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结构描述

合集下载

网络的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其层次结构一般以垂直分层模型来表示。

网络通常按层或级的方式来组织,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

不同的网络,层的名字、数量、内容和功能都不尽相同。

但是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这一点是相同的。

层和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作为具体的网络体系结构,当前重要的和使用广泛的网络体结构有OSI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

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Model)缩写,它被分成7层,这7个层次分别定义了不同的功能。

几乎所有的网络都是基于这种体系结构的模型进行改进并定义的,这些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中物理层是位于体系结构的最低层,它定义了OSI网络中的物理特性和电气特性。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

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连网协议)缩写,TCP/IP体系结构是当前应用于Internet网络中的体系结构,它是由OSI结构演变来的,它没有表示层,只有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第一层是物理层(也即OSI模型中的第一层),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

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

甚至一个信鸽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1层设备。

网络故障的排除经常涉及到1层问题数据链路层:第2层是数据链路层,运行以太网等协议。

交换机可以看成网桥,人们现在都这样称呼它。

网桥都在2层工作,仅关注以太网上的MAC 地址。

企业网络的结构

企业网络的结构

企业网络的结构
在企业网络中,网络结构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被视为网络的基础架构,用于提供稳定的、可靠的和高性能的网络连接。

一个常见的企业网络结构是分层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包括三个主要层次:核心层、分发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是网络的中心,它承载着整个网络的核心交换功能。

在这个层次上,通常使用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来处理网络流量,以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和高效路由。

分发层位于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

它的任务是将核心层的网络连接分发到各个部门或办公室的接入层。

在分发层上,通常使用三层交换机来处理网络流量,并提供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功能。

接入层是最接近用户的层次,它位于整个网络结构的最外围。

在这个层次上,各个部门或办公室的设备,如工作站、打印机和IP电话等,都可以接入到网络中。

通常使用二层交换机来连接这些设备,并提供局域网内部网络的连接。

除了分层结构,企业网络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融合结构和边缘计算结构。

融合结构将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集成到统一的网络架构中,提供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管理。

而边缘计算结构则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放置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以提供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无论采用何种网络结构,企业都需要考虑网络安全、容错性、扩展性和性能等因素。

此外,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优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一、网络计算模型☆主机/终端模型☆对等模型☆C/S(客户端/服务器)模型胖客户端模型C/S模型数据处理方式为: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取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返回给服务器。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型瘦客户端模型、多层模型最常见的B/S模型被称为B/W/D(浏览器/网站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模型。

二、网络分类PAN个人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WAN广域网和Internet因特网。

三、体系结构□协议分层分层可以降低网络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提高网络传输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分层体系结构中,在同一层次中能够完成相同功能的元素成为对等实体。

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必须使用相同的通信规则,这种通信规则称为协议。

“服务”视为垂直的通信规则,“协议”1视为水平的通信规则。

□服务访问点SAP(服务访问点),是上层调用下层服务的接口,是服务的唯一标识。

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实体之间发送数据前需要附加PCI(协议控制信息),PCI和数据一并构成PDU(协议数据单元)。

PDU将委托给下层进行转发,对于下层而言,上层的PDU就是SDU(服务数据单元),上层将SDU交给下层之前,需要附加ICI(接口控制信息),ICI和SDU一并构成IDU(接口数据单元)。

□服务类型□服务原语服务可以看成是由一组抽象的语句来实现的,这组语句称为服务原语。

下层对上层的服务一个完整的服务原语包括三个部分:原语名称、原语类型和原语参数。

四、参考模型第一个公开的网络体系参考模型,IBM公司提出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ISO(国际标准组织)颁布了OSI参考模型,制定了7个层次的功能标准、通信协议以及各种服务。

①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

主机需要达到应用层,路由器需要达到网络层,交换机需要达到数据链路层,中继器只需要达到物理层。

②OSI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OSI参考模型对数据的封装方法是从应用层到网络层,每次封装都是在原数据上附加一个头部,在头部里包含有控制信息;在数据链路层,除了要附加一个头部之外,还要附加一个尾部,头部里包含同步信息和控制信息;在物理层,数据以比特流形式传输,不再需要封装。

网络拓扑结构与架构的概述

网络拓扑结构与架构的概述

网络拓扑结构与架构的概述网络拓扑结构与架构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和核心概念。

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而网络架构则是描述整个网络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中,拓扑结构和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扩展性等方面都有着直接影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最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将所有节点连接在同一条传输介质上,适用于小型局域网。

环型拓扑结构将节点依次连接成一个环形,优点是节点之间的通信效率较高,但一旦环路中断,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星型拓扑结构是将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上,中央节点负责将数据转发到其他节点,这种结构易于扩展且具有良好的性能。

树型拓扑结构是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层次,上层节点连接下层节点,适用于大型网络。

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所有节点互相连接,具有较好的网络冗余性和可靠性。

除了拓扑结构,网络架构也是网络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根据规模和应用需求的不同,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中央集权架构、分布式架构和混合架构。

中央集权架构是指网络中只有一个中心节点,其他节点通过中心节点进行通信,适用于小型网络。

这种架构简单直观,但也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

分布式架构是将网络分为多个自治系统,每个系统具有自己的管理和控制功能,节点间可以直接通信,适用于大型网络。

混合架构是中央集权架构和分布式架构的结合,兼具两者的优点,适用于中型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和架构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来进行决策。

选择适合的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对于需要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应用场景,星型拓扑结构可以提供较好的性能。

对于需要网络冗余和容错性的应用场景,网状型拓扑结构可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选择合适的架构可以提高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效率。

例如,分布式架构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但也增加了管理和协调的复杂性。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架构,指的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和协议架构,它决定了互联网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互联网的拓展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

一、逻辑架构网络逻辑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它是网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以分层的方式进行组织,从上至下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 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它主要负责处理和管理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这一层上,包括了很多常见的协议,如HTTP、FTP、SMTP等。

2.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网络数据的传输和速率的控制,它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负责传输和接收。

这一层也包括了两个主要的协议:TCP和UDP。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寻找最佳的路径,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在这一层上最常见的协议是IP协议。

4.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主要负责将网络层传过来的数据包转换成适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包。

最常见的协议是以太网协议。

5.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传输和接收网络中的数据以及硬件的控制。

它决定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数据的格式和传输媒介等。

最常见的传输媒介是有线和无线两种。

二、物理架构网络物理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媒介等硬件设备的布局、位置和组成。

物理架构包括以下几种架构方式: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范围通常在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校园内。

局域网的传输速率非常快,最常常用的网线是双绞线。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指在一个城市或者地理范围比较大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常用的传输媒介是光纤。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在一个大范围的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它由多个局域网和城域网组成。

广域网的传输媒介是电话线路或者无线电波。

三、协议架构网络协议架构是指网络系统中使用的通信协议以及协议之间的关系。

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

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

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节点和线路的逻辑关系。

它是确定网络运作方式的基础,是构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网络拓扑结构有三种不同的形式:星型结构、环形结构和树形结构。

星型结构是最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它的特点是所有的节点都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这样便于网络的管理、维护和监控。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比较简单,易于实现且可以容易地添加新的节点,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如果中心节点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就会陷入混乱。

环形结构是由一组节点以环状的形式互相连接构成的,这样它们可以形成一个无穷的连接。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数据传输更加稳定,可以容易地添加新的节点,并且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较小,缺点在于比较复杂,需要费时费力地设计网络路径,使数据流动尽可能顺畅。

树形结构由一组节点以层次结构组织构成,它有一个根节点,其余节点围绕它排列,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子节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树形结构。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容易地控制数据的传输方向,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的流量,可以有效地预防网络拥塞;缺点在于节点数量的增加会导致路径的增加,以及增加的时间和空间消耗。

网络拓扑结构不仅可以确定节点和线路的逻辑关系,还可以实现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及可扩展性。

要构建一个可靠、安全、高性能且可扩展的网络,拓扑结构至关重要。

因此,网络结构设计者应该特别注意拓扑结构的选择,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及可扩展性。

总之,拓扑结构是确定网络运作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与设计对于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性能及可扩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网络设计中,应特别注重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所组成的。

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实现,网络软件是网络系统中的技术支持。

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网络功能。

网络硬件:一般指网络的计算机、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等。

网络软件:一般指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1.2.1 网络硬件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是由计算机(主机、客户机、终端)、通信处理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通信线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信息变换设备(Modem,编码解码器)等构成。

1、主计算机在一般的局域网中,主机通常被称为服务器,是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计算机,因此对其有一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特别是主、辅存储容量及其处理速度要求较高。

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所提供的服务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通信服务器、域名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2、网络工作站除服务器外,网络上的其余计算机主要是通过执行应用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我们把这种计算机称为网络工作站或网络客户机,它是网络数据主要的发生场所和使用场所,用户主要是通过使用工作站来利用网络资源并完成自己作业的。

3、网络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它可以通过主机联入网内,也可以通过通信控制处理机联入网内。

4、通信处理机一方面作为资源子网的主机、终端连接的接口,将主机和终端连入网内;另一方面它又作为通信子网中分组存储转发结点,完成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和转发等功能。

5、通信线路通信线路(链路)是为通信处理机与通信处理机、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6、信息变换设备对信号进行变换,包括: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接收和发送器、用于光纤通信的编码解码器等。

1.2.2 网络软件的组成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除了各种网络硬件设备外,还必须具有网络软件。

1、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软件中最主要的软件,用于实现不同主机之间的用户通信,以及全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方便的网络接口,便于用户使用网络。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网络体系结构是指互联网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接入部分和边缘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协议规范等。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建设对于整个互联网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是由一系列的网络节点和网络设备组成的,其中包括了多个主干网、骨干网和互联网交换点。

这些网络节点和设备通过高速传输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基础设施。

核心部分的设计是为了提供高速的全球覆盖能力和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核心网络通常使用容错技术和冗余设计,以保证数据能够在网络中的多条路径上传输。

互联网的接入部分是指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部分,包括了各种形式的接入设备和接入网络。

接入设备包括了个人电脑、手机、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接入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如以太网、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移动网络)等。

接入部分是互联网与用户交互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关系到用户体验的质量和互联网的可用性。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是指网络中的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视频流媒体、在线游戏等。

边缘部分的设计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提供方便、快速、安全的应用服务。

边缘部分也是互联网的繁荣之所在,各种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各个部分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和标准连接在一起,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互操作性。

最常用的协议是IP协议(InternetProtocol),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对数据包进行路由和传输。

除了IP协议,还有许多其他的协议和标准,如TCP、UDP、HTTP、FTP、DHCP、DNS等,它们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和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体系结构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进。

目前的互联网体系结构已经趋向于更加分布和去中心化的方向。

例如,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出现,使得用户可以更快地获取互联网上的内容;云计算的兴起,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使用各种计算资源和应用服务。

名词解释网络的体系结构

名词解释网络的体系结构

名词解释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网络中各种设备和组件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关系组合在一起的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不同的体系结构,每一种体系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对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解释和探讨。

第一阶段:集线式体系结构网络的最早体系结构被称为集线式体系结构。

这种体系结构采用了集中式的拓扑结构,即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央的主机上。

主机负责管理网络中的所有数据传输和协调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

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是容易出现单点故障和容量限制的问题。

第二阶段:总线式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总线式体系结构逐渐取代了集线式体系结构。

总线式体系结构是指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共享的传输介质上,通过总线来传递数据。

这种体系结构解决了集线式体系结构中的单点故障和容量限制问题,同时减少了对主机的依赖。

然而,总线式体系结构的缺点是节点之间的通信冲突可能导致传输效率的下降。

第三阶段:星型体系结构星型体系结构在总线式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它采用了一个中心节点(通常是交换机或路由器),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这个节点上。

所有的数据传输都通过中心节点进行转发和处理,节点之间的通信不再冲突。

这种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但是中心节点的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第四阶段:树状体系结构树状体系结构是星型体系结构的一种扩展形式。

在树状体系结构中,存在多个中心节点,每个中心节点都连接到一组子节点。

这种体系结构使得网络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可以有自己的中心节点。

树状体系结构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网络,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五阶段:网状体系结构网状体系结构是当前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

它采用了多个中心节点之间的互联,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这种体系结构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冗余性,可以实现更好的负载均衡和容灾能力。

然而,网状体系结构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较多的网络设备和带宽资源。

1.3网络的结构

1.3网络的结构
在几何结构中,我们要考察的是点、线之间的位置 关系,或者说几何结构强调的是点与线所构成的形状及 大小;拓扑学关注的是点与线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几何结构可以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广播式网络
仅有一条通信信道,由网络上的所有机器共享。
点对点网络
由一对对机器之间的多条连接构成。为了能从源到达目的地, 这种网络上的分组必须通过一台或多台中间机器,通常是多 条路径,长度一般都不一样。因此,选择合理的路径十分重 要。一般来说,小的网络采用广播方式,大的网络采用点到 点方式。
CCP
CCP
CCP 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
Host
CCP
CCP
CCP
Hos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续)
CCP的三大主要功能:
网络接口功能-----实现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 接口功能; 存储/转发功能----对进入网络传输的数据信息 提供转接功能; 网络控制功能-----为数据提供路径选择、流量 控制等功能。
• 低频时,容易越过障碍物,能量衰减快; • 高频时,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 • 容易受到环境或电器设备的干扰。
广播式传输
1.地面微波通信
地球表面
图1-21 微波地面中继通信
广播式传输
2.卫星微波通信 卫星微波通信(简称卫星通信)实际上是
使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器来转发信号 的。
广播式传输
硬件包括各种主机、终端等用户端设备,以及 交换机、路由器等通信控制处理设备; 软件则由各种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以及大量的 数据资源组成。
有利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我们更 多的是从功能角度去看待计算机网络的组 成,并从功能上将计算机网络逻辑划分为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网络架构文档范文

网络架构文档范文

网络架构文档范文一、概述网络架构文档是对一个网络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详细说明的文档。

它包括网络拓扑图、物理设备、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措施等内容,为网络管理员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和管理网络系统的指南。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个标准的网络架构文档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二、架构概要1.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是展示网络系统架构的图表。

它包括所有网络设备的连接关系和物理布局,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拓扑图应清晰明了,能够方便地查看网络设备间的连接关系和数据流向。

2.物理设备物理设备部分详细列出了网络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对于每个设备,应提供其型号、厂家信息和主要功能描述。

3.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配置部分记录了每个网络设备的具体配置信息,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

这些配置信息的准确性对于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4.网络协议配置网络协议配置部分详细描述了网络系统所使用的各种协议,如TCP/IP、DHCP、DNS等。

对于每个协议,应提供其配置参数和相关说明,以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通信。

5.服务器架构服务器架构部分介绍了网络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服务器,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对于每个服务器,应提供其部署位置、操作系统、硬件配置、软件版本等信息。

6.安全措施安全措施部分描述了网络系统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数据泄露等威胁。

7.网络性能监控网络性能监控部分介绍了网络系统的性能监控工具和方法,包括网络带宽监控、流量分析、服务质量监控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有助于管理员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三、其他补充内容除了上述主要内容外,网络架构文档还可以包括以下补充内容:1.网络系统的发展规划:对网络系统未来的扩展和升级进行规划,包括硬件的更新和替换、软件的升级等。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网络边缘和网络核心。

1. 网络边缘网络边缘是指连接到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设备,包括个人电脑、手机、服务器等。

在这个层次上,用户可以通过设备与网络进行交互,并访问各种网络资源。

网络边缘是计算机网络的起点和终点,它是实现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基础。

2. 网络核心网络核心是指网络中传输数据的基础设施,包括传输介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在网络核心中,数据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进行转发和传输,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网络核心起着数据传输的关键作用,它保证了信息能够在网络中快速、可靠地传输。

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如下所示:1. 数据传输功能计算机网络通过传输介质,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实现了远程通信和数据交换。

这种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共享信息、合作工作,并实现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

2. 资源共享功能计算机网络使得不同设备之间可以访问和共享资源,包括打印机、文件存储、数据库等。

这种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共享和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信息检索功能计算机网络连接了各种信息资源,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查询。

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在线图书馆、新闻网站等,都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

4. 远程控制功能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控制和监控,包括远程桌面、远程视频监控等。

远程控制功能可以让用户远程操作设备,提高了远程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5. 分布式计算功能计算机网络可以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分布式计算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不同计算机共同参与计算任务,提高了计算性能和效率。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计算机网络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设备组成,通过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实现信息交流和协作的系统。

它具有复杂的结构组成,涉及多个层次和组件。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一、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物理介质和信号。

它定义了数据在传输介质上的电气、力学和功能特性,主要包括传输介质、传输速率、连接器和编码规范等。

在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物理层设备包括网线、中继器、集线器和光纤等。

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建立在物理层之上,负责在物理层提供的传输介质上建立可靠的数据链路。

它将原始的比特流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帧,并在帧之间添加控制信息,用于错误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介质访问控制、流量控制和传输优先级等功能。

典型的数据链路协议包括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等。

三、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路由和转发,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它通过控制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算法,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还提供了多种服务,如差错检测、拥塞控制和网络地址转换等。

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IP协议和路由协议等。

四、传输层传输层提供了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

它负责将数据流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并为每个数据段添加序列号和检验和等信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传输层还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确保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典型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等。

五、应用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高层,提供了用户与网络服务之间的接口。

它实现了各种特定的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页浏览和远程登录等。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数据格式和通信规则,使得不同设备和平台上的应用程序能够互相通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SMTP和FTP等。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组成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这些层次之间通过协议和接口进行通信和交互,共同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服务。

网络结构说明

网络结构说明

网络结构说明网络结构是指在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通道的组成形式。

简单来说,网络结构就是指网络系统的架构设计和连接方式。

目前,常见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层次型网络结构、星型网络结构、总线型网络结构、环型网络结构、网状型网络结构等几种形式。

层次型网络结构是一种最常用的网络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比较简单、稳定,易于维护。

在层次型网络结构中,所有的网络节点都被分层,每一层之间的传输关系都非常明确,在数据传输时只要按照层次逐步传递即可。

但是,层次型网络结构也有约束,节点数不可以太多,若层次数目过多,数据传输的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

星型网络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相对而言不太稳定,并且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就无法正常运转。

但是,星型网络结构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并且在网络节点数目较小,但对传输速度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星型网络结构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线型网络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网络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也称作"峰低型网络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有的节点都直接连接在一个中心总线上。

总线型网络结构的数据传输速度非常快,而且在进行通讯时,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同时传输和接收数据。

但是,当网络中有多个节点同时传输数据时,总线型网络结构容易出现数据冲突和延迟等问题。

环型网络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这种结构也被称作"环形拓扑结构"。

在环型拓扑结构中,每一个节点都连接在一个环状拓扑结构的连通环上,所有的节点之间都通过传输数据包实现数据传输。

由于数据包的传输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循环传递,所以环型网络结构的数据传输速度也非常快。

不过,在环型网络结构中,数据传输的路径可能会比较复杂,增加了故障排查时的难度。

网状型网络结构是指网络系统中所有的节点都直接互相连接在一起,而没有固定的架构形式。

网状型的网络结构不仅可以扩展网络节点的数量,而且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网络体系结构基础篇

网络体系结构基础篇

一、网络体系结构1、OSI模型和TCP/IP 模型网络体系结构指的是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每层使用的协议的集合。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OSI协议参考模型,他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OSI)的建议发展起来的。

它分为7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

这个7层的协议模型规定的非常细致和完善,但在实际中没有被广泛的使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过于复杂。

尽管如此,它仍是此后很多协议模型的基础。

与此相区别的TCP/IP模型将OSI 的7层协议模型简化为4层,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和高效通信。

TCP/IP 参考模型和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下:下面具体讲解各层在TCP/IP 整体架构中的作用。

1)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是TCP/IP的最底层,负责将二进制流转化为数据帧,并进行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

数据帧是网络传输的基本单元;2)网络层网络层(Internet Layer)负责在主机之间的通信中选择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即路由。

当网络层接收到传输层的请求后,传输某个具有目的地址信息的分组。

该层把分组封装在IP数据包中,填入数据包的首部,使用路由算法来确定是直接交付数据包,还是把它传递给路由器,最后把数据包交给适当的网络接口进行传输。

网络层还要负责处理传入的数据包,检验其有效性,使用路由算法来决定应对该数据包进行本地处理还是应该转发。

如果数据包的目的机处于本机所在的网络,该层软件就回去出数据包的首部,再选择适当的传输层协议来处理这个分组。

最后,网络层还要根据需要发出和接手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差错和控制报文。

3)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负责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这种通信又叫做端到端通信。

传输层要系统地管理信息的流动,还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到达无差错、无乱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传输层协议软件要进行协商,让接收方会送确认信息及让发送方重发丢失的分组。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络分层体系结构计算机⽹络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络的基本概念中,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是最基本的。

分层的主要好处有:1、各层之间是独⽴的,每⼀层向上和向下通过层间接⼝提供服务,⽆需暴露内部实现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作主要分层模型不同的分层模型,将不同的协议归类到不同的层级,定义每⼀层完成不同的功能,以及对外提供的接⼝服务。

OSI7层模型是⼀个⼤⽽全的理论模型、TCP/IP(参考)模型侧重⼀些核⼼的协议的分层。

OSI七层模型为了使全世界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能够互联,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提出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简称OSI,即所谓的7层协议体系结构。

数据在俩台电脑直接传输,发送⽅由应⽤层依次向下将数据通过不同的协议进⾏包装,接收⽅接收到数据从TCP/IP四层模型OSI7层模型⼤⽽全,但是⽐较复杂、⽽且是先有了理论模型,没有实际应⽤。

TCP/IP四层模型,是由实际应⽤发展总结出来的。

它包含了应⽤层、运输层、⽹际层和⽹络结构层,不过从实质讲,TCP/IP只有最上⾯三层,最下⾯⼀层没有什么具体内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关系1. OSI定义了服务、接⼝、分层、协议的概念,TCP/IP借鉴了OSI的这个概念建⽴了TCP/IP模型。

2. 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先有标准,后进⾏实践,⽽TCP/IP则相反。

3. OSI是⼀种理论模型,⽽TCI/IP已经被⼴泛使⽤,成为⽹络互连实际上的标准。

五层模型五层模型只出现在计算机⽹络学习教学过程中,他是对七层模型和四层模型的⼀个折中,及综合了OSI和TCP/IP 体系结构的优点,这样既简洁⼜能将概念阐述清楚。

物理层在物理层上所传输的数据的单位是⽐特,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的传送⽐特流。

因此物理层需要考虑如何⽤电压表⽰“1”或“0”,以及接受⽅如何识别出这些⽐特流。

物理层不包括具体的传输媒介,但是需要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标准。

物理层相关协议物理层协议主要是标准化⼯作频段、传输速率、电信号、传输媒体插⼝标准等IEEE 802.2Ethernet v.2物理层硬件设备集线器:其实质是⼀个中继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再⽣放⼤,以扩⼤⽹络的传输距离。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作用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结构1. 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是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通信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

2. 网络节点:网络节点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连接点,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

网络节点通过IP地址来进行唯一标识。

3.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4. 协议和协议栈:计算机网络通信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就是协议。

协议栈是指多个协议的层次化结构,常见的协议栈有TCP/IP、OSI 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作用1. 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方式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

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企业的商务合作,计算机网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2. 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比如共享打印机、共享文件等。

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3. 远程访问: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远程访问。

通过远程桌面、VPN等技术,用户可以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上实现对其他计算机的操作和管理。

4. 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作用就是构建了全球范围的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浩瀚的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1. 高速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向更高的传输速度发展,比如光纤网络和5G无线网络。

2. 虚拟化:虚拟化是指将一个物理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利用和管理。

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

上图为该区域小区级污染指数评估,可以看出,民政学校2扇区在本区域中对网 络质量影响程度最大。但是查询话通可以看出,民政学校2扇区下行话音质量为 99.3%以上,且无明显的其他网络质量问题,在常规的优化方案中,我们无法 发现它,更无有效的手段抑制其对网络的影响。实际情况中,虽然民政学校2扇 区网络质量很好,但其对网络其他扇区造成了明显的质量影响。这就是结构优 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扇区覆盖描述了对象扇区会 与网络中多少其他扇区发生 以电平为衡量标准的覆盖影 响关系,包括出向的影响与 进向的影响。扇区高度、下 倾、发射功率及信号衰减等 因素决定了扇区覆盖; 扇区自身属性描述了对象扇 区在影响网络中其他扇区时 的能力大小,对象扇区的影 响能力与自身载频数成正比, 与被影响扇区载频数成正比, 与总可用载频数成反比。其 中载频配置的优化主要是容 量优化;频率资源的优化主 要是频率策略的优化。
网络结构的优化思路

站间距较远时,可用小区分裂方式来降低载波配置,同时还要控制覆盖
9载波 9载波 6载波 6载波
6载波
小区分裂

站间距较近时,可新建低站来吸收高站话务,并降低高站载波配置
3载波
9载波 9载波 6载波 3载波 6载波
业务下沉
整个区域的结构指数下降,网络结构得到优化
网络结构的优化思路
实际网络中可用频率资源不是共享的,又分为BCCH频率域和TCH频率域,因此 上述公式转化为: 污染指数=BCCH污染载频数+TCH污染载频数=(干扰概率/23)+(干扰概率*干扰小 区TCH数量*被干扰小区TCH数量)/69 引入污染指数可以量化的呈现一个小区由自身的属性(载频配置)和覆盖范围(干 扰概率)共同作用下对网络影响程度的大小。由于自身配置较低的农村扇区即使越 区覆盖,其实对网络的影响程度并不大;而自身配置较高的高业务区扇区,其轻微 的越区就可能对网络产生较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一)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一)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络学习笔记(⼀)之计算机⽹络体系结构正在学习计算机⽹络,为了⽅便⽇后回忆,在此记录⾃⼰的学习笔记。

先放上思维导图!⽅便记忆1.1⽹络的⽹络计算机⽹络:结点+链路互连⽹:通过路由器把⽹络互连起来,构成计算机⽹络互联⽹:特指Internet,是全球最⼤的、开放的、采⽤通⽤协议进⾏众多⽹络相连的特定计算机⽹络。

特点:连通性和共享主机:与⽹络相连的计算机1.2互联⽹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阶段:从单个⽹络ARPANET向互联⽹发展得过程第⼆阶段:建成三级结构的互联⽹第三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ISP:互联⽹服务提供商1.3互联⽹的组成边缘部分+核⼼部分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端系统之间的通信:主机A的某个进程与主机B的另⼀个进程进⾏通信两种通信⽅式:(1)客户端/服务端⽅式(C/S⽅式):进程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2)对等⽅式(P2P⽅式):不区分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户直接使⽤来进⾏通信和资源共享2.核⼼部分重要⼯作者:路由器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转发收到的分组疑问:什么是分组交换?数据交换是实现数据通过⽹络核⼼从源主机到另⼀个主机!1.为什么需要数据交换?1).链路问题 2).连通性 3).⽹络规模2.什么是交换?动态转接——把⼀条电话线转接到另⼀条电话线,使之连通动态分配传输路线的资源3.数据交换的类型数据交换类型注:计算机交换⽅式绝⼤多数是分组交换,极少数是电路交换,绝不可能是报⽂交换1.4计算机⽹络的类别1.按⽹络作⽤范围:⼴域⽹、城域⽹、局域⽹、个⼈区域⽹2.按⽹络的使⽤者:公⽤⽹、专⽤⽹3.⽤来把⽤户接⼊互联⽹的⽹络1.5计算机性能计算机⽹络的性能速率:数据的传送速度(单位:bit/s)带宽:在单位时间内⽹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数据率”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络的数据量时延:数据从⽹络的⼀端传送到另⼀端所需的时间包括:1)发送时延2)传播时延3)处理时延4)排队时延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 x 带宽往返时间RTT:从发送⽅到接收⽅总共经历的时间利⽤率:分为信道利⽤率和⽹络利⽤率1.6计算机⽹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层+协议(协议是⽔平的、服务是垂直的)⽹络协议:为进⾏⽹络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载均衡技术能够平衡服务器集群中所有的服务器和请求应用之间的通信负载,根据实时响应时间进行判断,将任务交由负载最轻的服务器来处理,以实现真正的智能通信管理和最佳的服务器群性能,从而使网站始终保持运行和保证其可访问性。

主要优点
这种技术的主要缺点如下:
第一,技术实现比较灵活、方便,简单易行,成本低,适用于大多数TCP/IP应用。

不需要网络专家来对之进行设定,或在出现问题时对之进行维护。

第二,对于Web应用来说,不需要对代码作任何的修改。

事实上,Web应用本身并不会意识到负载均衡配置,即使在它面前。

第三,Web服务器可以位于互联网的任意位置上。

第四,有效的保护数据库信息安全,防止黑客拖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