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公差等级IT

合集下载

表面粗糙度与公差等级的关系

表面粗糙度与公差等级的关系

加入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检验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

机械号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方法有3种,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

在机械零件设计工作中,应用最普通的是类比法,此法简便、迅速、有效。

应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现有的各种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

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的表面粗糙度。

在通常情况下,机械零件尺寸公差要求越小,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是它们之间又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

例如一些机器、仪器上的手柄、手轮以及卫生设备、食品机械上的某些机械零件的修饰表面,它们的表面要求加工得很光滑即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但其尺寸公差要求却很低。

在一般情况下,有尺寸公差要求的零件,其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数值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

在一些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和机械制造专著中,对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机械零件的尺寸公差关系的经验及计算公式都有很多介绍,并列表供读者选用,但只要细心阅来,就会发现,虽然采取完全相同的经验计算公式,但所列表中的数值也不尽相同,有的还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给不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人带来了迷惑。

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在机械零件工作中选择表面粗糙度的困难。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

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

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件的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现有的机械冬件设计手册中,反映的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第1类主要用于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要求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或经多次装配后,其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零件尺寸公差值的10%,这主要应用在精密仪器、仪表、精密量具的表面、极重要零件的摩擦面,如汽缸的内表面、精密机床的主轴颈、坐标键床的主轴颈等。

第2类主要用于普通的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要求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零件尺寸公差值的25%,要求有很好密合的接触面,其主要应用在如机床、工具、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表面、锥销孔,还有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接触面如滑动轴承的配合表面、齿轮的轮齿工作面等。

表面粗糙度与标准公差表

表面粗糙度与标准公差表

表面粗糙度与标准公差表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如图1所示,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 ,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即F1+F3+……+Fn-1=F2+F4+……+Fn图1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a,就是在一定测量长度l 范围内,轮廓上各点至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算术偏差。

用算式表示为Ra=dx或近似写成Ra≈∙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图2),即RZ=图2 不平度平均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间距参数共有两个: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而轮廓单峰间距,就是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综合参数只有一个,就是轮廓支承长度率tp。

它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V1、V2……V14。

V后的数字越大,表面光洁度就越高,即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

在车间生产中,常根据表面粗糙度样板和加工出来的零件表面进行比较,用肉眼或手指的感觉,来判断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等级。

此外,还有很多测量光洁度的仪器。

根据国际标准,以下为基本尺寸0-500mm, 4-18级精度标准公差表。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尺寸的经济精度表1 孔加工的经济精度表2 圆锥形孔加工的经济精度表3 圆柱形深孔加工的经济精度表4 花键孔加工的经济精度表5 外圆柱表面加工的经济精度表6 端面加工的经济精度(mm)表7 用成形铣刀加工的经济精度(mm)注:指加工表面至基准的尺寸精度。

表8 同时加工平行表面的经刘精度(mm)注:指两平行表面距离的尺寸精度。

表9 平面加工的经济精度注:1 表内资料适用于尺寸<1m,结构刚性好的零件加工,用光洁的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和测量基准。

2 端铣刀铣削的加工精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大体上比圆柱铣刀铣削高一级。

3 细铣仅用于端铣刀铣削。

表10 公制螺纹加工的经济精度表11 花键加工的经济精度表12 齿形加工的经济精度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形状的经济精度表13 平面度和直线度的经济精度表14 圆柱形表面形状精度的经济精度注:形状精度等级的公差值见附表2、3。

表15 曲面加工的经济精度表16 在各种机床上加工时形状的平均经济精度各种加工方法所能够达到的相互位置的经济精度表17 平行度的经济精度表18 端面跳动和垂直度的经济精度表19 同轴度的经济精度表20 轴心线相互平行的孔的位置经济精度注:对于钻、卧镗及组合机床的镗孔偏差同样适用于铰孔。

表21 轴心线相互垂直的孔的位置经济精度注:在镗空间的垂直孔时,中心距误差可按上式相应的找正方法选用。

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零件表面粗糙度表22 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各类型面的加工方案及经济精度表23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表24 孔加工方案表25 平面加工方案——机械篇标准公差及形位公差附表1 标准公差值注:基本尺寸小于1mm时,无IT14至IT18。

13 22-4-25 10:32附表2 平面度、直线度公差值附表3 圆度、圆柱度公差值附表4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附表5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全跳动公差值参考文献1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2 《机械制造工艺学》顾崇衔等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3 《航空机械设计手册》第三机械工业部612所编1979年4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简明手册》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编1981年5 《机械工程手册》第46篇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6 《圆柱齿轮加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切削用量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正确地选择切削用量,对提高切削效率,保证必要的刀具耐用度和经济性,保证加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it公差表

it公差表

公差与配合(摘自GB1800~1804-79)1.基本偏差系列及配合种类.2.标准公差值及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标准公差值(基本尺寸大于6至500mm)基本尺寸mm公差等级IT5IT6IT7IT8IT9IT10IT11IT12>6~10>10~18 >18~30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68911131518202325279111316192225293236401518212530354046525763222733394654637281899736435262748710011513014015558708410012014016018521023025090110130160190220250290320360400150180210250300350400460520570630孔的极限差值(基本尺寸由大于10至315mm) μm公差带等级基本尺寸m m>0~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D8+77+50+98+65+119+80+146+100+174+120+208+145+242+170+271+190▼9+93+50+117+65+142+80+174+100+207+120+245+145+285+170+320+190 10+120+50+149+65+180+80+220+100+260+120+305+145+355+170+400+190 11+160+50+195+65+240+80+290+100+340+120+395+145+460+170+510+190E 6+43+32+53+40+66+50+79+60+94+72+110+85+129+100+142+110 7+50+32+61+40+75+50+90+60+107+72+125+85+146+100+162+110 8+59+32+73+40+89+50+106+60+126+72+148+85+172+100+191+110 9+75+32+92+40+112+50+134+60+159+72+185+85+215+100+240+110 10+102+32+124+40+150+50+180+60+212+72+245+85+285+100+320+110F6+27+16+33+20+41+25+49+30+58+36+68+43+79+50+88+56 7+34+16+41+20+50+25+60+30+71+36+83+43+96+50+108+56▼8+43+16+53+20+64+25+76+30+90+36+106+43+122+50+137+56 9+59+16+72+20+87+25+104+30+123+36+143+43+165+50+186+56H6+11+13+16+19+22+25+29+320▼7+18+21+25+30+35+40+46+520▼8+27+33+39+46+54+63+72+810▼9+43+52+62+74+87+100+115+1300 10+70+84+100+120+140+160+185+210公差带级基本尺寸m m>0~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11+110+130+160+190+220+250+290+320K6+2-9+2-11+3-13+4-15+4-18+4-21+5-24+5-27▼7+6-12+6-15+7-18+9-21+10-25+12-28+13-33+16-36 8+8-19+10-23+12-27+14-32+16-38+20-43+22-50+25-56N6-9-20-11-28-12-24-14-33-16-38-20-45-22-51-25-57▼7-5-23-7-28-8-33-9-39-10-45-12-52-14-60-14-66 8-3-30-3-36-3-42-4-50-4-58-4-67-5-77-5-86P6-15-26-18-31-21-37-26-45-30-52-36-61-41-70-47-79▼7-11-29-14-35-17-42-21-51-24-59-28-68-33-79-36-88轴的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由于大于10至315mm)公差带等级基本尺寸m m>10~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d6-50-61-65-78-80-96-100-119-120-142-145-170-170-199-190-2227-50-68-65-86-80-105-100-130-120-155-145-185-170-216-190-2428-50-77-65-98-80-119-100-146-120-174-145-208-170-242-190-271▼9-50-93-65-117-80-142-100-174-120-207-145-245-170-285-190-32010-50-120-65-149-80-180-100-220-120-260-145-305-170-355-190-400f▼7-16-34-20-41-25-50-30-60-36-71-43-83-50-96-56-1088-16-43-20-53-25-64-30-76-36-90-43-106-50-122-56-1379-16-59-20-72-25-87-30-104-36-123-43-143-50-165-56-186公差带级基本尺寸m m>10~18>18~30>30~50>50~80>80~120>120~180>180~250>250~315g5-6-14-7-16-9-20-10-23-12-27-14-32-15-35-17-40▼6-6-17-7-20-9-25-10-29-12-34-14-39-15-44-17-497-6-24-7-28-9-34-10-40-12-47-14-54-15-61-17-69h5—8—9—110—130—150—180—200—23▼6—11—13—160—190—220—250—290—32▼7—18—21—25—30—35—40—460—528—27—33—39—46—54—63—72—81▼9—43—52—62—74—87—100—115—130K5+9+1+11+2+13+2+15+2+18+3+21+3+24+4+27+4▼6+12+1+15+2+18+2+21+2+25+3+28+3+33+3+36+47+19+1+23+2+27+2+32+2+38+3+43+3+50+4+56+4M5+15+7+17+8+20+9+24+11+28+13+33+15+37+17+43+206+18+7+21+8+25+9+30+11+35+13+40+15+46+17+52+207+25+7+29+8+34+9+41+11+48+13+55+15+63+17+72+20N5+20+12+24+15+28+17+33+22+38+23+45+27+51+31+57+34▼6+23+12+28+15+33+17+39+20+45+23+52+27+60+31+66+347+30+12+36+15+42+17+50+20+58+23+67+27+77+31+86+34p5+26+18+31+22+37+26+45+32+52+37+61+43+70+50+79+56▼6+29+18+35+22+42+26+51+32+59+37+68+43+79+50+88+567+36+18+43+22+51+26+62+32+72+37+83+43+96+50+108+56注:标注▼者为优先公差等级,应优先选用。

数控铣常用刀具、夹具、量具

数控铣常用刀具、夹具、量具

量具的分类
(1)钟表式百分表
量具的分类
(2)杠杆式百分
机床夹具的分类
机床夹具种类繁多,可按不同的方 式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 下几种。
机床夹具的分类
1. 按用途分类: 1)通用夹具 2)专用夹具 3)组合夹具
机床夹具的分类
1)通用夹具:三爪、四爪卡盘,平口钳等,一般由专业厂 生产,常作为机床附件提供给用户。
(1)通用夹具
可在一定范围内用于加工不同工件的夹具。 如车床使用的三爪卡盘、四爪卡盘,铣床 使用的平口虎钳、万能分度头等。这类夹 具已经标准化,作为机床附件由专业厂生 产。其通用性强,不需调整或稍加调整就 可以用于不同工件的加工;生产率低,夹 紧工件操作复杂。这类夹具主要用于单件 小批量生产。
机床夹具的分类
a)
b)
c)
刀具的分类
6.铰刀 铰刀常用来对已有孔进行 最后精加工,也可对要求 精确的孔进行预加工。其 加工公差等级可达IT8~IT6 级,表面粗糙度Ra值达 1.6~0.2μm。铰刀可分为手 动铰刀和机机铰刀。
刀具的分类
7.镗刀 镗刀是对已有的孔进行再加工刀具。镗刀可在车床、镗床 或铣床上使用,可加工精度不同的孔,加工精度可达IT7~ IT6级,表面粗糙度Ra值达6.3~0.8μm。
刀具的分类
刀具的分类
4. 扩孔钻 扩孔钻专门用来扩大已有孔,它比麻花钻的齿数
多(Z>3),容屑槽较浅,无横刃,强度和刚度 均较高,导向性和切削性较好,加工质量和生产 效率比麻花钻高。
刀具的分类
5.锪钻 锪钻用于加工各种埋头螺钉沉孔、锥孔和凸台面 等。常见的锪钻有三种:圆柱形沉头锪钻、锥形 沉头锪钻及端面凸台锪钻。
2、千分尺 主要精密测量外径、内径、深度、 螺纹中径等。

粗糙度标准

粗糙度标准

日本粗糙度标准2009-03-06 10:11日本粗糙度标准日本图纸中粗糙度无数字标注的四个倒三角表示Rz≤0.8,Ra≤0.2;三个倒三角表示Rz≤6.3,Ra≤1.6;两个倒三角表示Rz≤25,Ra≤6.3;一个倒三角表示Rz≤100,Ra≤25。

若有数字标注,则数字直接表示Rz。

表面粗糙度与标准公差表2007-10-18 14:54分类:工作资料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如图1所示,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 ,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即F1+F3+……+Fn-1=F2+F4+……+Fn图1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a,就是在一定测量长度l 范围内,轮廓上各点至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算术偏差。

用算式表示为Ra=dx或近似写成Ra≈∙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图2),即RZ=图2 不平度平均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间距参数共有两个: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而轮廓单峰间距,就是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综合参数只有一个,就是轮廓支承长度率tp。

它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V1、V2……V14。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1.轴套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

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

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

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

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

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

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

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

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

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在标注叉架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安装基面或零件的对称面作为尺寸基准。

尺寸标注方法参见图。

4.箱体类零件一般来说,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比前面三类零件复杂,而且加工位置的变化更多。

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公差等级IT

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公差等级IT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 a值的应用范围(旧国标)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6.3。

因此,在不影响原表面粗糙要求的情况下,取该值有利于加工。

2.粗糙度代号H为第2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上一档的第1系列值,如原光洁度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3.2。

因此,取该值提高了原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和加工的成本。

尺寸公差等级(IT )公差(1)公差基本术语的含义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的基本尺寸2)实际尺寸:零件加工后经测量所得到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3)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允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

它以基本尺寸确定。

两个极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 (或dmax);较小的一个称为极限尺寸Dmin(或dmin)。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实际偏差=实际尺寸一基本尺寸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则:ES =孔的最大极限尺一孔的基本尺寸cs=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基本尺寸EI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一孔的基本尺寸ei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奥基本尺寸偏差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值。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的绝对值;或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6)零线:图1a 中示意表明了基本尺寸相向、相互配合的孔与轴之间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方便起见,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通常只画出放大了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称为公差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如阁l- b 所示。

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线,即零偏差线,就叩零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正偏差位于零线之上。

最新公差等级与粗糙度的关系

最新公差等级与粗糙度的关系

公差等级与粗糙度的关系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验证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依据;它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生产成本。

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有3种方法,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

在机械零件设计中应用最普遍的是类比法,此方法简单有效。

运用类比法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

现有的各类机械设计手册中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和文献。

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得表面粗糙度。

通常情况下公差越小,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是他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

一些装饰表面除外。

在实践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

这就是配合的稳定性问题。

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机器,其零件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现有的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主要用于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要求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和多次装配后,其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公差值的10%;这主要应用在精密仪器、仪表、精密量具的表面、极其重要零件表面的摩擦面,如气缸的内表面精密机床的主轴颈、坐标镗床的主轴颈等。

第二类主要用于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要求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公差值得25%,要求有很好密和的接触面,其主要应用在机床、工具、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表面、销锥孔,还有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接触面如华东轴承的配合面、齿轮的轮齿工作面等。

第三类主要用于通用机械,要求机械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尺寸公差的50%,没有相对运动的零件接触面,如箱盖、套筒,要求紧贴的表面、键和键槽的工作面;相对运动速度不高的接触面,如支架孔、衬套、带轮轴孔的工作表面、减速器等。

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关系对应表格:详见附件表格在机械零件设计中按尺寸公差选择表面粗糙度数值时。

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机器,选择相应的表值。

仅供设计时参考!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表1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值(用于精密机械)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表2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值(用于普通精密机械)表3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值(用于通用机械)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公差等级IT

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公差等级IT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R a值的应用范围注:1. 粗糙度代号I为第一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下一档的第1系列值,如原光洁度(旧国标)为▽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6.3。

因此,在不影响原表面粗糙要求的情况下,取该值有利于加工。

2. 粗糙度代号Ⅱ为第2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上一档的第1系列值,如原光洁度为▽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3.2。

因此,取该值提高了原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和加工的成本。

尺寸公差等级(IT)公差(1)公差基本术语的含义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的基本尺寸2)实际尺寸:零件加工后经测量所得到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3)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允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

它以基本尺寸确定。

两个极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或dmax);较小的一个称为极限尺寸Dmin(或dmin)。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实际偏差=实际尺寸一基本尺寸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则:ES=孔的最大极限尺-孔的基本尺寸cs=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基本尺寸EI=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基本尺寸ei=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奥基本尺寸偏差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值。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的绝对值;或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6)零线:图1a中示意表明了基本尺寸相向、相互配合的孔与轴之间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方便起见,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通常只画出放大了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称为公差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如阁l-b所示。

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性能。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是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参数,它 们对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加工方法和
测量技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 关系,以及它们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加
工和测量方案。
展望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机械加工将更加依赖于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新的加工方法和材料将对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 的市场需求。
在未来,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对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选择精度 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以获得准确 的测量结果。
03 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 控制方法
加工工艺控制
加工方法选择
根据零件材料、结构、精度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加工方 法,如车削、铣削、磨削等。
加工余量分配
合理分配各工序的加工余量,确保最终加工尺寸的精 度。
02
表面粗糙度越高,摩擦系数越大,磨损速度越快,从而影响零
件的耐磨性。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03
表面粗糙度越高,应力集中越严重,疲劳裂纹容易形成和扩展,
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
尺寸公差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尺寸公差越小,表面粗糙度越低
在加工过程中,尺寸公差越小,切削深度、进给量等工艺参数越小,从而减小 表面粗糙度。
热处理工艺
控制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以减小变形和组织不均匀性 对尺寸精度的影响。

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时,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 零)的配合。
间隙 φ30 +0.053 +0.020 φ30-0.020 +0.041
孔公差带 最大间隙
最小间隙
孔的公差 带在轴的公 差带之上。
最小间隙为零
孔公差带
最大间隙
轴公差带 轴公差带
过盈配合:孔和轴配合时,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 尺寸,其代数差为负值为过盈。具有过盈 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 作用尺寸
孔的作用尺寸: 在配合的全长 上,与实际孔内 接的最大理想轴 的尺寸; 轴的作用尺寸 : 在配合的全长 上,与实际轴外 接的最小理想孔 的尺寸。
内接的最大理想轴
孔的作用尺寸
外接的最小理想孔
轴的作用尺寸
实际孔
实际轴
• 最大实体尺寸(MMS):对应于孔或轴的最大材 料量(实体大小)的那个极限尺寸, 即: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max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min 。 • 最小实体尺寸(LMS):对应于孔或轴的最小材 料量(实体大小)的那个极限尺寸, 即:轴的最小极限尺寸dmin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Dmax 。
例1
H8 查表写出φ18 f 7 的极限偏差数值。
H8 解: 从配合表可知, f 7 是基孔制的优先配合,其中H8是基
准孔的公差代号;f7是配合轴的公差代号。 (1)φ18H8基准孔的极限偏差,可由附录附表中查出。在 表中由基本尺寸从大于14至18的行和公差带H8的列相交处 + 查得 00.027 这就是基准孔的上、下偏差,所以 φ18H8 可 +0 18 写成 φ 0.027 (2)φ18f7配合轴的极限偏差,可由附录表中查得。在表 中由基本尺寸从大于14至18的行和代号f7的列相交处查得, 就是配合轴的上偏差(es)和下偏差(ei),所以Φ18f7可 写成φ18 −-0.016 0.034

表面粗燥度与公差等级对照表

表面粗燥度与公差等级对照表
>10~20
>6.3~10
>3.2~6.3
>1.6~3.2 >0.8~1.6 >0.4~0.8 >0.2~0.4 >0.1~0.2
毛坯经粗加工后的表面(粗车、切断、粗刨、钻及镗) 焊接前的焊缝表面 支架、箱体、粗糙的手柄、离合器等不与其它零件接触的表面;轴的端面、倒角、不重 要的安装支承表面,穿螺钉、铆钉的孔的表面等 不重要零件的非配合表面;如支柱、轴、支架、外壳、衬套、端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 自由表面,螺栓、螺钉、双头螺拄和螺母的表面。不要求定心及配合特性的表面:螺栓孔、 螺钉孔和铆钉孔等表面,飞轮、皮带轮、联轴节、凸轮、偏心轴的侧面,平键及键槽上下面, 楔键侧面,花键非定心表面,齿顶圆表面。不重要的联结配合表面 按 IT10~IT11 制造的零件配合表面。和其它零件连接而形成配合的表面;外壳、座架、 端盖、凸耳端面、扳手和手轮的外圆。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定心的轴肩, 键及键槽的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非传动用的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表面。 齿轮的非工作表面,燕尾槽的表面,低速下工作的滑动轴承和轴的摩擦表面。张紧链轮、导 向滚动轮孔与轴的配合表面、对工作精度及可靠性有影响的连杆机构的铰接表面。低速工作 下的支承轴肩、止推滑动轴承及中间垫片的工作表面,滑块及导向面(速度 20~50 米/分) 按 IT8~IT9 制造的零件配合表面。要求粗略定心的配合表面及固定支承面;衬套、轴承 和定位销的压入孔。不要求定心配合特性的活动支承面;活动关节、花键结合,8级齿轮的 齿面,传动螺纹工作面,低速传动的轴颈、楔形键及槽沟的上下面,轴承座凸肩表面(对中 心用)、端盖内侧面。滑块及导向面,三角皮带轮槽表面,电镀前的金属表面。轴与毡圈摩擦 面 按 IT6~IT8 级制造的零件配合表面。销孔与圆柱销的表面。齿轮、涡轮、套筒的配合表 面;与 0 级(G 级)精度滚动轴承配合的孔,中速转动的轴颈,过盈配合的 7 级孔(H7),间 隙配合的 3~9 级孔(H8~H9)。花键轴上的定心表面,不要求保证定心及配合特性的活动支 承面。安装直径在 180mm 以下的滚动轴承机体孔(按 IT7 级镗出的)和滚动轴承紧靠在一起 的零件端面 按 IT6 级制造的轴与 IT7 级的孔配合,且要求长久保持配合性质稳定的零件配合表面; 在有色金属零件上镗制安装滚动轴承的 IT6 级的内孔表面;与 G、B 级精度滚动轴承相配合的 轴颈面,偏心轴、精密螺杆、齿轮轴的表面;背蜗齿轮的配合表面。曲轴及凸轮轴的工作轴 颈;传动螺杆(丝杠)的工作表面、活塞销孔。7 级精度齿轮工作表面,7~8 级蜗杆齿面, 与橡胶油封配合的轴颈 按 IT5~IT6 级制造的零件配合表面;如小直径精确心轴及转轴的配合表面。顶尖的圆锥 面,与 E、D、C 级精密滚动轴承相配合的轴颈表面,高精度齿轮(3、4、5 级)的工作表面; 发动机曲轴及凸轮轴的工作表面;液压油缸和柱塞的表面,喷雾器、活塞泵缸套内表面,齿 轮泵轴颈。工作时承受反复应力的重要零件表面 在摩擦条件下工作且其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机构的工作精度表面;高精度较重要的轴;圆 柱形及菱形重要的导轮表面;阀的工作表面;精密滚动轴承的座圈滚道;气缸内表面;活塞 销的外表面 特别精密的滚珠轴承套筒滚道,滚动轴承滚珠及滚柱表面;摩擦离合器的摩擦表面;精 密机床的轴颈;极限量规的测量面 特别精密或特别高速滚动轴承的滚珠、滚柱表面;测量仪器;中等精密度间隙配合零件 的工作表面;柴油发动机的高压油泵中柱塞套的配合表面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关系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关系

Part 1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1.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

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1.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1.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

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

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公差等级表

公差等级表

公差与配合1.基本偏差系列及配合种类自由公差的概念及公差等级表何谓自由尺寸公差?旧国标( HG)159-59 中,在基准件公差上,把精度等级分成12 级。

取自其中 8、9 两级精度基准件公差,称为自由尺寸公差。

将偏差分为;单向(+)或( - )、双向(±)二种。

在自由尺寸公差的注解中提示;① 自由尺寸公差仅适用于机械加工表面。

② 自由尺寸公差在工作图上不标注。

③单向偏差对于轴用( - )号,对于孔、孔深、槽宽、螬深及槽长用(+)号,其余均用双向正负偏差(±)。

④ 不能纳入上述明确原则的自由尺寸,且有单向偏差要求时,设计者应在工图中注出,否则按双向偏差制造。

修定后国标( GB)1800-79 中,标准公差分20 级。

即; IT01 、IT0 、IT1 至 IT18 。

IT 表示标准公差,公差等级的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IT01 至 IT18 等级依次降低。

并制定(GB) 1804-79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规定有三条:① 规定的极限偏差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可用于非切削加工的尺寸,② 图样上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按本标准规定的系列,由相应的技术文件作出具体规定。

③ 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规定为IT12 至 IT18 。

一般孔用 H(+);轴用 h(- );长度用(±) ? IT (即Js 或 js )。

必要时,可不分孔、轴或长度,均采用? IT (即 Js 或 js )。

根据国际标准 ISO 2768 ,以下为线性尺寸未注公差的公差表。

这个未注公差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尺寸。

这些极限偏差适用于:线性尺寸:例如外尺寸、内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标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 (90 °); 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这些极限偏差不适用于:·已有其他一般公差标准规定的线性和角度尺寸;·括号内的参考尺寸;·矩形框格内的理论正确尺寸。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尺寸的经济精度表1 孔加工的经济精度表2圆锥形孔加工的经济精度表3圆柱形深孔加工的经济精度6mm7mm91<1m2端铣刀铣削的加工精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大体上比圆柱铣刀铣削高一级。

3细铣仅用于端铣刀铣削。

11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形状的经济精度2315各种加工方法所能够达到的相互位置的经济精度表19同轴度的经济精度表20 轴心线相互平行的孔的位置经济精度注:对于钻、卧镗及组合机床的镗孔偏差同样适用于铰孔。

表21轴心线相互垂直的孔的位置经济精度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零件表面粗糙度表22 各种加工方法能够达到的零件表面粗糙度各类型面的加工方案及经济精度表23外圆表面加工方案标准公差及形位公差附表1标准公差值1mm IT14IT1813 22-2-21 16:331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2 《机械制造工艺学》顾崇衔等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3 《航空机械设计手册》第三机械工业部612所编1979年4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简明手册》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编1981年5 《机械工程手册》第46篇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6 《圆柱齿轮加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切削用量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正确地选择切削用量,对提高切削效率,保证必要的刀具耐用度和经济性,保证加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粗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粗加工时加工精度与表面求不高,毛坯余量较大。

因此,选择粗加工的切削用量时,要尽可能保证较高的单位时间金属切除量(金属切除率)和必要的刀具耐用度,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加工成本。

金属切除率可以用下式计算:Z k vfa X1000式中Zw——单位时间内的金属切除量(mm3/s);v --- 切削速度(m/s);f --- 进给量(mm/r);a p -------- 切削深度(mm)。

提高切削速度、增大进给量和切削深度,都能提高金属切除率。

it公差表

it公差表

公差与配合(摘自GB1800~1804-79)1.基本偏差系列及配合种类
.2.标准公差值及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孔的极限差值(基本尺寸由大于10至315mm)μm
轴的极限偏差(基本尺寸由于大于10至315mm)
注:标注▼者为优先公差等级,应优先选用。

形状和位置公差(摘自GB1182~1184-80)
圆度和圆柱度公差 μm
主参数d (D)图例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 μm
主参数L 图例
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 μm 主参数L 、d (D)图例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确良 μm 主参数d(D)、B 、L 图例
表面粗糙度
值的应用范围
表面粗糙度R
为▽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6.3。

因此,在不影响原表面粗糙要求的情况下,取该值有利于加工。

2. 粗糙度代号Ⅱ为第2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上一档的第1系列值,如原光洁度为▽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
3.2。

因此,取该值提高了原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和加工的成本。

公差基本符号

公差基本符号

公差基本符号在工程和制造领域,公差是指允许的尺寸或形状的变化范围,它描述了一个零件或产品的变化限度。

公差通过一组基本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通常遵循国际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差基本符号及其含义:1. 公差基本符号1.1 直径公差•⌀ (Phi):直径的基本符号。

例如,⌀10表示直径为10。

•H:表示上偏差,即最大材料条件下的直径。

例如,H7表示最大直径。

•h:表示下偏差,即最小材料条件下的直径。

例如,h7表示最小直径。

1.2 轴向公差•Δ (Delta):轴向偏差或轴向公差的符号。

例如,Δ0.02表示轴向偏差为0.02。

•IT:表示公差等级,如IT7表示一种轴向公差等级。

1.3 表面质量公差•Ra: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例如,Ra 0.8表示表面粗糙度为0.8。

•Rz:表示最大峰谷高度。

例如,Rz 5表示最大峰谷高度为5。

2. 公差的位置和形状2.1 圆度公差•⌀ (Rho):圆度的符号,表示轮廓与真圆的偏差。

例如,⌀0.01表示圆度偏差为0.01。

2.2 平行度公差•⌀ (Double Vertical Bar):平行度的符号,表示平行度。

例如,⌀0.02表示平行度为0.02。

2.3 垂直度公差•⌀ (Up Tack):垂直度的符号,表示垂直度。

例如,⌀0.03表示垂直度为0.03。

2.4 全局公差•MMC (Maximum Material Condition):表示最大材料条件下的公差。

例如,⌀20 MMC表示最大直径。

•LMC (Least Material Condition):表示最小材料条件下的公差。

例如,⌀20 LMC表示最小直径。

3. 其他公差符号3.1 外观公差•G:表示外观公差。

例如,G6表示外观公差等级为6。

3.2 地面公差•GDT (Geometric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表示地面公差的符号体系,包括各种形状、方向和位置的控制。

这些公差基本符号是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广泛使用的,它们帮助确保零件和产品的尺寸和形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的关系

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的关系

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的关系在制造过程中,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介绍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的关系。

表面粗糙度是指物体表面的不规则程度,通常用Ra值来表示。

Ra 值越小,表面越光滑,对于高精度产品来说,表面粗糙度要求非常高。

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对表面粗糙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磨削、抛光等加工方法可以大幅降低表面粗糙度,而铸造、锻造等方法则难以达到高精度的表面要求。

公差等级是指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通常用IT值来表示。

IT值越小,允许的尺寸偏差就越小,对于高精度产品来说,公差等级要求非常高。

在制造过程中,公差等级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成本。

对于高精度产品来说,公差等级通常比较严格,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工艺。

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都是随着要求的提高而逐渐变小的。

例如,对于普通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Ra3.2μm,公差等级可以达到IT11级;对于高精度机械零件,表面粗糙度可以达到Ra0.4μm,公差等级可以达到IT6级甚至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对于一些一般性的产品,可以采用较为宽松的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一些高精度的产品,需要采用较为严格的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成本进行合理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是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选择表面粗糙度和公差等级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制造成本,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制造企业也需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加工设备,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R a值的应用范围
注:1. 粗糙度代号I为第一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下一档的第1系列值,如原光洁度(旧国标)为▽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6.3。

因此,在不影响原表面粗糙要求的情况下,取该值有利于加工。

2. 粗糙度代号Ⅱ为第2种过渡方式。

它是取新国标中相应最靠近的上一档的第1系列值,如原光洁度
为▽5,R a的最大允许值取3.2。

因此,取该值提高了原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和加工的成本。

尺寸公差等级(IT)
公差
(1)公差基本术语的含义
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

的基本尺寸
2)实际尺寸:零件加工后经测量所得到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3)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允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

它以基本尺寸确定。

两个极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或dmax);较小的一个称为极限尺寸Dmin(或dmin)。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实际偏差=实际尺寸一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

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则:
ES=孔的最大极限尺-孔的基本尺寸
cs=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基本尺寸
EI=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基本尺寸
ei=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奥基本尺寸
偏差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值。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

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的绝对值;或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6)零线:图1a中示意表明了基本尺寸相向、相互配合的孔与轴之间极限尺寸、尺寸偏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方便起见,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通常只画出放大了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称为公差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如阁l-b所示。

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线,即零偏差线,就叩零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正偏差位于零线之上。

负偏差位于零线之下。

7)尺寸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在图6-36b 中ES和E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为孔的尺寸公差带;cs和ei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则为轴的尺寸公差带、孔公差带一带般用斜线表示;轴公差带一般打点表示。

(2)确定公差的两个基本要素
公差带是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基本要素确定的,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钱的位置。

1)标准公差:标准公差是由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于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

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的精确程度,国家标准把公差等组分为20个等级,分别用IT01、IT0、IT1~IT18表示,称为标准公差,IT(International Tolerance)表示标准公差。

当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等级愈高,标准公差值愈小,尺寸的精确度就愈高。

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相同的孔与轴,它们的标准公差相等。

为了使用方便,国家标准把≤500的基本尺寸范围分为13尺寸段,按不同的公差等级对应各个尺寸分段规定出公差值,并用表的形式列出。

2)基本偏差;国家标排规定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最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为基水偏差。

当公差带位于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钱的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如图2 所示。

国家标推已经将基本偏差标准化、系列化,规定了孔和轴各28个基本偏差,分别用拉丁字表示,按顺序排列,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

各个公差带仅有基本偏差一端为封闭,另一端的位置取决于标准公差数值的大小。

在孔的基本偏差系列中,从A~H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EI,从J~ZC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ES,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IT/2。

在轴的基本偏差系列中,从a~h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s,从j~zc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ei,i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IT/2。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公差等级?楼主概念错误啦。

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根据需要确定定公差等级,然后按公差加工,最后测量结果看是不是符合公差范围。

加工精度:一般指加工一个工件要求的等级。

比如:齿轮、蜗轮、运动件的配合,都有等级规定。

保证加工精度一般用形位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的级别控制
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等级
加工方法最高光洁度至最低光洁度
砂模铸造6.3 ~ 100
壳型铸造6.3 ~ 100
金属模铸造1.6 ~ 50
离心铸造1.6 ~ 25
精密铸造0.8 ~ 12.5
蜡模铸造0.4 ~ 12.5
压力铸造0.4 ~ 6.3
热轧6.3 ~ 100
模锻1.6 ~ 100
冷轧0.2 ~ 12.5
挤压0.4 ~ 12.5
冷拉0.2 ~ 6.3
锉0.4 ~ 25
刮削0.4 ~ 12.5
刨削粗6.3 ~ 25
刨削半精1.6 ~ 6.3
刨削精0.4 ~ 1.6
插削1.6 ~ 25
钻孔0.8 ~ 25
扩孔粗6.3 ~ 25
精1.6 ~ 6.3
金刚镗孔0.05 ~ 0.4
镗孔粗6.3 ~ 50
镗孔半精0.8 ~ 6.3
镗孔精0.4 ~ 1.8
铰孔粗1.6 ~ 12.5
铰孔半精0.4 ~ 3.2
铰孔精0.1 ~ 1.6
拉削半精0.4 ~ 3.2
滚铣粗3.2 ~ 25
半精0.8 ~ 6.3
精0.4 ~ 1.6
端面铣粗3.2 ~ 12.5
半精0.4 ~ 6.3
精0.2 ~ 1.6
车外圆粗6.3 ~ 25
半精1.6 ~ 12.5
精0.2 ~ 1.6
金刚车0.025 ~ 0.2
车端面粗6.3 ~ 25
半精1.6 ~ 12.5
精0.4 ~ 1.6
磨外圆粗0.8 ~ 6.3
半精0.2 ~ 1.6
精0.025 ~ 0.4
磨平面粗1.6 ~ 3.2
半精0.4 ~ 1.6
精0.025 ~ 0.4
珩磨平面0.025 ~ 1.6
圆柱0.012 ~ 0.4
研磨粗0.2 ~ 1.6
半精0.05 ~ 0.4
精0.012 ~ 0.1
抛光一般0.1 ~ 1.6
精0.012 ~ 0.1
滚压抛光0.05 ~ 3.2
超精加工平面0.012 ~ 0.4
圆柱0.012 ~ 0.4
化学磨0.8 ~ 25
电解磨0.012 ~ 1.6
电火花加工0.8 ~ 25
切割气割6.3 ~ 100
锯3.2 ~ 100
车3.2 ~ 25
铣12.5 ~ 50
磨1.6 ~ 6.3
螺纹加工丝椎板牙0.8 ~ 6.3 梳铣0.8 ~ 6.3
滚0.2 ~ 0.8
车0.4 ~ 12.5
搓丝0.8 ~ 6.3
滚压0.4 ~ 3.2
研磨0.05 ~ 1.6
齿轮及花键加工刨0.8 ~ 6.3
滚0.8 ~ 6.3
插0.8 ~ 6.3
磨0.1 ~ 0.8
剃0.2 ~ 1.6
所以要根据你所指加工中心能母机的精度来确定如果有资料的话,可以参考机械设计手册第一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