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一些资料。
一、起源与历史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农历的岁首。
春节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岁首祭祀活动,后来逐渐与农事活动相结合,成为一种具有祭祀、祈福意义的节日。
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那时称为"正月节",到了周代演变为"春节",直到现代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二、传统习俗1.贴春联:在春节前后,家家户户会在大门两边贴上对联,对联上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以祈求新年顺利、吉祥如意。
2.扫尘:人们将房间清理干净,意味着新的一年将充满新的希望和机会。
3.年夜饭:除夕夜,全家团聚共进年夜饭。
年夜饭一般有鱼、鸡、肉等许多美食,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4.守岁:新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家中祈福、燃放鞭炮,直到庆祝活动结束。
5.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未婚晚辈以及子女发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
三、民间祭祀1.祭天: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举行祭天仪式,祈求来年天地和顺、五谷丰登、家庭安康。
2.祭祖: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去家族的坟墓扫墓祭祖,表示对祖先的敬仰和祝福。
3.祭典:在一些地方,还会举行庙会、神像游行等传统的民间祭祀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参与者。
四、民间艺术1.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间表演,舞龙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舞狮则象征着祈求平安和驱邪。
2.踩高跷:在一些地方,人们还喜欢踩高跷,表演各种技艺,包括翻跟头、跳绳等,展示身手和智慧。
3.京剧表演: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春节期间,人们会举办京剧表演,欣赏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
五、民间传说与故事1.年兽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凶兽,在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出没,袭击人们。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和声音,于是年夜晚上贴红对联、燃放鞭炮,以此驱赶年兽。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团聚、祈福、祭祖的传统文化,还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展示这个重要节日的魅力。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的对象是古代的神佛以及祖先。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农历的年末。
据《淮南子》记载,春节最早是由帝尧“兼祭春,用安社稷”。
在农历年末,人们常常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也祈求来年收成丰盛、家庭安康。
二、传统习俗1.除夕之夜除夕之夜是春节的开端,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重要的时刻。
人们将做年俗饭菜,如“年糕”、“饺子”等,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同时,为了驱除邪气和获得好运,人们在家中放鞭炮和炸竹,以及贴春联、挂灯笼等。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以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人们也会给长辈们磕头行礼,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3.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一项传统而重要的活动。
相传古时有怪兽名叫“年”,会在除夕夜出现,吃掉庄稼和村庄的人。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和恶臭,于是人们用红灯笼、红布剪纸和炸竹来驱除“年”。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寓意着赶走邪恶。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舞龙舞狮表演生动有趣,通常在街头巷尾、庙会等地方进行。
这个习俗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吸纳吉祥和祝福。
5.吃汤圆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吃汤圆。
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完整,因为它的形状和音节与“团圆”谐音。
除了作为一种传统食物,汤圆还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家庭和睦的向往。
6.观花灯观花灯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各地都会举办各种花灯展览。
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灯艺术作品,如彩灯、灯笼等。
观花灯也有传说中驱除邪灵和带来好运的寓意。
结语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各具特色,千百年来一直传承至今。
春节小知识20条
春节小知识20条1. 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
人们会贴春联、打麻将、走亲访友、放鞭炮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2. 农历新年:春节是按照农历计算的,通常在公历1月底或2月初之间。
这与以阳历为基准的大部分国家庆祝新年的日期不同。
3. 年夜饭:除夕之夜,全家人会共聚一堂,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这是一种象征团圆和富饶的传统,大部分人会吃鱼、饺子等寓意吉祥的食物。
4. 春联: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在门上贴春联,它是由对联组成的,用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春联通常由横批、上联和下联组成,亦可体现作者的才情和智慧。
5. 年画:年画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之一,它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图案,如花鸟、民俗、神话等,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祝福。
6. 红包:给红包是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习俗之一。
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以示祝福和寄托对未来的期望。
7. 舞狮: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通常由两个人扮演狮子,通过模仿狮子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喜庆和祝福,同时驱除恶灵和邪气。
8. 舞龙:与舞狮类似,舞龙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由一条长长的龙舞动,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 祭祖:春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祠堂,烧香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10. 春节联欢晚会:春节期间,各大电视台会举办盛大的晚会,节目包括歌舞、相声、小品等,吸引了数亿观众收看。
11. 灯笼: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挂上各式各样的灯笼,灯笼多为红色,以展示节日的喜庆氛围。
12. 踩年:在一些地方,人们会有踩年的习俗,通常是指一家人齐步跳到新一年的第一步,象征着一年的好运和顺利。
13. 祈福: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去寺庙或神社,祈求来年平安、健康和好运。
14. 烟花爆竹:春节的一大特点就是烟花爆竹。
在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人们会放烟花和放鞭炮,以辟邪消灾、驱逐恶鬼。
15. 香炉:在春节期间,香炉是必备的祭祖用品之一。
人们会点香、烧纸钱,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春节的知识有哪些
春节的知识有哪些
春节的知识有很多,包括以下内容:
1. 节日起源: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明,因为农耕文明中农历的变化与春节有关。
2. 春节的日期: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属于中国农历的最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和文化的象征。
3. 春联与对联: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楣上贴春联,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对联是以四个字为一组,意义吉祥。
4. 年夜饭: 春节除夕晚上,家人会一同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象征,也是对一年丰收的庆祝。
5. 红包: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红包里装着吉利的钱,象征着祝福与财富。
6. 舞龙舞狮: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舞龙和舞狮的节目,舞龙舞狮能驱邪祈福,带去好运。
7. 烟花爆竹: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庆祝的一种方式,也有驱邪的作用。
8.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拜年是祝福和问候,表达亲情和友情的方式。
9. 春晚:春节期间,有盛大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国人民通过电视观看晚会,欢度除夕夜。
10. 清扫和祭祖: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目的是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也会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
春节的详细资料
春节的详细资料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一年中家庭团聚、传统文化庆祝和民俗活动最为浓厚的时刻。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历时十五天,以庆祝农历年的到来。
春节在中国的民间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习俗,被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一、起源与传说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商代,当时人们在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来年丰收和祖先的保佑。
据传说,夜晚会有怪兽“年兽”来袭,而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开始举行庆祝活动,如放鞭炮、挂红灯笼,打扮房屋,以期驱除“年兽”,迎来吉祥、平安的新年。
二、习俗与庆祝活动1. 除夕夜:除夕夜是春节最重要的时刻。
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这顿饭被称为“团年饭”,象征着全家团圆和欢聚一堂。
晚餐后,人们通常看春节联欢晚会,通过电视节目迎接新年的到来。
子女也会给父母上坟祭拜祖先。
2. 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小辈压岁钱,即红包。
红包被装在红纸袋里,象征着幸运和繁荣,也是一种祝福和爱的表达方式。
收到红包的孩子们会感到欢喜不已,而给红包的长辈则体现了对家庭成员的照顾和关爱。
3. 贴春联和挂灯笼:春联和灯笼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物。
春联一般写有四个字的对联,精选吉祥话语,如“福禄寿喜”,并贴在大门两侧,寓意迎接新年的祝福和好运。
而灯笼则用红纸或透明纸制作,悬挂于窗户、门前和街道上,为节日增添热闹喜庆的氛围。
4. 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活动。
舞狮者身着五彩斑斓的狮子装,扭动身躯,摇头晃尾,模仿狮子的动作表演,寓意招财进宝和驱邪辟邪。
舞龙则以长龙舞动为特点,由一条长龙的头和数百个身段组成,龙头上有舞者操纵,龙身由舞者手持完成,展示出华丽灵动、神韵动人的形象。
三、食物与美食文化春节期间,各地有着不同的传统美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饺子和年糕。
饺子象征着新年的财富和希望,它的形状像中国古代的金元宝,寓意着富贵和好运。
制作年糕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代表着家人的团聚和美好生活的期盼。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常见的习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的节日。
一、春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
传说,古代中国的一位叫做年的凶兽,每年在除夕这一天爬出洞穴,伤害人民和动物。
为了自保,人们开始在除夕时放鞭炮、张贴红色春联,以及贴满红纸的窗户。
他们相信噪音和红色可以驱赶年兽,保护家人和财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逐渐发展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春节习俗。
二、春节的习俗1.贴春联和挂红灯笼:在春节来临前,人们会张贴对联和挂红灯笼。
对联是由一对上下行的对称的对联组成,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下部。
这些对联通常写有吉祥如意的祝福语,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同时,红灯笼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寓意着光明和温暖。
2.年夜饭:除夕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共庆新年。
年夜饭的菜肴通常非常丰盛,其中一些菜肴的名称还与美好的祝愿相关,如“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
饭后,家人还会一起观看春晚等各种春节联欢晚会,享受欢乐的时刻。
3.压岁钱: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未成年的子女或晚辈一些压岁钱。
压岁钱通常放在红包里,寓意着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压岁钱也是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4.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表演舞龙舞狮。
舞龙是表演者在一条长龙的身后舞动,象征着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舞狮则是几个人穿着狮子服装,模仿狮子的动作,以驱赶邪恶的力量和带来好运。
5.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赶走不祥之气,带来好运。
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限制或禁止放鞭炮。
6.拜年和走亲访友: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向亲朋好友致以新年祝福。
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表达友情和亲情的一种方式。
春节知识点总结
春节知识点总结一、春节的由来春节,又称中国传统新年、年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起源于夏朝,最初为端午节,后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
根据民间传说,春节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年兽的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兽”,每逢除夕夜便出来吃人。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爆竹,于是就在除夕夜用红色的对联、贴红纸、放爆竹,以驱除年兽,并且在除夕夜守夜吃饺子(饺子是寓意着吉利的食物),以此来守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
二、春节的庆祝方式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也是最喜庆的节日之一,庆祝方式包括了许多传统的活动和习俗。
1. 春联和对联每逢新年,中国人会在门上贴上春联和对联,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
春联一般写上祝福的话语,如“大吉大利”、“步步高升”等,而对联则是以对仗的方式写下各种吉利的话语,用以祈福。
2. 守岁在中国,守岁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意味着守护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守夜,吃饺子,聚在一起过年,以此保平安、求吉祥。
3. 吃团圆饭春节期间,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是非常重要的习俗。
中国人认为,团圆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是家庭生活中的最重要活动之一,因此在春节期间,家人都会回家团聚,并且享用美味的菜肴。
4. 走亲访友春节期间,访亲问候家人和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春节习俗。
人们会相互走亲访友,互相道喜问好,迎接新年的到来。
5. 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们送红包,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红包里通常装有一些钱,象征着长辈对晚辈们的祝福和好运。
6. 烟花爆竹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放烟花爆竹来庆祝节日的到来,烟花爆竹的呼声和灿烂的烟花彩礼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热闹。
7.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表演舞龙舞狮,以求吉祥和祈福。
8. 元宵节春节结束后,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元宵节,人们会一起庆祝,吃元宵,猜灯谜,观灯展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
2024年春节介绍(多场景)
春节介绍(多场景)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正月初一,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庆祝丰收,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和繁荣。
本文将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美食和现代庆祝方式。
一、春节的起源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岁星纪年法”。
古人观察到,木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2年,因此将木星称为“岁星”,并根据其运行周期来纪年。
每年岁星运行到一定的位置,就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后来,人们将这一观测与农历相结合,形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扫尘:在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象征着扫除旧年的霉运和不幸,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2.贴春联: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人们将春联贴在门上,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家庭幸福。
3.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爆炸声可以驱赶邪恶和不幸,带来平安和吉祥。
4.守岁:守岁是指在除夕夜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聊天,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夜晚。
5.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人们穿上新衣服,向长辈、亲友和邻居拜年,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6.发红包:红包是一种装有压岁钱的红色信封,象征着好运和财富。
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
三、春节的美食春节期间,人们会准备丰富多样的美食,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包括:1.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人们会在饺子中放入各种馅料,如猪肉、韭菜、虾仁等,寓意着新年的丰收和吉祥。
2.年糕:年糕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食品,象征着年年高升和进步。
人们会将其切成片状,煮、炸、蒸等多种方式食用。
3.汤圆: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人们会在汤圆中放入各种馅料,如芝麻、红豆等,寓意着新年的甜蜜和幸福。
中国新年知识
中国新年知识中国新年,又称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农历年的第一天。
中国新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持续15天,直到元宵节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家庭团聚、走亲访友、放鞭炮、舞龙舞狮、观赏烟花等。
中国新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新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春节的雏形。
当时,人们会在新年的第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
在汉代,人们开始将春节定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并开始使用鞭炮来驱赶邪恶。
到了唐代,春节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各种庆祝活动也越来越多。
宋代以后,春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包括舞龙舞狮、观赏烟花等。
在中国新年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家庭团聚。
中国人认为,新年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全家人应该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因此,许多人会不远万里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家庭团聚的活动包括一起吃年夜饭、聊天、看春晚等。
年夜饭是中国新年最重要的一顿饭,通常包括各种美味的食物,如鱼、肉、蔬菜等。
人们还会互相赠送红包,表示祝福和感恩。
另一个重要的活动是走亲访友。
中国新年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拜访亲朋好友,互相拜年。
在拜访过程中,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和关心。
走亲访友的活动通常会持续整个春节期间。
放鞭炮和舞龙舞狮也是中国新年期间的传统活动。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驱赶邪恶,带来好运。
因此,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通常由舞龙舞狮队伍表演。
舞龙舞狮的形象象征着勇气和力量,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
此外,观赏烟花也是中国新年期间的传统活动。
在新年的夜晚,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赏烟花表演。
春节的风俗和寓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和寓意。
以下是对春节风俗和寓意的详细介绍:1. 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指在除夕之夜守候到新年的到来,寓意着珍惜时间和岁月的流逝。
在守岁的过程中,人们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活动,如看春晚、包饺子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2.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是指亲朋好友互相拜访,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在拜年的过程中,人们会互相赠送红包或礼物,以示祝福和心意。
3. 贴福字贴福字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寓意着祈求福气和幸福。
人们会在门上、窗户上、墙壁上贴上红色的福字,寄托着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4. 贴对联贴对联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寓意着祈求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对联的内容通常包含着吉祥如意、祝福平安等意义。
5.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庙会等场合看到舞狮舞龙表演,寓意着驱邪避祟、吉祥如意。
6. 压岁钱压岁钱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是指长辈给晚辈的红包或礼物,寓意着祝福晚辈平安健康、顺利成长。
压岁钱的数量通常会根据家族的传统和当地的习俗而定。
7.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寓意着驱赶邪恶和灾难,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放鞭炮的过程中,人们会选择吉时燃放,以示祈福和祝福。
8. 吃饺子吃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之一,寓意着团圆和和谐。
在吃饺子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在饺子里放入硬币、糖果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东西,吃到这些东西则意味着好运和幸福。
9. 吃汤圆吃汤圆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之一,寓意着家庭团圆、幸福美满。
在吃汤圆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在汤圆中放入黑芝麻、花生等营养丰富的食材,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健康长寿。
10. 守岁酒守岁酒是指在除夕之夜守岁的时候喝的一杯酒,寓意着祝福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在守岁酒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举杯共饮,祝愿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春节的来历以及习俗_有关春节的资料大全
春节的来历以及习俗_有关春节的资料大全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节的来历以及习俗,希望能帮到大家!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民最为盛大和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一般对应公历的1月或2月份。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团聚、祭祖、祈福的时刻,也是传统文化、历史和民俗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来历可追溯至中国古代传说。
相传,古代中国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
这种怪兽每逢除夕夜都会出现,吞噬村庄的人和家畜。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发现年怪畏惧红色、光亮和响声。
于是人们在除夕夜挂红灯笼、贴春联、燃放爆竹,抵御年怪的侵袭。
经历几次斗争,最终人们成功驱逐了年怪。
从此,每年的除夕夜便成了庆祝的日子,而这一日后来便成了春节。
二、春节的习俗1.除夕年夜饭除夕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是全家团聚的象征。
这顿饭通常由长辈为全家准备,菜肴种类丰富多样,寓意丰收和幸福。
人们在年夜饭上尽情品尝美食,畅饮美酒,一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2.贴春联和挂对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物之一,一般由对联组成。
对联通常由一句对仗工整的上联和一个相对应的下联构成,寓意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人们会将贴有春联的红纸张贴在门口和屋内的显眼位置,以求辟邪、驱灾和祈福。
3.燃放爆竹和观赏烟花春节期间,燃放爆竹和观赏烟花是传统习俗之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爆竹的声音能驱走邪恶,带来好运和祝福。
观赏烟花则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烟花绚丽多彩,象征着希望和喜悦。
4.拜年和压岁钱春节期间,拜年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活动。
人们互相拜访亲朋好友,祝福对方新年快乐和身体健康。
此外,长辈还会给年幼的晚辈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
压岁钱象征着长辈的祝福和关爱,并带给孩子们一些小小的回报。
5.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形式。
舞龙舞狮队伍通常由年轻人组成,他们身着龙和狮子的服装,扭动舞动,表演独特的舞步和技巧。
这一活动象征着吉祥如意和驱邪避凶。
6.庙会和花市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和花市。
庙会上有各式各样的游乐设施、小吃摊位和传统手工艺品展销。
春节节日简介
春节节日简介春节,那可是咱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呢!一、春节的起源春节历史超悠久的呀。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呢。
那个时候呀,人们对神灵和祖先怀着敬畏之心,通过祭祀来祈求来年的平安、丰收等。
在古代,春节的日期也不是固定在农历一月初一的哦,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规定呢。
像夏朝的时候,是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商朝呢,是以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周朝又以十一月初一为岁首;秦朝则以十月初一为岁首呢。
到了汉武帝时期呀,才又将正月初一确定为岁首,一直延续至今。
二、春节的习俗1. 贴春联这可是春节很重要的习俗呢。
春联一般是用红纸写的,上面写着对仗工整、寓意美好的句子。
比如“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之类的。
贴春联就是为了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把旧的不好的东西都赶走,迎接新的福气呢。
2. 放鞭炮放鞭炮超有节日氛围的呀。
传说中,放鞭炮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呢。
每到除夕之夜,人们就会燃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可热闹了。
现在虽然有些地方因为安全和环保的原因对放鞭炮有限制,但这个习俗还是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的。
3. 吃年夜饭年夜饭可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的大餐呢。
年夜饭的菜品可有讲究了,像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鱼”和“余”同音,象征着年年有余。
还有饺子,北方很多地方都有除夕夜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
4. 守岁除夕之夜呀,大家都不会早早睡觉的,这就是守岁。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等。
守岁既有对即将过去的旧岁的留恋,也有对新的一年的期待呢。
5. 拜年大年初一呀,人们就开始互相拜年了。
晚辈要给长辈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像“爷爷奶奶,新年好,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之类的。
长辈呢,会给晚辈发红包,也叫压岁钱,这可是孩子们很期待的呢。
6. 逛庙会庙会也是春节的特色活动呢。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像糖葫芦、烤红薯等,还有各种小玩意儿卖,如剪纸、糖人等。
还有各种表演,像舞龙舞狮,那场面可热闹了。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介绍
专属的文化自信
• 在春节大团圆里,我们中国人的时空观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 泰山如砺、黄河如带。
• 这绿水青山,李白、王维吟咏过,张择端、米海岳描摹过,无 数英雄豪杰用鲜血浇灌过。这是我们列祖列宗耕耘的土地,这 是先贤先烈战斗的地方,这是父母先人留恋的乡土,也是我们 要传递给子子孙孙的家园。
• 所以我们庆祝这春回大地、日暖神州的节日。
年糕
年糕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有红、黄、白三色, 象征金银。
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过年 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 甜蜜蜜,步步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 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北方年糕有蒸、 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专属的文化自信
• 我们说,春节是大团圆的节日,何为团圆之“大”者? • 这是几千年来春节祭祀列祖列宗、感恩天地父母的文化传承。
• 春节,我们乘坐飞机而回,我们乘坐高铁而回,我们乘坐车船 而回。
• 较之地理上的回归更深邃的,是我们乘坐时光之舟,溯历史长 河向着我们文明的母体而回,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去体味 中华民族赓续千年忘不掉、打不散的文化纽带和文明血脉—— 这正是把中华民族凝聚到一起、绵延不绝的精神源泉。
民国时期
1913年7月(民国二年),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1914年起 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1949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 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 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 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中国新年简介
中国新年简介
春节(Spring Festival),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春节”一词开始使用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民俗众多,包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
春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2024龙年新春,联合国粮农组织、维也纳联合国
总部等联合国机构首次正式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春节的知识有哪些
春节的知识有哪些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和热爱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春节的知识,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一、春节的由来和意义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或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开端,一个全新的年度开始。
春节起源于封建社会农耕文化中的岁首祭祀活动,旨在祈求丰收和祈福安康。
如今,春节已经演变为一个欢庆新年的节日,寓意着新的一年将带来好运、好事和新希望。
二、春节的习俗和活动1.贴春联和春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装饰品,一般由一对福字和吉祥寓意组成。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门上或墙壁上,以祈福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贴则是指各种吉祥的图案、对联等,用以增添节日气氛。
2.食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最丰盛的一餐,是家人团聚共度一年之始的时刻。
人们会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代表着团圆和吉祥,如鱼(年年有余)、饺子(团圆)、年糕(步步高升)等。
3.放鞭炮和观赏烟花放鞭炮是传统的庆祝方式之一,旨在驱邪辟邪和庆贺新年。
而观赏烟花则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盛景,色彩缤纷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象征着喜庆和繁荣。
4.拜年和压岁钱春节期间,人们会去拜访亲朋好友,互相道喜并致以新年祝福。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意味着辞旧迎新、祝福幸福,也是对晚辈的一种关怀和呵护。
5.舞狮、舞龙和京剧表演舞狮和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节目,舞者身着彩色的狮子或龙的服装,在鼓乐声中表演动作,寄托对新年的祝福和祈愿。
京剧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一大特色,各地会邀请京剧团来表演经典剧目,为观众献上精彩绝伦的演艺。
三、春节的文化意义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欢庆新年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从各种习俗和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传统的家庭关系和人情味道在春节中得以弘扬并传承给后代。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凝聚了全体华人的心血和希望,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与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春节的氛围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友情的深厚和民族文化的底蕴,也祝愿大家新年快乐,福气满满!。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它被视为春天的开始,人们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团圆时刻。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春节的历史渊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朝。
最早的春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对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通过神仙崇拜和寻求神仙保佑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后来,春节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家庭团聚和庆祝的时刻。
二、春节的习俗及其寓意1. 年夜饭:家人团聚一起共进晚餐,寓意团圆和幸福。
2. 贴春联:家门口贴对联,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平安、吉祥。
3. 放鞭炮:炸响鞭炮是为了驱赶邪恶的东西,希望新年带来好运。
4. 祭神:家庭会进行祭祀活动,祈祷神仙保佑一家人平安健康。
5. 红包:长辈会给小孩子压岁钱,寓意着辞旧迎新的福利和希望。
春节习俗的寓意丰富多样,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三、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春节从除夕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期间有很多传统的庆祝活动,比如龙舞、舞狮、赛龙舟、舞火龙、放烟花等。
此外,还有民间艺术表演、游园活动、传统集市等等。
四、春节对家庭团聚的重视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很多人会提前几天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家人之间可以相互关心和照顾,共同分享快乐和困难。
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意义,体现了亲情和家庭的价值。
五、春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春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代表了对历史、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春节的庆祝和传统习俗的开展,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博大精深。
总结起来,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年的传统节日,也是团圆、庆祝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通过春节,人们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愿家庭幸福平安,同时也通过传统习俗和活动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简介
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简介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着农历的岁次更替,人们辞旧迎新,热闹庆祝。
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习俗既有传统的庆典活动,又逐渐与现代化元素相融合。
本文将介绍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习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传统节日的世界。
一、扫除旧年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将家中的一切旧物清理干净。
这是为了驱走旧年的晦气和不祥之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和新的开始。
扫除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于干净环境的追求,也意味着瑞气的到来。
二、贴春联春联是春节的重要装饰物之一。
人们会在大门上贴上用红纸写成的对联,上联一般写福字,下联则会写一些祝福语。
春联的内容通常与美好的愿望、对未来的期许相关,希望新的一年中能够幸福安康、事事如意。
三、贴窗花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在窗户上贴上由红纸剪制成的窗花。
窗花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美丽的红色,给人们带来喜庆和欢乐的感觉。
窗花的图案多样,常常以动植物、花卉和民间传说中的吉祥图案为主题。
四、祭神奉祀除夕夜,家家户户会设席祭神,祈求上天的保佑和慈悲。
人们会摆放水果、糕点和鞭炮等供品,焚香磕头,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同时,也会将祖先的照片放在神龛前,祭奠祖先,表示对家人的怀念和缅怀。
五、守岁守岁是指除夕夜一直守在家中,不睡觉直到新年初一。
这个传统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具有浓厚的民俗价值。
守岁的习俗中,人们会一家团圆,共同分享美食和快乐。
守岁过程中,人们还会放鞭炮、看春晚、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为新年增添喜庆的气氛。
六、拜年和红包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压岁钱。
红包象征着祝福和好运,也是亲情和友情的体现。
七、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民间表演活动之一。
人们身穿龙、狮的服饰,在鼓乐声中起舞。
这一表演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色彩,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勇气、团结和吉祥。
八、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春节,又称中国农历新年或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最盛大、最具有代表性的节日。
在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民都会欢庆,彼此相互拜年,共度欢乐的时光。
春节的来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其中的习俗也是源远流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一些常见的习俗。
一、春节的来历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的农历由月亮的形状决定,共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以满月为开始,以廿九日或三十日为结束。
春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
所谓春节,即是人们按照农业周期,等待冬季的结束,农民们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传说中的春节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做“年”。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又叫“年”。
这个怪兽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吃掉人们和动物,为了躲避这个怪兽的袭击,人们纷纷关上门窗,贴红纸,并放鞭炮,希望通过吵闹声和红色来驱赶这个怪兽。
但是有一次,有一个年轻人发现一个怪兽害怕火光和噪音,于是人们每年都在除夕夜燃放焰火、敲锣打鼓,以驱赶“年”的到来,这一习俗便一直流传至今。
二、春节的习俗介绍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也是亲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一顿饭上,家人们会一起享用丰盛的菜肴,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年夜饭通常包括鱼、鸡、猪肉等美味的食物,这些菜肴都有着各自的寓意,比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猪肉则代表着富贵。
2. 贴春联和挂红灯笼贴春联和挂红灯笼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每幅对联都有特定的寓意,例如“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等。
人们将春联贴在门上或墙上,以求祝福和平安。
红灯笼则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悬挂的装饰物,它象征着喜庆和光明,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3. 拜年和红包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是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
人们身着新衣,带着美好的祝福互相拜访,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而长辈们通常会给晚辈们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寓意着给予好运和祝福。
4. 舞龙舞狮和放鞭炮舞龙舞狮和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和庆祝活动。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会欢聚一堂,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
这篇文章将介绍春节的由来、重要的传统活动以及如何庆祝这个节日。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年节习俗,由于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早的一天,因此取名为春节。
春节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最著名的是“年兽传说”和“除夕祭祖”。
根据传说,年兽会在除夕这一天出现,吃掉村庄里的人和畜牲。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火爆声音,于是就开始贴红纸、放鞭炮,以驱赶年兽。
这就演变成了热闹的春节庆祝活动。
除夕祭祖是春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人们会在除夕这一天拜祭祖先,祈求祖灵保佑家族的幸福与繁荣。
二、重要的传统活动1. 贴春联春节前,人们会贴春联于门上。
春联是一对对对联,通常由一句对仗工整的短句组成。
春联寓意吉祥如意,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2. 制作年画年画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用来装饰家门或室内墙壁。
年画通常绘有吉祥的图案和寓意,如鸿运当头、福禄寿喜等。
3. 吃团圆饭春节除夕的团圆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尝各种美食。
这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幸福。
4. 红包发放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
家长会给孩子和晚辈装有压岁钱的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爱意。
红包中的压岁钱代表着祈求平安和好运。
5. 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活动。
人们会扮成狮子或龙,在街上舞动,以辟邪驱祸,为新年带来吉祥和好运。
三、春节庆祝活动的准备与庆祝1. 准备庆祝春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人们要打扫房屋,以驱赶旧年的不祥和霉运。
其次,要购买食物、新衣服和年货,准备年夜饭。
还需要准备烟花爆竹等庆祝用品。
2. 庆祝春节期间,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各种庆祝活动。
除夕之夜,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观看春节晚会。
深夜时分,人们会放鞭炮、观赏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相拜年,走亲访友,互赠礼品和红包,以示祝福和友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新年知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
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1 / 10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
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范文最新推荐------------------------------------------------------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
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
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年夜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3 / 10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
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
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但是屠苏酒的名---------------------------------------------------------------范文最新推荐------------------------------------------------------ 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
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5 / 10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
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
有的书上说,住在屠苏里的人们酿的一种酒就叫做屠苏酒。
它是用几种药草酿成的。
据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笺》记载:“屠苏方:大黄十六铢,白术十五铢,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铢,去目桂心十八铢,去皮乌头六铢,去皮脐茇葜十二铢。
”古人把一两分为二十四茱。
照这些分量按方配制,就成为屠苏酒。
”如果分析一下屠苏酒所包含的七味药草的药性和功效,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
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
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久服能轻身---------------------------------------------------------------范文最新推荐------------------------------------------------------ 延年。
桔梗能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盅毒。
蜀椒也能解毒、杀虫、健胃。
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
乌头能去风痹,去痞,温养脏腑。
茇葜能驱毒、防腐、定神。
综合这些药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药方。
由此看来,古人守岁饮屠苏的习惯,也颇有一些道理。
尤其是饮屠苏,可以说是群众性的防疫运动,很值得研究群众卫生的同志们作为参考资料。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
《中国年节食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
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见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
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
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顿复。
后来他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
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
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
这就是腊八粥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