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础会计学》考前复习重难点总结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点重难点汇总

初级会计基础知识点重难点汇总会计是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对于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来说都是必备的知识。
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和重难点需要着重掌握,下面是一个初级会计基础知识点和重难点的汇总。
1.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有三个基本原理,即货币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会计主体财务独立原则。
货币计量原则指的是会计记录的单位是货币;权责发生制原则指的是会计事项应在相关权益的增减发生时予以确认;会计主体财务独立原则指的是将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业务活动与其他主体分开,以便于进行独立核算。
2.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有四个基本假设,即会计实体假设、稳定性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和会计成本假设。
会计实体假设指的是按照法律规定将经济活动与其他经济活动一起来看待;稳定性假设指的是会计假设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济状况保持稳定;会计期间假设指的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会计成本假设指的是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基础。
3.会计的核算对象:会计核算的对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负债是企业所欠的债务或义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净资产的部分,即企业资产减去负债的部分;成本是企业为获得或生产资产或提供服务所支付的费用;收入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收入的款项;费用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支出的款项。
4.会计的基本核算等式:会计等式指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通过这个等式可以将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平衡。
重难点:1.会计凭证的制作和分录的录入:会计凭证是会计记录的基础,凭证的制作和分录的录入需要掌握会计的核算方法和规则,以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会计账簿的建立和初始化:会计账簿是会计记录的主要工具,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
账簿的建立和初始化需要了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和编码,以及账簿的结构和规范。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输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会计基础易错点、难点总结

会计基础1、会计核算职能=会计反应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控制职能;2、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3、企业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价计价,依据的会计基础假设是:持续经营;4、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5、会计的本质是:管理活动;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内容: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7、会计核算方法:成本计算、复式记账、登记账簿;8、核算环节: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会计凭证,④登记会计账簿,⑤进行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9、下列属于现代会计职能的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决策;10、我国企业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11、会计上的资本指:投入资本;12、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变现、出售或耗用期限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内的资产;13、二级科目是介于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科目;14、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15、企业投入资本通常包括:注册资本、资本溢价;16、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统称为留存收益;17、企业如果在一定期间内发生了亏损,必将导致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18、权益类科目的余额一般在贷方;损益类科目的余额一般在借方或贷方;19、企业在接受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涉及的科目:“固定资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20、复式记账、试算平衡、编制资产负债表、设置科目的理论依据都是:“资产=权益”;发生额试算平衡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余额试算平衡依据:“资产=所+负”;21、“平行登记”定义: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纪要计入有关总分类科目,又要计入有关总分类科目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22、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会计要素”的数量变化情况决定的;23、科目对应关系是指科目间应借应贷关系;24、资产来源于权益,权益与资产必然相等;25、科目的本期发生额是动态资料,而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是静态资料;26、累计凭证:规定时间多次记载同类经济业务(一张凭证连续登记同性质业务);——限额领料单汇总凭证:若干同类业务定期汇总重新编制;———**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27、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实存帐存对比表(盘盈盘亏报告表)是重要的原始凭证;盘存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往来款项对账单均不是原始凭证;28、现金收款凭证上填写日期应当是:编制收款凭证的日期;29、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工作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传递路线、会计凭证在各个环节停留时间;30、填制记账凭证时,一个月内的记账凭证连续编号;31、会计凭证按编制的程序及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32、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通用凭证、一次凭证;33、专用凭证——单位内部使用;———收、付、转凭证34、更正错账:记账凭证正确,登记账簿错误——划线更正;记账凭证错误引起的账簿错误——记账凭证科目错——红字更正;——记账凭证金额写多——红字更正;——记账凭证金额写少——补充登记;35、账户存在于账簿中,账簿只是一个外在形式,账户才是它真实内容;36、卡片账一般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核算时采用;37、明细分类账:多栏式—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借多),主营业务收入(贷多);三栏式—债权、债务结算账户;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库存商品;横线登记式—材料采购、应收票据、一次性备用金业务;38、明细分类账登记:固定资产、债权、债务…. 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原材料、库存商品、产成品收发、收入、费用…逐笔登记或定期汇总;39、备查账簿登记:融资租入设备、经营租入设备、已贴现应收票据;40、登记总账依据——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依据——记账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原始凭证;41、会计账簿:用途分——序时、分类、备查账簿;(分类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账页格式分——两栏、三栏、多栏、数量金额式账簿;外表形式分——订本、活页、卡片账;42、按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序时账簿43、各种日记账、总账以及资本、债权债务明细账都可采用三栏式账簿;——3744、填制、审核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基础;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心环节;45、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不利于会计核算的日常分工;46、科目汇总表定期汇总的是每一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47、设计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制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48、账务处理程序也叫会计核算程序,它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49、记账凭证汇总表是一种记账凭证;50、账簿组织包括:账簿的种类、账簿的格式、账簿之间的关系;51、在科目汇总表和总账中,不反映科目对应关系,因而不便于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不便于查对账目;52、“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借方余额表示现金盘亏;借方发生额表示盘亏数or经批准转销的盘盈数;53、自然损耗/ 收发差错、管理不善(扣除残值、赔偿后)——管理费用(借),现金中无法查明原因的账款、灾害、事故(扣残值后)——营业外支出(借),残值价值计入“原材料”借方;54、对于盘亏、毁损的存货,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时,可能涉及的借方账户有: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原材料;55、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数都需根据有关凭证逐笔或逐日登记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余额的方法称为:永续盘存制;56、实地盘存制——只登记增加数,倒算出发出数;(实地盘点的目的是为了倒算出发出数)永续盘存制——逐笔或逐日登记,随时结算,账实一致;(实地盘点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账实一致)57、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56000元,调整前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款项为2000元,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为1200元,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为3000元,则调整后存款余额为55000元;(以企业为中心:56000-3000+2000)58、企业与其开户银行之间的未达账项,进行账务处理的时间是:实际收到有关结算凭证时;59、财产清查的作用: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确保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60、永续盘存制与实地盘存制都是确定各项实物资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61、只有在永续盘存制下才可能出现财产的盘盈、盘亏现象;62、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所记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反映企业的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况;63、利润表中“本期金额”一栏反映了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数;“上期金额”一栏反映了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64、编制利润表主要是根据:损益类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65、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每个月末都要编制资产负债表;66、会计日常核算工作的起点: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67、贷方↗:(主)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借方↗:(主)应收账款、预收账款;68、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69、流动资产(流动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70、中期财务会计报表与年度财务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相一致,只是中期的附注可简略;71、在利润表的表体中,全部指标均依据有关账簿的发生额填写;72、5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15年: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除银行、现金)、辅助账簿、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年: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25年:银行、现金日记账;永久: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年度财务会计报表;76、销毁:一般企事业单位——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77、我国境内所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出境;78、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79、会计档案分为: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其他类;其他类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移交清册;80、购入需安装的设备,未完工前均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中,待安装完后转入“固定资产”;安装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科目中;81、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科目中;长期借款在购建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科目中;82、固定资产处置后发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83、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损益应计入“投资收益”;84、“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余额在贷方or借方;(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85、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属于制造费用;86、主营业务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业务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87、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均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中;88、“长期借款”科目期末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的本息。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
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
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
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
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基础会计重难点复习

基础会计主要知识点1.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核算前提(会计假设):(1)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2)持续经营:时间范围(3)会计分期:月、季、半年、年(4)货币计量:货币不是唯一;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用外币的特殊情况)3.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4.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6.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7.原始凭证的分类:(1)按取得来源: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领料单属于?购货发票属于?(2)按填制方法: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
发票属于?限额领料单属于?8.原始凭证审核结果的处理:(金额有错误必须重开)9.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10.会计要素:六要素(定义、特征、内容、分类等)11.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12.会计基本等式(能对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分析)(1)资产=权益(2)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一般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扩展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13.复式记账: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分为: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我国采用借贷记账法)14.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15.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结构:借方表示增加还是贷方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或者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内容)16.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账户登记方向借贷必相等——账户登记金额17.会计分录——确定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名称、借贷方向和增减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会计分录的种类: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
基础会计考前总结(考前必备)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负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企业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联系与区别: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同属于“权益”,权益是指对企业资产的求偿权,二者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负债是债权人权益,到期可以收回本息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求偿权,没有明确的偿还期限(2)偿还责任不同:负债要求企业按规定时间和利率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所有者权益则与企业共存亡,无需偿还(3)享受权利不同:债权人享受收回本金和按约定收回利息的权利,没有参与经营的权利,也没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
所有者既具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也具有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利。
(4)计量特性不同:负债可以单独直接计量,而所有者权益除了投资者投资时以外,一般不能直接计量,通过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来进行间接的计量。
(5)风险和收益的大小不同:负债风险小,收益一般也要小些。
所有者权益风险大,收益可能较高。
会计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资产=负债+资本。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类会计科目: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应收股利,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它应收款,交易性金融资产。
负债类会计科目: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预提费用,应付债券。
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成本类会计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一、学习目的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一级重点章节: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算账、报账;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监督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是债务)4.资本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基础会计》重点、难点辅导4

《基础会计》重点、难点辅导第四部分账户分类1.盘存账户的结构和特点盘存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结存数。
盘存账户的特点是:①可以通过财产清查的方法,即实地盘点或队账的方法核对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实际结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并检查其经营管理上是否存在问题。
②除货币资金外,其他盘存账户通过设置和运用明细账户,可以提供实物和金额两种指标。
2.几个重要账户的分类:账户名称按经济内容分类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累计折旧资产类调整类待摊费用资产类跨期摊提坏账准备资产类调整预提费用负债类跨期摊提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财务成果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类调整制造费用成本类集合分配第五部分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含义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是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蹦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2、会计凭证的分类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分: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1)原始凭证按来源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按填制方法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如:火车票、银行结算凭证等。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
•一次凭证:指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若干相同类性质经济业务,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原始凭证。
如:借款单、材料入库单、领料单等。
•累计凭证: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发生的同类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原始凭证。
如:限额领料单汇总原始凭证:指根据一定时期内反映相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原始凭证。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通过总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方法等问题。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费),后有产出(收入)。
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
收入大于耗费,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
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一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会计的涵义。
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
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期末《基础会计学》复习重点

期末《基础会计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1.会计的定义和特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会计的特点可以从会计的核算方法中得以体现,具体表现为:第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二,采用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
第三,会计管理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2.会计的基本职能和最基本职能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最基本职能:核算3.会计四大假设及其含义(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并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它主要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等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因停业、破产而进行清算。
按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未前提。
持续经营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规定了时间范围,旨在解决资产估价、费用分配等重要会计问题。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在时间上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们地划分为若干个均等的会计期间。
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年度是基本的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
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应当以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分别从空间、时间、计量手段和方法上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
2.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会计六要素各自的定义和分类会计要素是对经济事项引起变化的项目所作的归类。
按照会计要素所处的变动状态,可以分为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两类。
会计基础重难点汇总

会计基础重难点汇总会计科目“借方”或“贷方”的区分方法分 2 大类:1、资产类、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损益类中的“损”类科目 (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管理费用、所得税)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2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益”类科目 (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 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其增加方。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
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
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 =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债减少时,记入左侧。
(3)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计入右侧;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计入左侧。
(4)成本增加时,计入左侧;成本减少时,计入右侧。
(5)收入增加时,计入右侧;收入减少时,计入左侧。
(6) 费用增加时,计入左侧;费用减少时,计入右侧。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分配之前为: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
可以看出,借和贷两个符号规定了相反的含义:借对于会计等式左边的账户是表示资产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对于会计等式右边的账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的减少。
贷正好相反。
因此有了上述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几个不容易区分的会计科目1、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是在销售环节所发生的,如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销售中的运输费。
2020年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复习要点(1)

2020年自学考试《基础会计学》复习要点(1)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适合生产发展和增强经济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要求而产生的。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帐法过度到复式记帐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反映职能:就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功能。
反映职能特四个特点:1. 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能够采用三种量度: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
2. 会计反映不但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 会计反映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 会计反映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就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它的特点:1.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实行的货币监督。
2. 会计监督是在会计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实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的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不可分隔的,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会计监督,会计反映就失去存有的意义;没有会计反映会计监督就失去存有的基础。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升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基础会计》重点归纳笔记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基础会计》重点归纳笔记作为一个曾经在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摸爬滚打的人,我太明白《基础会计》这门课的重要性啦!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整理的重点归纳笔记,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咱们先来说说会计要素吧。
这就好比是盖房子的基石,可重要了!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呢,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拥有或者能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东西。
比如说,公司的厂房、机器设备、现金、存货,这些都是资产。
负债呢,就是企业欠别人的钱,像银行贷款、应付账款等等。
所有者权益呢,就是股东们在企业里的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部分。
再来讲讲会计科目和账户。
会计科目就像是一个个小抽屉,把各种经济业务分类放进去。
比如说,“库存现金”科目,就是专门用来记录企业手头的现金的。
而账户呢,就像是在这些抽屉上贴上标签,还详细记录了每一笔进出的明细。
想象一下,企业每天发生那么多经济业务,如果没有这些科目和账户来分类记录,那不得乱成一锅粥啊!记账方法也是个重点。
咱们常用的有借贷记账法,这可是个神奇的工具。
“借”和“贷”可不仅仅是两个字,它们代表了账户的增减方向。
不过刚开始学的时候,我也是被搞得晕头转向的。
但后来我发现,只要记住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就会清晰很多。
比如说,公司买了一批原材料,花了 10000 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这时候就要借记“原材料”10000 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0 元。
因为原材料增加了,银行存款减少了。
还有会计凭证和账簿,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哦!会计凭证就像是经济业务的“证据”,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最开始的那个“证据”,像发票、收据啥的。
记账凭证呢,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账簿呢,就像是一个大账本,把各种会计信息都记录在里面。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整理公司的一堆原始凭证,那叫一个眼花缭乱。
《会计学基础》期末重点汇总

《会计学基础》期末重点汇总
以下是《会计学基础》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
1.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的定义和目标,会计的职能和基本概念,会计的分类和体系结构。
2.会计凭证和账簿
常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凭证的种类和填写方法,账簿的分类和编制方法。
3.会计核算
会计的记账方法,会计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科目的分类和性质,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及其规则。
4.财务报表基础
会计期间、会计核算流程、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和主要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定义、编制和解读。
5.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的目的、原则和方法,财务比率的种类、定义和计算方法,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和解读。
6.成本和成本管理
成本的概念和种类,成本核算的目的、方法和程序,成本费用的分类和分摊方法,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方法。
7.财务管理基础
财务管理的定义、职能和目标,财务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的作用和编制方法,资本预算和资本结构管理。
经验分享;《基础会计学》考前复习重点、难点

经验分享;《基础会计学》考前复习重点、难点经验分享;《基础会计学》考前复习重点、难点为了便于考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会计学的有关知识,根据自学考试的特点,笔者特撰写本文。
一、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的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涉及会计、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
基础会计学是应用性的经济管理学科,它阐明了基础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以借贷记账法为中心内容,以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为框架,阐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原则、会计工作组织等理论问题,以及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基础会计学的课程性质、重要意义和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础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的会计基础问题。
二、各章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第一章总论总论是全书的导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对基础会计学有一个总括的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有:1、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对象;3、会计的任务;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6、会计核算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的整体把握。
本章的难点是: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2022版新教材在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个新的原则,而且对旧教材原有的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的分类方法也重新调整,在应试前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本章主要内容有:1、会计要素;2、会计等式;3、设置会计科目;4、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资产的概念、确认资产的条件以及资产按其流动性的分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内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含义;会计等式以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账户的基本结构。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会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商科学科,它负责记录、处理和汇报企业的财务信息。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起点,它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基础会计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探讨其重点内容。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 资产: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或权益。
2. 负债:企业对外部债权人的经济义务。
3. 所有者权益:企业对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4. 收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经济利益。
5. 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资源的消耗。
二、会计的基本原则1. 公允性原则:会计应当以公允的价值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实体性原则:个体与企业应当相分离,个体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应当明确。
3. 主体和客观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4. 期间性原则:企业的财务状况应当以一定的时间段为基础进行划分和说明。
三、会计的基本方法1.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2. 会计记账:根据发生的业务交易,将其起源和结果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3. 借贷记账法:每笔交易都同时涉及借方和贷方,保持会计等式平衡。
4. 会计凭证:用来证明和记录交易的会计文件,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四、会计报表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2. 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
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五、会计核算1. 制度核算: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2. 模式核算: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实施会计核算方法。
3. 预算核算:根据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将实际发生的交易与预算进行对比。
六、会计的重要技巧1. 分录技巧:准确、规范地记录借贷记账的分录。
2. 账务处理技巧:合理地进行账务调整和冲销。
3. 会计报表分析技巧: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和比率,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会计学》考前复习重难点总结
为了便于考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会计学的有关知识,根据自学考试的特点,笔者特撰写本文。
一、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的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涉及会计、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
基础会计学是应用性的经济管理学科,它阐明了基础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以借贷记账法为中心内容,以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为框架,阐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原则、会计工作组织等理论问题,以及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基础会计学的课程性质、重要意义和研究方法;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基础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的会计基础问题。
二、各章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第一章总论总论是全书的导言,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考生对基础会计学有一个总括的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有:1 、会计的概念;2 、会计的对象;3 、会计的任务;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6 、会计核算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的整体把握。
本章的难点是: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xx版新教材在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这个新的原则,而且对旧教材原有的会计核算的十三条基本原则的分类方法也重新调整,在应试前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第二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本章主要内容有:1 、会计要素;2 、会计等式;3 、设置会计科目;4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资产的概念、确认资产的条件以及资产按其流动性的分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内容;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含义;会计等式以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账户的基本结构。
本章的难点是:六大会计要素的识别;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xx版新教材根据企业会计制度重新对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定义,需要准确地理解,比如对收入的定义就侧重于从“营业收入”的角度去把握。
第三章复式记账本章主要内容有:1 、复式记账原理;2 、借贷记账法。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复式记账的优点;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三要素;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本章的难点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资产、成本、费用账户的基本结构;借贷记账法下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账户的基本结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及会计分录编制的基本要领。
xx版新教材在第43页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就是为什么我国各单位采用的记账方法都是借贷记账法,作为一个非常好的简答题目考点,请参考该页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四章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本章主要内容有:1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2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3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4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5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6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7 、资金退出业务的核算。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实收资本的核算;银行借款的核算;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产品销售收入的核算;产品销售成本、税金及附加的核算;利润实现的核算;利润分配的核算。
本章的难点是:短
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借入、归还以及利息的核算;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分摊以及核算、固定资产的成本构成与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产品生产成本的项目构成以及成本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结算、发放、支用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结算(甚至可以结合利润表);所得税核算的三个核心分录(计算、结转、交纳)。
近年来,基础会计学的业务计算命题方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就是由过去针对单笔业务考核会计分录,改为针对一类业务进行必要的计算考核组合式多个会计分录,希望广大考生在这个方面多下工夫。
而且,虽然命题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本章的重要地位没有丝毫改变,可以不客气地说,如果本章没有扎实掌握,就没有必要走进考场。
本章在实际试卷中会占据30到40分的地位,而且与其他章节联系紧密,是顺利通过基础会计学考试的关键。
第五章账户的分类本章主要内容有:1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识别;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的识别。
本章的难点是:结算账户;跨期摊提账户、调整账户(特别是备抵账户)。
本章业务计算题目可以结合第四章进行考核。
第六章填制和审核凭证本章主要内容有: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2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3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有:会计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各自的含义和分类);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可以结合第四章的会计分录进行考核,设置可以在试卷上给出记账凭证的印刷文本,要求直接将有关业务填制在凭证内);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与审核;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七章登记账簿本章主要内容有:1 、账簿的意义和种类;2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3 、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结账和对账。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账簿的意义和设置原则;账簿按照用途和外表形式的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总账的设置与登记;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红色墨水在账簿中的使用;错账的更正方法;结账和对账。
本章的难点是: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更正错账的三种方法,这些难点都可以作为业务计算题目进行考核。
第八章财产清查本章主要内容有:1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2 、财产清查的方法;
3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银行对账以及未达账项的调节;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包括盘盈和盘亏在批准前与批准后的两步处理,认真体会“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运用,在考试时要尽可能写出其明细账户。
针对本次考试,希望广大考生特别关注该类业务处理的会计分录以及“实存账存对比表的填写”。
第九章编制会计报表本章主要内容有:1 、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2 、财务状况报表;3 、财务成果报表。
本章的重点内容有:会计报表的含义和作用;会计报表的前三种分类及其内容;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总账的设置与登记;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红色墨水在账簿中的使用;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和编制方法;利润表的作用和编制方法;利润分配表的作用和编制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和编制方法,尤其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填写,有作为业务计算题目进行考核的可能。
第十章会计核算形式本章主要内容有:1 、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2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3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4 、汇总记
账凭证核算形式;5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6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7 、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以及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注意其“三点一范围”,即特点、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的组织本章主要内容有:1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2 、会计机构;3 、会计人员;4 、会计法规制度;5 、会计档案。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有: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热点)、会计法规制度的三个层次、会计档案的管理。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