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一第七课第一节家的意味复习课教案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版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4.1家的意味【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

使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道德修养: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3.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提高传承中华优良家风的能力,增强孝亲敬老的行动力。

4.健全人格:寻找优良家风故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的意义教学难点:家的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案课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播放视频《逃出大英馆》思考:玉壶所说的家指的是什么?对玉壶来说,家意味着什么?生:家指的是中国,回到家就会很安心暖心。

对玉壶来说,家意味着安全。

师: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

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持续接受着家庭的熏陶和长辈的教导。

家里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挤…我们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间,渴望更广阔的世界。

当羽翼渐渐丰满之时,我们更应该牢记,亲情是我们永远的依恋。

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和家人共筑美德之家!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怎么样的?那么,家是什么?你想拥有什么样的家,你能为家做些什么?这正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家的意味二、设置情景,问题导学【活动一:小小分享会】1、师:想家,似乎是每个人都有的情感。

同学们,那你们什么时候会特别容易想家呢?生:受委屈的时候;生病;饿;心累;分享荣誉的时候。

师:的确,生活中很多情况会想到家。

我们在学校也经常会说会想家,想家想家,那到底什么是家呢?教师点拨:“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7.1《 家的意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7.1《 家的意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7.1《家的意味》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依托,以及学会与家人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探索自己的世界。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但同时又渴望自由。

他们对家庭的关系和责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依托。

2.培养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

3.引导学生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依托。

2.难点:培养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享受家庭的温暖;引导学生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为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家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和责任。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3.案例材料4.小组讨论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庭的图片,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的关系和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家人和谐相处。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体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承担责任,为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未来,如何经营和谐的家庭关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与家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重要性的作文。

(2024年秋新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2024年秋新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4.2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尊敬家长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深刻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庭温馨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内容讲解】一、家的内涵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2.家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港湾,它给予我们温暖、支持和爱。

3.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

二、家庭的重要性1.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自信、乐观的孩子。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

3.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活动设计】活动一:家庭照片分享会学生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并讨论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启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角色扮演游戏——我的一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孩子等),模拟一天的生活场景,包括早晨起床、上学或上班、晚餐时间等。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尽量表现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心的重要性。

【总结与反思】1.学生集体反思家庭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让我们的家更温暖。

2.教师可以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家的认识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我的家”的短文,描述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成员间的互动,表达对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学会与家人相处,尊重家人,为家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懂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可能对家庭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充满感激之情,有的学生可能对家庭有一些不满或困惑。

学生可能对家庭的理解较为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引导他们全面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的温暖。

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感受家的温暖。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图片、问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温馨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为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家庭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家人,与家人和谐相处。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实际行动起来,为家庭做出贡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

他们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

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各异,对家庭的态度和感受也各有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家庭,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使他们对家庭有更深刻的感悟。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2.家庭的重要性3.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家庭,认识到家庭的意义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情感体验法: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感受家庭的温暖,提高情感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教学道具。

3.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温馨视频,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从不同角度看待家庭。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师】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有人说,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她。同学们读懂它了吗,而家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家的意味。
二、新课教学
(一)家的含义
【教师活动】展示四组关于家的图片,我们平时对家的理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家的作用
1、身心居所2、心灵港湾
【教师活动】展示情境《小凡的暑假》文字材料。可以看出家庭承担了哪些功能?
【学生活动】分析家庭功能。有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
【教师点拨】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
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短片《Family》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结合视频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生】有同学说家是具体的一个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住所,有同学说家是吃饭的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一群人 ,还有同学说家是情感寄托的地方……
【学生活动】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家人;小到班级学校、大到国家、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讲的家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展示两幅图:图中反映了几对关系呢?图一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关系,图二是收养关系。不管是因何确立的家庭关系,家庭发挥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家的意味》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家庭的功能,体会到家庭的爱,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我,同时也开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对家庭有感情上的依赖,但同时也可能对家庭有所抵触,希望独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的意义,体会到家庭的爱,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材料。

2.准备相关的讨论话题。

3.收集典型案例,用于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对家庭有什么样的理解?家庭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家庭的功能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多媒体材料,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表演一个家庭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家的意味》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一框内容,本框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明确自己作为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家庭孝亲敬张的具体行动。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加深对“家”的内涵挖掘;第二目“中国人的‘家’”旨在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在此之上理解并感悟孝亲敬长的原因和要求。

根据《道德与法治(2022年版)》课程标准依据,第七课亲情之爱对应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对应的内容为“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家庭好成员”和“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依据的学段目标是“体贴父母长辈,能够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为父母分忧,懂得感恩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萌发,寻求独立和自主,但心智的发展尚未成熟,特别在后疫情时代,充足且适切的亲子沟通常常无法展开,而不少父母也长期忽视亲子交流,漠视了不良亲子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危害。

由于父母工作压力与孩子学业压力交叠,容易引发亲子间摩擦和隔阂,不少学生的生活成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未曾用心体会“家”的深刻意味,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引导学生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三、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直面真实的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教育体验和感悟,形成主体式、活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总结孝亲敬长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双亲长辈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一种活动型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就要通过活动把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4.1《家的意味》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理解家庭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

2.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珍惜家庭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主动为家庭做出贡献。

6.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2.认识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3.明白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难点:4.理解家的内涵,体会家的温暖和亲情。

5.掌握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家庭的温馨图片,如一家人团聚、共度节日等,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讲述一个关于家的温暖故事,如一个孩子在外面遇到困难,最终回到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安慰的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让你对家有了怎样的感受?(二)讲授新课1.家的含义(1)提问:在你心目中,家是什么?是一所房子、一个地域,还是其他的什么?o学生可能会回答家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亲人的地方等。

(2)展示关于家的不同理解的内容,如“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等歌词,提问:这些歌词中的“家” 指的是什么?“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可以栖息的住所。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中的“家” 指的是有亲人、有亲情的地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中的“家” 指的是一个地域。

(3)讲解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并结合的例子进行说明,如张寒和李小樱恋爱一年,结婚成了家,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一年后,二人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这是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他们的邻居合法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取名闹闹,这是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小两口的舅舅离婚三年后又结婚了,组成了新家庭,这是随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节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节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得出结论: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探究与分享:P73心灵的港湾
问题:富豪为什么说那房子不是他的家?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你对家又有何新的认识呢?
二、中国人的“家”
你听说过“春运”吗?
为什么大家不管多远,多累,多忙都要回家呢?
得出结论: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播放视频: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
中国的家训、家风、家规
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板书
家的意味
一、生命的居所
1、家庭的内含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二、中国人的“家”
1、中国人心目中的“家”
2、孝亲敬长
3、尽孝在当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播放视频:妈妈的等待
相关链接:P74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得出结论:孝亲敬长
播放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得出结论:尽孝在当下
方法与技能:P75如何孝亲敬长
配乐诗朗诵
学生结合自己体验谈谈对家的理解。
学生阅读并感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
学生观看并朗读中国的家训、家风、家规
学生观看
学生阅读
学生欣赏
学生观看
学生看漫画聆听配乐诗朗诵
爱家要知家,体验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家的内含。
陈述家庭的外延。
让学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的温暖,感谢父母提供的各种呵护。
引导学生感悟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通过中国春运这一特有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含。
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重点
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

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2.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

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3.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感悟家庭的重要性,激发爱家孝亲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课前准备: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学生先自学新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公益视频《家》【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教师活动】刚才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做的一个公益视频短片。

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则负责相亲教子。

家这个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家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宝盖头,它代表着屋檐,下部分是一个猪,代表着食物,一家人在一块儿,有着遮风挡雨的屋檐,在一块儿吃着饭,这就是家,家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孝亲敬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

二、新课讲授(一)知家:体会亲情·我会说1.生命的居所(1)家的含义【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结合你的经验,说说“家”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第一篇:《家的意味》教学反思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反思东江中学龙华林对于《家的意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

现将我的反思作如下汇报:这节课总体来说比较顺利,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一、本节课的导入,紧扣学习主题。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家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二、人人参与。

在教学中我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做课堂的“局外人”。

三、利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个视频,引出在中国人心目中,家有着更特殊、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

四、通过导学案设计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孝亲敬长。

不足之处有:一、最后的情感升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来是有一首歌曲《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的,但最后由于多媒体出现问题,没播放出来,所以感觉没有预期效果好。

这一点是本节课比较遗憾的地方。

二、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

虽然自己努力的给每位同学不同的评价,但评价语言还是很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不断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

三、一再告诉自己在课堂上别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大胆的放手学生,可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总怕孩子说不到位。

所以我想,一节好课,应该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进行,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机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自己在课改的征途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二篇:《家的意味》教学反思《家的意味》教学反思初一政治王理金对于《家的意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

现将我的反思作如下汇报:这节课总体来说比较顺利,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一、本节课的导入,紧扣学习主题。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家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二、人人参与。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 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家的含义,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关心、爱护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家庭问题,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干系,以及如何解决家庭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家庭干系、家庭责任等相关图片和文字。

2. 准备一些与家庭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用于教室导入。

3. 准备一些家庭问题案例,供学生讨论和思考。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家庭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探讨家庭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问题,培养家庭责任感和感恩认识。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教室讨论和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庭照片或家庭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讲解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名人关于家庭的感悟或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2. 介绍家风家训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风家训故事或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室讨论(15分钟)1. 组织小组讨论:家庭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亲情、教育、社会稳定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家庭美德缺乏责任意识,对于“孝”文化认同程度低。
引导学生协调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理顺亲子关系,
学习与父母沟通交往,是帮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营造
和谐的家庭环境的必经之路。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
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
课。
教学策略选
1.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
择与设计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突破难点为什么要孝亲敬长和如何孝亲敬长?时 采用了故事评析,让学生感受中国人心中父慈子孝、孝 亲敬长的重要家庭文化。
本课亮点:《家的意味》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 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 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 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 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 目标。
识教育柔为一体,有利于教师运用教材回归社会的教学
手段。具体说:家庭是学生最早的生活环境,同学们在 教材分析
家中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现实生活中必需面对的问
题,也是与其他人交往的基地。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
学生交往的主战场,也是学生培养核心素质的第一站。
通过本课教学活动,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让学生形成有担当、负责任的观念。本次设计教案中也
注重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自己的家庭、热
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
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
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
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明确家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

他们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家庭责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

2.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2.家庭的重要性。

3.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家庭的意义,感受家庭的责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3.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3.案例材料。

4.讨论话题。

5.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展示家庭的温暖,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的故事。

4.巩固(5分钟)总结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讨论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版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1.领悟家的含义、功能等,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

2.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孝亲敬长、关爱家人的意识。

4.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家”的意义。

教学难点:孝亲敬长。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回答(略)(二)探究新知知识点一生命的居所1.家庭的含义探究一:多媒体展示图片:提问:通过这些图片,同学们想一下家庭是通过什么关系确立的? 学生回答问题(略)师小结: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的功能探究二:说一说: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学生回答)小测试:观看《家有儿女》视频片段,回答视频中体现了哪些家的功能?师小结:家庭具有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抚养、赡养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等等。

3.家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子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探究三:多媒体展示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故事谈一谈感悟。

师小结:家不只是房子;要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教师总结: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过渡:那么,在中国人心目中家是什么呢?知识点二中国人的“家”探究四:多媒体展示材料1.中国的春运生:体现了中国人对家人的思念.....教师小结:人们渴望回家,盼望与亲人团聚,是最具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归纳知识点: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谈谈你的家规家训,学习孝亲敬长法律规定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了四个问题,为能高效完成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 教学策略选
了图片、材料、音乐和视频若,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择与设计
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学生采用了小组交流的方法
来解决问题。
我选择的是小组交流学习解决问题这个活动:
教师播放视频:背着父亲上学
教师展示材料及图片:一则“老人被扔荒郊等死”
的消息吸引网友眼球。3 月 25 日,网友反映江苏省邳
州市邳城镇泇口村庄北大堰下树林,有一身裹被子老人
躺在堰下,确认为女性。后被人送往医院救治,26 日
凌晨 2:50 分左右,老人在卫生院去世。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看了以上视频和材料后思考解决问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子女遗弃母亲的行为?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看完视频和材料,结合自己的行为说说我们
够融入情境,情感得到升华,这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才能达成得更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家的意味》

家的意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七课(亲情
之爱)第一框题的内容。本节课围绕家庭、亲情、孝亲
敬长等内容展开。教学内容与学生联系紧密,学生理解
教材分析 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掌握如何孝敬父
课例研究综 能够将重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道理

如何落实到行动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本要
求。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感渗透
Hale Waihona Puke 力可以更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一方面收集更多
的相关资料,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也更加让学生感同身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理解家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用实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家、为什么需要孝亲敬长。

2、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家的内涵和中国人的家,从而激发对家的热爱之情。

难点:学会孝亲敬长。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学生回答。

师: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教学新课(一)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设计意图:一是引入对于“家”的内涵和外延的教学,二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三是体验家的最大特点,四是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1、说说“家”是什么。

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2、你的家庭有哪些成员?他们之间有哪些关系?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教师总结:家庭关系的确立3、列举家庭中的一些活动和事务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教师总结:没有家庭,就没有我们1、家庭的功能;2、家庭的含义3、家庭的作用探究二:教材P73阅读表演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总结:亲情是我们生命鲜活的养料,是我们成长和拼搏的动力,家是爱的源泉。

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探究三:我们的春运(通过思考中国春运这一特有的现象,让学生明白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一、投影图片二、说说你所经历的春运,说说你在春节前对家人回家的心情思考:从春运的景观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答案提示: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课名
家的意味
教师姓名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科(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节
第七课第一节
学时
1学时
年级
七年级
学习者分析
中学生的视野比小学生更加宽广,他们对生活现象和问题的思考比小学生更深刻。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做到孝亲敬长是中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但中学生带有逆反心理,因此更需要入情入理的引导学生怎么去做。
活动二:小组交流“家”的内涵
活动三:阅读P72相关链接
活动四:解读刘星一家人的谈话,交流展示家的功能。
活动五:阅读故事,交流感悟
活动六:阅读教材P72-73,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活动一二帮助学生认识到家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进而为学习中华文化家的内涵做准备。
活动三四:让学生明白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活动五使学生体会到了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活动六明确家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进而为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和树立孝亲敬长的思想意识做准备。
多媒体展示家的内涵,更便于理解多种含义的家。
展示材料图片,知识点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合作探究(二)中国人的“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你从春运时人民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4、阅读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与技能。回答:
(1)阅读有关“孝”小故事。
(2)分享我国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请同学们将整个第一目快速浏览,然后概括一下本目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生: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本目主要讲了这几个内容
一、家的意味
(一)生命的居所
1.什么是家庭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师:请同学们看P72相关链接(1)——家庭关系的确立。

问:有什么感悟?
生:略
师: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

②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关照部分学生的隐私问题。

例如,再婚家庭中的学生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看P72探究与分享(1)——家庭的功能。

问: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生:略
师:①同学们应该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享受的温暖,各种呵护、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障、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

②把各项功能的认识上升为对家的意义的认识。

例如,生育功能:家庭是法定的人口繁衍的基本单位;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

此外还有情感交流功能、经济功能、赡养功能、抚养功能等。

生:略。

师:①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②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为什么有的老人不愿意进敬老院,因为那里没有甜蜜、温暖、亲情,没有天伦之乐。


师:请同学们阅读P74探究与分享(2)——“家规”“家训”的收集与分享。

问: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生:略。

师: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家规家训中可能会有封建糟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甄别。

③家规是指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家训是指对子女立身处世、成家立业的教诲,家风是指在家规、家训影响下,形成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规、家训、家风是一个逐渐从刚性的物质性的制度性的东西,逐渐转变为弹性的精神性的文化性的东西。

师:请同学们阅读P75方法与技能(1)——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问:你有什么感悟?
生:略
师:①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②要在实践中孝亲敬长。

③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