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的黑龙江中高职民族文化教育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本 市中小学校、周边社区乃至贫困帮扶村开展传统 文化体验式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走出校园 、 走进基
层。笔者所在院系对接某文旅创意园琅耶陶瓷制 作体验中心并组织师生多次探访学习绘瓷烧瓷工 艺,对接某社区以艺术文化志愿服内容为城乡文 明建设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在丰富传统文化宣 传教育内容、加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的同时,锻造 服务能力和奉献意识,让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实践 活动成为学生润养思想品格的有益途径。
51
2021 年第3 期
省4駆丛就术冷昵学报
故宫文创系列为例日”文物与“新”文创之间碰撞 出火花,故宫国宝色口红、御批系列仿宣纸折扇、迷 你御猫摆件等文创产品深受年轻群体欢迎。故宫 博物院年轻化、时尚化的文创之路架起了一座沟通 文化的桥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活了起来。
文创理念一定意义上是年轻、时尚、活力、开 放、包容的代名词$要依靠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从 持续关注和创意表达。“青之印”通过细致考究历 次寻访和体验活动内容,在葫芦绘制及雕刻活动 中找到切入点。团队成立了“福禄筑梦”文创项目 小组。小组以葫芦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实用 价值为核心点$融合艺术专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利 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通过对现代生活的细 致深度观察及缜密延伸思考,赋予葫芦工艺品新 的艺术价值和生活价值。通过文创项目的实践, 让青年群体在文化钻研中与传统文化融合更为紧 密,激发想象与创新的动力为文创产品赋予新的 时代内涵。
(四) 纵深开发文化创意项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全民人文素养水 平、推动思想文化繁荣、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有着巨 大推动作用,应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 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创理念是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过程 中所产生的新兴理念,其中“文化”是根基$创新” 是灵魂$近年来$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已蔚然成 风,成为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有力载体$专统文化是 文化创意的重要素材和灵感,在文化传承过程中 将传统文化精粹与现代审美需求相互融合$将传 统文化以全新别致的姿态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以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索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索

高职院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索
申庆全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 中国传统艺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增强其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页数】1页(P141)
【作者】申庆全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努力拓展理工高校文化艺术教育的新领域--重庆邮电学院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J], 徐仲伟
2.高校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J], 吴江
3.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探讨 [J], 石晗
4.民族传统体育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意义和形式的创新性探索 [J], 陈科全; 廖月荣
5.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剪纸在教学中的初步实践研究[J], 朱晓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高职学生中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调查

在高职学生中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调查
传 统文 化在青 少 年 心 中的地 位 、 响 和青 少 年对 影 传统 文化 的认知 、 态度 等 , 为传 统文 化教育 的前 成
提。
视,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在 当今的重要性。
十七 大报 告 指 出 : 中华 文 化 是 中华 民族 生 生 不 “ 息、 团结奋 进 的 不竭 动 力 。要 全 面认 识 祖 国传 统 文化 , 其 精 华 , 取 去其 糟 粕 , 使之 与 当代现 代 文 明 相 协调 , 持 民族 性 , 现 现代 性 , 强 中华 优 秀 保 体 加 文 化传统 教 育 。 加 强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首 先 要 从 青 ” 少 年抓起 。2 1 0 1年 , 育 部 、 家语 言 文 字 工 作 教 国
( ) 查问卷设计 的原则 。我们为调查 问 一 调
卷 设立 了真实 、 面 、 全 深刻 、 度 四项 原 则 。所 谓 适
真实 , 就是 要我们 的问卷 问题设计 合理 , 思路 清
晰, 不发 生歧 义 , 不误 导 、 导 学生 选择 , 真实 地 诱 能 反 映学 生 的实 际 情 况 。所 谓 全 面 , 是 既要 全 面 就
太少 , 达不到全面、 深刻 的要求 , 但过多也容易使
被 调查 者产 生厌 倦 情 绪 , 利 于 客 观 真 实 地 反 映 不
实际。
( ) 查 问卷 设 计 的 内容 。根 据 设计 原 则 , 二 调
我们将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三大模块 , 3 个选择 共 0
题( 单项 选 择 2 0个 , 不定 项 选择 1 0个 )从 情 感 、 , 认 知 、 道 三个 主要 方 面来 反 映学 生 的实 际 。 渠 情感 : 反映学 生 对传统 文 化是 否喜 爱 , 否认 是

高职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高职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高职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摘要: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民族精神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广大高职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

然而,当前对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加强和改进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高职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意识和品格,“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精神支撑”[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任务之一,明确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我国广大高职院校坚持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广大高职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

但对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还存在薄弱环节,使得一些高职学生民族精神缺失,具体表现在:有的高职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思想和文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了解,甚至p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拌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发达的经济和科技为基础和后盾的西方文化大量涌入。

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盛行,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外来事物在高职学生中得到极大的关注。

西方文化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所包含着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冲击,消蚀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导致一些学生思想混乱、价值转向、道德失范,甚至崇洋媚外、数典忘祖。

1.2 社会环境的因素一是全社会关心支持民族精神教育的体制与合力尚未形成。

我国还未形成齐抓共管、有机统一的教育氛围。

二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没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把我国民族的优秀价值落实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使之真正成为人们行为的价值导向、精神支柱。

211208907_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11208907_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输送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对黑龙江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

针对服务农业农村发展,黑龙江省高职院校面临教育经费投入量不足、专业设置和产业发展脱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外流等困境。

因此黑龙江省高职院校需建立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农业农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教育;黑龙江省;发展路径引言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

[1]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龙江各项事业发展,力求黑龙江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发展新格局、龙江振兴新局面。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在新发展形势下输送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在转变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和助力其乡村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是“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互惠共赢。

寻求二者耦合协调的共同发展之路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抉择。

黑龙江省可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相关高职教育,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1.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1.1教育经费投入量不足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的培养。

黑龙江省在高等教育资金的投入更倾向普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基数仍然相对较小,不足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发展质量、水平和速度。

对比研究发现,长期以来,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低于同层次的普通教育,且二者差距较大。

2016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与本科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相差4996.01元,悬殊较大,高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只占到本科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约70%。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低于全国水平,且差距逐渐增大。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认知现状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认知现状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知现状思考与建议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以及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大学教育也逐渐面临着文化认知的困境。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技术教育中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二、现状分析1. 文化认知缺失在高职院校中,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认知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相对较少。

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甚至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或者忽视,这使得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

在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将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更多的是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

2. 教学内容淡化在高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被削弱。

随着传媒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学生们的精力往往会被各种信息所吸引,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较低。

许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内容设置较为宽泛,未能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这也使得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不够严肃和专注。

3. 教学手段单一在高职院校中,教学手段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难题。

很多传统文化的教学往往是依靠讲述和书面资料的传授,缺乏多种形式的展示和互动,使得学生们难以产生深入的兴趣。

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单一导致学生们无法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排斥。

三、建议1. 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置。

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基础课程和专题研究课程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整合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团体等,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调查及几点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调查及几点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调查及几点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学生中。

这些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至关重要。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迫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往往也代表了当代青年的文化认同和社会思潮。

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进一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文化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对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深入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及接受程度。

通过调查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因素,找出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并提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以便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理解。

通过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助于加深教育部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培养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调查结果根据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

约70%的学生表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认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自身文化底蕴,提高修养素质。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道德规范,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塑造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双创”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双创”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双创”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一、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根基和灵魂。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双创”教育也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以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 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以德为先”,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这与“双创”教育的核心理念——创新创业密不可分。

只有素质全面,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的人才,才能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而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家智慧等方面的教育,为人们培养了平和、包容、刚柔相济的学问,这对创新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养。

2. 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实践教育,重视技能传承。

古代匠人继承前人智慧,用心匠心传承技艺,这种精神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掌握一定技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讲究师徒相传,这也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借鉴。

3. 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天人合德,这与当代创新创业理念的“以人为本,以质取胜”非常契合。

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于创新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创”教育的重要性1. 传统文化的持续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随和传承不断在加强。

将传统文化融入“双创”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精神乐观和人生导向。

2. 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和修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探索

1高职学生民族精神培养面临严峻挑 战
化 的积 淀与 升华。 将 民族魂很好 的植根 到国 民的潜意识 中, 民
1 . 1民族意识淡化. 缺乏民族认 同感 族精神 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 的发挥 。 在各 国人士热衷学习中国 现如今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价值观念、 道德行 为的扭 曲和变 国学的背景下, 对高职学生进行 民族精神教育, 首先 要重 塑我们
责任 心。 否符合 “ 取之有道”的原则。
1 。 3思想偏激, 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过浓
由于传统文化教育 的过度颂 扬和神化 , 以及学生 自 身接受
2 . 4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 园文化是学校 的灵魂 。 作为高职 院校 , 在 进行校 园文化
的情况, 造成某 些高职学生身上表现 出文化 自闭主义和狭 隘的 建设中, 既注重对 时代 精神 的把握 , 又关注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
异, 他们 悲观的看待周 围事 物, 眼 中看到的只是 中华 民族 的劣 的 民族精神 。 一是 明确 中华 民族精神 的本质。 引导 学生深刻地 根性 , 始终认为外国的东西 比中国的好。 只关心 经济 、 商业和 自 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 的历史 , 从灿烂辉煌 的中华文 明中提炼爱
身的发展, 而对 民族 、国家和政 治则漠 不关心 , 缺少 民族 自豪 国精神, 增强学生 的民族 自尊 心、自信心和 自豪感 。 二是要重视
年轻 一代 拥有强烈的民族意 识, 才 能形成 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的方式会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学习时产生 厌倦 、 甚至抵触 的情 从而振兴祖 国, 使 国家强盛不衰 。 这种 民族意 识与凝 聚力需要 绪。
力的强盛 使得 当代社会 中出现 对 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缺 陷, 各

浅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振兴发展

浅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振兴发展

浅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振兴发展发布时间:2021-06-18T08:07:51.077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2期作者:李舒淇徐梦遥陈文静白艳飞[导读] 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

哈尔滨商业大学 150000摘要:黑龙江是一个拥有多种少数民族的边疆省份,面对复杂的民族构成,新时代的变化。

本文对如何抓住机遇拓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渠道,如何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提出了新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

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

其中世居本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

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口不足万人。

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

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

复杂多样的民族在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方式。

本文旨在拓展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渠道,提出经济文化发展新建议。

一、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现状(一)文化旅游方面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哈尔滨“哈尔滨啤酒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大世界”等旅游项目的成功举办。

黑龙江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民族旅游文化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各少数民族地区也在努力构建基于民族优势的旅游产业新格局。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新生村、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索伦村/佳木斯市敖其镇赫哲族村等少数民族村落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保护与开发规划,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

高职教育贯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思考

高职教育贯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思考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纪 念 辛 亥 革 命 1 0周 年 大 会 上 的 讲 0 话 中 指 出 :爱 国 主 义 是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的 核 心 , 动 “ 是 员 和 凝 聚 全 民 族 为 振 兴 中 华 而 奋 斗 的 强 大 精 神 力 量” 胡总 书记 的讲 话 精 辟 在理 , 当今 理 想 模 糊 、 。 对 信 仰 淡 薄 的 高 职 学 生 来 说 具 有 非 常 深 远 的 现 实 意
华 民族 的 伟 大 复 兴 , 我 国 建 设 成 繁 荣 富 强 、 谐 的 把 和 国 家 。 接 受 中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精 神 的 教 育 , 包 括 是
高 职 生 在 内 的 每 一 个 青 年 学 生 的 首 要 任 务 , 就 是 也 最 大 的 “ ” 而 高 职 教 育 的 根 本 目标 决 定 了 它 必 须 德 。
精 神 的 主 要 内容
高 职 教 育 应 贯 穿 和 弘 扬 中 华 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 统 文 化 精 神 的 哪 些 主 要 内 容 呢 ? 笔 者 以 为 , 包 括 以 下 几 个 方 应
面 :
出高 职教育 的特 色 。
高 职 教 育 的 办 学 特 色 是 什 么 呢 ? 教 育 部 早 在
收 稿 日期 : 0 1 l 一 l 修 稿 日期 : 0 l l —2 2 1一 2 8 21— 2 9
中 共 中央 在 2 l O O年 1 O月 召 开 的 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指 出 :发 展 面 向 现 代 化 、 向 世 界 、 向 未 来 的 , “ 面 面
是 把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精 神 继 承 、 扬 光 大 , 现 中 发 实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理念与方法探究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理念与方法探究

教育传播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称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是中华文明的软实力,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教育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文化精髓,相互包容和融通的和谐体系。

[1]所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的源泉。

具体而言,概括为以下的几个方面精神价值:1.法自然、倡人道,尊重生命2.重民本、求大同,重义轻利3.崇仁义、讲仁爱,恪守诚信4.重道德、讲人格,修身养性5.讲中庸,尚和合,辩证统一文化对于国民的影响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传承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2]二、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短板和问题在教育功利化愈演愈烈的时代,传统文化教育与知识、职业技能教育必然在资源、课时和保障条件方面争夺激烈,因此,往往必须让步于被认为“更加重要”的专业教育。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订单式教育、现代学徒制教育大潮下,传统文化教育已难以守住一方阵地。

(一)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具有某某知识、掌握某某技能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功利性较强。

与之相对的文化积淀、人文情怀、眼界心胸却成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用之物,可要可不要。

在一部分的高职院校领导层面看来,只要能在三年的时间里,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某个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熟手”就达到了基本培养目标。

而“实施难、时间长、见效慢”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值得投入太多的关注,因此,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向专业教育倾斜,传统文化教育基本丧失立足之地。

长此以往,它造成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责任感缺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终将逐步暴露出来。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调查及几点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调查及几点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调查及几点启示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重视和推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如何呢?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并提出几点启示。

一、调查结果通过对某高职院校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其中近60%的学生表示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约20%的学生表示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

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只有不到30%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和认识。

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超过9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学习。

并提出自己希望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分析及启示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意味着学校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学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持积极态度,学校可以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三、启示学校应该积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建设,推动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 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文化体验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力度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高职教育:担起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使命”

高职教育:担起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使命”

高职教育:担起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作者:卢德生鲜耀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5期如今,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

在全民族奋力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一使命意义重大。

那么,在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道路上,高职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2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出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发挥职业教育在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与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民族文化技艺传承与职业教育的对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就业技能,增强民族产品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

教育部职成司2013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到,要召开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经验交流会,印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意见,确定一批示范专业点。

以2013年为起点,如何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成为高职院校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立于挑战前的压力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经历时间的积淀,经过多次交融与传承,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及表现手法,在当前依然焕发着璀璨的光彩,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郑雄伟认为,从经济总量看,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

2010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郑雄伟同时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尚处在不发达阶段,传统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但要实现上述目标,既需要大量高精尖文化人才,更需要大量直接从事文化产品开发、使用的实用技术人才。

东北全面振兴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担当与作为

东北全面振兴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担当与作为

东北全面振兴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担当与作为作者:孟凡华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30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

2023年,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提出20年。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

他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向着中国式现代化进发。

总书记对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意义重大。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区域经濟紧密相连。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离不开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职业教育的全面支撑。

在东北全面振兴的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应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这个重要抓手来推进。

第一,坚持不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要实现自身水平的高质量,也要实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高质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全球产业形态被重塑,产业创新被科技创新替代。

职业教育要适应这一变化,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东北振兴需要,针对所服务的行业特色、区域特点、专业特性,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创新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提高办学水平,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赋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第二,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点,自2019年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职业本科试点大学开始,截至2023年6月,我国已有33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提高中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高中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提高中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摘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中职学生教育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共圆中国梦。

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的思政课教育体系呈现出不完善情况,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不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效果整体不高。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中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提升中职院校的思政课水平,打造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课堂,以此来完成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大大提升。

关键词:中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式前言: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政内涵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时期,需要在这一时期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稳步推进经济发展。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为了能够顺应当前我国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顺势而改变,以便能够满足人才的培养要求。

中职学校应高度认识到教育工作在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及现实问题,对自身的优势予以合理利用,使思政教育发展模式得以不断创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更好地发展,增强中职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思政课教师肩负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体责任为了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树立效果及质量,中职学校的思政课教师需要肩负起自身的工作职责,积极参与进来。

中职学校用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使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思想素质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自觉参与到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中来[1]。

第一,应建立思政课教师队伍,应聘请一些在历史学、政治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理论功底比较扎实的教师,并组织教师定期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来,以此来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政治素养。

第二,中职学校的教师本身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可运用微信、抖音、QQ等媒体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情况予以严格的把握,使学生的分辨是非能力得以提高,使思政课的教学阵地得到延伸。

运用黑龙江地方文化资源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

运用黑龙江地方文化资源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

运用黑龙江地方文化资源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作者:徐永慧王美娜徐瑛来源:《北方经贸》2015年第05期摘要:黑龙江地方文化能够丰富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能够涵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应把黑龙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利用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以彰显高职思政课教学地域特色,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文化;思政课;高职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59-02一、黑龙江地方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一)黑龙江地域文化能够丰富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采用的是由教育部统编的教材,这些全国统一规范的教材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理论性,对于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基本的理论素养,形成较为系统的马克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从高职思政课教学实践来看,这些教材偏重于抽象的理论性和内容的系统性,即在教材的知识结构中,侧重的是全国的一般性的理论总结,地方性的经验特色几乎没有,缺乏适应地方院校思政教学的鲜活性、针对性。

而高职学生作为地方建设的有生力量,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了解直接关系到本地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

黑龙江省拥有大量值得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

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基础好,有潜力,根据专家初步调研,归纳了十大重点系列。

包括民族历史源流系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红色历程系列、文化名人系列、开发建设系列等。

其中红色历程系列(以抗日战争历史为代表)及开发建设系列(以“北大荒开发建设时期”、“大庆开发建设时期”为代表)尤其值得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利用。

此外,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我省重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更是与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息息相关而值得充分关注和了解。

将这些极具地方鲜活特色的文化资源融入教材,是对教材体系的一个丰富和补充。

(二)黑龙江地域文化精神能够涵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优秀的核心精神文化资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

让传统文化滋润中职学子心灵

让传统文化滋润中职学子心灵
2.诵读形式多样化。结合“校园读书节、艺术节、技能节”等活动,围绕“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的主题,以爱党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重点,立足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等资料,广泛开展演、唱、诵、写等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师生崇尚经典、诵读经典、品悟经典的学习氛围,树立了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学习精神。
六、与传统节日相融合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历史文化,每一位华夏子孙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因此,我们要在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挖掘内涵,在传统节日中传承延续,在古今交汇中增强自信,在快乐感受中激发热情。我国传统节日延续千年,已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时代印记。春节的欢乐祥和,元宵节的憧憬希望,清明节的慎终追远,中秋节的浓郁亲情……针对每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要把握住节日活动的教育机会,让学生饮水思源,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说,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校园文化融合
学校在校园设施规划建设、办学理念、办学风格、专业设置上,充分与校园雕塑、楼体、走廊、草坪等的审美、教育、教化功能相结合,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校园中修建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建筑物或者名人墙,书写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展示剪贴画、卡通版文字等知识;摆放历史人物塑像,重要建筑以历史名人命名,图文并茂,美化绿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草木都含情,陶冶师生情操,提升人文情怀。要使传统文化教育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产生中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3.宣传引导经常化。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校园电视台、专业简报、手抄报,进行专家讲座,举办国学演讲、国学知识竞赛,开展“品经识字”、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开拓师生视野,丰富师生知识。用古人的智慧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经典、升华思想、启迪人生,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让更多的师生获得展示风采的机会,不断扩大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兴中的黑龙江中高职民族文化教育
摘要:黑龙江的传统文化教育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深邃而又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东北亚方文化特质和多源特性。

在广袤的黑龙江地区,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是整个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其浓郁的生产气息、鲜明的生活风格和生动的民俗特征,充分地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光辉绚烂的一章。

近几年来民族文化教育中的中高职教育,已成为整个黑龙江公民素质教育的一束奇葩。

关键词:高职;文化教育;民族
在黑龙江三江流域地区聚居着文化特色鲜明的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与赫哲族等民族,在黑龙江地区他们虽然人数稀少,但都同属祖国大家庭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这三个民族同样创造了绚烂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

鉴于各自所受不同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产方式、宗教民俗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的风格、生产方式、程序礼仪、文化象征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迥异的文化特征。

将以居住环境考察结果为重要依据,把文献资料同民间口传资料有机结合,对少数民族文化事象深入分析;同时,也注重对物质形态中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教育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从而得
到全面、客观、科学的研究结论。

在黑龙江在近几年,其民族文化教育正在不断地蓬勃兴起。

例如2013年12月21日,“传承民族技艺,促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2013年全国民族技艺传承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会――校企合作现场签约仪式在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举行。

通过这一点就能有力地证明黑龙江对本地区民族教育的足够认识。

签约仪式上,共达成包括国家民委教科司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共建的全国民族技艺产教结合示范基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共建的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科研基地,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与天津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办学、与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发展中心签订的人才培养协议,及其他院校、企业、民族技艺传承人之间多层次的意向协议共59项,现场签约数为19项。

民族教育既要合作,有不少当地民族教育特点。

高等学校应当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民族政策和有关政策措施,办好民族预科班、民族班;落实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教育实施方案和学生管理规定,管理本校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学生的学籍以及预科生的考评等,这些都为民族中高职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物质基础。

在黑龙江民族教育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针对人数较少的民族予以更多的教育支。

例如鄂温克、柯尔克孜,赫哲族等,
都对其进行相关民族文化密切相关的教育和人才培养。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是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讷河县。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其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

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

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黑龙江的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东正教。

主要节日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由于历史及地缘因素,鄂温克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由此可再次深化民族特色文化,对应大力发展相关特色农业、手工业和旅游业,俄语翻译等相关专业,然而这就需要去培养与之相关的高等技能或专业人才。

可对其初中学历以上者进行相关中高职再教育,实现本民族的自我再发展,和民族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另外还有富有黑龙江特色的民族值得一提,即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富裕县,柯尔克孜族还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其中尤以刺绣、编织最为著名。

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她们在枕头、被面、衣袖边、马衣以及悬挂的各种布面装饰品上绣出各种的精致花纹,其中有花卉、飞禽、走兽和各种几何图案。

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

她们编织的挂毯、地毯,花色图案精美。

花毡、白毡帽、木
制碗、盒等,精巧美观、古朴耐用。

各种工艺品以红、蓝、白色为主,尤以红色最受欢迎。

大部分柯尔克孜族很擅长手工艺和文艺,其人文资源丰富,亦值得大力发展。

为此当地也设立相关民族特色教育课程,特别是中高职,其服装裁剪专业和幼师专业也为其民族特设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可以将民族文化与所设专业进行紧密结合,使其专业更加富有特色。

另外还有三江地区的赫哲族,近年来赫哲族民族文化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

赫哲族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

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其鱼皮鱼骨手工艺堪称精湛。

其在佳木斯地区设立了很多中高职培训,例如佳木斯技师学院-职业学院等都收纳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当地的赫哲族学生,为民族学生多方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智力支持。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的民族教育在教育投入、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普九”教育,师资建设和依法治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短缺和相关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对此,必须确立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民族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加强民族教育行政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议,努力实现全省民族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例如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坚持以民族为根本,以特色求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注重历史传承,把凝练办学精神、明确发展定位作为学院崛起的首要文化准备。

学院提出了“打民族旗,走特色路”的系统办学理念,即以“发展民族教育、振兴民族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创校使命;以“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遵循民族教育特殊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办学准则;以“服务少数民族、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高等师范教育为立校之本,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强校之路,以农科和食品学科为优势,以民族师范教育和民族预科教育为特色,将学院建设成为在东北亚地区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具有鲜明北方民族特色的多科性、服务型和开放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

此外,学院在几十年来艰苦奋斗的历程中,孕育出了“兼爱并育,行健自强”的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精神。

确立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育人理念;“动脑动手,尽力尽心”的学生成长理念;“当好公仆,做好公民”的做人理念和“造峰填谷,守正出新”的阶段性发展理念。

这些精神理念与边疆少数民族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一脉相承,是光荣办学传统与现代大学理念的完美融合。

黑龙江省唯一的培养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师资的专业,2012年学院的
乳品工艺专业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乳品工艺、生物制药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药物制剂技术、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会计等六个专业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桦树皮制作工艺、鱼皮画)入选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公布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行列;动物医学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实施“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该专业学科带头人被省教育厅评选为“黑龙江省第七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13年12月,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民族技艺传承创新与职业教育产业对话会,得到了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的肯定,国家民委已经初步同意依托学院建立全国民族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术协作组织,在学院建立全国民族技艺产教结合示范基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初步同意与学院合作共建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科研基地。

由此,也能有力地说明民族教育发展必需以良好的物质建设为基础,良好的民族基础建设也能为其当地民族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可以说黑龙江的民族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个性化人才为己任,不断寻找自身的文化魅力。

在黑龙江亦有很多高职或中职院校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民族人才的摇篮,很多相应的民族培训机构已成为民族振兴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