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合集下载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教学大纲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本讲教学要求: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了解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解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专业应用模型。

第三讲新型有机(类)肥料习题要点:新型有机(类)肥料的范畴,农业废弃物利用与新型有机(类)肥料制造;微生物有机肥料与土传病害防控;生物有机液体肥料。

本章重点、难点:功能菌的筛选、鉴定与深层发酵,特征性碳氮源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固体二次发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拮抗病原菌微生物有机肥料、促生微生物有机肥料、溶磷菌微生物有机肥料、硅酸盐细菌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使用效果,掌握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与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流程。

第四讲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进展习题要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有哪些?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及如何协调?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怎样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 目前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有哪些研究进展?本章重点、难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研究进展和采取何种方式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目前水资源和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第五讲养分高效管理习题要点:着重介绍养分资源管理的内容、高效利用的原理、实践与示范。

本章重点、难点:养分管理过程中的土壤养分释放机制与植物对养分的生物学潜力。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及世界范围农业养分资源管理的现状、限制因素等第六讲习题要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国际前沿与研究热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学。

本讲重点、难点:全球变化的热点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本讲教学要求: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基本过程、与温室气体等全球变化的关联性,国际研究前沿及我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第七讲因为与冉伟老师的重合,我的导论课改为:土壤及其可持续管理本章重点:讨论对土壤资源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利用的最新进展,阐述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全球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挑战。

农学专业课程设置表

农学专业课程设置表

农学专业代码:090101授予学位:农学学士修学年限:四年开设课程: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

研究农作物栽培与育种广义的农学是指农学门类,狭义的农学是指农学专业,也就是农作物栽培与育种。

简单地说,如何选种、育种;如何增加农作物产量;哪些地方种植什么作物最好;在同样一个地方,怎么样进行轮作、兼作等等。

这些都是农学需要研究的问题。

农业工程修学年限:四年开设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测试技术、生物学基础、农牧业生产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结构基础、农业工程导论、农业机械与设备、土壤与水资源、农产品加工工程、设施农业工程、机械装备设计、农业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机电系统驱动与控制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训练,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农业工程科学研究、设计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农业设施与环境、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管理、自动控制与检测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1.掌握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2.掌握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3.具有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乡镇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4.了解国内外水利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夫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国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一、专业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以及可持续农业发展等问题。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分析、解决和管理能力,旨在培养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级学术技术人才。

二、学科内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科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农业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和利用价值,探索农业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研究农业环境的污染源、污染过程和污染防治措施,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技术途径和策略。

3.农业可持续发展:关注农业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探索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4.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培养学生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管理与规划的能力,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三、就业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和管理能力,适合从事以下领域的工作:1.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工作,参与农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控。

2.农业企业: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质量控制等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农业科研院所: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开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4.农业咨询机构:为农民提供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咨询服务,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四、专业优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具有以下几个专业优势:1.交叉学科:该专业融合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2.实践性强:专业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实验与实习等方式,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就业前景广: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在政府、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等领域都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4.可持续发展: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为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培养方案以下是一篇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培养方案的范例,仅供参考: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

该方案注重学科交叉,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具有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一、培养目标本博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1. 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2.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高端人才;3.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才。

二、研究方向本博士培养方案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 农业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管理;2. 农业环境污染与修复;3. 土壤生物与生态;4. 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5. 农业节水与水文水资源;6. 农业气象与气候变化等。

三、课程设置本博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导论、研究方法论等学科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根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等;3. 专题研讨:围绕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实践需求,组织专题研讨,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4. 研究实践:参与实际科研项目或实践项目,提升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导师团队与科研项目本博士培养方案的导师团队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课程设置、研究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校外导师则主要负责实践指导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

导师团队将根据研究方向和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科研项目方面,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的横向项目。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科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1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科学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体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一级学科设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水资源与农业节水、资源环境微生物学6个专业方向。

1. 土壤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改良利用、土壤发生分类。

2. 植物营养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肥料与现代施肥技术、土壤肥力与肥料效应、植物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等。

3. 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空间信息与土地整理、土地规划与景观设计、土地经济与信息管理等。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旨在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础理论课程1. 环境科学原理: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系统、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化学基础、环境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环境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2. 环境监测与评价: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3. 生态学基础:该课程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内容,为学习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和气候变化等课程奠定基础。

4. 环境法律法规:该课程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法律责任、环境污染行为的认定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的必修课程。

二、实践课程1. 环境调查与规划: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调查和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环境评价报告的撰写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方面的内容。

2. 环境保护技术:该课程介绍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3. 环境管理实务: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企业环保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课程1. 环境监测实验:该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学生将学习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了解分析环境污染物的方法和技术。

2. 环境工程实验:该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包括废水处理、废气治理等方面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选修课程1. 空气污染控制:该课程主要介绍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大气污染源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水环境保护:该课程介绍水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水质评价、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doc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
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是自然界中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称,是农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此专业也由此而产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习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
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必备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农学开设课程

农学开设课程

农学开设课程
农学是一门涉及农业科学、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农学开设的典型课程:
1. 农业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与管理、农业统计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农业生产技术课程:包括农艺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业机械与自动化等,涵盖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3. 农业资源与环境课程:包括土壤学、水利学、植物营养学、农田水利工程学等,关注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4.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课程: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贮运与加工、食品安全与检测等,关注农产品的加工、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

5. 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课程:包括农村发展学、农村社会学、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等,关注农村经济、社会和乡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农业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了解掌握农业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和特点,农业产地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农产品质量保证与污染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

— 1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类型污染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及其生物效应的掌握,实践中能够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控及应对措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农业环境。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能够有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者以及农业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污染,全球环境问题与农业生产。

(二)理解农业产地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掌握农业产地环境—土壤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各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农用物资肥料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产品质量保证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第一节农业环境的内涵1学时知识点:农业环境内涵第二节中国农业环境特征0.5学时知识点:气候与气候变化、农业污染、产地环境第三节中国农业环境保护与建设0.5学时知识点: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历程本章小结重点:农业环境内涵、农业污染难点:农业污染、产地环境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农业环境?2. 中国农业污染现状如何?3.了解中国农业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 2 —作业:查阅文献了解中国农业环境发展态势。

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一章农村生态环境2学时第一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学时知识点: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第二节农业环境生态系统1学时知识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本章小结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难点: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思考题:1.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2. 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
第l章农业资源和环境经济概述4学时
第2章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2学时
第3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2学时
第4章农业水资源、肥料资源利用2学时
第5章 森林与野生生物资源2学时
第6章环境资源的有效与最佳利用2学时
第7章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2学时
第8章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2学时
第9章 农业资源的开发2学时
教材:
1.皮广洁.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Perman, R., Ma, Y., McGilvray, J., Common, M. (1999)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主要参考书:
1.杨改河.农业资源与区划.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2.程序.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潘剑君.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刘树庆.农村环境保护.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年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不够可加页。
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开课 Nhomakorabea期:3学分学时:1学分,20学时
课程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课程类型:硕士生专业选修课
英文名称:Agricultur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开课学院:商学院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考试方式:考查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概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农业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农业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环境效应,旨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考研方向主要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学等研究领域。

专业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的专业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主要研究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包括农田水利、农田土壤养分管理、农业气象学等。

2.农业环境保护:主要研究如何保护农业系统中的环境,包括农业废弃物处理、农药与农业环境、农田水质保护等。

3.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农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包括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评价等。

4.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农村发展经济学等。

研究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的研究方向较为广泛,可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以下研究方向之一:1.农业资源利用优化:研究如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土壤调控技术、农作物资源分配等。

2.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如何减少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农药残留与环境风险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等。

3.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功能,包括农田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育功能等。

4.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农村环境管理与规划、农村能源利用与环境效应等。

就业方向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考研方向毕业生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就业:1.农业科研院所:可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的科研工作,包括项目研究、技术创新等。

2.农业企业:可从事农产品生产、农业机械研发、农业环境保护等工作。

3.政府部门:可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工作。

4.教育机构:可从事高校、中小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最新版)目录1.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概述2.课程分类与具体课程3.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4.课程学习建议正文【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概述】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关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学校会制定一份详细的课程表,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本文将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课程分类、具体课程以及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课程分类与具体课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课程: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

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环境工程案例分析、环境工程软件应用、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经济与政策等。

5.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各类课程的具体目的与意义如下:1.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其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工作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

4.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5.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课程学习建议】针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表,以下是一些学习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打牢专业基础。

2.结合实际案例和工程项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生物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农林牧渔类各专业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特征及其防治措施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农业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知识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农林牧渔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环境保护、绿色防控等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绿色生产、环境保护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种养殖业绿色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生产为主线,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对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种植、生态养殖、高效农业、持续农业等有整体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能认识当前农业、农村所面临主要农业环境问题;能区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含义及标准。

2.掌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能正确理解动植物生产中绿色综合防控的原理和方法。

3.能正确诊断农业环境问题并能够分析产生的原因,制订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1.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简介1.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土壤养分、水分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农业、环保和国土等政府部门,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单位从事农业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1。

2专业培养要求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土壤—植物-肥料分析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从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和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3)掌握农业资源调查与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环境信息化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4)具备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决策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1。

3主干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1。

4主干课程环境科学概论、普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环境微生物学、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1.5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环境科学概论、普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环境微生物学、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以及资源环境专业实习、实验教学、野外调研、科研训练、毕业论文、公益劳动等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综合提高学生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环境信息化等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一级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一级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农业生产中的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该学科包括农业资源评价与规划、农业
气象学、农业水文学、土地资源科学、农业生态学、环境保护与污染
治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农业资源评价与规划是该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
农业资源的定量评价和合理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规划方案,为
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象学则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气象因素与
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探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提高农
业生产的效益。

农业水文学研究的是农业水资源的获取、利用和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

土地资源科学则是关注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研究土地资源的
分布和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土地保障。

农业生态学是关注农业生产
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农业生产模式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之
间的协调。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研究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与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熟练的化验分析监测能力,能够在农业、土地、肥料、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利用、科学施肥、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英语、计算机、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监测与化学分析、计算机应用、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英语、计算机、资源利用、环境监测与化学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2、具有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利用、和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3、具有科学施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4、具有环境监测、评价、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意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8、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9、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0、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

三、专业方向1、土壤肥料方向:学习与掌握土壤养分测定、养分管理和科学环保施肥技术、肥料制造加工与营销技术,具备相应的操作与管理能力,面向肥料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2、农业环境保护方向:学习与掌握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环境评价技术,具备相应的操作与管理能力,面向环保管理部门、环境监测企业和环境评价企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开设课程:主干学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实践: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30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3.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到农业、土地、环保、农业资源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农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农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农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农学是研究农业经济作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学科,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农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应当包含广泛的领域,涵盖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农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内容和目标。

基础课程1.农业科学导论:介绍农业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整体认知和学习兴趣。

2.农业生物学:涵盖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系统中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农业化学:介绍农业中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包括土壤化学、植物营养和农药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应用能力。

4.农业经济学:讲解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农业市场的运作,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决策能力。

5.农业政策与管理:介绍农业政策制定和农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农业政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专业课程6.农田水利与灌溉工程:学习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理和管理技术,培养学生在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能力。

7.农业机械与电气化:介绍农业机械和电气化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在农业机械操作和维修方面的实践能力。

8.农产品贮运与加工:学习农产品贮运和加工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农产品市场化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9.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探讨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10.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学习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践课程11.农业实习:通过实地实习,让学生亲身了解农业生产和管理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12.农业科技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3.农业工程设计:学生通过实践项目,设计和实施农业工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农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007 本原理
3.0 48 48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
TH029
3.0 48 48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A1,A2,
一 2 必修
B1,B3
A5
A1,A2,
一 1 必修
B1,B3
A4,A5
A1,A2,
二 2 必修
B1,B3
A4,A5
C1,C2,C3, C5 C1,C3,C5
C1,C3,C5
D1,D2, D3 D1,D2, D3 D1,D2, D3
C1,C5
D4
PE004 体育(4)
1.0 32
32 二 2 必修 A1,A2 B3,B5
C1,C5
D4
TH004 军事理论
1.0 16 16
一 2 必修 A1,A2 B5
新时代社会认
A1,A2,
XP004
2.0 32 4 28 一 2 必修
B3,B5
知实践
A3,A5
TH020 形势与政策
0.5 8 8
A1,A3, B1,B2, C1,C2, D1,D2,
一 1 必修
A4,A5 B4
C3,C5
D3
A1,A3, B1,B2, C1,C2, D1,D2,
一 1 必修
A4
B3,B4
C3,C5
D5
A3,A4, B1,B2, C1,C2, D1,D2,
一 2 必修
A5
B4
C3,C5
D3
一 2 必修
B1,B2, B3,B5
C3,C5
D1
C1,C2, C3, C4,C5 C1,C2, C3, C4,C5 C1,C2,C3, C5
D1,D3 D1 D1
基础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无机与分析化
CA150 学
4.0 64 64
MA270 线性代数
3.0 48 48
CA239 有机化学(1) 4.0 64 64
MA119 概率统计
3.0 48 48

知识贡献 能力贡献 素质贡献 备注

学 学 年 期 性质


时时 级
EN063 大学英语(3) 3.0 48 48
A1,A2,
C1,C2,
D1,D2,
一 1 限选 A3,
B3, B5 C3,
D3,D5
A4, A5
C4,C5
EN064 大学英语(4) 3.0 48 48
A1,A2,
C1,C2,
D1,D2,
A1,A2,
二 1 必修
B1,B3
A4,A5
C1,C3,C5
D1,D2, D3
PE001 体育(1)
1.0 32
32 一 1 必修 A1,A2 B3Βιβλιοθήκη B5C1,C5D4
PE002 体育(2)
1.0 32
32 一 2 必修 A1,A2 B3,B5
C1,C5
D4
PE003 体育(3)
1.0 32
32 二 1 必修 A1,A2 B3,B5
B3
D1,D2, D3
48 48 48 48 32 32 64 64 32 32 32 32
A3,A4,
二 1 必修
B1,B3
A5
C3,C5
D1,D2, D3
A2,A4, B1,B2,
二 1 必修
C3,C5
A5
B3
D1,D2
A1,A2, B1,B2,B3,
二 1 必修
C3,C5
A3,A4,A5 B4
一 1 限选 A3,
B3, B5 C3,
D3,D5
A4, A5
C4,C5
EN065 大学英语(5) 3.0 48 48
A1,A2,
C1,C2,
D1,D2,
一 2 限选 A3,
B3, B5 C3,
D3,D5
A4, A5
C4,C5
总 15.0 240 240
通识核心类
最低要求为 12 学分。须在该 4 个模块课程中各至少选修 1 门课程或 2 学分。其余学分可在 4 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
C3,C4, C5
学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B
PH003
3.0
类)(1)
程序设计思想
CS154 与方法
3.0
(C++)
大学物理(B
PH004
3.0
类)(2)
BI144 生物化学
3.0
普通生物学
2.0
CA240 物理化学(1) 4.0
AB207 生态学
2.0
微生物学(E 2.0
类)
PL302 植物生理学
B2
C3,C5
A1, A3,
48 32 16 三 1 必修
A4
32 32
三 1 必修 A3
B1, B2, B5 C3
B1,B2, B4
C3,C5
D1, D3 D1,D2
土壤化学
2.0 32 32
三 1 必修 A3
3.0
生物统计与试
AB399
2.5
验设计
分子生物学
2.0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理实 修

论 践 读 学 课程 价值贡

知识贡献 能力贡献 素质贡献 备注
学 学 年 期 性质


时时 级
48 48
A3,A4,
一 2 必修
B1,B3
A5
C3,C5
D1,D2, D3
48 48
二 1 必修 A3
B1,B2, C3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实 修


论 践 读 学 课程 价值贡

知识贡献 能力贡献 素质贡献 备注

学 学 年 期 性质


时时 级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课程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思想道德修养
TH000 与法律基础
3.0 48 48
中国近现代史
TH028 纲要
3.0 48 48
马克思主义基
D1,D2, D3,
A3,A4, B1,B2, C1,C2, D1,D2,
二 1 必修
A5
B4
C3,C5
D3
二 1 必修 A5
B1,B2,B3, B4
C3,C5
A1,A2, B1, B2,
D1,D2,
C2,C3,
二 2 必修 A3,A4, B3,B4,
D4,D3,
C5
A5
B5
D5
48 48
二 2 必修 A3
一, 1,2 必修

总 21.0 400 244 156
C5
D2
C1,C2, C3,C4, C5
D1,D2, D3,D4
选修课
英语选修课。全部修业期间需修满 6 学分,且需达到学校英语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多修读学分计入个性化。
EN061 大学英语(1) 3.0 48 48 EN062 大学英语(2) 3.0 48 48
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工程科学与技 2.0

人文学科
2.0
社会科学
2.0
自然科学
2.0
限选 限选 限选 限选
A3, A4, A5 A1,A2,A3, A4, A5 A1,A2,A3, A4, A5 A1,A2,A3, A4, A5
B1,B3,B5 B1,B3,B5 B1,B3,B5 B1,B3,B5
专业教育课程
A1,A2,
一 1 限选 A3,
B3, B5
A4, A5
A1,A2,
一 1 限选 A3,
B3, B5
A4, A5
C1,C2, C3, C4,C5 C1,C2, C3, C4,C5
D1,D2, D3,D5
D1,D2, D3,D5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实 修


论 践 读 学 课程 价值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