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我国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我国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我国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读书心得)广二师生物系12生物科学A班 12550801038药用真菌是指能显著改善人体生理机能.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一类真菌。
真菌生物碱是真菌中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物。
已经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型:吲哚类生物碱和嘌呤类生物碱。
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麦角碱、麦角新安碱、麦角铵、麦角异铵、麦角生碱、麦角异生碱。
含这类成分物质的代表真菌为子囊菌类的麦角菌。
此类物质对治疗偏头痛、心血管等疾病均有显著的疗效,且能促进子宫肌肉收缩,减少产后流血,催产,对眼角膜疾患、内耳平衡功能及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失调等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嘌呤类物质是真菌新陈代谢过程的产物,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杀菌作用。
多数药用真菌中氨基酸种类丰富。
含量高,大多可以食用。
这些氨基酸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活性。
真菌中还含有核酸、酶、有机酸、多元醇、呋喃衍生物类和微量元素。
以及色素类化合物等。
这些细胞因子能调节机体抗病能力,并能改善由衰老所致的免疫功能衰退。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许多真菌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表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如灵芝可以改善血液的粘度,增加微循环血流,预防血栓的形成,对心脏病、脑血栓均具有临床治疗效果;冬虫夏草也同样具有降低试验动物耗氧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临床上对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银耳对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缓解期有较好的效果;双孢蘑菇中的酪氨酸酶对降低血压是十分有效的;草菇子实体分离得到的草菇毒素和毒心蛋白,以及金针菇分离的朴菇毒素.都具有降血压作用;香菇能降低大白鼠血浆和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或血压;毛木耳_日r以抑制血栓形成。
食(药)用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食(药)用真菌的抑菌效果及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中应用的研究
进展
彭娜;赵鹏;柴新义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22(43)20
【摘要】利用微生物源进行生物技术的食品防腐和保鲜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其中食(药)用真菌产生的抑菌效果凸显了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等方面蕴含的应用潜力。
与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相比,利用食(药)用真菌抑菌活性物质的生物防腐和保鲜方法具有使用安全、成本低、效果理想、节能环保等特点。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食(药)用真菌对食品中常见致腐微生物的抑菌效果及在食品防腐和保鲜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食(药)用真菌发酵液或菌体(提取物)分别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和真菌种类的抑菌效果,以及其在食品防腐和保鲜中的应用实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食(药)用真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和一定的选择性,其应用于食品防腐与保鲜,既生态环保,又绿色安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总页数】9页(P421-429)
【作者】彭娜;赵鹏;柴新义
【作者单位】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5.9
【相关文献】
1.植物源食品防腐剂抑菌机理和效果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2.大蒜素的杀菌及其在食品中的防腐保鲜应用研究进展
3.药食同源植物精油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4.片球菌素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黄连的抑菌作用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药学中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的增加,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成为医药界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临床药学中关于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背景介绍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医疗问题,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等。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人群免疫力下降,真菌感染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已有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应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聚酮类药物、三唑类药物和氟康唑等。
这些药物对于一些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耐药性的出现和副作用的发生等。
三、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目前抗真菌药物的局限性,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以下是几种近年来研究进展较为显著的新型抗真菌药物:1. 对聚酮类药物的改进聚酮类药物是目前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类重要药物,但由于其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改进。
例如,改良后的聚酮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毒性,对于一些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2. 新型三唑类药物的研发三唑类药物是另一类被广泛应用于抗真菌治疗的药物。
研究人员不断改良三唑类药物的结构,以提高其抗真菌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一些新型三唑类药物已经显示出对多种耐药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3. 靶向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近年来,靶向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研发针对真菌细胞壁合成以及真菌细胞膜的抗真菌药物,可以增加药物对真菌的靶向性,减少对宿主细胞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联用疗法的研究进展药物联用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重要策略。
研究人员通过不同药物的联用,可以增加治疗的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已经有研究显示,聚酮类药物与三唑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五、个体化治疗的前景展望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临床药学研究的热点。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药用植物是一个重要的药源,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化学成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内生真菌的研究逐渐深入,逐步揭示了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中的作用机理及其药理学活性。
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活性、内生真菌类药物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内生真菌属于真菌界的一支,是在植物的根际土壤中与植物形成一种特别的合生关系,形成菌根。
目前,已经确定了许多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根据不同的分类特征可被大致分成两类: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1. 外生菌根:外生真菌在植物根表面形成菌丝,在植物体内与根的皮层细胞相间穿梭。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活性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与药理学活性,其中一些物质甚至具有天然的药物活性。
具体来说,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产生生长激素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一些植物激素,如肽类激素和生长调和激素等。
这些激素能刺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2. 制造抗生素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制造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抗生素。
例如,药用植物人参的内生真菌能制造一种重要的抗菌物质,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许多疾病的传播。
3. 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以产生许多有益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黄酮、生物碱、苯乙醇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是值得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珍贵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被提取出来,制成类似药物的产品,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保健等领域。
1. 菌丝体类药物菌丝体类药物是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的内生真菌中制备出来的。
它们的主要基质是内生真菌的菌丝体和细胞壁等。
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
总之,药用植物中的内生真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药源,在医药、保健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世界真菌种类研究进展及中国食药用菌-3
110 种在我国实际并不存在,如:
角鳞白鹅膏 Amanita solitaria 黄蜜环菌 Armillaria cepistipes 丛生斜盖伞 Clitopilus caespitosus 瓣偏锈球菌 Sparassis laminosa 根柄鸡枞菌 Termitomyces radicatus等
世界真菌种类研究进展 及中国食药用菌
戴玉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真菌是什么
真菌与植物:真菌与植物亲缘关系甚远 真菌与动物:真菌与动物亲缘关系远大于与植 物的亲缘关系!真菌与动物拥有更近的共同 祖先! Flora,Fauna,Mycota
真菌是微生物吗?
蜜环菌有多大?
5.3万种真菌部分基因测序,子囊有3.1万
种,担子菌1.7万种,其他菌0.5万种
8万篇论文涉及了基因序列,子囊菌6.9万
篇,担子菌0.9万篇,其他0.2万篇
真菌分子生物学进展
20个担子菌中基本上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食用的有香菇(33Mb)和银耳(20 Mb)
目前已知担子菌中全基因组大小变化20Mb--100Mb 最大的是锈菌Puccinia tritina 100Mb 最小的是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20Mb
巨型马勃的生殖力
巨型马勃的单个子实体能产生 10 万亿孢子
如果 有1% 萌发并成功生长成马勃的话,全世界每人可 得到16巨型马勃
世界真菌种类有多少
2008 年底全球接受的种类 9.7861 万种
占估计存在种类的6.5%
分属于8283属、560科、140目 2009 年底全球描述的真菌名称 45.2 万个
Laetiporus montanus 高山绚孔菌
微生物学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2)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微生物学》主讲教师:李明春、吴卫辉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 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噬菌体展示技术,病毒载体等)2. 近年来重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特征和病毒复制、致病机制(如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3. CRISPR-Cas9技术综述(来源,机制,应用)4. 细菌耐药遗传水平机制5. 微生物遗传物质水平转移方式和机制6. 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在工农业中的应用7.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8.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保护中的作用9. 人体肠道微生物分类、功能研究进展10. 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11. 微生物作为模式系统揭示生命过程的优势12. 试述未来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13. 从细胞形态结构及一些重要结构的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分析细菌、古生菌及真核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进化关系14. 微生物营养及代谢的多样性对微生物生存能力的影响15. 极端微生物对生命起源和生命极限的启示16. 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成就17. 微生物学中的独特技术及对发展现代生物学的贡献18.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19.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及意义20. 生物固氮的原理、意义及应用二、论文写作要求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指的是一种共生于药用植物体内的真菌。
它们与药用植物形成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互惠共生方式提供保护、营养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
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这些研究进展。
关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菌落形态、孢子特征等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分类和演化关系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理活性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许多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提取和纯化真菌代谢物,并进行药理活性评价,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关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丝结构和分泌物的研究,揭示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改善宿主植物养分吸收、抗逆境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还对真菌和宿主植物的共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揭示了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调控机制。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其研究进展对于发现新的药用活性物质和促进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化学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大的突破。
药用真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药用真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药用真菌是一类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真菌,拥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医学应用前景。
近年来,人们对药用真菌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疗法的渴望,药用真菌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药用真菌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药用真菌的概述1. 药用真菌的定义和特点:药用真菌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包括蕈属、麦角菌属、青霉属等。
药用真菌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拥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新药开发的热点。
2. 药用真菌的分类和种类:药用真菌可分为毒蕈和无毒蕈两大类。
常见的药用真菌有灵芝、牛肝菌、蝈蝈菇等。
二、药用真菌的发展现状1. 药用真菌的历史应用:药用真菌在中医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如灵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神草”,被誉为“长寿菌”;牛肝菌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物领域。
2. 药用真菌的现代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药用真菌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
目前,药用真菌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领域,许多药用真菌被发现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医学应用价值。
三、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1. 药用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药用真菌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多肽等。
研究人员通过提取和纯化这些化学成分,发现其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2. 药用真菌的生物学研究:对药用真菌的生长环境、生命周期、营养需求等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为其栽培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3. 药用真菌的药理学研究:药用真菌的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上。
通过药理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用真菌的作用途径,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药用真菌的未来趋势1. 药用真菌的新品种开发:随着药用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药用真菌的需求不断增加。
研究人员将继续发掘新的药用真菌品种,并重点研究其新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药理学疗效。
2. 药用真菌的生物合成技术:生物合成技术将有助于提高药用真菌中有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纯度,并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药用真菌制剂。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期2010收稿日期:2010-07-02作者简介:王谦(1962—),男,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食药用真菌研究与开发工作。
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王谦,贾震(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真菌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摘要:对食药用真菌的主要药理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活性等作用和药用价值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食药用真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90X (2010)-05-0067-04·综述·食药用真菌是大家所熟知的健康食品,被广泛誉为“上帝食品”、“素中之荤”、“植物性食品的顶峰”。
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食药用真菌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多种药用价值。
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利用真菌制作药物的记载,食药用真菌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中药的重要来源,现如今它也是探索和发掘抗癌药物的重要领域。
不仅如此,食药用真菌也是很重要的食物来源,其子实体味道鲜美,且富含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食药用真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更是21世纪人类食物中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
本文就近些年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1食药用真菌的研究概况自然界的真菌种类繁多,在我国已经被研究且有文献记载的约有12000种[1]。
其中已有报道的食药用真菌大约有1000种[2]。
早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末,世界上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灵芝(ganoderma lucidum )、茯苓(poria co -cos)、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等真菌的药理、药效。
到目前为止,传统药用及实验具有药效的真菌有400余种,然而日常广泛用于临床的只有23~30种,《中国药典》2005年版仅收录了7种。
目前经常用到的食药用真菌只有茯苓、灵芝、雷丸、蜜环菌(armillaria mella)、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 -drosaceus)、冬虫夏草(cordycep sinensis )等少数几种[3]。
食药用菌多糖抑菌作用研究进展
食药用菌多糖抑菌作用研究进展作者:蔡小雨李雪晗于美翠巫小慧王玉青李梦瑶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1年第10期摘要:食药用菌多糖由于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病毒,抑菌等多种天然的生物活性功能,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于食药用菌多糖抗菌功能进行整理概述,分别阐述了食药用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与抑菌原理,灵芝、香菇、黑木耳、杏鲍菇、竹荪与孔菌6大类具体的食药用菌多糖的抑菌能力与其多糖提取优化工艺,为应用食药用菌多糖抑菌功能到农业、医药业与食品工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食药用菌;多糖;抑菌活性;提取工艺“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
”描写的就是食药用菌。
食药用菌从广义上可以认为是可以食用的真菌,狭义上认为是可食药用的大型真菌。
总的来说可食药用菌属于真菌的一类分支,属于微生物的范畴。
如今食药用菌的菌体培养多用液体培养的方法,食药用真菌在液体中进行发酵,在此过程发酵液中会产生丰富的多糖。
由于真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国内外对于食药用菌多糖提取方法与功能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综述食药用菌多糖抑菌作用相关研究进展,为抑菌功能更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菌体多糖名称见表1。
1 食药用菌多糖抑菌作用机理有关食药用菌多糖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是以一种菌为研究对象进行抑制作用机理的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将不同种菌的抑菌机理进行汇总,大致可以分为3种,即阻止有害菌进入细胞,破坏有害菌的细胞膜与细胞壁与影响有害菌的基因表达。
1.1 阻止有害菌进入细胞当有害菌还未接近宿主细胞时,一些多糖会与有害菌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铁进行结合,进而影响了有害菌的活性,铁与多糖结合能力越强,有害菌体得到的铁越少,对于菌体的抑制能力越强[1],到达宿主细胞的有害菌就越少。
一些食药用菌多糖可以代替某些细菌宿主的受体结构,与细菌的黏附素结合,阻止细菌侵染宿主细胞[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逐步发现和了解,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内生真菌是一类生活在植物体内或外周的真菌。
在药用植物内,内生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互利共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产生种类繁多的次生代谢产物,有些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多糖等)则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因此,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引人关注。
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及其药用价值目前已经发现,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种类繁多,包括拟青霉菌、链霉菌、放线菌、灰色链格孢菌等。
这些真菌可以合成多种次生代谢产物,有些次生代谢产物被用于药物研发。
以拟南芥为例,拟南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欧洲、北非、亚洲等地区,其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
其中一种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产生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
另外,拟青霉菌、放线菌等内生真菌还合成了大量酮酸、生物碱、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而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重要作用。
2.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生态和代谢机制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对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内生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复杂的代谢网络,这种代谢网络不能简单地用“毒药/抗生素”形容,它更像是一种相互斗智斗勇的生态竞争过程。
内生真菌通过与植物形成真菌-植物共生体,可以生产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
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是影响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数量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植物自身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和黄酮类物质则可以影响内生真菌的生长,因此内生真菌与植物之间的代谢相互作用非常活跃且复杂。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应用潜力。
目前,拟青霉菌已经被开发为几类抗肿瘤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比如氟达拉滨等。
此外,基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者可以开发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的天然产物药。
微生物来源的抗真菌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微生物来源的抗真菌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关键词]:抗真菌抗生素,细胞膜,细胞壁,蛋白质,核酸合成2 抑制细胞壁合成2.1 以细胞壁中葡聚糖合成酶为作用靶位真菌细胞壁中含有特殊的甘露聚糖、几丁质、α-和β-葡聚糖成分,这就为寻找具有毒性差异抗真菌药物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
尤其是对β-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发现脂肪类如刺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和阜孢杀菌素类(papulacandins)2类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抑制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
最近以来,从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中陆续发现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这一生物活性,如pneumocandins类、牟伦多菌素类(mu lundocandins)和萜类化合物等,但目前研究最多且最具有成效的是刺白菌素类化合物。
刺白菌素类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天然产物,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
Echinocandin这一名称最初指的是一类具有相同的环状多肽核心和不同的脂肪酸侧链的环状脂肽类天然抗真菌产物。
由于天然的此类药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因此人们通过对其进行结构改造,获得了一些具有抗真菌活性的echinocandin衍生物。
其中最主要的是LY 121019(cilofungin)和LY30 3366(anidulafungin)。
前者由于毒性和溶解性问题,以及对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活性较低,目前已经终止了研究开发;后者已经进人注册前。
Pne umocandins是由Zalerion Arboricola(ATCC20868广生的一类天然产物。
由于这类药物对卡氏肺囊虫(Pneumocystis carinii)有效而被命名Pneumocandins。
Zale rion Arboricola 最初是在1972年由Buczacki从受伤或者腐烂的松树伤口处分离得到的,这种菌能够抑制引起树干溃烂的Trichoscyphella wilkommii的生长,后来默克公司的研究人员又从西班牙马德里附近的池塘中分离得到这种菌,最终从其代谢产物中获得了pneumocandis类化合物。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国传统医药微生物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微生态研究成果,并结合了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形成的中国新的高等传统医药技术,主要从天然药物技术中探索新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生长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但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是通过充分吸收现代微生物和生物工程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的。
先进发酵工艺的特点是:采用一种或多种有益菌的益生菌作为品种,添加到中药提取物中,随后使产品符合现代发酵工艺产成的。
这是一种含中药有效成分、细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新型中药加工发酵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制;活性物1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采用发酵法制药。
临床上仍使用的发酵类型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光豆豉、豆黄等,均为固体发酵。
中药微生物中使用的许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与真菌混合的菌群,包括许多中药使用的药用真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中药与微生物,尤其是一些药用真菌有很大关系。
汉初《神龙本草》对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真菌有明确记载,而且这些药物到了今天仍在使用。
药用微生物发酵使用历史悠久,也是中药中重要的加工方法。
一般来说,它主要在中药加工中发挥作用。
此外,与在中药应用中广泛覆盖的微生物发酵中药相比,许多发酵药已经实现了临床应用[1]。
例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神曲是将面粉、红豆、苦杏仁、新鲜青蒿、实验室香皂和新鲜辛辣何首乌等部分混合后制成的曲。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使用了许多传统的抗菌剂。
它们在各种中药中用作辅料,在经过了微生物发酵的加工之后,这些东西也变成了发酵物自身的组成成分,就比如半夏、神曲的加工。
我国中药历史发展非常悠久,而微生物发酵加工也在中药中不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半夏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几乎全程都加入了一些中药的使用,最后便制成了一些功效比较特殊的中药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以半夏为重要成分的。
从汉朝到汉朝,半夏利用清汤洗净,加工成加工品。
微生物论文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摘要:由于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肿瘤患者的放疗、化疗,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以及人口老年化等原因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增多,机会真菌感染也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临床用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又导致真菌病原菌的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其开发新的安全和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抗真菌药物氨基酸核酸虽然在发现和发展新的抗真菌药物研究项目上进行的非常活跃,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真菌感染的机会如曲霉菌、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种)和新型隐球菌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在有效治疗机会真菌感染,特别是由癌症化疗、器官移植、外科手术以及感染HIV/AIDS或其他一些免疫功能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的病人感染上描绘了有效的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值得增加关注力度的是真菌病原菌对目前临床上所用已知种类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这两方面的因素增加了在研发过程中建立能迅速鉴别有开发价值的抗真菌药物的紧迫性,进而研发出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发现新的化学实体以用于目前机会真菌感染和耐药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下面着重讨论一些精选现有抗真菌药物的调查情况及已知作用机制的抗真菌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
1.现有抗真菌化合物和技术(1)β氨基酸类化合物环状:β氨基酸类化合物具双重作用机制,其一,在集中吸收后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其二,干扰氨基酸代谢的自身调节。
2一氨基环己一3一烯羧酸为吡多醛磷酸盐抑制剂,而cispentacin是天然β氨基酸,这2个化合物都具有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
PLD一118是新的口服β氨基酸,体外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IC50为O.13mg/mL,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在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致命全身性感染模型或由平滑念珠菌或克鲁斯念珠菌引起的非致命肾脏感染小鼠模型中,口服PLD一118其体内疗效呈正值,PLD—118也对由耐氟康唑菌株引起的感染有效。
(2)核苷类抗真菌药物:核苷类抗真菌药物有灰黄霉素和氟胞嘧啶。
中国食药用真菌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以《菌物学报》发表论文分析
2、研究方法创新:高被引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3、学术价值高:高被引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学科发展和 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感谢观看
通过对《菌物学报》发表论文的分析,可以发现食药用真菌研究的新趋势和 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菌种选育与改良: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食药用真菌的 菌种选育与改良已经从传统的杂交育种向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等方向拓展。这些 新技术为食药用真菌的品种选育提供了更高效、精准的手段,为提高产量、优化 品质奠定了基础。
2、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机制研究:食药用真菌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 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到食药用真菌的多重药理作用和机 制,如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通过深入研究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食药用真菌的治疗原理,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3、发酵工艺优化:发酵工艺是实现食药用真菌工业化生产的关键环节。论 文中涉及到的发酵工艺优化主要集中在工艺参数优化、营养成分优化等方面。通 过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提高食药用真菌的产量和品质,为实现产业化发展提供技 术支持。Fra bibliotek发展趋势
随着研究的深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未来研究将涉及更多领域。首先,新 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发现与利用将成为一个热点。其次,对药用植物内生 真菌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也将更加深入,这些物质可能包括新的抗生素、抗肿瘤 药物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
此外,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与植物共生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们 的生态功能。同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提高其产量和生 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也将受到。
药用微生物教学中药用、食用真菌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及栽培方法的探讨
常 见 的 心 脑 血 管 系 统 疾 病 有 高 血 压 症 、 血 脂 症 、 脉 粥 高 动 样 硬 化 、 血栓 等 , 用 菌 中 的各 种 不饱 和 脂 肪 酸 、 机 酸 、 脑 食 有 核 酸和多糖类 等活性物质 可以降低 血液胆 固醇抑制血 拴形成 , 改 善 心 脏 血 液 流 动 , 加 冠状 动 脉 血 流 量 , 血 脂 。长 期 食 用 增 降 香菇 、 芝 、 菇 、 枞 、 针菇 、 木耳 、 头菇 、 菇 、 茸 、 灵 平 鸡 金 黑 猴 松 松 银 耳 等 , 以降 低 人 体 血 清 中 胆 固 醇 的 含 量 , 灵 芝 可 有 效 地 可 如 降 低人 体 的血 液 粘 稠 度 ; 耳 、 耳 等 含 有 破 坏 血 小 板 凝 聚 的 木 侧 物 质 , 以 抑 制 血拴 形 成 , 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发 生 率 ; 尾 可 降 凤 菇 、 菇 可 以降 低 肾小 球 滤 速 起 降 低 血 压 的 作 用 , 肾形 高 血 香 对 压 有 较 好 的食 疗 效 果 。 因此 , 用 菌 是 各 种 心 脑 血 管疾 病 患 者 食 的理 想 食 疗 食 品 ,现 有 关 部 门 已 开 始 从 食 用 菌 中提 取 这 些 活 性物质用于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3提 高机 体 综 合 免 疫 水 平 , . 清除 自由基 人 体 内 新 陈 代 谢 所 产 生 的 自由基 . 破 坏 正 常 细胞 , 机 会 使 体 老 化 , 机 体 抗 病 防御 能 力 下 降 , 发各 种疾 病 。 使 诱 食用菌含有的活性成分 , 活化人体免疫细胞 . 进淋 巴 能 促 细 胞 的 转 化 , 活 淋 巴T 胞 和 淋 巴 B 胞 . 种 药 用 作 用 可 以 激 细 细 多 使 机 体 免疫 水 平 提 高 , 除 自由 基 作 用 , 抗 衰 老 . 清 抵 多种 古 代 医 疗 书 都 提 到 食用 菌有 固本 益 气 、 中 、 毒 等 功 效 。 补 解
食药用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甲基=茯苓多糖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 0 1#%’,*&(’2’ 多糖 +* 和 +( 经各种化学降解 或乙酰化、 羟乙基化等修饰, 不同处理抑瘤活
[**] 性不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团囊虫草培养液中的胞外多
糖 +>=* 是一种带有 (*=?) 侧链具高度螺旋结 构的" (*=9) 对 @*A0 肉瘤和 BBC? 乳 = 3 =葡聚糖, 腺癌有较好抑制功效; +>=- 是种蛋白质结合 ( *=C )半 乳 氨 基 聚 糖,具 抗 艾 氏 腹 # 水癌和 BBC?乳腺癌效果。尽管 +>=* 和 +>=由均质的杂多糖 @-=+ 通过解聚作用获得的多 糖, 但不同的结构其抗肿瘤的机制也完全不一 样, +>=* 是通过宿主免疫系统介导抑制肿瘤, [D, A] 而 +>=- 是直接细胞毒作用抗肿瘤 。 “活性片段 (活性决 ( ) 9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 定簇) ” 多糖是具有空间结构的复杂大分 子, 应该与蛋白质、 酶一样存在特定 “活性中 心 (片段) ” 的片段。研究多糖的活性片段及 活性片段与多糖之间的关系, 不仅有利于研 究复杂的多糖结构, 且对揭示多糖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阐明多糖在机 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途径等动态变化以及 作用机制都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多糖制品 的功效和多糖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都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有些多糖经解聚作 用后生物活性不变或增强。研究表明多糖的 活性可能借助于某一特定的结构片段。近来 观察到多糖与受体作用时, 只有分子中几个 寡糖片段与受体结合, 可推测多糖分子中存 在一个或几个寡糖片段的 “活性中心” 。如中 药柴 胡 多 糖 ( EF:%GF#&’ ( $ E) , 认 为 内= ( = *= # C) =聚 半 乳 糖 醛 酸 酶 难 酶 解 糖 链 结 构 部 分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抗真菌药物需求的增加和耐药性的出现,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微生物在抗真菌药物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能够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微生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微小生物体,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从传统的菌种筛选和发酵培养开始,逐渐发展到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等前沿技术的应用。
1. 菌种筛选:在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中,从大自然中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是关键的一步。
科学家们利用分离和培养技术,从土壤、水体等环境中分离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株,并通过对其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抗真菌活性筛选。
2. 发酵培养:成功筛选出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后,利用发酵技术进行大规模培养。
通过优化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以及发酵时间等因素,提高菌株产生抗真菌物质的产量和质量。
3.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或代谢途径的改造,进一步提高微生物产生抗真菌物质的能力。
例如,通过插入抗真菌相关基因,或通过构建合适的表达载体实现对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从而提高微生物的药物产量。
4. 代谢工程:利用代谢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代谢途径,增强产物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
通过调控关键代谢酶的表达水平,优化代谢通路,并降低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真菌药物的产量和纯度。
二、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前景微生物生产抗真菌药物具有许多优势,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微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
通过筛选和培养,可以发现大量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开发出多样化的抗真菌药物。
2. 高效性:微生物发酵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提高抗真菌药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近10年药用真菌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可能成为治疗丙型肝炎的新方法。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单链RNA 病毒。
它感染细胞后6~8h,造成细胞溶解、释放病毒颗粒。
在病毒感染前,将针对壳(capsid)基因的小干扰RNA siC 转入细胞,可以显著抑制随后的病毒感染[18]。
而非相关的小干扰RNA 不影响病毒的感染。
但如果将siC 转染细胞继续培养95h,由于siC 作用靶点出现了点突变,对siC 不再敏感。
病毒繁殖最终将细胞溶解。
提示有效的RNA 干扰抗病毒,小干扰RNA 与靶序列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
6 展 望由于小干扰RNA 诱导的RNA 干扰能够高效地将互补序列的RNA 降解,使小干扰RNA 有可能成为抗病毒的细胞内免疫原(i ntracellular i mmunogen)[15]。
体外培养细胞试验已证实,小干扰RNA 对HIV 侵入细胞,细胞内病毒复制、形成前病毒,以及子代病毒组装和释放等HIV 病毒感染各个阶段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目前小干扰RNA 抗HIV 感染仅局限在培养细胞阶段,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小干扰RNA 的作用是序列特异的,一个碱基的改变将显著影响小干扰RNA 的作用[10]。
而病毒复制时,非常容易生产出突变的子代病毒,使突变病毒逃离小干扰RNA 的作用。
因此,寻找病毒基因组中的保守区作为靶点,或应用两种以上的小干扰RNA 可以增加RNA 干扰的作用。
此外,用转染的方法虽能将表达小干扰RNA 载体导入原代细胞,但效率不是很高。
Qin 等[15]报道的转染率仅在40%左右。
最后,病毒RNA 可有二级结构或结合蛋白,使小干扰RNA 不能接触病毒RNA 的互补区,限制了小干扰RNA 的作用。
随着小干扰RNA 技术的改进,利用小干扰RNA 减少细胞表面HIV 受体,降解细胞内HIV 核酸和阻止病毒复制,将有望成为预防、治疗HIV 感染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1]Fire A,X u S,Montgomery MK,et al Potent and specific genetic interference by double stranded RNA in Cae norhabditis ele gans [J ] Nature ,1998,391(6669):806[2] Hamil ton AJ,Baulcombe DC A Species of s mall antisens e R NA in pos 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 ng i n plants [J ] Sc ienc e ,1999,286(5441):950[3]Li H,Li W,Ding SW Induction and suppressi on of R NA by an animal virus[J] Sc ienc e ,2002,296(5521):1219[4]Knight SW,Bass BL A Role for the R Nas e Enzyme DCR 1in RNA i nterference and germ li ne development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J] Sc ienc e ,2002,293(5538):2269[5] Berns tei n E,Caudy AA,Hammond SM,e t al Role for a bi dentate ribonuclease in the ini tiation step of RNA interference [J] Nature ,2001,409(6818):363[6] Sijen T,Fleenor J,Simmer F,et al On the role of RNA amplifica tion i n ds RNA tri ggered gene silencing[J] Ce ll,2001,107(4):465 [7] Caplen NJ,Fleenor J,Fire A,e t al dsR NA mediated gene silenci ng in cultured Dros iphola cells:a tis sue culture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RN A i nterference[J] Gene ,2000,252(1~2):95[8] M i nks MA,West D K,Benvin S,et al Struc tural require ments of double stranded R NA for the activation of 2 ,5 oli go(A)polymerase and protein ki nase of interferon treated HeLa Cells[J] J Biol Che m ,1979,254(20):10180[9] El bashir SM ,Harborth J,Lendeckel W,e t al Duplexes of 21 nu cleoti de RNAs mediate RNA i nterference in cultured mammalian cells[J] Nature ,2001,411(6836):494[10] J acque J,Triques K,Stevenson M Modulation of HIV 1replicati on by RNA interference[J] Nature ,2002,418(6896):435[11]Lee NS,Dohjima T,Bauer G,e t al Expression of s mall i nterferi ng RNAs targeted agai nst HIV 1rev transcripts i n human cells[J] Nat Biote ch ,2002,20(5):500[12] Novina CD,Murray MF,Dykxhoorn DM,et al si RNA di rected in hibi ti on of HIV i nfecti on[J] Nat M e d ,2002,8(7):681 [13]Capodici J,Kariko K,Weis sman D Inhibi ti on of HIV 1infecti on by s mall interfering RNA mediated RNA interference[J] J Immunol ,2002,169(9):5196[14]Dean M,Carrington M,Winkler C,e t al Genetic restricti on of HIV 1and progres sion to AIDS by a deletion allele of the CKR5s tructural gene[J] Sc ience ,1996,273(5283):1856[15]Qi n X,An D,Chen ISY,e t al Inhibiting HIV 1i nfecti on i n hu man T cells by lenti viral mediated delivery of s mall interfering R NA agains t CCR5[J] Proc Natl Acad Sci U SA ,2003,100(1):183 [16]Ge Q,McManus MT,Nguyen MT,et al RNA i nterference of in fluenz a vi rus production by directly targeting mRN A for degradati on and indirectly inhibi ting all viral RN A transcription[J] Proc Natl A c ad Sc i U SA ,2003,100(5):2718[17]Wilson J A,Jayas ena S,Khvorova A,et al RNA interference blocks gene expres sion and RN A synthesis from hepatitis C replicons propagated in human liver cells[J] Proc Natl Acad Sc i U SA ,2003,100(5):2783[18]Gi tli n L,Karelsky S,Andi no R Short interfering RNA confers in tracellular antivi ral i mmunity i n human cells [J] Nature ,2002,418(6896):430(收稿日期:2003 10 23)作者简介:康洁,女,在读博士 *通讯作者:陈若芸,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Tel:(010)63165325 Fax:(010)63017757 E mail:ruoyunchen@hotmail com 近10年药用真菌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康洁,陈若芸*(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摘要:目的 综述近10年药用真菌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微生物学》
主讲教师:李明春、吴卫辉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 病毒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噬菌体展示技术,病毒载体等)
2. 近年来重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特征和病毒复制、致病机制(如埃博拉出血热、
中东呼吸综合征等)
3. CRISPR-Cas9技术综述(来源,机制,应用)
4. 细菌耐药遗传水平机制
5. 微生物遗传物质水平转移方式和机制
6. 微生物遗传学技术在工农业中的应用
7.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8.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和保护中的作用
9. 人体肠道微生物分类、功能研究进展
10. 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贡献
11. 微生物作为模式系统揭示生命过程的优势
12. 试述未来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13. 从细胞形态结构及一些重要结构的化学成分组成等方面分析细菌、古生菌及真
核微生物三者之间的进化关系
14. 微生物营养及代谢的多样性对微生物生存能力的影响
15. 极端微生物对生命起源和生命极限的启示
16. 你认为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微生物学家及其成就
17. 微生物学中的独特技术及对发展现代生物学的贡献
18.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19.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及意义
20. 生物固氮的原理、意义及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展
食用菌和制药细菌被广泛称为植物产品高峰、素食、神餐、保健食品。
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食用菌和制药细菌中含有的真菌多糖、肽等极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降血脂、调节机体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物的应用价值。
食用菌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子实体美味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适合所有年龄段食用。
稀有绿色产品。
因此,药用真菌的消费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欢迎和广泛研究,成为人类研究和发现新药用资源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食药用细菌的研究简述
自然界的细菌种类各种各样,在我国早就被研究且有论文参考文献记叙的约有12000种。
在这其中目前报道的食药用细菌大约有1000种。
早在2000好多年前的汉代末,全球第一部药物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记叙了野生灵芝(ganodermalucidum)、伏苓(poriaco-cos)、雷丸(omphalialapidescens)等细菌的药学、药效。
到目前为止,传统药用及实验具有药效的细菌有400多种多样,却不知道平常广泛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仅有23~30种,《中国药典》二零零五年版仅网站收录了7种。
目前经常选用的食药用细菌仅有伏苓、野生灵芝、雷丸、蜜环菌(armillariamella)、安络小皮伞(marasmiusan-drosaceus)、冬虫夏草(cordycepsinensis)等少数几种。
能够看得出,对食用菌菌种和药用菌药用实用价值的研究还不彻底,也是有十分大的发展方向室内空间设计设计方案。
食用菌菌种和药用菌具备比较丰富的成分,关键包含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糖份、甾醇萜类、活性活性活性多肽等,其药用实用价值也十分明显。
他们能增强免疫力、防癌、抗血栓导致和降低血糖。
因而,食用菌菌种和药用菌的研究造成了普遍的关心。
二、食药用真菌多糖研究设计开发十分非常值得探讨的好几个难点
近二十年来,服用和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和开发设计获得了十分大进度。
到日本国,INT和PSK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到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专业,用以恶性肿瘤等病症的免疫疗法。
灰树花多糖和裂褶菌多糖在欧州、非洲和日本国等在中国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技术专业。
在中国,云芝多糖和槐多糖都有做为在中国二级和一级中药新药资金管理生产制造。
可是,食用菌菌种多糖和药用菌多糖商品与在我国名贵中药材智能化水准也是有一定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