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川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探索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陈菊华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0年第07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已纳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野。
开展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的理念,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
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
笔者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探索。
对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一些思考。
一、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落脚点“校本课程”这一概念在我国正式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一些误区,如:将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学校自编教材,或把校本课程等同于教师本位课程等等。
针对以上情况,须开展校本课程理论学习,确立其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二、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素材的来源1充分发挥教师个人能动性,积累教学法上的校本课程素材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学习体会等形式,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
寻求教师与学生和谐交流的最佳结合点,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同时积极探究如何切实地完成语文教师角色不断转换的途径和方法,并及时地总结成文字资料,把这些“土专家”的自编教材提升为教学法上的校本课程的素材,并用这些成果去培训其他语文教师,以帮助其他教师的提升。
2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适度补充,积累教辅资料类校本课程素材学生使用的教科书或教师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我们可利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学校中大多数课程决策是由教师个人做出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对中央编制的课程进行修改,形成教师本位课程,将之加以利导,使其成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师生互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教师合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较易被人理解与接受的,而师生合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则很少听说。
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做法总结(2篇)
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做法总结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我们学校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以下校本课程建设的做法。
一、强化课程理念,确立核心价值观。
我们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设计和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学科课程中去。
二、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科内涵。
我们学校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将传统课程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将学科内涵进行拓展和深化。
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更多的选修课程,提供更广阔的学科选择空间。
三、开展课程资源整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学校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库,收集和整理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源等,丰富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推进课程创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我们学校注重课程创新,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评价体系,实现个性化发展。
我们学校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六、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学校注重教师培养,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培训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激发教师的创新和教育热情。
七、推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注重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总结,通过这些做法,我们在2024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探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____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更加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校本课程是指不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和专业特长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原则: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贯彻以下原则:(1)适应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长,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学校的专业特长,设置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或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5)保持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新,同时要保持可持续性,确保长期有效实施。
三、开发步骤与计划1. 调研与分析(1)调查学生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和期望,确定主要的开发方向和内容。
(2)分析学校优势:分析学校的专业特长和师资力量,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定位和重点。
2. 制定开发计划(1)确定目标和原则: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开发原则,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2)制定时间计划:根据开发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确保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开发内容与形式(1)核心课程设置: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基础,设置一些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包括国家课程要求的必修科目,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课。
农村初中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初中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5-20T15:27:47.5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作者:赵志龙[导读] 校本教研对于我国农村中学教师来说,是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赵志龙渭源县会川中学甘肃省定西市 748201摘要:校本教研对于我国农村中学教师来说,是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农村学校特殊性以及其他外在原因,导致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存在诸多问题,收效甚微。
基于此,本文将以校本教研的含义与意义为切入点,简单分析农村中学本教研存在的难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本教研;农村中学;农村教师;现如今,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各类院校都在不断强化和完善校本教研建设,实现自我优化与提升,但由于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各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现状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如何在教学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有效发挥校本教研的实用性,缓解农村中学教学困境是当前首要解决问题。
校本教研的含义及意义顾名思义,校本教研主要以学校为重要基点,以校本课程为主要研究目标,是一项围绕学校课堂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性研究活动,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校本与教学。
曾有学者指出,校本有三大含义,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所以校本教研需围绕学校展开,以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对象,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校本教研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一种教研活动,在教研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贴近生活、贴近学校、贴近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以自身自主学习为主体,以交流学习为客体,将两者有效结合,实现共同学习,依托于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逐步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突出教师发展对校本教研的促进作用。
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获得启发,显著提升自身教授能力,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能者为师,“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2024年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24年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初中阶段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我们制定了2024年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旨在提供更多元化、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二、核心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为核心。
2.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造力和适应未来需求的能力。
3. 以跨学科融合为特色: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社区参与为平台:通过与社区合作,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三、课程内容1. 主科课程(1)语文: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
除了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还将增加阅读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现实材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2)数学:除了传统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培养,还将注重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数学建模、实际应用等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有兴趣和实用性。
(3)英语:在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将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和实践。
2. 学科拓展课程(1)科学: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领悟科学的奥秘。
(2)历史: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传承,通过实地考察和历史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3)地理:注重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社区实践、地理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4)艺术: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实践课程(1)科技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编程、机器人等科技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建设“研究型”学校
建设“研究型”学校摘要:建设“研究型”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研究的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就如何建设“研究型”学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研究型”学校;建设;校园文化作者简介:文廷俊,任教于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
研究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研究和团体研究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等的能力,形成学校的良好学习研究的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教育的共同愿望而创造性工作的学校。
研究型学校根据知识经济的社会特征,提出了创造“成功文化”,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研究型学校中,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奉献。
并把学习和研究作为生存和工作的方式,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
通过坚持不断的研究学习,创造自我,发展自我,致力于人才的培养和质量的提高。
而学校组织的主体是教师,造就一个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团队,是建构研究型学校的关键。
研究型学校建设是通过学校的“研究型组织”来实施的。
笔者认为,一所研究型学校的建设,学校领导者首先应当是学习研究的带动者。
领导者不仅在学习中可以拓展思维,为学校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对于师生员工也是一种示范的学习模式,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
其次是整体学校组织的学习有助于团队学习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再次是教职员工的相互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是教师个体的学习。
在不断的学习中拓宽知识的面,挖掘知识的度,提高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
第五是学生的学习。
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的最本质体现,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思维习惯的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将研究型组织的理念运用于学校的特色办学,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考虑:一、管理团队学校管理者从校长、各处室主任到教研、年级组长,应从教育教学管理者、组织者转型为研究者、探索者、沟通者的角色,促进学校领导班子的教学研究能力。
中学英语高效课堂初探
中 学 英 k 五 l : i高 同 效
常朝 晖
( 渭源县会川中学 , 甘肃 渭 源 7 4 8 2 0 1 )
课
堂
初
探
摘 要: 新课 改在 蓬勃推进 的过程 中. 已 由 理 论 改 革 发 展 到课 堂改 革 . 高 效课 堂 已成 为 新 课 改 的 必 然和 亮 点 。 “ 优 化 课 堂结 构 , 打 造 高 效课 堂 ” 的 呼 声震 撼 了神 州 大 地 。 怎 样 才能 真 正 打 造 高效 英 语 课 堂 是 英 语教 师 当前 最 关 注 的话 题 。 关键 词 :中 学英 语 高效 课 堂 优 化课 堂
新 课 改 在 蓬 勃 推 进 的过 程 中 .已 由 理 论 改 革 发 展 到 课 堂 改革 , 高 效 课 堂 已 成 为 新课 改 的必 然 和亮 点 。 “ 优化课堂结构 , 打造 高 效 课 堂 ” 的 呼 声震 撼 了神 州 大 地 。 英 语 教 师更 应 该 全 身 心 投 人 打造 高 效 课 堂 的滚 滚 洪 流 中 。在 全 县 范 围 内大 力 推 进 高效课堂模式 ,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 推 进 英 语 素 质 教 学 。那 么 怎 样才 能真 正 打 造 高 效 英 语 课 堂 呢 ? 更新观念 。 弄 清 高 效 英 语 课 堂 的 明 显 特 征 在 打造 高 效 的英 语 课 堂 的 过 程 中 . 教 师 要 更 新 观 念 , 转 变 角色 , 创造 “ 民主 ” 氛围 : 学生要探究合作 。 自主学 习 。 教 师 要 把 握 住 课 改 的实 质 ,组 织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应 该 和 教 师 的教 授 合理结合 。 笔 者认 为高 效 的英 语 课 堂 有 以下 四个 明 显 的 特 征 : ( 1 ) 高 效 英 语 课 堂 应 以学 生 为 中心 , 教 师 为 主 导 。初 中英 语 教 学 的主 要 任 务 是 培养 学 生 学 习 英语 的积 极 性 和 兴趣 ; 培 养 学生 的 学 习 习惯 和学 习能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实 践 能力 和交 际 能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英 语综 合素 质 。 ( 2 ) 高 效 的 英语 课 堂 应 集 密 度 、 广度 、 深 度 为 一体 教 师应 围 绕 某 一 教 学 内 容 进 行 密 集 的快 速 的活 动, 使课 堂气 氛 就 会 活 跃 起来 , 提 高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 ( 3 ) 高 效 的英 语 课 堂 的 教学 手 段 应 灵 活 多变 。 教 学手 段 是 多 样 的 , 讲、 问、 做、 看图片 、 讨 论 和 课 堂 竞 赛 等 各 种 手 段 应 加 以综 合 , 合 理
“圆梦课程”,绽放异彩——中南中学初中部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圆梦课程”,绽放异彩——中南中学初中部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思考发布时间:2022-12-27T04:23:44.240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1月总第433期作者:顾迎海[导读] “圆梦课程”以“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为主要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展的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关注学生的本性,强调学生的知能与行为的均衡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兼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极富个性地成长。
顾迎海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南中学226100“圆梦课程”以“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发展目标;以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为主要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实践、探究、发展的课程实施环境。
学校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关注学生的本性,强调学生的知能与行为的均衡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兼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而极富个性地成长。
一、“圆梦课程”体系构建我们坚持以“扎根校本,聚焦班本,着眼生本”为原则,一方面坚持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开设,另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着力于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十二五”(2011-2015)、“十三五”期间(2016-2020),我校重点开发了人文课程、STEM课程,艺术课程,健康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圆梦”校本课程文化。
历经10年探索、发展,我校的校本课程臻于完善,但随即也发现校本课程的发展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校本课程如何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学校全体领导的深入思考和心育专家的引领下,我们认识到“班本课程”是相对于“校本课程”而讲的一个新的班级文化生态概念,是由校本课程演化而来的,它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是“校本课程”的细化和深入。
为此,在课程上我们选择了逐步从校本课程的研究走向班本课程的研究。
源于生活 主动探究——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地理”的开发与实践
一
成 的校本课 程 , 专题 之 间的关联 度不大 , 在 目标上对 知识要求不高 , 重视体验过程与价值观 的形成 。 ( 1 ) 知 识与 技能 : 结合课 程 学习 , 对 课本地 理 知
识进 行深入 挖掘 或拓展 , 发现 问题并探 索 问题 , 提 高
1 6个 课 时, 分别 由 4位 教师 负责 编 写和 教学 。每年 因教师任务不 同, 教学顺序 也会有所不 同, 以2 0 1 4年
2月的教学为例 , 8个专题教学内容如下。
( 1 )中 国 人 口 问题 面 面 观 。通 过 对 中 国 人 口新
三、教学实践的体会
校 本课程 的集体研发过程 , 也是教师的再学 习过
定 的教学行为使 学生敢于提 问、 乐于探 究” 是课 程
教学改革 的重 要 目标。于是 , 我们把这些 学生关注的 小 问题积 累起 来, 在集 体备课 时进行讨论 。地理新教 材所选案例虽 然贴近 学生 的生活 , 但 由于教 材编写与
学生综合分析地理 问题 的能力 。 ( 2 ) 过程 与方 法:通过 收集 资料或 课外 实践 , 引 导学生 自主发现 并探 究身边 的地理 问题 , 揭示原 因 ,
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提供 了有利条件 。
二 、校本课程 的开发
《 上海市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 出了四个 “ 关注 ” 的新课程 理念 : 关注促进 学生发展 的地 理 , 关注 贴近 学生 生活 的地理 , 关 注实 践与应用 的地 理, 关注 与现 代信 息技术整 合 的地 理 。基 于这一理 念 的指 导 , “ 生
活 中的地理” 课程在选材上充分考虑学生对地理知识 自主探究 的需要 , 把学生需要深入 了解 的生活中 的地
探究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迁移拓展教学——以《雨的四季》的教学为例
LIBERAL ARTS FANS2022年第12期教育教学2步入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天地更为广阔,其语文素养也应得到进一步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内文本为重点,基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适当开展迁移拓展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教师要从中总结经验,以期为初中生提供多向迁移、有效拓展的语文课堂,推动初中生语文学习视野的扩展、语文能力的提升。
《雨的四季》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写景散文,其语言优美、内容充实,既是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也适合面向学生进行迁移拓展教学。
一、以主题为支点,拓展阅读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的编排都有特定的主题,根据一个主题来选编课文、组织教学活动,有助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
如在《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所属的第一单元中,教材还选取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四篇古代名家诗曲等篇目,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容纳四季、包容万物的阅读世界。
而《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更是同时抓住四个季节中雨的特征来描写,内容上充实丰满,语言上亦有诗的美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写景散文。
因此教师不妨以主题为支点,启发学生拓展阅读,并适当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素材,让四时美景点缀语文课堂。
如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以四季为主题,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老舍的《春风》、汪曾祺的《夏天》、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鲁迅的《雪》等描写四季风物的名家散文。
在阅读过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对比课内外散文篇目,说说不同作者笔下的季节又有何不同,如鲁迅与老舍描绘的冬雪各有何特色。
又如教师可以从单篇课文出发,以雨或雨的四季为主题进行拓展阅读,看看还有哪些名家也写了四季的雨之美。
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杜甫的《春夜喜雨》,体会春雨所蕴含的生机勃勃之感;阅读赵师秀的《约客》,感受黄梅时节夏雨漫天、“青草池塘处处蛙”这种音画相合的绝美场景;阅读白居易的《秋雨夜眠》,感悟秋雨阵阵下作者的心境变化。
按照单元或者课文主题进行拓展阅读,一方面能够使迁移拓展教学充分结合课内教学内容,有章有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得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开展课外阅读,循序渐进提升阅读能力[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史的探究——以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历史课堂教研教改为例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7.166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史的探究①——以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历史课堂教研教改为例薛桂琴 王建峰(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 甘肃定西 748201)摘 要:通过教研教改打造特色课堂,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本文以渭源县会川中学初中历史课堂教研教改为例,通过该校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地方历史的典型案例,进一步论证了初中历史课堂中充分渗透地方历史是教研教改的可行性、有效性。
在新时期教育的感召之下,这种模式必将生根发芽,蔚然成荫。
关键词:教研教改 地方历史 渗透 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a)-0166-02历史课堂中渗透地方历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趣味性,点燃学生激情,激活历史课堂,改变课堂生态,有助于加深学生的乡情,让学生“记住乡愁”,使历史课程更具系统性。
1 改变传统观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的必要性地方历史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具体材料。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地方历史资源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的体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无论在课程开发、能力培养还是在内容拓展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所以,深入挖掘地方历史资源对中学历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多年以来,生活在西北内陆的绝大多数人们,由于地缘封闭,金钱崇拜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已经形成了初中历史课是副课的价值认同。
由此导致了很多后果,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一是很多历史教师不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实心备课;二是很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不专心学习,应付了事。
所以,很多学校的历史课堂仍然处在原始的传统课堂模式之下。
短短的40m i n,从上课铃声响起到下课铃声响起,老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这就是传统历史课堂的低效和难作为。
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低效和难作为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瓶颈”。
中学生口述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探索 ——以合浦
中学生口述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探索——以合浦大月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口述史研究为例发表时间:2020-11-25T10:44:36.08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第22期作者:赖永伶[导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赖永伶(南宁市银海三美学校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口述史教学成为了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理想的载体。
以合浦大月饼文化为例,师生共同走近大月饼从业者,与他们交流,通过口述访谈的形式来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又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传播弘扬合浦大月饼历史文化,融会贯通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素养教育。
关键词:口述史校本课程大月饼文化口述历史以每一个普通的“我”作为历史的见证人,让尘封不久的历史,在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的生动叙述中浮现、汇集、定格[ 严小卫《基于畲乡口述访谈的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12期,p58.]。
口述访谈不同于传统的的历史研究方法,通过精心策划的采访和录音,收集研究有关个人、家庭、历史事件或日常生活的历史信息,然后经过筛选、比较、分析、辨伪第一手资料,让普通大众——“我”的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融入时代大背景中,使历史更加形象真实亲切。
一、开发地方文化口述史校本课程的必要性1、适应深化课改和建设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需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趋势下,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课改的一个重要议题。
面对课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积极探索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学科核心素养。
将口述史研究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构建课堂内外的知识联系,学校内外的人际沟通,开展口述访谈实践活动,拓宽学习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师生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构建动态、富有情趣、充满个性化的实践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合浦有着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底蕴,其中合浦大月饼是一个特色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对渭源县会川中学教育管理经验调研的几点思考
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对渭源县会川中学教育管理经验调
研的几点思考
南锡诚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06(000)06A
【摘要】渭源县会川中学是一所独立初级中学。
学校自1988年建校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特别在寄宿制管理和后勤社会化服务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该校已被确定为定西市示范性初级中学。
省长助理郝远在会川中学调研时说:“会川中学在解决学生寄宿方面给了我们新思路——用更少的钱办出了更多的事,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南锡诚
【作者单位】渭源县人民政府,甘肃渭源748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7
【相关文献】
1.创新贷款担保机制促进特色经济发展--渭源县会川镇实行"农民贷款,干部担保"的主要做法
2.一个农村中学教育现代化的好模式——四川省泸县九中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
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史的探究r——以甘肃省渭源县会川中学历史课堂教研教改为例
4.协会带头人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重要性——定西市
渭源县会川镇西关村计生协会的先进事迹5.振兴四川经济的几点思考——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振兴四川经济讨论会”上的发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实施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应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设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动、生动全面发展。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惯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二、指导思想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和专家、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博文特色的学校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研究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5.实效性原则:指学校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四、教材编写要求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年高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中教育的目标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校本课程来适应多样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
二、目标设定1.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发展路径,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3.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三、实施策略1.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设置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使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
2.开展课程研究和开发工作。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制定教学大纲、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3.提供师资培训。
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研发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工作。
4.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5.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
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外部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课程内容1.核心课程。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传统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选修课程。
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包括艺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进个性发展。
3.专业方向课程。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设立专业方向课程,如机器人、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等,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培训。
五、实施效果评估1.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评估,比较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
2.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反馈,进行质量评估。
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做法总结
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做法总结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是面向未来学校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做法进行总结。
一、课程理念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课程理念突出了个性化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打破传统学科隔离的格局,提倡跨学科融合和项目化学习。
课程理念还强调质量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设置了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实践探究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学科拓展课程则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科选择空间,实践探究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课程内容体现了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方法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强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展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
四、评价体系2024年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综合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作品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等。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会川中学校本课程实施
会川中学校本课程实施及探索2009年6月,会川中学被定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示范项目学校。
接着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带动下,全体教师发挥特长,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以学生为核心,开发了《渭源地方文化》《英语口语交际》《心理健康》《食品安全常识》《秦腔演唱》和《舞蹈》六本校本课程。
之后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校步入校本课程的实施阶段。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保质保量,扎实稳健地开展工作,实现预期目的。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方法步骤1.选课自由教务处在开学的第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一般情况下,选择人数超过30人的班级实施此课题,确保教学效益和质量。
2.确保三个到位我校每年级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程教学,保证课时到位。
选派编写教材的教师执教,并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跟踪,保证师资到位。
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保证质量到位。
3.教法灵活,形式多样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实践再认识,也可以先认识再实践,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统一。
如我在教《引洮工程在渭源》一课时,先让学生了解定西地区十年九旱的状况,明确引洮工程的意义,再回顾当地有关引洮的故事,使学生对昔日引洮工程有了初步印象,以此激起兴趣,紧接着阅读教材,全面了解引洮工程,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后来我引领学生观察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洮遗址,又参观了今天引洮工程施工现场,学生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今昔对比,明白了第一次引洮工程失败的原因,从而科学地思考问题。
4.更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心理健康》由心理学专业老师刘梦莎讲授,课上让学生学会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川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探索
会川中学是渭源南部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教育教学中向来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一再强调: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
我校积极落实国家对校本课程的要求,课程建设工作蓬勃开展。
2009年6月,会川中学被定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示范项目学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动员本校一切力量,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利用当的课程资源,开发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步骤与成果
(一)酝酿准备阶段(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
1.领导领航,制度保证
我校被定为甘肃省地方课程建设示范项目学校后,校委会成员展开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及各教研组组长为副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全体教师积极展开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2009年10月,我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会川中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和《会川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制定》,同时修改了《会川中学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以上两个制度和一个方案,能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成为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2.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我校制定了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素质发展为核心,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品质,激发兴趣,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做科研型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专题培训,提高能力
从2009年6月以来,我校对教师进行了有关校本课程的专题培训,如校本课程及开发的意义、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如何写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如何评价等,提高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4.整合资源,编写初稿
我们通过实地采访掌握了一些感性资源,通过调查研究挖掘资源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提取了有用材料,通过开发自己展现了个性才艺,根据校情、学情,对各种资源横向、纵向进行比较、进行整合,编写校本课程初稿,积极申请课题。
(二)编纂审议,修订成书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1.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
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在确定了课程的具体目标时,各课题组成员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的需求,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并根据目标设置了课程纲要,做到了课程开发的有的放矢。
2.落实目标,喜结硕果
学校课程建设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受益,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
开发者会面对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因此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体现特色资源开发,落实目标。
我校周边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醇厚,地方特产有名,名胜古迹遍布,基于此,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渭源地方文化》,以期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结合当地人民喜爱秦腔的民俗民情,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秦腔演唱》;有不少学生爱唱歌、爱跳舞,我们又编写了《舞蹈》教材,目的是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特长。
农村中学学生学英语难,成绩普遍不高,兴趣不浓,英语教研组试用种种手段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成绩。
实践证明,英语口语过关竞赛活动,既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
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又组织力量编写了校本课程《英语口语交际》,并按年级组织落实。
我校还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心理健康》和《食品安全常识》,让学生学会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食品安全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常识》更具实用性,更受关注。
以上六个校本课程就是我们第一阶段的劳动成果。
二、反思与展望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1.领导高度重视。
校长应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领导者和坚实的支持者,应当成为校本课程的总设计师,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保障,予以支持。
2.教师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和提升开发运用校本课程的能力。
学校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和才干,通过对教师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实践对象,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要以学生为核心,要让学生受益,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二)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较薄弱,周围大量鲜话的资源进入不了视野,难以成为校本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开发课程资源的工作量大,时间有限,因此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的潜能,自觉自愿编写实用而有效的校本课程。
3.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兴趣、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发课程资源;要狠抓实施,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预期目的。
4.建立课程资源库,让资源高效利用。
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2011年义务教育国检验收中受到了专家的好评,但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今后,我们将会更加努力,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更上一层楼,再出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