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集(部分)
农村发展概论期末重点总结
农村发展概论期末重点总结一、引言农村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村地区作为我国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的制约,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农村发展的路径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农村发展的现状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也存在问题,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2.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和增加收入的渠道。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4.农村社会问题突出。
农村地区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医疗保障不健全、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农村社会问题突出,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发展的理论探讨1.农村发展的内涵。
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改善,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
2.农村发展的动力。
农村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动力、人力资源动力、科技创新动力和社会文化动力等。
3.农村发展的路径。
农村发展的路径可以分为农业发展和非农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农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基础,非农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农村发展的实践探索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教育、医疗、水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2.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动农民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增加农民收入。
3.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doc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简答题:1. 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A. 基本特征: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白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白家生活需要和纳税)B. 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屮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屮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进步:口给白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巫要原因。
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山成为可能。
对农民: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十-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2. 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范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山场需求组织农民有序参与山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难以同大币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比的币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卅i大户或者是农业金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纽•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帯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
农民口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口由,农村合作经济纽•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帀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常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农业合作组织对内坚持非盈利原则,对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屮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曲,并且通过统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T利润。
2023农村发展概论试题
2023农村发展概论试题以下是一份2023年《农村发展概论》的试题样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农村发展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农村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农业产量B. 促进农民增收C.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D.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2. 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哪项不是关键因素?A. 农业技术创新B. 农村教育水平C. 城乡差距D. 城市扩张3. 农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A. 国家政策支持B. 农业现代化C. 农村劳动力转移D. 国际市场拓展4. 以下哪项不是农村发展的评价指标?A. 人均收入水平B. 农村贫困率C. 农业劳动生产率D. 城市化率5. 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是?A. 提高农产品质量B.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C. 增加农民收入D. 缩小城乡差距6.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资源?A. 土地B. 资本C. 技术D. 劳动力7. 目前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A. 农业投入不足B.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C. 农民素质偏低D. 城乡发展不平衡8. 农村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是?A. 政府投资B. 农民自力更生C. 外资投入D. 社会捐赠9. 下列哪项不是农村发展的社会目标?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C. 扩大农村人口规模D.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10. 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B.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C.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D. 城乡发展差距大。
农村发展学试题库.doc
农村发展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1、现代化理论盛行于()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2、依附理论产生于()A、50年代早期B、60年代早期C、50年代末期D、60年代末期3、世界体系理论逐渐兴起于()A、50年代中期以后B、60年代中期以后C、70年代中期以后D、80年代中期以后4、依附理论的基本思想是()A、进口替代战略B、出口替代战略C、劳动力替代战略D、技术替代战略5、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A、凯恩斯B、舒尔茨C、熊彼特D、大卫•李嘉图6、我国区域型缓贫战略的起止时间是()A、1978-1985B、 1986-1993C、 1994-2000D、 1984-19937^我国制度型缓贫战略的起止时间是()A、1978-1985B、 1986-1993C、 1994-2000D、 1974-19858、我国区域型与目标型双重扶贫战略的起止时间是()A、1978-1985B、1986-1993C、1994-2000D、1990-20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的日期是()A、 1998B、 1995C、 1997D、 199910、乡政村治的经济基础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新时期农村社会分化C、国家的制度安排D、党和国家的民主取向11、乡政村治的社会基础是()A、国家的制度安排B、新时期农村社会分化C、党和国家的民主取向D、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效12、乡政村治的政治基础是()A、国家的制度安排B、新时期农村社会分化C、党和国家的民主取向D、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效13、乡政村治的思想基础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新时期农村社会分化C、国家的制度安排D、党和国家的民主取向14、乡政村治体制的实践基础是()A、国家的制度安排B、新时期农村社会分化C、党和国家的民主取向D、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效15、目前,全国已建立了()万个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的八个部门: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和政策。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
4.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农产品的特殊性。
5.我国农业现状: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以占世界 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 1/5 人口的温饱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像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存在的问题有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
农民的纯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
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多。
6. 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途径:开源和节流。
7.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9.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5.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材队伍。
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农村发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农村发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农村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答:农村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富裕、农村社会的和谐。
2. 农村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答:农村发展的重点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3. 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技进步、人力资源优化、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4. 农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农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环境污染等。
5. 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有什么关系?答: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农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则为农村提供市场、技术和资本支持。
二、填空题1.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 _______。
答:农业发展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 _______。
答: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高效化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_______。
答: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4.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是 _______。
答: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5. 农村发展的核心是 _______。
答:农民的发展三、简答题1. 农村发展的路径有哪些?答:农村发展的路径包括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等。
2. 农村发展的前景如何?答:农村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不断推进,农村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富裕将成为现实。
3. 农村发展中如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答: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可以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4. 农村发展中如何保护农村环境?答:保护农村环境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提倡农村生态农业等方式来实现。
5. 农村发展中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答: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改善农村劳动条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实现。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农村:是人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城市形成及城乡分离之日起,城乡差异与对立状态就长期存在。
2.发展:可理解为增进人民福利的过程,发展研究应该坚持以福利导向。
3.农村发展:使现有的农村居民生活发生一系列的和量的变化,集中表现为这些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4.发展干预:是指国际发展领域中,为了某预定的发展目标所进行的改变现状的人为努力,是实现发展的主要手段。
5.参与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6.“四健”:脑健康、手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二、简单题1.请简述农村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答: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发展体制收到长期的禁锢,忽略公平要素,农村发展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2.请简述参与式发展的内涵答:(1)保证目标群体对相关资源的利用与控制;(2)“参与”要实现目标群体项目中全过程的介入;(3)“参与”还强调了各目标群体要在自愿、民主介入的基础上,增强对其所参与的项目主动性与责任感;(4)尊重社区文化;(5)“参与”要让目标群体,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在发展中分享利益。
3.请简述参与式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答:(1)通过实施发展干预来实现农户生存状况的改善;(2)加强对农户综合能力的建设与培养;(3)通过合理的赋权和规范化的制度建设。
4.请简述参与式农村发展的实施原则答:(1)更加注重发展干预的过程,而不是结果;(2)在关注社区所具有的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与之相符的参与式农村发展干预行动;(3)重视乡土知识、乡土文化、乡土精英等在发展干预中的作用;(4)应充分重视诸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
三、论述题1.请描述传统农村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弊端。
答:传统的农村发展战略视农业为工业化的手段,挤压了农业及农村的发展。
相比之下。
替代发展战略强调重视农业及农村发展,具体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善工农关系、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等一系列相关措施与行动方案。
《农业概论》复习题
《农业概论》复习题《农业概论》复习题汇总一、名词解释1、农业:Ⅰ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Ⅲ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Ⅲ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Ⅳ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Ⅳ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6、农业环境:Ⅳ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Ⅴ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8、农业产业化经营:Ⅵ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9、农业组织: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0、农业企业:Ⅶ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1、农业政策:Ⅷ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准则。
2013农业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1、森林直接资源是指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中其他生物资源,林中的非生物资源。
2、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3、中国农业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二是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4、衡量养殖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饲料转化率,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
5、世界农业发展史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三个基本历史发展阶段。
6、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其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的中、高山地区上下之间垂直差异。
7、我国的森林种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五大林种。
8、产业结构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二是研究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9、全球气候变化对种植业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二氧化碳浓度的直接影响,温度升高的影响,降水的影响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四个方面。
10、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一是西亚被称为“新月形”的地区,二是东亚区,三是中南美洲。
1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两个方面。
12、城市森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三大方面。
13、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很快,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基因生物等。
14、美国农场基本上有三种所有制,即自耕农农场(自有全部经营土地)、半自耕农农场和佃农农场(租地经营的)。
从经营方式和占有形式看,可分为家庭农场,合伙农场,公司农场三种。
15、根据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可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分为地带性差异和两非地带性差异类。
16、广义的农业资源是指所有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总和。
17、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原原种、原种、良种三个阶段。
18、就农业而言,新技术主要是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等。
农业概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1.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取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的重要性1 农业是不可替代的大产业。
农业是世界上唯一能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的大产业有些物质只能在植物体内完成8种必需的氨基酸和2种必需的脂肪酸。
2 农业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3 农业与粮食和食物安全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3.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一)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2.市场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二)突发性因素引发的波动性1.农业生物因素的突变2.农业环境因素的突变3.农业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引起农业波动4.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引起的农业波动三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1.地球的温室效应2.酸雨3.臭氧层空洞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一)农业生产的地域性1.地球上的自然气候有明显的地域性2.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3.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
(二)农业生产的综合性1.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其综合性。
农业系统是由4个基本要素构成农业生物要素农作物、林木、水产、菌、藻等五大类农业环境要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和生物等农业技术要素农业植物、动物、微生物技术农业社会要素农业投入、产出、管理的社会因素2.大农业由农业生产8个综合部门组成。
农业生产业、工业、商业、金融、科技、教育、建设、行政管理与政策。
3.农业生产由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
4.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组成。
5.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
三、农业资源的有限性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人均量少。
人与自然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难题。
随着今后人口的继续增长土地和水资源的矛盾将会日益趋重。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业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鲜活产品有机物质保质储存难保鲜更难有严格的储存期限。
五、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同期性4.农业生产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5.古代农业基本概念古代农业是用铁、木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
7749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附答案)
7749农村发展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 A )是人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城市形成及城乡分离之日起,城乡差异与对立状态就长期存在。
A农村 B 城市 C城乡结合部 D县城2.从文化系统来讲,( C )是中国文化基础,它始终发挥着稳定基层和活跃乡村生活的作用。
A农业文化 B田野文化 C乡村文化 D农场文化3. 下列不属于我国农民就业基本特征的是( D )。
A农民就业形式多样但可持续性不足B农民农业就业占主导但兼业化严重C农民就业自发性强且缺乏保障D农民就业公平性明显。
4. 乡村景观是以( B )为主的生产景观。
A田园 B农业 C旅游 D 人文5.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村级组织治理面临的问题(D)。
A行政干预与控制B村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不断冲突C村民小组作用弱化D农民文化程急需提高6.( A )是指动态有序平衡的社会状态,是社会学范畴。
A社会秩序 B社会规章 C社会法治 D社会治理7.农村空心化易于形成产业空心化、居住空心化、产业空心化和( A )的恶性循环。
A人口空心化 B治理空心化 C土地空心化 D年龄构成空心化8.从经济系统来讲,发展现代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是实现( B )的重要保证。
A农民增收B粮食安全C乡村旅游 D农业现代化9.从生态系统来讲,景观建设、乡村的人居环境和( B )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A居住环境 B生态环境 C农村治理 D水质治理10.(A)是增进农村居民福利的过程,是一项涉及自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变革。
A农村发展 B 城市发展 C城乡结合部发展 D县城发展二、多选题1.农村教育包括的内容(ABCD)A扫盲 B基础教育 C职业和技术教育 D人继续教育2.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促进措施有(ABD)A矫正农村教育认知是核心B做好“三教统筹”是关键C减小辍学的情况D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是通法。
电大农村发展概论试题
电大农村发展概论试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电大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试题:
1. 简要解释“农村发展”的含义,并列举两个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
2. 描述农村发展的驱动因素,并举例说明它们如何促进农村发展。
3. 解释“农村转型”的含义,并列举三个农村转型的主要趋势。
4. 分析农村发展中的两个主要挑战,并提供解决这些挑战的建议。
5. 讨论农村发展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改善农村贫困的策略。
6. 解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列举三个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7. 分析农村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促进可持续农村发展的解决方案。
8. 讨论农村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潜在影响。
9. 解释“农村发展政策”的概念,并列举两个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10. 以一个农村发展案例为例,分析该案例中的成功因素,并提供类似案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12)个。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A.农家肥)和(B.商品肥)肥。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B.种子纯度)。
关于作物品质受光周期的影响,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大豆开花后延长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C纬度较高、日照较长、光照充足、温度适中的地区是高脂肪的大豆区D纬度较低、日照较短的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则较高
(2)相互补偿: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有自动调节能力。作物种类不同,其补偿能力也不同。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补偿能力最具代表性。
①穗数。穗数是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中补偿能力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群体范围内,通过补偿作用的调节,可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当因播种量不足等原因造成密度不够时,就可以通过大量发生分蘖形成较多的穗数来补偿;但是,当单位面积上的株数(穗数)的增加不能弥补单株产量减少的损失时,就会出现减产。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萎蔫系数。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质地。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孕穗至抽穗期。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生态因素、栽培措施。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是气象条件。大气干燥、气温高;风速大,蒸腾作用强,作物需水量多,反之需水量少。
有机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广、成本低,养分含量全,且分解释放缓慢,肥效长。
双子叶作物棉花、大豆等的根系苗期生长较慢,现蕾后逐渐加快,至开花期根量达最大值,以后又变慢。
(4)引种试验:所引进品种材料的实际利用价值,要根据在本地区种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定。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良种为对照,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鉴定,包括生育期、产量性状、产品品质及抗性等。试验的一般程序为观察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栽培试验。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村发展概论》学习重点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指导(文本)《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情况说明《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是一村一管理类专业的新开课程,是一门选修课。
课程概况课程性质:《农村发展概论》是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中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面向具有高中(含同等学力)及以上学历者开设。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设,学分为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立足可持续发展和系统综合等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从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对农村发展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教授。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起农村发展理论的知识框架,较为深入地了解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将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国际经验相衔接,以推进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在现实工作过程中,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前修课在进行《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应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备。
完成《农村政策法规》、《乡镇行政管理》、《信息技术使用》等前修课的学习,为学好《农村发展概论》打下基础。
2.学习层次要求各章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掌握是指应在熟记的基础上,对该知识点应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一定程度运用;掌握是指对知识点熟记,并有所理解;了解是指对该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清楚知道。
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材,包括文字、录像、IP等教学媒体。
在多种媒体教材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视频)教材、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为主媒体,融各章导学、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提示、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录像(视频)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为重点讲授型。
引导学生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自学、看录像(视频)、看IP课件、参加网上和教学点辅导、小组学习等。
(完整版)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
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
2、现代农业: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3、可持续农业: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4、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5、农产品需求: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
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
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
6、科斯定理: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并非真是一条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7、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流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农村内部和外部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
根据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本身的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状况等特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不可能是单一的。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第一篇: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复习题1.什么是发展?发展与增长的关系?2.什么是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原则?3.新时期中国农村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的对策是什么?5.中国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挑战?6.你对中国农村贫困状况有何看法?7.简述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8.结合实际,谈谈对农民增收途径的看法?9.结合实际,谈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10.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模式的区别?第二篇:农村发展概论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平山县上东峪村农业发展与展望姓名王艳专业入学时间教学点2016年4月10日平山县上东峪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摘要:通过对平山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该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目前国内外现代农业前景和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平山县上东峪村突破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发展方向。
关健词:平山;农业;发展;旅游一、平山县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距石家庄40公里,距北京300公里,东临鹿泉市,南接井陉县,北靠灵寿、阜平,西与山西省接壤。
全县总面积为264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288万亩,耕地46万亩,水域46万亩,俗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平山县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方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加强。
通过“项目投入、政府支持、群众自筹”的方式,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病险水库加固、农村沼气推广等项目,同时完善了农村路网、电网、广电通信等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以往粮食种植“一头沉”的局面得到了切实改变。
特色作物种植和旅游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核桃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获得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配合西柏坡、驼梁、天桂山等景区的旅游观光采摘农业得到了长足进步,许多观光采摘园都已经建成迎客。
考研资料-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1. 1.2. 1社区的概念人们对"社区"可能有各种不同理解,但对这一概念包含的基本内容看法比较一致。
第一,社区是社会和区域的共同体,是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区域性质;第二,社区反映不同地区人口、群体、组织、制度、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等社会基本要素的差异和特征;第三,社区是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概念。
从这些比较共同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社区的基本含义,即它是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任何一个社区都具有下列基本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一定的地域,有一定的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成员有基本相同的职业,比较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民情、风俗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关系、认同意识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等。
1. 1.2. 2农村社区的概念、类型和结构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中国农村社区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有不同的社区结构、功能,其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都显示出差别性。
农村社区的类型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1)按距离中心城市周围的远近可划分为城郊社区和一般农区。
城郊社区又可分为近郊和远郊社区。
这种类型的社区大体以中心城市为圆心,其经济、文化等向周围辐射,形成一种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由于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圈层,一般呈现梯度分布的状态。
近郊的农村社区,由于有城市工业、交通、信息、金融、科技、人才、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援,经济、社会发展快,居民素质相对较高,其发展常常可以起到一般农村社区先导的作用。
(2)按经济结构即按所从事的主要产业来划分,又可分为农业村、渔村、矿业村、牧村、综合村等社区。
(3)按基层社会组织的层次分类,我国现在一般分为行政村和自然村,行政村设衬民委员会,自然村设村民小组。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 (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种子 :指作物生产上直接用来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或植物学上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 殖器官。
2、 生育期 :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3、 经济产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4、 种植制度 :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5、品种 :指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经人工选 择培育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主要性状相对一致, 能生产出符合人类要求的产品的一 个作物群体。
6、 轮作 :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将不同作物在一定年限内按一定顺序循环种植的方式。
7、 田间耗水量: 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农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即为植株蒸腾量与株间 蒸发量之和。
8、 组织培养: 利用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培养,使之生长发育的技术。
9、 农业自然资源 :通常是指除地下矿藏、能源资源外的地表资源。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 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
10 作物品种: 经过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传性状相 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11、种质资源 : 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 野生种的繁殖材料及利用 上述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12、 选择 : 改变不同个体的生存机会或留下后代的机会 13、 变异 : 生物不同个体间性状的差异14、 基因:是特定的DNA 功能片段,携带特定的遗传信息,是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单位 15、 遗传 : 生物的亲代和子代的相似现象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两量。
整个植株总干物质的收获量。
20、 作物的生长中心 : 指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和相对量较大的部分21、 生育时期 : 作物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某个时期 22、 生育期 : 作物从出苗到成熟经历的天数 23、 生长 : 作物在数量上的不可逆的增长 24、 发育:作物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25、 作物群体 : 指该种作物 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简答题:1.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A.基本特征: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B.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进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市成为可能。
对农民: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2.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市场需求组织农民有序参与市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难以同大市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植大户或者是农业企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组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
农民自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自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带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农业合作组织对坚持非盈利原则,对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中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并且通过统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工利润。
5、以利益为纽带,市场运作、决策。
合作组织部实行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依据交易额分配,还可参与分红。
部设有社员大会,并由社员大会选出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上实行管理。
3.联系惠民社区发展现状,简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功能。
1、自治功能。
第一公共服务的功能。
搞村上的公益事业通过采取村民“一事一议”广大村民共同自愿参与把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
第二组织和动员群众的功能。
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农村社区成员自主管理,营造和形成自己管理社区、自己建设社区的社会氛围。
第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主要是通过社区村民自治来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建设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
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
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3、管理功能。
农村社区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协商、监督。
加强农村社区政治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用制度规工作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
确保重大问题决策科学性和正确性防止决策失误4、服务功能。
组建农村社区的村村干部工作方式应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用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
农村社区服务要做到形式多样,容丰富,方便快捷,满足需求。
、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治安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5、发展功能。
农村社区的发展功能主要是社区和村民的经济文化发展双向互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一靠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和专协组织经营,二靠普及科技,三靠传递信息,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治安良好、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简述土地流转交易的主要方式及其交易目的A交易的主要方式: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1是转包,即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自己承包期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转包给第三者,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关系。
2是转让,即农户经发包方同意,把自己承包期的土地全部转让给第三者,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发包方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
3是互换,即农户为了便于耕种管理或者发展高效农作物,经发包方同意,把承包土地部分或全部调剂使用。
土地互换则有两种形式:一是由集体出面组织的互换,二是农户之间的互换。
4是反租倒包,即按照农户自愿、有偿原则,由乡村集体组织将农民承包的土地“反租”回来,再承包给个人或单位经营。
5是土地股份合作,即以土地经营权证或承包人口为依据,将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凭土地使用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农民按股分红。
B. 交易目的: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村镇非农项目建设需要。
3:农村劳动力愿意进城务工寻求更高收益,具有土地流转意愿。
4:农业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农地集约化经营,农场主寻求农业规模效益,对土地需求具有规模性,农业机械化减少长工,降低成本。
论述题:1. 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结合惠民社区调查,分析说明农村社区服务特征及功能,并讨论说明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应该如何选择?资金应该如何筹措?1,基层政府强制供给模式。
2.协商提供模式。
资金凑错:2. 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补贴政策问题,你认为其改革方向。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即政府通过行政干预(以财政政策为主,也包括金融政策)将资源转移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
问题:1从财政支农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偏重大江大河治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
2从我国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特点看,重点不突出,手段不得力,效果不明显。
一是补贴围的普遍性。
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
二是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
大多数补贴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
三是补贴方式的隐蔽性。
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补贴方式多采取“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给予补贴。
3、从我国农业补贴体制上看,已经不适应WTO的农业规则。
一是目前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实行分块管理,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二是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实际用于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太高。
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资金流失。
改革方向:中央要求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
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对农民补贴的效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结合惠民小区的调查,说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元化,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
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主的社会保障,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以外,其它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1农民自主保障意识薄弱。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自觉参与,而目前广大农民在这方面的意识仍然较弱,也不了解参与社会保障的好处,他们直对各种保障问题的最常用的办法仍然是“养儿防老”。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
由于补助面不宽,补助金额有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村家庭只能是杯水车薪。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得依赖土地获得最低生3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采取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为辅、国家投入为补充的形式。
这使国家和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小,不仅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足,降低了保障标准,而且也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4 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增强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但是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低,不能有效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
5社会保障体系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仍采取多头分散管理的办法。
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立法,不同地区、不同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办法五花八门,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
对策:1提高农民自主保障意识。
要通过有力的宣传教育,消除传统思想的束缚,让他(她)们了解参与社会保障的好处,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社会保障,逐步提高农民参保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意识。
2在全国建立较为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的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而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政府的财力和当地农村的实际消费水平,坚持低标准起步,尽可能使最低生活保障的围涵盖每一个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真正让那些有实际需要的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农村全体成员的最低生活保障,不仅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经济落后地区也同样需要,各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只能决定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平的高低。
因此,综合考虑,应在全国建立较为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创新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随着土地保障功能地弱化和家庭养老压力地加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方面,在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时,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优先解决无子女老人的生活保障,照顾独生子女老人的生活,解决老龄农民的后顾之忧。
建立农民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投入、风险同担的筹资机制,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土地保障的功能,当农民年老力衰、到乡镇企业就业、进入小城镇定居的时候,应使他们出让原先承包的土地,由转包者缴纳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款,使其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4深化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要积极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对大病、重病患者的重点补偿;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的基础上,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对卫生扶贫的投入,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5加紧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政策的形式出现,因为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对于农民按期缴纳社会保险的保险费以及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险都有很强的约束性。
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
4. 结合农村金融体制现状(见下图),你认为现实农民在解决生活及生产发展资金问题是主要选择哪些融资渠道?为什么?渠道:农要采用私人渠道,其次是农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