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 _纽__带__。
3.明确其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 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5.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 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之一
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 已经成为中华文
烂文化的重要 化中一个非常重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A 项正确。
答案:A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里的许多
做人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
师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
传统文化的继承
2.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为贵”思想,今天我们党提出要 构建“和谐社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党提出要创建“节约型社会”。以上事实表明传 统文化()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③④ ②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C①③ D②④
点击播放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文学艺术——民族精神的火炬。
(2)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 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 的文化内涵。
(3)地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 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法”“术”“势”结合的治 国方略
孟 子 思考:你认为几千年以来,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是哪种传统思想? 之。 老 子
以和为贵→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和谐社会的构建 ①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浩然正气→ ②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讲正气 每逢佳节倍思亲、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乡愁 ①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 的; 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2、传统文化的作用
(生产力状况;经济、 政治条件等)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传统文化
固 步 自 封
与时俱进
(1)顺应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对社 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从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角度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 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 从个人角度来看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 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4、(8分)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5、举例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如何正确理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参考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很早就形成,并且一直延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在有历史记载的三千多年文化中其核心思想精神基本保持不变。
这是稳定性。
但传统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不断受到外界的冲击和影响,随着历史的进步和观念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逐渐融合变化,所以是相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1)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仍然会保留着原有的基本特征,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会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但传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与我国古代所倡导的“和合”思想有共性的地方,如讲求正义、诚信、友爱等,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民主、法治、公平等。
这说明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思想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又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8分)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归属感。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1
教育传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2
文化活动
各种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
3
跨代传承
通过家庭讲故事和长辈的口述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的分类
思想道德类
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 文化等。
文学艺术类
如古诗词、戏曲、绘画、音乐 等。
节日习俗类
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 统节日。
古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古代人们将传统文化视为珍宝,通过书籍、教育和家庭传承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得以传承至今。
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1
艺术传承
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对现代艺术有深远
价值观塑造
2பைடு நூலகம்
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的道德
观念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
自我认同
传统文化帮助人们建立自我认同和文化 认同。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
文化瑰宝
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国家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传统文化富含智慧和价值观念,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
1 悠久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2 多民族交融
传统文化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智慧和传统。
3 地域文化差异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学反思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演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 道德伦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观念,包括仁爱、诚信、孝顺等。
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中得到了深入阐述。
2. 礼仪文化:中国古代注重礼仪,礼仪之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礼仪文化体现了人们对于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尊重,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手段。
3.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独具特色,包括诗词、曲艺、戏剧等。
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不仅富有美感,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4. 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深刻而丰富,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流派。
这些哲学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 继承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通过口头传承和书面记载,使得它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延续发展。
2. 开放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并进行融合创新。
它既保留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又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3. 综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了道德伦理、礼仪文化、文学艺术和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体系。
4. 融通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 1.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深度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习俗文化传承
传统习俗文化传承传统习俗文化是某一民族、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并世代相传的各种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现代社会,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才能让后代继承并感受到祖先留下的文化底蕴,才能实现文化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统习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精神财富,是人们认同自己身份、树立集体意识的重要标志。
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延续,更是对前人智慧和经验的传承。
只有传承了传统习俗文化,我们才能保留民族的文化特色,才能感受到民族文化中的艺术魅力和情感价值,才更能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传统习俗文化传承方法1. 学校教育:学校是传承传统习俗文化的重要阵地,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2. 乡村社区活动:在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节庆、家访等方式,让年轻人了解和参与传统的民俗活动,加深对传统习俗文化的认识。
3. 新媒体传播: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传统习俗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三、如何加强1. 弘扬传统节庆:传统节庆是传统习俗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再次感受到久远的文化传统。
2. 组织专场演出: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演出,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将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3.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学校、社区等地方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教授传统文化知识,让年轻人在学习中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传统习俗文化传承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是让人们保持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传承已成为一项亟待重视的工作。
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才能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后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团课讲稿: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
团课讲稿: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尊敬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团课主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深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化,甚至受到了威胁。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内涵和特点,还要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去弘扬和传承。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1.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礼仪等多个方面。
2. 传统文化是经验智慧的积淀。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人民创造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1. 历史性。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渊源。
2. 包容性。
传统文化具有容纳多元文化的特点,它不仅吸纳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元素,也包容了不同的阶层和群体的文化。
3. 直观性。
传统文化注重通过形象的艺术表现来传达思想和情感,它具有极高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三、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1. 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它。
2. 积极参与文化活动。
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展览、演出、活动等,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3. 保护和维护文物。
传统文物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家都应该积极保护和维护。
4. 倡导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仁爱、忠诚、诚实、尊重等,我们应该倡导这些价值观念,让它们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主题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继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练习题
高二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知识点练习题一、选择题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是指() A. 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在传承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B.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丧失了原有的特点 C.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固化不变 D. 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能够得到发展和创新的保持2.关于传统文化继承性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础 B.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确保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障 C.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D. 传统文化继承性是消除文化冲突和差异的有效手段3.传统文化继承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文化实践、物质文化等方面 B. 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实践方面 C.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爱好者 D. 传统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4.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A. 对传统文化进行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 B. 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接受和机械式的传承 C.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 D. 对传统文化进行保守和守旧5.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其特定的方法和途径,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A. 通过教育和学习 B. 通过文化传媒的推广和传播 C. 通过政府的强制性推行 D. 通过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二、判断题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是指在传承中,旧有文化的某些方面得以保留和传扬,进而为时代所需要的新文化所继承和吸收。
()2.传统文化继承性是指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承中能够得到发展和创新的保持。
()3.传统文化继承性是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言,他们的任务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适应时代的需要。
()5.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包括通过教育和学习、文化传媒的推广和传播等多种途径。
()三、简答题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应该如何处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3.请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 为什么?(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
(2)传统文化活跃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3)传统文化既有民族的精华,也有民族的积垢,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国家兴旺、个人发展;是否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决定着文化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决定着其是成为社会的推动力量还是阻碍力量,因此,必须正视传统文化。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在文化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考情分析】: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最近几年主要是通过选择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考生在复习时要认真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学会灵活运用。
对于正确传统文化的态度,最近几年对本考点的考查较少,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运用。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
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彝族民房建筑。多建于斜坡上。 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 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 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 晒场。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 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多 为平房,部分为二屋或三层。
尊师重道是继承还是抛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
可一概而论。例如,尊重老师、知识、人才、教育等基本思 想 ,应该保留;而传统师生关系,带有等级色彩观念等落 后内容应该因时而变或抛弃。
三、传统文化的双重性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 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 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查图源晚年乐善好施,其 祖孙皆有祖上遗风,遇荒 年捐粟赈饥,四代封义官 ,泾县令申报建仁让坊。 里门上书有“瑞凝午道” ,制砖刻“仁让坊”镶嵌 于背面。
仁让 — 友善 (传统) ----- (今天)
这些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 又能因时而变
说明传统文化什么特点?
相对继承性
形式 传统习俗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 体中约定俗成或 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 活产生持久影 响
传统文化的基
地位 本形式之一
例子
为什么元代建立的牌坊石础 是马蹄状,明代是圆柱状?
鲜明的民族性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3.鲜明的民族性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应全盘继承;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应予以抛弃。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两种观点展开辩论:
学生总结:以上两种观点是否是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果不是,正确的态度是什么?(结合学习过的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视情况,教师可做适当总结。)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6、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为此,有些专家、人大代表建议将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为传统节日立法。为传统节日立法()
通过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继承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导入下一问题: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材料一: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材料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某某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可以有效地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继承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继承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基因,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新文化的不断涌现,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淡化,传承文化的任务愈加重要。
一、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 一种民族国家的文化存在的基础。
文化是整个共同体共同生产、接受并传承的,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本质和魂灵。
如同一个人没有内在的灵魂是无法生存的一样,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根,也没有活下去的必要。
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前进的重要基础。
2. 一种社会稳定的基础。
文化的传承对于社会的稳定也非常重要。
当人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会想起祖先的智慧和力量,这也激励了他们向前发展。
此外,传统文化还可以传递价值观,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 一种个人修养的基础。
继承传统文化,使我们能够学会如何尊重自己和别人,学会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和价值观,而这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提高文化水平,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让我们更加积极向上。
二、如何继承传统文化?1.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学习传统文学、文化、艺术等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传统文化不止于表面,而是深入骨髓。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民间艺术活动、阅读经典著作、听取老师说故事等形式,继承传统文化知识。
2. 积极传承文化技艺。
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在各种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上。
积极学习并传承这些艺术,让其真正能够融入到生活中,变成日常活动中的一部分。
3. 用现代化的方式传播文化。
在现代化信息快速传播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以更新的形式来推广传统文化,在网上展示传统文化特色等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传承 - 易传承,坚定持续不断的传承,为下一代留下道德、精神和文化的基因。
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何处?1. 体现在社会的豁达性上。
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如何去处事、如何能够解决问题,传统文化更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更加宽容大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稳定性——保留基本特征; 相对的——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在今天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形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 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功能: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 带。
传统文化在今天
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
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 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创造新生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具体做法: 1、辩证认识——分辨精华和糟粕 2、符合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和发扬 3、不符合社会发展——移风易俗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 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 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 志。
传统文艺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 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3、传统文化影响的双重性
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 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 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 作用;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 极作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
孔子大同思想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 《礼运大同篇》
孙中山大同思想
传统文化的继承(共35张PPT)
双重性
思想大碰撞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传统文化是①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②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带有民族色彩
正方: 反方: 2、“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当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出来后,马 上就得到世人的认可,不管中国人 还是外国人都评价“一看就知道是 中国的”,为什么?
2、很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 馆中体现说明了什么?
3、中国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不是 被原封不动的继承下来了?
2010上海世博会
东方之冠
孔子
孟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传统思想:中国传统心文忍化性,的曾重(增要)组益其成所部不能分
C要对传统文化加以甄别、改造、剔除 D要坚持对传统优秀的继承和发展
5、看漫画回答 下 列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 现象?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 化?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 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每逢佳节倍思亲 海峡两岸人民 渴望祖国统一
4、传统文化的作用
▪ 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 统 习 俗
北京四合院
传统建筑
布达拉宫
故宫
福建Βιβλιοθήκη 江南陕北中国各地传统民居
内蒙古
饶平客家道韵楼
梅州客家围龙屋
潮州广济门城楼
传统文艺
你知道会徽 蕴涵了哪些 中国的传统 文化吗?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 书法;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 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 热烈与祥和。
地位
传统文化的基本 形式之一 元宵节看花灯、吃 汤圆,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
例子
展示中国传 中华民族灿烂 中华文化中一个 统文化的重 文化的重要组 非常重要的组成 要标志 成部分 部分 有宫廷、民用、 京剧、武术、 “大同”世界 宗教、桥梁、 诗赋、散文、 “天下为公” 书法等 园林、城市建 的社会理想 筑等,如北京 菊儿胡同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 建筑被称为凝 体中约定俗成或 固的艺术 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文学艺术, 称为民族精 神的火炬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影响
在世界建 筑史上写 下了光辉 的一页
有悠久的历 史,蕴藏了 丰富的文化 内涵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 淀中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 全面发展,更好创造新生活。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之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行编写。
本单元中所谈到的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1《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第四课第一框体的内容。
由于课文内容是讲传统文化的,所以经过科组尤其是备课组的帮助,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本节课把重点放在情感目标上,重点引导学生在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可以正视传统文化,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时认清传统文化的现状,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可以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摒弃糟粕。
课堂的设计理念是按新课程的要求进行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在知识的介绍和重点突破这两点都交给了学生去完成,注重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很大,对于我们政治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知道的未必就比老师少,学生也会有很多这方面的观点可以进行发掘,再加上有些观点从学生的口中表达出来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达到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本节课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基本上是来自自己身边的同学提供的,充分的体现了本节课的生成性,老师在这当中要做的只是点评与引导,指出学生思考的方向。
一堂好课它应该是有缺陷的,完美就失去了提高的机会,本次公开课的不足主要有如下:1、在教学准备这一方面可以加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的丰富课堂。
2、在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对于时间的把握还不够,造成最后课堂延迟了下课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反映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有时学生生成的知识应该及时给予点评。
3、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还不够突出,在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环节由于课件的演示出了问题,所以没有办法按设计一样达到完美的结局。
4、老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太到位!尊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建设师生良好互动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传统文化的特点
D
例如:
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 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 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例如: 余光中的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思考:通过上述材料,你可以看出传统 文化有哪些特点吗?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相 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文化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一旦形成就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 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 而变。
传 统 文 化 的 特 点
陕 西 科 技 大 学 附 属 中 学
孙 敏
大家看一下这 几幅图片,他们这 是在干什么?你知 道它的来历吗?
舞龙狮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 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 节目之一。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 在的舞龙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台湾、香 港、东南亚,以至欧美、澳大利亚、新西 兰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 一个标志。
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课后巩固提升:
1、不少地方的民间文化由于多年来没有受到重 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剪 纸、木偶、皮影等传统文艺几近“濒危”。文 化部决定实施“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 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A.传统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会徽体现了: • 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 中国传统文艺:印章、篆刻与书法; •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
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 庆、热烈与祥和。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辩论
观点一: 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
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 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 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 之所。如果没有传统问哈 ,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 家园。
观点二: 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
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 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 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 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 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 取向。
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 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精神需求,就能 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 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 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的消极作用。
精华 糟粕
• 1.传统文化对人与社会的作用?(p42) • 如果……,积极作用 • 如果……,消极作用
•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42)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对于……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必须移风易俗。
• 思考:
•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