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确保所有世代都有平等的机会和 资源来满足其基本需求,并实现
自身的发展。
持续性原则
确保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 维护不会超过其再生能力或承受能 力,以保证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共同性原则
认识到全球性问题的严重性,需要 各国采取共同行动,以实现全球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目标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
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农业环境保护能 够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农业可持续 发展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
在实践中,应该注重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制定科学合理 的农业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05 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
农业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业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土壤、水、空气等自然资 源。保护好这些环境要素,能够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为农民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 康的农产品。
农业环境保护能够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 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农业废弃物污染
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 弃物等处理不当,对环境 造成污染。
农业环境保护的意义
保障农产品安全
农业环境保护有助于减少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助于维护生态 平衡。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可持续农业是一种重视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在当前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发展可持续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性,并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环境保护发展可持续农业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农业模式常常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破坏。
而可持续农业注重自然生态循环,采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等环保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二、资源利用发展可持续农业可以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
在传统农业中,常常存在过度开发水资源、过度耗损土壤等问题。
而可持续农业注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节水灌溉和雨水收集技术,减少浪费。
同时,通过合理轮作和有机肥的利用,保持农业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性,降低土地的退化。
三、经济效益发展可持续农业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可持续农业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有机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价格相对较高,农民通过发展可持续农业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可持续农业也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社会效益发展可持续农业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
农业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的就业和增收。
同时,可持续农业强调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度,保障了公众的健康权益。
此外,可持续农业还有助于改善农村环境和提升农村形象,有利于农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总结起来,发展可持续农业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大对可持续农业的支持和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构建美丽乡村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时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和增强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确保未来世代能够继续获得高质量的食物和农产品的发展方式。
其关注的重点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具体概念包括:
1. 高效利用资源:采取可持续的土壤管理、水资源管理、能源利用和投入品使用,以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程度。
2. 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等。
3. 改善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食物。
4. 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社会公平和公正。
5. 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下的粮食供应充足,可持续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农业的长期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未来世代提供可持续的食物安全。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中国农业发展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的保护对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促进中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资源环境的意义和现状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种植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源,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不仅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于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有直接影响。
然而,目前中国的农业资源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土地的草地退化、水资源的污染和稀缺、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农业发展的持续性。
大规模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给土壤和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修复农业资源环境。
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农业资源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有机农业还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修建灌溉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实现有效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来解决农业面临的干旱和水logging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3. 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对于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都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例如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产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
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和装备。
例如,研究新型农药和肥料的使用方式,优化农业灌溉的技术,都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资源节约利用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而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肥料和农药等,它们的合理利用与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只有通过节约农业资源的利用,我们才能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
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如精准农业、无土栽培等,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节水灌溉和高效排水,减少土地的耕地面积和溢出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通过灌溉制度的改革,推广合理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水库、水渠和井灌等,改善农田排水条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建立水资源利用规模和效益的评价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节约利用化肥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但过度的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节约和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农田施肥技术培训,推广有机肥、生物肥等替代化肥的方法,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开展农药的科学使用,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施用剂量,减少农药的残留和环境污染。
另外,加强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以及化肥和农药等农业资源,我们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保护农田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最大化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的分类、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中能够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总和。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农业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包括灌溉水、饮水等。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资源: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4. 植物资源:植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 动物资源:动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禽、家畜等。
合理利用动物资源,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和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6. 人力资源:人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包括农民、技术人员等。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1. 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指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比如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将畜禽粪便用于有机肥生产等。
2. 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指将不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农业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农业理念应运而生。
一、农业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度施肥和错误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渗入到土壤中,损害土壤质量,降低农田的肥力。
同时,农业排放的废水和农畜禽粪便的过度施用也会导致土壤污染。
2. 水资源污染:农业活动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农田灌溉、养殖业的废水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渗入都会导致水资源的污染。
这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威胁人类的健康。
3. 温室气体排放: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占总量的相当部分。
这些温室气体加速了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为了减缓农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崭露头角。
可持续农业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追求可持续农业的方式如下: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自然肥料和有机控制方法来保护土壤和水质。
有机农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土壤的健康,增强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农田灌溉中,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规划和管理灌溉系统,使用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温室气体减排: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持续农业提倡减少动物的数量和粪便的排放,通过改进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调整化肥的使用量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 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系统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方式,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三、可持续农业的挑战尽管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面临一些挑战。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实践案例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实践案例1.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传统农业方式常常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
因此,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至关重要。
案例一: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采用天然肥料和生物土壤改进剂,不使用化学农药和转基因技术。
该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品质。
案例二:精确农业精确农业利用先进的技术(例如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来监测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因素,并根据这些数据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使用和排放。
2. 可再生能源利用传统能源消耗过多并且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损害了我们的环境。
因此,转向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案例三:风力发电风力发电利用风能产生电力,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排放物。
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场,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提供清洁能源。
案例四: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收集并转化太阳能为电力,可以为家庭和商业机构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3. 垃圾处理与回收垃圾处理和回收是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有效管理垃圾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降低污染。
案例五: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垃圾分类是将废物按照材料属性进行分类,以便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
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废弃物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列举了五个实践案例,展示了在环境保护方面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垃圾处理与回收是我们实现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关键举措。
这些案例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为我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业作为人类的重要生存方式和经济支柱,充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垦、破坏和污染。
其次,要推动土地的综合利用,发展农田水利、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
二、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加强水源地的保护,禁止乱采乱挖、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
其次,优化农业灌溉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三、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农作物、牲畜种质资源的保护,改善品种结构,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抗病虫害能力。
同时,要加强农作物和畜禽养殖技术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四、能源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能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保护和利用好能源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推广农业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如农作物秸秆、粪便等的转化为生物质燃料。
同时,要加强农田的太阳能利用和风能利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
五、农业废弃物的利用与资源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浪费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能源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过度的农业扩张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常常依赖于化肥、农药和机械设备等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生产手段。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注重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和财政支持来实现。
其次,要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
合理处理和利用这些废弃物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通过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有机肥料的制作以及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等手段,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们饮食安全的基础,而溯源体系可以有效追踪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完善的溯源体系,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感,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
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作,严禁乱排乱倒,推动农村环境的改善。
另外,要积极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和生态系统等工作,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第五,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和参与,而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态度和参与度。
因此,要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农业现代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农业现代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率和质量,减少资源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对策来应对。
首先,农业现代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但土地开垦和水土流失问题也越发突出。
随着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和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但过度耕地开垦和脆弱生态系统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是水资源过度利用与水污染问题凸显。
灌溉水量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而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则导致了水质污染。
三是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环境污染。
虽然农业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但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带来了严重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可持续发展对策正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对策包括:一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鼓励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权和生态补偿制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推动绿色节水型灌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通过研究和开发绿色节水型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地下水超采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采取适当措施防治化肥和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鼓励有机种植,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秸秆还田等有效手段,减轻农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对资源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要有效缓解这些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采取系统性措施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未来,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必须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严格监管管理和技术创新应用,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人们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关注。
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项资源消耗较大的行业。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农业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支持,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因此,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日益重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对环境有害,也会对土壤和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就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农产品对于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面积,导致农田、农林交错带和生态脆弱的地区变为农田化;另一方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对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的建设,保护和恢复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只有保证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业现代化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协调分析

农业现代化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协调分析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业现代化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关系。
一、农业现代化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注重推广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资源,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二、农业现代化带来了资源环境压力然而,农业现代化也带来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
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化肥、农药等投入,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土地,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农业现代化与节约资源的协调为了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与节约资源相协调。
首先,农业生产应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其次,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此外,农业现代化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四、农业现代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农业现代化与环境保护也需要协调。
农业现代化应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农业现代化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避免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五、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农业现代化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侵占。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六、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农业现代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
同时,农业现代化也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七、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生活品质改善的协调农业现代化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经济收入,还可以提高农村生活品质。
农业环保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业环保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对自然资源消耗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环保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农业环保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保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保护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化肥、农药等投入,而这些资源往往并不是无限的。
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减少浪费是农业环保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理管理土地资源,进行轮作休耕,防止土壤侵蚀和土地贫化,有效地保护了农业土地资源。
又如,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节水灌溉,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保护了水资源。
在施肥和农药使用上,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避免过量使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通过这些措施,农业环保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保护农业资源,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农业环保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会对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农田的改造和开垦更会破坏生态环境。
开展农业环保,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农田防治和农田管理、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做出努力,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选择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可以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开展农田改造和绿化,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农田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农业环保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绿色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讨论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绿色生态农业的概念与特点绿色生态农业是一种提倡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其核心理念包括保护土壤、减少农药使用、推广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
与传统农业相比,绿色生态农业拥有以下特点:1.1 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采用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降低对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2 农产品质量提升绿色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质量,推崇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
通过遵循严格的农业标准,种植环境友好的农作物,降低化学残留物的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健康和安全性。
1.3 资源利用效率高绿色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和土壤保护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降低农业生产对能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绿色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绿色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二者互为支持和促进关系。
绿色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发展为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1 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通过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减少了对土壤、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保障。
2.2 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在政策和经济支持下,推动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绿色生态农业的理念相契合,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三、绿色生态农业的前景展望绿色生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前景。
如何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3.1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加大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
农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农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农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农业依赖于资源环境提供的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而资源环境的改变也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维护良好的资源环境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影响。
农业生产需要土地、水、气候等资源作为基础,如果资源环境出现问题,比如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例如,土地退化会导致土壤贫瘠,影响作物的吸收养分能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水资源短缺则会限制农业灌溉的条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生变化,甚至引发灾害,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
农业生产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养殖污染等都会对土地、水资源造成污染,进而影响资源环境的质量。
长期过度的农药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水体污染问题,影响资源环境的健康。
因此,农业生产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的种植、养殖方式,减少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
资源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结构和方式。
随着资源环境的变化,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资源环境的恶化会促使农业生产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方式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式转变。
例如,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农业生产需要采取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农业生产也需要选择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资源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生产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为了实现资源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和措施,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只有在资源环境和农业之间实现良好的协调关系,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提出,其核心是要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技术需要进行改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高强度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应当采用有机农业或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包括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同时鼓励农民采用更环保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机械。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农业是占全球大多数人口的主要职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民的生活状况往往较差。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这可以通过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实现。
只有农民的生活幸福稳定,他们才能投身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中。
另外,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政府部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都应当参与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来。
政府可以提供农业政策支持、农业补贴和农业环境监管等,引导农民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企业可以参与农业生产和销售,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
非政府组织可以发起农业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公众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农业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生产方式,而粮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健康安全的食品。
此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农田土壤环境对于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 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其肥沃程度、水分状况、微生物和无机养分含量等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保护农田土壤环境是维护农业生产稳定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
2. 农田土壤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田土壤环境的改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如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会导致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保障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因此,保护农田土壤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现状分析1. 农田土壤环境的现状目前我国农田土壤环境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
其中,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土壤侵蚀则导致了大量的土壤流失,严重影响了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气候变化对农田土壤环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干旱、水患等极端天气事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三、农田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 推进农田土壤保护政策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农田土壤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的农田土壤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2. 提高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估能力加强土壤环境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土壤环境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土壤退化、土壤污染等问题,保障农田土壤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农业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经济支持,还能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将从减少农药使用、优化耕作方式、推进循环农业等多个方面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减少农药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农田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减少农药使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与资源利用的重要举措之一。
减少农药使用有利于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农田生态环境中有益生物种群的减少,进而影响农田的自然生态调节能力。
合理减少农药使用,利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手段替代农药,有利于恢复和维持农田的生态平衡。
此外,减少农药使用还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往往会通过冲刷和渗漏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
这不仅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还会威胁人类饮用水安全。
因此,减少农药使用对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优化耕作方式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耕作方式,以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首先,合理耕作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资源。
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合理施肥、合理翻耕、保持足够的土壤覆盖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土壤资源,还能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合理耕作可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产副产品,如秸秆、粪便等,可以有效替代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需求。
这有助于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与消耗,降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三、推进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核心理念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绿色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绿色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绿色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绿色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则是在生产粮食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绿色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绿色发展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作为最基础的产业之一,其活动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
因此,在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农业领域应当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使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绿色发展要求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浪费,而农业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产业,更需要在资源利用方面做到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
例如,推行精准农业,精准施肥、精准灌溉,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绿色发展倡导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
农业生产直接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而长期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已经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崩溃。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第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农民的生计和发展。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生计和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要实现绿色发展,就需要关注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到绿色农业生产中。
第五,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模式。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因此,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模式,例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粮食的安全与品质。
第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下,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
9
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
2.农业生产的外部性 正外部性
形成了生态产品—提供一种人类与其 它生物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降 解污染/减少噪音/ 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济 行为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给当代人 类及后代人类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 的影响。
农业发展
盲目适应自然 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然生 能动地利用自 生产工具高
产力进行农业生产 生态系统基本上能够通过 自身的运行加以修复。
然规律 主要是靠农业 内部的循环来 维持的 有一定的生态 合理性,但不 能满足人类对 农产品日益增 长的需求。
度机械化,农 艺技术高度科 学化 过分分离了 人与自然的关 系,忽视了农 业生产的生态 本质
2
甘肃会宁县旱灾已持续3年 (法制晚报,2006年7月22日)
太湖流域蓝藻爆发危及市民饮水安全 (新闻前线,2006年11月24日)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与 显著外部性
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 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
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
生产
大气
消费
废弃物管理
种植业
畜牧业
食品工业 人类家庭
23
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
首先为适应大型机械作业,必须进行专业种植,过 度的专业化使农牧林相分离,物质循环链被割断, 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系统稳定性减弱,加剧了水土 流失及养分流失。 其次,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石油能源的基础 上,是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为特征,农业生产中所 使用的化肥、农药、薄膜、能源等,直接间接都是 石油产品。因此现代农业又被称为“石油农业”。 广泛推行的“石油农业”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最 严重的后果使造成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将人类 农业导入难以继续发展的困境。
25
3.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
二战后刚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食品的供给,在 20世 纪六十年代初,选择了“绿色革命”的道路。“绿色革命”以品 种改良、技术革新、高投入为特征,最初出现了好的增产势头, “绿色革命”的倡导者们曾预言:“绿色革命”将使人类最终战 胜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饥馑问题。然而,相同遗传基因的同一品 种的密集单一种植带来病虫害、杂草不断增加,土壤养分失衡, 地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此外,现代品种比传统品种更加依赖于化 肥,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使生产成本迅速提高,还造成了环 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损害。“绿色革命”犯了“石油农业”同样 的错误——违背了农业生产的生态规律,因此也步入了与“石油 农业”一样的困境——难以持续发展。对于备受资源贫乏与资本 短缺困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承受不起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与 社会代价。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5
外部不经济的影响
如果不对外部不经济的产业加以限制,外部不 经济较大的产业的产品价格比应有的价格低。 价格相对较低,引起需求增加,产量增加。也 即外部不经济的产业比外部不经济较小的产业 不正当地扩大份额,进而引起资源分配的不合 理。这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被称为-2 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的外部性
24
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
为了摆脱困境,人们纷纷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各 种 形 式 的 “ 替 代 农 业 ( alternative agriculture )”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替代农 业”过于强调依靠农业系统内部自身的生产力,排 斥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农业系统外部的合理投入,限 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其难以推广。 在这一实践基础上,一种能反映这些“替代农业” 目标,吸收“替代农业”有益的、可操作的部分, 同时又能弥补替代农业之不足的可持续农业被提出 来,并得到普遍的接受。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现代的 粮食消 费
Q2
F
PoQo+P1Q1最大。 现代一单位粮食 的价值Po,将来 一单位粮食的价 值P1。
Q0
E
Q3
图10-3 粮食生产的持续性
Q1
将来的粮 食消费
一、现代农业的资源、环境困境
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
3.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
进行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自觉调节人与自然 的关系。动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自然生态系统。
7
2.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
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说明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活 动如果是遵循和利用生态环境的,就能使作为生
产基础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使农业生产
14
农业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例如,作为农业主要生产对象的绿色植物,有 净化空气的功能,同时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 土,降解污染,减少噪音,从而改善人类生存 环境。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经济时期成为能 够提供不断改善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公益部门。 而且农业生产的这种生态贡献的重要性,会随 着社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中形 成的生态效益是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
22
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现代农业主要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现 代农业以其生产工具的高度机械化、农艺技 术的高度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 但由于现代农业过分分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因此就在其满 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 难的发生
11
外部不经济性定义
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从可持续发展 概念)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济 行为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给当代人类及后代人 类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的影响。或者指(从 经济学外部性概念)农业生产者给其它经济 主体和消费者造成不能由市场价格表现的不 利影响。
12
外部不经济性表现:
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具体表现为:土壤肥 力下降,产品质量下降,环境严重污染,自 然灾害频繁发生,资源存量锐减,生物多样 性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扩大,生 态景观破坏等等。农业生产外部不经济最严 重的表现莫过于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 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环境资源局限性
原始的刀耕火种 传统畜力铁器 现代工业式农业 T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2006年7月18日表示,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 的耕地约有1.5亿亩。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将联合 投入10亿元,用三年半时间,进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以此完善中国的土壤 污染防治工作。 重金属年污染粮食1200万吨 周生贤称,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 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 他同时警告说,土壤污染的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 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 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周生贤表示,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 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 重点调查重污染企业周边 “我们搞治理污染,如果不知道污染源在哪儿,是很危险的。希望通过这次调 查,把土壤污染的情况摸清楚。”周生贤说。从昨天开始,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完全展开。 通过此次调查,相关部门希望能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 状况,查明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原因,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 境安全等级,建立污染土壤档案。 此次调查将把重污染企业周边、工业遗留或遗弃场地、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场地 等及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区域作为调查重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采集土壤、农 产品和地下水等样品进行系统测试分析,查明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以及土 壤重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污染成因。 (来源:新京报)
10
负外部性
古典的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举例:
相邻的养蜂场与苹果园(蜜蜂吸取苹果的花蜜的同 时,给苹果授粉),两者的利益均来自本收益以外, 双方都不需要为此付出或得到代价。 现代农业,不付出任何的代价,却消费着资源,污 染了环境。与外部经济相反,称为外部不经济。 这种外部不经济,生产者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没 有计算到经营费中,但对于社会却是明显的损失。 这部分费用称为外部费用。社会总费用应该是外部 费用与生产者的费用之和。
20
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在大约二三百万年内一直过 着渔猎采集生活,大约最近一万年左右开始进入农 业社会。农业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刀 耕火种农业、传统的畜力铁器农业、现代的工业式 农业。 在原始农业阶段,人类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然生产 力进行农业生产,人类对自然界利用和干预的强度 总体上说没有超过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相对于人 类有限的满足需求的能力,自然资源也显得比较充 裕,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的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基 本上能够通过自身的运行加以修复。
废物管理
水体与土壤
图10-1 经济产品与生态产品形成的过程
1.农业的含义
农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保证人类社会发
展的最基本的生产部门。
农业是利用植物和动物地生活机能,通
过人工培育,来取得各种产品的过程。
6
2.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人们进行农业生 产不能离开动物和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而要 以它的生命运动过程为基础。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投入 劳动和采取各种生产技能措施的过程都不是“创造” 农产品的过程,而是“帮助”各种作物和畜禽顺利地 发挥它们自身固有的生命机能,从而给人们提供可以 利用的农畜产品的过程。
21
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 的积累以及劳动工具的改进,农业进入了传统农 业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 已从原始农业时期的盲目适应自然,转向能动地 利用自然规律来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但由于 它的生产主要是靠农业内部的循环来维持的,虽 然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还不能满足人类对农 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供需矛盾的尖锐,农 业的发展被推导现代农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