试:测定混凝土试件在28天、60天、90天等龄期的抗压强度,以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原材料性能:水泥强度等级32.5MPa,砂细度模数2.6,石子粒径5-20mm。
2.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习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2f4e6ea45177232f60a209.png)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项目内容工程概况预制空心板梁、T梁设计强度等级为C40混凝土。
根据梁结构尺寸及施工工艺,取碎石最大粒径31.5mm(5~31.5mm 连续级配),设计坍落度取70~90mm。
配合比设计依据为施工图、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及混凝土施工有关要求。
(二)施工情况原材料情况 1、水泥采用两种水泥进行比较选择,分别为:四川华崟山广能集团崟峰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蓉峰牌”4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不考虑水泥强度富裕系数。
2、细集料采用长寿河砂,该砂符合Ⅱ区中砂级配; 3、粗集料采用华崟山碎石厂生产碎石,按5~20mm:16~31.5mm=50:50(质量比)配为5~31.5mm连续粒径; 4、外加剂选用两种外加剂进行比较选择,分别为:西安方鑫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取0.8%C,实测减水率20%;陕西博华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FDN-HA高效减水剂,掺量取0.8%C,实测减水率24%。
5、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以上材料均检验合格。
(三)砌筑方法及要求:配合比初步确定一〉、空白基准配合比确定 1、配制强度fcu0 fcu0=fcuk+1.645σ=40+1.645*6.0=49.9MPa 2、基准水灰比W/C=(αa*fce)/( fcu0+αa*αb* fce) =(0.46*42.5)/(49.9+0.46*0.07*42.5) =0.38 3、用水量及水泥用量确定根据JGJ55-2000,用水量取mw0=205 kg/m3,则mc0= mw0/(W/C)=539 kg/m3。
4、粗细集料用量确定根据集料情况及施工要求,砂率确定为38%,混凝土假定容重为2400 kg/m3,按重量法公式计算:mc0+ms0+mg0+mw0+mf0=2400 ms0/(ms0+mg0)=0.38 求得ms0 =629 kg/m3 mg0=1027 kg/m3 5、材料用量为(kg/m3) mc0=539 ms0 =629 mg0=1027 mw0=205 6、拌合物性能测试试拌混凝土25L,材料用量为:mc=13.475kg ms=15.725kg mg=25.68kg(其中m5~16=m16~31.5=12.84kg) mw=5.125kg 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实测结果如下:坍落度:80mm 表观密度:(26.40-1.95)/10.115=2415 kg/m3粘聚性:良好保水性:良好拌合物性能满足初步设计要求,制作强度试件2组(编号P011),同时按此配合比值作为掺外加剂的空白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实习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35da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3.png)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并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以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要求。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设计强度要求;(2)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如坍落度、和易性等;(3)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抗渗性、抗冻性等;(4)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1)确定混凝土设计强度;(2)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3)确定水灰比;(4)计算水泥用量;(5)确定砂率和砂用量;(6)确定石子用量;(7)计算外加剂用量;(8)进行试配和调整。
3. 实习过程本次实习,我们以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例,进行实际操作。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设计强度为30MPa。
然后,选择P.O42.5水泥,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水灰比为0.45。
接着,计算水泥用量,根据规范要求,水泥用量为360kg/m3。
然后,确定砂率和砂用量,根据规范要求,砂率为30%,砂用量为668kg/m3。
接着,确定石子用量,根据规范要求,石子用量为1210kg/m3。
最后,计算外加剂用量,根据规范要求,外加剂用量为195kg/m3。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我们进行试配,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以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要求。
同时,我们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材料选择、配合比计算、试配调整等。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5767e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1.png)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找到一种具有最佳性能指标和经济性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以满足工程需求。
二、试验材料
1、水泥:采用当地某品牌的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2、细骨料:选用当地河流的天然砂,级配为细度模数0.3-0.6。
3、粗骨料:选用当地的天然碎石,粒径范围为5-20毫米。
4、外加剂:采用高效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5、水:采用当地自来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三、试验方法
1、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和水进行混合。
2、将混合物搅拌均匀,分别制成不同的试件。
3、将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室中,保持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90%。
4、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试件进行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坍落度等指标。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的配合比方案,我们发现以下配合比方案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和经济性:
1、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水 = 1:2.5:5:0.01:0.5
2、坍落度:180-200毫米
3、抗压强度:C30强度等级(平均值达到35.6 MPa)
4、抗折强度:平均值达到7.8 MPa
此配合比方案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经济性,适合于该工程的需求。
五、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找到了适合于该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该方案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和经济性,能够满足工程的需求。
混凝土配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2a34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b.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
3. 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评价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进行混合,使其达到一定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实验过程中,主要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性能指标。
三、实验器材及设备1. 混凝土实验室拌和:混凝土搅拌机、台秤、量筒、天平、拌铲与拌板等。
2. 坍落度确定:坍落度筒、捣棒、装料漏斗、小铁铲、钢直尺、镘刀。
3. 表观密度测定:容量筒、台秤、振动台。
4. 试件的制作:试模、振动台、振动棒、钢制捣棒、混凝土标准养护室。
5. 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压力试验机、钢尺。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拌合: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进行称量,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拌合物均匀。
2. 坍落度测试:将拌好的混凝土装入坍落度筒,用捣棒捣实,然后取出,测量坍落度。
3. 抗压强度测试:将拌好的混凝土分批装入试模,用捣棒捣实,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养护至一定龄期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4. 抗折强度测试:将拌好的混凝土分批装入试模,用捣棒捣实,制成标准小梁试件,养护至一定龄期后,进行抗折强度测试。
5. 表观密度测定:将拌好的混凝土装入容量筒,用振动台振动,测定混凝土的表观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测试结果:实验中,C30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在18cm左右,满足设计要求。
2.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实验中,C30混凝土养护28天后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40.5MPa,满足设计要求。
3. 抗折强度测试结果:实验中,C30混凝土养护28天后的抗折强度平均值为5.8MPa,满足设计要求。
4. 表观密度测定结果:实验中,C30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2380kg/m³,满足设计要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混凝土的配比实验报告(3篇)
![混凝土的配比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cb847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对配合比的影响。
3. 学会根据工程要求,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既经济又满足工程要求的混凝土。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是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
三、实验材料1. 水泥:北京水泥厂京都P.O 42.5,28天实际强度54.0MPa。
2. 砂:中砂,细度模数2.8。
3. 石子:碎石,粒径5-20mm。
4. 水:自来水。
5. 其他:减水剂、引气剂等。
四、实验仪器1. 混凝土搅拌机2. 天平3. 量筒4. 砼试模5. 压力试验机6. 拌铲、拌板等五、实验步骤1. 原材料性能测定测定水泥的强度、细度模数、安定性等性能;测定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性能;测定石子的粒径、表观密度、含泥量等性能。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如C30、C40等。
(2)计算水灰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W/C)。
(3)计算单位用水量:根据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计算单位用水量(mwo)。
(4)确定砂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砂的细度模数,确定砂率(s)。
(5)计算水泥用量:根据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水泥用量(mco)。
(6)计算砂、石用量:根据砂率、水泥用量和单位用水量,计算砂、石用量(mso、mgo)。
3. 混凝土拌合按照计算好的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4. 混凝土性能测试(1)坍落度测试: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判断混凝土的工作性。
(2)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测定其抗压强度。
(3)抗渗性能测试: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抗渗试验。
(4)抗冻性能测试:制作混凝土抗冻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抗冻试验。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685294192e45361166f503.png)
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包工头队(10级土木9班)邬文锋、陈天楚、曹祖军、张雄(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
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
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A.d1/2/200生产控制检验时 mr——筛余量(g);式中 mrd ——筛孔尺寸(mm);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试样种类:试样重(g)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3) 细度模数计算:(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二) 石的筛分析检验试验(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
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
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A.d1/2/200生产控制检验时 mr——筛余量(g);式中 mrd ——筛孔尺寸(mm);A ——筛的面积(mm2)。
配合比实验报告范文
![配合比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3f49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5.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配合比;3. 了解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4.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以获得性能优良、经济合理的混凝土。
实验中,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按照标准设计步骤,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三、实验器材及设备1. 混凝土搅拌机2. 台秤3. 量筒4. 天平5. 拌铲与拌板6. 坍落度筒7. 捣棒8. 装料漏斗9. 小铁铲10. 钢直尺11. 镘刀12. 容量筒13. 振动台14. 试模15. 振动棒16. 钢制捣棒17.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18. 压力试验机四、实验步骤1. 原材料准备:称取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计量。
2. 混凝土搅拌:将称量好的原材料放入混凝土搅拌机,按照搅拌机操作规程进行搅拌。
3. 拌合物性能测试: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取出,进行坍落度、维勃稠度等性能测试。
4. 混凝土试件制作:按照标准试件制作方法,将拌合物浇筑成标准立方体试件。
5. 试件养护:将试件放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按照养护要求进行养护。
6. 强度测试:在养护期满后,将试件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根据实验数据,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维勃稠度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强度:根据实验数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工程需求。
3. 配合比优化:通过对比不同配合比实验结果,分析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完成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2. 通过实验,掌握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2. 在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时,应注意试件取样的代表性;3. 试件制作过程中,应保证试件的密实度,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4. 养护过程中,应注意试件的保温保湿,确保养护质量。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8fe05501f69e31433294a9.png)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在此设计性实验中,本组设计的混凝土等级为C20。
学生通过自行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亲自制作试件验证配合比设计值的合理性,综合应用水泥试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混凝土强度抗压试验的知识,深入了解普通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提高了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配合比计算过程(设计混凝土等级为C20)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的确定(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ƒcu,o)根据公式:ƒcu,o =ƒcu,k1+1.645σ得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为:ƒcu,o=20+1.645×5=28.225Mpa (2)确定水灰比(W/C)水灰比:W/C = ƒceα a /(ƒcu,o+αaαbƒce)=32.5×0.46 / (28.225+0.46×0.07×32.5)=0.51(3)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wo)查表得单位用水量为:m wo=195kg(4)确定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m co)m co= m wo /W/C = 382kg(5)确定合理的砂率值(βs)查表得砂率值为:βs=35(6)计算粗细骨料用量(m go)及(m so)m co+ m go+m so+m wo =m cpβs= m so /(m go+m so)×100%m cp=2400kg解得:m go=1184.95kg m so=638.05kg(7)混凝土计算配合比水泥:砂:石=1 : 1.672 : 3.102 水灰比:W/C=0.510 2、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确定通过配制现场调整,确定的水泥,砂,石和水的用量如下:m ca=7.013 kg m sa =11.331 kgm ga=21.756 kg m wa=3.574 kg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 1 :1.616 :3.102 水灰比:W/C=0.509 3、混凝土调整配合比的确定按照基准配合比配制三个混凝土试样,并进行标准养护28d后试压得出抗压强度结果为:31.4Mpa、27.9Mpa、30.2Mpa,保证率为100%,即为合格。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c2620f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0.png)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回复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调配混凝土配合比,确定不同材料的用量和配比,以达到要求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水等各种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是通过试验与实践总结出的,根据不同用途的混凝土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其配比。
三、实验步骤1. 确定配合比的基本要求:根据所用混凝土的用途,确定所需的强度等级、工作性能、抗渗性能等要求。
2. 基本材料筛选:根据基本要求筛选出合适的水泥、骨料、砂等材料。
3. 水泥用量确定: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出所需的水泥用量。
4. 水灰比确定: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规定的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水灰比。
5. 骨料用量确定: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出所需的骨料用量。
6. 水用量确定: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工作性能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水用量。
7. 配料混合:将所需的水泥、骨料、砂和水按计算的比例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8. 试制混凝土试块:将混凝土倒入试模中,压实后进行养护。
9. 试块强度测试: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后,取出试块进行强度测试。
10. 强度计算: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
四、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步骤及配合比计算公式,计算出了所需的混凝土用量及水泥、骨料、砂和水的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与所需的强度等级进行对比。
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结论,评价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等级是否满足要求。
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材料比例计算不准确、搅拌不均匀等,需要及时解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理和实验步骤,熟悉了混凝土试制及强度测试的方法,并总结了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以上是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班)
邬文锋、陈天楚、曹祖军、张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
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
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 A.d1/2/200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筛余量(g);
式中 m
r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g)
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石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
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
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 A.d1/2/200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筛余量(g);
式中 m
r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三) 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1)试验方法:①每次试验前将截头圆锥筒内外擦净,顶部扣上漏斗,用水润湿,放置在经水润湿的平板上(或漆布上),用双脚踏紧踏脚板。
②用取样勺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三层装入筒内,使每层装入高度稍大于筒高的三分之一。
③每装一层,用捣棒垂直插捣25次。
插捣应在全部面积上进行沿螺旋线由边缘渐向中心。
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捣至底部。
插捣其他两层时,应插至下层表面为止。
④插捣完毕即取下漏斗,将多余的混凝土刮去,使与筒齐平。
筒周围拌板上的混凝土必须刮净。
⑤将圆锥筒小心地垂直向上提起,不得歪斜,将筒放在拌和料锥体一旁,筒顶上放一木尺,用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样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以毫米计,读数准确至5mm,即为拌合料的坍落度。
坍落度的测定见图15。
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
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⑥测定坍落度之后,应用目测方法判断新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粘聚性和保水性是否合格,
(2)试验结果
(设计塌落度 mm)
(四) 混凝土表观密度测定试验
(1)试验方法:(1)用湿布将量筒内外擦干净。
称出量筒质量ml(kg),准确到50g。
(2)采用插捣法捣实,用5L量筒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容量筒,每层插捣次数为25次。
用大于5L量筒时,每层混凝土的高度不应大于1OOmm,每层插捣次数应按每1O0cm2,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
各次捣插应均匀地分布在每层截面上,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
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器外壁敲打5~10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
(3)采用振动法振实时,一次将混凝土拌合物装满于量筒中。
并使之稍高出筒口。
将筒移置振动台上振动,直到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泥浆时为止。
(4)用刮尺齐筒口将捣实或振实后多余的混凝土刮去,将容量筒外部仔细擦净,称出质量
m2(kg),精确到50g。
(2)试验结果
(五)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1) 试验方法:(1)试件从养护室取出后,应及时进行抗压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湿度发生变化。
(2)试件在试压前应先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试件不得有明显缺损。
尺寸测量精确至1mm,并根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3)将试件放置在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其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4)以0.3~0.8MPa/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低等级混凝土取较低的加荷速度,高等级混凝土取较高的加荷速度),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F。
其中养护条件:
养护温度:;养护湿度:;养护周期:
(2)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结果:
(4) 7天抗压强度计算:
(5) 结果评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是否适用):
(1)仪器设备:试样筒,台秤,量筒,振动台,捣棒
(2)试验方法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容器(内径为18.5cm,高20cm),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在振动台上振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
试样表面应比筒口边低约2cm。
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 用吸液和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
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cm,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
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准确至1g。
(3)计算
泌水率计算:
B= Ww/【(W/m)(m1-m0)】*100
式中:B-泌水率,%;
Ww -累计吸水总量,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
m-混凝土拌合物的总质量,g;
m1--筒及试样质量,g;
m0--筒质量,g。
计算精确至1%。
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如果其中一个与平均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以中间值作为结果,如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试验无效。
(1)仪器设备
混合式气压法含气量测定仪、测定仪附件、压力表
(2)试验步骤
1、标定仪器:量钵体积标定、含气量0%,1%到10%点的标定
2、擦净钵体、钵盖内表面,水平放置,将水泥混凝土拌和物装钵振实。
3、刮去多余混凝土,用镘刀抹平,并且使其光滑无气泡。
密封量钵。
4、用注水器从小龙头处往量钵内注水,直至水从排气阀出水口流出,再关紧小龙头和排气阀。
5、手泵打气加压,使得表压稍微大于0.1Mpa,再用微调阀准确调节至0.1Mpa。
6、按下阀门杆1~2次,待表压指针稳定后,测定压力表读数,并根据仪器标定的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的关系曲线,得到所测定混凝土样品的一起测定含气量A1值。
7、测定集料的含气量C。
(3)计算公式
1、含气量A
A=A1-C
A: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
A1:仪器测定含气量(%)
C:集料含气量(%)
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果两次测值的含气量相差0.2%以上时,需要找出原因并且重做试验。
(八)实验总结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