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旅游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资源

可以把旅游资源的概念简明地表述为: 可以把旅游资源的概念简明地表述为:在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中,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 类社会中,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均可 称为旅游资源。 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吸引力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最重要的依据。 旅游吸引力是判别是否属于旅游资源的最重要的依据。 同时,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 同时,旅游资源既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又包括社会人文旅 游资源;既包括未被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 游资源;既包括未被开发利用的,也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 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 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既有有形的,也有 无形的。 无形的。 旅游资源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 旅游资源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经 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 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 个性化,旅游资源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从而人们对旅游 个性化,旅游资源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资源的认识也正在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突破。 资源的认识也正在不断深入,不断有新的突破。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其 意义与目的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及其意义与目的
我们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就是以此观点为基础的。 我们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就是以此观点为基础的。旅游 资源评价就是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而对旅游资源所进行的 分析、比较和评判。 分析、比较和评判。 对旅游资源分析,就是揭示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对旅游资源分析,就是揭示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对旅游资源比较, 对旅游资源比较,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旅游资源和处于不同 地方的同类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对旅游资源评判, 地方的同类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对旅游资源评判,就是对 旅游资源的好坏优劣、价值大小、品位高低等做出判断。 旅游资源的好坏优劣、价值大小、品位高低等做出判断。

第五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评价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2.1.4美感质量评价法 专家学派 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等4个元素。 心理物理学派
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 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的各组成成分之间建立起确定的数学关系。 心理学派 侧重于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强调风景对人的认 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 经验学派 把人对风景的审美判断看做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 向与情趣的表现。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与内涵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旅游动机。
(2)旅游资源能够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效益。
(3)旅游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
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对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综合性评价, 主要着眼于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价,或资源所在地开发价值的评 价。楚义芳建立的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就旅游地的旅游资 源、区位条件和区位特征三部分进行了综合评价。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2.2.3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方法 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评价系统设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 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 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 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 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全”1项评价 因子。

第五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技术性评估 综合性评估
Company go
第二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四个:
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分为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分为观赏
型、运动型、休养型、娱乐型和特殊型;
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Company Logo
二、旅游地的分类
一般认为,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 自然风景旅游地 文化旅游地 历史古迹旅游地 娱乐旅游地(游乐园为主体) 运动型旅游地(滑雪、登山等) 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 综合性旅游地
Company Logo
第三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 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 (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Company Logo
二、美感质量评估
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旅 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 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 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 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其 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 经比较成熟。
Company Logo
二、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旅游地综合性评估的工作分为两大部分: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获得各评价因子的评估值
Company Logo
评价因子分为三个方面: • 旅游资源 • 旅游地及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
和经济条件,包括旅游设施、基础设施、 自然生态条件、用地状况、当地社区中 心等因素 • 旅游地的区位关联特性,包括旅游地与 客源地的区位关联、旅游地之间的相互 影响等因素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旅游地理学重点

旅游地理学重点

旅游地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1、我国旅游地理学代表著作(27)《诗经》——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

《山海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记述山川风物古迹的典故。

《汲冢书—穆天子传》——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周穆王驾八骏出游西域的故事。

《史记》——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

——《货殖列传》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学内容。

《西域风土记》——班勇——西域长史,以亲身见闻所撰写。

《吴时外国传》(《扶南传》)——康泰(中国最早到海外的海上旅行家之一)——出使南海的经历和途中从传闻中了解到的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法显(东晋)、玄奘(唐)——中亚和南亚的古代历史、山川风物、宗教艺术。

《水经注》——郦道元——描写河川、综合性地理名著。

游记文学:元结《石溪记》、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梦溪笔谈》——沈括——寓科学研究于旅游《西游录》——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宋赵汝适的《诸蕃记》、元王大渊的《岛夷志略》、明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以及清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宋元明清时期记述海上旅行以及中外海上交通盛况和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见闻的姐妹篇,也反映了这一时期海上丝路和海上瓷路的兴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第五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五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 (三)省级旅游资源 • (四)市(县)级旅游资源
第三节 旅游资源调查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 (一)旅游资源调查的目的:查明旅游资
源的基本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组合 情况、开发价值和开发利用现状等,为旅 游资源的评价、规划和合理开发,以及旅 游资源的保护打下基础,为旅游业的发展 提供决策依据。
• (三)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
• 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 (一)搜集现有各种有关资料
• (二)现场踏勘
• 进行实地调查的方法
• 1、首先对调查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
• 2、根据以后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的需要, 可以将调查地区分为若干调查小区。
• 3、在分区的基础上,采用旅游点调查和旅 游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小区的 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综合考察。
• 4、旅游资源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内容、所 采用的方法、评价结果等。
• 5、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步骤和保障措施。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
•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 (一)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 • (二)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 (一)客观真实原则 • (二)符合科学的原则 • (三)全面系统的原则 • (四)综合效益原则 • (五)动态发展的原则 • (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量为主
• 二、按旅游活动的性质进行分类
• 1、观光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2、娱乐型旅
• 3、购物型旅游资源 游资源
4、专门型旅
• 三、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程度进行分类 • (一)世界遗产旅游资源
• (二)国家级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具 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苏州拙政园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苏州,古称姑苏、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

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苏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从春秋时期伍子胥奉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城以来,积淀有二千五百年的古老文明,而从太湖三山岛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又将苏州地区人活动的历史推到一万多年以前。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苏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现和精神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文化及别有情趣的民间风俗。

如七夕乞巧、轧神仙、石湖串月、雷斋素等等。

其丰富深厚的旅游资源是民俗旅游的基础,但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必要从政治、经济、提高旅游资源的自豪感、以及对游客进行管理等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过多的旅游精品,对旅游业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苏州的旅游资源中有很多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很多,但过多的高品位的旅游精品,让旅游者应接不暇。

从市区到周边地区的著名景区景点,拥有较稳定的客源,它们占据了苏州旅游的大半江山,而其他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

以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2、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苏州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

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

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苏州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但这些体现苏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 教案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  教案

中职旅游——旅游资源精品教案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旅游资源的价值和作用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资源的保护案例。

4. 总结: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3. 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旅游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

2. 讲解:讲解自然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案例。

4. 总结:强调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旅游资源的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开发和利用自然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

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

二、教学内容1. 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3.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教案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教案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教案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1.1 旅游资源的定义1.2 旅游资源的分类1.3 旅游资源的价值与特点1.4 旅游资源的发展与保护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2.1 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性2.2 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与方法2.3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指标2.4 旅游资源评价的实践案例第三章:旅游资源开发3.1 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与目标3.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与策略3.3 旅游资源开发的步骤与方法3.4 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案例第四章: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4.1 旅游资源规划的内容与方法4.2 旅游资源管理的机构与职能4.3 旅游资源管理的制度与政策4.4 旅游资源管理的实践案例第五章: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5.1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5.2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5.3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措施5.4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第六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6.1 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6.2 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与方法6.3 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政策6.4 旅游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第七章:旅游资源市场营销7.1 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7.2 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7.3 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策略与手段7.4 旅游资源市场营销的实践案例第八章:旅游资源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8.1 旅游资源数字化的概念与意义8.2 旅游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与工具8.3 旅游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策略与实施8.4 旅游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实践案例第九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伦理9.1 旅游资源与环境伦理的关系9.2 旅游资源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9.3 旅游资源环境伦理的实践指导与应用9.4 旅游资源环境伦理的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十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案例研究10.1 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经典案例10.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0.3 案例研究的启示与借鉴意义10.4 案例研究的实践应用与未来发展第十一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经济效益分析11.1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2 旅游资源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3 旅游资源投资与回报的评估11.4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经济效益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社会效益分析12.1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12.2 旅游资源社会效益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2.3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社会就业的影响12.4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社会效益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3.1 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流程13.3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13.4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生态环境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法律与政策框架14.1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相关的法律法规14.2 旅游政策对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影响14.3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规划与管理政策14.4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法律与政策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5.1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发展趋势15.2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5.3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创新与变革15.4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的未来展望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价值。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第五章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按照旅游资源的利用限度分类 1、有限旅游资源 有限旅游资源指有一些旅游资源不能够持续地、无
限量地供给,对其使用必须制定计划性、保护性的措施 ,来保证以后的旅游者仍可使用该旅游资源。

有限可以是指该旅游资源存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有限 性,如一些古建筑;

也可以是某一些旅游资源供给数量的有限性,及存 在一个客容量的问题,需要旅游业经营者采用一定的供 销途径来予以控制。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对旅游资源细分为8个大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 (参见教材102页表5-1)。
• A 地文景观
• E.遗址遗迹
• B 水域风光
• F.建筑与设施
• C 生物景观
• G.旅游商品
• D 天象与气候景观
• H.人文活动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分法 2、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分法 2、人文旅游资源 (2)古迹旅游资源(含地面和地下的历史遗存、古
迹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分法 2、人文旅游资源 (3)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含各类宗教建筑、宗教园 林、宗教艺术、宗教文化现象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分法 3、社会旅游资源 (1)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观看视频资料,注意里面介绍了哪些民俗风情旅游资 源。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分法 3、社会旅游资源 (2)购物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分法 3、社会旅游资源 (3)城市景观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计分与等级划分
计分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

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 9(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75- 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 60- 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 4- 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 > 3- 44分。

此外还有: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 29分。

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前言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

第三章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旅游资源图》或《优良级旅游资源图》。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第⼀章绪论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们扣除⼯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

是在⼀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的⼀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类物质⽂化⽣活的⼀个部分。

⼀个显着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作的地⽅,短暂前往⼀个⽬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需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旅游产⽣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部分,它属于⼈⽂地理学的⼀个分⽀,但与⾃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地利⽤的关系》⼀⽂,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国外学科发展史中国的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不⾜教书育⼈,提携后⽣,传播思想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建⽴组织,加强合作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但是从研究的影响⼒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军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教学大纲学时数:72课程类型:专业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技术课,本大纲是依据2010年院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的。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主要讲述旅游资源的内涵、主要类型、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及程序。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类型,掌握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方法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三、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旅游资源内涵、特征及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教学内容]一、旅游资源的内涵二、旅游资源的特征三、旅游资源分类概述四、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

主要旅游资源类型的界定和识别。

[教学建议]前两个知识点建议采取启发——讨论——总结的授课方法。

后两个知识点建议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旅游资源分类及识别的讲授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的认识与分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中主要的、常见的基本类型的特征、成因、属性,学会识别不同基本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教学内容]一、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三、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四、天文气象类旅游资源[教学重点]各类自然旅游资源内容的识别。

[教学建议]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讲授,并请学生对某一项旅游资源归类。

第三章人文旅游资源的认识与分类[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自然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中主要的、常见的基本类型的特征、成因、属性,学会识别不同基本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

[教学内容]一、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二、建筑设施类旅游资源三、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四、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教学重点]各类人文旅游资源内容的识别。

[教学建议]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讲授,并请学生对某一项人文旅游资源归类识别。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理学(PPT))

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理学(PPT))

第七章 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7.1 历史古迹与旅游 7.2 人类历史文化遗址 7.3 古代建筑 7.4 古代陵寝 7.5 历史文物 第八章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8.1 宗教文化概述 8.2 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功能 8.3 中国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第九章 园林类旅游资源
9.1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9.2 园林的类型 9.3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9.4 园林构景艺术 第十章 城镇建筑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范畴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在国外被称作“旅游吸引(物)” (Tourist Attraction),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 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在我国“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现代 旅游业的兴起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并 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逐步得以深刻认识。
第四章 水体类旅游资源 4.1 概述 4.2 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4.3 水体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第五章 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 5.1 概述 5.2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章 生物类旅游资源 6.1 概述 6.2 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6.3 植物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6.4 动物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旅游资源与开发
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研究所 张建平
引言 旅游资源与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业的发 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由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 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构成的旅游资源,是一个 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和先决条件;即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旅游资源 的开发,旅游资源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状况 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念和范畴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 个方面对旅游资源与开发进行分析和研究,着 重对旅游资源的形成、特征及分类,旅游资源 类型结构系统分析,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 游资源开发及规划、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保 护与管理等问题进行全面探讨。

旅游环境保护学第五章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保护学第五章 旅游环境容量
三、旅ຫໍສະໝຸດ 环境容量的测定依 据——基本空间标准
• (一)基本空间标准计量指标 • (二)有关基本空间标准数据的获得 • (三)基本空间标准事例 • (四)基本空间标准的测定
三、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依 据——基本空间标准
• (一)基本空间标准计量指标
• (三)旅游社会容量
旅游社会容量主要是指由旅游区的人口构成、 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社会开化 程度等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和社会文化形态可 以接受的旅游业的规模及可容纳游客的极限。
二、旅游环境容量的内容
• (四)旅游心理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也称旅游感知容量或旅游气氛环境容量,是 指旅游者在某一地域进行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 条件下,该旅游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心里 是需求方面唯一一个容量概念,它是从服务于游客的角度来 讲的。根据环境心理学原理,旅游者在旅游时对环绕在其身 体周围的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空间狭小、拥挤便会导致 情绪不安或精神不愉快,因此在考虑旅游环境容量时不仅要 考虑自然、经济、社会这些外在因素,还要考虑旅游活动主 体——旅游者的心理因素。
一、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概念和类型
旅游环境容量又称之为旅游环境承载力,来源于承 载力、支持力等概念,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既是对旅游 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是指评价一定时期内,某种状态 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 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 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 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
二、确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障碍
正如巴克姆(Barkham)于1973年所说,“旅 游容量含义简明,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却有不同的解 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很难得到准确 的测定方法,并且还必须做出多种假设。确定旅游 环境容量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旅游产品
林南枝、陶汉军在其合著的《旅游经济学》一 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产品予以定义。 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 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 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 的全部服务。 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就是指旅 游者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费用和精力所换取的 一项经历。
1)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

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进一步细分又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较为认同的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2-2003)。
这一分类中,旅游资源分为3个层次:主类、 亚类和基本类型。 主类8种:地文景观A、水域风光B、生物景观 C、天象与气候景观D、遗址遗迹E、建筑与设 施F、旅游商品G、人文活动H 亚类31种、基本类型155种
旅游资源分类(主类、亚类)表
主类 A地文景观 B水域风光 C生物景观 亚类 综合自然旅游地AA、沉积与构造AB、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 自然变动遗迹AD、岛礁AE
河段BA、天然湖泊与池沼BB、瀑布BC、泉BD、河口与海面BE、 冰雪地BF
树木CA、草原与草地CB、花卉地CC、野生动物栖息地CD
D天象与气候 光现象DA、天气与气候现象DB 景观 E遗址遗迹 F建筑与设施 G旅游商品 H人文活动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 综合人文旅游地FA、单体活动场馆FB、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居住地与社区FD、归葬地FE、交通建筑FF 、水工建筑FG 地方旅游商品GA 人事记录HA、艺术HB、民间习俗HC、现代节庆HD
一般体验性评价

定义: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 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其结果可以形成一个评价序列。
多由传播媒体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局限在已经 接待旅游者的旅游地,目的着眼于推销和宣传, 其结果可以说明旅游资源整体质量的知名度,同 时可以提高旅游地知名度,客观上会对旅游需求 流向产生诱导作用。
阿切斯岩拱 Stone Arch Bridge (美国犹他州)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科罗拉多大峡谷-布赖斯峡谷(美国犹他州)
ACG峡谷段落
巴 德 兰 劣 地 ( 美 国 南 达 科 他 州 )
ACH
沟 壑 地
冰川湾(美国阿拉斯加州)
BFA冰川观光地
安 哲 尔 瀑 布 ( 委 内 瑞 拉 )
BCA 悬 瀑
谢彦君认为林和陶的定义比较宽泛,将旅游产 品定义为一个行业的产物,而不是一个企业的 产物。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辨别出旅 游产品是由哪一个具体企业生产出来的。 他认为旅游产品宜取狭义而且单一的视角,他 将其定义为: 旅游产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 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 与劳务的综合。
五大湖
青海湖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新疆阿勒泰 地区布尔津县北部著名淡水湖,湖面海拔1374 米,面积45.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 深处达到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 外形呈月牙,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 谷积水而成。主要居民为图瓦人。 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 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湖水来自奎屯、友谊 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 泻入喀纳斯湖。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 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第二大 沙漠,同时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 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有大约4.88万平 方公里,海拔300~600米,水源较多。
鸣沙山和月牙泉
三大雅丹
克拉玛依乌尔禾风城
又称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 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典型的雅丹地 貌区域,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 型。魔鬼城呈西北、东西走向,长宽约在5公里以上, 方圆约10平方公里,地面海拔350米左右。 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 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 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葛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 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 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地质 学上称它为“戈壁台地”。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

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工作。 根据评价的着眼点,可以将旅游资源评价分为两 类: 1、体验性评价 2、技术性评估 3、综合性评估
1、体验性评价


着眼于人(旅游者/旅游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 量体验的评价。 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评估。对于风景质量的 视觉美感评估是旅游资源美感评估中较为成熟的方 面。

孙文昌认为:旅游资源应指凡能激发旅游 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能利用的, 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 和社会的实在物。 本书作者认为: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 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 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比较公认的定义:
按照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 规范》的定义,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凡是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 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事物和因素。 构成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①有用性: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旅游观光与休闲; ②可用性:可以被开发; ③有效益:可以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五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 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阿拉善右旗总面积的39%,是我国第三 大沙漠,其中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 足迹。 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堪称巴丹吉林“五绝”。受风 力作用,沙丘呈现沧海巨浪、巍巍古塔之奇观。巴丹吉林沙漠 相对高度200~500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宝日 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 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 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 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 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 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 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生动记 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 石”。
第二节 旅游资源分类
以评价为目的的资源分类,必须遵循两个基本 分类原则: 1)相互独立原则 所划分出的类型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不会出现 相容或重叠的情况; 2)简明原则 分类体系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宜繁多。
旅游资源分类依据标准:
1)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 2)旅游活动的性质 3)旅游者的体验 4)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 5)吸引物的性质
3)旅游者的体验
1997美国的德赖弗等提出的分类系统: 原始地区 近原始地区 乡村地区 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 城市化地区
4)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旅游者的体验
1966年克劳森和尼奇提出的分类: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中间型游憩资源
5)吸引物的性质


场所吸引物: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对旅游者 的吸引。 事件吸引物: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 或仅仅是因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件。


常用方式:
A、旅游者在问卷上回答有关旅游资源地的优劣顺序 B、由各方面专家讨论评价 C、统计旅游资源在旅游书籍/常见报刊上出现的频率 特点:评价的项目简单,没有评价细则 例子: 《中国旅游报》1985年主持的“中国10大名胜”评选 国家旅游局1991年主持的“中国旅游胜地40佳”评选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主持的“选美中国”评选
纳木错湖
纳木错湖,又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是在中 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西藏 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的形状近 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 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 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 型湖泊。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1702年火山 喷发后的火山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 白头山(海拔2691米,为东北最高峰的山)之 巅。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多公里,它南 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湖面海拔 2194米,面积9.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 为中朝两国界湖。
979m
尼亚加拉瀑布(美加交界)
BBA观光游憩湖区
大棱镜湖(黄石公园)
三色湖(印度尼西亚)
Hot பைடு நூலகம்pring(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
BDB地热与温泉
张家界丹霞地貌
ACJ 丹霞
2)旅游活动的性质

观赏型旅游资源 运动型旅游资源 休(疗)养型旅游资源 娱乐型旅游资源 特殊型旅游资源
珠 穆 朗 玛 峰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西藏察隅县 交界处,属横断山脉,处于世界闻名的 “三江并流”地区。
稻城三神山
乔戈里峰,国际登山界公认的攀登难度较大的山峰之一。
冈仁波齐峰,冈底斯山脉主峰,山顶海拔高度6721米,屹立在西藏 阿里普兰县境内,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旅游资源

西方学者经常使用旅游吸引物这一概念。
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
的总和,它包括了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
和优良的服务,甚至还包括了快速舒适的旅游
交通条件。
我国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郭来喜认为:凡能为旅游者提高游览、观赏、 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 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和 劳务,均称为旅游资源。 陈传康、刘振礼等认为:旅游资源是在现实 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 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