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必将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开辟出广阔的前景,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除此之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还特别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作用。

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

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语文课堂教学,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学习系统的人类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内容;二是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它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直接经验和获取综合性信息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认识、情感、能力、习惯和语文综合素养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我们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不能替代的。回顾建国以来半个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特别重视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迫使教师们死盯着语文课本,学生们死啃着语文课本,导致了课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成了以抄题、做题、考题为主要内容的考试练兵场,形成了语文教学“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一统天下,严重地制约着小学生语文合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发展。早在2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批评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咄咄怪事”,虽然唤起了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焦虑、不安和思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仍然不能二分天下有其一。这就是语文教学“高分低能”和“高投入、低产出”的根本原因所在。下面我们不妨先算出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笔账:一是中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时间。小学按每周每年级平均7.5课时计算,每学年约315课时;按学生每天在校学习6小时计算,每年合计时间还不足53天。中学按每周每年级平均约5课时计算,每学年不足210课时;按每天在校学习7小时计算,每学年合计时间不足30天。这样12年中小学语文教学时间不足500天。二是中小学语文阅读量。小学12册语文课本共约67万字,(含课后练习、单元练习、生字表等,下同)其阅读课文的字数只相当一本《三国演义》。中学12册语文课本共约256万字,其阅读课文的字数只相当《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怎么能不患“营养不良症”和“语言贫乏症”呢?因此,“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也只能是见怪不‘隆了。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是在课堂“言说”和课外“做题”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践行”和广泛“习得”中形成的。“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试论新世纪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夏家发、杨再隋)因此,《标准》针对上述现状特别提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语文课程这些理念的落

实,主要是通过综合性学习来实现的。《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五个板块”之一明确提出来,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较之传统的语文课外活动有了重大的发展。特别对“四个学段”学习活动和评价要求的细化,使之更具规范性和导向性,确保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开展。因此,抓好综合性学习,是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的关键。反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就可能留于形式,“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150万字的阅读量和“三个维度”的语文教学目标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

二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语文学习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的。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

将大大增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具体地说,其主要具有三大优势:

1.思想教育的形象化和自觉性。

语文学习大都是通过形象化的生活、形象化的人物、形象化的语言来达到其思想教育目的的。尤其是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特点更加突出。小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视听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考察、体验,接触到一个个典型的人、事、物,自觉地接受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感人至深,鲜活生动,较之空洞的说教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

2.文化教育的广博性和亲和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语文的文化教育功能。首先,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等不同渠道,对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加广泛的接触,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也有了更加广泛的接触。与单纯的语文课堂学习相比,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加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广博性。其次,小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都是以感受人文教育为主,而语言文字的学习往往下降到次要的位置。这类活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大都是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自愿参与的,是其精神生活极其需要的,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但能够增强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感染作用,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珍惜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3.情感教育的丰富性和潜在性。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诸如爱与憎、乐与悲、好与恶等。通过反反复复、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涵养着学生的情趣,积淀着学生的情怀,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感情,使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洋溢着人们崇尚的浩然正气,充满着万民称道的人间真情。

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生成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特点。这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大一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其学习目标更加灵活而有弹性——对于整体目标而言,既具有导向性又具有延展性;对于阶段或过程目标而言,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可变性;对学生群体或个体的要求,都比较明确而宽松(当然,教师对综合学习活动总体规划和周密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但其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指向性,更富有成效)。这样,就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理想志趣的广阔天地。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目标去探索、前进,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的目标可以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可能不断产生。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从而推动了学习探究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活动目标的可变性充分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的特点,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推进和深入,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和创造才能的发挥。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进行设计活动,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诸如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得到迅速提高。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既有助于多元智力的开发,又有助于多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