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控制管理系统设计探索
智能电网中的微电网设计与管理
![智能电网中的微电网设计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b01b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a.png)
智能电网中的微电网设计与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智能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而在智能电网中,微电网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和管理也变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智能电网中微电网的设计与管理,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微电网概述1.1 微电网的定义及特点微电网是指由分散式电源、储能设备、负荷和相应的电力电子设备组成的小型电力系统。
与传统的中央电网相比,微电网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微电网可以独立运行,不依赖于中央电网的供电。
这就意味着,在灾难或异常情况下,微电网能够保持供电正常,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韧性。
其次,微电网可以实现分散式能源的高效利用。
分散式能源指的是分散在用户侧的小型能源装置,如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等。
通过将这些分散式能源连接到微电网中,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还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最后,微电网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由于不需要依赖中央电网的供电,微电网可以节省一定的输电损耗和降低用户的供电成本。
此外,微电网还可以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实现分布式发电和电力的互联互通。
1.2 微电网的设计原则与目标微电网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与目标:首先,技术可行性原则。
微电网的设计应基于现有的技术能力和经济条件,确保其在设计、建设和运行阶段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原则。
微电网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能源特点的需求。
最后,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
微电网的设计应保证其在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微电网设计与管理的关键技术2.1 微电网的组成与配置微电网主要包含分散式电源、储能设备、负荷和电力电子设备等组成部分。
在微电网的设计与管理中,需要合理配置这些组成部分,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益。
在分散式电源方面,常见的包括太阳能光伏系统、风力发电等。
军工电子装备研制转阶段技术状态管理探索
![军工电子装备研制转阶段技术状态管理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647d47333d4b14e84246875.png)
军工电子装备研制转阶段技术状态管理探索□徐红莲【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某所军工电子装备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过去常规管理方式主要缺陷与不足之处,提出可量化的转阶段技术状态管理方案。
【关键词】军工电子装备;量化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作者简介】徐红莲(1978.2 ),女,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一、引言通过对部分样本数据分析,某所军工电子装备研制过程中内外场联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
表1联试中的主要问题序号问题现象描述1华睿平台不稳定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死机、自动重启等现象。
2光纤传输问题光纤时通时不通、传输存在误码、光缆或光纤插头损坏。
3DBF系统不稳定合成波瓣不对。
4电磁兼容性差系统监校时存在电磁泄露;信号杂散很差;诱饵工作时,诱饵控制模块工作异常。
5数字组件不稳定数据不同步;I、Q不正交;无数据输出。
6功率管、低噪放损坏国产化功率管大量烧毁、低噪放增增益下降。
7热设计问题数字组件温升高,数据有误码;水接头处漏液、管路连接处漏液。
8水铰链问题漏液、异响、积液回收装置工作异常。
9汇流条问题汇流条发热、打火。
10功能不完整部分功能未完成调试,产品出所。
根据问题性质,可将全部故障问题归类分为系统问题、电讯(硬件)问题、软件问题、结构问题、联试安排问题五类。
第一,系统问题主要指在外场联试、试飞阶段出现,对系统功能、性能造成影响,涉及多个分系统的故障问题。
第二,电讯(硬件)问题主要指在联试过程中,分系统设备出现硬件故障,导致分机功能缺失或性能下降,进而影响整机功能性能或可靠性。
第三,软件问题主要指分系统软件功能不完善、不稳定等问题,对整机功能性能产生影响。
第四,结构问题主要指整机或分机在结构设计、安装等方面的缺陷,对整机的使用性、可靠性造成影响。
第五,联试安排问题主要指人力资源安排、分系统设备交付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转阶段技术状态的控制不足是据库性能测试过程中直接用手工测试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在投入使用前,软件开发必须要在各式的条件下展开数据库性能测试工作并且与软件基础性能需求相适应,努力提高数据库功能的使用效率。
与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创新创业设计
![与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创新创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93c32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8.png)
与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创新创业设计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和机械工程等。
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
本文将探讨与自动控制原理相关的创新创业设计,并介绍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项目。
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这种系统利用自动控制原理,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和设施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例如,通过手机APP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空调、热水器等设备,实现节能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自动调整各项参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
二、智能农业系统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需求,智能农业系统成为了农业领域的创新方向。
这种系统利用自动控制原理,结合传感器、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和调控。
通过分析大数据,智能农业系统可以准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该系统利用自动控制原理,结合车载设备、交通信号灯和智能路网等设施,实现对交通流量和交通信号的优化调度。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交通状况智能调整交通信号灯,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四、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是医疗行业的创新方向之一。
该设备利用自动控制原理,结合传感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
例如,智能心脏监护仪可以实时监测心脏的电信号,并根据分析结果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此外,智能医疗设备还可以实现医疗数据的云端存储和共享,方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结语:自动控制原理在创新创业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
![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fe61206137ee06eef918d2.png)
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紧跟人才市场的需求,各大高校日益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其中,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高效率地配合教学,摆脱传统实验室繁琐混乱的管理模式,本文将从实验室的电源改造开始,进行实验室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次设计选择STM32系列单片机为主控制器。
以机智云为云服务平台,手机APP为客户端,基于WIFI模块与云服务平台进行通信,构建物联网。
实现实验室各个电源开关的远程控制。
运用RFID技术,配合校园卡,只有刷卡验证通过,给设备上电的插座才能通电。
实现刷卡取电和记录使用者的信息。
关键词:STM32; WIFI模块;远程控制;RFID技术;Design of Intellig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Design of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Control SystemAbstractKeeping up with the demands of the talent market, major universities are increasingly focusing on practical teaching, to train innovative, practical talents. Among them, the laboratory as a place to train students hands-on ability, 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teaching more efficiently and get rid of the tedious and chaotic management mode of the traditional laboratory,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power supply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boratory and design the laboratory intelligent power supply control system.This design chooses the STM32 serie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main controller. With Gizwits as th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and the mobile APP as the client,communication with cloud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WIFI module , buil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ealize the remote control of each power switch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the RFID technology and thecampus card, the socket that powers on the device can only be powered if the card is verified. Realize swiping card to get electricity and record user information.Keywords: STM32; WIFI module; remote control; RFID technology;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3 本设计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2)第二章相关技术与设计方案 (2)2.1 技术分析 (2)2.1.1 WIFI通信技术 (2)2.1.2 云平台 (3)2.1.3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4)2.2 总体设计方案 (4)第三章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6)3.1 主控部分 (6)3.2 模块部分 (8)3.2.1 ESP8266-01S (8)3.2.2 RFID—RC522 (10)3.2.3 光耦继电器 (12)3.2.4 电压转换模块 (13)3.3 硬件电路图 (14)第四章智能电源控制系统的软件系统设计 (14)4.1 机智云平台 (15)4.2 机智云开发流程 (15)4.3 程序移植 (18)4.3.1 使用STM32CubeMX软件辅助生成驱动文件 (18)4.3.2 用KEIL 5软件完善程序 (20)4.4 WIFI模块烧录机智云固件 (24)4.5 RFID-RC522模块的功能设计 (27)4.6 本章小结 (28)第五章系统调试 (28)5.1 模块调试 (28)5.1.1 调试WIFI模块 (28)5.1.2 调试RFID模块 (30)5.2 完整的硬件调试 (31)5.3 调试总结 (32)第六章结论 (33)第七章展望 (33)参考文献 (35)谢辞 (36)附录 (37)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国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不断地融入市场。
三电控制功能需求书
![三电控制功能需求书](https://img.taocdn.com/s3/m/748eae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0.png)
三电控制功能需求书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长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该部分应包括以下要点:概述:本文旨在提出三电控制功能的需求,以帮助实现对某个或某些电子设备的控制。
这些电子设备可能包括家用电器、工业机械、汽车等。
通过确定和解决现有的控制方面的问题,三电控制功能将能够提高设备的性能、效率和可靠性。
目的: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明确和详尽的功能需求,确保所设计的三电控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本文将探讨该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但不限于电源控制、电机控制以及传感器和反馈机制。
我们将重点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精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以确保最终实现的系统能够有效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将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将详细说明三电控制功能的需求,包括针对电源控制和各种电机控制的具体要求。
结论部分将总结并展望该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提供一个完整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对三电控制功能的需求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探讨,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工程师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
我们相信,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三电控制系统将成为未来设备控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并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1.2文章结构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详细的划分和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Chapter 1)是文章的开端,它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涉及的主题——三电控制功能需求,以及其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要,以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和脉络。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以引导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
正文部分(Chapter 2)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我们将详细介绍两个电控制功能需求:电控制功能需求1和电控制功能需求2。
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04754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3.png)
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的简要介绍和背景说明。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内容:1.1 概述控制器硬件开发是指在电子设备中设计和构建用于控制和管理系统功能的硬件部分。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控制器在各个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等等。
控制器硬件开发的流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技术,需要经过细致的设计、测试和验证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从准备工作开始,逐步介绍控制器硬件设计和测试的关键步骤。
在硬件开发准备部分,我们将讨论确定硬件需求、准备必要的资源和搭建开发环境的重要性。
在控制器硬件设计部分,我们将分析功能需求并详细讨论电路设计和PCB设计的要点。
最后,在控制器硬件测试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原型制作、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包括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并将为读者提供实践指导和建议,帮助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此外,本文还提供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对控制器硬件开发的总结和重要性的思考。
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指南,让读者能够更加理解和掌握控制器硬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撰写:1. 引言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控制器硬件开发流程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模块,即硬件开发准备、控制器硬件设计和控制器硬件测试。
2.1 硬件开发准备: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详细介绍进行控制器硬件开发所需的硬件需求、资源准备以及开发环境的搭建。
2.2 控制器硬件设计: 这一部分将涵盖对控制器硬件功能需求进行分析、进行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的过程。
2.3 控制器硬件测试: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如何制作原型,以及对控制器硬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流程。
基于PLC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PLC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ac25ac7d01f69e314332942b.png)
基于PLC的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现在的很多企业已经逐渐学会利用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就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它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设备,被人们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环境之中。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介绍了一个基于plc的工业控制系统是如何设计和被实现的,本文所述的工业控制系统主要就是使用了集散式控制结构,一台plc对应于一个单独的工位,负责对其工位上的相关设施进行操控。
关键词:plc;集散式控制;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工业控制技术要运用到很多的技术,其中包含有控制理论、计算机、仪器仪表和其它相关的信息技术,它能够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控制、检测、调度、优化、管理和决策,以期能够实现降低消耗、增加产量、确保安全、提高质量等目的的复合型技术。
plc的中文全称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plc,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本文主要是要分析、研究整个生产线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相关技术。
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特点plc的特点如下1、特别容易被工程技术人员学会现在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新生事物可能比较困难,但是plc技术却避免了这样一个问题,它的操作比较简单,很容易让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操作。
plc要在工矿企业中使用首先一定凭借工业控制计算机这一设备。
而工业控制计算机本身的接口是很容易的,在这上面编程也是很容易被工程技术人员掌握。
2、能够抵抗干扰,比较可靠plc技术要对电气设备等进行控制,它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就是很重要的。
《第15课控制系统的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六年级下册
![《第15课控制系统的安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36111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1.png)
《控制系统的安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软件及其相互关系。
2. 理解控制系统安全性的含义,掌握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安全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安全性的重要性。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信息安全对控制系统安全的影响,并掌握相应的保护措施。
针对重难点,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互动的课堂讨论及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好以下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等。
2. 制作包含控制系统基本概念及安全性的PPT课件。
3.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如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以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准备实践操作环节所需的软件工具,如网络安全检测工具等。
通过上述教学准备,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更好地掌握本课时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需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因缺乏系统安全意识而导致的潜在危险事件,例如个人隐私泄露、电脑病毒破坏等。
接着,教师会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网络安全问题,并询问学生他们平时使用电子设备时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通过这一环节,教师成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控制系统的安全。
2. 认知理解接下来,教师将详细介绍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首先,解释什么是控制系统,它如何管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强调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如保护个人隐私、避免财产损失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利用幻灯片、图表等辅助工具进行解释,同时辅以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网络安全概念。
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和研究
![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856b9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75.png)
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和研究摘要:目前,虽然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主要表现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机械加工设备的自动控制和产品质量以及加工效率的提升,但电气工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未被解决。
本文对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完美应用,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创造更多的利润,必然会推进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协调发展。
企业为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控相关对象,选择使用电气和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
这种自动控制方案的优势是:消除了传统的人工监测,降低了监测成本,提高了监测质量。
1电气自动化技术现阶段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电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甚至还可能会引出各种问题,导致电气工程的建设工期、运行管理、维护保障等方面出现隐患和问题。
所以当前阶段电气工程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愈发明显。
2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优势和意义2.1拓展性高,结合性好当前,电气工程技术可结合信息技术实现进一步发展,将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进行结合,让机器在工程作业中达到自动化标准。
通过对电气化和自动化集成电子技术进行改造,使整个作业过程的效率大大提升,帮助现阶段工业和社会当中大部分领域增加收益,提高企业生产力。
2.2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让整个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以一种更加稳定的状态进行工作,而且通过对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用,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在系统内部进行上报通知,避免了传统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只有人工对设备进行检查,才能发现问题的弊端。
同时,避免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产生相关事故,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中,其涵盖了与电气以及电子有关的所有学科以及技术设备,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在信息社会,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
电子看板系统设计方案(一)
![电子看板系统设计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d8dc76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0.png)
电子看板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概述:电子看板系统设计方案是针对现代化商业环境的需求而开发的一种信息展示工具。
该系统采用电子显示屏和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实时展示商店、企业、学校等场所的各种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看板系统的设计原理、硬件与软件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实施步骤。
一、设计原理:1. 确定需求:通过与客户交流,了解他们对电子看板系统的具体需求和功能要求。
2. 硬件选型:选择适宜的电子显示屏和传输设备,保证信息的高清显示和稳定传输。
3. 软件开发:针对各类场所和行业的不同需求,开发功能丰富、易于操作的软件平台。
4. 网络架构:搭建可靠的网络架构,保证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安全性。
5. 用户体验设计:结合人机交互原理,优化系统的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二、硬件与软件组成:1. 电子显示屏:选择高分辨率、高亮度的LED显示屏,以确保信息的清晰可见。
2. 控制器:使用高性能的控制器,支持多个显示屏同时展示不同的信息。
3. 传输设备: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技术,将信息实时传输至显示屏。
4. 服务器:搭建服务器存储和管理系统的大量信息,并为多个显示屏提供数据支持。
5. 软件平台: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平台,包括内容编辑、发布、定时任务等功能。
三、功能特点:1. 多媒体展示:支持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示更丰富的信息内容。
2. 定时发布:可以预先设定发布时间,自动更新信息,提高发布效率。
3. 分组管理:可以将不同的显示屏分组,实现不同区域的信息发布和管理。
4. 远程控制: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显示屏,便于及时修改和更新信息。
5. 多语言支持:支持多语言切换,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户需求。
四、实施步骤:1. 系统规划:明确各个场所的需求和预期效果,进行系统规划和布局设计。
2. 设备选购: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3. 系统搭建:按照设计方案,组装设备,搭建网络架构,安装软件平台。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学士学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fa263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c.png)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学士学位论文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关键发展方向之一。
智能路灯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和管理方式也正在逐步实现智能化。
本文将探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以解决传统路灯控制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能耗高、管理不便等。
在此背景下,设计一种高效、智能的路灯控制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设计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旨在通过单片机技术实现对路灯的智能化控制,以提高路灯管理的效率和节能性。
该系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路灯的亮度和开关状态,既保证了道路照明需求,又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该系统还具有远程监控和管理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对路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
本研究的设计方案将围绕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结合传感器、通信模块等外围设备,构建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通过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将有效解决传统路灯控制系统的不足,提高路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本研究的成果将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为其他领域的智能化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城市照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控制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传统的路灯控制系统主要依赖于固定的时间或手动控制,无法实现实时调节和灵活管理,这不仅导致了能源浪费,也不利于城市的美观和安全性。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应运而生,具有重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在路灯控制系统中引入单片机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路灯的智能化控制,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也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意义方面,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路灯控制系统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对路灯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照明的安全性和美观性,还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可编程控制器运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可编程控制器运行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076aa8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8.png)
可编程控制器运行系统设计与实现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种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重要设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PLC的运行系统设计与实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可编程控制器运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首先需要确定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硬件平台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接口等,而软件平台则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软件、应用软件等。
在选择这些平台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易用性等因素。
在确定了硬件和软件平台后,就可以进行运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了。
需要定义控制任务和工艺流程,并根据工艺流程编写控制程序。
在编写控制程序时,需要使用PLC编程语言(如IEC -3标准中的ST、FBD 和LD等语言)进行编写,以实现控制任务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除了控制程序外,还需要进行系统组态和配置。
这包括对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接口等进行参数设置和配置,以及对系统资源、网络连接等进行管理和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PLC厂商提供的组态软件进行快速组态和配置,也可以使用自动化组态工具进行自动化配置。
为了确保可编程控制器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这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测试、数字量输入/输出测试以及系统联动测试等。
在进行测试和调试时,可以使用PLC厂商提供的调试工具进行在线调试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问题。
可编程控制器运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为了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全面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并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进行实现。
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可编程智能电子锁控制器在智能家居、门禁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可编程智能电子锁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可编程智能电子锁控制器主要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通信接口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智能家居控制设计研究
![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智能家居控制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39372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e.png)
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智能家居控制设计研究智能家居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通过连接各种智能硬件设备和传感器,实现了家居环境的智能控制和管理。
物理学原理对于智能家居控制的设计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智能家居控制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物理学原理在智能家居中的作用智能家居的核心是控制系统,其中物理学原理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首先,物理学原理提供了智能家居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的工作基础。
传感器的原理包括弹性变形原理、电感原理、光电原理、红外线原理等,这些原理可以精确探测出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
而控制设备的原理也与物理学原理密切相关,如电磁驱动、电子元件、自然语言处理等。
同时,物理学原理也提供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如能量守恒定律、波动原理等,这些概念帮助人们理解智能家居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特性。
二、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中,物理学原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智能灯具的控制,是建立在光学原理基础之上的。
智能窗帘的设计,则要考虑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智能空气净化器的控制中,则需要理解气体传输和扩散等原理。
另外,智能家居还面临噪声干扰、电磁辐射等物理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物理学原理来综合考虑和解决。
三、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在智能家居中,传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感知环境的变化,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递给CPU,再由CPU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对家居环境的精确控制。
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智能家居的自动化程度,这些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电子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的原理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如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温度与电阻值的关系来实现温度控制,光线传感器则通过感应光的强度和波长来实现自动亮度调节等。
四、物理学原理对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物理学原理对于智能家居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智能家居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物理学原理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更是促进了智能家居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气工程中的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电气工程中的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7ac8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5.png)
电气工程中的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气工程领域的进步日新月异,而电源管理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确保系统的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涉及众多方面,从基本的原理到复杂的实际应用场景,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精细的规划。
一、电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电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为电气设备提供稳定、可靠且高效的电源供应。
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对电源的输入、转换、调节和分配等环节的有效控制。
首先,电源的输入通常来自市电交流电源或各种直流电源,如电池组。
在输入环节,需要对电源的电压、电流和频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和预处理,以确保输入电源的质量符合系统的要求。
接下来是电源的转换环节。
这通常涉及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ACDC 转换),或者将一种直流电压转换为另一种直流电压(DCDC 转换)。
例如,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市电的 220V 交流电源需要被转换为 5V、12V 等直流电压以供芯片和其他组件使用。
电源的调节是保证输出稳定的关键步骤。
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实时监测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根据误差信号调整电源的工作状态,以维持输出的稳定性。
最后是电源的分配环节,将经过转换和调节的电源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负载,确保每个负载都能获得所需的电能。
二、电源管理系统的关键组件1、电源芯片电源芯片是电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
它们负责实现电源的转换、调节和控制功能。
不同类型的电源芯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例如线性稳压器具有简单、低噪声的优点,但效率相对较低;开关稳压器则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但电磁干扰相对较大。
2、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源的各种参数,如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以便及时调整电源的工作状态。
3、控制器控制器是电源管理系统的“大脑”,它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和预设的控制策略,对电源芯片进行控制,实现对电源的精确管理。
电子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电子监控系统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156bdfdd3383c4bb4cd2ec.png)
治安监控等系统设计方案一、整体架构整个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机部分、传输部分和各级监控中心等几部分组成。
前端设备:主要实现视频信号采集,每个派出所按治安环境的实际情况设有不同数量监控镜头。
传输部分:所有镜头通过光纤、光端机以模拟图像的方式分别接入到派出所监控室,所有监控图像不直接接入分局监控中心,而是通过现有公安的派出所至分局的千兆光纤网将数字化图像接入分局监控中心。
具体实现上采用每台硬盘录像机直接以以太网方式连接到公安系统网上。
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系统主要实现对来自前端的视频流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回放,并提供系统管理功能,主监控中心完成图像的集中存储、显示和回放,主监控中心设置电视墙和矩阵设备以及操作终端;分监控中心从主监控中心调用图像在本次电视墙显示和控制。
系统说明:1. 前端摄像设备: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室外摄像机的防灾措施,特别是设备的防雷接地处理。
依靠先进的集成技术,各监控点全部采用快速球形一体机,内置变焦镜头、变速云台、防护罩、解码器和相应的防护罩等,使结构更紧密、拍摄效果更好,更美观更具隐蔽性。
2. 数字传输方式:前端监控信号通过光端机、光纤传送到派出所监控室。
3. 图像存储在派出所监控室:派出所监控室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嵌入式设备进行图像存储,系统图像压缩采用4.264标准:H.264是最新视频技术压缩标准。
图像录像质量可达四路全实时1080P(1920*1080分辨率),或向下可设置兼容格式(528*384分辨率),解决了1080P在码流过大和图像不够清晰的问题,每台录像主机配备所需容量的硬盘,可在1080P格式下提供30天的数据存储的要求,同时通过该联网设备将数字图像经网络传输到派出所监控中心。
4. 派出所监控中心图像实时清晰:派出所监控中心通过矩阵设备将图像上电视墙,通矩阵切换,操作界面简单易用具人性化。
5. 集中与分控管理:整个系统在控制中心实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操作及功能设置,保证系统高效、方便、可靠的运行;分局监控中心和派出所监控中心可以对管辖范围内多个本地和远程监控前端进行实时监控,不同的用户可根据预置或需求分配不同的控制权限。
ROV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ROV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eff17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f.png)
ROV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开发和海洋工程的不断推进,海洋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遥控水下机器人(ROV)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在海洋探测、科研、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探讨ROV的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旨在为提高ROV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ROV通常由车身、底盘、发动机等部分组成。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因素:车身设计:ROV的车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海底复杂环境的高压和腐蚀。
同时,车身应具备一定的浮力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水中正常运行。
底盘设计:ROV的底盘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支撑起车身和发动机等重部件。
同时,底盘应为密封结构,以防止海水渗入。
发动机设计:ROV的发动机应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可靠性,以满足ROV的作业需求。
在设计中,应考虑发动机的散热、噪音和振动等因素,以确保ROV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ROV的悬挂系统对于其稳定性和操控性具有重要影响。
悬挂系统应能够有效地将动力传输到车轮,同时也可以调节车轮的离地距离,以适应不同海底地形。
制动器:制动器是ROV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中,制动器应具备较高的制动效能和稳定性,同时应考虑制动器的散热性能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是ROV的核心部分之一,它负责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作业。
电子控制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抵抗外界干扰,同时应便于操作和维护。
以某型ROV为例,其结构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车身、底盘、发动机等部分进行标准化和通用化设计,使得不同部件可以方便地进行替换和维修。
同时,该型ROV在关键技术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了先进的悬挂系统、制动器和电子控制系统,确保了其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实际应用发现,该型ROV在海洋探测和科研领域表现出色,具有作业范围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
其电子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高,能够实现多种作业模式,包括自主作业、遥控作业等。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优化系统设计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优化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2f15c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b.png)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3期基于PLC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优化系统设计孔祥盛 (广东明华机械有限公司连南分公司,广东 清远 511500)摘 要:随着PCL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往电气设备所采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人力、物理和财力有着大量的要求,无法对电气设备进行完整、可靠的自动化设置,因此,本文以PCL技术为基础,对电气设备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进行了优化设计。
通过对可靠、稳定的PCL技术的应用,为电气设备提供了更优的自动化控制,以此为前提,在优化后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设计了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
根据实验数据能够得知,与以往的控制系统相比,优化后的控制系统提升了48.14%的可靠性。
能够更加安全、可靠的自动控制电气设备。
关键词:PCL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优化;系统设计由于工业自动化在我国的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因此电气控制系统加大了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特别是电力能源,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电气工程,因此自动化控制在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现自动化电气工程后,电气工程整个行业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使相关事故在电工程行业的发生得到了减少,使电气工程具备了更高的效率,并且为人们带来了更高品质的生产生活。
所以,针对目前的电气工程行业来说,在实际控制电气设备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促进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设计1.1工作原理在对工业生产进行控制的过程中,PCL控制系统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在具有存储功能的设备中,能够对编写完成的程序代码进行存储,然后,由程序对数据进行采集和计算,中央处理器以集中的形式对其进行处理后,程序进入运行状态,同时,由机械设备中的软件对其进行控制,机械设备在接收到软件发出的指令后,能够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和加工。
PLC自动控制系统所具备的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对人工操作进行提点,从控制和操作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行了节省,并且,能够对更多的产品进行加工,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使生产更加精细和高效,实现高难度的成产,工业化生产阶段对其的应用,能够给控制工作带来极大的优势[1]。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70193d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8.png)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1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
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
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
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电路的连线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掌握了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构造及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型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00d911964bcf84b9d57b53.png)
3 控制 系统 的硬件 设计 .
智 能 型 电动 执 行 机 构 控 制 系 统硬 件 电 计数器 / 时器 ,2 具有扩 展波 特率 配置 的 路 由 电源 板 、 主控 板 、 操作 面 板 三 部 分 组 定 个 全双 工U R ,1 A T 个增 强型S I 口,1 S B s 成 ,主 控 板 与操 作 面 板 通 过 U R 口串 行通 P端 个 MU AT 端 口 ,4个 IO 0 / 引脚 ,具 有 5 个捕 捉 / 比较 模 信 ,实 现人机 对话 ,主 控板接 收 外部指 令控 块和 看 门狗 定 时 器功 能 的可 编程 计 数 器/ 定 制 功率 驱动模 块 ,操作 电机 正反转 运行 ,实 为 解 决 传 统 电动 执 行 机构 在 工 业 生 产 时器 阵列 ( C ) ,4 5 字 节 的 内部 R M PA 32 A, 现 阀 门的开 启和关 闭 ,并及 时输 出开关 量反 现 场 的不 足 ,本 文提 出了基 于C 0 1 3 0 8 5 F 4 的 18 2 字节特 殊功 能寄存 器等 。C 0 130 上 馈信 号 或模拟 量反 馈信 号 。 8 5F 4片 智 能型 电动执 行机 构控 制系 统 的设 计方 法 , 丰 富的硬 件资源 ,使 其适 宜应 用于 智能 型 电 3 1电源模 块 .
图6 有 内部 稳 压 器 ,在 主 控 板 数 ,判断 电机运行操作 指令 是否动作,根据指 + .V 3 3 电源 电压 下 工作 ,主 控板 通 过 串 口操 令完成相应动作 ,通过 调用 故障诊断子函数 , 作 , 以串行 比特流 的 形式读 出行程数 据 ,实 判断故障 原因并报警 ,同时 ,若该故障影响 电 现 阀位数 据 的读 取 。 机运行 ,则 当故障产 生时,则 电机不能运行操 3 4模 拟量 信 号硬件 电路 . 作 ,若 电机正 处于运 行状态 ,则立 即触发 电机 智 能型 电动 执 行 机 构 控制 系 统4 2 m 停止指令 ,使 电机 处于停止状态 ,若故障信号 -0A 模拟 量输 出信 号采 用C 0 13 0 片机 的PM 消 除,则 自动解 除电机禁止操作状态 。主 函数 85 F4 单 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设备控制管理系统设计探索
摘要:为更好的满足相关使用单位灵活、高效管理电子设备的现实要求,
提出利用现代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设计一个结构严谨度、运行效率均高的电子
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接触方式提升电子设备控制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本文设计的系统是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采用C++、SQLServer2008 开发的,系统结构为B/S架构,基于KeiluVersion开发硬件底层下位程序。
在改系统的协助下,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质效有很大提升,能更好的严抓工作
质量,为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支撑。
关键词:电子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设计;C++技术;SQLServer2008 ;
B/S架构
近些年,生物实验室发生很大改变,相关部门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于管理
也投入更多资金。
为进一步提升科研工作质量,很多单位陆续购置了高端、昂
贵的电子设备,若不能规范应用这些设备或管理能力不足,则将会削弱其效能。
在实验室内,通常是集中布设电子设备,鉴于此,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自动
化管理这些设备,本课题规划设计了一个电子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1]。
本系统使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整合低频与高频两个时段,将电子标签设定为管控信息
的载体,视线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视线节约开资、管理便捷化等目标。
1 系统技术
1.1C++语言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C++为C的超集,也可以将C看成是C++的子集,这主
要是C在出现时间方面占据优势。
依照常规而言,C++编译器能精确的编译任何类型的C程序,但C++和C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
比如,C++增设了C不具备
的关键词;C++内new与delete为配置内存的运算符;C++内有
try/catch/throw异常处理机制。
1.2RFID
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基于无线射频形式完成非
接触式的双向数据通信,辨识目标对象并捕获相关信息,电子标签为RFID。
RFID在读取电子标签中存有的信息前期,需将无线电波发射给读写器,借此方
式精确二全面的辨识电子标签内的物件、人的身份信息等。
1.3B/S结构
B/S结构中文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其是整改C/S结构后而形成的一种
结构。
利用改结构开发软件能视线一次到位,相关人员可以冲破时间、地点的
约束性,随时采用Internet/Intranet、LAN等介入形式访问系统,操作数据库,且改结构还能较好的管理访问权限与数据平台,维护数据库运作的安全性[2]。
1.4SQLServer数据库
SQLServer具有B/S体系结构,于服务器于客户机间采用SQL语言传送服
务器处理的结果于客户机发出的请求。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
该系统共包括电子设备监控、控制管理、管理与历史记录管理模块。
整体
架构图见图1 所示[3]。
2.2 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2.2.1 设备监控模块该模块是监控系统内各电子设备的一类模块,其内囊
括了监视数据、设备信息监视、状态监视及质量监视子模块,其中设备监视数
据子模块其它三个子模块功能实现的依托。
DInfo类为电子设备的信息类,录
入着电子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编号、购置日期、售价、所属类别等;Status类对应的是设备状态类,功能一记录设备运行状态为主,若电子设
备运行时出现错差,则其将会快速记录错差的位置、成因及时间;Quality类
为设备的质量类,记录着质量信息,针对设备质量设定一个标准函数;
Monitork类是设备的监视类,设定的监视数据函数为setMonitor,负责监视功能函数monitor[4]。
2.2.2 设备控制管理模块改模块包括操作控制、质控管理
及操控与质控定制子模块。
该系统主要利用RFID技术设计控制模块,该类技术
的运作原理复杂度不是很高,在标签被整合至磁场后,捕获解读器发射出的射
频信号,利用感应电流捕获的能量传送出存储于芯片内的产品信息,或为标签
主动传送出的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捕获信息并解锁密码后,将其传送到
中央信息系统内处理相关数据信息。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可以做出如下阐述:首先,利用发射天线把读写器设定数据对应的无线电载波信号发射至外部;当RFID标签被整合至发射天线的作业区时,标签被激活后快速传送自身信息代码。
2.2.3 设备管理模块其是管理电子设备基础信息的模块,研究类以设备信
息类DInfo类为主,记载着设备的基本信息,操控DInfo类的有add、delete、scan与分别对应增添、删除、查找与整改设备。
2.2.4 历史记录管理模块该模
块主要包括三个类,一是日志类Log,其功能主要是录入系统日志,LDescription、showLDescription函数的功能分别是录入、呈现日志内容,为
管理人员查阅创造便利条件;二是警告类AlertoAlert类,measure、alert是
主要的函数类别,对应的功能分别是测评警告级别、告警;三是历史操作记录Record类,RDescription、showRDescription函数功能分别是记录、呈现设备的既往操作情况。
2.3 设计数据库
通过专研既往系统设计情况,发现数据库是否能成功设计关系系统设计成败。
本管理与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导入了模块化理念,科学整合不同模块
是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保障。
操作各个模块,其是也是操作数据,故而系
统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数据库设计安放于首要位置,给予访问数据高效性、降
低冗余度、提升系统运转速度等因素较高重视。
SQLServer2008 能高效率的组
织各类型数据,可以直接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文档数据存储于数据库内,查找、检索、同步、汇报于分析数据。
可以将数据存储于任何类型的设备上,无需考
虑数据具体存储的方位。
一是提升数据关系的设计水平。
结合本系统的现实运
作需求,数据库为运用过程提供服务,满足系统的业务运作需求是数据库设计
应达到的第一条标准要求,精确的阐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利用合理表结构,布置物理存储区、增设引索等形式,促进数据信息快速读取过程,最大限
度的提升查找速率,具备良好的拓展性,在特殊情景下结合需求拓展数据结构。
因被系统内各实体的属性偏多,故而未能整体呈现出全部的E-R图,图2 呈现
出部分实体的E-R图。
二是设计数据表,表1 为电子设备的信息表。
3 系统整体实现
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应用的上位机语言类型为C++语言,基于MyEclipse 下完成编译,采用了B/S结构,大批量应用了MFC类库,SQLServer2008 作为数据库,该类数据库有益于提升系统内存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本系统选用了RFID技术,该技术能透过所有障碍物完成射频识别,能更为便捷的调控电子设备,从根本上维护系统常态化运作过程。
本系统的整体结构图见图3 所示。
该系统的一些基础设施有软件设备、硬件设备、有关操作系统及SQLServe:数据库等等,其能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在具体研发设计阶段,应考虑系统在现实工作的提出的具体需求,把其细化为四大功能模块,即电子设备监控、控制管理、管理与历史记录管理模块。
4 结束语
电子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的设计师一个复杂过程,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并且在具体设计阶段,还需结合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现实需求,探究影响系统运作效率的各种因素,重视不同子模块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借此方式促进系统安稳运作过程,进而更科学的配置资源,提升其利用效率,为电子设备安全、高效、规范运作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武越,常冬林,任晓宇,等.电子设备单机产品正压泄复压试验方法研究[J].真空,2020,57(04):50-53.
[2]袁可.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医疗设备电子档案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92.
[3]李青.基于电子互联网的物资管理系统设计[J].价值工程,2020,
39(20):119-120.
[4]苏逸飞,鲍瀛,陈平,等.区域电子病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20,41(07):22-2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