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在青岛的成就
一五计划成就统计表
一五计划成就统计表一五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实施的第一个经济建设规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加强工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的主要成就如下:一、工业产值增长显著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产值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工业产值从1953年的644亿元增长到1957年的1506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8%。
特别是重点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电力等产值增长更加惊人。
二、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一五计划期间,农业生产水平也实现了明显提高。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品种,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
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粮食总产量从1953年的1.244亿吨增长到1957年的1.506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4.6%。
三、国民生活水平改善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生活水平也出现了明显改善。
根据统计数据,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从446元增长到532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从119元增长到186元。
人民的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交通运输、电力、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
特别是铁路建设方面,中国铁路总里程从1953年的21.8万公里增长到1957年的27.6万公里,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特别是原子能、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的科技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结起来,一五计划成就统计表显示,一五计划的实施期间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工业产值增长显著,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
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请回答:(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国内背景下召开的?八大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三大改选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一五”计划取得一定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二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八大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广大干部群众对错误路线进行抵制,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结论: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曲折;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新中国成立之后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国外交事务取得成就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怎样看待科技和国防的关系?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实力的提高);为我的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威胁和平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化国防力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部队。
科技在各国国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材料一周恩来走下飞机,在机场发表了谈话,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抱着和平和友好的热烈愿望来参加会议的,相信会议一定能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而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期间,周恩来的演说仅仅用了18分钟,……他的发言“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摘自人民版历史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成就
-
1 钢铁工业 3 轻工业和纺织业 5 国防工业
目录
CONTENTS
2 交通运输业
4 电力工业
6 科技发展
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成就
钢铁工业
在"一五"计划中,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鞍山 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 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典礼,宣告中国 钢铁工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到1956年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 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 功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成就
轻工业和纺织业
轻工业和纺织业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 投产,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在武汉开始修建,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同时,纺织业也有 了较大发展,新建了上海、天津等棉纺织基地。这些项目的建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成就
此外,在农业、商业和其他行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一五 "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 高。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建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如 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大庆油田等,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中国的 综合国力,也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一五"计划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开 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通过"一五"计划的实施, 中国建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 了综合国力,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一五"计 划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为后来 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时期,从1953年到1957年实施。
在这一时期,中国通过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就。
1.工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工
业化计划。
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如钢铁、煤炭、机械等,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厂。
这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快速增长,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农业现代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注重农业现代化。
推行了
农田水利建设、化肥使用、农作物组织种植等措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产量。
这对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和减轻城乡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
3.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
度,投资兴建了大量的交通、能源和通信设施。
修建了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网,建设了水电站和电网,提升了国家的交通运输和能源供应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4.科学技术进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大力推进科
学技术的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引进。
这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技术水平,为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
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中国后续的经济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并为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全套
4.“一五”计划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巩固了国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完成标志)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②(消极)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革”错误②中共中央提出“两个凡是”方针,阻碍纠错(直接原因)。
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纠正“文革”以来的错误,完整准确的③(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7.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 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原因:①从这次大会开始,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拨乱反正②改革开放由这次大会拉开序幕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以这次大会为起点④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大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的。
9.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①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名第九课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对内改革的表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表现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中国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主要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主要成就: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国家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主要成就:"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主要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发电量103.1%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主要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收入略有节余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主要成就:一,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
二,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
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四,财政状况逐年好转。
五,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主要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回顾 (2)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回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并提出了赶超英美的目标,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
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提出了“以钢为纲”,追求高指标,高积累,放弃实事求是,违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将赶超英美的计划从15年变成10年,之后又降到2年至3年。
(毛泽东主席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加快“三线”建设。
没有形成正式文件。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
15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15计划的成就和意义
结果: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其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扩展资料
一、背景:
1、1949年-1952年,党和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二、建设成就:
1、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3、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成就
一五计划成就一五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一五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推动了钢铁、煤炭、机械、化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钢铁产量从1952年的158万吨增加到1957年的550万吨,煤炭产量也从1952年的1.27亿吨增加到1957年的2.74亿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4%,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3%,工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一五计划在农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1.34亿吨增加到1957年的2.71亿吨,年均增长8.9%,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5%,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再次,一五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力发展了公路、铁路、航空、港口、水利等领域。
特别是铁路总里程从1952年的21000公里增加到1957年的27000公里,公路总里程从1952年的100万公里增加到1957年的150万公里,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最后,一五计划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科研工作,加强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特别是在原子能、航空航天、电子、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一五计划是中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哪些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哪些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于1953年启动的一项重要经济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工业和农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满足人民需要。
该计划的实施期为1953年至1957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探讨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工业方面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计划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引进,建设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业基础设施,包括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等领域,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方面取得的几个重要成就:1. 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加大投资力度,并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和扩建项目。
结果,中国的钢铁产量从1952年的158万吨增长到1957年的512万吨,增长了近3倍。
2. 电力产能大幅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急剧增加。
第一个五年计划积极推进电力工业的发展,通过修建水电站、扩大火电厂等措施,大幅提升了中国的电力产能。
据统计,计划期间,中国的电力产量从1952年的157.6亿千瓦时增长到1957年的353.4亿千瓦时,增长了近2.2倍。
3. 化工产业蓬勃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注重发展化工工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扩大投资,并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大批化工厂。
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使得化工产品的产量大幅提高。
例如,计划期间,中国的合成氨产量从1952年的4.7万吨增长到1957年的12.9万吨,增长了近3倍。
农业方面的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着重解决了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耕地面积有限、农业技术落后、农村地区落后等。
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和政策措施,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为之后更大规模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取得的几个重要成就:1. 农田水利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推进了农田水利建设,包括修建水库、修整灌溉渠道、修筑排水渠等。
一五计划取得的工业成就
在一五计划的推动下,中国工业经历了迅猛发展,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以下是其中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工业成就:
1. 首条铁路客运专线通车
在一五计划中,中国政府着力推动铁路建设,通过设施升级和技术改进,建设了一系列高速铁路,并在1974年成功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客运专线——成渝铁路。
这条铁路全长1161公里,通车后大幅提高了四川和重庆的物流运输效率,对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2. 焦化工业实现大规模化生产
焦化产业是冶金工业和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一五计划中政府加大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
中国焦炭行业在此期间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年产煤焦炭量突破1亿吨,提高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自给能力。
3. 石油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在一五计划中,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石化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了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炼油和化工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化企业,如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
4. 电力工业结构调整
一五计划中,中国政府着力推进电力工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实现了从煤炭能源向多元化能源的转变。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电网的投资力度,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供电条件。
5. 机械工业取得新的突破
在一五计划的推动下,中国机械工业实现了重大突破,生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机床和数控设备,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械工业的发展还为中国的国防和军工产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障。
003.1958年的青岛会议:溯源、求实与反思
1958年的青岛会议:溯源、求实与反思①侯丽张宜轩【摘要】论文对1958年在青岛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进行了史料挖掘和整理,勾画了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重点介绍了刘秀峰所做的大会总结报告内容,并从历史和学科发展的角度对该事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
青岛会议作为一五时期末反冒进下的“反四过”运动和1960年始“三年不搞城市规划”的一个分水岭式的事件,充分说明了建国初期高层就宏观发展战略的争论和计划经济体制缺陷,保守与冒进的两种力量博弈所导致基本建设领域的周期性波动和矫枉过正,以及城市规划作为学科和一个行业所面临的近期与远景、生产与生活资源之间的分配和再分配关系的固有矛盾,并对规划行业本身发展具有易与“大干快上”形势紧密结合的内部动因提出警示和反思。
【关键词】规划史;青岛会议;反四过;刘秀峰大跃进期间召开的青岛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召开全国性的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其参与人数之众和影响之深足以成为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选择青岛作为第一次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是因为青岛是毛主席曾经对其城市规划和风貌给予高度评价的一个城市。
而青岛会议召开所处的特殊时期,大会具有争议性的结论,以及关键人物在此之后所经历的坎坷命运,无不使青岛会议本身成为一个敏感话题。
青岛会议报告(以及后期桂林会议报告)经建工部党组整理后上报中央,(均)未得到中央批复②。
在后期风云变幻之中,以部长刘秀峰为首的一些建工部干部相继在“五反”和“四清”运动中受到批斗、撤销职务、下放,蒙冤去世,至1980年始陆续得到平反。
与同一时期(次年1959年)建工部在上海召开的住宅标准及建筑艺术座谈会,和刘秀峰部长在会上所做报告《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相比,尽管同样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建筑界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纲领”、“黑风格”的批判,后者在中国建筑学界得到了更多的记载和更为热情、积极的评价③。
当前规划学界对青岛会议鲜有翔实记录,更缺乏扎实和深入的研究。
一五计划成就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一五计划成就统计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一五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旨在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推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该计划于1952年12月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并于次年正式启动实施。
一五计划的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包括对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对工业领域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等。
此外,一五计划还注重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通过加强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在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农业方面,粮食总产量取得了较大增长,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工业方面,钢铁、煤炭、电力等重要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工业产值大幅增长,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科技研发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在农业方面,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在工业领域,一些重大科技项目的完成,如成功研制出国产的电视机、计算机等,使中国工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总的来说,一五计划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
然而,也要看到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生态环境问题等。
对于一五计划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全面的,既要肯定其取得的成就,也要深入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的发展和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部分主要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本篇文章的整体组成和逻辑框架。
本文主要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题进行引入,同时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目的。
在本文中,引言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五 计划的成就 任务 背景
二、一五成就
【数字】 数字】
921 在施工的1 在施工的1万多个建设单位中,限额以上的有 921个,它们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 921个,它们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 骨干,其中有许多是我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 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等。 三年半 据一机部调查,“一五” 据一机部调查,“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 建成后平均3年就能收回投资。同期日本是3 建成后平均3年就能收回投资。同期日本是3年, 美国是4年,苏联是5 美国是4年,苏联是5年。 18% “一五”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 一五” 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 达到18%(计划规定为14.7%)。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 南北的交通。
1956 年8月 18日, 武汉 长江 大桥 桥梁 架工 程架 到一 号桥 墩。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 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4年12 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月25日,青藏公路正式通车。这条公路全长1,160千米, 全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 一。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共生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共生 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 机; 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 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 成投产
【 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 代化的初步基础; 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 正确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正确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在刚建成的新(疆)(西)藏公路上。
一五计划的成果和意义
一五计划的成果和意义一五计划是我国自1953年至1957年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在短期内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果和意义。
一、成果:1. 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很多大型钢铁、煤炭等基础型企业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工业结构的优化整合: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逐渐从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
同时,我国的农业、商贸等服务类产业也得到了加强,整个经济结构逐渐形成了“工农商结合”的模式。
3. 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不断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力度,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大学,同时也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技。
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为后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 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大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特别是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普及的医疗保健、基础教育和文化活动服务。
5. 对外经济贸易的拓展: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同时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意义:1. 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后续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步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为改革开放以及“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基础。
一五计划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里程碑,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促进了国际收支平衡。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拓展,积极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贸易之间的平衡。
考点49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1953年)1、时间: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的基本路线,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建设,1957年提前完成。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3、主要成就:(1)工业:**钢铁厂、**机械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2)交通运输:**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4、“一五”计划的特点:1、集中发展重工业,兼顾其他;2、借鉴苏联经验,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3、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5、意义: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1重工业为社会主义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2加强国防力量的迫切需要。
3借鉴苏联工业化经验。
4工业极端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正常发展。
(1953——1956)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原因:农业生产力落后,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要求。
②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式)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政策:赎买②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③方式:加工订货、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性质)4意义: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
5实质:转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即对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6标志: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8局限: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左倾”错误原因:①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要成就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完成了众多领域的基本建设,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工业大幅度发展,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
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
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交通运输成就巨大,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
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
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民生改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初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分类总结一五计划的成就
分类总结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是指我国在1953年至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通过计划,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对一五计划的成就进行总结:首先,一五计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计划提出了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口号,重点发展了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行业。
五年内,钢铁、煤炭产量分别增长了106%和90%,机械制造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这些工业的大幅增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后来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基础。
其次,一五计划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在计划中,交通运输、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被列为重要任务。
五年内,铁路线路增长了20%以上,公路里程增长了36%,电力产量增长了137%,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
这些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改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一五计划还注重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改善。
计划提出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农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机械化、调整农业结构等。
五年内,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5%,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此外,农村中的农村水利、农村电气化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这些举措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最后,一五计划积极推动了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计划提出了切实加强教育、科技和文化建设的任务。
五年内,全国各级学校的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多,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这些努力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总结起来,一五计划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加强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改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在短短五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成就为后续的五年计划提供了经验和借鉴,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八年级“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优选教案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中国成立早期我国得经济构造与推行工业化得必需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得基本任务及获得得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得出生过程及其内容与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分组采集资料,整理有关信息,提升学习历史得兴趣。
(2)经过小组展现、对照图表、查阅有关资料等,多方面培育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得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1)认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得工业建设获得得巨大成就,激发爱国感情。
(2)认识第一部宪法真实地表现了人民喜悦志,就是我公民主政治建设得明显成就。
【学习要点】“一五”计划得成就与作用。
【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得社会主义性质。
【学习流程】一、知识链接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公民经济得第一个五年计划。
它得基本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立国家工业化与国防现代化得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与商业;相应地培育建设人材。
2、中华人民共与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 年 9 月 15 日在国都北京威严地开幕。
此次会议得一千二百二十六名代表,代表着六千万人民得伟粗心志。
会议经过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并依据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与国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国务院,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二、新课导学请详尽阅读教材,独立达成以下知识填空,并努力记着以下知识。
1、第一个五年计划得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 得长久打劫与 _______________得搜刮以及多年战争得损坏,公民党统治区得经济濒于崩溃。
②我国就是一个落后得 ________________ 。
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___________ 不全。
2、基本任务。
八年“一五” 划的成就和作用①集中主要力量展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得初步基;②相地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相地培与、养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数据显示, 年青岛市外贸收购总值达到1.93亿元, 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1957年青岛市外贸收购总值达到 年青岛市外贸收购总值达到 亿元 年增长1.82倍。随着国家经济调整的进展,出口商品 比1952年增长 年增长 倍 随着国家经济调整的进展, 收购值逐步增加。 年即达39705万元,1976年达到 万元, 收购值逐步增加。1975年即达 年即达 万元 年达到 43935万元,比1966年分别增长 万元, 年分别增长19.6%和32.3%。 万元 年分别增长 和 。 等方面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和逐步提高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等方面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和逐步提高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 同时应积极稳步的促进手工业、 同时应积极稳步的促进手工业、农业的合作化并加强对私营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 份的比重不断增长。 份的比重不断增长。 主要指标: 年的34475亿 主要指标:至1957年,工业总产值由 年 工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 年的 亿 增加到6209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 亿元, 元,增加到 亿元 平均每年递增12.5%。社会零售总 。 额由1952年的 年的13754亿元增加到 亿元增加到22515亿元。粮食总产量由 亿元。 额由 年的 亿元增加到 亿元 1952年的 年的134798183斤增加到 斤增加到155436257斤,增长 年的 斤增加到 斤 增长15.3%。 。 完成情况: 一五”期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完成情况:“一五”期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工业生产提前一年超额11.61%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郊 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生产提前一年超额 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区的农业生产通过合作化运动,组织了127处高级合作社, 处高级合作社, 区的农业生产通过合作化运动,组织了 处高级合作社 96%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
青岛市在“一五”计划编制过程中, 青岛市在“一五”计划编制过程中,主要做了 三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 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领导,调整新设政 府机构。制定了整顿编制、精简机构的方案, 府机构。制定了整顿编制、精简机构的方案, 合并重叠机构,减少内部层次,紧缩人员编制, 合并重叠机构,减少内部层次,紧缩人员编制, 充实经济建设部门和新建单位,撤销了工业局, 充实经济建设部门和新建单位,撤销了工业局, 设立了计划委员会、交通运输管理局、重工业 设立了计划委员会、交通运输管理局、 轻工业局、染织工业局,撤销文教局, 局、轻工业局、染织工业局,撤销文教局,设 立了文化局、教育局, 立了文化局、教育局,将工商行政管理局改为 私营工业管理局。 私营工业管理局。二、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 工作,为制订好工业“一五”计划, 工作,为制订好工业“一五”计划,先后选择 了公营、地方公营和私营等行业进行摸底调查。 了公营、地方公营和私营等行业进行摸底调查。 从实际出发,认真综合分析, 三、从实际出发,认真综合分析,多次修改完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形成前期, 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形成前期,各 财委曾制订出初稿。计委成立后, 财委曾制订出初稿。计委成立后,又进行多处 的修订完善工作,才形成了“一五”计划。 的修订完善工作,才形成了“一五”计划。
青岛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青岛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制订和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制订和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条件,但仍然存在着一些 困难和问题: 大部分地方工业设备简陋, 困难和问题:一、大部分地方工业设备简陋,技术水 平落后,生产规模狭小,产品质量低成本高, 平落后,生产规模狭小,产品质量低成本高,原料供 应不足,生产能力极低。 农业十分落后, 应不足,生产能力极低。二、农业十分落后,机械设 备少,产量低。 产业结构虽然经过调整, 备少,产量低。三、产业结构虽然经过调整,但仍不 合理。农业劳动者占全市社会劳动者的比重最大, 合理。农业劳动者占全市社会劳动者的比重最大,工 业仍然落后,其他行业残缺不全。 业仍然落后,其他行业残缺不全。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全市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进 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提供了前提的同时, 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提供了前提的同时,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也要依赖有 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去消化和改善,因此, 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去消化和改善,因此,青岛市 一五”计划的制定是必要的。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青岛市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 期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期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完成了恢复 时期的各项任务, 时期的各项任务,为大规模的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充分 的条件。 的条件。 1952年青岛市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工业、农 年青岛市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年青岛市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工业、 业的总产量都超过了解放前, 业的总产量都超过了解放前,交通运输和其他部门也有 了相应的恢复和发展。 了相应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 年 81313亿元(旧币,下同),较1950年增长了 亿元( ),较 年增长了72.63%, 亿元 旧币,下同), 年增长了 , 各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1950年均有很大提高。全市 各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 年均有很大提高。 年均有很大提高 商品批发零售总额为43979亿元,较1950年增加了 亿元, 商品批发零售总额为 亿元 年增加了 83.20%。粮食作物总产量达 万斤, 。粮食作物总产量达13480万斤,比1950年产 万斤 年产 量上升6.41%。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为 量上升 。 43.4%,农业 ,农业25.9%,工业已处于领先地位。 ,工业已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本市开始深入宣传五年计划 加强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加速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市54个地方国营 个地方国营、 本市 个地方国营、公私合营企业提前完成五年计划总产 值指标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在进 行初步总结 本市87%的工厂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全市工业总产值 的工厂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全市工业总产值1956年 本市 的工厂提前完成五年计划全市工业总产值 年 即已提前达到五年计划水平 五年来制成一千七百余种新品种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祖国纺管局所属青岛国营厂取得显 著成就为国家提供的建设资金可建19个半现代化的新型棉 著成就为国家提供的建设资金可建 个半现代化的新型棉 纺织厂 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商业部门积极支援工农业生产 商业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为人民的生活需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