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简答题型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5efb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f.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所决定的?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答案:B. 阴阳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摸诊答案:D. 摸诊3. 中医中的“脾胃”主要指的是什么功能?A. 消化B. 吸收C. 分泌D. 排泄答案:A. 消化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一说法主要体现了中医的哪种理论?A. 脏腑学说B. 经络学说C. 阴阳五行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答案:A. 脏腑学说5. 中医认为,哪种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外在原因?A. 七情B. 六淫C. 饮食不节D. 劳逸失宜答案:B. 六淫二、填空题1.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五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红、黄、白、黑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______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
答案:气、血3.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两个方面处于______状态,而疾病则是由于______。
答案:平衡、阴阳失衡4.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5.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
答案:肾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因、病机、病位,从而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辨证是识别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证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和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特点。
2. 描述中医中的“气血津液”理论。
答: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推动和温煦身体的动力,血是营养身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包括身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泪液、关节液等,它们起到润泽、滋养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大专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大专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d9d7f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e.png)
大专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本理论。
以下是一份大专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是()A. 细胞B. 脏腑C. 经络D. 气血答案:B2.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核心思想是()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康复为主D. 护理为主答案:A3.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与“木”相对应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是指()A. 病原体B. 抗病能力C. 遗传因素D. 环境因素答案:B5.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阴阳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排斥B. 相互依存C. 相互独立D. 相互转化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ABCD7.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A. 外邪侵袭B. 情志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过度E. 遗传因素答案:ABCDE8. 在中医五行学说中,以下哪些属于“火”的性质?()A. 热B. 燥C. 凉D. 湿E. 寒答案:AB三、简答题9. 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辨别出疾病的性质、病因、病位和病势,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一原则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和灵活性,旨在恢复和增强人体的自然治愈能力。
10.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
答:“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中医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例如木生火、火生土等;相克则是指一种元素能够克制另一种元素,例如水克火、火克金等。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c35aef4647d27284a735198.png)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中医基础理论一、选择题 A型题1.中医学是产生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A.古罗马B.古希腊C.中国D.埃及E.印度 2.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形成: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千金要方))D.((中藏经))E.((诸病源候论))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A.((难经))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4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A.((素问))B.((伤寒))C.((小儿药证直诀))D.((黄帝内经))E.((难经))5.下列哪部著作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脾胃论))E.((难经))6.确立六经辨证治纲领的医家是:A.张景岳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张仲景7.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诸病源候论))D.((神农本草经))E.((中藏经))8.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王清任B.华佗C.张介宾D.陈无择E.巢元方9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仲景D.王清任E.钱己10.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A.朱丹溪B.张从正C.王清任D.叶天士E.刘完素11.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A.朱丹溪B.刘完素C.叶天士D.吴鞠通E.薜生白12.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中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A.李中梓B.李东垣C.陈元择D.叶天士E.刘完素13.下列着名医家中被后人称为”攻下派”的代表是:A.王清任B.吴又可C.李杲D.张从正E.吴鞠通 14.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朱丹溪B.李东垣C.张景岳D.张仲景E.吴鞠通15.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鞠通B.薛生白C.王孟英D.吴又可E.叶天士16.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A.朱丹溪B.吴鞠通C.吴又可D.刘完素E.薛生白17.中医学理论体纟的哲学基础是: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精气学说D.唯物观E.唯物辨证观18.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是:A.血液B.津液C.精汁D.精气E.水谷精微19.以下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因素是:A.四时气候B.昼夜晨昏C.地区方域D.情志因素E.以上都是20.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昼夜晨昏对人体影响D.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E.脏腑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B型题A.((伤寒杂病论))B.((伤寒论))C.((金匮要略))D.((黄帝内经))E.((诸病源候论)) 1.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纟的著作是: 2.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3.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A.((难经))B.((黄帝内经))C.((温疫论))D.((医林改错))E.((温病条辨)) 1.成书于汉之前,系秦越人所著者为: 2.成书于明代,系吴又可所著者为:3.成书于清代,系王清任所著者为:A.我国江南人体腠理多稀疏B.”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C.”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D.”旦慧,昼安,夕加,夜甚”E.”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1地区方域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2.季节气候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 3.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D 型题1.春夏气候温热,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A.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表B.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C.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E.阳盛则寒X 型题1.中医学独独特理论体系的特证是:A.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并以此为其主要内容之一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C.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D.以辨证论冶为诊疗特点E.在血液循环方面,首先提出’’心主身之血脉’’ 2.’’金元四大家’’指的是:A.刘完素B.朱丹溪C.李东垣D.张景岳E.张从正3.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A.吴又可B.赵献可C.张景岳D.喻昌E.李中梓4.温病学理论源于:A.<>B.<>C.<>D.<>E.<>5.成书于汉之前的著作是:A.<>B.<>C.<>D.<>E.<>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唯物观B.辨证论观C.望闻问切D.整体观念E.辨证求因7.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一:A.创立了六经辨证钢领B.创立了脏腑辨证体系 B.创立了三焦辨证方法 D.创立了温热辨证方法 E.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方法 8.<>的主要贡献在于A.发展了痰饮致病的现论B.改正古医书中的辨证错误 B.改正了古医书中的解剖错误 D.创立了新的气血理论 E.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9.中医学理论体系始终贯穿着下列观点:A.气化观B.统一观C.唯物观D.辨证论E.对立观 10.整体观念的基本内容是:A.人体内部的统一性B.自然界事物的协调性C.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D.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性E.季节气候与地区方域的协调性11.中医学认为物质在体内的运动方式有:A.升B.降C.出D.人E.以上都是 1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概括为:A.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B.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E.社会地位对人体的影响13.中医学的辨证观,主要表现在:A.标本缓急B.正治反洽C.病治异同D.异法方宜E.审证求因14.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依据是:A.结构上不可分割B.脏与脏密切相关C.生理上相互联系D.病理上互相影响E.五脏六腑相为表里15.中医学理论中’’神’’的概念有:A.自然界物质变气功能B.人体生命的一切活动C.人的精神意识D.人的视听活动之主16.中医的’’证’’包括了:A.病变的原因B.病变的性质C.病变的部位D.邪正的关系E.病变的过程选择题答案A 型题1.C2.B3.C4.B5.D6.E7.C8.D9.E 10.EE.神乃形 11.A 12.B 13.D 14.C 15.E 16.B 17.E 18.D 19.E 20.DB 型题1.D2.D3.B4.A5.C6.D7.A8.B9.D D 型题1.AD2.ADX 型题1.ABCD2.ABCDE3.BC4.ACE5.CD6.BD7.CE8.CE9.CD 10.AC11.ABCDE 12.ABC 13.ABCD 14.ACD 15.ABC 16.ABCD 二,非选择题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2.百骸3.九窍4.人气5.证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 9.异法方宜 10.形与神俱 11.中医学(一) 填空题1.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_______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____为主导思想,以___为基础,以____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2. 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____.3. <>系____所著,成书于____之前.4.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____,____等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体会写成了.5. <>即后世的____和____.6. <>在____的基础上,确立了____的钢领.7.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是____,由____代医家____等编着.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刘完素以’’ ____’’立论,后世称他为’’ ____’’. 朱丹溪倡’’ ____’’,后世称他为’’ ____’’. 温病学理论源于____,____,____等书.中医学理论中,神的含义有三: ____,____,____.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____,____.中医学是研究人体____,____,以及疾病的____和____等的一门科学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包括____,____.在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____代的____ 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宋代的____,其代表著作是____.17. 中医学认为____是生命的本原物质,它先身而生,具有____特性. 18.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____和____. 19.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____. 20. 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是____,____,____,____. 21. 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既辨____又辨____.22. <> 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部分.(三)判断题1.<>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即后世的<>.( )3.刘完素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 )4.明代吴又可在<>中指出,温疫传染的途径是从口鼻而入. ( )5.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唯物观和辨证观. ( )6.温病学理论渊源于<>.( )7.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局部的病变,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 ) 8.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9.证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 ( ) 10.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差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 11.温病的三焦辨证是昊又可创立的. ( )12.除人的精神意识维活动外,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功能也是’’神’’的概念. ( 13.春夏人体气血易趋于表,脉象多沉小. ( ) 14.秋冬人体气血易趋于里,脉象多浮大. ( )15.<>一书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 )16.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 ) (二) 问答题 1. 简答题(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是什么?(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条件和客观标志是什么? (3) <>的主要成就什么?(4) <>主要创立了哪种辨证钢领? (5) “神”的含义有哪些?(6) 中医辨证观点体现在治疗学中有几个方面?(7) 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都必须依照什么原则? (8) <>以何为据进行证候分证? (9) 中医是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的?(10) 叶天士和吴鞠通在温病学方面各有何创见? 2. 论述题(1) <>的作者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2) 何谓”金元四大家”?各自射主要学术观点和治疗特点有何不同? (3) 如何理解”形与神俱”?(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4) 四时气候对人体生理有何主要影响?(5) “症”,”证”,”病”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6) 何谓”辨证论治”?辨证与论治有何关系?)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768969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a.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学是以什么为基础的学科?A. 经验学科B. 实证学科C. 哲学学科D. 数理学科答案:A2.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五脏六腑B. 阴阳五行C. 经络气血D. 三焦九窍答案:A、B、C3.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针灸B. 草药C. 推拿D. 手术答案:A、B、C4.中医所讲的“气血阴阳”是指什么?A. 人体的营养物质B. 人体的生命活动能量C. 人体的体液循环系统D. 人体的神经系统答案:B5.中医的“望闻问切”是指下面哪些内容?A. 观察患者的面色B. 听患者的言语C. 问患者的病史D. 触摸患者的脉搏答案:A、B、C、D二、填空题1.中医所讲的“五脏”指的是肺、肝、心、脾和(胃)。
2.中医所讲的“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3.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
4.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针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气血来治疗疾病。
5.中医草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草药的药性作用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简答题1.中医的“阴阳”理论是什么?中医的“阴阳”理论是指万物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阴阳理论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有阴阳之分,阴阳是相对的,互为存在。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中医的“五行”理论是什么?中医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对应着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保持了人体的动态平衡。
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什么?中医的“经络气血”理论是指人体内经络系统的运行和气血的循环。
中医认为,经络系统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系统流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经络气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3ea6b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9.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不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散证学说D. 致病学说答案:C2.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调节?A. 英气B. 民气C. 神气D. 脂气答案:A3. 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A. 个体化和整体观念B. 实证主义C. 分析方法D. 药效论答案:A4. 中医药学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因材施治B. 短期见效C. 药物副作用小D. 病情可掌控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中医学辩证法的基本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触诊答案:D6. 中医学所使用的“寒、热、温、凉”等术语属于下列哪种基本概念?A. 气机C. 阴阳D. 虚实答案:C7. 下列哪个是中医学的基本治疗原则?A. 阻止病症发展B. 突出临床症状缓解C. 以病象驱除病因D. 提高机体免疫力答案:C8. 中医中,“寒邪凝滞”是指什么情况?A. 寒气过多阻滞经脉B. 寒湿困滞肌肤C. 发作时体温无明显升高D. 发热时容易出汗答案:A9. 中医辨证方法中,“察舌象”依据的是什么?B. 舌体C. 舌根D. 舌质答案:B10. 中医基础理论中,以下哪条是关于“病因”的正确描述?A. 病因主要有外感、内伤、情志等B. 病因包括急性病与慢性病C. 病因只有一种,即内伤D. 病因主要有寒、热、湿、燥等答案:A11. 下列哪个是中医证候的特点?A. 普遍性B. 特殊性C. 可复发性D. 个体性答案:D12. 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B. 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C. 以外治为主要治疗方法D. 以调气补虚为主要治疗方法答案:D13. 中医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一般以哪种治疗方法为主?A. 外治法B. 中药治疗C. 针灸治疗D. 按摩治疗答案:B14. 中医学的辨证要点是什么?A. 辨证的紧密性和灵活性B. 疾病与证候的无关性C. 治疗方法的流程性D. 辨证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答案:A15. 中医药学中,所谓“药物相克”是指什么?A. 不同功效的药物互相制约B. 药物配伍需要相互搭配C. 药物对病情的改善速度有限D. 药物疗效与用药剂量成反比例关系答案:A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试述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并附具体例子。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简答题型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简答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460cd63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0.png)
绪论E 简答1、中医学有什么显着特点答: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论治2、何为辨证论治答:辨证论治又称辩证施治,包括变整和论治两个方面;辩证是指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法;3、何为同病异治答:病同证不同,故治法不同;病不同但证相同,则治法即可相同阴阳五简答1、精气学说有哪些内容答:精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源,精气是运动与变化着的,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精气是自然界相互感应的中介2、阴阳学说有哪些内容答: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方面;3、根据五行相生与相克原则制定的治则是什么各有哪些常见的治法答:1根据阴阳关系确定的治病原则是补母泻子,常用治法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法;2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是抑强扶弱,治法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4、何为五行相生克制化两者有何关系答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变化,相互制约,才能推动事物正常的变化与发展5、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答: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相克反应;其次序与相克一致;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的反克,又称‘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相乘与相侮的区别:相乘是顺五行递相克制的次序发生的克制太过,相侮是逆五行相克次序而出现的反克;相乘与相侮的联系: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侮的现象;同样,在产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的现象; 6、阴阳学说概括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答:中医学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纲7、阳胜则热与阴虚则热有何不同答:阳胜则热,‘胜’指邪气胜,表现为实热证;阴虚者热,‘虚’是指气虚,表现在虚热证;惹着临床表现不同8、阴阳的特征是什么答: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地均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均属阴;9、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什么答: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互藏互寓;阴阳之所以能够转化,是因为对立双方相互依伏着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阴中寓阳,阴才能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能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10、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是什么答:拜年话之极,是阴阳转化的条件,‘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时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11、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等12、何谓‘传其所胜’答:我克者,为我所胜;传其所胜就是相乘,基本脏过剩,对其所胜一行相克太过,导致该行为病13、何为‘传其所不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传其所不胜,就是相侮,基本脏过盛,反克所不胜的一行,导致该行为病14、如何运用五行母子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答:其基本原则是‘补母’与‘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15、如何用阴阳属性归纳药物的性能答:药性有寒热温凉四种;寒凉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属阴;温热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寒症,属阳;五味有辛甘酸哭咸五种,辛甘属阳,酸苦咸为阴;药物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向,升浮属阳,沉降属阴;16、如何对中药的性味进行五行归类答: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藏象简答1、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一是生理功能不同;二是五脏藏神功能不同,而六腑除胆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三是形态有别;四是六腑从属于五脏2、为什么说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答:心主血脉,脉中运行的气血是各自脏腑组织器官活动的基本物质;心又主藏神,心主在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因此心在脏腑中居于主宰地位,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3、肺为什么被称为‘娇肺’答:肺主呼吸之气,通过口鼻息道与自然息息相通,且外合皮毛,在五脏中是唯一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脏腑,故易被外物侵害;肺内朝百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之病变信息常可通过气血影响肺;加之肺叶娇嫩,不耐寒热,因此肺是一个最易受到外内之邪影响的器官;4、肺助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表现在一是全身之血通过百脉会聚于肺;二是全身之血在肺中进行清浊交换;三是肺住生成宗气,宗气贯通心脉而助心行血5、何谓肺气的肃降其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肺气的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和是呼吸道保持的作用,主要表现: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脾转属过来的水谷精液和津液向下内布散全身;三是将水液下输至肾和膀胱;四是清除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五是通过向内的运动,将周身含有浊气的血液汇聚于肺,并进行浊清交换使其洁净;六是助大肠传导糟粕6、肝主疏泄与肝藏血关系如何肝所藏之血是疏泄气机的物质基础,疏泄气机是藏血功能正常、肝体柔和,就能正常的疏泄;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能正常的藏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维持干的正常生理功能7、简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阴阳的关系;精藏于肾,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肾阴肾阳是对肾精功能的分类,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滋养、濡润作用称为肾阴;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温煦、生化作用称作肾阳;肾精能化生肾气,肾气能促使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肾精生化肾气是肾精中的肾阳蒸化肾阴而形成的8、何谓天葵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天葵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盈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肾中精气盛则天葵至,肾中精气在中年以后,由盛渐衰,天葵的生成也随之减少,以至枯竭,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天葵的多少9、何谓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二者有何关系先天之精,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藏于肾内,是生命构成的本源;后天之精,是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不断培育、充养方日渐充盈,具有生理效应10、为什么称胆为‘中精之府’单的主要功能有什么胆汁是肝之精气所化的一种精纯、清净的精汁,是胆参与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胆作为六腑之一,与其他的腑从功能有着明显的不同,是六腑中唯一贮藏精汁,参与神志活动的腑,故称其为‘中精之府’11、‘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便会具下于大肠,出现肠鸣泄泻、小便短少的病症,可见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粪便的形状和小便量的都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分利方法就基于此12、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功能: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女子胞功能的发挥,是一个由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肾中精气几天葵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心肝脾三脏的作用;13、心与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易形成何种病理变化心与脾在生理上对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具有协同的关系;病理情况下,脾气虚弱或运化失职,或统血失司,均可导致心血功能不足;心血不足,脾失荣养,又可导致脾失健运;老身思虑太过,不仅暗耗心血,还会影响脾之运化,最终形成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14、六腑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六腑在结构上通过七冲门相连通,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其特点是虚实更替,接纳排空,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从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对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其中消化功能主要是胆、胃、小肠的作用;吸收功能主要是小肠的作用,排泄功能主要是大肠和膀胱的作用15、肺主行水与肾主水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肺位最高,主宣发肃降,不断的将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肾位最低,靠肾阳、肾气的蒸腾气化,使水中之清重新被人体利用,水中之浊下注于膀胱;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可助肾的主水功能,同时又赖肾阳的蒸腾气化,二者密切配合,共同维持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精气血简答1.为什么说津血同源在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津液与血液同由水谷精微所化,均赖脾胃功能而生成;津液与血液之间还可互相参透,转化,因此说“津血同源;临床上大失血的病人不可再用汗法;多汗夺津或津液大量丢失者不可复用放血等损伤血液的疗法;2.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是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肾、肺等脏腑生理机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有机结合而成;3.何谓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及其脏腑关系如何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其在脏腑功能的活动得以体现,其中心肺在上,肝肾在下宜升,脾胃居中为升降的枢纽;4.何谓元气其生成、分布与功能如何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由肾精所化,并得脾胃之资助,通过三焦布达周身;具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推动脏腑等的功能活动的作用;5.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血的濡养和滋润作用体现以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营气和津液,它们均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故饮食营养的优劣与脾胃运动功能的强弱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二是相关脏腑的功能状态;体现在以下方面:1.面色红润;2肌肤的丰满壮实;3皮肤和毛发的润泽有华;4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6.津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1.滋润和濡养周身,内而脏腑、骨节、脑髓,外而皮肤、肌肉、孔窍;2.进入脉中,化生血液,为血液的组成部分;3.运输体内的代谢废物至有关的排泄器官、并排除体外;7.气与血的关系是什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包含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包含两方面:气能养血,气能载血;8.津与液的主要异同点同属于体内正常的水液,均来源于饮食,依靠脾胃的纳运功能而生成,故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常同时并称;区别点:性质较轻稀,流动较大,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滋润作用的称谓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经络简答1 简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阳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心经---足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2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何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交于手三阴;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3 简述十二经脉总的功能;A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B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C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4 任脉、督脉各有什么功能督脉为“阳脉之海”,与手足三阳经交汇,能调理全身阳经的气血;循行脊里,入脑,分支络肾,与脑、髓有密切联系,能参与调节脑、髓、肾的功能;任脉为“阳脉之海”,其循行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汇,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胎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5 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连属部分组成;经脉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连属部分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内属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所属络者;经络的生理功能A沟通联系作用B运输渗灌作用C感应传导作用D调节作用体质简答14体质具有哪些特点体质的特点有八:先天遗传性、差异多样性、形神一体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连续可测性、后天可调性15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有什么关系a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本因素;在个体先天遗传性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不同个体常表现出某一藏象系统的相对优势或劣势化的倾向;b体质不仅取决于内脏机能活动的强弱,还有赖于各脏腑机能活动的协调,经络正是这种联系沟通以协调脏腑功能的结构基础;脏腑精气的盛衰,经络气血的多寡,决定着体质的强弱,并影响着体质的类型,故精气血是决定人体生理特点和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16影响体质的因素有哪些先天禀赋、年龄因素、性别差异、饮食因素、劳逸所伤、情志因素、地理因素、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病因简答20试述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病;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相关;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21试述七情内伤的含义及致病特点可以引发内脏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异常精神情绪因素;因其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致病特点有:与精神刺激有关;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波动,可影响病情变化及预后22燥邪为什么易伤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性喜清肃濡润恶燥,称为娇脏;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想通,又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等23试比较暑、温、火、热邪气的异同点同:均为阳热之性异:暑、温、热、火均属邪气,而火又属正气之一;暑、温、热属外感,火热常有内生;温、热、火四季皆有,暑邪独见于夏季24痰饮是怎样形成的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七情不当所致,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津液停滞而成痰饮;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而痰随气机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无处不到,既可因病生痰,又可因痰生病;病机简答理解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1邪气盛则实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因邪正相搏剧烈反应明显,故出现病理反应剧烈的有余证候精气夺则虚是指正气亏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因邪正斗争不剧烈,反应低下故出现不足衰退的证候2阴阳失调包括哪几种类型各种病机特点是a阴阳偏盛;阳偏盛----阳盛而阴未虚,阴偏盛----阴盛而阳未虚b阴阳偏衰阳偏衰—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阴偏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c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阴液不足累及阳气不足,阳损及阴—阳气虚损累及阴液化生不足d阴阳格拒;阳盛格阴—阳气内郁格阴于外,阴盛格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e阴阳亡失;亡阳---阳气暴脱,亡阴—阴液大量耗竭3气血关系失调常见的病症类型气滞血瘀---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气虚血瘀—由于气对血的推动无力出现血行不畅;气不摄血—气虚统摄血液功能变弱血不偱经出血;气随血脱-大量出血气无所附大量散脱形成气血并脱;气血两虚---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4血瘀淤血的概念和关系概念血瘀;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至停滞的病理状态,淤血;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经脉及脏腑的病理产物关系血瘀是血行不畅所致,为病机概念血瘀日久,易形成淤血内生;淤血是血瘀所致的病理产物,形成后又成为血瘀的原因,并加重血瘀的状态成为病因概念5风气内动的机理和证型分类概念体内阳气抗逆变动而形成的以动摇不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又称肝风内动机理阳气抗逆变动升动无制证型分类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防治原则简答1何谓反治哪些内容顺从疾病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由于采用的方药性质与证中假象性质相同又称从治反治法适用于疾病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症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2正治与反治的异同相同;都是针对疾病真相本质而治,同属于治病求本范畴异;正治适用于疾病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症,而反治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症3为何治病时要三因制宜人是自然界产物人的生理病理必定受气候地域的影响同时年龄体质个体差异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就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从而制定出适宜的治法和治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4如何根据疾病的标本主次而定其先后缓急a缓则治本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危重病状b 急则指标病重危重c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均不太急5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是a攻补应用合理,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b把握先后主次对虚实错杂症应根据虚实主次或缓急决定扶正祛邪用的先后与主次c应注意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24e0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c.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2.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a) 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引起的b)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c)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3.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以下哪项不属于五行?a) 木b) 火c) 土d) 铁答案:d) 铁4.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下列哪项不符合经络学说的观点?a)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通道b) 经络可以调节气血流动c) 经络可以影响器官功能d) 经络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答案:d) 经络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5. 中医的四诊法包括以下哪项?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e) 全部都是答案:e) 全部都是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学说。
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如天和地、日和夜、上和下等。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阴阳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2.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五行学说。
答案: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生不息。
每一种五行代表着一种属性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病理等内容。
五行学说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
3.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经络学说。
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通道,通过气血的运行调节身体机能。
经络可以调节气血流动,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中医认为,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经络可以改善病理状况。
中医基础简答题
![中医基础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0e344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3.png)
一)简答题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答:主要两个方面:(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成有机的整体;(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必然产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的反应。
2、什么是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答: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全过程。
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3、简述阴阳五行学说的中心思想答: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孽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五行学说则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由于这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
4、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基本内容有四个:(1)阴阳对立制约。
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2)阴阳互根互用。
阳依存于阴,阴依存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为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之间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
所谓“消长平衡”,即指阴阳之间的平衡,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维持相对的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前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一般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7375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e.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1. 简答题(10分)试题: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分别是哪几部?答案:四大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2. 多选题(20分)试题:下列哪些方法属于中医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触诊D. 问诊E. 切诊答案:A、B、C、D3. 判断题(15分)试题: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答案:正确4. 名词解释(10分)试题:什么是气血不足?答案:气血不足是指人体机能活动所需的气体和养分不足,导致机体功能减退或疾病发生的状态。
5. 简答题(15分)试题:请解释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即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病情、脉象、舌象等信息,确定病人所患的病证,并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疾病。
6. 名词解释(10分)试题:什么是中医的“寒邪”?答案:中医中的“寒邪”是指寒冷的外来病因,如寒冷天气、寒风等对人体机能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7. 简答题(20分)试题:请解释中医的“针灸”疗法。
答案: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细针插入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8. 综合题(20分)试题:请根据中医理论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在中医治疗上,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答案:根据中医理论,每个人的体质、机能和疾病表现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考试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些核心内容。
要想深入研究中医,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经典著作和理论,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常用疗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专业知识水平。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说,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和医学素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b8382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9.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发生、诊断和治疗的基本认识。
以下是一份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检验和巩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
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是()A. 细胞B. 脏腑C. 经络D. 气血答案:B2.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义是()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疾病的症状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是指()A. 五种治疗方法B. 五种草药C. 五种生理功能D. 五种自然界的基本物质答案:D4.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物质是()A. 气B. 血C. 津液D. 精答案:A5.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其中“证”指的是()A. 疾病的病因B. 疾病的症状C. 疾病的表现D. 疾病的诊断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中医“八纲辨证”内容的有()A. 阴阳B. 表里C. 虚实D. 寒热答案:ABCD2. 中医理论中的“气”具有多种功能,包括()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答案:ABCD3.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A. 外邪侵袭B. 情志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过度答案:ABCD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答: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并且这两种属性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在人体中,阴阳代表了生理功能和物质基础的两个方面。
例如,阴代表体内的物质基础,如体液、血液等;阳则代表生理功能,如体温、代谢等。
在诊断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判断阴阳是否失衡。
在治疗中,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和阴阳,如补阴或补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解释“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答: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6ba9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66.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所决定的?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脉答案:D3. 中医中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脏器?A. 心、肝、脾、肺、肾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C. 脑、心、肺、肝、肾D. 胆、胃、肝、脾、肾答案:A4. 中医理论中,人体的“气血”是由哪两个脏器主要负责?A. 心和肝B. 肺和肾C. 脾和胃D. 肝和胆答案:C5. 在中医理论中,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阴阳是相对的B. 五行相生相克C. 脏腑相互独立D. 经络不相互联系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________的结果。
答案:平衡2. 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
答案:相生、相克3. 中医中的“四气”指的是寒、热、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温、凉4.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认为贯穿人体,负责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系统。
答案:气血运行、联系脏腑5. 根据中医理论,情志过激会伤及脏器,其中“怒”会伤________。
答案:肝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答: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病因、病性、病位和病机,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个体化和整体化特点,旨在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2. 阐述中医中的“五行”理论及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应用。
答:五行理论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将宇宙万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并认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五行理论用来解释和指导脏腑功能和相互关系。
例如,肝属木,心属火,脾胃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它们之间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着动态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bd0f0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2.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精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A2.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 精B. 气C. 血D. 津液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五行相生关系()A. 木生火B. 火生土C. 土生金D. 金生木答案:D4. 脏腑中,具有“将军之官”之称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5.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医病因分类()A. 风寒暑湿B. 疠气C. 情志D. 药物答案:D二、判断题6.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答案:正确7. 中医学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答案:正确8. 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答案:正确9.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标本兼顾”是指治疗时既要考虑病因,又要考虑病机。
()答案:错误10. 中医学认为,药物归经是指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答案:正确三、填空题11.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______。
答案:气12. 脏腑中,具有“后天之本”之称的是______。
答案:脾13. 中医学病因分类包括: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和______。
答案:病理产物14. 中医学治疗原则中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______来制定治疗原则。
答案:病因病机15. 中医学认为,药物有四气五味,其中“四气”指的是药物的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四、名词解释16.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宇宙观,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构成的。
在中医学中,阴阳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17. 脏腑:脏腑是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和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五个腑。
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相互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f36c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6.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的基本理论是()。
A.平衡的概念B.阴阳五行学说C.脉学D.方剂学答案:B2.中医四诊法包括()。
A.望、闻、问、切B.望、听、问、摸C.望、闻、问、拍D.望、听、问、拍答案:A3.中医重视独立人体的整体性,强调()。
A.以病控证B.以证治病C.辨证施治D.辩证治疗答案:C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
A.辨寒热、寒热症候、寒热病程B.寒热、症候、病程C.病程、症候、寒热D.寒热病程、寒热、症候答案:B5.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
A.因时制宜B.因证施治C.因病立法D.因症选方答案:B二、判断题1.中医以病为中心,以病证治则为基础,因此在治疗时只需根据病状选方和用药。
()答案:错误2.中医的理论阐释主要以经典著作为依据,借助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方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答案:正确3.中医辨证施治中,治疗的重点在于根据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方剂。
()答案:错误4.中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主要有四诊法和八纲辨证。
()答案:正确5.中医的治疗过程分为疗法的选择和具体疗法操作两个环节。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答:中医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相互依赖的对立面构成,并通过五行来描述和说明事物的生发、发展、变化等规律。
2.中医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病情。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3.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什么?答: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因证施治。
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证候来确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的原则包括辨证分析、辩证施治、辨病立法和辨症定治。
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什么?答: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包括病因分析、病位分析、病机分析、病势分析和病理变化分析。
中医基础简答大全题库
![中医基础简答大全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e1b81b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2.png)
中医基础简答大全题库中医基础简答大全题库一、经络学基础1. 什么是经络学?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经络理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人体内经络的形态、分布、功能以及经络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
2. 经络的形态有哪些?经络的形态主要包括:经络的走向和分布、经络的起止、经络的分支和交接等。
3. 经络的分类有哪些?经络主要分为经脉和络脉。
经脉又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络脉又分为肌表络、皮肤络、沟渠络、筋络、脉络等。
4. 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经络与脏腑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关系。
经络分布在全身各部,可以为脏腑提供营养和调节功能,而脏腑的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经络的变化来反映出来。
5. 什么是经络的脏腑联系?经络的脏腑联系是指经络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
例如,肝经与肝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肝经的畅通可以保证肝脏的正常功能。
二、气血学基础1. 什么是气?气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人体内所具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在人体内产生作用和变化。
气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升、降、出、入、散、收等。
2. 什么是气滞?气滞是指气不得畅通的状态,表现为经络气血的阻滞或凝滞。
气滞可以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病理表现。
3. 什么是气虚?气虚是指人体气的相对不足,气血运行功能减弱。
气虚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疲乏、气短等症状。
4. 什么是血?血主要是指人体内的血液,它是由心脏通过血管系统运行和输送的。
血液中含有养分和氧气,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5. 什么是血瘀?血瘀是指血液在体内无法正常流动或凝结成块的状态。
血瘀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三、精神情志学基础1. 什么是精神?精神是指人体内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表现为思维、情感和意识等方面的变化。
2. 什么是情志?情志是指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情志包括喜、怒、思、忧、悲、恐六种基本情绪。
3. 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情志与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情志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情志不畅则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e0c06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d.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什么所主导?A. 气血B. 阴阳C. 五行D. 脏腑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四诊”之一?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答案:D3. 中医中“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中,“木”能生什么?A. 火B. 土C. 金D. 水答案:A4. 在中医理论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血脉B. 主运化C. 主呼吸D. 主藏精答案:A5. “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观点体现了中医的哪个理论?A. 脏腑学说B. 经络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D. 病因病机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是阴阳________,气血________。
答案:平衡,调和2. 在中医理论中,肝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和储藏________。
答案:疏泄,血液3. 五行中“火”对应的季节是________,对应的颜色是________。
答案:夏季,红色4. 中医的“八纲辨证”包括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表”指的是疾病处于人体的________部位。
答案:最外层5. “肾为先天之本”这一观点强调的是肾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生长发育,生殖繁衍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气血津液”理论。
答: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是推动和温煦身体的功能物质,血是营养身体的物质基础,津液则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
气血津液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2. 阐述中医“脏腑相表里”的理论。
答:脏腑相表里是中医理论中描述脏腑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种关系。
每个脏都有一个对应的腑,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配合。
例如,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
在病理上,一个脏腑的疾病往往会影响到其相表里的脏腑。
3. 描述中医“经络”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部相互联系的通道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8343a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6.png)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哪两大系统的相互协调?A.气血系统B.脏腑系统C.经络系统D.骨肉系统答案:B2.以下哪项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病因学说D.药物治疗答案:A3.中医学中的“精”指的是什么?A.精神B.精液C.精微物质D.精神和精微物质答案:D4.中医学认为,以下哪种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A.饮食不当B.情绪波动C.外感六淫D.体质虚弱答案:C5.以下哪个是中医学中的“五行”?A.金、木、水、火、土B.金、木、水、火、风C.金、木、水、火、湿D.金、木、水、火、寒答案:A二、填空题6.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______和______两大系统的相互协调。
答案:脏腑系统、经络系统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8.中医学中的“精”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先天之精、后天之精9.中医学认为,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外感六淫10.中医学中的“五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木、水、火、土三、判断题11.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12.中医学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注重养生保健。
()答案:正确13.中医学中的“精”是指精神活动。
()答案:错误14.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虚弱有关。
()答案:正确15.中医学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辨证论治则强调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因时因地制定治疗方法。
17.简述中医学中的“五行”相生相克规律。
答案:中医学中的“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47dba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4.png)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说,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简答题1. 什么是中医的阴阳学说?中医的阴阳学说是指中医学中对于事物的两种对立统一的方面的认识和研究。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对立面构成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在人体中,阴阳也存在着,阴阳的平衡与失衡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2. 请简要介绍中医的五行学说。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中医学中对于事物变化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要素:木、火、土、金、水。
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克,同时也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人体中,五行学说可以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医的基本理论?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望闻问切答案:A. 阴阳学说2. 以下哪个不是中医的脏腑学说?A. 心包B. 肺C. 脾D. 肾答案:A. 心包三、案例分析题小明是一名25岁的男性,最近感觉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容易失眠。
他还发现自己的舌苔比较厚,脉象偏细。
请分析小明的体质类型,并给出相应的调理方法。
答案:根据小明的症状,可以判断他是属于中医的脾虚体质。
脾虚体质的人常常食欲不振,容易疲劳,舌苔厚,脉象细弱。
对于脾虚体质的调理,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运动等方式来改善。
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主要涉及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好这些内容对于学习中医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深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人们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问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fee7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c.png)
中医基础理论问题及答案问题1: 什么是中医?中医是一门传统医学系统,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广泛应用。
中医注重平衡和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通过采用草药、针灸、按摩、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法来治疗疾病。
问题2: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和脏腑学说。
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的核心概念,并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问题3: 阴阳学说是什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它描述了宇宙中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对立面。
阴阳观念被应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在中医中,健康被视为阴阳的平衡,而疾病被视为阴阳失衡。
问题4: 五行学说是什么?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自然界的事物归类为五个元素:木、火、土、金和水。
中医认为,这些元素相互关联并具有相互制约的属性。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器官的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问题5: 气血津液学说是什么?气血津液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描述了人体的生物物质和能量,包括气、血、津液等。
中医认为,这些物质的平衡和流动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气血津液学说被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中。
问题6: 脏腑学说是什么?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人体器官分为五脏和六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六腑包括胃、胆、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基础,并与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相互关联。
问题7: 中医如何诊断疾病?中医诊断通常包括四个步骤: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听取其声音和气味、询问症状和切诊脉象,中医医生可以获取关于患者健康状态的信息,并作出诊断。
问题8: 中医如何治疗疾病?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草药、针灸、按摩、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等。
中医强调整体治疗,通过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来促进自愈能力。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个体情况。
问题9: 中医是否适用于所有疾病?中医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慢性病和急性病。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简答题型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简答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78ce6f3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e.png)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简答题型气能摄血。
血为气之母包含两方面:气能养血,气能载血。
8.津与液的主要异同点?同属于体内正常的水液,均来源于饮食,依靠脾胃的纳运功能而生成,故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常同时并称。
区别点:性质较轻稀,流动较大,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滋润作用的称谓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经络简答1 简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太阳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心经---足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何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交于手三阴。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3 简述十二经脉总的功能。
A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B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C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4 任脉、督脉各有什么功能?督脉为“阳脉之海”,与手足三阳经交汇,能调理全身阳经的气血;循行脊里,入脑,分支络肾,与脑、髓有密切联系,能参与调节脑、髓、肾的功能。
任脉为“阳脉之海”,其循行与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汇,能总任阴脉之间的相互联系,调节阴经气血;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胎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5 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连属部分组成。
经脉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连属部分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内属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所属络者。
经络的生理功能A沟通联系作用B运输渗灌作用C感应传导作用D调节作用体质简答14体质具有哪些特点?体质的特点有八:先天遗传性、差异多样性、形神一体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连续可测性、后天可调性15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有什么关系?a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是肝之精气所化的一种精纯、清净的精汁,是胆参与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胆作为六腑之一,与其他的腑从功能有着明显的不同,是六腑中唯一贮藏精汁,参与神志活动的腑,故称其为‘中精之府’
11、‘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便会具下于大肠,出现肠鸣泄泻、小便短少的病症,可见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粪便的形状和小便量的都少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分利方法就基于此
8、何谓天葵?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
天葵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盈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肾中精气盛则天葵至,肾中精气在中年以后,由盛渐衰,天葵的生成也随之减少,以至枯竭,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天葵的多少
9、何谓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二者有何关系?
先天之精,是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藏于肾内,是生命构成的本源;后天之精,是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之精’不断培育、充养方日渐充盈,具有生理效应
8.津与液的主要异同点?
同属于体内正常的水液,均来源于饮食,依靠脾胃的纳运功能而生成,故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常同时并称。区别点:性质较轻稀,流动较大,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滋润作用的称谓津;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之中,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经络
?简答
1 简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答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成长,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事物在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只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互变化,相互制约,才能推动事物正常的变化与发展
5、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相克反应。其次序与相克一致。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的反克,又称‘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相乘与相侮的区别:相乘是顺五行递相克制的次序发生的克制太过,相侮是逆五行相克次序而出现的反克。相乘与相侮的联系: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侮的现象。同样,在产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的现象。
6、阴阳学说概括人体病理变化的总纲是什么?
答:中医学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纲
7、阳胜则热与阴虚则热有何不同?
答:阳胜则热,‘胜’指邪气胜,表现为实热证;阴虚者热,‘虚’是指气虚,表现在虚热证;惹着临床表现不同
8、阴阳的特征是什么?
答: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地均属于阳。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均属阴。
16、如何对中药的性味进行五行归类?
答: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
藏象
简答
1、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一是生理功能不同;二是五脏藏神功能不同,而六腑除胆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三是形态有别;四是六腑从属于五脏
2、为什么说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14、六腑之间在生理上有何联系?
六腑在结构上通过七冲门相连通,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其特点是虚实更替,接纳排空,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从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对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其中消化功能主要是胆、胃、小肠的作用;吸收功能主要是小肠的作用,排泄功能主要是大肠和膀胱的作用
15、肺主行水与肾主水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根据五行相生与相克原则制定的治则是什么?各有哪些常见的治法?
答:(1)根据阴阳关系确定的治病原则是补母泻子,常用治法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法。(2)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是抑强扶弱,治法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
4、何为五行相生克制化?两者有何关系?
答:心主血脉,脉中运行的气血是各自脏腑组织器官活动的基本物质;心又主藏神,心主在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因此心在脏腑中居于主宰地位,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3、肺为什么被称为‘娇肺’
答:肺主呼吸之气,通过口鼻息道与自然息息相通,且外合皮毛,在五脏中是唯一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脏腑,故易被外物侵害;肺内朝百脉,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之病变信息常可通过气血影响肺;加之肺叶娇嫩,不耐寒热,因此肺是一个最易受到外内之邪影响的器官。
肺位最高,主宣发肃降,不断的将水液下输与肾和膀胱;肾位最低,靠肾阳、肾气的蒸腾气化,使水中之清重新被人体利用,水中之浊下注于膀胱。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可助肾的主水功能,同时又赖肾阳的蒸腾气化,二者密切配合,共同维持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
精气血
?简答
1.为什么说津血同源?在临床上有何指导意义?
6.津液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滋润和濡养周身,内而脏腑、骨节、脑髓,外而皮肤、肌肉、孔窍。2.进入脉中,化生血液,为血液的组成部分。3.运输体内的代谢废物至有关的排泄器官、并排除体外。
7.气与血的关系是什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包含三方面的意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包含两方面:气能养血,气能载血。
手太阳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心经---足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2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何规律?
手三阴:从胸走手,交于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于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于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腹(胸),交于手三阴。 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5.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血的濡养和滋润作用体现以化生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营气和津液,它们均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故饮食营养的优劣与脾胃运动功能的强弱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二是相关脏腑的功能状态。体现在以下方面:1.面色红润;2肌肤的丰满壮实;3皮肤和毛发的润泽有华;4感觉和运动的灵活自如。
3、何为同病异治? 答:病同证不同,故治法不同。病不同但证相同,则治法即可相同
阴阳
五?简答
1、精气学说有哪些内容?
答:精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源,精气是运动与变化着的,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精气是自然界相互感应的中介
2、阴阳学说有哪些内容?
答: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平衡等方面。
5 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连属部分组成。
经脉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连属部分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内属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所属络者。
经络的生理功能A沟通联系作用B运输渗灌作用C感应传导作用D调节作用
体质
?简答
津液与血液同由水谷精微所化,均赖脾胃功能而生成;津液与血液之间还可互相参透,转化,因此说“津血同源。临床上大失血的病人不可再用汗法;多汗夺津或津液大量丢失者不可复用放血等损伤血液的疗法。
2.人体之气是怎样生成?
是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肾、肺等脏腑生理机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有机结合而成。
9、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什么?
答: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互藏互寓。阴阳之所以能够转化,是因为对立双方相互依伏着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阴中寓阳,阴才能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能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
10、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拜年话之极,是阴阳转化的条件,‘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时发生阴阳转化的条件
6、肝主疏泄与肝藏血关系如何?
肝所藏之血是疏泄气机的物质基础,疏泄气机是藏血功能正常、肝体柔和,就能正常的疏泄;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能正常的藏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维持干的正常生理功能
7、简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阴阳的关系。
精藏于肾,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肾阴肾阳是对肾精功能的分类,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滋养、濡润作用称为肾阴;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温煦、生化作用称作肾阳。肾精能化生肾气,肾气能促使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肾精生化肾气是肾精中的肾阳蒸化肾阴而形成的
12、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功能: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女子胞功能的发挥,是一个由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 主要影响因素有:肾中精气几天葵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心肝脾三脏的作用。
13、心与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易形成何种病理变化?
心与脾在生理上对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具有协同的关系。病理情况下,脾气虚弱或运化失职,或统血失司,均可导致心血功能不足;心血不足,脾失荣养,又可导致脾失健运;老身思虑太过,不仅暗耗心血,还会影响脾之运化,最终形成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
4、肺助心行血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一是全身之血通过百脉会聚于肺;二是全身之血在肺中进行清浊交换;三是肺住生成宗气,宗气贯通心脉而助心行血
5、何谓肺气的肃降?其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肺气的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和是呼吸道保持的作用,主要表现: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脾转属过来的水谷精液和津液向下内布散全身;三是将水液下输至肾和膀胱;四是清除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五是通过向内的运动,将周身含有浊气的血液汇聚于肺,并进行浊清交换使其洁净;六是助大肠传导糟粕
绪论
E?简答
1、中医学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论治
2、何为辨证论治? 答:辨证论治又称辩证施治,包括变整和论治两个方面。辩证是指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