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独龙江驻村蹲点调研民情日记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
驻村民情日记范文初到这个村子,我心里是既兴奋又有些忐忑的。
这就像一个探险家即将踏入一片未知的领域,谁知道会遇到什么呢?我被安排住在村东头老李家。
老李头是个热心肠的人,一见面就咧着嘴笑,那笑容就像冬日里的暖阳,一下子驱散了我心里的不安。
“小伙子,你可算是来了,咱这村子啊,可有不少事儿等着你呢。
”他一边帮我拿行李,一边大声地说着。
住下之后,我就开始四处溜达,想尽快熟悉这里的环境。
村子里的小路七拐八拐的,像迷宫似的。
我正迷糊着呢,就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叔叔,你是新来的驻村干部吗?”我回头一看,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
我笑着回答:“是啊,小朋友。
”“那你能让我们村子变得更漂亮吗?”她歪着头问我。
这小姑娘的问题可真直接,我当时就想,这可不就是村民们对我的期望嘛。
我蹲下来,认真地对她说:“叔叔会努力的,你觉得村子哪里需要变得更漂亮呀?”她小手一指不远处的小广场:“那里的花草太少了,要是能像电视里的花园一样就好了。
”这小丫头的话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
没几天,我就组织村民们开了个会。
大家都聚在村里的大槐树下,你一言我一语的。
老张叔皱着眉头说:“咱们村的路坑坑洼洼的,下雨天都没法走。
”旁边的王大妈也附和着:“是啊,还有那灌溉的水渠,好些地方都漏水呢。
”这时候,年轻的小赵站了出来:“咱们村的农产品要是能有更好的销路就好了,这么好的东西,都卖不上价钱。
”我听着大家的话,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
这村子就像一艘船,村民们都在船上,而我现在就是要和大家一起修补这船的漏洞,还要让这船开得更远。
为了解决路的问题,我到处去拉赞助,找资源。
这过程可不容易,就像爬山一样,每一步都充满艰辛。
有时候吃闭门羹,心里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凉飕飕的。
可是一想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我就又充满了干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家企业愿意出资帮忙修路。
消息传来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那场面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老李头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真有你的!”我心里那股得意劲儿啊,就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6篇
【导语】驻村⼯作有付出,也有收获,既是对我的磨砺,也是成长道路上的⼀种锻炼,同时也让我明⽩,只要坚定信念,真⼼实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就会得到群众的⽀持。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第⼀书记驻村⼯作民情⽇记6篇》,欢迎⼤家阅读。
第⼀书记驻村⼯作民情⽇记篇⼀ “章书记,来村⾥有⼀年多了吧!像你这样的好⼲部⼀直驻村该有多好啊!”村党⽀部书记杜国华拍打了⼀下我的肩膀说。
听着杜书记这句朴实的玩笑话,回想起⼀年来的驻村帮扶⼯作,燕⼭营村的贫困群众已全部脱贫,⼼⾥倍感欣慰。
今天,与村⼲部⾛访村⾥的脱贫群众,了解他们脱贫后的⽣活情况。
村民贺喜占因患直肠癌,妻⼦⽆业,家庭⽣活贫困,2017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来到贫困群众贺喜占的家⾥,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也感谢章书记的帮助,为妻⼦争取了保洁员的岗位,为我们夫妻俩办理了最低⽣活保障、减免了医疗保险,为⼉媳联系了⼯作,还送来了基础母⽺;现在妻⼦每⽉能领1600元,⼉媳每⽉能领1200元,母⽺也产崽了,看病也少花钱了,⽣活越来越好了……”。
解决贫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让贫困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是我们开展驻村帮扶⼯作的⽬标,为使贫困群众实现家门⼝挣钱。
我多次协调,为8户贫困群众争取了保洁员岗位,积极与民政部门对接,为7户贫困群众办理了低保,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扶贫扶到根上,才是长久之计,扶贫就是要让贫困群众有钱赚、有房住,贫困学⼦有书念。
为贯彻产业扶贫政策,依托百企联百村⾏动,我积极协调2家社会企业签订⼊股协议,每户贫困群众每年能分红2500元。
为解除“寒门学⼦”的后顾之忧,我联系县教育局为2名贫困户⼦⼥争取了教育扶贫资⾦。
同时,我联系县住建局为2户贫困群众实施了危房改造,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 ⾛访逐⼀了解了脱贫群众现在家中的⽣活状况,听取他们对帮扶⼯作的意见和建议,⿎励他们要⾃⾝勤劳奋进,坚强⾯对⽣活,过上更加美好的⽣活。
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五篇
【导语】“两不愁、三保障”是最基本的脱贫标准,异地搬迁是一项惠民生、解民忧的安居措施,能够让广大贫困户住的安心、能致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庄严。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篇一这几天扶贫工作到了考核验收的阶段,我带领驻村队员认真总结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对上级来我县督察反馈的问题结合我村的实际进行逐项逐条整改,查漏补缺,完善各项制度和档案。
虽然天寒地冻,但过的充实而又忙碌。
经常性的入户了解调查脱贫情况,和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我的手机铃声突然想起,是围子行政村阳坡自然村的贫困户刘小娃。
打来电话询问他低保、煤补、生态补……等一系列的补贴到位情况,说是和他从银行里打出来的对账单不符,要求我过去给看一下。
虽然我知道由于有审批过程,有的款项还没有打到卡上,而且由于村委会工作繁忙,准备在电话里解释,可转念一想,刘小娃已经80多岁了,他长期搭伙的老伴也近80岁,电话里说不清,他们年龄大了又听不清,还是让他们疑虑。
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去老人家里一趟。
所以,先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带上他所有补贴的明细,驱车赶往刘小娃家。
到老人家里后,他们迫不及待的将他们的问题说了一遍,我给他们解释,他们还是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关于他们补贴清册,一项一项给刘小娃老两口解释,他们中间也不时的提问,这样就再解释一遍。
直到他们弄明白才舒展了眉头说,原来是这样!这才缓过神来说“呀!孩子,说了这么多都忘了给你倒口水,抽支烟了。
唉……老了,脑子迟钝了”。
我说:“没事,大爷,我不渴,您弄明白,心里踏实就好”。
“对对对!呵呵呵”我看到他们放心的笑容,虽然确实很渴,但心里感觉他们的笑容要比水解渴的多!出门后关门的一刻隐约的听到刘小娃和老伴说“这两个县里头来的娃娃挺仁义的,都一个一个交代给了,这下知道啦哇”。
那一刻我感觉群众的认可才是的认可!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篇二今天我们工作队一行人前往贫困户李世清家走访,李世清原来在大西沟自然村居住。
农村蹲点民情日记
农村蹲点民情⽇记农村蹲点民情⽇记范⽂ 我们⼀⾏来到这个典型的江南⼩村蹲点调研。
这次蹲点调研是市⾥的统⼀部署和安排。
⽽且包装成了名为“万名⼲部下基层,服务⼀线创新业”的活动。
对蹲点调研,我很喜欢,也很期盼。
这些年⼀直接触“三农”⼯作,也了解⼀些农村情况,⽆论是写报告还是起草⽂件,都能以调研为基础,践⾏⼀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然⽽,调查往往⽌于基层单位,问计往往停留于基层⼲部,真正到⽼百姓中间去,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愿望,总结他们的经验,似乎没有时间,机会很少。
当⼀个决策在实施中遇到阻⼒时,原因分析时,总是指向宣传发动⼯作不到位,群众的素质有待于进⼀步提⾼,以及各种不可预见性客观因素的存在。
扪⼼⾃问,⽂稿起草时⼼底那种隐隐存在的不踏实感,转化成了深深的愧疚。
我不担⼼居住农户家⾥能不能适应的问题,从⼩在农村长⼤,从⼩与农民亲戚打滚在⼀起,更没有现在⼀些城⾥⼈中存在的洁癖。
上次蹲点的经历也告诉我,现在的农村⽣活条件、⽣活习惯已经有了很⼤的改变,⼀些经济发展⽔平较⾼的'村、收⼊⽔平较⾼的农户,在那⾥⽣活条件与在城市没有太⼤的 这次我们蹲点的村,村域⾯积3平⽅公⾥,辖16个村民⼩组,总户数424户,总⼈⼝1560⼈。
⽔⽥⾯积2400亩,桑地⾯积785亩。
村⾥有⾮公企业19家,个体⼯商户55户,规模种养殖户57户,其中畜牧养殖户12户,⽔产养殖45户。
去年,全村⼯农业总产值5186万元,村级集体可⽀配收⼊53万元,⼈均集体可⽀配收⼊339元,农民⼈均纯收⼊10180元,在所属乡镇位于中等发展⽔平。
全村劳动⼒930⼈,60岁以上⽼⼈376⼈,全市步⼊⽼年社会在这个⼩村庄也有所体现,这些⽼⼈中有20多⼈享受了政府提供的⼀定数量的⽣活保障。
2400亩⽔⽥中,除每⼈4分⼝粮⽥外,经村民⼤会讨论形成决议,采取由村经济合作社统⼀招租、统⼀价格、统⼀收费、统⼀分配的⽅式,实现了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平的提⾼。
驻村民情日记
驻村民情日记2021年3月,我作为驻村干部来到了某个贫困村庄。
由于是第一次驻村,自己缺乏了解当地情况的经验,因此我决定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多地记录村庄的情况和进展。
在此过程中,我开始了我的“驻村民情日记”。
日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扶贫政策和工作进展,以及我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等方面。
以下是我在驻村期间的一些日记内容。
一、2021年3月10日,星期三:今天一早,我前往村委会办公室了解村庄的基本情况。
通过跟一些工作人员和村委会干部的交流,我得知该村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山村,当地村民大多依靠种地和打工为生。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的交通、医疗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今天是我驻村的第十天,我开始有意识地走进村民的生活圈,和他们进行交流。
在和一位村民聊天时,我得知这里的大部分村民都是靠种地谋生,但今年的农作物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收成不佳,许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
我也了解到,当地一些贫困户经济困难,缺乏必要的医疗保障,需要一些补助和政策支持。
三、2021年4月5日,星期一:两周的时间里,我开始逐渐了解当地村庄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今天,我和一些村民一起去考察了村庄周边的资源,查看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以及有多少人适合去外面打工。
我们发现,由于山地条件比较特殊,种植药材的潜力比较大,而且有些地方可以适合养殖野生动物,如石鸡、鹌鹑等,村民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改善生活。
四、2021年4月20日,星期二:昨天,在村委会会议上,我就村庄的整体扶贫情况做了汇报。
我惊讶地发现,目前扶贫政策的执行效果还不尽如人意,有些贫困户没有得到必要的帮助。
这个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找出问题根源,解决正在受到困难的村民的问题。
五、2021年5月1日,星期六:在这个劳动节日里,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科学种植、精准扶贫等实际行动,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并让他们感受到了扶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驻村下乡民情日记
精选驻村下乡民情日记10月23日星期三天晴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
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
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
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
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
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
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
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
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
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
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
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
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
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
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
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
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汇报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汇报近期,我深入到XX乡村进行了蹲点调研工作,就村民生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通过此次调研,我对该村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下面就我此次调研的情况做一次汇报。
首先,我对村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走访和交流,我发现该村大部分村民生活水平较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部分贫困户生活困难,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部分村民对于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技术缺乏了解,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和养殖水平,增加收入来源。
其次,我对村庄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道路状况不佳,部分村民出行不便;部分村民家中的饮水设施不完善,存在水质安全隐患。
此外,部分村民家中的住房条件也较为简陋,需要得到改善。
再次,我对村庄的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通过调研,我发现该村存在着一定的产业发展潜力,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部分农民的产业发展意愿不强,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对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的文化娱乐设施较为匮乏,部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较低。
需要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驻村蹲点调研,我对该村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该村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该村的发展动态,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驻村工作队员民情日记3篇
【导语】远离家乡和亲⼈,我们怀揣着⽕热的⼼、坚定的信念和家乡⼈民的希翼、重托。
驻村的每⼀天,都过得忙碌⽽充实,⽆忧考为⼤家精⼼整理了以下⽂章,希望能帮助到⼤家。
篇⼀ 这些天,我⼀直想怎么把***村⽼百姓反映修路的⽼⼤难问题解决了。
因为从***乡⼤庄村川杨公路⾄***的8公⾥通村公路盘⼭⽽上,路⾯凹凸不平,曲折难⾏,严重困扰着⼭上的村民们。
为此,上周我向单位的秦国祥主任和傅增泰副主任求助,求他们出⾯协调解决,他们⼗分乐意,要求我先到民和县交通部门了解清楚,然后协调有关领导解决。
为此,我和仲副乡长他们商议今天到民和县交通局去查查这个项⽬是否上报省、市交通部门。
⼀⼤早,我、仲副乡长和民和县委宣传部孟永宏⼲事⼀起来到了县交通局。
我们的孟⼲事在县上有很好的⼈际关系,他和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也很熟。
但是我们到的不巧,办公室主任正在旁边的会议室开会,办公室⾥只有⼀个值班的⼯作⼈员。
孟⼲事让那位同志悄悄叫⼀下主任,说宣传部⼩孟来找。
不⼀会⼉主任来了,是个⼥的,很热情。
我们说明来意后,她出门叫来⼀个负责项⽬⼯作的⼥同志,让他给我们查查。
那位⼲事也很热情,让我们在主任办公室喝茶等会⼉,她去查资料。
不⼀会⼉,她拿着⼀张表来了,边给我看表边说这个项⽬已上报到省交通厅,有望下达。
但是,他说你们⾃⼰跑跑,项⽬可能批得早,没准明年能实施。
听到这我的⼼⾥踏实多了,因为我⼀直担⼼这个项⽬如果没上报,我的单位领导们不好协调。
此前我⼼⾥⼀直有个打算,如果这个项⽬已上报⾄省交通厅,我就请求我们的傅增泰副主任给省交通厅陶永利副厅长说说,他是傅主任的⽼部下,⽽且也是我在化隆县时的县级领导,这个事他肯定会帮忙。
我详细看了⼀下表格,这个项⽬叫川杨公路⾄⼤库⼟公路,建设性质为改建4级,建设规模为8.35公⾥,计划投资292万。
和乡上打的报告⼀对照,有点不⼀样。
我仔细看了看,原来乡上的报告⾥⾯还包括从***村另⾏通往川杨公路处的16公⾥改建路。
乡党委马书记也给我说过此事,希望把通往⼤库⼟村的公路也⼀并争取解决了。
驻村工作民情日记多篇【汇编三篇】
驻村工作民情日记多篇【汇编三篇】日记是指用来记录内容的载体,日记也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
日记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
日记的内容,源自于生活的观看,因此,可以叙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亦可以记述活动,其种类之多样,凡是自己在。
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驻村工作民情日记多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驻村工作民情日记多篇篇1通过一段时间的驻村工作,我深深地感悟到:只有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群众才兴奋才满足,我们的驻村工作才有意义。
通过走访,我们摸上一些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有的群众反映,村庄没路灯,一到晚上黑咕隆咚,不仅影响文艺活动的开展,也影响村庄平安,碰上下雨天就更麻烦,村里要是能安上路灯就好了。
我把这事记在心上,我想安路灯这个事肯定得办。
还有群众反映,村环境卫生差,垃圾没地方倒,我想这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还有个老太太向我反映,说孙子大了,想结婚,没地方盖新居。
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普遍,作为县规划局的负责人我应当结合镇村两级为各村做好村庄规划工作,让群众能有规划地盖新居,这事得尽快解决,也不能拖。
通过走访,我们还了解到村上的老人想看古装戏,可现在不象从前,剧团好象少了,很难在家门口发现好听的豫剧和两夹弦等。
我想,我应当联系县里的豫剧团来给老人们唱几天戏,让老人们过把戏瘾。
这几天,我们就和村里的干部一起着手办这几件事。
我们筹措资金为村里安了34盏路灯。
路灯亮了,群众笑了我和村两委干部又带领群众对村环境进行了治理,我们也象县委张书记那样亲自带着群众干,干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群众看我们干得起劲,也都干得很欢。
我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和群众谈心,向群众做好宣扬,要求大家养成良好的保洁习惯,环境好了,人的心情才会舒服,群众个个点头称是。
我还把县里的豫剧团请了来,给裴河村的老百姓唱了4天戏,让老人们着实过了把戏瘾。
下一步就是要关心杜堂各村做好村庄规划,让群众能根据新农村规划的标准建房。
驻村工作队民情日记
驻村工作队民情日记
访民情后小思
2021年6月20日星期四阵雨
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
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
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
虽然今天入户数量
不多,但感受颇深。
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
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
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其次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
日实施村道硬化、建成农村书屋。
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优美
的居住环境。
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驻村工作民情日记(精选多篇)
驻村工作民情日记(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驻村工作民情日记驻村工作民情日记20XX年6月28日,阵雨再过两天就是“七一”了,驻村工作队每年都会到挂钩点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纪念庆祝活动,前2天我向单位领导汇报了此事,领导非常重视,说要亲自带队到挂钩点开展活动,并按排我与挂钩点支部进行联系,将于6月28日到挂钩点开展“七一”建党91周年纪念庆祝活动,6月26日我将单位要到四队支部来活动的情况与支部书记和队长进行了沟通,支书和队长表示非常欢迎,欢迎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到四队来一起共庆建党91周年活动。
6月28日中午县侨联全体干部职工8人到单位挂钩点芒允农场四队开展“七一”建党91周年纪念庆祝活动。
到达四队后县侨联主席就询问了活动的安排情况,四队支书将情况向单位领导作了介绍,之后按照四队的活动安排,先是走访慰问了3名老党员,然后又走访慰问了2户特困,每到一户支书和队长都向他们介绍侨联的全体工作人员,主席每到一户都要做下来与他们拉家常、询问生产生活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亲手为每户老党员和特困户送上了慰问金200元钱,对于单位的慰问他们都表示感谢;之后我们又走访看望了单位全体干部的联系对象,共有13户,每个干部走到自己的联系对象家时都自掏腰包为联系对象发放慰问金100元,共计发放1300元;走访慰问完成后安照活动安排县侨联全体干部职工与农场四队支部11名党员召开庆祝“七一”建党91周年纪念座谈会。
座谈会由农场四队支书主持,会上县侨联主席给全体党员上了党课,回顾了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将前期四队反映的自来水的改造和安装蓝球架2件事进行了说明,关于自来水的问题,水利局有关负人说农场的自来水要全部进行改造,请大家不要急,过一段时间就会来施工,关于蓝球架的问题已向文体广电旅游局的书记进行了协调,请他们今年内帮助解决;我传达学习了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之后就是大家发言,座谈会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大家畅所欲言,畅谈党的历史,党取得的伟大成就,畅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党在农村的好政策。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日期:2021年10月20日
地点:XX县XX村
天气:晴
今天是我驻村的第一天,早上我来到了XX村,村民们热情地接待了我。
村子虽然不大,但是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我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欢迎,大家对我都很友好。
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民情。
首先是村子的基础设施问题。
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道路状况不是很好,尤其是降雨天气时更加困难。
村民们希望能够修建一条更加通畅的道路,方便他们出行和农产品的销售。
其次是教育问题。
该村的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很多孩子都选择到县城上学,这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是一个经济负担。
村民们希望能够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增加更多的教师资源,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村民们也提到了就业问题。
由于村子地处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子中年龄层老年人较多,劳动力不足。
村民们希望能够引进一些产业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更多的年轻人。
对于这些问题,我决心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村民们的实际困难。
我将与村委会、镇政府等相关人
员进行沟通,了解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改变村子的面貌,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
总结:
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村子的基础设施、教育和就业等问题。
我将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
驻村日记和民情日记
驻村日记和民情日记2021年6月10日今天我来到了某某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
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村里的房屋虽然简陋,但居民们都很热情好客。
在村子里的第一天,我首先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了居民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个村庄主要以农业为主,居民们多从事种植和养殖业。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农田的灌溉问题、交通出行不便、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与村民们积极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他们一起探讨,我们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决定修建一条通往村庄的水泥路,方便居民们的出行。
同时,我们也计划引入先进的灌溉设施,帮助农民提高农田的产量。
此外,我们还将争取政府的支持,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除了解决实际问题,我还通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增进了村民们的交流和团结。
我们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邀请了一些表演团队来到村子里进行演出。
居民们通过观看节目,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在驻村的几个月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村的魅力和挑战。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村民们却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他们勤劳务实,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将继续与他们携手合作,为村庄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情日记2021年6月15日今天我来到了某某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开始了我的民情调查工作。
这个村庄位于山区,自然环境优美,居民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大不相同。
通过与村民的交流,我了解到这个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
居民们多从事种植和养殖业,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养殖猪、鸡、鱼等家禽家畜。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农田的灌溉问题、交通出行不便、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的需求,我走访了几户居民。
2024年驻村“三同”蹲点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驻村“三同”蹲点心得体会范本驻村“三同”蹲点是指在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一线,开展为期一段时间的调研、学习和实践活动。
其中,“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种蹲点式的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农村基层的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在此次驻村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并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驻村“三同”蹲点活动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农村地区的生活和城市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经济水平也较为低下。
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差异,也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了幸运和感激。
通过与农民的亲密接触,我认识到了农民的辛苦劳动和他们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我看到了他们早起晚归的辛劳,看到了他们种田、养殖的辛苦,看到了他们为家庭、为社区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这些都让我深深地敬佩和感动。
其次,驻村“三同”蹲点活动使我对农村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与农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在驻村期间,我们组织了一些座谈和讨论活动,与当地干部、农民代表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这些交流,我认识到了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驻村“三同”蹲点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驻村期间,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农村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庙会、农民画展等。
这些活动富有乡土气息,传承着乡村文化的精髓。
通过参与和观摩这些活动,我对乡村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乡村文化是农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够激发农民的创新活力,推动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
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
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作为第一书记在驻村走访的试试需要写好民情,下面带来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欢迎阅读!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110月29日,我刚刚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就听见一老太太在院里喊:“谁在这里。
”我走出去,亲切地问:“大娘,你找谁啊?”老人很是吃惊,在我向其简单介绍后,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咦,看着人家办了个老年证,坐车不花钱,我寻思着咱也办个,也享受享受咱国家的这个政策。
谁知道办回来一看,名倒是对,出生日期么的都不对。
我想着看看谁在这里,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哩。
”我接过老年证看了看,老人名叫陈芝娩,说:“陈大娘,你要是这几天不用呢,我拿着上咱老龄委去问问,看能不能给重新办个。
证件那么多,也难免出现失误,你老人家也别太生气,等办好了我给你送家去。
”看出老人家有些犹豫,我说:“大娘,俺工作组的信息、联系电话咱居委会委门口公示牌上都有,错不了事。
抽空我上家里再拿张照片、留个正确的信息,万一再用着喽。
你老人家放心,保证给你办好。
”老人家很是高兴:“不是不放心,觉得你是街道里派来的,我这样的小事你也管啊。
”“我们就是来为咱老百姓办事儿的,不管事大事小,对我们来说都一样,都尽心尽力地办好!”我把老人家送出大门,老人家不住地说:“小伙子,真好,谢谢你。
”11月6日,我从老龄委领取了陈老太太新的老年证并送到了老人家里,老人那叫一个高兴啊,不停地夸我、留我吃饭,在婉拒老人的同时,我心里也特别地高兴和满足,对驻居委会工作与生活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第一书记驻村走访民情日记220xx年,根据区委统一部署,我被派到白竺乡黄岗村任第一书记。
老实说刚开始我内心深处是拒绝的,一方面,平时业务工作较多,担心到村上后和业务工作做不好平衡协调;另一方面,该村地处偏远,青壮年劳力少、致富门路窄。
种种原因致使我内心忐忑不安,到了村上后我的身份、角色该如何更快的转变?该如何平衡解决好村上事务和业务工作?该如何和村干部配合好、开展好工作?如何帮助该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通过掌握情况,理清思路,找到切入实际的工作方式,深深体会到当好“第一书记”首先要“沉到基层,扑下身子,融入群众”。
【日记范文】驻村民情日记
三一文库()/其他范文/日记范文〔驻村民情日记〕10月28日星期一天晴昨天接到县委组织部通知说今天省委督查组要到xx乡检查指导驻村帮扶工作。
为此,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放弃周末休息,从昨天就到村上,对近期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据我中青班同学、民和县委组织部张玺副部长说督查组到xx乡召开座谈会,是因为我们xx驻村帮扶组的近期工作比较扎实,是县上专门确定的。
这个消息无异对我们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鞭策。
说句实话,近一时期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真心帮扶,也做了很多工作。
特别是我们走访农户,访贫问寒,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好评。
说完善工作,其实除起草书面汇报材料外也没什么具体补充的。
只是有一点令我们比较犯难,就是通知说督查组还要了解对重点村投入50万元扶持资金的使用计划。
说实话,市里召开动员会的时候提过这事,但是我们心存疑虑,没敢在村里公开讲,只是在私下里征求村干部的意见建议。
所以昨天我们召集帮扶组成员及村“两委”干部,进一步探讨和商议此事,暂时确定将5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兴办村级养殖场或种植专业合作社。
因为xx村种植全膜玉米已具有一定的优势,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且一半农户自发搬迁外出,村里有许多闲置的耕地。
前两天征求村民们的意见时,大家也对兴办养殖场很感兴趣。
按照通知要求,督查组说先到乡上召开汇报暨座谈会,然后去村里,所以我们帮扶组成员和村“两委”干部早早赶到了乡上。
到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督查组才到乡上,陪同检查的还有市、县委组织部的有关领导。
会议在乡党委马书记办公室召开,会前我们已将书面的汇报材料和两份简报及民情日记呈给了督查组成员。
督查组组长首先让我汇报。
因为组长说普通话,所以我也用生硬的普通话汇报,但不照本宣科念汇报材料。
我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汇报,生怕汇报长了让人厌烦。
他们听的很认真,还不时地在本子上做记录。
大概十来分钟,我的汇报完了。
督查组长很高兴,说从汇报和查看简报及民情日记可以看出我们对村情了解得很透,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思路清晰,有想法,工作劲头十足,希望我们继续努力,扎实做好帮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三叶是我在木加甲村的联系户之一。
虽然已经当了爷爷,但他身板结实、开朗直爽,会做点农特产品小生意,而且基本能用汉话与我们沟通。
他家有7口人,负担不轻,去年到他家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中的篱笆房破旧拥挤不堪。
那天在民情恳谈会上,开三叶兴冲冲地过来告诉我新房盖好了,两头猪也长大了,要我一定去看看。
去开三叶他们那个村寨得爬一段山路,汗流浃背地来到他家门口,一所崭新楼房果然抢眼得很,柱子、栏杆上的红油漆很鲜亮,墙板取代了篱笆并刷上了蓝黄相间的油漆,楼上两间卧室收拾得整整齐齐,原来那所吃住都挤在一块的旧房,现在只当厨房用了。
刚坐下,开三叶便一笔一笔地给我们算今年与去年的对比账,还没讲完,又急匆匆地拉我去看他家的草果地。
今年当地偏旱,草果普遍减收,有不少草果苗还干死,可开三叶家4亩多草果树长得郁郁葱葱,结满了一团团鲜红的果实,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红柱子、红果子,红火日子步步走近这户普通傈僳族农家。
“你来了,就要让你看到一点变化,不然不好意思。
”他很自信地说:“一年会比一年好!”
叶纳家的三个儿子
傍晚,走进我特别惦记的重点联系户叶纳家。
与去年冷冷清清的状况不同,他家充溢着一派生气,因为三个儿子齐刷刷地集合在家中。
老大义纳夜,刚刚从县城高中毕业,可惜没有考上大学,他立志参军,认为这个选择更适合他,这样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和大家,我当然赞同。
老二义邓夜,下学期就要上高二,平时成绩不错,总是有说有笑的,很有主见的样子,对报考大学信心满满。
平时这两兄弟在外面读书,我并没有见过他们。
老三燕无夜我最熟,已经是个初中生了,比之去年个子长高了,也胖了不少,老二风趣地说:“这都是学校的营养餐吃出来的。
”
老大沉稳,老二机灵,老三懂事,三个儿子朝气蓬勃,就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新松,难怪平时孤单寂寞的叶纳老汉,满脸都是舒心的笑容。
坐在他们中间,设想着三个孩子未来的前景,我心里乐滋滋的。
叶纳年近六旬,患有高血压,除了送上孩子们的学费,我还特意交给老汉一些钱,嘱咐孩子们带父亲到乡医院认真检查一下身体,督促老人按时服用降压药。
在叶纳家吃了一个煮洋芋,摸黑回到村委会,这一晚睡得特别踏实。
退休老教师笑了
见到年逾八旬的退休老教师杨福寿,一眼便看出他的精气神比去年要好许多。
这主要是缘于他郁结已久的心病得以解除。
那次到他家,我们了解到他作为支边教师,来到马吉扎根一辈子,儿子参军不幸献身南疆,务农的女儿外嫁他方,落得老夫老妻无人照料,杨老师为此心存芥蒂,经常言辞激愤。
我们极力促成解决这个难题,县乡领导非常重视,经过反复研究协商,最后县里决定给杨老师的女儿及两个孩子城镇低保补助,让女儿来陪伴照料老人,这下杨老师终于踏实了。
围坐在他家小院里,与杨老师相谈甚欢,从晚年生活到读书看报,老人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杨老师自订云南日报多年,视这份报纸为离不开的伙伴:“少吃两顿肉可以,一天不看报不行。
坚持看报,眼界开阔,心胸开朗,也就不去多想那些让人难过的事了。
”他告诉我们,年纪大了眼力减退,为了能把报纸长期看下去,他每天坚持点眼药水,边说边起身到卧室拿出两盒滴眼液来给我看,让我们深为感动。
杨老师的老伴很慈祥,不会讲汉话,还是那样静静地坐在一旁,笑眯眯地听我们聊天。
临别,我送上慰问金,希望杨老师继续订报看报,并祝二老健康长寿。
踏上布达嘎的新吊桥
又是一年涨潮时。
来到布达嘎村民小组,就在去年我们飞渡溜索的地方,一座崭新的人马吊桥跃然眼前我兴冲冲地跑到新桥上,忍不住多走了几个来回。
回想一年前在此横渡溜索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
怎么也抹不去悠悠岁月中当地民族同胞不得不靠溜索渡江的艰辛印迹,怎么也忘不了村支书给我讲述的曾经一块空心砖过江运费远远高于砖价的无奈与苦涩。
去年我们来时,桥基刚刚开始动工,给人带来多么迫切的期待和无限的憧憬,可今天真真切切站在这座新桥上时,竟然还有些虚虚幻幻的感觉。
也难怪,怒江是云南全省至今唯一一个无铁路、无高速公路、无航运、无水运的民族自治州,基础设施最差,经济总量最小,人均收入最低,就交通运输而言,倒是多了一种特殊形态,那就是溜索。
正因为如此,一条条溜索的消逝与一座座新桥的诞生,对于怒江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味。
一样的江流,不一样的回声。
怒江真的在嬗变,而且变得很深刻,当然,怒江的跨越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站在布达嘎的新桥上,凝望滔滔洪流,心情实在难以平静。
此情此景、此时此地,特别容易让人强烈地意识到什么是必须担当的使命,什么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
连通独龙江的彩虹
偏远、封闭、神秘,独龙江在我们的视线中,几乎是一个模糊的幻影。
多少年来,能够走进独龙江的人委实不多,只因为这里山高水远,行路之艰超乎想象,真是可望而不可及。
进独龙江,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
有一次已经从贡山县城上路,不料途中正在修建的公路被雨水冲垮,结果无功而返。
借这回到马吉乡蹲点的机会,我们顺道前往独龙江,结果不虚此行。
这真是一条艰辛备至而意义非凡的长路。
绵延险峻的高黎贡山一望无涯,这一带每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之久。
上世纪90年代末,一条乡村公路终于修通,可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下,这样一条路终究难以承载独龙族群众的期待之重。
而今,党和政府投入10亿元之巨的“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程,让独龙族同胞大步奔向美好未来的梦想越来越近、越来越真。
眼下正在紧张施工的长达6.68公里的高山隧道贯通之后,明年春暖花开之时,一条全新的柏油路将从县城彻底连通独龙江乡,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这将是一条风光绝美而前景广阔的坦途。
沿着蜿蜒崎岖的道路走进大山峡谷深处的独龙江,简直是坠入一片美不胜收的天地。
这里是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三江并流核心保护区,气候变幻无常,时晴时雨。
雄奇的山峰云遮雾罩,密集的原始森林千姿百态,深邃的峡谷令人目炫,里面还栖息生存着羚牛等珍稀动物。
大道畅通,彩虹飞架,人们便可轻而易举一偿心愿探秘独龙江,更加让人欣慰的是,独龙江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指日可待。
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如期抵达目的地。
碧波绿浪交叠激荡的独龙江扑入眼帘。
与浑黄豪壮的怒江相比,独龙江多了一份清秀内蕴,江畔是一幢幢崭新的学校、卫生院、安居房,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恬适而又生机盎然。
入夜,住在普卡旺村。
这是独龙族村民移居的一个示范村落。
新房屋顶是茅草,隔墙、围栏用的是水泥,正房主人居住,侧房用于游客接待,既不失民族特色又美观舒适。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村边哗哗奔流的江水,鸣奏着古老而激越的乐曲。
走近“老县长”高德荣
这次前往独龙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一步采访我们曾经重点报道过的“老县长”高德荣。
他,正是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值得好好学习和推介的一位先进典型。
矮小的个子,和善的面容,衬衫领口已经破旧,朴实得与当地普通山民无异,可他是一位传奇人物。
今年59岁的高德荣,其实早已从贡山县长、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他现在的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
组长,长年累月在独龙江蹲点,连家都搬到了独龙江。
由于深获干部群众敬重拥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县长”。
与高德荣交谈,听不到一句空话套话,却时时被他生动风趣、至情至理的话语所感染。
他一门心思全在独龙江的脱贫发展上,什么事都了如指掌、亲力亲为。
为了早日修通独龙江公路,他跑北京、跑省城争取支持,更多的是三天两头翻山越岭跑工地协调督促,谁也说不清这条路上他到底跑了多少趟。
为了发展草果、重楼等特色产业,他多方接洽,从老远的地方引来种苗,手把手教农户种植管理,完全像一个乡村干部和农科员。
为了提高独龙族群众素质,他坚持不懈抓教育培训,到县城读书的孩子们不安心,集体逃学,他心急火燎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去做工作,并亲自把这些娃娃送回学校……
“老县长”一心为民的事迹说不完道不尽。
走近高德荣,你会在亲近中找回自己的平凡与真实,也会在心灵的充实中生出一份隐隐的愧痛……
“心比高黎贡山高,情如独龙江水长。
造福同胞此乃大德,献身民族实为殊荣。
”——这是我临别时送给高德荣这位独龙骄子的留言,饱含敬意,发自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