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本科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关于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u a o e og agCl g dctn o r l f i njn oeeo E uao n H l i l f i
NO . 01 V2 0
Vo. 9 N . 1 1 2 o 1
di1.99 ji n 10 7 3 .0 0 1 .1 o:0 36 /.s .0 1— 8 6 2 1 .10 0 s
地方性高校大部分 尚未起步 , 而仅仅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局限 于就业指导课程 中的小部分 , 以及定期地举办大学生创业计
因此 , 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 它不 仅可 以缓解 目前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压 力 , 而且更 重要 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可 以提高大
学生的综 合素质 , 为我国建设 创新 型国家进行人才储备 , 为
业不断涌现 , 这种社会需求的特点 , 给掌握 现代科学技术 、 富 有 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创业提供0多年的历史 , 是世 界上实行 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 之一 , 可以说大学生成功的创业驱使 美 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 成为世界的经济大 国。而我国要 实现 经济结构的调整 , 实现全 面、 调、 协 可持续发展 , 需要更多 的 运作灵活的创 新产品和企业 , 更多 的具有创业精 神、 创业能
划大赛等 , 普及的学生人 数少之又 少 , 大部分 的学生创业 意 识薄弱 , 就业能力有待提高 。培养大学生创业 意识 和创 业能 力, 加强地方本科 院校 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刻不容缓 。
收 稿 日期 :0 0— 9—1 21 0 6
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满足社会需求打下坚实 的基础。 3 .是教育 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 秀珠 (9 .一) 女 , 闽侯人 , 林 18 1 , 福建 思政助教 , 硕士 ,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叶瑞洪 (9 4一)男 , 16 , 福建莆田人 ,
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体系的探讨——以广西钦州学院为例
Vol.33No.6Jun.2012第33卷第6期2012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进行学习,入学人数的增加必然使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人数和市场需求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资金、办学经验等各方面都逊色于老牌高校或者发达地区高校的不利条件下,就业工作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解决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窘境,是社会和学校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性高校就业难的因素分析1999年到2009年间,230多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获批,占到了全国本科院校25%左右[1]。
这些“新”院校相对“老”院校来说,起点低,起步慢,因此在应对就业市场严峻形势的时候受到更多的制约。
以广西钦州学院为例,分析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力小钦州学院2006年由“钦州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本科办学仅有短短的6年时间,和钦州学院一样,广西绝大部分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都是在近十年获批,一般都为一些专科类的院校升格成,办学的时间比较短,在社会上还未造成一定的影响力,一些企业和单位对区内的老牌高校(如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比较熟悉,对新院校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歧视。
(二)专业设置和培养不完善广西的多数地方高校都是“师专”升格而成,由于师专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师范人才,但升格转型以后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专业的成熟并不能一蹴而就,在专业的设置和发展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索和积累。
钦州学院前身为钦州师专,它为钦州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不少的优秀教育教学人才,但在升格成钦州学院以后,学校借助东盟及北部湾发展的契机,依托沿海的便利条件,发展海洋、物流等一系列的新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在近几年开设的,因此在各方面还有待提高。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研究
体制改革 以来 , 国经 济发 展迅 速 , 我 新生 劳动 力的 快速
业 精神 的形成 。 13 考试制度与评 价体 系的不 完善 目前 , . 考试仍 是 评价 教 育教学质量 的一 种主要 手段 , 在 大学 里 , 但 由于不存 在升
增 长 , 动力供 大于求 的局 势长 期存在 , 劳 大学 生没有 工作 经
第2 9卷第 5期 20 0 9年 1 0月
赣
南
医
学
院
学
报
Z29 ⅣD. . 5 DC 2 09 0
J URNAL OF GA O NNAN M E C NI RS T DI AL U VE I Y
地 方 院 校大 学 生 就 业创 业 能 力培 养 与 实践 研 究
律 , 有真 正把毕业生 的就 业 问题 落实到 工作 中去 , 有把 没 没
创业教育思想贯彻到 教育教学 的改革 当中去 , 从而忽视 了对
创 业教育的培养 。 12 传 统 文 化 观 念 的 影 响 虽 然 我 国 的 文 化 历 史 底 蕴 丰 .
学 过程中 , 有意无意地强化课本知识 , 致使学 生拥 有 了知识 , 但却 失去了知识转化为能力 的实践 和操作 。
极 为严峻。开辟创业 之路是解 决好 我 国大 学生 “ 就业 难 ” 的
出路 , 已成 为全社 会 的共 同心声 。因此 , 这 地方 院校要 重 视 大学生创业能力 的培养 , 为他们开展创业 活动 创造 良好 的条 件, 大学生创业 能力 和创业 成效 与否 , 已成 为 检验一 所 大学
陈康 敏 , 彭小孟
( 赣南师范学 院, 江西 赣州 3 10 ) 4 00
摘
要: 随着我 国高等 教育制度 的不断改革 , 高校教育 由精英 化向大众 化转变 ,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 已经成为 这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培养机制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培养机制[摘要]大学生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种知识能力,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形式之一。
文章在总结前人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依托可行的社会条件并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实施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并且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策略,包括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开设专业创业课程,加强大学生隐性知识能力的开发,营造独特的校园创业氛围和提供全面的社会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内涵培养机制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大学生就业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升级。
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创业的一种,但比社会性的创业具有更独特的价值和内涵。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创业是熊彼特创新理论在就业中的深化和应用。
创业的过程就是激活人的内在潜力的过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最高形式之一。
目前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概括:贾少华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将创业设想变为现实的能力,是确保创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特征的总和”;徐晋、杨燕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创造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邹建芬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创办实体过程中所具备的企业运营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可见,大学生创业既是一项大众化的社会活动,也是一项平常化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是一项创造客户关系的活动,能够体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依托可行的社会条件并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实施的一系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就业行为,需要高度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创新的潜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典型的知识能力,是大学生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有效形式之一。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
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 我国处在制造加工的低附 加值的环节 , 我们向世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质优价廉 的产 品 , 这是 由于我 们缺 乏创新 能力 而造 成 的结 果。培 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重要使命 , 是摆在大学生和 大 学教 师面 前 的现实 问题 。 本课 题组 于 2 1 年初 对佳 木 斯大学 部 分学 生创 业 0 1 能力培养方面的客观态度与主观意识 进行 了一次有代 表性的、 比较详 细 的调研 , 过 问卷 调查 和座谈 , 生 通 对学 相关方 面 的情况 有 了进 一步 的 了解 。 这有 助于 对今后 如 何 开展 创业 能力 教育 , 别是 在专 业课 教学 中开展创 业 特 能 力教育 提供有 益 的经验 。
二 、 查结 果及分 析 调
( ) 一 对创 业教 育的基 本 态度
出名 。
6 响学 生创 业 的 因素较 多 。在 回答 “ 果你 不想 . 影 如
1 . 多数学生对创业及创业教育持积极态度。 被调查 创业 , 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排在前三位的答案 时, 的学 生 中有 7%想 过创业 , 想 过创 业 的 只 占 98 , 是经 验不 足 、 金缺乏 和能 力 不足 。针 对影 响创 业 的客 3 没有 . % 资
虑 ,从 学生专业的选择 到学校 的培养模式都
教育要提供给学生服 务社会 的能力与意识 , 勇于探 究真理和追求幸福的 勇气与责任感 , 而创 业所 需要 的综合素
质 与 此 是 相 吻合 的 。
关键词 : 地方 高校 ; 大学生创业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6 7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4 0 (0 2 0 — 0 5 0 10 — 17 2 1 )6 0 7 — 2
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要 性
( 一) 严 峻 的 就 业 形 势 迫 切 需 要 学 校 转 变 传 统 的 教 育 教
学模 式
重 要 使 命 。但 不 容 忽 视 的 是 , 我 国地 方 工 科 院 校 普 遍 存 在 着 “ 规模求大 、 学科求全 、 层次求 高” 的 弊 病 。在 人 才 培 养 的 过 程 中, 质量标准单一 、 培 养模 式 趋 同 、 学 生动手 能力差 , 这 些
题, 为 地 方 经 济社 会发 展 贡献 力 量 的必 由之 路 。 ( 二) 开 展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是 地 方 工 科 院 校 改革 和 发展 、 提 高 自 身竞 争 力 的需 要 随着 科 技 的迅 猛 发 展 , 我 国 也 逐 渐 进 入 了 知 识 经 济 时
手能力差 、 创新意识 不强 、 质 量 标 准 单 一 等 方 面 。开 展 创 新
求相脱节” 等问题。面对严峻 的经济形 势和就业 形势 , 积 极
主创新道路 ,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 的伟大号召, l 】 ] 为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发 展 指 明 了方 向 。然 而 , 目前 我 国 高 等 院 校 , 尤 其 是 工 科 院 校 发 展 出 现 了 与 社会 需 求 相脱 节 的 现 象 , 所 培 养 的 人 才 并
教育, 为创新 型 国家建设提 供人 才保 证 。
[ 关 键词] 地 方工科 院校 ; 创新 创业教 育 ; 路 径 选择
[ 作 者简 介] 乔 江艳 ( 1 9 8 2 一) , 女, 长春 工业 大 学高等教 育研 究 所助 理研 究 员, 主要 从 事 高等
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我校特制定以下就业创业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就业率: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力争达到95%以上。
2. 培养创业人才: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3. 优化就业结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
4. 提升就业质量:通过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邀请专家、企业家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求职技巧。
(2)举办就业招聘会: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3)开展就业咨询活动:设立就业咨询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2. 培养创业人才(1)开设创业课程:为学生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举办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搭建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资金和政策支持,助力学生创业。
3. 优化就业结构(1)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开展就业扶贫: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3)关注特殊群体就业:加强对少数民族、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4. 提升就业质量(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技能。
(3)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体系,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调整就业工作策略。
四、工作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就业创业工作。
2. 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措施,为毕业生提供有力保障。
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82·2021年第24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1)24-0082-03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刘罗1,陈彬1,周海花2,文乐轩1,杨妙婷1,杨轶雯1,熊雯静1,汪璟1(1.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永州425199;2.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为了探析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法调查了湖南某高校785名英语类专业在校大学生。
结果发现:英语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英语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生源地、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父母是否支持、是否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上具有显著差异。
高校可以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向家长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法规、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度等方面来提升英语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英语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24.033就业是民生之本,2020-05-12,教育部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各地开学复课及校园疫情防控、高校考试招生及毕业生就业等工作进展情况,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发布会上介绍,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王辉表示,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2021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2021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909万,再创历史新高。
新形势下,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举措[1]。
就业指导在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
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Jan.2013Vol.32No.1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3.01.003收稿日期:2012-06-29基金项目:2011年度绥化学院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201122)作者简介:刘蕾(198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姚娇娜(1983-),女,黑龙江绥化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梁广东(1979-),男,黑龙江通河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兰晓晟(1982-),男,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夏艳霞(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就业指导在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刘蕾a ,姚娇娜a ,梁广东a ,兰晓晟b ,夏艳霞a (绥化学院a.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b.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摘要:就业是地方高校竞争力的核心,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唯一系统化的就业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故此以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基本素质为目标,结合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现状,从宏观角度对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因素如何转变以适应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支撑,提升地方高校层次。
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创业能力中图分类号:G64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3)01-0007-03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的工作重心,涉及民生之本。
部分甚至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马上进入就业岗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的不适应,而在同等教育模式下,抛开主观因素,高校层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求职。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思考
立 大学生创业能力 实训和 实践平 台;其次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 ,完善 高校培 养大学生创 业能力的外部环境 。
关键 词 : 方高校 ;创 业能力;培养体 系构建 地 中图分类号 :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8 X (0 0 1 0 1— 2 65 6 1 3 0 2 1 )1 —0 6 0 创业 能力是指人们 为 了实现理 想 而从 事承担 风险 的开 拓性活动应具备的本领 ,包 括完成 活动 的具 体方 式 以及顺 利完成 活动所 必需 的个 性 心理特 征【 ( ’ l 。创业 能力 有 以 】 下几 个本 质特征 : ( )创业 能力 本质上 是一 种创新 能力 ; 1 ( )创业能力是 一种 敢想 敢干敢 于承 担更 大风 险 的能力 ; 2 科研管理 、学生管理等许 多地方 不利 于培养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地方 高校要 培养 适应 2 l世 纪需要 的、
第3 2卷
第 1 期 1
宜春 学院学报
J u a fYih nColg o r lo c u l e n e
Vo . 2, No 1 13 .1
No . 01 v2 0
21 0 0年 1 月 1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 系的构建及思考 水
肖红伟 ,罗 莹 ,朱银 芳
( )创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社会能力 ; ( )创业能 3 4
力是 比学 术能力和职业 能力 更具 风险更具 开拓性 的一种能 力 “ ’ 。培养大学生 创 业 能力 ,意 义 深远 ,地 方 高 校应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 育 ,从 以下二方 面构建大 学生创业 能力 培养体系 。
( 宜春 学 院 ,江 西 宜春 360 ) 300
摘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研究
l 高校大 学生就 业 的现 状分 析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 校 毕 业 生 数 量 继 续 增 加 。受 十七 大 报 告 指 出 高 校 和 大 学 生 要 共 同 创 造 一 切 有 利 条 件 , 高 特 别 是 就 业 主 体 要 使 切 努 力 提 高 自 己 的 就 业 能 力 。 目前 , 国际 金 融 危 机 的 影 响 , 业 对 新 增 劳 动 力 的 需 求 减 少 , 校 企 高 大 学 生 就 业 仍 然 抱 有 成 见 , 靠 学 校 和 家 人 找 工 作 , 有 市 依 没 毕 业 生 就 业 压力 加 大 , 式严 峻 。 形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N o. 4, O1 2 2 0
M o enB s e rd n ut dr ui s T aeId s y ns r
21 0 0年第 2 期 4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有效途径研 究
杨 芝 周 永 红
( 汉 纺 织 大 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武 湖 3 0 4 摘 要: 当前 政 府 、 学校 和 大 学 生 个 人 关 注 的 热 点 和 难 点 是 大 学 生 就 业 问题 , 决 这 一 问题 的 关键 在 于 地 方 高 校 高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能 力 。首 先从 宏观 的 角 度 分 析 了 '前 地 方 高 校 大 学 生 就 业 难 的 现 状 , 3 - 然后 分 析 了 地 方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浅析摘要:面临创新驱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不可忽略的是,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仍然存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缺陷、创新创业教育流于浅层、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不敷、创新创业开展意识不足等多方面梗阻。
根植于此,有必要联动多方能量,共建创业创新孵化平台;覆盖理论实际,健全创新创业课程系统;强化教学支撑,塑建创新创业教育队;营造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主动意识,期望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新驱动;创业孵化平台;教育评价全面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策略实施,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1]。
作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低,表征是否能够扎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2]。
为着力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聚焦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进行顶层设计部署。
《意见》围绕创新创业环境支撑、金融财税政策支持以及强化综合信息服务等九项功能进行部署,全面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
与此同时,依据教育部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三次调度视频会议报告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届同比增加167万人。
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多重就业压力,亟待寻求创新路径破局。
至此,面向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就此,拟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希冀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质增效。
一、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意蕴(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途径目前,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持续推进,为适应时代发展,有必要培育国家、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3]。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途径,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路径。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论文
浅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如何有效推进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本文以襄樊学院为例,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从目前现状入手,着重提出了开展素质课堂教育、开民科技活动及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业能力;策略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4-01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受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形式影响,可谓雪上加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创业率的根本。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重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一)客观原因1、传统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阻碍作用。
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育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中忽视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应试教育体制使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出于兴趣。
4、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严重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
从目前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中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来看,实践环节比重太少。
(二)主观原因1、缺乏刻苦精神,不愿泡实验室。
目前,对于理工科学生,除了课堂学习相关知识外,还要到实验室去做相关的科学实验,来验证相关的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创业品质的锻炼。
但相关调查表明,75%的理工科学生不愿进实验室,即使去了实验室也是仅仅为了任务。
2、功利的现实主义。
3、缺乏创业意识和竞争力。
4、定位不准,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笔者在一定的案例分析基础上,并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以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途径。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国家取消了对大学毕业生的包分配政策,由大学生直接面对用人市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各方关注和帮助当然十分重要,但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则是当务之急。
下面,我们围绕这个当务之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
关键词:现状;意义;途经一、当今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现状(一)创业热情渐涨,创业意识欠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有效地激励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业,特别是国际创业浪潮的兴起,如比尔•盖茨等“创业英雄”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杨致远、张朝阳等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创业潮流中产生了广泛的“明星效应”。
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但是,真正具有创业意识,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很少。
1.被动性。
目前,在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选择。
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是就业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2.片面性。
不少大学生或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托起创业的朝阳;或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是下岗工作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或把创业同各种素质锻炼混为一淡,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3.盲目性。
对市场和自我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盲目追赶创业的潮流,成为大学生的又一个时髦。
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把创业作为攀比、竞争的手段,而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是否具备了创业的成熟条件,“赶鸭子上架”;另一方面,又有一部分同学在创业方面的选择上,缺少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一味追求热门行业。
(二)关注就业形势,就业能力不足大学生一进校,通过媒体、老师、师兄师姐等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后,即非常关注自己今后的就业问题。
而造成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真正困境,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培养方案 的修订 必须融 入地 方元 素 ,根据 地
方产业结构与社 会发 展的需 求 ,在课程 体 系中加入 能够 体 现地方产业结构与社 会发展 特点 的课 程模 块 ,使 学 地方 经济 、社 会 发展 的 需要 。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 的课程体系 。以通识 课为 专业教 学基 础 ,增设 与创业 密切 相关的核心 课程 。课 堂教学 、模拟 训练 、创 业 实训相 结合 的教学 方法 , 学生 足够的实践 机会 。强 化专 业技 能培 养 给 和实践 教学 环节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鼓 励学 院、 专业根据经济社 会发展与 学生学 习的 特殊要 求 ,试行 “ 实
摘 要 :伴 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就业形 势的 日 趋严峻 ,大学生创 业成为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 新趋 势 ,对大学生进行创 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 创业教 育实施过程 中,由于缺乏 对创 业能 力培养体 系构 建的 研 究 ,严 重影响 了创业教 育的实际效果 。针对 目前我 国高校在创 业教育上存在的 问题 ,提 出了构建模块 式的创 业 能力培养体 系,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 了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 :创业能力 ;培 养体 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30 (0 1 O一 10一 2 45 6 1 8 X 2 1 )1 0 5 O 美 国是较早 在学校 中进行 创业 能力培养 的 国家 ,始于 2 世纪 4 0 O年代并 且已经形成一个 完整的创业能力培养的社 会体 系和教育研究 体 系 , 有 自己的特 色 ,积累 了丰富 的 具 经验 。美国大学生创业 能力 的培养体 系主要 体现在 三个方 面 :以培养创业意识 为 主、以培养实 际管理 经验 为主和 以 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 为主。英 国则 至少 4 % 的大 学都开设 5 创 业教育课程 。 国外 创 业 课程 的设 计 主 要有 “ 业 设计 创 书” 企 业生命 周期” 企业 功能”三 种不 同的模式。与 、“ 、“ 国外相 比 ,我 国创业 教育起 步较 晚 ,20 0 2年 初 ,教育 部高 教司在 中国人 民大 学 、北京 航空航 天大学 、上 海交通 大学 等9 所高 校 试点 创 业 教育 。主要 有 “ 堂 式创 业 教 育 ” 课 、 “ 实践式创业教育” 以及 “ 综合式创业教育 ”3种的创业教 育模式 。美国大学 毕业 生直接 自主创 业者一 般 占到全部毕 业生 的 2 % 一 0 ,21 年 中国大学 毕业生 自主创业 比例 5 3% 00 仅 为 15 ,且 中国大学生创业 的成 功率也仅 有 2 一 % 。 .% % 3 究其 原因我们不难 发现 ,我 国现有 的创业 教育 中缺乏对 学 生创 业能 力 的培养 体 系 ,大学 创业 能力 教育 普及 程 度低 。 为贯彻落实党十七 大提 出 “ 高 自主创新 能力 ,建设创 新 提 型 国家” 和 “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的发展战略 ,2 1 0 0年 5月教育部下发 了 《 于大力推 进高 等学校 创新 创业 教育 关 和大学生 自主创业工作 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 推进创新创 业教育 ,推动大学生 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 大学生是 最具创新 、创业潜 力 的群体之 一 。在 高等学 校开展创新 创业教 育 ,积极 鼓励 高校学 生 自主 创业 ,是 教 育系统深入学 习实践 科学发 展观 ,服 务于创 新型 国家建设 的重大 战略举 措 ;是 深化 高等教 育教学 改革 ,培养 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 高校 毕业生充 分就业 的重要 措施 。研 究适合 我 国国情 的大学 生创业能力 培养体 系 已经迫在 眉睫 。高等 学校创 新 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 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 业教育基 础上 ,以转 变教 育 思想 、更 新 教育 观 念 为先 导 , 以提升学生 的社会 责任感 、创 新精 神、创 业意 识和创 业能 力为核心 ,以改革 人才 培养 模式 和课程 体系 为重点 , 力 大 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不断提 高人 才培养 质量。 笔者认 为地方高校在创业能力培养体 系的构建上 , 应该 根据 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地方资源情况 , 明确地方 高校创业教 育培养 目标 , 修订创业 教育培 养方案 , 结合 创业 教育 的课 程 体系 和非 课程体 系建 设 , 整合社会 、 企业 资源 , 构建科 学、 系 统、 完整的有实践应用价值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
1地 方 性 高 校大 学 生 创 业 能 力培 养 的 基本 内容 和 途 径 .
创 业 精 神 、 业 风 险 、 业 项 目等方 面 内 容 ; 学 方 式 是 手 段 . 题 讲 创 创 教 专
11加 强创 业 内涵 教 育 广义 的创 业 是 指 创 新 立 业 ,狭 义 的创 业 座 、 点 对 话 、 . 热 实践 锻 炼 、 拟 操作 等创 新 性 教 学 方 式 更 能提 高学 生 的 虚 是 指 创 办 新 企业 。 学 生 创业 , 大 主要 是 指 创 造 新 的职 业 , 办 新 企业 【 自主学 习 能 力 : 创 l l 。 弹性 学 制 是 关 键 , 许 学 生 学 习 、 薪 实 习 和创 业方 性 高校 创 业 能 力培 养 体 系 .
21着 力构 建 培 养 机 制 ,掌 握 大 学 生 创 业 能 力 培 养 的规 律 性 中 . 发 展 史 上 一种 新 的教 育 理 念 , 知识 经 济 时 代 培 养 大学 生创 业 精 神 和 国 的创 业 教 育 尚处 于 萌 芽 阶 段 , 积极 借 鉴 国 外 高 校 办 学 理 念 , 速 是 要 加 创 造 能 力 的需 要 ,是 社 会 和经 济结 构 调 整 时 期人 才需 求 变 化 的需 要 , 构 建 我 国 大 学生 创 业 能 力 培 养机 制 。组 织 支 持 是前 提 , 学 生 创 业 能 大 是 以人 为 本 , 建 和谐 社 会 的 需 要 。 构 而其 中位 置 特殊 , 争 压 力 更 大 的 力培 养 归 口教 学 组织 , 纳 入 教学 计 划 和 培 养 方 案 ; 课 师 资是 基 础 , 竞 要 授 地 方 性 高 校 更 需要 重 视 和 发 展 大学 生 的创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和研 究 , 极 启 用 有 企 业 背 景 的学 者 或 企 业 家 传授 创 业 之 道 可 真 正 授 人 以渔 : 业 积 创 推进 创 业 教 育 事业 的进 步 , 带 动 学校 自身 的 良性持 续 发 展 。 以 课 程 是 核 心 , 合 社 会 资 源共 同建 没 大 学 生 创 业 课 程 体 系 , 之 涵 盖 整 使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基于个性差异的视角
摘要 : 高校之间以及同一高校的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 地方高校 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应立足于个性差异的视角, 寻找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 行之有 效的特殊路径�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 尊重差异的就业创业教育理念 ; 二是要正确处理共 性与个性的关系, 既要大锅饭又要小锅灶 ; 三是要正确处理就业与创业关系, 注重培养毕 业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是要正确处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 建立校友链接 �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就业创业; 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 : G 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3118 ( 2013 ) 01-002 2-04
22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构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层面, 呈现出相对的个性差异� 那么 , 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探寻出一条搞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有效路径 � 二� 因地制宜 � �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地方特色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精髓就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 它是无条件的 � 绝对的; 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它是有条件的 � 相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 , 二者相互渗透 � 相互转 化� 这一原理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要立足地方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哲学基础 , 不同层 次的高校具有相同的职能: 培养人才� 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然而 6 个民族的大家庭 , 服务社会必须以了解和适应社会需要为前提 �我国是拥有 5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 然� 人文 � 经济情况 , 不同地区的就业创业环境也各不相同 �因此,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要基于地 方差异而展开, 具有地方性特征和特色, 深入实地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产学研" 主动调整教育内容 � 丰富教学形式 , 走 结合的路子 �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 高原地区地方高 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应有所不同; 再如在江苏沿海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 , 沿海城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 业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应与内地地方高校有所不同 � 三� 因材施教 � �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理论渊源 打开中华民族灿烂的教育史 , 关于个体差异的教育原则 ,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都有相关论述� "因材施教 " �"因材施教" "孔 古代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 语出�二程集 �遗书 .伊川先生语五� [2 ] 子教人, 各因其材, 有以文学入者, 有以政事入者, 有以言语入者, 有以德行入者 � " 南宋陆象山曾曰 "人 各有所长, 就其所长而成就之 � " 元初的许鲁斋也曾说 :" 随材施教" , 着重 "教其所短 " �这些足以说明古代 "因材施教 " 思想家的 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 使其成为不同之材 � 再从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 教育实践看, 他了解颜回好仁 , 子路好勇, 子贡好商, 冉求好政, 孔子针对其不同的兴趣爱好分别设立德行� 言语 � 政事� 文学四科, 使其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只有知道 "因 " 的什么"材 " , 才会施相应的" 教" , 可见 了解学生之重要, 它是 "因材施教 " 的基础, 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就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 科学地 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 , 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应立足学生个体差 异, 通过因材施教 � 对症下药的教育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 四� 仁智各见 � � �地方高校学生个性差异分类 "个性差异" 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与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个体在气质 � 性格 � 能力 � 兴趣 � � � � � � � 等方面的差异 �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 � 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 霍兰德( J h H a d) 19 5 9 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 � � � � 认为人的人格类型 � 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 �H a d 把 � � � � � � � ai i c ) 人格可分为现实型 研究型 艺术型 社会型 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比如 , 他认为现实型 ( R e 的人适合的职业有 : 需熟练技能方面的职业 � 生产技术方面的职业� 手工艺技能方面的职业� 机械装置与运 转方面的职业等� 研究型 � � (I e i ga i e) 的人适合的职业有分析员� 设计师 � 生物学家等 �艺术型 ( A ) 的 人适合的职业有: 美术雕刻以及工艺方面, 舞蹈 � 戏剧等� 同样, 高校毕业生来自不同的地方 � 不同的家庭, 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 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 就从调研地方高校在校生对就业去向的情况看, 志趣 不一 , 类型不同: 表一� 表二� 表三 � 表一 序号 1 2 3 4 大学生就业态度统计表 调查内容 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自创一份事业 听天由命 其他 比例 34.9 % 5 1.1% 3. 6% 10 .4%
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与对策
关于就 业能 力的 内涵 ,戈德 斯密德 归 纳 出使毕业 生成 功 荻得职 业 的五个 要 素 : 就业 动机及 良好 的个 人 素质 、人 际关 系技 巧 、丰富 的科学 知 识、有 效 的工 作方法 、 敏锐 而 广 阔 的视 野 。 美 国培 训 与 开发 协 会 ( S D 将 就 业胜 任 能 力 分 为 基 本胜 任 AT) 力 、 沟通 能力 、适 应 能 力 、 群体 效 果 、 影 响 能 力 五个 类 别 。 清 华 大 学 郑 晓 明 教授 认 为 ,就 业 能 力包 括 学 习 能 力 、 思 想 能 力 、 实践 能力 、应 聘 能 力和 适 应 能 力等 。[ 3 ] 因 此 , 从 内 涵 上 看 , 大 学 生 需 具 有扎 实 的专 业 素 养 外 还 应 具 备 四种 就 业 核 心 能力 :一 是学 习适 应 能力 ,有 适 应 快 速 职 业 变 化 的职 业 再 生 能 力 和 职 业 储 备 能力 ;二 是 表 达 沟 通 能力 ,是 一种 能 证 明 自己和 让 比人 发 现 个 人 才 能 的 能 力 它 包 含 了一 个 人 从 衣 着 打 扮 、 言 谈 举 止 、书 面 表 达 到 处 事 和 应 变 等 各 方面 的 行 为 的能 力 ;三 是 实 践 研 究 能力 ,在 实 践 中也 要 求 入 职 者 在 做 到 理 论 与 实践 相 结合 的 同 时能 够 深 入 研 究 、论 证 行 业 发 展 中 的新 情 况 、新 问题 ,而 这 种 能力 不 是一 朝 一 夕 就 能 形 成 的 ,需 要 入 职 者 在 大 学 教 育 的过 程 中培 养 和 提 高 : 四是 思 考 创 新 能 力 , “ 动 创 新 的人 ,带 着 时 主 代 走 ;被动 创新 的人 ,时代 牵 着他 走 ;拒 绝 创新 的人 ,时 代踩 在他 的身上 走 !”㈨ 需 要 当代大 学生具 备 良好 的信 息获 取 、分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
1粤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与能力分析1.1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分析1)国家政策宽松,政府扶持。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已成为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并提供许多的优惠政策,目的在于鼓励大学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自主创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当中,这有利于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2)社会、文化与政治环境稳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处于开放包容的姿态。
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大学生进行社会价值创造。
2)学校响应号召,创设平台。
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1)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为了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曾多次开展校园创业大赛,如“三创”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以此来增强大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进行创新创业提供理论经验。
(2)成立创业孵化平台。
学校从2014年起,将原来的勤工助学一条街(学生兼职基地)改建扩容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孵化园,正式引进第一批入园项目进行创业孵化,学校不仅在资金上提供支持,而且还为每个项目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了真正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
3)粤西经济较珠三角落后,学生创业意识不强。
(1)相对于珠三角地区来说,粤西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整体创业氛围不强。
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粤西高校学生获取的创业信息少,创业意识不高,创业积极性并不强。
(2)学生大多来自于粤西地区,大多出生于普通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创业资金支持,加上大学生创业银行贷款金额较小,无法满足创业的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热情。
4)高校学生求职方向普遍单一,创业氛围不浓。
(1)院校的创业类课程设置少,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当中,学生受创业案例熏陶少,创业意识不强,对自主进行创业往往存着怀疑谨慎的态度。
(2)某个别高校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如岭南师范学院,师范生占比50%以上,文科专业居多,形成一种女多男少的普遍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高校本科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都在思考怎样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并在开展招聘会、双选会、就业指导等活动。
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本文就在校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课题意义作用、培养的模式创新及渠道途径等,阐述了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本科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一、课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辽宁省与其他地区一样在本科学生培养的专业增加、数量增加,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把关却在逐步的下降。
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在下滑,与社会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
如何缩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社会适应期,尽早与社会接轨,成为了解决高校专业教学质量与就业工作瓶颈的研究课题。
而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就必须解决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培养就业创业能力是地方高校的工作重心
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国内外的表述各有异同,而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是:所谓就业能力是指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就业能力它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
一般就业能力是指:1、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世界观、价值观、刻苦精神;2、工作中与周围人相处及与环境适应的能力;3、自我管理能力,如对现
实的理解能力与决策能力;4、利用现实资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其他信息的利用能力;5、对学校所学专业课程与实际工作中具体结合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等。
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
如医生、护士、音、体、美等工作者必须具备技能。
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能力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因素、领导能力和经济头脑等。
硬件的能力是我们学校目前不能解决的内容。
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就业与创业能力有许多的共同点,其核心是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就业创业的基本能力,也是核心能力。
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在职业活动中都很重要。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就业能力的综合能力更为重要。
一般认为综合能力由于与专业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显,因而很少被注意到,也不引起个人、学校的足够重视。
而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综合能力,许多求职者就是因为综合能力不强而未被录用;综合能力强的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掌握新知识、更新技术方面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
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失去工作不是因为缺乏特殊就业技能,而是缺乏一般能力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与失业关系密切。
在我们多年对企业及就业创业毕业生的调研反馈中发现:毕业生缺乏除专业之外的是刻苦精神、职业专注与耐力、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适应应用的实践能力、较高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沟通与表达
能力;“眼高手低、责任心缺失、实践能力低下”等。
就业创业思想浮躁,幻想一就业挣5000及“一年创业,二年成功,三年上市”,做事急于求成,没有充分的刻苦务实精神与心理准备。
这都是综合能力问题,因而,培养综合能力是高校的重心工作。
三、加强高校教育教学中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更新教学观念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前提。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培养目标、办学理念、专业特色、课程配置以及实践教学体系,重新思考和审视教育教学观念。
培养目标要重新定位。
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创新。
改变以往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基础知识、强专业理论教学、有实践过程、弱应用技能而缺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
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对于人才培养具有
积极地作用。
所谓模式:归纳起来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思维方式。
是人们在各种实践当中经过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模式有许多种,应该结合具体的学校定位、地域条件、培养目标及专业办学特色来考虑选择培养模式。
参考模式有:“校、校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及“校、地联合”培养模式;“校、地联合”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国际合作、联合培养模式。
等。
其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丰富和拓宽创新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
培养途径与渠道有:课堂主渠道、课外调研辅渠道、二课堂渠道、职业培训渠道、实战训练、项目应标竞赛渠道等。
选择运用要结合具体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
具体途径形式有:通过应用案例教学、应用项目教学;学生结课登台讲评与设计讲解;课内课外实习、见习,定岗实习;工作室教学;以及通过合理引导学生通二、通三课程选修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课外“二课堂活动”的专业竞赛等;开展演讲、专题讨论会;职业调查调研;模拟市场与客户洽谈;创意大赛活动;团体极限挑战;校外企业专家培训;通过“诚信教育”等提高品德修养、健康心理与生活、生存能力。
培养实战能力、创新能力;刻苦精神、团体互信、责任意识及就业应聘能力。
五、关于高校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建议:
(一)抓住工作核心,强化创新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
创新教育与综合素质提高是工作的核心。
创新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是长期、持续的教育。
它不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个目标。
大学教育具有计划性、目标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其重视显性的近期目标,更重视隐性的长期能力目标。
专业培养质量目标不只体现在专业课程的成绩的,其核心是在于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它是奠定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没有创新教育与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则是躯壳,没有生命力。
(二)专业基础与能力培养训练是关键:
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不是简单培养对口工作能力。
高校对学生的培
养不能只是一味简单的输送对口的人才,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它是前提和储备。
应该加强专业能力培养与技能训练,它是结合实践运用的目的,而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是今后发展的后劲。
(三)加强能力培养,转变对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指挥棒,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只重视作业、作品表面质量的短期目标,向更重视隐性目标能力培养转变的教学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就应敢于尝试和探索,不怕风险和挑战,要敢于失败。
对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要有新的认识。
因此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应该看:是否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上;看学生在创作中是否敢于尝试和创新;看是否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的发展;看是否可以促进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看是否能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培养方法引导学生能力提高;看是否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开放性的意识;看是否愿意为学生付出与奉献;看是否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学生学习状态、已有的知识状况以及心理因素影响的掌握;看对学生的进步幅度以及综合能力提高等,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
(四)政府及社会齐抓共管,创造有利条件:
全社会各负其责,抓好每个环节,多做实事。
如: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小企业的资金帮助,使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能够具备创业的条件与机会,解决硬件问题;创立大学生创业政府基金;企业为毕业
生实习、就业提供宽松的环境,提供积极的帮助。
政府也可以作为考核及评价良好企业的条件与指标,甚至可以减税,等。
真正在实处关心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不只是召开多少次招聘会、洽谈会,应该是全社会齐抓共管,而更重要的在于高校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这才是解决全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困惑的关键。
我们应该进一步的解放思想、锐意改革。
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择业乃至于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把工作做在前面,努力做到把好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