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专家讲座
第31页
液体复苏方法?
▪ 静脉液体复苏 ▪ 口服液体复苏 ▪ 腹腔复苏?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第32页
液体复苏方法?
▪ 口服液体复苏:
➢ 是指在伤员清醒时自服或昏迷时由他人经过鼻 胃管分次注入糖电解质溶液复苏方法。
➢ 口服液体经过胃肠吸收入血,到达增加血容量、 救治休克目标,给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 组织血流灌注不能满足需要,微循环障碍
➢ 营养物质缺乏 ➢ 代谢产物蓄积 ➢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效受损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第6页
休克分类
▪ 低血容量性休克
➢ 血容量降低(CVP↓)造成心输出量下降(CO↓),进而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SVR↑)以维持正常灌注压
▪ 心源性休克
➢ 心输出量下降(CO↓)造成静脉充血(CVP↑),反应性 血管阻力增加(SVR↑)
第15页
休克复苏时机?
▪ 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
➢ Bickell等研究了598例创伤休克病人即刻复苏 (309例)和延迟复苏(289例)情况。即刻 复苏组在抵达手术室前平均输注液体2478 ml, 延迟复苏组平均输注液体375 ml,但两组在抵 达手术室时血压却基本相同,且延迟复苏组各 项试验室检验指标(包含血红蛋白、凝血酶原 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术后并发症(包含 ARDS、急性肾功效衰竭、伤口感染及脓毒症) 和患者死亡率情况较即刻复苏组为优。
➢ Rivera-Chavez等将HBOC-201和高渗氯化钠溶液 (HTS)联合应用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猪模型,结果发 觉:二者适用能显著降低机体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 力和肺动脉压力,提升心输出量,改进组织器官血流 灌注,相关机理有待深入探讨。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细胞死亡。
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 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避免过 高 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 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 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案 (指 标体系):
P:100-110次/min, R:20-24次/min BP:正常, 尿量:80-100ml/h Hb:<=150g/L, Hct:<=0.5
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 足,应达三个目的:
●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 缺氧,使组织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
●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 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 正常。
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 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 统计、回归。
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 晶、胶体各:0.9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休克液体复苏
创伤液体复苏管理
•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外的细胞间隙 • 大量输注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 为什么不用5%GS • 由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
用于液体复苏治疗。
• 晶体—等张 • 等张盐液: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液。(血管内外再分布,
5.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种类。留置导尿管,记录 尿量。
6.关注各种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
四、护理常规
7.按各种休克特点对症护理 失血性休克:
(1)迅速建立多种静脉通路,一般选用一条静脉用作 扩容,另一条输入各种抢救药品。必要时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这样既可提供快速补液通路,又可监测中心 静脉压,以指导治疗。遵医嘱输注平衡盐、代血浆、 全血等,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创伤液体复苏管理
• 首选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推荐级别:1B) • 不建议使用羟乙基淀粉(推荐级别:2B) ,
可加重患者急性肾损伤
• 可考虑使用白蛋白(推荐级别:2B) • 对低灌注致高乳酸血症,PH>=7.15不建议
使用碳酸氢钠
• Hb<70g/L时可输注红细胞使Hb70-90g/L
常与否 =1为轻度休克,失血20%-30% >1为休克 >1.5为严重休克,失血30%-50% >2为重度休克,失血>50%
七、创伤液体复苏管理
• 严重创伤液体复苏 •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革命性”概念,但对它的研究和认
识仍比较肤浅。诸如对微循环灌注、脏器功能、体液内稳 态、神经体液的调节、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能量利用和代 谢、免疫和细胞因子的激活,乃至细菌易位等方面均需进 行深入研究。
约有25%存留在血管内, 而其余75%则分布于血管外间 隙)
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
02
过快输液: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肺水肿等并发症
03
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补充血容量,而非单纯输液
04
严重感染:需要抗感染治疗,而非单纯输液
3
液体复苏的实施
液体复苏的液体选择
1
晶体液:如生理盐水、 林格氏液等,用于补 充血容量和维持电解
质平衡
2
胶体液:如白蛋白、 血浆等,用于补充血 容量和维持胶体渗透
氧
04
降低死亡率 和并发症发
生率
液体复苏的指征
01 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 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02 低血容量:血容量不足,导致 组织灌注不足
03 低心输出量:心脏泵血能力下 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
04 低氧血症:血液中氧含量不足, 导致组织缺氧
液体复苏的禁忌
01
过量输液:可能导致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感染性休克至 关重要。
感染性休克的病因
01
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
物感染
02
炎症反应: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03
血管通透性增加:感染导致血管
通透性增加,引起液体渗漏
04
心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可能导
致心功能障碍,影响液体循环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低血压:血压下降, 脉搏加快,呼吸急
04
注意事项:避 免过度输液, 防止肺水肿、 心功能不全等 并发症
液体复苏的注意
4
事项
防止液体过量
01
监测尿量:观 察尿量变化, 调整输液速度
02
监测血压:根 据血压变化, 调整输液速度
03
监测心率:根 据心率变化, 调整输液速度
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的效果评估
A
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 心率、呼吸频率等
B
观察尿量:尿量是反映液 体复苏效果的重要指标
C
监测血气分析:了解酸碱 平衡、电解质等指标
D
观察精神状态:如患者意 识、反应、合作程度等
E
监测心功能:如心脏射血 分数、心输出量等
3
混合液复苏: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混合复苏
4
限制性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病情,限制液体输入量,防止肺水肿等并发症
5
目标导向液体复苏:根据患者血压、尿量等指标,制定个性化的液体复苏方案
6
早期液体复苏:在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尽早进行液体复苏,提高抢救成功率
液体复苏的剂量和速度
液体复苏的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 情等因素确定
汇报人
状 02. 液体复苏的目标和原则 03. 液体复苏的方法和策略 04. 液体复苏的并发症和注意事
项
脓毒症休克的定 义和症状
1
脓毒症休克的定义
1
2
3
4
脓毒症休克是一种由感 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
应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损伤
适量复苏:根据患者病 情和生理状况,适量补
充液体
平衡复苏:保持水电解 质和酸碱平衡,避免过
度复苏
动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
调整复苏方案
避免并发症:注意预防液 体复苏相关的并发症,如
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等
液体复苏的时机
01
04
调整策略:根据患者的 反应和病情变化,调整 液体复苏的速度和剂量
休克液体复苏
用晶体液还是胶体液? 用晶体液还是胶体液? 休克时液体复苏采用胶体液还是晶体液一直存在争 论,无论对感染性还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晶体液复苏所 需的容量明显高于胶体液,但胶体液和晶体液复苏对肺 水肿发生率、住院时间和28日病死率均无明显影响。迄 今无证据表明哪种液体的复苏效果优于其它液体。 7.5%NaCl和7.5%NaCl-6%右旋糖酐溶液能迅速产生 强大的补液效应,比较适合于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而 需要迅速扩容,院前急救因条件所限无法大量输液等场 合。平衡液可作为基本的复苏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休 克和失血性休克。当病者失血量非常大,已使用大量晶 体液而尚不能满意复苏,胶体渗透压又明显降低 (<20mOsm/L)时,可适当使用胶体液。多数情况下, 或病人已存在毛细血管渗漏,可采用中分子量的羟乙基 淀粉,如白蛋白明显低下,则须适当使用白蛋白。
输液量和输液速度 不同种类的休克,不同的病人所需补液量相差甚大, 临床上往往难以估计。 休克时由于容量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 体外漏,有效循环血量急剧降低,因此,在休克早期, 为维持微循环的灌注和大循环的稳定,往往需要大容量 的液体复苏,每日的输液量往往高于出量。 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应根据病人有效循环血量及心血管 功能状况、微循环灌注的改善以及病者对液体治疗的反 应情况综合考虑后决定。 在治疗开始时,推荐采用快速补液试验,即在30min 内输入500-1000ml晶体或300-500ml胶体液,同时根据患 者反应性和耐受性决定是否再次给予快速补液试验。
休克的液体复苏
深圳市人民医院
除心源性休克外,液体复苏是抗休克 治疗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手段。经过多 年的实践,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不断得 到改进和完善,已经相当成熟。但也有 一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现 就休克液体复苏的有关几个问题进行讨 论。
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
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休克液体复苏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措施,旨在迅速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供给各器官,以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目的。
其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快速补充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的首要目标是迅速补充患者体内的血容量,确保足够的血液循环。
休克时,由于血容量不足,患者血压下降,心脏泵血量减少,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
通过给予液体,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提高心脏泵血量,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灌注,确保重要脏器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
2. 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之一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补充液体的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目标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足够的灌注压力,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恢复组织灌注: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是恢复患者各组织器官的灌注,确保其正常功能。
当患者出现休克时,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各组织器官处于缺氧状态,病变和损伤将进一步加重。
通过及时给予液体,可以提高血液循环,改善各组织器官的灌注,从而降低组织缺氧和细胞损伤的程度。
4. 防止并发症发生:在液体复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液体复苏可能导致心肺功能不全、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液体的输注速度和剂量,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休克液体复苏的目标在于快速补充血容量,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组织灌注,防止并发症发生。
通过达到这些目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但需要强调的是,休克液体复苏并非对所有休克患者都适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
复苏液体的选择
晶体液
如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 液,可快速补充血容量, 但可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和人工胶 体,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 压,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或感染风险。
自体输血
回收失血,经过处理后再 输给患者,可减少异体输 血相关风险。
复苏目标与监测
复苏目标
维持正常血压、心率、尿量,保 证组织灌注和氧供。
监测指标
包括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 排出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 以评估循环状态和组织灌注情况。
动态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输液速度和 种类,避免过量输液引起心肺功能 不全和水肿。
03 液体复苏的并发症与处理
心力衰竭
总结词
液体复苏过程中,由于大量快速输液,患者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心力衰竭。
个体化液体复苏方案的研究
个体化液体复苏方案
由于不同休克患者的病因、病情和生理状况存在差异,因此需要 制定个体化的液体复苏方案。
生理指标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尿量等,来评估液 体复苏的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
个体化液体复苏方案有助于提高复苏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改善患者预后。
肾功能不全
总结词
液体复苏过程中,由于大量快速输液, 肾脏无法正常排泄代谢废物,导致肾 功能不全。
详细描述
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尿素 氮和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治疗上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利尿剂 和透析治疗,同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 疗,以保护肾脏功能。
04 液体复苏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复苏液体的研发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 气分析等),可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 进行诊断。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课件
不同类型晶体液特点及应用范围
平衡盐溶液
如乳酸钠林格氏液、碳酸氢钠林格氏液等,具有与血浆相似的电解质含量和渗 透压,因此对血管内容量影响较小。平衡盐溶液主要用于治疗等渗性脱水,以 及需要补充血容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
高张盐溶液
如高渗氯化钠溶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能够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 间液回吸收。高张盐溶液主要用于治疗高渗性脱水,以及需要提高血液渗透压、 促进组织间液回吸收的患者。
胶体液种类及适应症
人工胶体液
如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等,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能够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 间液回吸收。人工胶体液主要用于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需要提高血液渗透 压、促进组织间液回吸收的患者。
天然胶体液
如白蛋白、血浆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凝血因子,具有营养和凝血作用。天然胶体液主要用于治疗 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需要补充营养和凝血因子的患者。
心力,避免过量;监测心 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
VS
处理方法
保持安静,减少活动;应用强心剂、利尿 剂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其他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发展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未来可能会发展更加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挑战分析
随着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增多和病情的复杂性,治 疗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 战,如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如何降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液体复苏方法与技巧
静脉输液途径选择及注意事项
休克的治疗措施
休克的治疗措施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是由于休克时,身体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供应到组织和器官中,导致身体无法正常运行。
休克的治疗需要迅速而有效的措施来恢复和维持血流循环,以保护重要器官免受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不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休克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氧气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
下面是详细的介绍。
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第一步,旨在恢复循环容量、改善心输出量和血压。
最常用的液体复苏剂是晶体液体和胶体液体。
晶体液体,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是含有电解质成分的液体,可以通过补充体液损失来增加血容量。
它们适用于休克患者,特别是低血容量休克患者。
胶体液体,如白蛋白和血浆,可以提供胶体渗透压,帮助改善微循环,并且在休克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液体复苏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液体输入量和患者的生理指标,以确保恢复循环容量的恰当性。
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可用于增加心输出量、改善血管舒张和收缩,以及调节血流动力学。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激动剂等。
这些药物的使用取决于休克的类型和原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氧气治疗氧气治疗是休克治疗中的常规措施,旨在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以满足组织和器官对氧气的需求。
它可以通过面罩、鼻导管、正压通气等方式给予。
在氧气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和休克的原因,调整氧气浓度和给氧方式,以避免氧中毒和二氧化碳潴留。
其他辅助疗法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措施外,还有一些辅助疗法可用于支持休克患者的治疗。
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用于感染休克、抗凝剂用于减少血栓形成等;•胸外心脏辅助装置:用于重症休克患者的心功能支持;•给予营养支持:通过静脉或肠道途径给予营养物质,以提供能量和营养支持。
这些辅助疗法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进行判断。
总结休克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氧气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2
1
液体复苏量难以精确控制
患者个体差异大,难以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
临床证据不足
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
缺乏长期随访数据
缺乏对不同患者群体的针对性研究
患者个体差异
年龄: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不同
性别:男性和女性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可能有差异
体重:体重不同的患者对液体复苏的需求量不同
疾病状态:患者患有的其他疾病可能影响液体复苏的效果
谢谢
汇报人名字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演讲人
2023-09-29
01.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
02.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03.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04.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挑战
目录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
液体复苏的定义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指在液体复苏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需要,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和总量,以避免过度输液导致的并发症。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4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5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减少肺水肿的发生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降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改善预后效果
降低死亡率: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同时减少输液过量导致的肺水肿、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可以减少输液过量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液体复苏知识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1.3 关于输液时机 • 但延迟复苏在手术彻底止血前, 给多少液
体、延迟多少时间、如何与低压复苏有机 结合,尚值得深入研究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评价和应用这些结果时需慎重: • ①虽然争议尚未结束,有一点似乎已获共识,即失血性休
克动物和人不接受液体复苏会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 • ②对控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大多采用Wiggers休克模型,
• From: Bickell: NEJM, Volume 331:1105-1109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且延迟复苏组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凝 血酶原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迟复苏较即刻复苏组好
• From: Bickell: NEJM, Volume 331:1105-1109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充分液体复苏的弊端如下: • ① 在未控制出血的情况下,提升血压会使
保护性血管痉挛解除,导致血管扩张,加 重出血 • ② 大量补液可因稀释凝血因子而使出血加 重 • ③体液复苏使脉压增加,也可机械破坏已 形成的血凝块使出血加重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液体输入量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 液体输入时机是越早越好,还是越晚越好?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1.2 关于输液速度: • Leppanlemt等报告,用针刺破大鼠下段主
动脉,MAP低于2.7 kPa,然后以1.5 ml/min或3.0 ml/min速度输注乳酸林格氏液, 总量60 ml/kg。结果1.5 ml/min输液组动物 失血量显著少于3.0 ml/min组,死亡率也显 著低于3.0 ml/min组。
1 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
• 临床情况错综复杂,除损伤程度、出血量、 出血速度、出血脏器、院前救护不同外, 基础疾病、年龄等也不同因此临床上是无 法掌握“中等量”的
感染性休克治疗措施
感染性休克治疗措施概述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其死亡率相对较高。
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措施,包括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升压药物使用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治疗措施1. 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首要步骤。
通过给予患者足够的液体来纠正低血容量和低灌注状态,以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主要包括生理盐水和林格液,胶体液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
液体复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避免出现过度液体负荷。
2. 抗生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需要及时应用广谱抗生素。
选择抗生素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以及药敏结果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
对于已知致病菌的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 升压药物使用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物来提高血压,改善组织的灌注。
常用的升压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等。
升压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进行监测,适时调整剂量。
4.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除了上述的基础治疗措施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来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
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并提高血压,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
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也可以用于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并改善患者的病情。
结论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并发症,临床上治疗及时和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升压药物使用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关键措施。
对于每个患者,都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本文为示例文本,文中涉及的治疗措施仅供参考,请在实际应用中以医生的专业指导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危险性大
● 病原体传播:HCV、HBV、 HIV ● 免疫抑制
急诊抢救时的输血指征:失血量大于全血容量30% ● 单纯扩容,严禁使用血浆制品 —— “卫生部输血指 南”
●
晶体还是胶体?
• 复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循环所必须的有效容量 • 血管内的容量是由晶体和胶体所共同组成,复苏 过程中应该保证一定的晶胶比例,白蛋白不应作 为扩容剂的首选
4. 组织灌注及脏器功能的改善,才是真正评定液体复苏成功
与否的标准。必须彻底治疗原发病,才能保证救治的成功
液体复苏失败的原因及处理
• 病情评估应持续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 诊断是否正确 • 液体复苏是否及时 • 液体的种类、数量、速度等是否适当 • 原发病是否有效控制 • 其它因素的干扰 • 严密监测下进行及时调整
血乳酸 组织氧供和氧需求失衡的间接反应, 大致能反映低灌注和休克的严重程度。
指标 ≤2mmol/L。
碱缺失 反映全身组织灌流和酸中毒情况 ≤ -15 mmol/L,则有生命危险 ≤-6mmol/L,ARDS、MOF明显增加
如何选择复苏液体?
• 应遵循的原则是:时刻考虑使用液体的目的,“缺什么 补什么”,按需补充。 • 通常要同时兼顾晶体及胶体的需求,及比例。 • 明胶和羟乙基淀粉作为临床常用的胶体之一,在容量复 苏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白蛋白在复苏中的作用,并 没有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根本的改变。 • 血浆绝不能作为容量复苏的胶体选择,其适应症应为补 充凝血因子。(Br. J. Haematol 2004,126 – 11; 2000卫生部输血指南)
休克的液体复苏
各型休克发生 发展的共同点(1)
1 2 3
有效循环 血量减少
微循环 衰竭
组织灌注 不足,氧 输送减少
各型休克发生 发展的共同点(2)
4 5 6
组织缺氧 细胞因子 细胞代谢 障碍
免疫功能 低下 感染
循环血量 不足 MODS
液体复苏的目的
•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 维持血液携带氧的功能 •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 • 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 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等渗晶体的优缺点
优点
• • • • 晶体液低廉 扩容有效(静脉输注后即达峰) 能更好保护肾功能 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织和血管 之间重分布
缺点
• • • • • •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组织水肿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降低组织氧合 扩容时,须输注4到5倍的液体 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充 •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 血管外的细胞间隙
诊断明确即应开始进行液体复苏。 6h内的液体复苏目标: ①CVP8-12 cmH2O ②SBP>90mmHg及Map≥65mmHg ③尿量≥0.5ml/kg/h ④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
如何评判液体复苏是否成功
1.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是临床判断液体复苏程度的基本依据 2. 液体复苏往往随着病情的动态进展,血液动力学指标也发 生相应的变化 3. 液体复苏只是保证治疗过程中的组织灌注,它不能替代原 发病的治疗
• 扩容效果与其它胶体溶液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 明显减少凝血因子和损害血小板功能,引起凝血 功能紊乱,并且它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程度重 • 造成肾功能障碍(24小时不超过1000毫升) • 右旋糖苷已逐渐退出临床使用
羟乙基淀粉
• 玉米或土豆淀粉改造而成,是一种新型血浆代用品 • 结构和糖原相似,过敏发生率低 • 扩容强度主要决定于分子量的大小,取代级的高低 • 无生物制品的传染病威胁
液体复苏的种类
晶体 胶体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生理盐水 ●白蛋白 ●羟乙基淀粉 ●明胶 ●右旋糖酐 ●全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及血制品
●林格氏液
血制品不可单纯用于扩容!
扩容效果不理想
● 全血的血浆增量效力仅76%
,血液动力学改善并不理
想 (Ahnefeld 1965) ● 全血输入后血浆粘滞度增加,不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
晶胶之争焦点
晶体优点 扩容有效(静脉输 注 后即达峰,但持续时 间短) 能更好保护肾功能 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 织和血管之间重分布 价格低廉 晶体缺点 大量才能满足扩容效 果 导致组织、器官水肿 胶体优点 扩容效果好(静脉后5min达 峰) 血管内容量维持时间较长 (数小时) 胶体缺点 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干扰凝血功能 万一过量,可造成长时间静水 压性肺水肿
液体支持还是容量支持?
液体疗法
晶体 • 用于脱水的治疗 • 细胞间隙的补充(80%) • 对血液流变学及毛细血 管漏有较弱的作用 • • • •
容量治疗
胶体+晶体 低血容量/休克 主要补充血管内的欠缺 主要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 部分胶体有改善毛细血管 漏的功效
白蛋白
• 不应作为常规的容量扩张剂 • 不应作为常规营养药物使用
–营养不良的危重
明胶
① 三大类:琥珀酰明胶、交联明胶、尿联明胶
② 扩容维持时间相对较短
③ 副反应较少,对肾功能、凝血影响最小
右旋糖苷
• 蔗糖经肠膜状明串珠菌发酵后生成的高分子葡萄 糖聚合物
• 临床有6%右旋糖苷70和10%的右旋糖苷40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