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上册《打秋千》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学设计1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欢乐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喜欢音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打秋千》的词曲,学会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打秋千》。
2.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技巧。
3.游戏教学法:将音乐教学融入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打秋千》的相关课件,包括歌词、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背景音乐。
3.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动画展示孩子们在秋千上欢乐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
播放歌曲《打秋千》的片段,让学生初步熟悉歌曲。
2.呈现(5分钟)完整呈现歌曲《打秋千》,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打秋千》伴奏。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有趣的伴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打秋千》,注意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高和节奏错误。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打秋千》音乐教案范文
《打秋千》音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打秋千》的词曲分析,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2. 学习歌曲《打秋千》,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歌曲《打秋千》的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编歌曲《打秋千》的动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打秋千》的词曲学习,合唱练习,动作创编。
2. 教学难点:歌曲《打秋千》的节奏、旋律的把握,合唱的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学习。
2. 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动作。
4. 采用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课堂气氛。
2. 导入新课:介绍歌曲《打秋千》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歌曲学习: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加强团队协作。
5. 动作创编: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节奏创编动作。
6. 展示环节:学生分组展示所学歌曲和动作。
7.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10. 宣布下课:组织学生整理教室,礼貌退出教室。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口头表扬和鼓励。
2. 歌曲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整体协调性,通过录音或现场表演进行评价。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打秋千》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传统习俗,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通过合唱、分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打秋千》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2.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合唱用具(如麦克风、指挥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打秋千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打秋千》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3. 歌曲解析: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习俗和传统。
4. 练习合唱: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音准。
5.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以及合唱的协调和音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唱歌,并尝试与家人一起合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图谱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 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打秋千》的歌词和旋律。
2. 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演唱。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音准,教师巡回指导。
4.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合唱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课堂教学,强调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以及合唱的协调和音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打秋千》歌曲,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了解打秋千的传统习俗。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打秋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演唱)打秋千》教学设计
歌曲《打秋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打秋千》。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能感受二胡独奏曲《赛马》所表现的情境,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打秋千》,思考: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2、出示打秋千的节奏,师生练习。
二、学唱歌曲1、聆听范唱,动作参与。
2、师引导学生随音乐律动。
3、用“啦”模唱旋律。
4、学唱歌词(师生接龙,小组接龙)。
5、演唱处理:(1)下滑音的演唱处理。
(2)衬词的演唱处理。
6、整体演唱第一声部。
7、二声部合唱(1)师生合唱。
学生演唱第一声部,老师演唱第二声部。
(2)生生合唱。
第一大组演唱第一声部,第二大组演唱第二声部。
三、听赏《赛马》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2、播放二胡独奏曲《赛马》,整体感知。
3、学习第一乐段(1)播放第一乐段,说说这一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境?(2)哼唱第一乐段的主题音乐。
(3)引导学生用木鱼或者双响筒表现急促的马蹄声。
(4)再次播放第一乐段,师生边哼唱主题音乐边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4、学习第二乐段(1)播放第二乐段,说说这一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境?(2)哼唱第二乐段的主题音乐。
(3)观看蒙古族舞蹈画面,随乐学跳蒙古舞。
(4)再次播放第二乐段,师生随乐边哼唱主题音乐边跳蒙古舞。
5、学习第三乐段播放第三乐段,说说这一乐段是前面哪一乐段的再现?6、复听全曲,师生集体参与表现。
四、小结下课。
板书设计:打秋千1 55 60 50晃呀么晃呀。
(演唱)打秋千-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唱) 打秋千 -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设计遵循《湘文艺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 的教学要求。
•本课曲目为《打秋千》,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简单易学、轻快欢快,很适合教师在教学时运用。
二. 教学目标1.能够模仿教师演唱,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2.能够动手使用简单乐器打出歌曲的节奏。
3.能够表现歌曲中所描述的秋千运动场景,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
三. 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 歌曲《打秋千》。
- 简单乐器。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唱歌、跟唱练习。
- 动手使用简单乐器打出歌曲的节奏。
- 观看图片,想象打秋千的场景,提升音乐情感。
3. 教学步骤(1) 歌曲欣赏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歌曲《打秋千》,让学生先进行欣赏,并感受其中的节奏、韵律、旋律等。
(2) 唱歌表演接着,教师可以示范演唱一遍歌曲《打秋千》,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歌,达到听、唱、学、习的目的。
(3) 乐器练习在唱歌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发放简单乐器,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进行打击,如使用手拍、铃铛等,可以增加学生对歌曲节奏的理解。
(4) 情景再现最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画秋千的图片,在学生打乐器的同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在秋千上摇摆,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
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是否能够跟唱、打乐器和表演歌曲中所描述的场景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五.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将自己在秋千上的想象用语言、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创意表现和表达能力。
2.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相似的儿歌或儿童音乐,在巩固打秋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打秋千-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范唱》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快乐玩耍的场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打秋千-范唱》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阶知识和简单的乐理知识,能够跟上节奏,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但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演唱《打秋千-范唱》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歌声表达出孩子们在秋千上玩耍的快乐心情。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内容,用歌声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内容。
3.练习法:学生反复练习演唱歌曲,提高演唱技巧。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歌曲演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用于伴奏和节奏训练。
4.秋千:用于模拟歌曲中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打秋千-范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场景和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打秋千-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然后展示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歌声表达出歌曲中的快乐心情。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打秋千》音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打秋千》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打秋千》音乐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伙伴打秋千的亲切咏唱,使学生领悟“仡佬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2、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的表现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歌唱。
教学重点: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唱法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钢琴。
学生自备: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播放开场音乐,设置鲜艳背景,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大家好,今天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一起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听得准、唱得的好、表演热烈,和老师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三、导入练习: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大家来考虑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手势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来?(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道具拍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好学生、要做到、上课时、不吵闹、敢发言、勤动脑、认真听、习惯好。
要求同学们用三拍子的节奏读出这首儿歌。
(1—2名学生,然后学生拍手齐读。
)四、揭示课题: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令老师高兴,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朋友打秋千的场景,然后仡佬族小朋友的可爱形象徐徐进入屏幕),同学们说他们在干什么?(打秋千)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打秋千》。
(课件出示课题)五、讲授新课:1、欣赏录音范唱2、教师范唱:(要求学生随音乐拍手或拍腿)注意:本首歌曲有2段,第1段的结束句和第2段的结束句有什么不同?3、学生模唱:用“噜”来模唱。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土家族民歌,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一群孩子在秋千上欢乐的场景,通过歌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土家族的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和参与实践活动。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歌曲的童趣和民族特色。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打秋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土家族民歌的特点。
3.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模仿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歌曲的演唱和动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秋千》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2.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3.秋千:用于模拟歌曲中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打秋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秋千的特点,然后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打秋千》,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然后教授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然后互换角色,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土家族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民歌《打秋千》的民族背景。
然后引导学生创作类似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打秋千》的特点和土家族的文化特色。
小学音乐《打秋千》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打秋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情景。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而且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在打秋千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也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身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打秋千的韵律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之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一、节奏问好,随乐律动师生以四四拍的节奏,手打节拍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好--,生:徐老师--,你-- 好-- 。
师:很高兴能和大家共渡一堂愉快的音乐课,在开始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随着音乐动一动。
(随乐律动)。
师:刚才我们是以几几拍来律动的?生:四四拍,师:对。
二、初听歌曲,情景游戏师:今天呢,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首四四拍的歌曲,我们来听一下,请你和着音乐的节拍轻轻的动一下,看看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师:好,音乐听完了,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你很开心还是很伤心啊?生:很开心师:老师也很开心,歌曲里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啊?生:打秋千,师:你们真会听,真是会听音乐的小朋友,既然是小朋友们在打秋千,那我们来给他们加加油,帮他们一起推一推秋千怎么样?生:好。
师:打秋千应该怎么打啊?请跟我一起来。
(师加节奏念)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师:对,第一下要用力,后面轻轻晃回来。
师:同学们推得真棒,一看就是会表现的小朋友。
但是呢,有的同学是这样来推秋千的,你们来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晃呀嘛晃--(教师辅助动作)师:你觉得这个小秋千和前面荡的有什么不一样?生:感觉打的更高了师:对,那我们一起来把秋千推得高一点怎么样?师生一起推秋千(晃呀嘛晃--)师:为了使大家的力气更统一,我们来加上节奏,来给小伙伴们加油,好不好?(出示低声部节奏)× ×× ×0 ×0 |× ×× ×0 ×0 |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呀× ×× ×0 ×0 | × ×× ×·0 |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 ×× ×0 ×0 | × ×× × 0 |晃呀么晃呀晃呀么晃师生加节奏动作一起念三、学唱第二声部师:看到你们这欢快的动作,老师都忍不住想用歌声来为他们加油,请你们边做刚才的动作边仔细听。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打秋千》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乐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唱中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打秋千》的旋律和歌词。
2. 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1. 歌曲《打秋千》的旋律和歌词的学习。
2. 打秋千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1. 歌曲《打秋千》的合唱技巧的掌握。
2. 打秋千的乐趣的体验。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打秋千》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关于打秋千的文化背景的资料。
3. 准备教学录音机和音响设备。
4. 准备秋千设备,以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打秋千的乐趣。
3. 教学歌曲:教师教唱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跟唱。
4. 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打秋千的乐趣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歌曲《打秋千》,引导学生学习。
2. 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体验法: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打秋千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打秋千的快乐。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打秋千》。
2. 学生了解打秋千的文化背景和乐趣。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打秋千比赛,让学生体验比赛的乐趣。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共同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3. 开展打秋千文化主题班会,进一步了解打秋千的文化背景。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三年级音乐教材,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感强,词曲简单易学。
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摇摆的场景,充满了快乐和活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阶、节奏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打秋千》的词曲,学会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2.歌曲《打秋千》的词曲学习。
3.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逐句教唱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词曲。
4.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乐谱、音响设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3.准备音乐教室,保证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宽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秋千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千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打秋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操练(1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秋千的其他歌曲或舞蹈。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打秋千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打秋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学习节奏感和音乐表达。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1.打秋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节奏感和音乐表达。
三、教学准备1.打秋千。
2.音乐播放器。
3.音乐资源。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准备打秋千的动作。
2.打秋千基本动作和技巧教师示范打秋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用力抓住绳索、双腿交替前后摆动等。
然后让学生们自己练习,纠正他们的动作和姿势。
3.配合音乐打秋千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提醒学生们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打秋千。
学生们可以根据音乐的快慢和节拍的明暗来调整打秋千的速度和幅度。
4.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两人一组,其中一个人负责打秋千,另一个人则负责摇动秋千。
他们需要协调动作和节奏,以保证打秋千的顺利进行。
5.再次演示和练习教师再次示范打秋千的动作和技巧,并提醒学生们注意节奏感和音乐表达。
学生们随后进行练习,教师逐个给予指导和帮助。
6.音乐表演最后,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的音乐打秋千,其他学生则负责观摩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打秋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以及节奏感和音乐表达的重要性。
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继续练习和探索。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段打秋千的表演,要求他们能够合理运用音乐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打秋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同时,通过配合音乐打秋千,也锻炼了他们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扩展打秋千的内容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打秋千》教学设计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衣服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音乐课程也要求不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最后进行合唱时,我要求学生不但要唱准自己的声部,不要喊唱、抢唱,还要注意倾听别的声部,在合唱中能相互配合。
运用:
1、猜一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
2、引导学生感受情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听唱法。
5、教唱法
二、学唱第一声部
1、师:今天了我们要学习一首仡佬族”儿童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打秋千》,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这首歌曲都唱了些什么?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欣赏《打秋千》动画。)
2、师:再一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里都唱了什么?歌曲的演唱形式又是怎样?
师:看谱学歌,找找哪一句是秋千晃的最高。(找出“秋千晃来又晃去呀”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并仔细观察这一句有什么特殊记号。
师: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课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和游戏有关的谜语。(出示谜语)
一个架子空中悬,两条辫子挂上边。小小主人来驾驭,来回动荡画弧圈。(打一游戏)
师:你们都玩过荡秋千吗?荡秋千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谁来前面示范一霞荡秋千的动作?
师: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贵州省的务川县仡佬族自治区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仡佬族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荡秋千了。
三年级音乐《打秋千》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打秋千》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
它的节奏疏密相间,密:表现在下面摇,疏:表现荡到空中。
形象地描绘了打秋千时的姿态。
歌曲旋律为五声宫调式。
第1、2小节的旋律进行平稳,好像是小朋友刚坐上秋千时。
接着,旋律起伏比较大,似描绘小朋友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的情景。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起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衣服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响。
二、教学目标1. 准确地演唱歌曲的两个声部,感受仡佬族人民高兴的心情。
2. 了解民族歌曲的特点,初步了解五声调式。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
2. 教学难点:情绪高涨地演唱歌曲《打秋千》,表现仡佬族人民的快乐生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导言: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叫“仡佬族”。
他们历来用歌唱来伴随劳动,传授情感,娱乐生活。
你们听,老师就在模仿他们打秋千时的声音。
大家听听有什么特点。
(2)学生聆听歌曲《打秋千》,找规律。
2. 学唱歌曲(1)学生聆听歌曲导言:刚才我们演唱的是一首“仡佬族”儿童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打秋千》,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这首歌曲都唱了些什么?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2)学唱二声部①师生合作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②学生谈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准确,两个声部的演唱首先要保证准确地演唱乐谱,还要听着另一个声部的演唱,听听是不是很和谐。
我们再来练习一遍,同学们来感受。
(3)合唱①导言:我们来试着唱一唱歌曲一声部,注意长音要唱满,休止符的地方要唱准确。
②教师及时纠正演唱时出现的问题。
(一字多音的音准;十六分音符的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六度大跳的音准。
)③学生分组练习两个声部的演唱。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土家族民歌,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选用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土家族的文化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土家族文化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间的音乐素养存在一定差异,教学中应关注全体学生,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打秋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土家族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土家族的生活情境,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游戏教学法:采用唱游、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
3.分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使学生更加了解土家族民歌。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活动等。
2.音频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谱:打印或准备《打秋千》的乐谱。
4.教学道具:秋千、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土家族的文化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土家族有哪些民俗活动吗?”让学生初步感受土家族的魅力。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打秋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
随后,展示乐谱,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唱游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
教师可采用接龙等形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打秋千|湘艺版
打秋千说课稿《打秋千》是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和意思,用自然、真诚的声音演唱歌曲;2、初步感知二声部,为学唱二声部做准备。
教学设计思路:歌曲《打秋千》选自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
我也想通过本课歌曲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打秋千》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如何让学生正确的掌握旋律、节奏、互相配合完整二声部合唱,并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由于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所以音量较弱,学生不易听出旋律来,也就不能感受二声部的和谐美。
我就让学生从模仿动作和轻声跟唱低声部入手,使他们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唱会了低声部。
然后情境带入,进入高声部的学习,课中我启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与老师的合作,生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方法:本课设计,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启发提问、情绪体验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听唱模仿动作方法、分组比较、合作交流、体态律动的方法对音乐的表现有深一层次的认识,在趣中增长见识、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找到情趣、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选择精致、思路清晰的教学策略,用课件激趣、双情渗透的方法,以情激情、点燃学生的音乐情感,从而使学生学会歌曲、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想一下歌曲中的小伙伴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打秋千呢?(听全曲第二遍)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打秋千吧。
(1)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观察,描述老师打秋千的特点;(2)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观察,老师转身几次,共几个乐句;(3)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轻声跟唱,老师第几个乐句,秋千打得最高;(4)听音乐,师做动作,学生轻声跟唱,全班一起完整的打秋千。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打秋千的基本动作;2.学生能够在打秋千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3.学生能够在音乐的节奏感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打秋千的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打秋千的基本动作;2.音乐节奏感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 打秋千的基本动作1.身体姿势:双手握住秋千绳,身体放松,双脚并拢站立;2.起动:双脚轻轻蹬地,身体向前倾斜,秋千绳向前摆动;3.上升:身体向后仰,秋千绳向后摆动,双脚离地;4.下降:身体向前倾斜,秋千绳向前摆动,双脚着地。
2. 音乐节奏感的引导1.教师播放适合打秋千的音乐;2.教师引导学生在音乐的节奏感下进行打秋千的动作;3.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感,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动作变化,如加快或减缓动作的速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打秋千的基本动作;2.教学难点:音乐节奏感的引导。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打秋千的基本动作;2.学生能够在打秋千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3.学生能够在音乐的节奏感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打秋千的节奏感。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音乐的节奏感下,进行不同的动作变化,如加快或减缓动作的速度;2.学生可以在音乐的节奏感下,进行不同的动作组合,如交叉腿、双手交叉等。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打秋千的基本动作掌握得比较快,但是在音乐节奏感的引导下,学生们的动作变化和组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音乐节奏感的引导,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打秋千的节奏感。
同时,我也会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动作变化和组合,让学生们更加丰富地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案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打秋千》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三年级音乐教材,歌曲旋律轻快,歌词简单易懂,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打秋千》这首歌曲,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打秋千》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2.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歌曲的童趣和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处理。
2.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准确表达歌曲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演唱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秋千》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打秋千》的歌曲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完整地演唱《打秋千》这首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和音高,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演唱,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
同时,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打秋千》这首歌曲进行欣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打秋千》3月18日教学设计
歌曲:《打秋千》
作者及任教班级
刘丽娜三年级一班
教材分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它的节奏特征疏密相间。密:表现在下面摇;疏:表现荡在空中。歌曲形象的描绘了打秋千时的姿态。
学情分析
本课,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听唱法、对比法、合作交流、体态律动的方法,对音乐的表现有深一层次的认识,从而在动中感受音乐,发展想象,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合唱这一形式。
3、学唱第一段,先听两遍,老师教唱;
4、解决难点a、朗读节奏b、下滑音讲解c、附点的作用
5、歌曲接龙,老师一句,学生一句。
1、听音乐,指出歌曲用什么音乐伴奏;
2、到处铃铛节奏图谱;
3、导入二声部图谱,并教唱;
4、引出合唱(由两条旋律同时进行的歌曲叫做合唱);
5、分组合作;
6、男女对赛。
1、导入歌曲(童年游戏歌曲);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新歌教唱
三、学唱二声部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游戏吗?看看这些游戏你们玩过吗?(导入各种游戏图片)
2、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玩打秋千(打入仡佬族图片);
3、揭示课题《打秋千》。
1、初听歌曲(教师引导做摇摆律动);
2、完整听歌曲,问题:歌曲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别唱的是谁?
2、小结。
生:捉迷藏、丢沙包、老鹰捉小鸡
了解仡佬族
生:一起律动
生:3个乐段;分别唱的是兄弟们、姐们们、伙伴们
熟悉歌曲、感受歌曲
生:朗读,老师解释附点的时值、下滑音是向下的动作
生:铃铛生:模仿节奏、练习奏体会合作意识,熟悉二声部
男生第一段女生低声部;互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打秋千》教学设计
执教:27号参赛选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能用竖笛吹奏出“ 5. 6. 7.”三个音并能吹奏课本中1-2条旋律。
2、通过创设情境、律动游戏、小组探究竞争等活动,在体验、比较、评价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与人合作的快乐中培养自主与自信。
教材解析:
《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曲旋律欢快、活泼,形象地描绘了小朋友打秋千时的情景。
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歌曲的第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节奏与旋律进行平稳,表现了小朋友们在打秋千的过程中劲儿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的韵律,同时表现了仡佬族小朋友们衣服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铃铛,随着他们打秋千的韵律发出的阵阵清脆悦耳的“叮当”之声。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竖笛吹奏出“ 5. 6. 7 .”三个音。
教学难点:
1、附点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运用。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能用竖笛吹奏课本中第33页1-2条旋律。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竖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游戏,什么游戏?想知道吗?(出示微视频)
生:打秋千。
(导入课题)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打秋千,在上面晃来晃去的,你们荡秋千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怎样使自己的秋千荡的又高又快呢?
师:我也觉得很开心,咱们一起给小伙伴们加油,帮他们推一推秋千吧!请跟我念。
(晃呀嘛晃呀)
师:你能模仿一个推秋千的动作吗?有什么要领?加上动作我们再来一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也特别爱打秋千,他们就居住在我国贵州省的务川县仡佬族自治区的仡佬族。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仡佬族小朋友是怎样打秋千的。
二、探究新知
(一)学唱歌曲
1、听范唱,整体感知歌曲
(听赏完请回答说出三个问题:①这首歌曲的情绪?②这首歌曲的速度?③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2、学唱二声部
①二声部歌词节奏练习。
②用“lu”音模唱二声部旋律。
③视唱二声部旋律。
④演唱二声部歌词。
3、学唱一声部
①用“la”音模唱旋律。
②视唱歌谱。
③演唱歌词。
4、演唱处理
重难点突破:下滑音、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5、一声部与二声部合唱练习
(二)歌曲学习展示
1、小组演唱展示。
2、个人演唱展示。
3、老师同学评价纠正。
(三)竖笛吹奏学习
1、复习巩固
①竖笛的构造认识。
②竖笛的演奏姿势。
③竖笛的气息掌握及“1 2 3”三个音的指法。
2、学习“ 5. 6. 7 .”三个音的吹奏
①小组探究指法的要求。
②小组探究吹奏这三个音的要领。
③展示小组探究结果,老师评价纠正示范。
3、吹奏旋律第一条和第二条
①视唱旋律。
(注意节奏速度)
②分小节乐句练吹。
③完整练吹。
(四)竖笛学习展示
1、小组演奏展示。
2、个人演奏展示。
3、老师同学评价纠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拓展
你知道哪些打秋千的种类和玩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