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2017年整理】浙江农业概况

【2017年整理】浙江农业概况

浙江省农业概况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省土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现有耕地2384万亩,其中水田1932万亩旱地45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0.52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2亩的一半。

省播种面积4272.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87.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为1070.4万亩。

谷物生产以水稻为主,其次是麦类、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蚕桑、茶叶、柑桔、棉花、果蔗、油菜、蔬菜、食用菌等。

茶叶的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柑桔产量居全国第四。

2006年浙江省消耗化肥总量(纯养分):93.98万吨,其中氮肥(N)55.41万吨,磷肥(P2O5)12.19万吨,钾肥(K2O)7.74万吨,复合肥(折纯)18.63万吨。

浙江是资源小省,除氮肥基本能满足自给外,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均需外省调运。

随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浙江总耕地面积将逐渐减少,种植结果也将发生变化——粮食种植面积将减少,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面积将增大。

因此,用肥结构也将表现出复合肥、磷钾肥用量比例的增加而氮肥用量比例的减少。

与此同时,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进一步显现,浙西南蚕桑、浙东南蔬菜、浙北油菜、浙中茶果等产业带初步形成。

作文优美语段集锦1、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2、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3、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嘉兴市三农调研报告

嘉兴市三农调研报告

嘉兴市三农调研报告嘉兴市是浙江省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农地区,农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为了深入了解嘉兴市三农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农业发展概况嘉兴市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导,同时也发展了果蔬种植和水产品养殖等多元化农业。

其中,稻虾共作模式是当地农民普遍采用的种植方式之一,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与此同时,嘉兴市也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业,并与本地农户建立合作社合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嘉兴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完善。

农村地区的道路、用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此外,嘉兴市也积极推动了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田的水源供应和排水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三、农民收入状况嘉兴市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通过种植、养殖以及农产品销售等形式获得稳定收入。

政府部门也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民增收。

此外,嘉兴市还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组织,通过合作社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四、农村就业和人才流失问题嘉兴市农村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大部分农民能够在本地找到稳定工作。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问题,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或者进城打工,导致嘉兴市农村的劳动力缺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嘉兴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开展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

五、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嘉兴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薄弱,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问题,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风险。

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等问题也值得关注和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嘉兴市三农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浙江 葡萄种植面积

浙江 葡萄种植面积

浙江葡萄种植面积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省份之一。

葡萄种植是浙江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该省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下面将从浙江省葡萄种植面积的背景、发展现状、主要种植品种、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浙江省葡萄种植面积的背景。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带,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有利于葡萄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浙江省的地理条件也非常适宜葡萄的种植,如丰富的土壤资源、滨海平原和山地丘陵等地形特点。

这些有利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浙江省的葡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其次,浙江省葡萄种植面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浙江省的葡萄种植面积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的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XX万亩。

其中,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地。

与此同时,浙江省的葡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栽培品种的多样性逐渐增加,从而使得葡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后,浙江省葡萄种植的主要品种。

浙江省的葡萄种植以品种繁多和特色鲜明而闻名。

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勃艮第、巨峰、金手指、红宝石等。

其中,勃艮第葡萄以果实呈红色,果实饱满,口感酸甜可口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巨峰葡萄则以果实颗粒较大、口感鲜美而备受青睐;金手指葡萄则以晚熟、果实甜脆、葡萄皮薄而颇受市场欢迎;红宝石葡萄则以果形圆润、色泽艳丽、果汁鲜美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接下来,浙江省葡萄种植的技术要点。

浙江省的葡萄种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仍然有一些关键技术要点需要掌握。

首先,浙江省的葡萄种植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并进行耕作和施肥等基本管理。

其次,对于不同品种的葡萄,要根据其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包括修剪、疏果、增强通风和防治虫害等。

此外,科学浇水和合理管理可以提高葡萄树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对于葡萄的采摘和储存也需要注意一些技术细节,如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适当的储藏条件等。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浙江金华农业现状分析报告概述浙江金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浙江省,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地区。

本报告将对金华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农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1. 农业资源分析金华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耕地面积、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金华的耕地面积约为100万亩,适宜农作物种植的耕地比例较高,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均降雨量和温度均处于适宜范围,水资源也较为充足。

这些资源为金华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目前,金华农业产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

此外,蔬菜种植、水果种植和畜牧业也是金华农业的重要产业。

然而,从整体上看,金华农业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3. 农业技术发展分析金华近年来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业生产已逐渐实现机械化和科技化,同时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也在提高。

农民开始接受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肥料的使用、灌溉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金华在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析金华作为农业区,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金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土地保护和推广有机农业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保护了生态环境,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5. 农产品营销与品牌建设分析金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一些批发市场,并且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金华应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的提升。

推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销售,可以有效提升金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6. 农业发展前景和建议从以上分析可见,金华农业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和推广。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2
2.1
2.1.1
由于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涉及国民经济每一个领域,用水状况相当复杂,调查方案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考虑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水需求的影响;
二、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的不同特点对水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三、确保用水数据采集的可行和可靠;
1.4.2
如前所述,农业用水一直是我省用水大户,随着我省粮食市场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农业种植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大幅减少,其它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大幅度增加,传统农业正向着效益农业逐步转变,农业用水量已发生较大变化。通过对我省农业用水现状的调查,摸清我省农业用水现状、主要作物用水占用比例、农业用水量和作物种植结构的关系等,同时分析其变化趋势;为我省当前正在推广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依据,为农业节水灌溉定额试验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制定出较准确、符合我省当前实际的灌溉定额提供素材。农业用水调查是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重要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随着我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比例急剧增加,用水矛盾日益突出,为保障城镇用水,许多地区不得不把原先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库水源转向城镇供水,通过对我省农业用水现状的调查,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2.3.1
2.3.1.1
本次调查涉及的面很广,需调查的内容较多,故调查采用查阅有关资料、问卷、走访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农户、实地测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每到一地,我们首先认真查阅当地的1996~2000年的统计年鉴、统计年报、地方志、当地的有关的水利报表及各类相关的统计报表,对其中与本次调查有关的数据和文字进行摘录;然后走访灌区、水利站、农技站、畜牧站、自来水厂等有关单位,咨询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有关数据和相关信息;再深入农户进行问卷抽样调查,了解农村耕种的一些实际情况。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各种资料,有利于统计分析时互相验证,提高成果精度和可靠度。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民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民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民经济发展概况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其中包括农业领域的进步。

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气候,因此在农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推动,浙江省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前,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以粮食种植、渔业、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等为主要产业。

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开始逐步提高。

在农村改革方面,浙江省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民发展经济,如土地流转政策、发展家庭农场、扶持科技创新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浙江省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浙江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浙江省的农业生产结构逐渐向经济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培植等微利高效农业转变。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

随着浙江省农业生产的不断改善,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农产品质量提高在浙江省,农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包括茶叶、水果、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农业产品。

浙江省鼓励农民开展标准化种植、养殖和加工,大力培育品牌。

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促进了农业的巨大发展。

农民收入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的快速提高,浙江省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新型农业经营股份制、家庭农场等,这些政策使得农民的经济来源越来越多样化。

同时,一些地区还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旅游业发展,给农村增添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收入快速增长。

结论浙江省农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政府的帮助下,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富有特色的农业产品成为重要的品牌和支柱产业之一。

浙江农业概况

浙江农业概况

浙江农业概况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SANYHUASANYUA8Q8-浙江农业概况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太湖之南,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1840公里。

境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河曲折,故称浙江。

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现有耕地2384万亩,其中水田1932万亩,旱地45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0.52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2亩的一半。

全省行政区划为11个地级市,省会在杭州。

下设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6个县,754个建制镇、462个乡和199个街道。

全省总人口4629万人,每平方公里约有455人,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的省份。

全省有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49个,人口约40万人,其中畲族约17万、回族约2万,主要分布在浙江西南部地区。

浙江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

全省年平均气温15—18度,年平均降水量1000—2000毫米,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水资源总量达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

全省已知植物3800多种,森林覆盖率60%,被称为中国的“东南植物宝库”。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15648.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31684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9:53.9:40.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567.5亿元和1298.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65元,列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列全国第3位,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14.6亿元,农业增加值达923亿元。

金华农业农村现状分析报告

金华农业农村现状分析报告

金华农业农村现状分析报告引言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土地。

本报告旨在分析金华市农业农村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状况金华市农村土地面积广阔,耕地资源丰富。

但由于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耕地面积减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因此,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户实施节约用地、高效利用土地的措施。

二、农产品生产金华市的农产品以水稻、蔬菜、水果和茶叶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品种单一、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因此,金华市农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农村经济发展金华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但仍存在着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四、乡村旅游发展金华市拥有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和文化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

然而,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规模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吸引力,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的价值,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新农村建设金华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但目前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金华市农业农村现状总体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等方面的工作。

浙江农作物种植时间

浙江农作物种植时间

浙江农作物种植时间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农业比较发达的省份,种植时间主要受气候和农作物的特性影响。

下面将介绍浙江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

一、水稻:水稻是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时间受气温和水分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般而言,水稻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中旬到5月底,栽培期为5个月左右,即到9月底或10月初,水稻将会进入收割期。

当然,根据不同品种和区域,种植时间还会有所不同。

二、蔬菜类作物:蔬菜类作物是浙江省的重要经济作物,其种植时间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西瓜、甜瓜、黄瓜等果蔬类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种植时间为3月下旬到4月中旬;冬瓜、南瓜等类似的蔬菜则在夏季进行播种,大约在4月到5月之间;而叶菜类作物如小白菜、油菜等种植时间则较为灵活,可在春秋两季进行。

三、水果类作物:浙江是著名的水果生产地之一,种植的水果包括柑橘、葡萄、草莓等。

一般而言,柑橘类作物的种植时间在春季进行,一般为2月下旬到3月中旬,这样可以尽量避免霜冻的影响;葡萄的种植时间则在春季和秋季,春季为3月底到4月上旬,秋季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草莓类作物则在冬季进行,种植时间为9月到10月之间。

四、茶叶:浙江是中国着名的茶叶产区之一,种植的主要茶叶有绿茶、红茶等。

一般来说,绿茶的种植时间在春季,根据具体品种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一般为3月下旬到4月上旬;红茶则是在夏季进行,一般为5月到6月之间。

五、粮油作物:除了水稻外,浙江省的农作物还包括小麦、玉米等粮油作物。

小麦的种植时间一般在秋季进行,即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可利用秋冬季的雨水状况并在来年春季收割;玉米的种植时间则相对较长,包括春播和夏播两个季节,春播一般在4月到5月之间,夏播一般在7月到8月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浙江省地域广阔,气候变化较大,不同地区之间的种植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总之,浙江省的农作物种植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品种特性、土地条件等。

浙江农业发展现状

浙江农业发展现状

浙江农业发展现状浙江农业发展现状700字浙江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当前,浙江农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首先,浙江省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的种植业仍然是浙江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过程中,面积扩大、产量提高的单纯增长方式逐渐转变为品质优化、高效率发展。

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使得浙江的种植业生产方式实现了新的突破。

农民通过采用新的种植模式、新的栽培技术,实现了农业效益的提高。

同时,浙江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业态,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

其次,浙江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了许多突破,尤其是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高效节水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为浙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外,政府也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再次,浙江农产品市场环境逐渐完善。

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促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

其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广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等措施推动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与此同时,浙江省加快了农村物流、仓储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质量。

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浙江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浙江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

政府积极推进农民增收工程,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社等手段,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浙江省注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这些措施为浙江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总之,浙江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二 是 注 重 流 通 领 域 的 标 准 化 管 理 ,引 导 企 业 通 过 定 量 包 装 、标 识 标 志 、商 品 条 码 等 手 段 , 加 强 运 输 设 备 的 投 入 ,防 止 二 次 污 染 ,建 立 农 产 品 的 “ 身 份 证 ”,为 消 费 者 建 立 追溯 机制 提供保 障 。
向 区域 化 、专 业 化 、 集 约 化 和 市 场 化 的 现 代 农 业 转 变 ,提 升 区域 农 业 发 展 层 次 。 大 力 培 植 和 发 展 特 色 优 势 农 产 品 产 业 带 ,加 大 优 势 农 产 品 产 区生 产 基 地
动 , 达 成 合 作 意 向 1 2个 , 涉 及 金 额 1 . 1 06亿 元 ; 正 式 成 交项 目 5 6个 ,成 交 金 额 43亿 元 , 基 地 面 .
强 技 术 改 造 ,提 高 市 场 竞 争 力 。 实 施 农 业 “ 出 走
是 组 织 做 好 产 销 对 接 工 作 ,办 好 浙 江 省 农 博
会 、上 海 农 博 会 ,加 强 农 业 信 息 网 、农 民 信 箱 等 农 业 信 息 服 务 平 台 建 设 ,将 信 息 服 务 的 触 角 延 伸 到 广
工 企 业 的 #- 化 水 平 。 1 向
范 区 ,重 点 培 育 一 批 加 工 开 发 水 平 高 、 市 场 开 拓 能
力 强 、在 全 国 同行 业 处 于 领 先 地 位 的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 优 化 信 息 肪 6 务

和 企 业 群 ,提 高 农 产 品 精 深 加 工 水 平 。 鼓 励 企 业 按 照 “ 化 配 置 、集 约 经 营 、 规 模 发 展 、降 低 成 本 ” 优 的 思 路 ,采 取 兼 并 、收 购 、 资 产 重 组 等 形 式 ,实 行 强 强 、强 弱 联 合 ,形 成 企 业 集 团 。 同 时 ,根 据 浙 江 省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中 小 企 业 较 多 的 特 点 ,扶 持 一 批 中 小 企 业 ,通 过 招 商 引 资 等 方 式 ,扩 大 生 产 规 模 ,加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概况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概况

美丽田园风光农业——江山市农业概况江山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

区域面积2019平方公里,总人口60余万,下辖2个街道12个镇6个乡。

是浙江省传统农业大县,素有“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全国重点产茶县”之称。

2012年,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超50亿元,同比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12131元,同比增长11.4%。

我市农业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生态环境带来新优势。

江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1650~2200毫米,年日照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250天左右。

水资源丰富,年径流总量22.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江山港江,为钱塘江的上游支流,建有总库容4.7亿立方米的白水坑、碗窑、峡口三大水库。

江山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水田面积32.6万亩。

江山生物种类繁多,自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等,森林覆盖率68.4%,有脊椎动物200多种。

自然环境十分适宜农业发展。

——空间平台得到新拓展。

从2010年开始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两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大平台。

规划建设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6.6万亩,列入省级创建点的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其中南部综合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东部综合区以林业经济为主)、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8个。

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13多万亩,流转率44.6%。

目前,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74万亩,省级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建成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5个,峡口镇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绿业公司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得到新拓展。

浙江省综合农业区划

浙江省综合农业区划

浙江省综合农业区划一、综述浙江省位于东经118°—123”,北纬27°—31°之间,土地面积10 .18万平方公里。

1988年底,辖11个地(市)、87个县(市、区)、3213 乡(镇)、43500个村民委员会。

全省1987年底总人口为412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55.14万人,农业总劳动力1955.10万人。

发展农业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是一个农林牧剔渔各业和乡镇企业综合发展,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省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农村经济跨上了全面发展的新台阶。

以三中全会后9年(1979—1987)同前9年(1970—1978)的年平均数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58.9%,其中,种植业增长44.74%,林业增长58.65%,牧业增长63.4%,副业增长4.77倍,渔业增长41%,乡村工业总产值增长11.93倍。

198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588.99万吨,棉花6.54 万吨,红麻16.17万吨,油菜籽37.33万吨,茶叶11.59万吨,蚕茧9.76万吨,柑桔54.91万吨,猪牛羊肉76.19万吨,水产品124.98万吨。

其中:茶叶占全国21.5%,居酋位;蚕茧占27.6%,居第二位;柑桔占17.0%,居第三位;水产品占13.1%,居第二位;其中,海水产品占18.76%,居首位。

1987年,乡镇企业总收人为324.67亿元,占全国11.07%,居第三位。

与此同时,森林覆盖率由36.4%上升到42%,居第二位。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渐趋合理,9年间,农村中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由66.6:33.4,变为31.2:68.8;大农业中,种植业与林牧副渔的比例由69.4:30.6,变为52.9:47.1;种植业中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由73.5:26.5.变为63.5:36.5。

与此相适应,农村中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也由95:5,变为65:35。

浙江农业调研报告

浙江农业调研报告

浙江农业调研报告浙江农业调研报告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农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农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农业调研。

一、农业基础情况浙江省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农业是浙江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主要种植业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

同时,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农民数量众多,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的收入增加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二、农业发展现状浙江省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现代农技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也较强,不断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农业面临的挑战尽管浙江省农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田资源相对有限,耕地面积受到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的压缩。

其次,农业产品供给过剩和价格波动是农业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农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着竞争压力。

此外,农业生产中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农业发展的机遇浙江省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首先,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对于农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可能性。

此外,浙江省还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和农村旅游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五、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农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产品的供给。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新品种引进和农业技术推广。

3.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生产的环境保护。

5.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旅游发展,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总之,浙江省农业具有较高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发展农业是促进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浙江省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省份,农业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以下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的简要概述。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浙江省农业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逐渐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以高效农业为主,并逐步壮大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发展现代种植业、现代养殖业等。

2. 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浙江省农业发展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大力推动农产品的绿色有机生产,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农业科技创新:浙江省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益。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4. 农村经济发展: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工业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不断兴起,为农民增加了增收渠道。

同时,农村综合发展也得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5. 农民收入增长:浙江省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益逐渐转化到农民的收入上。

农民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开展农产品销售、农旅融合等创新模式,增加收入来源。

6. 农业生态保护:浙江省农业生态保护工作较为重视,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水稻生态种植和有机农业,提高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7. 农村土地流转: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逐步推进,通过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方式,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程度。

总之,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呈现出以高效农业为主、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增长等特点,为浙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浙江省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态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未来,浙江省将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创新模式推广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浙江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

浙江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

本科生论文(设计)题目: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年级2008级学号222008326022024姓名谭时锐指导教师吕长文2010-11-22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谭时锐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生物技术班 400715摘要: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太湖之南,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1840公里。

境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河曲折,故称浙江。

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

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关键词:浙江省农业现状趋势一、农业资源现状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农业生产门类齐全、作物品种繁多的农业综合高产区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之称。

多样化的国土资源、多宜性的气候环境、多种类的生物资源、秀丽的山川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使得浙江农业具有广泛的发展领域和发展潜力,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业的多种功能的需求,十分适合多种作物的种植,多种畜禽、水产的养殖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浙江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

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农业主要产业有粮油、畜禽、蔬菜、茶叶、果品、茧丝绸、食用菌、花卉等。

(一)耕地资源从2003年至2008年山西省年末耕地总资源总体维持在3000千公顷左右,但在逐年减少。

常用耕地面积面积也呈减少趋势,而后是2004年至2005年,开始逐渐减少,其次,临时性面积也在不断减少。

其他具体情况由下表可以看出。

1-1 主要年份耕地面积单位:千公顷(1 000 ha)年份Year 耕地总资源有效灌溉面积机耕地面积#常用耕地面积#机电灌溉面积2003 3064.54 3298.10 1422.32 1057.19 980.81 2004 2834.39 3272.24 1431.32 1038.18 980.89 2005 2778.41 3259.61 1435.32 1045.75 990.04 2006 2837.94 1034.12 997.19 2007 2739.56 1042.39 1009.07 2008 2697.88 1047.59 1010.35(二)农机、化肥使用情况浙江省实现了从靠天吃饭、依靠人畜劳动力的传统方式向水利化、机械化、设施化的历史转变。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概况

浙江省江山市农业概况

美丽田园风光农业——江山市农业概况江山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

区域面积2019平方公里,总人口60余万,下辖2个街道12个镇6个乡。

是浙江省传统农业大县,素有“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全国重点产茶县”之称。

2012年,农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超50亿元,同比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12131元,同比增长11.4%。

我市农业主要呈现以下六个特点:——生态环境带来新优势。

江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1650~2200毫米,年日照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250天左右。

水资源丰富,年径流总量22.8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江山港江,为钱塘江的上游支流,建有总库容4.7亿立方米的白水坑、碗窑、峡口三大水库。

江山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水田面积32.6万亩。

江山生物种类繁多,自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等,森林覆盖率68.4%,有脊椎动物200多种。

自然环境十分适宜农业发展。

——空间平台得到新拓展。

从2010年开始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两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大平台。

规划建设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6.6万亩,列入省级创建点的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其中南部综合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东部综合区以林业经济为主)、主导产业示范区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18个。

把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牛鼻子”工程,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13多万亩,流转率44.6%。

目前,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74万亩,省级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建成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5个,峡口镇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绿业公司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平台得到新拓展。

浙江省资源概况

浙江省资源概况

浙江省资源概况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是著名的粮仓和丝、茶产地,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桔、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海岸线总长6715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18公里,前沿水深大于10米的海岸线482公里,约占全国30%。

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丰富,渔业生产能力较高。

全省有渔场22.3万平方公里,资源蕴藏量205万吨,其中舟山渔场是我们最大的渔场,也是全球四大渔场之一。

海洋能资源类型丰富,蕴藏量巨大。

东海大陆架盆地具有开发前景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

可开发潮汐能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的4 0%,潮流能占全国一半以上,波浪能、风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开发条件优越。

浙江森林面积9075万亩,其中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45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9%,活立木总蓄积量3.14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东南动植物宝库”之称。

有高等野生植物5500多种,其中52种野生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已发现陆生野生动物689中,其中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还有可供旅游开发的主要海岛景区(点)450余处。

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197家,数量分别居全国首位和第二位,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杭州西湖、千岛湖、普陀山、雁荡山、乌镇古镇、奉化溪口——滕头、东阳横店影视城、西溪湿地、嘉兴南湖、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景区、开化根宫佛国、南浔古镇、天台山、神仙居等14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耕地和环境保护加强,标准农田、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农田地力建设扎实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面源污染有效治理,耕地质量逐步改善,旱涝保收率达66%。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机总动力达到2293万千瓦,粮食机收率达61%。设施农业成为新亮点,发展设施大棚217万只,设施栽培面积116万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浙江是一个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谷物生产以水稻为主,其次是麦类、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蚕桑、茶叶、柑桔、棉花、果蔗、油菜、蔬菜、食用菌等。茶叶的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三,柑桔产量居全国第四,是全国生猪的重点生产基地,年出栏1899万头,5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出栏数占全省总出栏量65%,水产品总产量达484万吨,是全国三大淡水鱼产地之一。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15648.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31684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9:53.9:40.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567.5亿元和129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265元,列全国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列全国第3位,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14.6亿元,农业增加值达923亿元。种植结构继续向高效益经济作物调整,粮经面积比2006年为55:45。
四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一大批优良品种得到引进、繁育和推广,粮食、油菜、生猪、家禽优质良种率分别达90%、85%、100%和95%。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应用加快,种养制度不断创新,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高效模式层出不穷。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展开,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技术吸纳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推广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革新,服务社会化、手段信息化的态势开始形成。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
全省行政区划为11个地级市,省会在杭州。下设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6个县,754个建制镇、462个乡和199个街道。全省总人口4629万人,每平方公里约有455人,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的省份。全省有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49个,人口约40万人,其中畲族约17万、回族约2万,主要分布在浙江西南部地区。浙江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资源丰富。全省年平均气温15—18度,年平均降水量1000—2000毫米,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水资源总量达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全省已知植物3800多种,森林覆盖率60%,被称为中国的“东南植物宝库”。
三是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规模化经营格局日趋明显。有各类种养业大户26万户,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6万亩。生猪、家禽、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分别达65%、70%和88%。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全省产业化经营组织达11066个,带动农户779万户,联结基地1818.6万亩。有省级以上骨干农业龙头企业253家,其中国家级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日趋提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65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915个,社员27万人,带动211万农户。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势头强劲,每年新增投资120亿元以上,增添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开发的动力。
浙 江 农 业 概 况
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之地”之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太湖之南,东海之滨,大陆海岸线1840公里。境内有一条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河曲折,故称浙江。全省土地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06%,是面积较少的一个省份。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地貌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现有耕地2384万亩,其中水田1932万亩,旱地45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0.52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1.2亩的一半。
一是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植力度增强,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农业潜在功能逐步挖掘,产业构成有机改善。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主导产业优势逐步突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高效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生猪份额缩小,禽蛋、奶业、蜂业和特种畜禽扩大。特色农业开发有力,拥有中国特产之乡120多个。与此同时,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进一步显现,浙西南蚕桑、浙东南蔬菜、浙北油菜、浙中茶果等产业带初步形成。
二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序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初具,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144个,其中种植业面积641万亩,1652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834个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06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额60.2亿美元,居全国第3位。积极鼓励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带种子种苗、信息、资金、技术、管理等到省外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跨省域的产业化经营。全省共有1000多家农业企业、50多万农户在省外经营种养业,经营各类基地1400多万亩。
近几年,浙江发挥资源、市场和体制优势,将传统的精耕细作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市场取向的农村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高效生态农业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