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汇总
内科四大穿刺(腹穿、胸穿、腰穿、骨穿)精选

也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
操作步骤
1. 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 , 背部与床面垂直 , 头向前胸部屈曲 , 两手抱膝 紧贴腹部 , 使躯干呈弓形; 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 , 另一 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 , 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 , 便于进针 。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lumbar puncture )是神 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对神经 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简 便易行 , 亦比较安全。 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 有以测定脑脊液压力(必要时进行 脑脊液的动力学检查) 。进行脑脊液常规 、生化 、 细胞学 、免疫学和细菌学等检查 , 并可向蛛网膜下 腔注入造影剂 , 进行空气或碘水脊髓造影等 。
操作步骤
6 . 如需作骨髓培养 , 再接上注射器 , 抽吸 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
7 . 如未能抽得骨髓液 , 可能是针腔被皮肤、 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 , 也可能是进针太 深或太浅 , 针尖未在髓腔内 , 此时应重 新插上针芯 , 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 再退出少许 , 拔出针芯 , 如见针芯上带 有血迹 , 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
2. 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 、脉搏 、面色 异常等症状时 , 应立即停止操作 , 并作 相应处理 。
3. 鞘内给药时 , 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 , 然后再等量转换性注入药液 。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2. 确定穿刺点 , 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 , 一般取第3 - 4腰椎棘突间隙 , 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外科四大穿刺-胸穿腹穿腰穿骨穿[总结]
![外科四大穿刺-胸穿腹穿腰穿骨穿[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d879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4.png)
胸腔穿刺【适应证】为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需做胸腔穿刺抽液检查以助诊断;对有大量积液或积气而产生肺压迫症状者,以及脓胸患者须抽液进行治疗时;必须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等。
【禁忌证】(1)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
(2)有严重出血倾向、自发性气胸、大喀血、严重肺结核,肺气肿等。
【胸腔穿刺的注意事项】(1)凝血缺陷、出血性疾病和服用抗凝药物治疗者,应做相应处理后再行此术。
(2)胸穿部位的麻醉要充分,以防胸膜休克的发生。
(3)穿刺应紧贴肋骨上缘进针,以免刺伤肋间血管和神经。
并应使针、乳胶管或三通开关、针筒等保持密闭,以免空气进入胸内造成气胸。
(4)穿刺要细心,手法应熟练,消毒应严格,以免引起新的感染、气胸、血胸或误伤血管、心脏、肝脏和脾脏。
(5)在穿刺过程中应避免咳嗽。
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变化。
如有脸色苍白、出汗、头晕、心慌、脉搏变弱,应立即停止穿刺。
并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给氧气吸入,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或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另根据病情做相应处理。
(6)抽液必须缓慢,如因治疗须大量抽液,则应在穿刺针后接三通开关,治疗放液不宜过多。
必要时可分次抽吸,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一般在1000ml左右。
(7)如抽出血性液体,应立即停止抽液。
(8)须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的盛有药液的注射器,抽胸液少许与药液混合,再行注入,以确保注入胸腔内【如何选择胸腔穿刺定位点】(1)胸腔穿刺抽液: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可结合X 线及B超定位。
穿刺点可用甲紫在皮肤上作标记,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问。
(2)包裹性胸膜积液:可结合X线及超声波定位进行穿刺。
(3)气胸抽气减压: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因为肋间神经及动静脉沿肋骨下缘走行,故应经肋骨上缘穿刺以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胸腔穿刺的全过程】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常用穿刺术 - 副本

消化内科
11
(7)其他
术后护理
嘱患者平卧休息8~12 h,继续观察患者有无不 良反应,穿刺点有无溢液,同时警惕诱发肝性脑 病。术后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溢,可用火棉胶涂抹, 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消化内科
12
1、胸腔穿刺术
(1)定义
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简称胸
穿,是指对有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患者,
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需要而通过胸腔穿刺
抽取积液或气体的一种技术。
消化内科
14
(2)、适应征
A、诊断性: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可作诊断性穿刺, 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学和生化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并可检查肺部情况。
B、治疗性: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 双侧胸腔大量积液、积气产生的压迫、呼吸困难等症 状;向胸腔内注射药物(抗肿瘤药或促进胸膜粘连药 物等)。
常用穿刺术
2020年10月10日
分类
2、腹腔穿刺术
1、胸腔穿刺术 3、骨髓穿刺术ຫໍສະໝຸດ 4、腰椎穿刺术5、心包穿刺术
消化内科
1
1、腹腔穿刺术
(1)定义
腹腔穿刺术是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从腹前
壁刺入腹膜腔抽取腹腔积液,用以协助诊断
和治疗疾病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是确定有无
腹水及鉴别腹水性质的简易方法,分为诊断
性腹腔穿刺和治疗性腹腔穿刺。
消化内科
16
(4)术前准备
A、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1个(包括胸腔穿刺器 个、血管钳、洞巾、纱布、无菌手套、消毒盘、 50ml注射器、5ml注射器、无菌试管、2%利多卡因)
B、向患者交代穿刺的目的和意义,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并签署治 疗操作同意书。
四 大 穿 刺 术

穿刺点一般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 最适宜,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可因自皮肤至椎间韧
带作局麻,抽吸后注药以防注入血管内。
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与脊
柱垂直的方向缓慢刺入。
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儿童则为2-4㎝。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 穿刺不可用力过猛, 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4.抽吸液量如为做细胞形态学检查则不宜超过0.2ml,否
则会骨髓液稀释。
5.骨髓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
有出血倾向或严重病情危重,肺气肿者,操
作时应更慎重 。
腰椎穿刺
适应症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包括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和霉菌性脑膜炎
,乙型脑炎;
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
血;
颅内压过低患者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
肿瘤性疾病诊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
的力量抽吸,当抽吸时病人感到有一种轻微锐痛
,随即便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
骨髓液吸取量以0.1-0.2 mL ,将骨髓液推于玻片
上,迅速涂片,一般为5-6张。
若用力过猛或抽吸过多,则会导致骨髓稀释。
若作骨髓液细菌培养,需在骨髓液计数或涂片标
本后,再抽取1-2 mL 。
如未能吸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堵塞或干抽
时间,血常规,心电图等。
操作方法
病人可采取坐位(坐在靠背椅上),半卧位,平
卧位或侧卧位,尽量使其舒适。
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四大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

潍坊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徐新伟
目标要求
掌握胸膜腔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骨髓 穿刺术、腰椎穿刺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目的 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
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 减轻压迫症状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适应症
1.外伤性血气胸。 2.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性质。 3.胸腔积液。 4.脓胸。 5.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 疗。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 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 膈损伤腹腔脏器。
单击进入下一页
观察病情
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晕、面色苍白、出 冷汗、心悸、胸部剧痛、刺激性咳嗽等“胸 膜反应”情况 。
单击进入下一页
术后观察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观察 有无气胸、血胸、肺水肿及胸腔感染等并发 症。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液体漏出。
目的 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
㈠适应症
1.诊断性
⑴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成分,对诊断颅 内炎症(脑膜炎、脑炎等)、出血性 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寄生虫病等神 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⑵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 高或减低。
⑶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 是否阻塞及其程度。
⑷注入造影剂或核素等介质以行神经 影像学检查。
目的 方法 注意事项
1.)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 损伤充盈膀胱。
2.)体位 :患者多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
3)选择适宜的穿刺点:①左下腹脐与髂 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 伤腹壁动脉; ②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 重要器官且易愈合;③侧卧位,在脐水平 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 诊断性穿刺;④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 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四大穿刺

4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适应症】 1、了解脑脊液性质明确诊断。 2、测颅压。 3、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梗阻。 4、鞘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 1、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休克、衰竭、濒危状态或有明显出血倾向。 3、穿刺部位皮肤炎症。 4、颅后窝占位性病变。 5、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
1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 1、抽液协助诊断:了解胸水性质,进行常规、生化、细菌 及病理学检查。 2、缓解胸水引起的压迫症状。 3、胸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严重出血倾向。 3、穿刺部位肺大泡。 4、单侧全肺切除而对侧胸腔积液。 5、严重肺结核及大咯血。
注意事项
2017
四大穿刺
诊断教研室
四大穿刺
胸腔穿刺
腹腔穿刺
腰椎穿刺
骨髓穿刺
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俗称临床“四 大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四种基本操作技能,也是每位医 疗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目的要求
目的 要求
一 掌握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 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及无菌观念。 熟悉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
3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
【适应症】 1、血液病的诊断。 2、血液病治疗中疗效观察。 3、恶性肿瘤怀疑骨髓转移者。 4、寄生虫学检查。 5、骨髓液的细菌学检查。
【禁忌症】 1、血友病。 2、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 3、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注意事项
1、术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 2、骨穿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 针。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入骨髓腔时,不 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 5、抽取骨髓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当注射器内见血 后应立即停止抽吸,以免骨髓稀释。取下注射器时,应迅速 插回针芯,以防骨髓外溢。
四大穿刺术操作

骨髓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穿、胸腔穿刺术相似,有细微区别,注意区分,一起学习!1.骨髓穿刺术(1)医生准备:洗手,戴帽子,戴手套(2)患者准备:交流获得患者同意,解开衣服暴露胸部腹部,确定穿刺点(一般取髂前上棘后援部分)(3)物品准备:一次性骨髓穿刺包,利多卡因,碘伏(4)打开穿刺包、拿手套戴手套(5)消毒穿刺部位,一般5CM左右,消毒两次(6)铺洞巾(7)注射麻药:利用注射器和纱布在穿刺点注射①先水平进针,打个小皮丘(食指和中指撑开固定皮肤,垂直进针时一样)②垂直进针,边回抽边进针③进针到不能进时,说明到达骨膜位置(神经主要分布在皮下和骨膜,穿刺骨膜时会很疼),给骨膜四个方向都注射麻药,方法:稍微拔针再往一个方向进针打麻药,再拔针再换另一个方向进针打麻药。
四个方向都打完麻药后,拔针,用纱布按住针口。
(8)用骨穿针穿骨:(握骨穿针一定要像握螺丝刀一样)①限制穿刺深度,以免穿刺针过长而损伤内脏(上有螺丝可以扭动而限制深度),调到大致合适深度即可。
②垂直进针,利用纱布固定皮肤,垂直进针,遇到抵抗感,说明到达骨膜③螺旋进针,到达骨膜后,旋转骨穿针,慢慢穿入2CM左右,一有突破感即停止进针④无需固定,拔掉骨穿针内芯,用注射器抽取0.1ml-0.2ml左右骨髓⑤可先拔出内芯,用内芯在手套上刮一下,看有无骨髓,有则直接抽取骨髓,无则继续深入穿刺。
(9)抽取骨髓后,注射到玻片上给助手推片。
①推片时先用玻片蘸一点骨髓到另一张玻片上,在1/3位置即可,然后倾斜玻片,往上用力刮一下再往下迅速刮一下。
(10)若要多抽紫管,则抽骨髓时要慢慢抽,抽一段停几秒,然后再抽(利用压力差抽骨髓,要等待骨髓回出来回满再继续抽)(11)插入内芯再利用纱布拔出骨穿针,用创口贴贴好即可。
2.腰椎穿刺术(1)医生准备:洗手,戴帽子,戴手套(2)患者准备:交流获得患者同意,解开衣服暴露腰部①患者体位:右侧卧位,屈髋屈膝,双手抱头(以充分打开椎间隙)②确定穿刺点:成人一般在腰3或腰4椎间隙,在体表摸到两侧髂棘(两侧最高点),两侧最高点之间连线对应的椎间隙(可上移一个椎间隙或者下移一个椎间隙)即为穿刺点,做标记(3)物品准备:一次性麻醉穿刺包,利多卡因,碘伏,脑压表(正常人脑压80-180mmH2O)(4)打开穿刺包、拿手套戴手套(5)消毒穿刺部位:一遍碘酒,两遍酒精,每次消毒范围小于上一次(先碘酒消毒一遍,范围要大,转圈消毒直径到两侧腰部腋后线,再用酒精消毒一遍,最后再用酒精消毒一遍)(6)铺洞巾(7)注射麻药:利用注射器和纱布在穿刺点注射①用注射器按上针头,抽2.5ml利多卡因和2.5ml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麻药②先水平进针,打个小皮丘(用食指和中指固定皮肤,垂直进针时一样)③垂直进针,边回抽边进针(进针时方向要略微偏向头侧,因为椎骨是成瓦片状的)④进针到有突破感时停下,说明已经穿破椎间隙。
四大穿刺术

1.明确胸腔积液性质,抽液减压和胸膜腔内给药2.明确气胸的性质,抽气减压和治疗。
[方法]1.体位:1)、胸腔积液,患者面向椅背坐于椅上,两前臂平放在椅背上缘,前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应上举抱于枕部。
2)、气胸,取坐位或半卧位。
2.穿刺点:1)、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应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
常选取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或腋中线第6-7肋间,有时也可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根据X 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
2)、气胸的穿刺点,常取患侧第二、三肋间锁骨中线外1cm的部位。
穿刺点确定后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4. 用2%利多卡因在下位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术者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部位皮肤,用止血钳夹牢三通活栓橡皮管,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已穿入胸腔。
取50ml注射器接于橡皮管端,助手应用止血钳固定穿刺针,防止穿刺针刺人过深伤及肺组织。
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或气体。
如用针尾上套有橡皮管的穿刺针,应先将橡皮管用血管钳夹闭,然后再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接上注射器,由助手协助松开血管钳,术者进行抽液或抽气,注射器抽满后由助手再次夹闭橡胶管,然后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入容器,予以记量或送检。
6.操作完毕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用胶布固定。
嘱患者静卧。
[注意事项]1.穿刺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其顾虑,对精神过度紧张者,给予地西泮10mg,或者可待因0.03以镇静止痛。
2.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或根据临床表现作相应对症处理。
内科四大穿刺技术

整理课件
4
穿刺部位和体位
▪ 1、胸膜腔穿刺抽气取仰卧高坡位或半坐位,穿 刺点应选择叩诊为鼓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明显 的部位,多取锁骨中线第2肋间。
▪ 2、胸膜腔穿刺抽液可取反向骑跨坐于靠背椅上, 上肢屈肘交叉置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病情 不允许久坐者,可取仰卧高坡位,病侧稍向前, 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显露胸部后外侧。
整理课件
9
整理课件
10
整理课件
11
▪ (二)病人准备:
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于精 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地西泮10mg 或苯巴比妥30mg或可待因0.03g等以镇静 止痛。剧烈咳嗽者可给予止咳剂如氨酚待因。
整理课件
12
具体操作
▪ 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 ▪ 2、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
▪ 4、心动过缓和低血压:胸膜腔穿刺时偶尔发生 心动过缓,应有一助手观察脉搏。若病人感到软 弱无力或出虚汗,要立即停止穿刺,让病人平卧。 几小时后可以再穿,大多数不会再发生低血压。
▪ 5、肺水肿:抽出胸腔积液或气体,使肺迅速复 张,可以发生相应部位的肺水肿。肺压缩持续3 天以上,可发生此症。此种肺水肿一般预后良好, 3~4天内即自行消退。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如采 取分次抽液,一般不会发生肺水肿。
整理课件
5
体位
患者多取坐位。面向椅背,两手交叉抱臂,置于椅背, 头枕臂上,使肋间隙增宽;
不能坐起者,可采取半卧位,举起患侧上臂。
整理课件
6
整理课件
7
穿刺部位
▪ 穿刺点应选择叩诊为实 音或听诊呼吸音降低最 明显的部位,
▪ 一般常取肩胛下角线第 7~9肋间,
▪ 腋后线第7~8肋间, ▪ 腋中线第6~7肋间, ▪ 腋前线第5肋间。
临床四大穿刺

第注一意事部项分
1、术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的目的,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穿刺应沿肋骨上垂直进针,以免损伤肋骨下的神经和血管。 3、抽液量。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以诊 断为目的者抽液50~200ml,以减压为目的者,第一次不超过 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1200mL。 4、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必要时可事先服用可待因。 术中如发生连续咳嗽或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 昏厥等胸膜反应,应即停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 要时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5、需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时,抽液后接上备好盛有药液的注射 器,将药液注入。 6、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 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胸腔穿刺宜慎重
第操一作步部骤分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 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 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 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 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 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 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 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 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 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 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 固定。
无过敏史。 ❖ 2、材料准备: ❖ ①骨穿包:无菌弯盘2个、骨髓穿刺针1根、巾钳2把、洞
巾、洁净玻片6-8张、纱布2-3块、棉球、抗凝无菌试管 (标本容器)、注射器(5ml、10ml、20ml)、测压管。 ❖ ②外用消毒用品: ❖ ③麻醉药:利多卡因5ml。 ❖ ④其他物品:无菌手套、 胶布。
3、操作者准备:
b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但又不可 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
详解四大穿刺

细说医学上的四大穿刺1、胸穿概述:胸膜腔穿刺的简称,是指用穿刺针从胸壁的肋骨间隙穿入至胸膜腔(肺与胸壁之间),抽取胸膜腔内的液体。
在结核等病理情况下出现大量胸水时,胸穿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抽取的胸水进行相关检查,可以鉴别胸水的性质即癌性胸水、结核性胸水等,因此胸穿有可作为一种诊断方法。
常用、简单、有效。
适应症1.外伤性血气胸。
2.诊断性穿刺。
3.胸腔积液。
禁忌1.病情垂危者。
2.有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
3.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可能出现的并发1.肺复张后低血压2.复张后肺水肿3.气胸4.痛性晕厥5.支气管胸膜瘘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适量应用镇静药。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
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检查瘤细胞,至少需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隔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注射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
具体方法是于抽液500-1200ml后,将药物加生理盐水20-30ml稀释后注入。
推入药物后回抽胸液,再推入,反复2-3次,拔出穿刺针覆盖固定后,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
如注入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应在术前给强痛定等镇痛剂。
2、骨髓穿刺术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其检查内容包括细胞学、原虫和细菌学等几个方面。
四大穿刺

(一)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行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证】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者和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
(一)操作规程1.操作前准备(1)明确需要胸腔穿刺的临床情况(适应证):①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②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③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操作胸治疗。
(2)判断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胸腔穿刺:①相对禁忌证,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
②绝对禁忌证,胸腔穿刺术原则上无绝对禁忌证。
(3)不同胸腔穿刺的适用情况(判断要进行何种胸腔穿刺):①诊断性胸腔穿刺,胸腔积液量少,仅为明确胸腔积液性质,无需放液减压时可选择。
②胸腔穿刺抽液,中至大量胸腔积液,为明确胸腔积液性质及放液减压,解除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时可行胸腔穿刺抽液。
③胸腔穿刺抽气:大于30%且小于50%压缩体积的闭合性气胸,或气胸急诊状态时可行胸腔穿刺抽气。
④胸腔内给药:结核性滲出性胸膜炎或肺癌胸膜转移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选择胸腔内给药。
(4)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签署穿刺同意书。
告知患者可能的并发症:气胸、出血、感染、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胸膜反应,药物过敏、手术不成功、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其他不可预料的意外。
(5)准备用物:穿刺包、手套、消毒液、消毒器械、5ml注射器、50ml注射器、2%利多卡因注射液、可待因片、胶带、多余胸腔积液容器、弯盘等。
2.操作步骤(1)与患者沟通:介绍自己,核对姓名、性别、床号等,询问有无药物(特别是局部麻醉药)过敏史,同时嘱咐患者操作前注意事项(是否排尿等)。
(2)再次确认患者的病情、体征:测量脉搏和血压、再次胸部重点查体,查看X线片和检查报告(B超),确认需要的操作无误。
(3)选择合适的体位,确定穿刺点:①患者体位: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四大穿刺术

1、诊断性穿刺,以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
2、抽液(气)以减轻对肺组织的压迫。
3、胸腔内注射给药。
禁忌症:1、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2、出血倾向、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3、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或带状疱疹病人,待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4、血小板计数<50×109 /L者。
穿刺点:1、一般常取肩胛下角线第7-8肋间,腋后线第7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2、胸腔积液,穿刺点选在**叩诊音实音最明显的部位,并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3、包裹性积液应在超声波定位后进行穿刺;如为气胸,穿刺点选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操作步骤:1.病人取**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自然呼吸。
卧床者可取半**,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可行超声波定位,或选在**叩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覆盖无菌洞巾。
4.选下一肋骨的上缘为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先注射皮下出现皮肤橘皮样皮丘改变,然后自皮至胸膜层进行逐次麻醉。
5.术者以左手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在局麻部位缓缓刺人,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明已穿入胸膜腔。
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
穿刺针可应用三通穿刺针或较粗的长针后接胶皮管,穿刺前应关闭三通针,先将胶皮管用止血钳**,然后进行穿刺。
穿人胸膜腔后再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或松开胶皮管止血钳,抽取胸腔积液。
6.抽液结束后**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签知情同意书后实施。
2、术前应常规进行叩诊,确定穿刺点无误后实施操作。
3、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内脏器。
4、严格无菌操作。
5、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6、应由肋骨上缘进针,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抽液过程中常规固定穿刺针,避免针头摆动损伤肺组织。
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四大穿刺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征] 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气胸压迫呼吸者(一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 50%以上时)。 切开胸膜腔者。
[禁忌证] 结核性脓胸则禁忌。
拔管时机和方法
时机引流管一般放置24~72小时。原则上是 胸腔已无积气或积液,或术后引流液为少量 淡黄色血清样渗液,肺膨胀良好。拔管前应 常规胸透或拍摄胸片。 方法将无菌凡士林纱布5~6层置于纱布及棉 垫上,消毒创口,拆除缝线,嘱病人深吸气 后,屏气,迅速将引流管拔出,创口立即以 准备好的敷料覆盖包扎,24小时内应严防敷 料移位和脱落,拔管前后应常规听诊肺部呼 吸音。
四大穿刺
1.胸腔穿刺 2.腰椎穿刺 3.腹腔穿刺 4.骨髓穿刺
胸腔穿刺
胸膜腔:在肺和胸廓之 间存在的密闭的潜在 的腔隙。
特点:1.密闭不含空气 2.正常胸腔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 动时起润滑作用
胸腔积液图示
胸腔积液X图示
右侧肺野一致性密度增高影 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影
气胸图示
操作方法四术者先将连接在穿刺针上的胶皮管折起或夹住用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感到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头已穿过腹膜壁层此时接注射器松开血管钳即可抽取腹水并将抽出液放入消毒试管中以备送作诊断性穿刺时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的针头进行
穿刺术
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ICU 徐文鹏
操作方法(三)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 迅速流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若无脑脊液流出,轻轻捻动穿刺针柄 或稍改变方向及深度即可。 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器测量压力,正 常侧卧位脑脊液的压力为0.691.76kpa,(70-180mmH2O)或40-50滴/ 分钟。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汇总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汇总第一篇: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汇总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胸腔穿刺术[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症]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者,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
[准备工作]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2.有药物过敏者,需做普鲁卡因皮肤试验。
3.器械准备:胸穿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
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
[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穿刺部位宜取叩诊实音处。
一般选择:A.在肩胛下角线7~9肋间。
B.腋后线7~8肋间。
C.腋中线6~7肋间。
D.腋前线5~6肋间穿刺。
包裹性积液者,应根据叩诊实音区、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mL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2mL,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选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
进针应沿麻醉部位经下一根肋骨上缘缓慢刺入。
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上注射器,放开夹位胶管的止血钳后即可抽液。
注射器卸离乳胶管时,应将管子夹闭,以防空气进入。
6.术后处理:抽液结束后拔出针头,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
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
医学技能之四大穿刺(胸穿、腰穿、骨穿、腹穿)

胸腔穿刺1.准备物品,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2.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3.我已戴好帽子、口罩,洗后完毕。
4.以肩胛下线作为穿刺点。
沿左侧或右侧肩胛下角线行胸部叩诊,穿刺点选定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一般位于肩胛下角线7-8肋间,并做标记。
5.以穿刺点为中线,直径15cm,消毒2-3遍。
6.打开胸腔穿刺包。
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7.一般选择下肋的上缘作为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针头斜行进针,形成皮丘。
再垂直进针,直至胸膜层,逐层麻醉。
注意回抽有无鲜血,以免误入血管。
8.将穿刺针末端的橡皮管用止血钳夹闭,然后进行穿刺。
9.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缓慢垂直进针。
当穿刺针有落空感时,表明穿入胸膜腔。
10.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以防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
11.连接50ml注射器,松开橡皮管止血钳,抽取胸腔积液,留取标本。
若为治疗性胸穿,按要求抽液。
12.抽液结束后,先夹闭止血钳,再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移去洞巾,胶布固定,标本送检。
13.扶患者床上休息,测量血压,交代注意事项,严密观察。
腰椎穿刺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2.准备物品,核对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戴帽子口罩,洗手。
3.以L3-4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即左右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处,可上移或下移一个腰椎间隙。
4.定位以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cm,由内向外,皮肤消毒2-3遍。
5.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6.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7.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腰穿针,垂直进针。
一般进针4-6cm,有落空感,代表针头已穿过黄韧带与硬脊膜。
将腰穿针针芯缓慢拔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8.助手连接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压力并记录(80-180mm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胸腔穿刺术[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症]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者,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
[准备工作]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2.有药物过敏者,需做普鲁卡因皮肤试验。
3.器械准备:胸穿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
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
[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胸腔穿刺抽液:穿刺部位宜取叩诊实音处。
一般选择:A.在肩胛下角线7~9肋间。
B.腋后线7~8肋间。
C.腋中线6~7肋间。
D.腋前线5~6肋间穿刺。
包裹性积液者,应根据叩诊实音区、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
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mL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2mL,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选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
进针应沿麻醉部位经下一根肋骨上缘缓慢刺入。
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上注射器,放开夹位胶管的止血钳后即可抽液。
注射器卸离乳胶管时,应将管子夹闭,以防空气进入。
6.术后处理:抽液结束后拔出针头,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
2.局部麻醉应充分,固定好穿刺针,避免刺破肺组织。
夹紧乳胶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3.穿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气短时,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适当处理。
4.抽液后应嘱患者静卧休息。
观察术后反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如气胸、肺水肿等。
必要时复查胸透。
腹膜腔穿刺术[适应症]1.抽液作作化验和病理检查,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
2.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
5.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
[禁忌症]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先兆。
[准备工作]器械准备:腹腔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
[操作方法]1.穿刺前排空小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
腹穿一般无特殊不良反应。
2.穿刺时根据病人情况采取适当体位,如平卧位、斜坡卧位、侧卧位。
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根据体位选择适宜穿刺点。
穿刺点可选择以下三处。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有1~1.5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
(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和中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3)侧卧位穿刺点: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
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积液的诊断性穿刺。
4.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用1~2%普鲁卡因逐层麻醉至腹膜臂壁层,当针尖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腹水时拔出针头。
5.检查腹腔穿刺针是否通畅,连接乳胶管,以血管钳夹紧,从穿刺点进针,有落空感时即达腹腔(一般仅 1.5~2.0cm),放开血管钳腹水即可流出。
若系诊断性穿刺,抽出少量腹水作检查之用即可拔出;若为治疗放液,一般最多不超过3000ml,放液速度不可过快。
6.放液完毕,拔出针头,复盖无菌纱布,测腹围,若穿刺孔有腹液渗出,可涂火棉胶封闭创口,然后用多头腹带包扎。
[注意事项](1)对诊断性穿刺及腹膜腔内药物注射,选好穿刺点后,穿刺针垂直刺入即可。
但对腹水量多者的放液,穿刺针自穿刺点斜行方向刺入皮下,然后再使穿刺针与腹壁呈垂直方向刺入腹膜腔,以防腹水自穿刺点滑出。
(2)定做要准确,左下腹穿刺点不可偏内,避开腹壁下血管,但又不可过于偏外,以免伤及旋髂深血管。
(3)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刺破漂浮在腹水中的乙状结肠、空畅和回肠,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损伤膀胱。
进针深度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4)放腹水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大。
初次放腹水者,一般不要超过3000m1(但有腹水浓缩回输设备者不限此量),并在2小时以上的时间内缓慢放出,放液中逐渐紧缩已置于腹部的多头腹带。
(5)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脉搏及血压变化,必要时停止放液并及时处理。
(6)术后卧床休息24小时,以免引起穿刺伤口腹水外渗。
腰椎穿刺术[适应症]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穿刺。
6.鞘内注射药物7.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禁忌症]1.颅内占位性病,尤其是后颅窝占位性病变。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准备工作]器械准备:腰穿包、手套、闭式测压表或玻璃测压管、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
如需作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操作方法]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则为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0.69-1.76kPa或40-50滴/min。
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试验。
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
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阴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
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注入药液。
骨髓穿刺术[适应症]1.各种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
2.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禁忌症]血友病患者禁作骨髓穿刺。
准备工作]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等)。
如需作细菌培养者准备培养基。
[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选择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作为穿刺点,此处骨面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前后上棘: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处骨髓含量丰富,当上述部位穿刺失败时,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处骨质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严防穿透发生危险,较少选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极少选用。
2.体位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时取仰卧位。
髂后上棘穿刺时应取侧卧位。
腰椎棘突穿刺时取坐位或侧卧位。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直至骨膜。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肥胖者可适当放长,胸骨柄穿刺约1.0cm),以左手拇、示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柄穿刺,穿刺针与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当穿刺针接触到骨质后则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
5.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将内栓退出1cm,拔出针芯,接上注射器,用适当力度缓慢抽吸,可见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 为宜,取下注射器,将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张,送检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6.如需作骨髓培养,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养液内。
7.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皮下组织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进针太深或太浅,针尖未在髓腔内,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再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上带有血迹,再行抽吸可望获得骨髓液。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轻微转动拔出穿刺针,随将消毒纱布盖在针孔上,稍加按压,用胶布加压固定。
[注意事项]1.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
2.胸骨柄穿刺不可垂直进针,不可用力过猛,以防穿透内侧骨板。
3.抽吸骨髓液时,逐渐加大负压,作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吸量不宜过多,否则使骨髓液稀释,但也不宜过少。
4.骨髓液抽取后应立即涂片。
5.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