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讲单被试实验设计

个案研究
定义
个案研究的优点
个案研究的缺点
单被试实验设计
单被试实验设计(single-case experimental designs)基本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ABAB设计(the ABAB design)
ABACA设计
AB1AB2A设计
多基线设计(the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第四讲 单被试实验设计
3
简介(3)
在这一讲我们将介绍另外一种方法,单被试实验设计 (single-case research designs),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强调单个被试或少数几个被试,有时又把它称为
“small n research”。单被试实验设计在19世纪科学心
理学诞生之际就受到许多著名心理学家的重视,如 1860年,Gustav Fechner在他的著名的著作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应用
单被试设计的优缺点
单被试设计与组设计的比较
组研究策略和个体研究策略
第四讲 单被试实验设计
1
简介(1)
如果有人问到Sigmund Freud和B. F. Skinner两人之间 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当然,我们会说Freud和Skinner 都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除此之外,我们又很 难在他们两人之间找到其他的共同之处。Freud建立了 精神分析理论,每当我们提到Freud的名字时,一般都 会想到“无意识动机”、“防御机制”等概念。 Skinner建立了行为的实验分析方法,与Skinner联系在 一起的概念一般为“行为主义”、“强化”和 “Walden Two”。Freud和Skinner在研究方面的共同点 则在于他们的方法学上的一致,即他们的研究都是建 立在对单个被试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心理学研究类型及其特点

心理学研究类型及其特点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实验、观察、测量等。
在心理学研究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指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特点是可以控制变量,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和可重复。
2. 观察研究
观察研究是指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或情况,以了解其内在机制或特征。
观察研究的特点是可以获取真实的行为和情况,但也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来收集被研究对象的信息和意见,从而了解其思想、态度、价值观等。
调查研究的特点是可以获取广泛的信息和意见,但也受到被调查者回答不真实的影响。
4.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通过深入研究一个或少数几个案例,来探索某一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个案研究的特点是可以深入了解某一问题的特殊情况和机制,但也受到个案的局限性和代表性不足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心理学研究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以获取有效的研究结果。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培训课件

通过背景描述,可以发现更多有意义的问题,揭示
隐含在行为背后的可能原因。
1/17/2021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3
4.综合描述
从变量、分类、背景等方面对心理、行为进行全 面、综合的描述。
❖ 描述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
1.质性描述
在质性描述中,主要资料包括叙述性语言、图片、 录象等,因此,首先必须对资料进行编码,然后揭示 资料的意义,得出研究结论。
1/17/2021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它主要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详细、准确而 全面的描述,不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和说明。
3.它可以采用质性方法,也可以采用量化方法 进行研究。
❖ 描述研究的类型
1.变量描述 即对心理、行为变量进行描述。 变量描述的主要策略有: (1)空间维度,描述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时间维度,从时间变化上描述变量。
1/17/2021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2
(3)结构维度,描述变量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分类描述
从不同维度对变量进行分门别类的描述。
分类描述中,重点在于选择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 可以在变量本身的特点维度是进行选择,也可以在被 试的特点维度上进行选择。
3.背景描述
对心理、行为发生的物理环境、社会文化状况、被 试自身的某些特点进行描述。
2.将整体对象分解为各个特征,并以量的形式予 以表现。
1/17/2021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11
3.实验前需要进行全面、严格的实验设计,包 括变量的选择与操作、被试选择与分组、研究材料 与工具、实验程序和统计分析方法等。
4.强调主试与被试保持中立的关系,以免造成变 量的“污染”。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3.受研究者事先的假设的影响,难于了解当事 人自己的视角和想法。
4.研究结果只能代表抽样总体的平均情况,难 于兼顾特殊情况。
5.对变量的控制较严,研究的外部效度不高。
➢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明洁 张建新.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质”与“量”的 整合.心理科学进展,2008,16(1),163-168 .
第四讲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一)
提纲
一、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二、描述研究、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 三、真实验、准实验与非实验研究
一、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 质性研究
❖ 质性研究的含义
“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也称作 “定性研究”、“质的研究”、“质化研究”。
它与国内通常说的“定性研究”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的“定性研究”,即指一切非定量的研究范 式,包括哲学思辩、个人的思考、直观看法、主 观感受、文献综合等都划入定性研究的范畴,并 没有采用较规范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 质性研究的特点
1.在研究目的上,重视对事实的解释性理解, 强调通过研究者的主观解释以揭示事实的意义。
2.在研究情境上,强调自然性,研究者深入研 究现场,与被研究者交流、学习、工作,从被研究 者的视角看待研究问题,了解被研究者眼中的现实, 揭示其意义世界。
3.在研究策略上,强调开放、灵活,不对研究 问题做详细的假设,只提出大体的研究思路,并在 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由于社会科学,包括心理科学中存在的追求定 量研究的科学化的强烈倾向,自19世纪后期以来, 量化研究很快取代思辩研究的位置,成为站主导地 位的研究范式。
心理学分类包括哪些

心理学分类包括哪些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和集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探讨人类的认知过程、发展和变化。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研究这些内容,心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分类。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如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
它关注人类是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的,以及人类的思维是如何影响行为的。
通过研究认知心理学,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思维的机制和运作方式。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它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生理、认知、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旨在揭示人类在不同阶段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关注人类是如何与他人互动、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包括人类行为的社会化、社会认知、态度和归属感等。
通过研究社会心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集体行为和社会互动。
4.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临床心理学致力于评估和诊断各种心理障碍,以及提供心理治疗和干预措施。
临床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关注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它探讨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措施来改善和促进健康。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应对压力、促进健康行为、管理疾病等。
总结起来,心理学的分类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
这些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以及心理健康和发展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第四讲真实验(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 • •
方差齐性检验 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各组被试要同质 方法:比较变异最大的组与变异最小的组之间是否差异显著 差异显著,方差不齐,被试组分配不同质,不能用常规的方差分析
F(3,11)= 2.574,p > 0.05;分子和分母的自由度分别是k和n-1
组内平方和(误差平方和)的计算 • 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的误差变异即接受相同实验处理的被试 之间的变异之和,又称单元内误差 • 包含了被试个体差异、其它的无关变异和实验误差
总结(单因素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
相同点 • 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 • • 不同点 被试间设计——自变量是被试间变量 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被试内变量 变异分解不同
各有优缺点
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
• • • 适用情境: 研究中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2个或多个水平 研究中还有一个无关变量,也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和无关变量的水平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H0:aj = 0
例子
物体的清晰程度对儿童识别能力的影响 自变量:图形的清晰度,高、中、低三个水平 实验材料:100幅图形 36名被试,随机分配到三个处理水平,每个处理水平 12名被试 • 因变量:被试命名100幅图形的正确数 • • •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平方和计算公式 • 总平方和 = 组间平方和 + 组内平方和
拉丁方设计的优缺点 • 可以分离出两个无关变量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 通过对方格内单元误差与残差做F检验,可验证实验设 计的正确性 • 关于自变量与无关变量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假设很多情 况下难以保证 • 要求每个无关变量的水平数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等
被试命名不同清晰度图形的正确数
• 计算表和各种基本量的计算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及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及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和方法:
1. 实验法:这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最具说服力的研究形式之一。
在实验法中,研究者会创造一个实验情境,对一部分被试施加某种实验刺激,而对照组的被试不施加任何刺激。
通过比较两组被试的反应,可以确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进而分析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资料,但解释能力有限。
3. 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形式,主要用于收集被试者的态度、观念、经历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方法快速且易于量化,但可能受到被试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和意愿性的影响。
4.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验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质、能力或倾向的方法。
这种方法结果稳定,但测验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经过标准化过程。
5. 个案法:对少数或个别典型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揭示一般规律或特殊原因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探讨特殊案例或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现象。
6. 相关研究法:通过考察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初步的因果关系线索,但不能直接证明因果关系。
7. 元分析法:对大量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估特定研究方法的效度和一致性。
这种方法提供了一种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以上就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些主要类型和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被试特点和研究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及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及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行为或心理变化,以验证因果关系。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收集数据,从而了解人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3. 纵向研究:跨越时间,观察同一组个体或群体的变化,用于研究发展、变化或治疗效果。
4. 横断面研究: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一组样本数据,用以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特征,结构或行为。
5. 实地研究:研究者亲自前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和采访,以收集深入的信息。
6. 实验现场研究: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验,以尽可能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
7. 行为观察研究:观察和记录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行为,以了解其行为模式和动机。
8. 问卷测量研究:利用标准化问卷工具收集量化数据,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
9. 实验室研究:在受控制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以研究特定变量对心理现象的影响。
10. 文献综合研究:收集、整理和分析现有文献,以得出对特定主题的综合性理解。
11. 长期追踪研究:跟踪同一组个体或群体一段较长的时间,以观察其发展和变化。
12. 个案研究:深入研究个别案例,以了解心理过程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3. 脑成像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或脑电图等技术观察大脑活动,以研究心理过程和疾病。
14. 多方法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得到更丰富和可靠的数据。
15. 认知实验研究:用实验方法研究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6. 动物实验研究: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其行为和神经生理机制。
17. 心理分析研究:应用心理分析理论和方法,探索个体内心深层结构及潜意识的内容。
18. 跨文化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以了解文化对心理的影响。
19. 遗传学研究:研究基因对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影响,以探讨遗传与环境的互动。
20.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法,研究大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21. 行为遗传学研究:研究基因对行为特征的影响,以探讨遗传和行为的关联。
心理学研究方法1

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为了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描述人类行为来了解心理活动。
观察法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室观察。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如观察孩子在游乐场的行为;实验室观察是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观察,如观察人们在实验室中完成任务时的反应。
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中最有控制性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在实验中控制变量,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中通常会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某种处理,对照组不接受处理。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法来研究睡眠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了解人们的看法、态度和感受。
调查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大量被研究对象的信息,但需要注意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法了解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的看法。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深入研究个体或事件的方法,通常用于探索性研究或个案研究。
研究者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经验和背景,来揭示个体的心理特征或行为。
案例研究法在心理学和临床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有助于理解个体的复杂心理过程。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有助于揭示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奥秘。
希望这篇文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心理学研究可以分为多个主要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目的和方法。
以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些主要类型: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和操纵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研究者在实验中操纵自变量,并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结果差异。
观察研究:观察研究是指观察和记录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现象,而不进行干预或操纵。
观察研究可以采用直接观察、参与观察或间接观察等方法,以收集数据和了解行为模式、社会互动和环境影响等。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面谈或访谈等方法,收集被试个体的主观报告和意见。
调查研究可以用于探索人们的态度、观念、信念、行为和经验等方面,并获取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群体或个体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研究。
研究者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测量变量,以了解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纵向研究有助于研究个体或群体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上对不同群体或个体进行观察和比较的研究。
研究者收集数据并比较不同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差异,以了解他们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的情况。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哲学原则,通过收集和分析可量化的数据来验证假设和理论。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借助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除了上述类型,还有许多其他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如案例研究、实地考察、文献回顾和元分析等。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资源和目标选择适合的研究类型,并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研究。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特点: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
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
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
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
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的传导(单个神经元内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神经内局部产生的电位差引起。
神经冲动的传递(两个或多个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要经过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
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的运动,跟电流在导线内的运动不同。
电流按光速运动,每秒30万公里,而人体内神经兴奋每小时运行的速度只有~320公里。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病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
第四讲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

第四讲关于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心理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了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演变过程。
在心理学中,有多种学说和理论试图解释个体在心理发展上的差异和变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学说,包括行为主义学说、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学说行为主义学说旨在通过对外部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训练来解释心理发展。
根据行为主义观点,个体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发展是学习的结果。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这一概念,认为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行为反射会随着奖励或惩罚的增加而增强或减弱。
根据行为主义学说,通过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个体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来实现心理发展。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和知识的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而形成不同的认知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感知、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他提出了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概念。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各个认知阶段,并随之逐渐形成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这种理论强调了个体内部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三、社会文化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根据社会文化心理学的观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是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的。
社会文化学者薛丁格提出了锁定假设,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发展的。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个体的心理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互动密切相关。
这种理论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心理发展学说中,行为主义学说强调了学习对于心理发展的作用;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思维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文化心理学强调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第四讲服从、依从、群体动力

(三)服从的社会心理基础
通常认为,在一定情境下,社会赋予了某些社会角色更大的权力,而自己有服从他们的义务。比如学生应该服从教师,病人应该服从医生等,在实验室中,被试就应该服从主试
“军人的服从是天职”:一些行动者(军人或警察)被认为有职责去服从命令
“服从主管”的社会规范。这是一种强有力的规范,许多人会发现难以违背这一规范。不仅如此,我们不想做错事,服从主管的命令通常能帮助我们避免犯错
事件的快速进展 在许多情形中,事件的发展往往非常快速:示威突然变成了暴乱,逮捕变成了大屠杀。 事件快速进展不容参与者多加思考,就自然而然地、机械地做出了服从,命令—他们就这样做了,非常机械。 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被试被带进一个实验室,实验马上开始,被试发现他们面临对学习者施加强电压的任务。 事件的这种快速进展,也是导致高服从的一个原因。
小辈服从长辈的规范
社会常规(合法权力)
逐级涉入(心理卷入) 对于权威命令的服从常常是逐步升级的,服从者已经涉入了该事件而出现惯性服从,难以抗拒。 相对温和的行动(询问、恐吓、逮捕) 残暴行为(殴打、拷问、屠杀平民百姓) 权威人物使用了“渗入”技术,先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小要求,随之提出更大的要求 米尔格拉姆实验也是这样,最初的电压是非常低的,随后才逐步升高电压。
原因解释
01
人们一旦接受了一个要求,就增强了人们对这一某个特定问题的投入,心理能量投入
02
人际交往的作用:要求由同一个人提出,请求者与被请求者卷入了直接的交往
03
人们需要维持社会形象的一致性,因而一旦接受了一个要求,表达了一种态度,拒绝别人要求的困难也就明显增加,从而使人接受更大要求的可能性增加。
01
命令者的权威性越大,越容易导致服从现象。
心理学的六种种类

心理学的六种种类
心理学的六种分类
1.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内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并研究
这些发展如何受到遗传、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2.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致力于了解个体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它探索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人格是如何形成、发展和影响
我们与他人的互动。
3.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考。
它探讨社会影响力、集体行为、群体心理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互动的原因和机制。
4.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知觉和注意力等认知能力。
它研究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思维的机制和限制。
5. 心理治疗与临床心理学
心理治疗与临床心理学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协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研究心理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式。
6.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探索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原则和应用。
它研究研究和教育的心理机制,包括记忆、研究策略、教学方法和评估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改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以上是心理学的六种主要分类。
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这些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共同构成了心理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研究范围。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研究类型之一,它通过对大量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或理论。
实证研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心理学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二、发展研究发展研究是一种关注人类个体在不同阶段中发展变化的研究类型。
这种研究主要关注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成长过程,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来探究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规律。
发展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问题,比如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等,对于教育和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三、认知研究认知研究是一种关注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的研究类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认知研究探究人类的知觉、注意、记忆、语言理解、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揭示人类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方式,对于认知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是一种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类型。
社会心理学研究探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态度、行为和表现。
社会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社会交往、群体行为、社会认知等问题,对于人际关系、领导力、群体决策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临床心理学研究临床心理学研究是一种关注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研究类型。
临床心理学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心理疾病的成因、发展和治疗,探究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维护。
临床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心理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对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六、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是一种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差异和共同点的研究类型。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探究文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的含义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事先建 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 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表表述研 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形成了包括严格的抽样技术(随机抽 样)、量化的资料收集技术与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 资料分析技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由于社会科学,包括心理科学中存在的追求定 量研究的科学化的强烈倾向,自19世纪后期以来, 量化研究很快取代思辩研究的位置,成为站主导地 位的研究范式。
尽管学术界对质性研究是否应该和如何使 用“效度”概念存在着分歧,但多数质性研究 者仍旧沿用效度来讨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问题。 只是这里所说的效度或真实性,是指对研 究结果的“表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 特定 条件下,特定研究者 特定研究者为达到特定目标 特定目标采用与某 条件 特定研究者 特定目标 某 一问题相适应的方法 某一对象 方法对某一对象 一问题 方法 某一对象进行研究这一 活动。它不是指研究结果与某一可以辨认的、 外在的客观存在相比较的一致程度。
研究效度涉及到以下四个问题,相应地可 以把研究效度分为四类: 1.所研究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 系,特别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 关系?这属于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问题。 内部效度 所谓研究的内部效度,指在研究的自变 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保证研 究的内部效度,主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变量选择 和准确周密的研究设计。
量化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1.适合在宏观层面大面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 统计调查。 2.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3.可以使用实验干预的手段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 行对比研究。 4.通过随机抽样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5.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标准化,研究的信度和效 度较高。 6.适合对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
第四讲 心理咨询的心理动力学方法

第四讲心理咨询的心理动力方法一、关于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和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主要有两种观点:1、心理动力学是美国化的精神分析学。
认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起源于美国,产生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学的别称。
由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包含了强烈的动力学意味(如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所以经常被称之为动力性心理学。
我们的观点:如果说精神分析一开始只是被人意识到具有动力学的特征(但作为方法的精神分析仍是最主要的特征),那么随着它的发展,这种动力学的理论内涵越来越被强调,从而逐渐取代精神分析的说法。
因此,两者在本质上是一种传承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流派在不同阶段的表达。
作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治疗师的干预手段以解释为主;第二阶段是将人际关系理论纳入治疗的范畴,这时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客体关系和人际心理学上。
二、心理动力心理咨询的来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弗洛伊德其人1、奥地利的维也纳医生2、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影响涉及哲学、宗教、文学、人类学、医学和心理学等●在人类历史上对人类自尊打击最大的三个人之一●对20世纪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三个人之一(二)精神分析方法的主要特征1、假设来访者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经验2、假设来访者没有意识到他(她)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或冲动3、对移情关系的解释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三)主要观点1、情感问题的童年根源弗洛伊德注意到,在自由联想情形中,他的许多病人都报告说回忆起童年时期的不愉快经历或可怕的性经历,而且向他人谈起这些经历的行为就是一种治疗。
弗洛伊德的“性”(力比多),可更确切地译为“生命力量”或“情感能量”性心理发展阶段:(1)口腔期0-1岁,性感区为嘴唇和口腔部位,通过吮吸、咀嚼和吞咽获得快感。
温尼科特所谓的“足够好的”母亲,即那些既不溺爱又不严格压抑而是足够好地做出反应的母亲和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评价效度(evaluative validity),指研究者对研 究结果所作的价值判断是否确切。在质性研究中,研 究者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取向从事研究,常常会产 生先入之见或偏见,因此影响评价效度。
2.质性研究的效度分类
Maxwell,J.将质性研究的效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描述性效度(descriptive validity),指对外界 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的准确程度。这一概念适用于质 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2)解释性效度(interpretative validity),只适用于 质性研究。指研究者了解、理解和表达研究对象对事 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确切程度。
❖ 质性研究的特点
1.在研究目的上,重视对事实的解释性理解, 强调通过研究者的主观解释以揭示事实的意义。
2.在研究情境上,强调自然性,研究者深入研 究现场,与被研究者交流、学习、工作,从被研究 者的视角看待研究问题,了解被研究者眼中的现实, 揭示其意义世界。
3.在研究策略上,强调开放、灵活,不对研究 问题做详细的假设,只提出大体的研究思路,并在 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 质性研究的优缺点
质性研究所说的“质”与一般文本中所说的“本 质”(essence, nature)的区别。一般文本中的“本质” 源自于柏拉图和笛卡尔的二元认识论。它认为,人们 看到的东西只是事物的现象或表象,一定要通过深入 的分析,才能获得对事物表象下面的“本质”的了解。
质性研究受现象学的影响,认为现象即本质。现 象学所说的本质,是直接呈现在意识中的,即现象中 的。它是现象中稳定的、一般的、变中之不变的东西, 是经验的意义和结构,是个体经验世界的组成部分。
尽管学术界对质性研究是否应该和如何使用 “效度”概念存在着分歧,但多数质性研究者 仍旧沿用效度来讨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问题。
只是这里所说的效度或真实性,是指对研究 结果的“表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条 件下,特定研究者为达到特定目标采用与某一 问题相适应的方法对某一对象进行研究这一活 动。它不是指研究结果与某一可以辨认的、外 在的客观存在相比较的一致程度。
第四讲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一)
提纲
一、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二、描述研究、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 三、真实验、准实验与非实验研究
一、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 质性研究
❖ 质性研究的含义
“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也称作 “定性研究”、“质的研究”、“质化研究”。
它与国内通常说的“定性研究”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的“定性研究”,即指一切非定量的研究范 式,包括哲学思辩、个人的思考、直观看法、主 观感受、文献综合等都划入定性研究的范畴,并 没有采用较规范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7.在资料分析思路上,以归纳分析为主,边研 究,边分析资料,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研究加以修 改。
8.在研究的功能上,强调主体从一定的价值观、 文化背景出发对对象的理解,其结果具有特异性。
❖ 质性研究质量的评价
(一)研究信度问题
信度概念来自量化研究,指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
由于质性研究将研究者作为研究的工具,强调研究 者个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即使同一地点、 同一时间、就同一问题、对同一人群所做的研究, 研究结果也会因不同的研究者而有所不同。而且 “时间”、“地点”、“问题”、“人群”这些要 素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目前为止,大多数质性 研究者认为,“信度”这个概念对质性研究不适用。
Husserl, E.认为,采用“本质还原”的方法可以 把握本质。所谓本质的还原,即本质的直觉,就是直 接地“看”、审视自己的意识领域,通过反省自己的 主观意识获得事物本质的方法。
一般认为,质性研究是指
①在自然情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或 非参与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所研究的 对象进行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考察。
4.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开放性访谈、 参与与非参与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
5.在研究工具上,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 研究的工具。只有人才能适应处于时刻变动中的研 究关系,胜任复杂、性质各异的资料分析。
6.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上,研究者应站 在被研究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被研究者的角度 出发,了解被研究者眼中的世界及其意义。
(5)推广效度(generalizability validity),质性研究 不是随机抽样,因此,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总体之中。 研究者对质性研究的推论分为:
内部推论,即研究结果代表了本样本的情况,可以 在本样本包含的时空范围内进行推论。
外部推论,一是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认同来达到推论; 二是通过建立有关的理论来达到推论。
(二)研究的效度问题
1.对效度的认识之争
持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者认为,“效度” 概念可以用于质性研究,但不能沿用量化研 究对该概念的定义和分析。
建构主义者大都认为, “效度”概念不适 合质性研究,主张用“真实性”、“可信 性”、“可靠性”等词语来代替效度概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而激进建构主义者和批判理论者认为,不 论是“效度”概念还是其他类似概念都不适 合质性研究。因为这类概念以对象的独立、 客观存在为前提,研究者可以识别并验证其 客观真实性。而质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客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实体,它是与主体 相互配合、适应的另一个主体。研究者对事 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而 是主体与客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相 互建构。
②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 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 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 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
③研究者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及其与被研究 者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④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详 细加以记载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